埃及磷矿资源概况

埃及磷矿资源概况
埃及磷矿资源概况

埃及磷矿资源概况

一、埃及磷矿业概况

1、储量、成因及分布情况

目前世界磷矿石总储量约458亿吨,主要集中分布在摩洛哥、中国、美国、原苏联、南非等国。埃及磷矿储量在阿拉伯国家位居前列,蕴藏量约为15亿吨。

埃及的磷矿属于埋藏较浅的海洋沉积矿,形成于Sanonian地质年代的早期。它的最大强度与Campanian晚期或Maatrichtain早期自非洲大陆北部斜坡自北向南的海水入侵密切相关。仅有非常少的磷酸盐岩石明显例证在Santonian 地质年代的晚期、Maatrichtain地质年代晚期和新生代第三纪早期的沉积被记录了下来。

根据上位Campanian-下位Maatrichtain沉积情况以及其中的磷酸盐含量划分为三个不同页岩纬度区(南部、中部和北部)。

南部和北部属于储量不大的露天磷矿,中部地区是埃及磷矿储量丰富的地区。南部地区包括Dungul-kurkur一带;中部地区包括:红海地区、尼罗河谷地区、西部沙漠地区(Kharga Abu-Tartur Dakhla);北部地区包括:Eash El Mallaha Area、 Wadi Qena、Sinai 、Wadi Araba 、Bahariya Oasis。

2、埃磷矿品位及开采情况

国际上通常将磷矿中的P2O5含量大于30%称为富矿,P2O5含量小于12%称为贫矿。埃及磷矿中P2O5含量一般为28%左右,超过30%较少。

目前埃及已经开采的磷矿有50多处,年产量约300万吨。磷矿开采公司主要有纳赛尔矿业公司、红海公司、瓦拓尼亚公司、尼罗公司等。

3、出口情况

埃及每年的磷矿出口主要由纳赛尔矿业公司经营,2004/05、2003/04及2002/03年度出口磷矿分别为147万吨、115万吨和96万吨。

进口埃及磷矿的主要国家为:印度尼西亚、印度、新西兰、孟加拉、坦桑尼亚、塞浦路斯、约旦、土尔其和斯里兰卡等国。

4、磷矿主管部门

埃及矿产资源局为其磷矿的主管部门,该局隶属埃石油部。(Ministry Of Petroleum The Egyptian Mineral Resources Authority)

二、埃及最主要的磷矿——阿普塔拓磷矿

1、位置和交通

该矿位于埃及中部新河谷省首府阿-卡尔喀市以西50公里的西部沙漠地区,毗邻埃及西南部的阿普塔拓高原,处于北纬25.26度和东经30.02度交汇处。

该矿区通过与卡尔喀市和达卡拉市相连的两条柏油路与外界勾通,且有较为标准的公路网络达到矿区的各个采矿点。

阿-卡尔喀市公路交通发达,位于该市的新河谷机场为阿普塔拓磷矿的交通提供了便利,波音737商务客机每周星期三和星期日分两次航班抵达这里。

2、矿区概况

广泛的地质勘探开发工作已经在这片112平方公里的高原区域展开,包括:测绘、槽探、选矿、钻探、坑探以及选样等。

该矿区的磷钙土是由Maestrichtian地质年代陆源碳酸盐沉积而成,矿床呈水平分布,平均厚度为3.87米,P2O5平均含量为25.56%。

根据1972年埃国家矿产储备局测算,其储量为9.878亿吨。

该矿区磷钙土的成因种类可证实的有两种,分别为非气象成因和气象成因,而非气象成因占95%。

磷钙土属于颗粒型,大部分属于优质和中等矿,其颗粒小于0.5毫米。

就其物质构成划分,磷钙土分为由黄铁矿混合物形成的泥碳酸盐型(第一种磷钙土)和泥碳酸盐石膏型(第二种磷钙土)。依据P2O5含量划分,还可以分为低等品位磷钙土(低于23%),中等品位磷钙土(23-26%)和高品位磷钙土(大于26%)。

该矿区磷酸盐矿层遍布高原的1200平方公里,仅十分之一的区域通过375眼井的钻探进行地质勘探。据测算,目前磷酸盐的储量约为7.15亿吨,平均矿层厚度为3.5米。

该开发区域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港口、电力、水、公路以及住房。

实际上,只要国内和国际市场有需求,在可供开采的丰富储量、可提供的开采设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该开发区域都有随时增加其产量的能力。

3、阿普塔拓磷矿储量

在已勘探的11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发现的磷矿储量约为9.8亿吨。

在勘探区南部的大约14平方公里的小块区域被选为磷酸盐矿体的试开采区,该区域目前已获得磷酸盐开采许可,可供开采的储量约为6500万吨。。

许可开采的该区域被发现的储量估计约9000万吨,可供开采的储量约6500万吨,另外还伴生着页岩。

4、矿物成分:矿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磷酸盐、白云石、方解石、石膏、黄铁矿、氧化和水氧化铁(褐铁矿)、石英、白铁矿、泥矿和有机物质。

埃及介绍英文版

埃及介绍英文版 Egypt, officially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is a country mainly in North Africa, with the Sinai Peninsula forming a land bridge in Western Asia. Covering an area of about 1,010,000 square kilometers (390,000 sq mi), Egypt is bordered by the Mediterranean Sea to the north, the Gaza Strip and Israel to the northeast, the Red Sea to the east, Sudan to the south and Libya to the west. Egyp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ies i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The great majority of its estimated 77.4 million[1] live near the banks of the Nile River, in an area of about 40,000 square kilometers (15,000 sq mi), where the only arable agricultural land is found. The large areas of the Sahara Desert are sparsely inhabited. About half of Egypt's residents live in urban areas, with the majority spread across the densely-populated centres of greater Cairo, Alexandria and other major cities in the Nile Delta. Egypt is famous for its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monuments, including the Giza pyramid complex and its Great Sphinx. The southern city of Luxor contains numerous ancient artifacts, such as the Karnak Temple and the Valley of the Kings. Egypt is widely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nation of the Middle East. Egypt possesse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economies in the Middle East, with sectors such as tourism,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service at almost equal rates in national production.[citation needed] Consequently, the Egyptian economy is rapidly developing, due in part to legislation aimed at luring investments, coupled with both intern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along with recent trade and market liberalization.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是东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为1,020,00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过8000万。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理上该国地跨二洲即亚洲和非洲,西奈半岛位于西南亚(西亚),而该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非地区。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为逊尼派,另外还有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完整word版)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世界上古史习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类形成的具体过程,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扑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2、氏族是怎样产生的?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氏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及认识到近亲通婚的危害,人们排斥了血缘群体内部的通婚,进行族外通婚形成了氏族。母系氏族的特征是,实行群婚,世系按母系计算,有管理机构。 3、分析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陶器的广泛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较稳定的定居生活。母系氏族公社的全盛时期。 4、综合说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原理。 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个体劳动和私有制,出现了贫富分化,有了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产生了贵族、平民和奴隶的阶级差别,产生了暴力机关。 5、阅读下列材料:“整个氏族制度就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它从一个自由处理自己事务的部落组织转变为掠夺和压迫邻人的组织,而它的各机关也相应地从人民意志的工具转变为旨在反对自己人民的一个独立的统治和压迫机关了。” ---马克思、恩格斯《马恩选集》第四卷,第161页。 回答问题:(1)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期?从氏族公社向阶级、国家的过渡。(2)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从国家产生的原因、过程、类型及国家的职能分析。 6、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农业革命导致又一次人口爆炸,其规模可与随人类形成而出现的人口爆炸相比。在旧石器时代,正在进化中的人类不断改进工具,使生产率提高,从而使人口相应增加。约100万年以前,猿人的人口数还只有125000,可到了距今1000O年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的人口数已上升到532万,约增长42倍。现在,随着农业革命的到来,一定地区的食物供应量比过去更多更可靠,因此,人口数的增长也比过去更迅速。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 100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三章人类—食物生产者 回答问题:结合该段文字分析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新石器时代初期人工裁培植物获得成功。这样,家畜饲养业和农业便发明出来。人类从此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转变为食物生产型经济,从游荡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生活方式,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其历史意义可与近代机器革命相提并论。因此这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被称作“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周启迪《世界上古史》,第18页回答问题:(1)新石器时代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时段?约11000年前 (2)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有哪些方面? 1)人类从食物采集者→生产者: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3)生活资料方面:较多依靠、适应自然→利用、改造自然;4)在农业生产基础上,人们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等现象的观察,积累经验,产生初步的人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新的高度;5)为以后一系列社会变革创造条件: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人口较大增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

古埃及文明历史成就

古埃及文明历史成就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古埃及文明历史成就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埃及人除了建筑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制造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 古埃及的文化非常丰富。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此外,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构成。 表意符号是用图形表示词语的意义,特点是图形和词义有密切关系。例如: 古埃及文字对照表表示水就画了条波形线≈,画一个五角星“★”表示“星”的概念。 表音符号是为了把词语的发音表示出来,取得了音值。例如:猫头鹰的图形用作音符时,读[m]音,已失掉“猫头鹰”的含义。表示门闩的图形符号,代表音,而另一个表示小山坡的符号,则用来表示[k]音。 限定符号是在表音符号外加上一个新的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置于词尾,以表明这个词是属于哪个事物范畴的。限定符号本身不发音。例如:在象形文字中,“犁杖”和“朱鹫”这两词的音符完全相同,都有两个辅音组成,读音为hb.区别词义的方法是:在hb后分别加上表示“犁杖”和“朱鹫”的限定符号。把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便可构成完整的句子。 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 2、祭祀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 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 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

上古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

xxxx与xx文化交流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形式的接触,与西亚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在综合一些新的材料与证据的基础上,把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的时间上推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这对于整体认识旧大陆各地区的交流具有启发意义。 一、彩陶与xx和xx早期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我国有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发现,在我国盘古创世神话和彝族创世神话中都有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的描述,并认为这两个神话实际上是同出一源的变体,都源于西亚巴比伦混沌之神的传说。还有彝族英雄神话支格阿龙中关于鹰和马的母题以及支格阿龙所使用的武器三叉戟都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西亚、埃及、希腊)。仅仅是通过神话母题的相似来证明中国古代神话与西亚古代神话有某种联系,给人的印象也许有些玄奥和牵强,然而,我国学者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发现的与上述神话有关联的证据,的确使人信服。首先是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虎首类人面彩陶葫芦瓶上(距今5000~6000年)和西亚萨马腊文化(在伊拉克北部,距今约7000年)遗址出土的一个人面瓮上都发现了“左眼睁”(表示太阳)、“右眼闭”(表示月亮)的人面图像。这种相似并不奇怪,因为地处西北的古羌戎与西亚的文化交流也是便当的,两地发现的“左眼开,右眼合”这样一种母题的神面像,正说明盘古神话、彝族创世神话以及姜寨虎头变型葫芦瓶,可能都接受过来自西亚文化的某些影响。(P114)其次是彝族古老的“变体彝文宗教示意书”中反映支格阿龙形象的彝族古代民间艺术、甘肃青海地区辛店文化(青铜时代)彩陶、新疆阿勒泰山洞岩画、伊朗西南部彩陶(距今约6000~7000年)和伊拉克萨马腊(距今约7000年)彩陶上的人物造型,其画法和艺术风格都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彝族文化中融入了西羌、西亚文化因素,也表明了中西文化交流在远古时期所达到的深远程度,大大超出我们今天的想像。自新石器时代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充当着重要中介的是我国西部古民族尤其是古羌族。这一切都从彝族的文化中表现出来,因为彝族文化与甘青陕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等远古文化息息相通绝非偶然,本来彝族就是西羌先人南迁的后裔。古羌人居西北湟渭之间,曾经几度迁移,既有东向发展的,也有南向川、滇、藏的,而经四川入滇者尤多,往西还有达到新疆帕米尔高原者。对上述几件艺术品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彝族文化除了具有

古埃及的历史是怎样的

古埃及的历史是怎样的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古埃及的历史是怎样的》的内容,具体内容: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文化影响着世界。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古埃及的历史简介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文化影响着世界。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 古埃及的历史简介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目前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大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代埃及人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埃及的地理位置使得埃及多雨。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古代埃及历史简述 公元前三世纪的曼涅托,将从美尼斯开始至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止的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或三十一个)王朝,现在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古埃及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前王朝时期(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500—3100年) 2.早王朝时期(1—2王朝,约公元前3100—2680年) 3.古王国时期(3—6王朝,约公元前2686—2181年) 4.第一中间期(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2040年) 5.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1786年) 6.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1567年) 7.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1085年) 8.后王朝时期(21—31王朝,约公元前1085—332年) 9.马其顿希腊人和罗马人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从第1到第4时期,是奴隶制国家形成和统一王朝出现的时期,第5至第7时期是统一王国重建和帝国时期,第8至第9时期是埃及奴隶制国家衰落和陷于外族统治下的时期。 前王朝时期

上古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

古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形式的接触,与西亚的文化交流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本文在综合一些新的材料与证据的基础上,把中国与西亚文化交流的时间上推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这对于整体认识旧大陆各地区的交流具有启发意义。 、彩陶与中国和西亚早期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我国有研究民族文化的学者发现,在我国盘古创世神话和彝族创世神话中都有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的描述,并认为这两个神话实际上是同出一源的变体都源于西亚巴比伦混沌之神的传说。还有彝族英雄神话支格阿龙中关于鹰和马的母题以及支格阿龙所使用的武器三叉戟都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西亚、埃及、希腊)。仅仅是通过神话母题的相似来证明中国古代神话与西亚古代神话有某种联系,给人的印象也许有些玄奥和牵强,然而,我国学者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发现的与上述神话有关联的证据,的确使人信服。首先是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虎首类人面彩陶葫芦瓶上(距今5000~6000 年)和西亚萨马腊文化(在伊拉克北部,距今约7000 年)遗址出土的一个人面瓮上都发现了“左眼睁”表(示太阳)、“右眼闭”表(示月亮)的人面图像。这种相似并不奇怪,因为地处西北的古羌戎与西亚的文化交流也是便当的,两地发现的“左眼开,右眼合”这样一种母题的神面像,正说明盘古神话、彝族创世神话以及姜寨虎头变型葫芦瓶,可能都接受过来自西亚文化的某些影响。(P114)其次是彝族古老的变体彝文宗教示意书”中反映支格阿龙形象的彝族古代民间艺术、甘肃青海地区辛店文化(青铜时代)彩陶、新 疆阿勒泰山洞岩画、伊朗西南部彩陶(距今约6000~7000年)和伊拉克萨马腊 (距今约7000 年)彩陶上的人物造型,其画法和艺术风格都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彝族文化中融入了西羌、西亚文化因素,也表明了中西文化交流在远古时期所达到的深远程度,大大超出我们今天的想像。自新石器时代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充当着重要中介的是我国西部古民族尤其是古羌族。这一切都从彝族的文化中表现出来,因为彝族文化与甘青陕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等远古文化息息相通绝非偶然,本来彝族就是西羌先人南迁的后裔。古羌人居西北湟渭之间,曾经几度迁移,既有东向发展的,也有南向川、滇、藏的,而经四川入滇者尤多,往西还有达到新疆帕米尔高原者。对上述几件艺术品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彝族文化除了具有

西亚地理简介

西亚 一.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西南部。大致位于北纬10—40度,东经30—70度之间,中低纬,热带与北温带。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在阿拉伯海、红海、 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泊)之间,联系欧洲、亚洲、非洲,联系印度洋和大 西洋。东临巴基斯坦,北临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 临埃及。 重要经纬线:北回归线穿过。 范围:包括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以色列、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拉克、伊朗、 阿富汗等国家。 2.地形组成:以高原为主,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两河流域有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分布:高原主要分布在北部与西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两河流 域。 地势:东北、西南高,中部低。 突出地貌特征:风成地貌为主,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3.气候类型及分布: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 温带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部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点: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 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 成因: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域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 制之下,同时,本区西南临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 干燥,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4.主要河湖:死海:世界最低地,世界最咸的湖,属于断陷湖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 补给类型:冰雪融水补给 水文水系特征:本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除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著。 5.自然带类型: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垂直自然带 6.突出自然资源: 石油:储量占世界2/3,产量占世界1/3,所产石油99%供出口。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等。波斯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带。 太阳能:热带沙漠气候,光照时间长、光照强。 7.自然灾害: (1)地震:成因:小亚细亚高原及伊朗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小亚细亚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 (2)旱灾:成因:气候干旱,终年降水稀少。 二.人文环境特征 1.人口增长类型:过渡性快速增长型,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水平。 人口问题: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世界重要劳务进口市场)。 人口分布及成因: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地中海沿岸、两河平原人口最为稠密。沙漠地区人烟稀少。原因主要是气候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进展迅猛,从1950年的22%上升到50%以上。科威特 (93%)等几个产油国高达80~90%。百万人口大城市由1个增加到13个,德黑兰(600万人)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城乡差别极大,农村仍是过着落后的游牧生活。 城市内部结构:由于宗教信仰原因,阿拉伯国家的城市多以清真寺为城市中心。 3.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灌溉农业)为主,兼有环地中海园艺 业。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产业。 主要农产:粮食作物:小麦、大麦、豆类;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柑橘、烟草、咖啡、椰枣、油橄榄、鱼、石榴; 牲畜:紫羔羊,安卡拉山羊、骆驼。 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农产品自给率低,成为世界农牧产品主

埃及概况及经济发展

【概述】 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苏伊士运河将两海相连,东北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西临利比亚,南接苏丹。埃及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花】莲花 【国石】橄榄石 【独立日】2月28日(1922年) 【国庆日】7月23日(1952年) 【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约2900公里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5%为沙漠。 【人口】埃及人口约为7950万,全国90%为穆斯林,除此之外,埃及还有大约九百万人信仰科普特教。居民主要为东方哈姆族(埃及人、贝都因人、柏柏尔人)占99%,希腊人、努比亚人、亚美尼亚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后裔占1%。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根据2009年2月公布的数据,埃及的城市化水平位44% 【耕地】 埃及是个传统的农业国。虽然可耕地只占全国总面积的3%,但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农产品产值占GDP的18%,吸纳了全国1/3的就业人口,农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20% 【资源】 水资源--最主要的是尼罗河水,根据尼罗河流域9国签订的河水分配协议,目前埃及享有尼罗河水的份额为550亿立方米,占埃及淡水资源总额的90%左右。此外,埃及积极对农业灌溉水再次利用。 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磷酸盐等。已探明储量:石油44亿桶(2009年),天然气77.2万亿立方英尺(2009年),磷酸盐约15亿吨(2005年),铁矿1.82亿吨(2006年)。此外还有锰、石灰石、石膏、滑石、石棉、石墨、锌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8733804.html,/article/ddgk/zwdili/201108/20110807699488.shtml

古埃及历史

古埃及历史 最初的文明(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前期) 早期埃及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埃及位于东北非洲。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 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 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 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 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 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 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 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埃及西部的干旱地区,从前大概是水草丰美而适于居住的。19世纪时,一位名叫布拉肯霍 尔恩的德国科学家曾根据埃及西部沙漠中存在大量古代的砾石而推测,那里以前可能有一 条大河,那些砾石乃是一条古河道。近年来的航空摄影发现,在埃及西南部确有一条古河 道的痕迹。人们推测这可能是尼罗河的古河道。可是在冰期以后,这个地区因气候变得干 燥而逐渐沙漠化,于是人们逐渐移到现在的尼罗河边来定居。 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是由讲哈姆语的北非土著和讲塞姆语的来自西亚的人种融合而成的,其语言属于哈姆-塞姆语系。至于他们何时开始融合,则至今尚无定论,不过这种融合显然 开始得很早而经历了很长一个历史过程。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 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他们的体形、 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文明的发生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埃及 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

世界历史——上古西亚诸国

第三章上古西亚诸国 第一节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但也有不同之处:尼罗河上游因为有大湖调节,每年泛滥的水量较稳定,两河每年泛滥的水量则因上游雨雪量的变化而变化颇大,易于成灾;另外,尼罗河来自热带,泛滥时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两河流域则缺少这样的天然肥料。 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自然条件也稍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去又远。所以南部比较便于灌溉,也较易受水灾,这使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山麓、丘陵上,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都在北方和东方的山地上,因为那里雨水稍多,又无河流泛滥威胁。 公元前五千年代,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讲苏美尔语。约公元前三千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 以被称为阿卡德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系。 二、苏美尔城邦。 从约BC4300年起,苏美尔各地开始了氏族公社解体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在考古学上被称为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BC4300-3500年)、 乌鲁克文化期(BC3500-31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2700年)。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苏美尔各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它可能是经济合作和管理中心。当时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陶器、铜器。根据墓葬出土的像部落首领的男俑判断,此时苏美尔已经开始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乌鲁克文化期,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时代。铜器日益普遍,能制造彩陶;各地普遍出现了宏伟的神庙建筑。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在一座石膏瓶的浮雕上,一方是穿着长袍的神、祭司、氏族贵族,一方是裸体献祭的群众,这表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已明显。同时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象形文字已经出现。这说明苏美尔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由锄耕转向犁耕,手工业以冶金和陶器比较发达,制作精美;商业、贸易也有发展。文字进一步

埃及概况简介

与埃及协检业务相关的埃及概况简介 赵龙2009年6月一、国情概况: 国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首都:开罗(Cairo),人口789. 9万,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 货币:埃及的官方货币为埃及磅,简称埃镑。一个埃镑又可分为100皮阿斯特。英语为“pound”和“piaster”。1美元约合5.63埃镑。 自然地理: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洲,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人口、语言及宗教:7950万,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行政区划:全国共有26个省和1个省级市。 经济:埃及的传统工业为纺织和食品加工,占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经济以农业为主,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之一。其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棉花、土豆和大米。 与中国的关系:1956年5月30日,埃及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非洲国家。 二、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及投资概况 埃及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是对外贸易部。它下设埃及出口发展

局、进出口监管局、商品展览和国际市场事务局、埃及出口发展银行、埃及出口带宽担保公司、派驻各国的商务参赞处、政府驻棉花出口商协会代表处。 对外贸易法规由政府对外贸易部下属外贸政策司和投资与证券政策司负责制定。埃及商会总联合会、埃及企业家协会和埃及工业联合会等组织参与经贸法规的咨询和研究。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和埃及双边贸易总额为62.4 亿美元,同比增长33.5%。其中,中国对埃及出口5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1%;自埃及进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78.6%。中国顺差53.8亿美元。中国向埃及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棉花、化学纤维长丝、塑料及其制品、有机化学品、机械器具及零件、动力机械及设备、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附件。 根据埃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预计机电产品仍将是我对埃出口的主力军和未来最大的增长点。埃政府将工业现代化作为经济战略加以推进,对我机电、高新技术产品需求旺盛。2007/2008财年埃通讯业实现投资147亿埃镑,增长53%,预计到2012年手机用户达到6500万,年均增速超过10%。因此,我机电产品对埃出口将继续集中在通讯设备、汽车零配件及机械设备等方面。 三、埃及的贸易壁垒 1. 通关环节壁垒 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埃及贸易工业部协商,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

《古代埃及史》读后感2500字

《古代埃及史》读后感2500字 我读古埃及史的目的有4个:一是了解埃赫那吞的一神教的起源(据汤因比在《人类大地母亲》中说这是世界上首个一神教),毕竟当今世界上,许多人都信仰源自犹太教的一神教;二是了解古埃及对古希腊的影响,乃至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三是对比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了解乃至抽提出,即除去个性外的,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般过程。四是也想着重对比一下中埃两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异同。选取刘云鹏老师这本书是因为它是教材,观点会正统、严谨一些。 古埃及文明的酝酿和开国普遍比中国早1000-2000年,共经历了早、古、中、新4个王国、2个中间期和后埃及7个时期31个王朝,亡于古罗马三巨头。埃及的考古发掘比中国要充分,古埃及人留给后人石刻、绘画和草纸(一种竹简,不是真正的纸张,纸的发明公认属于中国)上的文字记录了丰富的内容,而中华文明详细精确的历史记载从商朝才开始的,寻求更早记录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理上,中埃这两个农业文明都是依一条大河而起,也因协力治河,开展灌溉而形成持续内聚力。黄河是东西走向,形成了同纬度地区大面积的耕作土地,而尼罗河南北流向,只有不长的一段流域和入海三角洲才适合耕种。此外,古埃及西部是利比亚沙漠,南部是热带草原,北面和东面是地中海和红海,只有东北一隅的西奈半岛与亚洲相连,内部回旋余地并不大,这也是最终文明灭亡的一个关键原因。其实,若不是尼罗河的巨大水量,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年蒸发量极大的埃及根本不适合农业。古埃及的地理环境和中国一样是封闭的,在海军不发达的情况下,易守难攻,然而地中海沿岸的波斯、希腊、马其顿的舰队挑战埃及的时间要比英国舰队挑战中国的时间早了近两千年,这真乃中国人的万幸。 人种方面,古埃及人属于含米特人(书中没有区分闪米特与含米特),且由于地理封闭,早中期对外征战中又鲜有败绩,形成了民族单一,无多民族混居的局面。因此在社会结构上,没有出现印度种姓制度那样明显的基于民族、种族的歧视。古埃及人通过自我内部管理创造出了自我健全的文官制度,发展出了庞大的文官体系。只是到了后期,特别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希腊人占据了统治阶级,埃及人受到排挤社会才出现明显的民族矛盾,这个体系才被摧毁。这个文官制度也倡导"劳心治人",设有书吏之职,同时贬低体力劳动,比中国的"学而优则仕"早了近千年;再者,这是一个郡县制的体制,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这也比中国早了两千年;第三,这个制度比较开放,据圣经记载以色列人约瑟竟能在埃及做维西尔(宰相)。但与中国文官制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一个强大的纲常伦理道德体系做支撑,乱伦现象比比皆是,道德发育明显滞后。 政治上,古埃及法老是一手遮天,是立法、司法、行政等多种世俗权力的枢纽,但在神权上,要受制于强大的祭祀集团。和世界上其它古文明一样,强调君权神授。这个神就是拉、荷鲁斯、阿蒙以及短暂的阿吞,其实这四者都指太阳,表达各有不同罢了。祭祀集团政治权力极大,本国法老倒台后,外部征服者,如:亚历山大大帝等也祈求他们加冕法老,以求获得合法统治。此外,祭祀集团还在全国拥有大量优质耕地、拥有大批奴隶,乃至法律豁免权,是国家政治的不倒翁。古埃及文明总体上是属于多神教的宗教类型。各部落和各个诺姆(行政区)有各自的神,阿蒙、阿吞的崇拜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废立来自于王国与祭祀集团的政治博弈。中国上古时代通过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运动,断绝了普通人与上天交流的权力,让最高世俗政权垄断了祭祀权,这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祭祀这一政治阶层,中国也因此未能形成宗教型文化。

世界历史—— 中古东欧诸国

第八章中古东欧诸国 第一节拜占廷 一、四至五世纪拜占廷的社会经济状况。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故又名拜占廷帝国。在西罗马崩溃后,它继续保持了政治、经济上的繁荣,成为东地中海的一个强国。 当西罗马城乡经济衰落,奴隶制陷入绝路之时,拜占廷的经济却依然得到发展。拜占廷农业的基础是隶农制,帝国的埃及、小亚、色雷斯地区,农业经济发达,为城市提供粮食和手工业原料。拜占廷的农村,隶农占人口中的多数,是农业上的主要生产者。在奴隶主的庄园中,部分奴隶转化为隶农,他们被分与一小块土地,自行经营,身份上成为丰自由人。但帝国政府却颁布法令,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不准随便离开土地,也无权处理自己的财产,这种生产者实际上成为被固定在土地上的依附农民。 由于帝国赋税的压迫和官吏的侵夺,一些自由小农不得不投靠大地主以求庇护,自由农民变成了依附隶农。四至五世纪,拜占廷的隶农制十分普遍,奴隶制的田庄虽然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奴隶劳动在农业中不占主要地位。隶农制的急剧发展,大大缓和了拜占廷的奴隶制危机。 拜占廷的城市始终保持繁荣,并且农村有着贸易关系,君士坦丁堡是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它的手工业以奢侈品生产为最重要,其中尤以丝织业最负盛名。其次是金属工业,主要制造金银餐具及镶嵌金银的器皿,供上层使用,军火制造业也较重要,它受国家控制,私人不得经营。 君士坦丁堡利用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自己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商业繁荣,人口众多,是当时欧洲最富庶的大都会。由于拜占廷的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奴隶制危机不如西罗马深刻,国库充实,国力强盛,因而能够克服暂时危机,继续存在下去。 二、查士丁尼的统治。 查士丁尼(527-565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他的主要目标是重新征服西方已经丧失的土地,恢复罗马帝国,为实现这个目标,他首先采取措施巩固帝国内部,他即位之初就着手编纂法典。于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10卷,533年编成《法学汇纂》50卷,收辑历代法学家的论文。同年又颁布《法理概要》(法学家指南)阐明法学原理,最后又将查士丁尼534年以后颁布的法令汇集成册,称为《新法典》。 查士丁尼时代汇集整理的全部罗马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汇编》,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从十二世纪起,这部法典成为西欧各国研究和制订法律的基础。 拜占廷在行政区划上分两大郡、七大州和六十个行省,由皇帝派官吏行使地方统治权。查士丁尼时期,帝国政治非常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大小官员滥用职权,对人民进行敲诈勒索。查士丁尼也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教

寻梦尼罗河简述古埃及历史

寻梦尼罗河——简述古埃及历史 一说起古埃及,我们可能会想到金字塔、游戏王、变形金刚2和女神伊丽莎白泰勒,历史素养比较高的朋友会想到出埃及记、商博良、九柱神和亚克兴海战。现在的埃及是个旅游业发达但比较贫穷的穆斯林国家,与历史上的古埃及从语言、文化和习俗上都已完全不相同,是古国文明被彻底断层的典例。若不是当年拿破仑征服埃及,商博良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可能古埃及将永远成为历史之谜。埃及文明是比较特殊的。文明大多趋同但必有差异,差异最大的地方多体现在对死亡的态度。有的民族追求生前享乐、长生不老,是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极高发展,比如中国。有的追求死亡过程的高洁,是由于民族处于战乱和多自然灾害的环境中,如日本。古埃及是独特的,在原始时期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文明却疯狂的追求死后世界的安逸。这与其宗教信仰的独特性是息息相关的。古埃及人对死后世界的探索有巨大的欲望,毕竟人活在世上只有几十年,死后却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在他们眼中死后世界才是一个人生命的主体,活在世上的几十年是为死后服务和做准备。在意识到将人的灵魂(卡Ka)和意识(巴Ba)保存好能令人永生后,第四王朝的古埃及人发明了木乃伊制作技术。古埃及人有成体系的宗教信仰,这是他们创造出灿烂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他们所信仰的神以“九

柱神”为主体。埃及的神与中国的神一样,大多是人兽同体,并且都是兽头人身。埃及的神大多为兄妹阴阳神,二者交配生下下一代兄妹神,以此一代代延续下去。由于神话并不是本文的重点,但了解古埃及历史又不能完全不懂埃及神话,所以在这里将古埃及主要几个神的脉络列举一下(WPS画完截了个图):我看过不少版本的世界通史,其中创世说一般取自《圣经》和苏美尔神话,即亚当夏娃的故事或马都克造人的故事。埃及神话和希腊神话一样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小众性而常常被人忽略。古埃及第一次登场一般是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公元前三世纪时古埃及祭祀曼涅托用希腊文写成《埃及史》一书,其中将古埃及历史分为三十个王朝。他的划分方法颇具科学性,也是现在罕见的直接描述埃及史的史料。所以现在学术界依然引用他的划分方法。在曼涅托的基础上,学者又将古埃及历史分为十个时期,分别是前王朝时期(约前4500年——前3100年)、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年——前2686年)、古王朝时期(约前2686年——前2181年)、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年——前2040年)、中王朝时期(约前2040年——前1786年)、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年——前1567年)、新王国时期(约前1567年——前1085年)、第三中间期(约前1085年——前664年)、后王朝时期(约前664年——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罗马统治时期(前332年——公元642年)。公元前4500年到前3100年

古代埃及史

古代埃及史专题 二、内容 ?1、古埃及历史介绍 ?2、古埃及金字塔建筑兴衰 ?3、古埃及的木乃伊 ?4、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5、古埃及的伟大的女子 ?6、古埃及的造型艺术 ?7、古埃及的宗教 古埃及历史概观 一、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东北角,包括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东隔红海与阿拉伯半岛相望,西接利比亚,北临地中海,南连努比亚(今苏丹)。南部边界传统上以尼罗河第一瀑布为界,但是常有变动。 地貌特征 埃及属于沙漠型国家,除了尼罗河河谷、三角洲和西部沙漠的绿洲以外,国土86%以上为沙漠。 西沙漠:低高地,没有干河,四大绿洲 东沙漠:石灰石和沙石台地,为干河切开,为群山点缀 西奈半岛:南部多山,最高峰凯瑟琳山高达2642米。 气候特征 气候炎热干燥。 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6℃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0至200毫米,多集中在冬季。 其它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性气候,沙漠地区平均气温可达4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毫米。 尼罗河 尼罗河(6648公里)横贯埃及南北,在埃及境内约1350公里。尼罗河对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古希腊学者赫卡泰乌斯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人对尼罗河的歌颂 啊!尼罗河,我们称赞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二、前王朝和早王朝时代 1.前王朝时代(史前时代),4500-3120 BC,是埃及由史前进入历史的时期。 2.0王朝时代,公元前3120-3080年,酋邦时代,上埃及形成三个文化中心。 3.早王朝时代(古朴时代),3080-2686 BC。统一王国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国家制度逐渐完善,分裂与统一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斗争激烈。 (一)、前王朝 ?前王朝时代分为三个文化发展阶段: ?塔萨·巴达里文化(Tasa-Badari culture)

最新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上古文明第1课 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九篇

最新精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上古文明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北 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定者是( ) A、摩西 B、秦始皇 C、拿破仑 D、汉谟拉比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通过对下图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地区的文明( ) A、古代希腊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希罗多德认为“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那是肯定______因素对埃及文化的影响。( ) A、地理环境 B、宗教信仰 C、死而复活的思想 D、金字塔工程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阿拉伯数字 D、造纸术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C、分封制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诞生,这部法典诞生的背景是( ) A、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象形文字的产生 D、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它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孕育它的母亲河是( ) A、尼罗河 B、黄河 C、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D、印度河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诞生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的地区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