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问题的各国解决办法

贫富差距问题的各国解决办法
贫富差距问题的各国解决办法

国外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几点经验(1)

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出现过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不断恶化的贫富差距曾困扰着许多国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许多国家有过惨痛的教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有效增加贫困阶层的收入,同时抑制富裕阶层财富过快增长

这方面,巴西的经验值得借鉴。据有关统计,从2003年至2011年,巴西最低工资额增幅达155%,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增长为53.4%。2004年至2008年,巴西的平均工资增长17.3%,但占人口总数10%的低收入者的工资上涨了34%,占人口总数10%的高收入者的工资仅上涨12.4%,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幅度低于低收入者达21.6%,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高收入者收入占全国工资总额的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占人口总数1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全国工资总额的比例为43.3%,2008年则下降至42.7%,而低收入者收入占全国工资总额的比例则逐年上升。巴西政府的措施之一是给贫困家庭现金补贴。巴西贫困家庭分为赤贫与贫困两种,赤贫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低于50雷亚尔(1雷亚尔大约等于0.5美元),贫困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在50—100雷亚尔之间。政府按照家庭成员人数分别向这些贫困和赤贫家庭每月发放15—95雷亚尔的现金补贴,先决条件是享受补贴的家庭必须保证其孩子上学,并作定期健康检查。享受补贴的家庭要在政府部门作身份及财产证明登记,且每两年重新登记一次。政府还给符合补贴条件的家庭分发银行卡,每月定期把补贴打入卡中,这样也使救助者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避免了补贴被贪污挪用的可能。目前,巴西享受这种补贴的家庭达1240多万个,涵盖巴西人口的26%。这一政策每年需要财政支出65亿雷亚尔,占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的0.35%,占全部巴西家庭收入的0.69%,但是这笔补贴占赤贫与贫困家庭的收入达43.6%,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收入过低问题。

2.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资助与保护

在瑞典,对失业者和病人有全面的照顾措施。如生病一个月,雇主要向病人支付相当于月工资85%的工资,生病一年,国家相关部门要向病人发放相当于工资75%的工资。失业者可以从政府部门领取相当于平均工资75%的失业救济金,这样的收入与一般工人的收入差距不大,因此在瑞典因病或因失业致贫的现象非常少。新加坡政府则为低薪阶层提供一笔特别补助金,确保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以一名月薪1000新元的50岁员工为例,他每年会获得1200新元的就业补助和600新元的特别补助,共计1800新元。同时,新加坡政府会向首

次购房的低收入者发放4万新元的现金补贴,每年大概有8000名低收入者会享受到这样的购房补贴。当然,新加坡的审查制度也非常严格,以防止富裕者剥夺贫困者理应获得的资助机会。

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以美国为例,1935年美国开始大规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距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仅仅过去两年,国内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政府财政也非常差。但恰恰是在这一年,美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社会保障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覆盖每一位美国公民。如《社会保险法案》规定,凡年满65岁的劳动者,根据其工资水平,每月可以领取10—85美元不等的养老金。这些养老金的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支付,另一半则由政府支付。美国政府的这项举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保护穷人度过了经济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解除了民众、特别是贫困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建立起民众积极稳定的未来预期,为美国此后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4. 加大税收调节的力度

这一政策在西欧、北欧地区普遍施行。以芬兰为例,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在缴税方面差别很大。上世纪90年代,高收入者的最高税率曾达65%,现在最高税率仍达56.1%。也就是说,高收入者实际拿到手的收入不到工资的44%。这一高收入高税收政策,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趋于平衡。在税收政策强有力的调节下,芬兰形成了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社会财富趋于均等化。据最新统计,芬兰中等收入者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富人和穷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很小,基尼系数在0.25—0.26之间,属于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在税收调节方面,遗产税也有很大作用。调节幅度最大的是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遗产税率最高时达70%,遗产金额越高,税率也越高。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止富人的子女在继承了大笔遗产后,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开征遗产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父辈因素的干扰,弱化贫富差距的代际遗传。开征遗产税不仅对贫困者有益,对富裕者也有好处。2001年布什政府预备取消遗产税时,美国的富豪纷纷反对,这其中就包括了盖茨、索罗斯等人。他们认为,如果取消遗产税,未来富豪们的孩子都将会因继承了大笔的遗产而不必劳动,这并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样是日本,许多学者指出,近年来日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很多,但是遗产税率的不断下调是重要因素。据统计,日本1986年遗产税高达70%,此后逐年下降,到1999年仅为37%。在1986年,日本的社会贫富差距较小,而现在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日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遗产税在调控收入差距问题方面作用显著。除此之外,还应严惩漏税者,如日

本对不实际报税的纳税人,按照偷税漏税的差额处以10%—15%的罚金。

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一个国家才能真正成为稳定发展的国家。收入差距加大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无论多快,由于其在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社会注定不会持续稳定发展。对此,一些国家在应对收入差距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们应该合理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切实解决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如何解决中国贫富差距

如何解决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尽管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农之间的收入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相互之间的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据国内外经济学者估计,反映收入一国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基尼系数,中国2010年已经接近0.5。 基尼指数: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过高的贫富差距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诱因,其阻碍了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导致了社会不公平感的产生,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如何解决或缩小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一、改革原有的税收财政机制。 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通过税收形式进行调节。首先,缩小国内贫富差距,就要加强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应该对富人增加赋税,对低收入者减轻税负。从高收入富裕阶层抽取一定的数量,来转移给保障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税务部门可以对个人统一纳税编号,实行个人财产登记制和个人金融资产实名制,加强税收的累进征收,提高个税启征起点。其次,可以考虑在时机成熟时,开征遗产税。由于遗产税的起征点数额较高,遗产税的主要征收对象是高收入者,广大低收入者遗留下的财产一般不会达到起征点。开征遗产税有利于抑制社会成员间财富占有的悬殊差距,也有利于平衡公众对社会财富不均的心理反应。另外,可以开征特别消费税,对高档消费品、奢侈品的消费进行合理征税,通过销售单位代扣代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富翁集中地,有近100万个千万富翁,拥有资产10万亿元以上,却是世界上唯一不设资产税、遗产税和房产税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奢侈品消费大国,超过了最富有的美国,国内奢侈品年消费2位数增长,与其发展中国家身份不相符。总之,经济越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从个人人收入中上缴财政收入的比重就越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的功能,发挥其在个人收入再分配领域所承担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二、积极促进农村发展,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收入过大问题,最关键的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是国民经

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参数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 参数方法 作者:王子琛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 刊名: 商场现代化 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10(27) 参考文献(3条) 1.陈昌兵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01) 2.王轶群27个主要亚洲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探究[期刊论文]-学术论坛 2008(11) 3.张筱莉对世界500强企业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统计教育 2007(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淮.Chen Huai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有多大[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0(7) 2.刘晓欣从虚拟经济角度看国际贫富差距的原因[期刊论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王大超.卢萍关于当代国际贫困、反贫困与国际安全问题的反思[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1) 4.陈向红运用法雷尔非参数方法对我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建材2008(6) 5.郭占辉中国封闭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学位论文]2006 6.傅勇战略机遇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期刊论文]-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5) 7.李杰豪.LI Jie-hao"人类安全"析论[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 8.张华新地区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例[学位论文]2006 9.凌有江.Ling Youjiang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思考——兼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 10.包恒新当今世界最大的道德挑战--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道德思考[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7) 引用本文格式:王子琛对世界主要国家贫富差距与经济水平的研究分析——基于非参数方法[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10(27)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陈家园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摘要:本综述分析了2000-2012年关于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献,对现阶段中国贫富差距的状况、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贫富差距的影响以及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纳,强调了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共同富裕 一、导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在1993 年就已经达到0.4 的国际警戒线,在2004 年上升到0.47,2007 年达到0.48,甚至有些香港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 年就已经达到0.53(查俊峰张超 2012)。刘景臣也在《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影响及对策》中表示,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贫富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国贫富差

距扩大,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更不利于国计民生。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以及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要探究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就必须先认清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笔者根据检索到的100余篇文章中提炼总结出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基尼系数 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 1965)于1922 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大。基尼系数的经济涵义(王旭 2012):

三 、贫 富 差 距 太 大 带 来 的 社 会 问 题

三、贫富差距太大带来的社会问题 收入和分配的不平等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最富的人口消费着约全球消费品总值的和能源总量的。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通过继承或运气过着十分富有的生活。他们的子女也从小就不知道穷困是什么滋味节俭还是一种美德。他们认为他们生来就高人一等他们可以进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去安心读书。他们在各种有利的环境下朝着富裕和权力的方向发展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力平平不乏平庸之辈。而贫家子弟从一开始便处于不利被动的局面尽管他们中的杰出者最终也有可能成就卓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各种不利因素会使这种可能性变小。也就是说相等的能力并不总是会导致相等的成就。 甚至存在这种情况当富家子弟在驾着他的第三辆豪华轿车兜游玩乐时而穷家的孩子却因付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永远失去了受教育、发掘个人潜力以发展自我的机会。 无论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还是道义上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平等而我国做为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把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目标之一。 四、适度的贫富差距能使经济有效增长?贫富差距太大不但带来巨大社会负效应还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效应它使社会消费需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第期 求出现不足。因为随着贫富差距拉大穷人的相对购买力会减少富人的相对购买力会增加但是边际消费倾向却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富人收入增加部分中用于消费的比例却在减少。因此社会总的消费倾向是减少的从而不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 贫富差距太大会使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但另一个极端平均分配也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因为贫富差距扩大虽使社会消费需求出现不足但它却能增加投资需求。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出现过剩、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而要摆脱这种过剩危机就要增加有效需求即增加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贫富差距加大减少了消费需求却增加了投资需求因而适度的贫富差距会使二者之和达到最大。当然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中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前者特别是在当今经济过剩时代尤其如此。就我国现在的情形来说专家测算消费每增加个百分点GDP 会增长个百分点而投资每增长个百分点GDP 增长个百分点。这说明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增加消费需求。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7), 951-95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85767479.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c85767479.html,/10.12677/ass.2018.77144 A Study 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ealth in China Rui Zha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Jun. 28th, 2018; accepted: Jul. 11th, 2018; published: Jul. 18th, 2018 Abstrac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is significant, especial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gap and property gap, and draws a significant conclusion of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urban and rural policy tilt,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mbalance and unequal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reasons will lead to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article gives the solution that is based on the reasons as the basis, emphatically from the stress o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to give reasonable ad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Keywords Urban-Rural Wealth Gap, Income Gap, Wealth Gap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1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18日 摘要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显著,尤其是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尤为突出。本文首先从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入手,

对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感想

对中国贫富差距的感想 一、贫富差距现状 1、贫富差距引起两极分化数字证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74。(按照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收入差距过小;0.2-0.3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收入差距比较小;0.3-0.4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5以上为收入分配高度不平均,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0.6以上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收入差距悬殊。) 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按五等份收入分组,城镇最高收入组人均为51456元,最低收入组人均为10354元,前者是后者的近5倍。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感性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园里,所接触的社会阶层最多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可能这也是两个差距比较悬殊的阶层。教师是一项令人羡慕的工作,尤其是大学教师。工作稳定,报酬不低,各项福利待遇应有尽有。而学生生活水平因家庭收入不同而差距明显。据自己了解,生活费最低的每月就400左右,而花费多的则没有上限。而象高档服装、笔记本电脑等奢侈品在校园内也并不鲜见。由学生影射出来,他们背后的群体会有怎样大的贫富差距。由此可见,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存在,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2、两极分化引起的仇富现象 中国人现在对那些一掷千金的人的形容词中最常用的就是“非富即贵”。富人一掷千金理所当然,旁人无话可说。而那些达官贵人又为什么能一掷千金呢?国家公务员的工资能支撑他们的豪宅名车吗?!中国人也由此产生了仇富心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我们国家,如果有

美国贫富差距惊人

美国贫富差距惊人 作者:王传军《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9日13版)【鸣镝】 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也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美国社会贫富差距相当大。美国0.1%的富人与90%的平民所拥有的财富不相上下,中产阶级不断萎缩。有专家指出,美国国内政策以及全球化等因素加剧了美国财富分配不均,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加剧了美国内政治与社会的矛盾等,正持续撕裂美国社会,“美国梦”与绝大多数美国人正距离越来越远。 美国州立东田纳西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发表研究报告,以县为单位重组美国“收入版图”,探寻贫穷对健康水平的影响。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的2009年至2013年平均收入等数据,研究人员按照家庭收入中数对全国3141个县进行重新组合,排名最靠后的2%组成“最穷州”,排名次靠后的2%组成“次穷州”,依次排列,分出50个新的“州”,每个州有62或63个县。结果显示,“最穷州”与“最富州”存在赤裸裸的差距。从收入水平看,“最穷州”四口之家收入中数为24960美元,仅略高于全美四口之家收入贫困线;而“最富州”的家庭收入中数高达89723美元。从健康水平看,“最穷州”的吸烟率是“最富州”的两倍,肥胖率则高50%。“最穷州”女性平均寿命为75.9岁,而“最富州”是83岁;“最穷州”男性平均寿命为69.8岁,“最富州”则为79.3岁。如果把“最富州”和“最穷州”看作国家,前者的男性平均寿命可排名世界第八,女性排名第25位,后者在这两项上分别排名第123位和116位。按照报告的说法,“美国最穷的一些县在人均寿命上不及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国家”。从人口构成看,“最穷州”非洲裔美国人的比例是“最富州”的4.5倍;“最穷州”7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最富州”农村人口比例为21%。研究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美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

博议天下:美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 2007年06月18日10:48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新闻背景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的报告书显示,2004年处在美国下层20%家庭(第五阶层)的实际收入仅比1979年增加了2%,其上层20%(第四阶层)家庭的实际收入增加了11%,第三阶层和第二阶层分别增加了15%和23%,而最上层的收入则增加了63%。 美国人不是在上流层中寻找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重要的是提高下流层的收入。 超级富豪的高收入报道不断出现在报纸上,去年一年,在华尔街赚钱最多的对冲基金经理人詹姆斯·西蒙斯工作一年的收入高达17亿美元。现在普遍的看法认为,取消贫富差距,政府就应该大幅提高所得税,给贫困的中低层收入者。 但是,美国却没有出现这种“过激”看法。因为,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他们都认为没有太多证据支持这种激进理论。对冲基金经理人和硅谷的风险企业家即使成为暴发户,也不会减少贫困层的实际工资。现实是,富人和穷人都为积累财富做出贡献,但低收入层分得的财富增加份额会少一些。 因此,令美国经济专家苦闷的重点问题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括:“在不扼杀美国经济繁荣的条件下,如何缓解不平等现象。” 从历史上看,最近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失败的经济政策。20世纪20年代,罗斯福总统实行福利政策以后,美国的贫富差距连续50年一直在缩小,但20世纪70年代福特和卡特总统执政时期,美国经济发出的平等主义呼声达到最高程度,该时期的经济出现了1929年大恐慌之后最恶劣的情况。 后来,里根总统通过革新性限制规定放宽政策和下调税金、强硬的对工会战略等,使美国经济得以恢复,作为这些战略的附带效果,在过去30多年里出现了“富愈富”的现象。但是,不能对此产生误解,美国人都称赞里根是复苏经济的英雄,并未指责他是拉大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 美国人不是在上流层中寻找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而是在长期未能提升阶层的下流层中寻找。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兰·克鲁格指出:“阻挡上流层的步伐完全没有帮助,重要的是提高下流层的收入。” 解决方法还在于工作岗位和教育方面。没有技术的低收入层可以通过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来增加收入,而非提高工资,因此,需要各种工作岗位使他们可以从事副业或第三职业。同时,还需要录用更多的教师并提供奖学金,以便使低收入层子女熟练掌握技术。 学者们表示,虽然这些方法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费用,但没有其他现实性对策。美国的做法值得思考。(摘自《朝鲜日报》)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狄承锋) 时间: 2004-03-19 09:09:20 | [<<] [>>] 摘要: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贫富之间的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战后的情况看,这 种趋势仍然存在,但它不是直线的发展。以美国为例,从战后到60年代末,各阶层的收入差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如何认识目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而我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这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如何看待这两个最基本的判断呢?需要指出的是,这两个判断在总体上是不甚准确的。 关于第一个判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存在着相当大的贫富差距,只是在“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条件下,这一差距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起来,使得人们一般不去注意它罢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社会阶层构成的多样化,过去被掩盖了的贫富差距显性化和阶层化了,当然在某些领域内也相对地拉大了。过去,你和你周围的人相比,差距不大;农民多么困难似乎与你无关。 关于第二个判断,应当说,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并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贫富差距,实质使用一定的方法,在规模均衡,比例对等的社会成员之间,对收入和财富积累惊醒比较所得出的差距,不是有两个人或两个群体,拉出来一比就是贫富差距。 同时,应当指出得失,中国目前的实际贫富差距,特别是乡村内部和城镇内部的贫富差距,比改革开放以前确有拉大,但在国际上还是属于中等程度。考虑到中国在人口、幅员、区位(一端临海,一端处于大陆深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和经济发展中的最敏感阶段这一事实,这种程度的差距应当说是仍处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市场经济理念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中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世界的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在坚持自立、平等、竞争、效率、求利、开拓等市场基本理念前提下,需要形成对市场经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以便更好地前进。 一、关于预期理念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趋向: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在事发之前都对事情进行预期,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政府),都会实现一种互相的预期,使经济能够内在地调整。我国每年都要为经济增长速度制订预期目标就是如此。自觉地认识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并注意运用人们的预期来调节自我和群体的经济社会活动,这就是预期理念。 二、关于信用理念 所谓信用理念,是指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交易实现的,而这种交易是建立在遵守诺言的契约的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原意指“延期支付”,由于交易中“延期支付”的承诺最能解释契约的实质,因而信用就远远超出原来的狭义,而成为市场经济普遍的、基础性的现象。西方市场经济新的理论成果信息经济学论证了对信用的需求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信用就是指掌握信息的乙方不骗对方的承诺。博弈轮则揭示了重复博弈以及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就一定要讲信用。 三、关于比较优势理念 所谓比较优势理念,是指自觉地意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应该强调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比较优势的理念来自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市场经济是以分工和利益互换为基础的,有了分工和利益互换,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在交易过程中强调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是由于各经济主体在交易中依靠比较优势才能占有相应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比较利益。因而市场经济强调的不是各个方面都要占有的绝对优势,而是在某些方面相对占有的比较优势。正因为市场经济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展开论述,并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作对比,试图阐释一些本质内涵。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总结造成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四点原因,最后 即针对分析的四点原因提出了四点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美国、教育、农业、再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即便是这一片美好之中,同样也涌动着几股暗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可能很多人多会惊呼,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其实,贫富差距是不论什么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同处一个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伟大导师马克思曾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而事实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下表反映的是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美国的贫富差距及原因(较全)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出的科学分析。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状况如何,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普遍性的赤贫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西方国家的贫困标准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对美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作一分析。 一、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状况 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从下表可见,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但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70年代后半期收入差距开始呈现扩大倾向。对20%收入最高者和20%收入最低者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在1974年是7.5倍,1992年扩大到了10.2倍。1977 ~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都归入富裕阶层手中。在这15年间,美国全国60%的人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下降了,只有40%的人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最穷的20%的人的税后收入绝对下降了12%,而最富的1%的人的税后收入却增长了136%,其平均收入从约20万美元增至48万美元左右。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1936 1944 1950 1956 1962 1965 1970 最低20% 4.1 4.9 4.8 4.8 4.6 5 5.5 次低20% 9.2 10.9 10.9 11.3 10.9 12 12 中等20% 14.1 16.2 16.1 16.3 16.3 18 17.4 中上20% 20.9 22.2 22.1 22.3 22.7 24 23.5 高的20% 51.7 45.8 46.1 45.3 45.5 41 41.6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基尼系数为0 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现状报告》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状况为:1950年为0.369,1960年为0.353,1970年保持不变,1980年为0.365,1990年为0.369。而《美国住户、家庭与个人收入》中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为:1970年为0. 394 ,1980年为0.403,1990年为0.428。无论那种计算结果,都表明70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国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在迅速扩大。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指出:“最后造成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因此在美国一大批工人和家庭感到愈来愈穷。这些工人照章行事,设法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维持生活水平。然而他们却节节失败。”他指出:在1993年,收入高的5 %的家庭获得全部收入的19.1%,而在1989年为17.9%,1981年仅为15.4%。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资料,1993年,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8.2%,创二战以来的历史纪录。 财富分配不均的差距远大于上述收入分配的差距。财富是按一家人拥有的全部资产的现价衡量的,包括银行帐户、股票、证券、人寿保险储蓄和共同基金股票之类的金融财产,房屋和非公司企业,汽车

世界各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

世界各国如何解决贫富差距:完善社保扶贫抑富 巴西:扶贫减困加大社会项目投入 巴西曾是世界上贫富差别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2003年以来,巴西政府把扶贫减困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社会项目投入,七年间使2000万人摆脱绝对贫困,31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巴西缩小贫困差距的成果受到联合国的赞誉,总统卢拉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因在社会领域取得的成功被授予“全球国务活动家”奖。 向贫富不均宣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创造了年平均增长10 .1% 的“巴西奇迹”。但是,由于政府没有实施合理的分配政策,经济快速发展创造的财富大部分被少数人占有。全国近50%的财富集中在占全国人口10 %的富人手里,而50%的穷人只能分摊全国10%的财富。1 9 6 0年,巴西的基尼系数为0.499,到1989年上升到0.647。这表明贫富差距不会因财富的蛋糕做大而自动缩小。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使巴西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巴西经常发生各种规模的全国大罢工,农村的无地农民社会抢占大庄园主的土地,城市治安恶化,经济发展长期止步不前。2002年,工人出身的卢拉在大选中获 胜很大程度上是广大中下层人民对社会分配不公的反抗。 2003年1月左翼劳工党领导人卢拉开始执政后,把消灭饥饿和贫困作为优 先目标,就职当天就宣布了“零饥饿“计划,成立了社会发展和反饥饿部,承诺

要让所有巴西人都能吃上一日三餐。“零饥饿”计划不仅限于向贫困家庭发放基本食品,而且还鼓励发展家庭农业,为贫困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教育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饮水和卫生条件,目的是使贫困家庭通过政府的救助提高自身脱贫能力,融入社会发展进程。当年10月,巴西政府将过去由多个部门发放的助学金、基本食品、燃气补贴、最低保障金等整合为“家庭救助金计划”,以便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 “零饥饿”计划 “家庭救助金计划”是“零饥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给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享受“家庭救助金计划”的家庭必须持身份和收入证明在当地政府登记,而且每两年重新登记一次。政府发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一个银行卡,每月定期打入救助金。持卡人可以到银行提取现金,也可以到任何超市和商店购物。这种方式把联邦政府的社会救助金直接发到救助对象手中,避免了被地方官员贪污挪用的可能性。 普及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是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基础。尽管巴西实行免费教育,但是仍有不少家庭因贫困让孩子去当童工。因此,巴西政府把领取救助金与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挂钩,规定15岁以下儿童的上课出勤率必须达到85%,16岁和17岁少年的上学出勤率必须达到75%,七岁以下儿童必须按卫生部规定的日期打预防针,怀孕妇女必须按期进行围产期检查。只有凭学校和卫生部门的证明才能继续领到救助金。 救助金不仅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吃饭问题,促进了教育和卫生普及,而且还成为不少贫困地区主要的资金来源。穷人拿了这些救助金后全部用于消费,从而激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现 状 及 对 策 分 析 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

贫富差距现状及看法

第一页 如何衡量贫富差距。 第一页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谁贫谁富,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又该如何衡量本国的贫富差距呢?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用基尼系数来衡量本国的贫富差距 第二页 基尼系数 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的一个指标。简单来说,就是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总和占全社会总收入的比例。按照联合国有关标准,该系数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第三页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8年则升至0.496。

第四页 根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计算,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38。这意味着中国贫富差距较2005年只是略有扩大。据世界银行数据,2005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425。 2013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的基尼系数,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表明当前国内居民贫富差距依然较大。 第五页 历史与现实的比较

重要的时间点:改革开放 说法一:中国的贫富差距扩大了!可以说,改革开放既造就了富豪,也制造了穷人。90年代以来,穷人的增长速度远比富人要快的多。 说法二: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改革开放前就很严重了。封建时代的不用说,财富集中在少数特权阶级手中,但在新中国成立后,贫富差距也是很严重的,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毛泽东时代近亿城市居民的种种劳保福利和铁饭碗,是建立在城市对大量乡村资源无偿占有的基础上的,是5亿多农民普遍贫困换来的。 第六页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与印度的比较 印度的贫富差距也是非常严重的,2011年官方统计是0.38,但实际情况可能比中国还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