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西南交大《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西南交大《工程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仅供参考)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1. P

H2=123.941kPa; P

O2

=61.9705kPa

2. (1) P

H2=60.021kPa; P

O2

=14.985kPa; P

N2

=5.994kPa

(2) P

=81 kPa

(3)X

H2=0.741; X

O2

=0.185; X

N2

=0.074

3. (1)浓盐酸:c=12.0635mol.dm-3; m(b)=16.0905mol.kg-1 (2) 浓硫酸:c=18.3993mol.dm-3; m(b)=500mol.kg-1

(3)浓硝酸:c=15.7782mol.dm-3; m(b)=37.0367mol.kg-1 (4)浓氨水:c=14.8254mol.dm-3; m(b)=22.8764mol.kg-1

5. (1)P

N2=75kPa;P

O2

=75kPa

(2)P

N2=37.5062kPa;P

O2

=112.4938kPa

(3)P

=243.0632kPa

6. (1)硫蒸气的摩尔质量:65.2230

(2)硫蒸气的化学式为:S

2

8. (1)P

NH3

=1780.3552kPa

(2)P

NH3

=1634.7715kPa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1.是非题 :(1) (-); (2)(-); (3)(-)。

2.选择题: (1) (c); (2)(d)。

3.填空题: (1)mH2O; (2) △T; (3)Cp

4. (1) △U=150kJ; (2) △U=-250kJ;(3) △U=450kJ; (4) △U=975kJ。

5.(1)W=-3.10kJ; (2)△U=37.53kJ。

6.(1)9.75kJ; (2)0kJ; (3)8.11kJ; (4)0kJ。

7. 可获得肌肉活动的能量为17.86kJ

8. △rHm (298.15K)=-16.73kJ.mol-1

9. (1)-1366.8kJ.mol-1; (2)-429.82 kJ.mol-1.

10. (1)-153.89 kJ.mol-1; (2)-82.89 kJ.mol-1

第三章参考习题答案

1.是非题 (1) (-); (2)(-); (3)(+); (4)(-); (5)(-); (6)(-)。

2.选择题: (1) (c); (2)(b) ;(3)(b); (4)(c)。

3.填空题:(1) △rHmθ→增大; △rSmθ→增大; △rGmθ→基本不变;Kθ→减小;v(正)→增大, v(逆)→增大多一些。

4.(1)-549.41 J/mol.k; (2)222.78 J/mol.k; (3)141.60 J/mol.k。

5.(1)28.62 kJ/mol﹥0 逆向; (2)62.52kJ/mol﹥0 逆向。

6. 直接计算:△rGmθ= -95.299 kJ/mol ﹤0

标准熵法计算: △rGmθ= -95.297 kJ/mol ﹤0 ;正向自发进行。

7. (1)有转向温度,高温自发; (2) 有转向温度,低温自发; (3) 正向自发。

8. (1) Kθ=3.05×10-21;(2)Kθ=1.40×10-23。

9. (1)△rGmθ(398.15K)=42.752kJ.mol; (2) Kθ=4.06×105

10. Kθ (298.15k) =9.54×10-17; Kθ (398.15k) =5.72×10-11。

11. △rHmθ(298.15K)=-36.42kJ.mol-1

12. (1) △rHmθ(1)=580.7kJ.mol-1

(2) △rHmθ(2)=187.2kJ.mol-1

(3) △rHmθ(3)=97.06kJ.mol-1

选(3)为宜,因为(3)吸热最少,能使加热温度低一些。

13. Kθ(973k)=0.618; Kθ(1073k)=0.905,

Kθ(1173k)=1.287; Kθ(1273k)=1.664

T↑ Kθ↑结果表明为吸热反应(计算出:△rHmθ(298.15K)=33.09kJ.mol-1。)

14. (1)升温,减压; 增加H2O(g)分压,减少CO(g)、H2(g)分压。

(2)升温、增加H2O(g)分压、催化剂;

升温:Kθ↑, k(正)↑, k(逆)↑。

增加H2O(g)分压:Kθ不变 , k(正)不变,k(逆)不变。

催化剂:Kθ不变 ,k(正)↑, k(逆)↑。

15. △rGmθ(1573.15K)=70.77kJ.mol-1;Kθ (1573.15k) =4.47×10-3

因为Kθ值小,反应慢,所以NO在大气中含量少,污染影响小。

16. (1)H2O2减少的平均速率为0.05mol.dm-3.h-1

(2) O2增加的平均速率为0.025mol.dm-3.h-1

18. Ea=75.40 kJ.mol-1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1.是非题 (1) (-); (2)(+); (3)(-); (4)(-); (5)(-)。

2.选择题: (1) (c); (2)(c) ;(3)(c); (4)(b); (5)(c)。

3.填空题:(1)无影响; (2)减小; (3)降低; (4)降低。

4.(1)(a)CO32-__HCO3-; (b)HS-__H2S;

(c)H2O__H3O+; (d)HPO42-__H2PO4-;

(e)NH3__NH4+; (f)S2-__HS-

(2)(a)H3PO4__H2PO4-; (b)HAc__Ac-;

(c)HS-__S2-; (d)HNO2__NO2-;

(e)HClO__ClO- (f) H2CO3__HCO3-

5. 2

6.67克

6. 3.75×10-6。

7. C(Ag+)=1.56×10-11 mol·dm-3, C(Py)=0.8 mol·dm-3,

C([Ag (Py)2]+=0.1 mol·dm-3。

9. Q=[Mg+].[OH-]2=4.18 ×10-9﹥Ksp(1.8×10-11);有沉淀生成。

10. 先沉淀顺序: I-,Br-,Cl-,当Cl-开始时,c(Br-)=3×10-3,c(I-)=5×10-7﹥10-5, I-已沉淀完全。

11.(1)pH=9.25; (2) pH=5.27; (3) pH=1.70。

12. (1)逆向进行;(2)正向进行

13.(1)Q=5×10-8﹤Kspθ=1.17×10-5,无沉淀生成。

(2)cCl-=7.65×10-3 mol·dm-3;

(3)cPb=3.25×10-3 mol·dm-3。

14. Q=8.93×10-14<Kspθ=5.35×10-13,无沉淀生成。

15. cF-=5.26×10-5

Q=5.5×10-13﹤Kspθ(1.46×10-10),无沉淀生成。

16. (1)cOH-=3.98×10-10 mol·dm-3 ,

(2) cOH-=2.02×10-9 mol·dm-3; pH ≥5.30 17.(1)1dm3(升);

(2)c(Ag+)=1.32×10-7 mol·dm-3;c(S

2O

3

2-)=2.64×10-7 mol·dm-3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1.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2.选择题:(1)(c); (2)(a); (3)(d); (4)(d); (5)(b); (6)(b); (7)(b);

(8)(c); (9)(c); (10)(b/c)。

3.(1) (-)Al︱Al3+(c1) ‖Ni2+(c2) ︱Ni(+)

(2)(-) Pt︱ Fe3+(c1) ,Fe2+ (c2) ‖Br-(c3) ,Br2(c4) ︱Pt(+)

(3)(-)Pt ︱ H2(p) ︱H+(c1) ‖Ag+(c2) ︱Ag(+)

(4)(-)Pt︱ Fe3+(c1) ,Fe2+ (c2) ‖MnO4-(c3),Mn2+(c4),H+(c5) ︱Pt(+) 4.(a)(-)Fe︱ Fe2+(1mol.dm-3)‖H+ (1mol.dm-3) ︱H2 (1atm) ︱ Pt(+)

(-)Fe = Fe2+ + 2e; (+)H+ + e = H2

2 H+ + Fe= H2↑+ Fe2+

(b)(-)Pt ︱H2 (1atm) ︱H+ (1mol.dm-3) ‖Cr2O72- (1mol.dm-3) ,Cr3+ (1mol.dm-3), H+ (1mol.dm-3) ︱Pt(+)

(-) H2 = H+ + e;

(+) Cr2O72- +14 H+ +6e=2Cr3+ +7H2O

Cr2O72- +8 H+ + 3H2= 2Cr3+ +7H2O

5.(1)(-)Pt ︱ H2(p1) H+(c1) ‖H2O,H+(c2) ︱O2(p2) ︱Pt(+)

(-) H2 =H+ + e;

(+) O2 +4H+ +4e=2H2O

O2 +2 H2=2H2O

(2) (-)Pt ︱I2(s) ︱I-(c1) ‖H+(c2), Mn2+(c3) ︱MnO2(s) ︱Pt(+)

(-) 2I- = I2 +2e;

(+) MnO2 +4 H+ +2e= Mn2+ +2H2O

MnO2 +4 H+ + 2I- = Mn2+ +2H2O+ I2

6. (c)

7. (d)

8.(1)逆方向; (2)正方向; (3)逆方向; (4)逆方向。

9. cH+=5.30×10-5, pH=4.28

10. E=0.0183; Kθ =0.415

11.(1)(-) 2Cl-=Cl2+2e;

(+) MnO4- +8 H+ +5e= Mn2+ + 4H2O

(2) Kθ=1.39×1025

(3) △G=-207.35kJ/mol, K = Kθ, K不变。

12.φ(Br2/Br-)﹥φ(Fe3+/Fe2+)﹥φ(I2/I-)。

13.(1)E=0.0693V

(-)Sn ︱ Sn 2+(0.010mol.dm-3 ) ‖Pb 2+ (1.0mol.dm-3 ) ︱Pb(+)

(2)E=0.0195V。

(-) Pb ︱ Pb 2+ (0.1mol.dm-3 ) ‖ Sn 2+ (1.0mol.dm-3 ) ︱ Sn (+)

14.x=cH+=0.1864 mol.dm-3

15 (1) φ(Br2/Br-)=1.066V; φ(Cr2O7-/Cr3+)=1.232V; 正向不能自发。

(2) φ(Cl2/Cl-)=1.3582; φ(MnO4-/Mn2+)=1.507V; 正向不能自发。

(3) φ(O2/H2O)=1.229V; φ(F2/F-)=2.866; 正向能自发。

注:用Nernst方程计算出E值进行判断。

16.(1) △rGmθ = -212.846kJ/mol,;Kθ1=1.95×1037;Kθ2=1.955×1037

17 (1) 阳极: 2Cl-=Cl2+2e;

阴极: Mg2++2e=Mg

反应式:MgCl2(熔融)=Mg+Cl2

(2) 阳极: 4OH- = 2H2O+ O2+4e;

阴极: 2H+ + 2e = H2

反应式: 2 H2O= 2H2 ↑+ O2 ↑

(3) 阳极: Cu = Cu2+ + 2e;

阴极: Cu2+ + 2e = Cu

反应式: Cu2+ Cu = Cu2+ + Cu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1.是非题:(1)(-); (2)(-); (3)(-)。

2.选择题:(1)(c); (2)(a,e); (3)(b,c); (4)(a,e); (5)(b,d,e);

(6)(e); (7)(b,c); (8)(c,e)。

3.填空题: (1)填充下表

(2)(a,c,), (b,d,e)

4. (1) 6个p轨道,12个e(2p6,3p6,12);

(2) 3个轨道,6个e(2p,3p,3d中各有一对, 6);

(3) 15个轨道的下自旋,15个e(30个电子的一半,15);

(4) d轨道中的1个轨道,2个e(3d中有一对,2);

(5) 基态无l=3,0个e(当n=4时,无f电子,0)。

6. (1)Na,Z*=2.20; Mg,Z*=2.85 ;Al ,Z* =3.50,

(2)Cr ,Z* =2.95;Mn, Z* =3.60; Fe ,Z* =3.75;

规律:(1)Na、Mg、Al,Z*增加,金属性降低;(2)Cr、Mn、Fe,Z*增加,

金属性降低(短周期每增加一个元素增加0.65个有效核电荷,长周期每增加一个

元素增加0.15个有效核电荷,短周期的有效核电荷数增加更快)。

7. BCl3→SP2杂化,平面三角形;

NCl3→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形。

8. (1)BeCl2→SP杂化,直线型 ,μ=0;

(2)PCl3→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形,μ≠0 ;

(3)BBr3 → SP2杂化,平面三角形, μ=0;

(4)CS2→SP杂化,直线型 ,μ=0;

(5)SiH4 → SP3杂化,正四面体, μ=0

9. H2S、OF2 →SP3不等性杂化,V字形, μ≠0;

PH3 →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形, μ≠0;

SiCl4 → SP3杂化,正四面体, μ=0;

CHCl3 → SP3杂化,四面体, μ≠0。

10. (1)电离能:Li > Cs (金属性:Cs > Li);

(2)电离能:F > Li (金属性:Li > F);

(3)电离能:Ba > Cs (金属性:Cs > Ba);

(4)电离能:S > Se (金属性:Se > S)。

11. (1)Li-Cl键的极性最大,B-Cl键的极性最小;

(2)Si-F键的极性最大,Si-H键的极性最小。

12. (1)金属性:As > Se > S

(2)电离能:S > Se > As

(3)电负性:S > Se > As

(4)原子半径:As > Se > S

西南交大 数值分析题库

考试目标及考试大纲 本题库的编纂目的旨在给出多套试题,每套试题的考查范围及难度配置均基于“水平测试”原则,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每套试题的解答,可以客观公正的评定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等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通过它可以有效鉴别和分离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从而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出客观的综合评定结果。 本题库力求作到能够较为全面的覆盖教学内容,同时突显对重点概念、重点内容和重要方法的考查。考试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绪论与误差: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有效数字、误差传播分析的全微分法、相对误差估计的条件数方法、数值运算的若干原则、数值稳定的算法、常用数值稳定技术。 非线性方程求解:方程的近似解之二分法、迭代法全局收敛性和局部收敛定理、迭代法误差的事前估计法和事后估计法、迭代过程的收敛速度、r 阶收敛定理、Aitken加速法、Ne w to n法与弦截法、牛顿局部收敛性、Ne w to n收敛的充分条件、单双点割线法(弦截法)、重根加速收敛法。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高斯消元法极其充分条件、全主元消去法、列主元消去法、高斯-若当消元法、求逆阵、各种消元运算的数量级估计与比较、矩阵三角分解法、Doolittle 和Crout三角分解的充分条件、分解法的手工操作、平方根法、Cholesky分解、改进的平方根法(免去开方)、可追赶的充分条件及适用范围、计算复杂性比较、严格对角占优阵。 解线性方程组迭代法:向量和矩阵的范数、常用向量范数的计算、范数的等价性、矩阵的相容范数、诱导范数、常用范数的计算;方程组的性态和条件数、基于条件数误差估计与迭代精度改善方法;雅可比(Jacobi)迭代法、Gauss-Seidel迭代法、迭代收敛与谱半径的关系、谱判别法、基于范数的迭代判敛法和误差估计、迭代法误差的事前估计法和事后估计法;严格对角占优阵迭代收敛的有关结论;松弛法及其迭代判敛法。 插值法:插值问题和插值法概念、插值多项式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插值余项定理;Lagrange插值多项式;差商的概念和性质、差商与导数之间的关系、差商表的计算、牛顿(Newton)插值多项式;差分、差分表、等距节点插值公式;Hermite插值及其插值基函数、误差估计、插值龙格(Runge)现象;分段线性插值、分段抛物插值、分段插值的余项及收敛性和稳定性;样条曲线与样条函数、三次样条插值函数的三转角法和三弯矩法。 曲线拟合和函数逼近:最小二乘法原理和多项式拟合、函数线性无关概念、法方程有唯一解的条件、一般最小二乘法问题、最小二乘拟合函数定理、可化为线性拟合问题的常见函数类;正交多项式曲线拟合、离散正交多项式的三项递推法。最佳一致逼近问题、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切比雪夫多项式、切比雪夫最小偏差定理、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应用(插值余项近似极小化、多项式降幂)。本段加黑斜体内容理论推导可以淡化,但概念需要理解。 数值积分与微分:求积公式代数精度、代数精度的简单判法、插值型求积公式、插值型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牛顿一柯特斯(Newton-Cotes)公式、辛卜生(Simpson)公式、几种低价牛顿一柯特斯求积公式的余项;牛顿一柯特斯公式的和收敛性、复化梯形公式及其截断误差、复化Simpson公式及其截断误差、龙贝格(Romberg)求积法、外推加速法、高斯型求积公式、插值型求积公式的最高代数精度、高斯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正交多项式的构造方法、高斯公式权系数的建立、Gauss-Legendre公式的节点和系数。本段加黑斜体内容理论推导可以淡化,但概念需要理解。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之欧拉及其改进法、龙格—库塔法、阿当姆斯方法。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3次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3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1道小题) 1. 一点作曲线运动,开始时速度 v0=10m/s , 某瞬时切向加速度a t=4m/s2,则2s末该点的速度的大小为。 (A) 2 m/s (B) 18 m/s (C) 12 m/s (D) 无法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2. 点作曲线运动,若其法向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点的速度。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大小变化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 C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若点的运动方程为,则它的运动轨迹是。 (A) 半圆弧 (B) 圆周 (C) 四分之一圆弧 (D) 椭圆 你选择的答案: B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图示均质杆的动量p= 。杆的质量为m,绕固定轴O转动,角速度均为 。

(A) mlω (B) mlω (C) mlω (D) 0 你选择的答案: A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5. 图示均质圆盘质量为m,绕固定轴O转动,角速度均为ω。对转轴O的动量矩L O的大小和方向为。 (A) L O=mr2ω (顺时针方向) (B) L O=m r2ω (顺时针方向) (C) L O=m r2ω (顺时针方向)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6. 已知P= kN,F1=,物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f s=,动摩擦因数f d=则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A) kN (B) kN (C) kN (D) 0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7. 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今用力F1=推动物块,P=1kN。则物块将。 (A) 平衡 (B) 滑动 (C) 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D) 滑动与否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西南交通大学历年工程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西南交通大学2008-2009 学年第(1)学期考试试卷B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成绩 得分 阅卷教师签字: 一. 填空题(共30分) 1.平面汇交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为 2 个,平行力系的最多平衡方程数为 2 个,一般力系的最多平衡方程数为 3 个;解决超静定问题的三类方程就是 物理方程 、 平衡方程 、 几何方程 。(6分) 2.在 物质均匀 条件下,物体的重心与形心就是重合的。确定物体重心的主要方法至少包括三种 积分 、 悬挂 与 称重或组合 。(4分) 3.求解平面弯曲梁的强度问题,要重点考虑危险截面的平面应力状态。在危险截面,可能截面内力 弯矩 最大,导致正应力最大,正应力最大处,切应力等于 零 ; 也可能截面内力 剪力 最大,导致切应力最大,切应力最大处,正应力等于 零 。作出危险截面上各代表点的应力单元,计算得到最大主应力与最大切应力,最后通过与 许用 应力比较,确定弯曲梁就是否安全。(5) 4.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右图所示,该点沿y 方向的线应变εy = (σx -νσy )/E 。(3分) 5.右下图(a)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2 ,(b)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1 。(2分) 6.描述平面单元应力状态{σx ,σy ,τxy }的摩尔圆心坐标为 (σx +σy ),已知主应力σ1与σ3,则相应摩尔圆的半径为 (σ1-σ3)/2 。(3分) 7.两个边长均为a 的同平面正方形截面,中心相距为4a 并对称于z 轴,则两矩形截面的轴惯性矩I z = 7a 4/3 。(5分) 8.有如图所示的外伸梁,受载弯曲后,AB 与BC 均发生挠曲,且AB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σx σy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1次作业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6道小题) 1.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图示中的两个力,则刚体处于。 (A) 平衡 (B) 不平衡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作用力的大小等于100N,则其反作用力的大小为。 (A) (B)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 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A) 刚体 (B) 变形体 (C) 刚体和变形体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图示结构,各杆自重不计,则杆BC是。

(A) 二力杆 (B)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图示作用于三角架的杆AB中点处的铅垂力如果沿其作用线移动到杆BC的中点,那么A、C处支座的约束力的方向。 (A) 不改变 (B) 改变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图示构架ABC中,力作用在销钉C上,则销钉C对杆AC的作用力与销钉C对杆B C的作用力。 (A) 等值、反向、共线 (B) 分别沿AC和BC (C) 不能确定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 (A) 正确 (B) 不正确

最新机械制图期末试卷及答案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需要,欢迎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院长签字: 任课教师 签字: 日期: 日期: 最新机械制图期末试卷及答案 大学201 -201 学年第 学期期末考试 学院: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 机械制图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装配图的四个内容是:1)一组视图;2)必要的尺寸;3)技 术要求;4)标题栏。 2.Φ306 7h G 是配合代号,是基轴制,标注在装配图上。 3.Φ50k8是轴的尺寸公差带代号,标注在零件图上。 4.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的要求是:准确、完整、清晰和合理。 5.装配图上的必要尺寸是:规格、装配、安装、总体尺寸和重 要尺寸。 6.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

粗糙度和热处理等。 7.当用CAD 绘制零件图时,标注尺寸公差带代号的方法是: 选择下拉菜单中修改 →对象→ 文字→ 编辑,再选择所要标注的尺 寸,弹出“文字编辑器”,在尺寸数值前后输入要标注的内容,在上、 下偏差之间输人符号“ ∧” ,并选中使其高亮显示,按下“a/b ” 按钮,上、下偏差便堆叠。 8.当用CAD 绘制剖视图时,画剖面线的方法是:单击“绘图” 工具栏中 按钮,或在“绘图”菜单中选择“图案填充(H) ”菜 单项,弹出“图案填充和渐变色”对话框,在该列表中选择“用户定 义”。调整角度和间距,选择填充区域单击“添加:拾取点,按钮, 点击的区域一定是封闭的区域且其边界在屏幕上可见。单击“预览” 满意后单击“确定”按钮,结束命令,从而绘制剖面线。 9.当用CAD 绘制零件图时,标注形位公差带代号的方法是: 在 标注工具栏中单击“快速引线”按钮,在要标注处画好引线后,再按 “公差”按钮。系统自动弹出“形位公差”对话框,单击黑色框会自 动弹出符号或选项,白色文本框中可输入数字或文字。 10.国家标准规定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组成,标准公差 决定公差带的大小,基本偏差决定公差带相对零线的位置。 11.根据配合的松紧程度,配合类别可分为间隙配合、过渡配 合和过盈配合。 12.配合尺寸7750f H Φ和7 750h H Φ的松紧程度不同。

西南交大数值分析题库填空

一. 填空 2.Gauss型求积公式不是插值型求积公式。(限填“是”或“不是”) 3. 设l k(x)是关于互异节点x0, x1,…, x n, 的Lagrange 插值基函数,则 0 m=1,2,…,n 5.用个不同节点作不超过次的多项式插值,分别采用Lagrange插值方法与Newton插值方法所得多项式相等(相等, 不相等)。 。 7. n个不同节点的插值型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一定会超过n-1次 8.f(x)=ax7+x4+3x+1,f[20, 21,…,27]= a,f [20, 21,…,28]= 0 10设 (i=0,1,…,n),则= _x_ , 这里(x i x j,ij, n2)11.设称为柯特斯系数 则=______1____ 12采用正交多项式拟合可避免最小二乘或最佳平方逼近中常见的_法方程组病态___问题。 13辛卜生(Simpson)公式具有___3____次代数精度。 14 牛顿插商与导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15试确定[0,1]区间上2x3的不超过二次的最佳一致逼近多项式p(x), 该多项式唯一否?答:p(x)=(3/2)x, ; 唯一。 17.给定方程组记此方程组的Jacobi迭代矩阵为B J=(a ij)33,则a23= -1; ,且相应的Jacobi迭代序列是__发散_____的。 18.欧拉预报--校正公式求解初值问题的迭代格式(步长为h) ,此方法是阶方法。 ,此方法是 2阶方法。 19. 2n阶Newton-Cotes公式至少具有2n+1次代数精度。 20.设,则关于的 ||f|| =1 21矩阵的LU分解中L是一个 _为单位下三角阵,而U是一个上三角阵____。 22.设y=f (x1,x2) 若x1,x2,的近似值分别为x1*, x2*,令y*=f(x1*,x2*)作为y的近似值,其绝对误差限的估计式为: ||f(x1*,x2*)|x1-x*1|+ |f(x1*,x2*)|x2- x*2| 23设迭代函数(x)在x*邻近有r(1)阶连续导数,且x* = (x*),并且有(k) (x*)=0 (k=1,…,r-1),但(r) (x*)0,则x n+1=(x n)产生的序列{ x n }的收敛阶数为___r___ 24设公式为插值型求积公式,则, 且=b-a 25称微分方程的某种数值解法为p阶方法指的是其局部截断误差 为O(h p+1)。 26.设x0, x1,x2是区间[a, b]上的互异节点,f(x)在[a, b]上具有各阶导数,过

理论力学B考试前辅导资料 题库及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

理论力学B 1只要知道作用在质点上的力,那么质点在任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就完全确定了。()正确答案:错误 2在惯性参考系中,不论初始条件如何变化,只要质点不受力的作用,则该质点应保持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正确答案:正确 3作用于质点上的力越大,质点运动的速度也越大。()正确答案:错误 4牛顿定律适用于任意参考系。()正确答案:错误 5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正确答案:正确 6分力一定小于合力。()正确答案:错误 7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正确答案:正确 8 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重量P成正比,即Fmax = fs P。正确答案:错误 9若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则系统中每个质点的动量必为零。()正确答案:错误 10冲量的量纲与动量的量纲相同。()正确答案:正确 11质点系的内力不能改变质点系的动量与动量矩。()正确答案:错误 12质点系内力所做功之代数和总为零。()正确答案:错误 13如果某质点系的动能很大,则该质点系的动量也很大。()正确答案:错误 14点的牵连速度是动参考系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速度。()正确答案:错误 15点的牵连加速度是动参考系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加速度。()正确答案:错误 16当牵连运动为平动(移动)时,相对加速度等于相对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正确答案:正确 17力对任一点之矩在通过该点的任意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对该轴之矩。()正确答案:正确 18当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该轴之矩等于零。()正确答案:正确 19在空间问题中,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由力偶矩矢决定。()正确答案:正确 20定轴转动刚体上与转动轴平行的任一直线上的各点加速度的大小相等,而且方向也相同。()正确答案:正确 21刚体作平动(移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相同,均为直线。()正确答案:错误 22 刚体作定轴转动时,垂直于转动轴的同一直线上的各点,不但速度的方向相同而且其加速度的方向也相同。()正确答案:正确 23两个作定轴转动的刚体,若其角加速度始终相等,则其转动方程相同。()正确答案:错误 24刚体平动时,若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已知,则其它各点的运动随之确定。()正确答案:正确 25运动学只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物理原因。()正确答案:正确 26在某瞬时,点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都等于零,则该点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正确答案:正确 27已知点运动的轨迹,并且确定了原点,则用弧坐标s(t)可以完全确定动点在轨迹上的位置。()正确答案:正确 1.质点系内力所做功之代数和总为零。()说法错误 2.刚体作平动(移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相同,均为直线。()说法错误 3. 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的大小ν=常数,则其切向加速度at=0. 说法正确 4. 在惯性参考系中,不论初始条件如何变化,只要质点不受力的作用,则该质点应保持静

机械制图套试卷及答案

徐州师范大学考试试卷(1) 答案 一、 已知点A 距H面为12,距V面为15,距W面为10,点B 在点A得左方5,后方 10,上方8,试作A 、B两点得三面投影。 X Z Y Y W O a a a b b b 二、作平面四边形ABCD 得投影。 三、完成下列各形体得投影。 1. 四、根据给出得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或视图所缺得图线)。 1.

2。 五、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六、在指定位置将主视图画成剖视图. 七、补全螺栓连接图中所缺得图线

八、已知两平板齿轮啮合,m1=m2=4mm,z1=20,z2=35,分别计算其齿顶圆、分度圆、齿根 九、读零件图,并回答问题。 1。该零件采用了哪些视图、剖视图与剖面图? 2.指出该零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得主要尺寸基准。 3.图中G1/2”表示:螺纹,1/2”表示,就是螺纹(内、外), 4。Φ36H8表示:Φ36就是,H8就是又就是,H就是,8就是。 5。说明符号得含义.

6、试画出主视图得外形。 答案: 1 . 该零件采用了哪些视图、剖视图与剖面图?说明数量与名称. 该零件采用主视图、俯视图与左视图三个视图,其中,主视图就是全剖视图,左视图就是局部剖视图,俯视图为半剖视图。 2. 指出该零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得主要尺寸基准。 高方向基准就是零件得底面,长度方向基准就是零件上Φ42孔得左端面,宽度基准就是宽度方向得对称线。 3.图中G1/2"表示: 非螺纹密封得管 螺纹,1/2”表示 公称直径 ,就是 内 螺纹(内、外), 4.Φ36H8表示:Φ36就是 基本尺寸 ,H 8就是 公差带代号 ,其中,H就是 基本 偏差代号 ,8就是 公差等级 。 5。说明符号 得含义。前者表示用去除材料得方法获得得表面粗糙度, R a得值为6、3μm 、;后者表示,就是由不去除材料得方法获得得零件表面. 6、试画出主视图得外形。 (图形从略) 徐州师范大学考试试卷(1) 二、 已知点A 距H 面为12,距V 面为15,距W面为10,点B在点A 得左方5,后方10, 上方8,试作A 、B两点得三面投影。(10分)

西南交大数值分析题库积分微分方程

用复化梯形公式计算积分 1 ()f x dx ?,要把区间[0,1]一般要等分 41 份才能保 证满足误差小于0.00005的要求(这里(2) () 1f x ∞ ≤) ;如果知道(2) ()0f x >,则 用复化梯形公式计算积分1 ()f x dx ? 此实际值 大 (大,小)。 在以1 0((),())()(),(),()[0,1]g x f x xf x g x dx f x g x C = ∈?为内积的空间C[0,1] 中,与非零常数正交的最高项系数为1的一次多项式是 2 3 x - 3. (15分)导出用Euler 法求解 (0)1y y y λ'=??=? 的公式, 并证明它收敛于初值问题的精确解 解 Euler 公式 11,1,,,k k k x y y h y k n h n λ--=+== L -----------(5分) ()()1011k k k y h y h y λλ-=+==+L ------------------- (10分) 若用复化梯形求积公式计算积分1 x I e dx = ? 区间[0,1]应分 2129 等分,即要 计算个 2130 点的函数值才能使截断误差不超过 71 102 -?;若改用复化Simpson 公式,要达到同样精度区间[0,1]应分12 等分,即要计算个 25 点的函数值 1.用Romberg 法计算积分 2 3 2 x e dx -? 解 []02()()2b a T f a f b -= += 9.6410430E-003 10221()222 b a a b T T f -+=+= 5.1319070E-003 10 022243 T T S -= = 4.6288616E-003 22T = 4.4998E-003 21 122243 T T S -= = 4.E-003 10 02221615 S S C -= = 4.6588636E-003 32T = 4.7817699E-003 32 222243 T T S -= = 4.1067038E-003

机械制图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制图》试题 (适用于2011级机电数控专业中职学生,闭卷考试,满分500分) 一、选择题(共70题,每题3分,共210分) 1. (5章2节) (1)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视图称()视图。 (A)全剖 (B)半剖 (C)局部剖 (D)断面 (2)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视图称()视图。 (A)全剖 (B)半剖 (C) 局部剖 (D)断面 (3)半剖视图以()线为对称中心线。 (A)双点画线 (B)虚线 (C)细实线 (D) 细点画线 (4)全剖视图选用的是()剖切面。 (A)单一 (B)几个平行的 (C)几个相交的 (D) 都有可能 (5)机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叫()。 (A)局部视图 (B) 斜视图 (C)基本视图 (D)向视图 (6)在半剖视图中半个视图与半个剖视图的分界线用()。 (A)粗实线 (B)细实线 (C) 细点画线 (D)波浪线 (7)机件具有若干相同结构(如齿、槽等),并按一定规律分布时,只需画出几个完整的结构,其余用()线连接,并注明该结构的总数。 (A)粗实 (B) 细实 (C)细点画 (D)波浪 2. (5章3节) (8)在下图的A-A断面图中,选出正确的断面图()。 A B C D (9)下图的A-A剖面图中,选出正确的断面图()。 A B C D 3. (5章4节) (10)下面中间的图用的是()表达方法。

(A)局部剖视图(B)局部放大图 (C)局部放大剖视图(D)局部剖视放大图 (11)半剖视图选用的是()剖切面。 (A)单一 (B)几个平行的 (C)几个相交的 (D)其它 (12)局部剖视图选用的是()剖切面。 (A)单一 (B)几个平行的 (C)几个相交的 (D)其它 (13)六个基本视图中最常用的是()视图。 (A)主、右、仰 (B) 主、俯、左 (C)后、右、仰 (D)主、左、仰 (14)六个基本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俯仰后:长对正;():高平齐; 俯左仰右:宽相等。” (A)主俯仰右 (B)俯左后右 (C) 主左右后 (D)主仰后右 (15)在局部剖视图中,视图与剖视部分的分界线用()。 (A)粗实线 (B)细实线 (C)细点画线 (D) 波浪线 (16)重合剖面的轮廓线用()线表示。 (A)粗实 (B) 细实 (C)细点画 (D)波浪 (17)对于零件上的肋板、轮辐、薄壁等,如()剖切,不画剖面符号,且用粗实线将它们与相邻结构分开。 (A)横向 (B)斜向 (C) 纵向 (D)反向 (18)在下图中,选出正确的断面图()。 A B C D 4. (5章5节)(19)下图是采用()画法。 (A)简化(B)折断(C)对称(D)示意 (20)下图采用的是()画法。 (A)简化(B)对称(C)示意(D)省略 (21)下列局部剖视图中,正确的画法是()。

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案下载

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 案下载 《工程力学教程》是xx年0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以下是由关于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进入: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 本书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力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涵盖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主要内容。 本书共18章,包括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一般力系、重心和形心、内力和内力图、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压杆的稳定性、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复合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动静法。本书在讲述某些概念和方法的同时,给出了相关的思考题,供课堂讨论之用。本书具有很强的教学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非机、非土类各专业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1静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1-2静力学公理 1-3约束和约束力 1-4研究对象和受力图 习题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2-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习题 第3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3-1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 3-2关于力偶的概念 3-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习题 第4章平面一般力量 4-1力线平移定理 4-2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 4-3分布荷载 4-4平面一般力系的 看过“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著)课后答案下载”的人还看了: 1.水力学教程第三版黄儒钦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南交大出版社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力学C第次作业答案

第一学期西南交大理论 力学C第次作业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6道小题) 1.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运动效应,力是。 (A) 滑动矢量 (B) 自由矢量 (C) 定位矢量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3. 图示中的两个力,则刚体处于。 (A) 平衡 (B) 不平衡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作用力的大小等于100N,则其反作用力的大小为。 (A)

(B)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5. 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A) 刚体 (B) 变形体 (C) 刚体和变形体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6. 图示结构,各杆自重不计,则杆BC是。 (A) 二力杆 (B)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7. 图示作用于三角架的杆AB中点处的铅垂力如果沿其作用线移动到杆BC的中点,那么A、C处支座的约束力的方向。 (A) 不改变 (B) 改变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8. 图示构架ABC中,力作用在销钉C上,则销钉C对杆AC的作用力与销钉C对杆BC的作用力。 (A) 等值、反向、共线

(B) 分别沿AC和BC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9.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 (A) 正确 (B) 不正确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10. 如图所示,物体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 图中所画受力图是。 (A) 正确 (B) A处约束力不正确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1. 如图所示,各杆处于平衡,杆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 (A) 正确 (B) A处及B处约束力不正确 (C)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12. 如图所示,梁处于平衡,自重不计,接触处是光滑的,图中所画受力图是。 (A) 正确 (B) B处约束力不正确

西南交大理论力学作业

达朗伯原理作业B 参考解答 1.如题图所示,均质细圆环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C 为质心。圆环在铅垂平面内,可绕位于圆环周缘的光滑固定轴O 转动。圆环于OC 水平时,由静止释放,要求用达朗伯原理求释放瞬时圆环的角加速度及轴承O 的约束力。 解: 将惯性力向质心C 简化,其受力(含惯性力)图见右下。 其中 αα2I I , mr M mr F C == 由动静法得 0 , 0Ox =?=∑F F x r g rmg rF M F M O 2 ,0 , 0)(I IC =?=?+=∑αv 2 , 0 , 0I mg F mg F F F Oy Oy y = ?=?+=∑

2.重物A 质量为m 1,系在绳子上,绳子跨过不计质量的固定滑轮D ,并绕在鼓轮B 上,如题图所示。由于重物下降,带动了轮C ,使它沿水平轨道滚动而不滑动。设鼓轮半径为r ,轮C 的半径为R ,两者固连在一起,总质量为m 2,对于其过质心C 的水平轴的回转半径为ρ 。要求用达朗伯原理求鼓轮B 的角加速度和鼓轮B 所受摩擦力。 解:在定滑轮质量不计的假设下,定滑轮两端绳子拉力相等。受力图(含惯性力)如右下所示 对物块A 对轮C 注意有运动学关系 和 可解得 0 ,011T =?+=∑g m a m F F y 0)( ,0)(0 ,02T S 2T =++?==??=∑∑C C E C x a Rm F R r J M F a m F F αF R a R r R r a C )()(+=+=α2 2ρ m J C =212221)()() (r R m R m r R g m ++++= ραa a 1 A m 2 12222 21S )()()(r R m R m Rr g m m F +++?=ρρ

机械制图试题库含答案

机械制图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 法,其中正投影法属于平行投影法投影法。 2、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叫做视图。 3、在图纸上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图框,标题栏一般应位于图纸的右下方位。 4、图样中,机件的可见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尺寸线和尺寸界限用细实线画出,对称中心线和轴线用细点划线画出。 5、比例是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比, 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原值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缩小比例,2:1为放大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是机件的实际尺寸。 6、机件的真实大小以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比例

精品文档 . 及视图大小无关。 7、标注尺寸的三要素尺寸数字、尺寸线 和尺寸界线。 8、尺寸标注中的符号:R表示半径,Φ表示直径。 9、标注水平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向上;标注垂直尺寸时,尺寸数字的字头方向应 向左。角度的尺寸数字一律按水平位置书写。当任何图线穿过尺寸数字时都必须断开。 10、平面图形中的线段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 和连接线段三种。 11、绘图板是用来固定图纸,丁字尺是用来画 水平线。 12、在机械制图中选用规定的线型,虚线是用于不可见轮廓 线,中心线、对称线就用细点划线。13、标注圆的直径尺寸时,应在数字前加注符号Φ,标注球的直径符号为SΦ。 14、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线、尺寸界线线、尺寸数字和尺寸起止符号组成。 15、图样上的书写的汉字采用长仿宋体,其字的宽度应为高度的1/ 2。 16、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7、读简单零件图的步骤抓住特征分部分、旋转归位想形 状、综合起来想整体。

西南交通大学历年工程力学期末考试试卷

y = x - y )右下图(a)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1 。(2分) 描述平面单元应力状态x , y , xy }x +y ),已知主应力1 和3 ,则相应摩尔圆的半径为1 - 3 )/2 两个边长均为的同平面正方形截面,惯性矩I z =(5分) 有如图所示的外伸梁,AB = BC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σx σy

二.分析计算题(70分) 1.绘出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拉伸曲线,说出低碳钢拉伸经历的四个阶段以及卸载定理的意义。(15) (略) 2.如图1所示平面构架由直杆AC、AD及直角折干BED在A、B、D处用铰链连接而成,已知P=2kN,各构件自重不计。试求铰A、B及固定端C的约束反力。(10) P 图1 解:画出AD杆及整体的受力图。(受力图3分,AD方程与结果3分,BED二力杆1分,整体与结果3分)对AD杆: 对整体

3.作如图所示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10分) 4.等截面实心圆轴的直径d=100mm,受力如图5所示。已知轴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60MPa。要求:①作轴的扭矩图;②校核轴的强度。(15) (1)正确作出扭矩图者3分(图的要素正确, 坐标,单位,阴影,正负号表示) (2)各杆段扭矩计算结果正确者3分 (3)最大扭矩M max正确 2分 (4)知道采用公式max<[τ],者4分 (5)知道可以根据M max 求出max,虽不知道公式(尚未学过)可奖励2分,知道者奖励4分。 图3 图2

5.如图所示T形截面梁的弹性模量E=200GPa,求梁中心截面的最大的截面切应力max。(10分) Z轴距离底部260mm =(320*80*160+320*80*360)/(320*80*2) y c Iz=Iz1+Iz2 =80*320^3/12+320*80*(260-160)^2 +320*80^3/12+320*80(320-260+40)^2 图4 =320*80(320^2/12+80^2/12+100^2+100^2) 6.已知图示圆杆直径d、材料的弹性模量E 、比例极限p,求可以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应力时压杆的最小长度l min。 (10分) l 图5

西南交通大学2018-2019数值分析Matlab上机实习题

数值分析2018-2019第1学期上机实习题 f x,隔根第1题.给出牛顿法求函数零点的程序。调用条件:输入函数表达式() a b,输出结果:零点的值x和精度e,试取函数 区间[,] ,用牛顿法计算附近的根,判断相应的收敛速度,并给出数学解释。 1.1程序代码: f=input('输入函数表达式:y=','s'); a=input('输入迭代初始值:a='); delta=input('输入截止误差:delta='); f=sym(f); f_=diff(f); %求导 f=inline(f); f_=inline(f_); c0=a; c=c0-f(c0)/f_(c0); n=1; while abs(c-c0)>delta c0=c; c=c0-f(c0)/f_(c0); n=n+1; end err=abs(c-c0); yc=f(c); disp(strcat('用牛顿法求得零点为',num2str(c))); disp(strcat('迭代次数为',num2str(n))); disp(strcat('精度为',num2str(err))); 1.2运行结果: run('H:\Adocument\matlab\1牛顿迭代法求零点\newtondiedai.m') 输入函数表达式:y=x^4-1.4*x^3-0.48*x^2+1.408*x-0.512 输入迭代初始值:a=1 输入截止误差:delta=0.0005 用牛顿法求得零点为0.80072 迭代次数为14 精度为0.00036062 牛顿迭代法通过一系列的迭代操作使得到的结果不断逼近方程的实根,给定一个初值,每经过一次牛顿迭代,曲线上一点的切线与x轴交点就会在区间[a,b]上逐步逼近于根。上述例子中,通过给定初值x=1,经过14次迭代后,得到根为0.80072,精度为0.00036062。

数值分析2016上机实验报告

序言 数值分析是计算数学的范畴,有时也称它为计算数学、计算方法、数值方法等,其研究对象是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的设计、分析及其有关的数学理论和具体实现的一门学科,它是一个数学分支。是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计算)的理论支持。许多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核武器的研制、导弹的发射、气象预报)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计算。目前,试验、理论、计算已成为人类进行科学活动的三大方法。 数值分析是计算数学的一个主要部分,计算数学是数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与软件实现。现在面向数值分析问题的计算机软件有:C,C++,MATLAB,Python,Fortran等。 MATLAB是matrix laboratory的英文缩写,它是由美国Mathwork公司于1967年推出的适合用于不同规格计算机和各种操纵系统的数学软件包,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语言,特别适合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目前,MATLAB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等,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 本实验报告使用了MATLAB软件。对不动点迭代,函数逼近(lagrange插值,三次样条插值,最小二乘拟合),追赶法求解矩阵的解,4RungeKutta方法求解,欧拉法及改进欧拉法等算法做了简单的计算模拟实践。并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劣性,得到了对数值分析这们学科良好的理解,对以后的科研数值分析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目录 序言 (1) 问题一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 (3) 1.1 计算题目 (3) 1.2 迭代法分析 (3) 1.3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4) 问题二追赶法解三对角矩阵 (5) 2.1 问题 (5) 2.2 问题分析(追赶法) (6) 2.3 计算结果 (7) 问题三函数拟合 (7) 3.1 计算题目 (7) 3.2 题目分析 (7) 3.3 结果比较 (12) 问题四欧拉法解微分方程 (14) 4.1 计算题目 (14) 4.2.1 方程的准确解 (14) 4.2.2 Euler方法求解 (14) 4.2.3改进欧拉方法 (16) 问题五四阶龙格-库塔计算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17) 5.1 计算题目 (17) 5.2 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分析 (18) 5.3 程序流程图 (18) 5.4 标准四阶Runge-Kutta法Matlab实现 (19) 5.5 计算结果及比较 (20) 问题六舍入误差观察 (22) 6.1 计算题目 (22) 6.2 计算结果 (22) 6.3 结论 (23) 7 总结 (24) 附录

西南交通大学理论力学作业答案⑾

达朗伯原理作业参考答案及解答 1.汽车以加速度a 作水平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不计车轮质量,汽车的总质量为m ,质心距地面的高度为h 。若汽车的前后轮轴到过质心的铅垂线的距离分别等于l 1和l 2。试求前后轮的铅垂压力;并分析汽车行驶加速度a 为何值时其前后轮的压力相等(滚动摩擦阻力不计)? 答案:h l l g a 2) (21?=

2.为了用实验方法测定无轨电车的减速度,采用了液体加速度计,它是由一个盛有油并安放在铅垂平面内的折管构成。当电车掣动时,安放在运动前进方向的一段管内的液面上升到高度h 2,而在反向的一段管内的液面则下降到高度h 1。加速度计的安放位置如图所示,θ1=θ2=45°,且已知h 1=250mm ,h 2=750mm 。试求此时电车的减速度大小。 2 211cot cot θθh h d += 当电车掣动时,筒中两端油的高差为12h h ?,取油面上一滴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含虚加惯性力)如下图。 由 0sin cos ,0=??=∑θθmg ma F x 注意到几何关系 2 2111 212cot cot tan θθθh h h h d h h +?=?= 解得 g h h h h g h h h h g g a 5.0) (cot cot )(tan 2 112221112=+?=+?= =θθθ

3.题图所示均质杆AB 的质量为4kg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杆的B 端作用一水平推力F = 60N ,使杆AB 沿F 力方向作直线平移。试求AB 杆的加速度和角 θ 之值。 答案:o 33.2 ,654.0 tan ,m/s 152====== θθF mg a g m F a 4.在题图所示系统中,已知:均质杆AB 的长为l ,质量为m ,均质圆盘的半径为r ,质量也为m ,在水平面上作纯滚动。在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试求该瞬时:(1)杆AB 的角加速度;(2)圆盘中心A 的加速度a A 。 解:先进行运动分析,显然杆AB 和轮A 均作平面运动,由运动学关系有 AB t CA t CA A C A A l a a a a r a αα2 ,,=+==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加上惯性力,其受力图见下左图 各惯性力和力偶为 (1) 2 1 , , 121 ,21 21y I x I I 2I 2I AB C A C A AB C A A A ml F ma F F ml M mra mr M ααα======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数值分析作业

数值分析上机报告 指导教师:赵海良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话: 2011年12月

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分析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成为数学与计算机之间的桥梁。要解决工程问题,往往需要处理很多数学模型,不仅要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同时也要分析所用的数值解法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如解法所产生的误差能否满足精度要求:解法是否稳定、是否收敛及熟练的速度等。 由于工程实际中所遇到的数学模型求解过程迭代次数很多,计算量很大,所以需要借助如MATLAB,C++,VB,JA V A的辅助软件来解决,得到一个满足误差限的解。本文所计算题目,均采用C++编程。C++是一种静态数据类型检查的、支持多重编程范式的通用程序设计语言。它支持过程化程序设计、数据抽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制作图标等等泛型程序设计等多种程序设计风格,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解决一些小型数学迭代问题,C++软件精度已满足相应的精度。 本文使用C++对牛顿法、牛顿-Steffensen法对方程求解,对雅格比法、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求解方程组迭代求解,对Ru n ge-Kutt a 4阶算法进行编程,并通过实例求解验证了其可行性,并使用不同方法对计算进行比较,得出不同方法的收敛性与迭代次数的多少,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性,比较各种方法的精确度和解的收敛速度。

目录 第一章牛顿法和牛顿-Steffensen法迭代求解的比较 (1) 1.1 计算题目 (1) 1.2 计算过程和结果 (1) 1.3 结果分析 (2) 第二章 Jacobi迭代法与Causs-Seidel迭代法迭代求解的比较 (2) 2.1 计算题目 (2) 2.2 计算过程与结果 (2) 2.3 结果分析 (3) 第三章 Ru n ge-Kutt a 4阶算法中不同步长对稳定区间的作用 (4) 3.1 计算题目 (4) 3.2 计算过程与结果 (4) 3.3 结果分析 (4) 总结 (5) 附件 (6) 附件 1(1.1第一问牛顿法) (6) 附件 2(1.1第一问牛顿-Steffensen法) (6) 附件 3(1.1第二问牛顿法) (6) 附件 4(1.1第二问牛顿-Steffensen法) (7) 附件 5(2.1 Jacobi迭代法) (7) 附件 6(2.1Causs-Seidel迭代法) (8) 附件 7(3.1 Ru n ge-Kutt a 4阶算法)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