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铁 路 主 要 技 术 政 策

中 国 铁 路 主 要 技 术 政 策
中 国 铁 路 主 要 技 术 政 策

1.中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收藏备查13年起施行的第6版)

铁路主要技术政策

第一条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大运力等特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提高运输能力和品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第二条铁路技术发展的总原则是:以安全为前提、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系统提升运输安全、工程建设、经营管理等领域技术与装备水平,增强铁路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我国铁路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第三条铁路技术发展的总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构建完善客运高速、便捷,货运重载、快捷,速度、密度、重量合理匹配,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并举,不同等级技术装备协调发展,具有中国铁路特点的技术体系,建设安全、高效、节能、环保、高度信息化的现代化铁路。

第四条本技术政策是铁路技术发展的纲要文件,指导铁路有关规划、规章、规程、规范、标准等的编制和修订。

第五条高速铁路为新建设计开行250km/h(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最小按3min设计,轴重不大于17t,编组不大于16辆。

第六条重载铁路为满足列车牵引重量8000t及以上、轴重为27t及以上、在至少150km线路区段上年运量大于4000万吨三项条件中两项的铁路。新建重载铁路设计速度不大于100km/h,轴重不小于30t,列车牵引重量万吨级及以上。

第七条客货共线铁路为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共线运营、设计速度200km/h 及以下的铁路。新建客货共线铁路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km/h,快运货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60km/h,普通货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双线铁路旅客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最小按5min设计。旅客列车编组不大于20辆。

160km/h客车轴重不大于16.5t,120km/h客车轴重不大于18t。

普通客运机车轴重不大于23t,货运机车轴重推广25t。货车轴重研究推广25t,研究发展27t。

第八条加快形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建设区际大能力干线。

城市密集区优先建设不同速度等级的客运专线;其他地区优先发展200km/h 及以下客货共线铁路;新建煤运通道宜发展重载铁路。平行线路上新建铁路应充分利用既有客货运设施,优先发展200km/h等级铁路,努力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强化点线能力协调配套,实现主要干线间、干线与支线间牵引定数匹配。建设换乘便捷、功能齐备、经济适用的客运站。优化编组站功能与布局,完善集疏运系

统,提高枢纽通畅能力。构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及现代物流中心。

第九条提高既有铁路电气化率。快速客运网和大能力干线、煤运通道建设电气化铁路。根据运输和线路情况以及应急、防灾、国防交通需要,在全国各主要区域保留一定比例的内燃牵引。

第十条铁路建设应合理安排建设规模,科学确定建设标准和建设工期,强化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的措施,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重要支撑手段,建立健全并落实技术、管理、作业三大标准,建设优质工程。

第十一条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强化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特殊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综合措施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研究采用噪声、振动、废水、固体废物、电磁等污染源控制技术。

第十二条铁路运输组织坚持集中统一指挥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分阶段推行客货分线运输,提高客货运输质量、效率和效益。

第十三条大力发展客货运输核心业务,延伸铁路服务链,推进多元化经营。

加强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售票方式及延伸服务。大力发展货运电子商务,实施货运需求网上受理、全程综合物流业务网上一站办理。

第十四条动态优化客运产品结构,开行不同等级、不同速度旅客列车。线路允许速度300~350km/h的高速铁路,兼顾250km/h动车组列车运行。新建高速

铁路一般不开行货物列车和机车牵引的旅客列车。特殊地区的铁路可根据季节实行不同的运行图。

第十五条发展货运系列产品。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大力提升集装箱运输比重。发展适应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不同速度等级的快捷货运产品。发展适应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载、直达货运产品。发展特种货物运输。

第十六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统筹优化铁路货运设施分工和布局,形成覆盖全面、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铁路物流中心网络,拓展“门到门”服务,提升货运物流化管理及服务水平。

第十七条推广运用节油、节电、节水、节煤、余热余能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光伏电源、地源热泵等新产品。推广应用散堆装货物运输抑尘技术。

第十八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做好安全风险应急处置,构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铁路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九条强化运输装备与设施质量源头控制。健全运输装备与设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坚持故障导向安全原则。推进第三方评价与检测。

铁路建设项目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和基本安全设施,必须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第二十条大力推进铁路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检测、监测、监控技术水平,扩大系统应用范围。

发展高速综合检测、巡检技术和机车车载安全防护技术,发展移动装备的在线检测监控技术,完善基础设施服役状态实时监测、监控技术,开展安全数据综合分析评估,提升安全风险诊治能力。

第二十一条研究应用风、雨、冰、雪、雷、火等重大灾害和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及应急处置技术,完善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完善艰险山区复杂地质铁路监测系统,研究开发应用铁路地震预警及减灾处置系统。

第二十二条强化对铁路要害、重点目标、治安复杂区段的安全防护。加强铁路沿线防护设施的建设。加强高速铁路沿线周边安全环境监测。

完善道口防护技术,逐步推进既有线道口“平改立”。新建、改建设计开行120km/h及以上列车的铁路或者设计运量达到规定运量标准的铁路,需要与道路交叉的,应当设置立体交叉。设计开行120km/h及以上列车的铁路应当实行全封闭管理。

第二十三条探索设备设施运用状态变化规律,完善检修体制,制定科学的检修标准,强化检修质量控制。关键零部件实行寿命期管理。

第二十四条完善铁路应急预案,健全铁路应急救援网络,完善非正常行车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措施,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体系。

提高客运、重载、高原铁路应急救援能力,研究应用复杂地形、特殊环境下的救援技术、装备及设施。

第二十五条大力加强铁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站车卫生质量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积极采用职业安全防控技术,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保障铁路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

第二十六条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铁路。

第二十七条推进运输调度指挥、运输生产组织、客货营销服务、运力资源配置、经营资源管理、行车安全监控、铁路建设和政务管理等信息化,强化系统整合,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资源优化配置,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益。

积极发展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卫星导航、下一代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

第二十八条加强铁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用基础编码平台、信息共享平台、铁路地理信息平台、铁路门户和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用,建设覆盖全路的宽带信息网络。

第二十九条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原则,运用多样化的安全策略,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灾难备份措施,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监测,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提高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第三十条机车车辆装备制式相对统一,动力配置适当冗余。推进机车车辆及重要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简统化。

第三十一条发展适合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安全舒适、经济适用、维修方便、节能环保、标准统一的160km/h、200km/h、250km/h、350km/h及以上动车组系列产品。

第三十二条发展交流传动机车技术,完善优化机车型谱,发展适应重载运输、快捷货运和旅客运输需求,不同轴式、不同功率和速度等级的交流传动内燃、电力机车系列产品。

第三十三条发展自重轻、性能好的客车系列产品。

发展旅客列车监控和服务网络。推广机车向客车供电技术。新造客车应采用集便装置。

第三十四条发展自重轻、载重大、强度高、耐腐蚀的新型通用货车、重载货车及集装箱车、煤运车、汽车运输车等专用货车和快运货车。

第三十五条电气化铁路供电能力必须与线路运输能力相适应,供电设施应预留发展条件。采用高强度、耐腐蚀、少维修的接触网零部件,提高电气化铁路的运行可靠性和抗灾能力。优化高速铁路接触网线材性能和系统匹配,改善弓网关系。推广供电综合监控及数据采集技术。推广弓网实时监测技术,发展在线监测装置与技术。

电力配电系统必须安全可靠、具备冗余能力,完善铁路独立的输配电网络。

第三十六条铁路勘测设计应强化地质勘察和评估,发展综合勘察技术和三维动态设计技术,实现勘测设计一体化、数字化,不断提高勘察设计水平和质量。加

强铁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0km/h及以上铁路应建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密测量控制网。

开展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标准体系研究。统一制定不同运输条件下的设计活载标准。

第三十七条路基设计采用土工结构物设计理念,强化路基、基床及过渡段设计和区域性沉降控制技术,加强路基防、排水工程措施,发展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技术和防护加固新技术,提高路基工程质量和防灾能力。完善路基状态的监测、维护与灾害整治技术。

第三十八条发展高强和新型结构桥梁,加强桥梁动力性能和桥面脱轨防护设计,完善桥梁耐久性设计和施工技术。开展大跨度桥梁研究和深水基础研究。加强铁路桥梁减隔震技术研究。开展新建重载铁路常用跨度桥梁和既有桥涵重载强化的技术研究。

第三十九条加强隧道工程地质选线及评估。强化隧道防、排水和洞口防护措施,提高隧道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可维护性。研究软弱围岩条件下全断面施工技术,积极采用全断面掘进机施工。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和灾害诊治技术。

第四十条完善不同运输条件下的轨道结构类型。新建300km/h及以上铁路、长大隧道及隧道群内可采用无砟轨道。提高无砟轨道可靠性、耐久性。完善有砟轨道结构。

新建重载和120km/h及以上线路应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积极采用100m (60kg/m)、75m(75kg/m)长定尺钢轨。

积极发展重载铁路耐久道岔、钢轨技术,以及既有线改造重载铁路线桥隧强化技术。

第四十一条积极发展综合、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养路机械、工务专用设备。高速、重载、高原和干线铁路应采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和养护维修。深化研究高原冻土区路桥整治技术。

第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全面采用调度集中系统,其他线路积极采用调度集中系统,建成行车调度指挥系统。

第四十三条完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优化技术方案、技术标准。发展基于应答器提供基础数据的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技术。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装备等级根据线路允许速度选用。160km/h客货共线铁路采用CTCS0级或CTCS1级列控系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250km/h高速铁路优先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300km/h及以上高速铁路采用CTCS3级列控系统。

第四十四条统一自动闭塞制式,完善车站电码化。双线区段应采用自动闭塞,单线区段采用自动站间闭塞或半自动闭塞。

第四十五条采用计算机联锁系统,发展安全计算机平台技术,积极采用三相交流转辙机。研究发展联锁、闭塞、列车运行控制一体化技术。干线逐步推广采用分动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

推进编组站控制系统的升级换代,积极发展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四十六条推进传输网、数据通信网的宽带化、智能化,形成全路统一、稳定可靠、承载多种业务信息的通信网络平台。

第四十七条发展GSM-R,全面实现高速铁路GSM-R网络覆盖,逐步建立覆盖全路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和完善综合视频监控、应急通信、调度通信等系统。推进列车安全防护、安全预警等装备建设。

开展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

第四十八条积极发展铁路通信信号动静态检测、监测和智能分析技术,完善远程诊断、预警预报和综合网管等系统及装备。

第四十九条加强行业管理,完善以行政许可、产品认证为主要形式的铁路产品准入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

第五十条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强化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与监督。

第五十一条完善铁路专用计量管理体系,实行计量器具新产品技术认证制度,强化铁路运输安全监测监控设备量值溯源管理。

铁道轨道车司机技师理论知识试题(二)

铁道轨道车司机技师理论知识试题(二)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300分) 1.>常用制动时,应根据运行速度、线路情况、牵引重量、联挂状态,准确掌握制动时机和__________保持较均匀地减速。答案:减压量 2.>重型轨道车的运行应按__________办理。答案:列车 3.>轨道车的牵引重量及速度,须按照__________办理,严禁超载、偏载和超速。答案:生产厂家技术说明 4.>检查轨道车辆敲击螺母时,不得向松的方向敲击,不要敲在螺母的方棱或丝扣上,敲击的轻重应根据螺母的__________来决定。答案:大小 5.>轨道车通过的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140m,并能在__________的曲线半径上进行摘挂作业。答案:250m 6.>表面淬火是将钢件的表层很快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立即在__________中急剧冷却的过程。答案:淬火剂 7.>表面淬火可分为火焰表面淬火、高频电流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__________表面淬火等三种常用方法。答案:电接触加热 8.>高温回火的加热温度约为500~600℃,多用来处理__________零件,以增加钢件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答案:中碳钢 9.>检查蓄电池,要先断开闸刀,严禁将__________放在蓄电池上。答案:金属工具 10.>钢件通过表面热处理可以使表面硬而耐磨,中心部分又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答案:韧性 11.>氰化法能增加工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和__________。答案:抗蚀能力 12.>渗碳法热处理能增加钢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抗拉强度和__________。答案:疲劳极限 13.>回火的目的是减少或消除淬火零件的__________,增加韧性降低脆性。答案:内应力 14.>特殊的合金钢多在油中__________或盐类中淬火。答案:熔态金属 15.>一般碳素钢的淬火在水中以及__________的水溶液中进行。答案:盐、酸 16.>刮削是指操作者用刮刀削去零件表面一层很薄的金属,是消除机械加工遗留下的刀痕,改善__________的一种精加工方法。答案:表面粗糙度 17.>高碳钢经__________和中温回火后,则具有很高的弹性,可用来制造弹簧等。答案:淬火 18.>在一定负荷下把一定大的淬火硬球压入材料表面,其材料表面球印表面积与__________的比值,为该材料的硬度值。答案:负荷 19.>普通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淬火、正火、回火等。一般把淬火与高温回火合称为__________。答案:调质处理 20.>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善金属材料__________的一种工艺。答案:机械性能 21.>坡道阻力的计算方法Wi=i(N/kN),i表示__________。答案:线路的坡度 22.>低温回火的加热温度约为150~200℃,目的是为了减小淬火钢件的内应力,但不降低钢件的__________。答案:硬度 23.>螺旋角ω是麻花钻钻头轴线和刃带切线之间的夹角。ω越大,切削越容易,但强度__________。答案:越低 24.>轴承“7305”表示标准精度级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中系列,内径为__________mm。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31-23-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49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高强 二○○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第三条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下列内容: (一)《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 (二)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 (三)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 (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第四条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实行分级管理。 卫生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一)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总投资在50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 (二)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三)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其他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下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有关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六条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 (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 (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 第七条对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实行专家审查制度。 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分别建立国家和省级专家库,专家库按职业卫生、辐射防护、卫生工程、检测检验等专业分类,并指定机构负责管理。 专家库专家应当熟悉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建设项目评价相关的专业背景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专家参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审查,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对审查意见负

轨道车制动系统

第五章制动系统 第一节制动基础知识 一、制动基本概念 1.制动 使运动中的物体停止运动或降低速度,这种作用叫制动。另外,对停止中的物体施以适当措施防止其移动,也叫制动。 2.缓解 对已经实行制动的物体,解除或减弱其制动的作用称为缓解。 3.列车制动装置 为了顺利实现制动或缓解而安装于机车(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等)车辆上的一种制动设备,称为列车制动装置。列车制动装置由制动机和基础制动装置组成。制动机是进行操纵和控制部分的总称,基础制动装置是产生、传送制动力部分的总称。列车制动装置又可分为机车制动装置和车辆制动装置。 4.制动力 由制动装置产生的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阻碍物体运行、可根据需要调节的外力,称为制动力。 5.常用制动 正常情况下为调整列车(机车)运行速度或将列车(机车)停在规定地点所施行的制动称为常用制动,其特点是作用缓和、制动力可调。 6.紧急制动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尽快使列车(机车)停止运行而施行的制动称为紧急制动,也称非常制动,其特点是作用迅猛、用尽所有的制动能力。 7.制动距离 从司机施行制动(将制动阀手柄移至制动位)的瞬间起,到列车速度降为零的瞬间止,列车所驶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是一个综合反映列车制动装置性能和实际制动效果的主要技术指标。 二、制动方式 (一)摩擦制动 1.闸瓦制动 闸瓦制动又称踏面制动,是自有铁路以来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动方式,现在普通客货列车均采用这种制动方式。闸瓦制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空气制动机将闸瓦压紧车轮踏面,通过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机械摩擦将列车的动能转变为热能,消散于大气,并产生制动力,其作用原理如图5—1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9号) 《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已于2004年12月9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财政部同意,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 二00五年一月五日 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卫生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包括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明确卫生监督的任务和职责、健全卫生监督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卫生监督工作的保障措施。 第四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应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进一步转变职能,严格行政执法,不断提高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条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应当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解决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在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 第七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规划与指导,负责卫生部卫生监督机构的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 第八条卫生监督工作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省、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内设卫生监督机构并下设卫生监督执行机构(以下统称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内卫生监督工作。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可在乡镇派驻卫生监督人员。 第九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应当根据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 第十条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二)具备卫生监督相关的专业和法律知识; (三)经过卫生监督岗位培训,并考试合格; (四)新录用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第十一条卫生监督人员资格考试的具体规定由卫生部制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监督任务聘任相应的专业人员,不断优化卫生监督队伍的专业结构。 第十二条国家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不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第十三条国家和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设置专门人员监督下级卫生监督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1、大案要案的督察督办; 2、各种专项整治、执法检查的督察督导; 3、监督检查卫生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4、检查下级卫生监督机构和人员的执法行为。 第十四条卫生监督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统一着装。 第十五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条件,承担卫生监督的现场检测、执法取证等工作。 第十六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执法责任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和效率。

铁路轨道车跟车实习记录

铁路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跟车实习记录本 单位: 姓名:

铁路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学习司机实作练习指南1.根据铁道部《铁路机车和自轮运转车辆驾驶员资格许可办法》(铁道部 第19号部令)的精神和《铁路轨道车(接触网作业车)司机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学习司机在取得学习驾驶证后,须跟车实习半年以上并按要求完成一定的跟车实习项目,方能报名参加实作考试。 2.学习司机取得学习驾驶证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具有资质的人员作为带教司机或委托其它单位安排带教司机指导跟车实习,并指派实习车辆。 3.实作培训单位应根据《跟车实习记录本》上的实习容和要求制定指导计划。带教司机应严格按计划指导学习司机跟车实习,并如实做好记录。 4.实习时实际练习数量不得少于“跟车实习统计汇总表”中实习要求栏的数量。 5.带教司机因各种原因中止指导的,应将《跟车实习记录本》交实作培训单位;由该单位主管部门另行指定带教司机,并在《跟车实习记录本》“带教司机变更记录表”中做好记录。 6.《跟车实习记录本》的“实习统计汇总表”是实作考试报名时有关容填报的依据。参加实作考试时应携带本记录本备查。 7.实作考试不合格者,应按要求重新完成跟车实习,并用新的《跟车实习记录本》加以记录,方可再次报名参加实作考试(在理论考试成绩有效期)。 8.实作考试结束后,《跟车实习记录本》应交回用人单位保管备查。

跟车实习记录表填写说明 1.“跟车实习记录表”中项目号(一)、(二)…等,对应“实习容及实习要求”中的相应项目。例:驾驶(二)为“驾驶”项目“(二)调车作业”;故障排除与特殊情况处理(二)1为“故障排除与特殊情况处理”项目“(二)特殊情况处理”中的“1.模拟区间被迫停车”。 2.每次实习后,带教司机应用“√”等方式分项如实填写实习项目。带教司机在签字前应划掉表格的当日未实习项。跟车实习记录表每填完一页,应在“本页小计”分栏统计该栏项目的实习次数,以便最后汇总。填表示例如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号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20号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02年3月15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张文康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下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须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一)职业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二)工作场所作业条件卫生标准; (三)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四)职业病诊断标准; (五)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 (六)职业防护用品卫生标准;

(七)职业危害防护导则; (八)劳动生理卫生、工效学标准; (九)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立项、起草、审查、公布、复审和解释。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卫生部委托办事机构,承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部聘请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负责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五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制定的原则: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满足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注重可操作性; (三)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四)逐步实现体系化,保持标准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 第六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强制性标准包括: (一)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 (二)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三)职业病诊断标准;

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的种类目录(按拼音顺序排列)

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的种类目录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87 B-C 八角茴香、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百合、薄荷、赤小豆。 D-E 丁香、刀豆、代代花、淡竹叶、淡豆豉、阿胶。 F-G 佛手、茯苓、蜂蜜、榧子、蝮蛇、覆盆子、甘草、枸杞子、高良姜、葛根。 H 花椒、荷叶、黄芥子、黄精、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藿香。 J决明子、鸡内金、金银花、姜(生姜、干姜)、桔红、桔梗、菊花、菊苣、橘皮。 K-M昆布、龙眼肉(桂圆)、罗汉果、莱菔子、莲子、马齿苋、木瓜、火麻仁、牡蛎、麦芽。P-R胖大海、蒲公英、芡实、青果、肉豆蔻、肉桂。 S-W 山药、山楂、沙棘、砂仁、桑叶、桑椹、酸枣仁、桃仁、乌梢蛇、乌梅。 X小茴香、小蓟、杏仁(甜、苦)、香橼、香薷、鲜白茅根、鲜芦根、薤白。 Y 玉竹、余甘子、郁李仁、鱼腥草、益智仁、薏苡仁。 Z 枣(大枣、酸枣、黑枣)、枳椇子、栀子、紫苏、紫苏籽。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114 B巴戟天、北沙参、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补骨脂、柏子仁、荜茇、鳖甲。 C川牛膝、川贝母、川芎、车前子、车前草、苍术、赤芍、侧柏叶、刺五加、刺玫果。 D-G 大蓟、丹参、地骨皮、当归、杜仲、杜仲叶、党参、番泻叶、蜂胶、龟甲、骨碎补、蛤蚧。 H 红花、红景天、怀牛膝、厚朴、厚朴花、胡芦巴、黄芪、湖北贝母、槐实。 J-L 金荞麦、金樱子、姜黄、绞股蓝、韭菜子、积雪草、蒺藜、诃子、苦丁茶、罗布麻、芦荟。M 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木香、木贼、牡丹皮、麦门冬、玫瑰花、玫瑰茄、墨旱莲。 N-R女贞子、牛蒡子、牛蒡根、平贝母、佩兰、蒲黄、青皮、茜草、人参、人参叶、人参果。S三七、山茱萸、升麻、生地黄、生何首乌、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沙苑子、首乌藤、桑白皮、桑枝、酸角、熟大黄、熟地黄。 T-X土茯苓、天门冬、天麻、太子参、菟丝子、五加皮、五味子、吴茱萸、玄参、西洋参、香附Y远志、益母草、淫羊藿、野菊花、银杏叶、越橘。 Z 竹茹、制大黄、制何首乌、泽兰、泽泻、知母、枳壳、枳实、珍珠、浙贝母。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 59 B-D八角莲、八里麻、巴豆、白降丹、斑蝥、川乌、长春花、草乌、蟾酥、颠茄。 G-H广防己、甘遂、关木通、鬼臼、红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河豚、黄花夹竹桃。 J-L夹竹桃、京大戟、昆明山海棠、六角莲、丽江山慈姑、骆驼蓬、铃兰、硫磺、雷公藤、藜芦。M-P马桑叶、马钱子、米壳(罂粟壳)、莽草、农吉痢、闹羊花、砒石(白砒、红砒、砒霜)。Q-S千金子、青娘虫、牵牛子、山莨菪、水银、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石蒜T-X土青木香、天仙子、铁棒槌、香加皮(杠柳皮)、雪上一枝蒿、雄黄。 Y 羊角拗、羊踯躅、鱼藤、洋地黄、洋金花、朱砂。 1

中国卫生部药食两用名单

中国卫生部药食两用名单 第一批:乌梢蛇、蝮蛇、酸枣仁、牡蛎、栀子、甘草、代代花、罗汉果、肉桂、决明子、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白芷、菊花、藿香、沙棘、郁李仁、青果、薤白、薄荷、丁香、高良姜、白果、香橼、红花、紫苏、火麻仁、橘红、茯苓香薷、八角茴香、刀豆、姜(干姜、生姜)、枣(大枣、酸枣和黑枣)、山药、山楂、小茴香、木瓜、龙眼(桂圆)、白扁豆、百合、花椒、芡实、赤小豆、佛手、杏仁(甜、苦)、昆布、桃仁、莲子、桑椹、莴苣、淡豆鼓、黑芝麻、黑胡椒、蜂蜜、榧子、薏苡仁和枸杞子。 第二批:麦芽、黄荆子、鲜白茅根、荷叶、桑叶、鸡内金、马齿苋和鲜芦根。 第三批:蒲公英、益智、淡竹叶、胖大海、金银花、余甘子、葛根和鱼腥草。 第三节保健食品定义及法规 保健食品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功效,已经有关研究证实,它可以有效预防常见的癌症、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食品的各种功能与人体健康状态的维持、疾病的发生及病变的痊愈有密切关系。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食品的生理调节功能,是提升人体健康的辅助方法之一。国外保健食品的名称和定义很多,如有机食品、特殊营养品(增补品)、计划性食品、类药剂营养品以及功能性食品。 一、功能性食品 日本厚生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是将食品的生理功能,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得到验证,而其生理功能与特定作用方式的关系加以阐明。简而言之,功能性食品是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附加价值的食品。 功能性食品的功能有:预防或改善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变、高血脂、肾脏病)的症状、治疗和调养老年病患、促进或抑制特定物质的吸收、增进食欲、改善新陈代谢或强化体质等。功能性食品依制造过程不同,可以分类如下: 第一代功能性食品:如灵芝、绿茶和小麦苗等原本不为人所知的生理调节功能,经研究发现并证实其功效后,此类原被当作普通食品者被重新定位为功能性食品。 第二代功能性食品:将食品中所含的功能性因子加以定量后,利用改良的制造加工过程,提高功能性因素的含量,以期达到更有效的生理功能调节功效。卵磷脂、鱼油、甲壳素和鲨鱼软骨等为典型的第二代功能性食品。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它是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的复合性功能产物,主要是以特定目标作用设计理念而开发,因此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但在成分上结合了多种具有共同特性的生理功能调节因子,因此可以达到更高效率的调节功能。第三代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生物技术与食品相结合的最好契机。 二、健康食品 日本食品产业中心的定义:健康食品是消费者为变得更健康,主动积极地摄取特定食品,因此期待意味大于实际功效。健康食品不是药品。欧美地区的健康食品包括天然食品、减肥食品、维生素类强化食品、保健食品、治疗食品、预防过敏专用食品、矿物质类强化食

轨道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2021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轨道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 (2021新版)

轨道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2021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项目背景和意义 1.1构建轨道车运用与安全管理系统,及时掌握轨道车位置和设备状态信息,以技术手段对轨道车进行科学高效调度,是提高工务工作效率的需要,也是路局和各有关段管理部门的迫切愿望。 1.2当前无论是机车,还是轨道车,三项行车安全装备的记录(录音)材料都是在退勤后进行事后分析查证。 ①从轨道车数量及其出退勤量的均衡性看,各工务段难以像机务段那样,建立专门队伍逐日对三项设备记录进行分析管理,多为兼职搞,不易做到分析管理的持久规范化,运用技术手段协助工作尤为重要。 ②对三项设备记录进行事后分析,不能当场提醒和预警,立即纠正司机操作的不规范;起不到进一步保障安全的作用。 综上,构建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轨道车运用安全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轨道车协议0001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轨道车协议0001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租赁协议 承租方(甲方):合九线平改立工程项目部 出租方(乙方):上海铁路局阜阳工务段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技术管理规程》、〈〈轨道车管理规则》、《上海铁路局白轮运转特种设备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为明确租赁双方对白轮运转特种设备运用和管理的安全职责,经双方平等协商,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租赁白轮运转特种设备的期限、用途。 一、租赁期限:白2016年8月14日起,至2016年8月16日止; 二、租赁用途:D24型钢梁运输; 第二条租赁白轮运转特种设备的作业区段(范围)、内容: 一、作业地点:庐江县合九铁路K73+255叶皈道口平改立工地; 二、作业内容: 1、白轮运转特种设备从乙方存放点到作业地点的往返运行。 2、在作业地点进行材料运输、装卸作业。 第三条乙方出租的白轮运转特种设备必须符合〈〈轨道车管理规 则》(铁总运〔2016〕38号)规定的运用条件,并确保状态良好。 第四条白轮运转特种设备租赁双方的职责 租赁双方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共同做好租赁白轮运转特种设备和作业人员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作业前甲方应组织进行技术交底和现场确认。 一、甲方的职责 1、负责白轮运转特种设备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现场指挥和安全防护等

工作,提报施工计划(包括电化区段停电计划),派专人驻车站联系车辆进出,并遵守调度和车站安排,不得违规调度车辆。 2、派专人跟车负责联系协调装、卸、运输的具体工作 3、为白轮运转特种设备创造良好的运行和作业条件,认真做好车辆运行前及作业后的线路、径路检查,确保路料、人员不侵限,对现场勘查发现的妨碍白轮运转特种设备运行和作业的问题进行整改。 4、如乙方需要带道司机,负责申请和落实。 5、有权制止白轮运转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违章作业行为。 6、不得擅白安排白轮运转特种设备从事本协议规定以外的作业任务,不得将白轮运转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转租。 7、合理安排作业计划,禁止超劳作业。 8、负责对所装材料按规定进行捆绑加固。 9、为保证租赁期间各项任务安全顺利完成,应负责提供必要的交通等便利条件。 二、乙方的职责 1、负责白轮运转特种设备按标作业,严格执行作业标准。 2、配合甲方做好现场运行及作业条件的确认。 3、白轮运转特种设备驾驶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作业标准和安全规定,严禁违章作业,有权拒绝乙方违反〈〈行规》、〈〈技规》及总公司、局、段相关文件等影响行车安全、劳动安全的作业要 求。 4、负责安排具有资质的白轮运转特种设备驾驶人员,根据需要安排其它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医德规范(1988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第一条加强卫生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制定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第三条医德规范如下: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互学互尊,切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问的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第四条使本规范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坚持进行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匡风没设,认真进行医德考核与评价。 第五条医疗单位都必须把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单位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第六条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放育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懈。要实行医院新成员的上岗前教育,使之形成制度。未经上岗前培训不得上岗。 第七条医疗单位都应建立医德考核与评价制度,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定期或者随时进行考核,并建立医德考核档案。 第八条医德考核与评价方法可分为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特别要注重社会评价,经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条对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要作为应聘、提薪、晋升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首要条件。 第十条实行奖优罚劣。对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医德高尚的个人,应予表彰和奖励。对于不认真遵守医德规范者,应进行批评教育。对于严重违反医想规范,经教育不改者,应分别情况给予处分。 第十一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院、诊所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科室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也要参照本规范的精神执行。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合医疗单位可遵照本规范精神和要求,制定医德规范实施细则及具体办法。 第十三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

编号:SM-ZD-73963 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轨道车(含起重轨道车、发电轨道车)和轨道平车(含起重轨道平车、收轨轨道平车)以及轻型轨道车统称为轨道车辆(无特指时,泛指轨道车和轨道平车,下同)。轨道车辆是用于铁路建设、设备修理、抢险和检查等工作的主要运输设备。为加强轨道车辆管理工作,保证轨道车辆技术性能稳定和运用安全,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轨道车辆管理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养修并重、服务生产”的方针;坚持保养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运用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倡导集中管理,实施逐级负责制的科学管理模式。积极推行轨道车辆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 第3条轨道车辆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通过技术、运用、经济和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12月1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 二00五年二月二十八日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三条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第五条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

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1863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 正式样本

铁道部轨道车管理规则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轨道车(含起重轨道车、发电轨道车)和轨道平车(含起重轨道平车、收轨轨道平车)以及轻型轨道车统称为轨道车辆(无特指时,泛指轨道车和轨道平车,下同)。轨道车辆是用于铁路建设、设备修理、抢险和检查等工作的主要运输设备。为加强轨道车辆管理工作,保证轨道车辆技术性能稳定和运用安全,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轨道车辆管理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养修并重、服务生产”的方针;坚持保养

与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运用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倡导集中管理,实施逐级负责制的科学管理模式。积极推行轨道车辆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 第3条轨道车辆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通过技术、运用、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轨道车辆进行专业管理;根据线路技术等级和运行条件择优选购、合理配置、正确操作、精心养护、科学检修、安全运用、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保持良好技术状态;通过培训教育,提高驾驶员素质;确保运行安全,发挥运输资源的最大效能。 第4条实行对轨道车辆专业化检修,逐步推行修、用分开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第5条轨道车驾驶员是铁路行车重要工种,

铁路行车组织方法

南宁至百色增建二线工程NBSG-6标 行车组织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昆线南百段增建二线施工六标 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八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1 - 二、工程概况 ........................................................................................................ - 1 - 三、编制目的 ........................................................................................................ - 1 - 四、作业范围 ........................................................................................................ - 2 - 五、作业事项 ........................................................................................................ - 2 - 六、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 - 3 - 1.目标、指标............................................................................................... - 3 - 2.安全管理措施........................................................................................... - 3 - 2.1既有线施工工作制度.................................................................... - 3 - 2.2既有线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 3 - 2.3封锁线路要点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 5 - 2.4既有线轨道车运行安全规定....................................................... - 6 - 2.5既有线梯车及单轨车的使用符合下列规定............................. - 7 - 2.6既有线确保施工行车安全的保证措施 ..................................... - 9 - 3.轨道机械安全施工作业应做到以下规范标准:............................. - 10 - (1)出乘前应做到:...................................................................... - 10 - (2)出乘与挂车应做到 ................................................................. - 11 - 3.1发车和运行应做到...................................................................... - 12 - 3.2调车作业应做到 .......................................................................... - 14 - 3.3到达、进站应做到...................................................................... - 15 - 八、轨道车运行运用管理................................................................................. - 16 -

各个国家卫生部网站

U.S.:F o o d a n d D r u g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UK:MedicinesandHealthcareProductsRegulatoryAgency(英国:药物和保健产品监管署) UK:MedicalDevicesAgency(英国:医疗器械署) Ukraine:MinistryofHealth(乌克兰:卫生部) Sweden:MedicalProductsAgency(瑞典:药品署) Spain:SpanishDrugAgency(西班牙:西班牙药物署) India:AgriculturalandProcessedFoodProductsExportDevelopmentAuthority (印度:农产和加工食品出口发展局) India:MinistryofHealthandFamilyWelfare (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 India:MinistryofFoodProcessingIndustries(印度:食品加工产业部) India:MinistryofConsumerAffairs,Food&PublicDistribution( 印度: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 UK:NationalInstituteforBiologicalStandardsandControl (英国:国家生物学标准和管制所) UK:DepartmentofHealth(英国:卫生部) Turkey:MinistryofHealth(土耳其:卫生部) Switzerland:FederalVeterinaryOffice (瑞士:联邦兽医办公室) Switzerland:AgencyforTherapeuticProducts(瑞士:治疗产品署) Switzerland:FederalOfficeofPublicHealth (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 Sweden:NationalBoardofHealthandWelfare (瑞典:国家卫生与福利委员会) Spain:MinistryofHealthandConsumption(西班牙:卫生与消费部) Slovenia:InstituteofPublicHealth (斯洛文尼亚:公共卫生所) Slovenia:MinistryofPublicHealth (斯洛文尼亚:公共卫生部) SlovakRepublic:StateInstituteforDrugControl(斯洛伐克共和国:国家药物管制所) SanMarino:MinistryofHealthandSocialSecurity (圣马力诺:卫生与社会保障部) UK:FoodStandardsAgency(英国:食品标准署) UK:VeterinaryMedicinesDirectorate(英国:兽药理事会) PapuaNewGuinea:DepartmentofHealth (巴布亚新几内亚:卫生部) Philippines:DepartmentofHealth(菲律宾:卫生部) Philippines:NationalFoodAuthority(菲律宾:国家食品局) Singapore:MinistryofHealth(新加坡:卫生部) Singapore:HealthSciencesAuthority(新加坡:卫生科学局) Singapore:MinistryofEnvironment(foodcontrol) (新加坡:环境部[食品管制]) Singapore:Agri-foodandVeterinaryAuthority (新加坡:农产食品和兽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历任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49--- )历任部长、副部长 部长 李德全(女,1949.10--1965.1) 钱信忠(1965.1--1968.6;1979.4--1982.4) 邱国光(1968.6--1970.6) 陈仁洪(1970.6--1973.7) 刘湘屏(女,1973.7--1977.1) 江一真(1977.11--1979.4) 崔月犁(1982.4--1987.3) 陈敏章(1987.3--1998.3) 张文康(1998.3--2003.4) 吴仪(女,2003.4--2005.4) 高强(2005.4--2007.6) 陈竺(2007.6--) 副部长 贺诚(1949.10--1955) 苏井观(1949.10--1965.2) 傅连暲(1952.4--1960.1) 徐运北(1952.11--1965.3) 王斌(1954.4--1955.8) 贺彪(1954.10--1968.6) 崔义田(1954.10--1968.6) 张凯(1954.12--1968.6) 伍云甫(1956.10--1963.5) 钱信忠(1957.9--1965.1;1973.7--1979.4) 郭子化(1961.7--1968.6) 史书翰(1965.5--1968.6) 黄树则(1965.6--1968.6;1973.7--1982.4) 霍嘉林(1968.6--1970.6) 谢华(1968.6--1970.6) 邱正勤(1970.6--1973.7) 周发言(1970.6--1973.7) 阎钧(1970.6--1973.7)

姜惠莲(女,1975.2--1977.1) 张之强(1975.12--1977.1) 谭云鹤(1977.12--1984.11) 王伟(1978.2--1983.11) 崔月犁(1978.6--1982.4) 杨寿山(1978.7--1982.4) 胡昭衡(1978.12--1982.4) 季宗权(1979.2--1982.4) 郭子恒(1979.2--1985.12) 杨纯(女,1980.12--1982.4) 陈敏章(1984.9--1987.3) 顾英奇(满族,1984.9--1995.1) 胡熙明(1984.11--1995.1) 何界生(女,1986.2--1995.12) 曹泽毅(1988.9--1990.7) 孙隆椿(1990.7--1998.8) 张文康(1993.2--1998.3) 殷大奎(1993.2--2001.11) 曹荣桂(1995.12--2000.4) 王陇德(1995.12--) 彭玉(女,1996.12--2001.11) 朱庆生(1998.11--2005.1) 佘靖(女,2000.4--2007.3) 黄洁夫(2001.11-) 马晓伟(2001.11-) 高强(2003.4--2005.4;2007.6--) 蒋作君(2004.2--) 陈啸宏(2005.1--) 王国强(20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