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高培优九年级科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重高培优九年级科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重高培优九年级科学《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重难点知识详解 第十三章内能 1.物质的构成 碳原子的空间结构 【知识链接】 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 气体的扩散 液体的扩散 【知识链接】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2)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墨水的扩散 (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 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引力 【知识链接】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具体表现为: (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斥力; (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 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5.内能 气体分子运动模型

走进图形世界测试

《走进图形世界》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面图形不能围成封闭几何体的是( )。 2、将一个长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 )条棱。 A .5 B.6 C. 7 D.8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积相等仪 B .n 棱柱有n 条侧棱,n 个面,n 个顶点 C .长方体、正文体都是四棱柱 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 4、围成正八棱柱的面的个数为( )。 A .6 B .10 C .8 D .9 5、圆锥的主视图是( )。 A .三角形 B .圆 C .圆和三角形 D .角 6、把下图中的硬纸片沿虚线折起来,便可成为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4号平面的对面是( )平面。 A .2号 B .1号 C .3号 D .6号 7、上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在顶点处标有1~11个自然数,当折叠成正方体时,3与( )重叠。 A .5,6 B .9,5 C .9,6 D .9,10 8、下面是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块的个数,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 左视图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9、请你观察起重机图形,你能发现哪些熟悉的几何体,请你列举出 来 。 10、五棱柱有 个面组成,侧面是 形。 12、三视图都相同的物体有 。 13、一个棱柱共有12个顶点,所有侧棱的和为120cm ,则每条侧棱长为 cm 。 14、将一分钱硬币放在桌子上快速转动得到的几何体是 。 A B C D 俯视图 A B C 9题图 3 9 8 7 6 5 4 2 1 10 7题图 4 1 6 5 3 2 6题图 11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提纲全册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 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铜正一正二铝正三 通常氧硫负二价,铁有正二和正三。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物理重点难点 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疑难解疑: 1.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的条件是吸热。 2.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并不熔化,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 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 3.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 4.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重点: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 难点: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 释疑知识点: 1.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 2.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 3.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 4.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 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 5.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 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知识点解析: ⒈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 ⒉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 ⒊物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图表物态变化是向右箭头的都吸热,箭头向左都放热。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 1.(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 ...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07重庆长寿区)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3.(07常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4.(07常州)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 (07成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 6. (07济南)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7. (07上海)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生铁 C、烧碱 D、空气 8. (07苏州)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 9. (07苏州)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操作不当 ....的是 A.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B.刚从酒精灯火焰上撤下的试管应放在石棉网上 C.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口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0. (07苏州)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A.B.C.D. 11. (07金华)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酸碱盐 一、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溶液 指示剂 在酸溶液中在碱溶液中 石蕊溶液红色蓝色 酚酞溶液无色红色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 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 (如右图所示),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因为这样做很危险! (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 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 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 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 分析: (1)①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 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因此,实验 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 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 糖上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 分变黑 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 黑 由黄变黑 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 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 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 【解析】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故选B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4.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 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单元测试(苏科版初一上)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单元测试(苏科版初一上) 〔总分值:100分 时刻:45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判定题: 1、正方体是专门的长方体。 〔 〕 2、长方形绕着任意一条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 〔 〕 3、棱柱、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图形。 〔 〕 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因此看到的图形不可能相同。〔 〕 5、照片是印在纸上的,因此照片是视图中的一种。 〔 〕 二、填空题: 6、假如一个几何体的视图之一是三角形,那个几何体可能是 〔写出3个即可〕 7、在同一平面内用游戏棒搭4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至少要 根游戏棒;在空间搭4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至少要 根游戏棒; 8、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9、一个多面体的面数为6,棱数是12,那么其顶点数 为 ; 10、一个几何体,是由许多规格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而成 的,其正视图、左视图如下图,要摆成如此的图形,至少 需用 块正方体,最多需 用正方体; 三、选择题: 11、以下立体图形,属于多面体的是 〔 〕 A 、圆柱 B 、长方体 C 、球 D 、圆锥 12、下面图形是棱柱的是 ( ) A B C D 13、一个四棱柱被一刀切去一部分,剩下的部分可能是 〔 〕 A .四棱柱 B .三棱柱 C .五棱柱 D .以上都有可能 14、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形如下图,那么该立体图形是 〔 〕 正视图 左视图 第10题

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A、圆锥 B、球 C、圆柱 D、圆 15、以下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16、某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如下图,其中是三棱柱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七棱柱的侧面是〔〕 A、长方形 B、七边形 C、三角形 D、正方形 18、假如一个立体图形的三个视图差不多上正方形,那么关于那个立体图形的以下三种讲法正确的有〔〕 ①那个立体图形是四棱柱;②那个立体图形是正方体;③那个立体图形是四棱锥; A、1个 B、2个 C、3个 D、以上全不对 四、解答题: 19、画出以下图中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20、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不写有六个连续的整数(如下图),且每两个相对面上的数字和相等,本图所能看到的三个面所写的数字分不是3,6,7,咨询:与它们相对的三个面的数字各是 6 3 7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知识总结及重难点分析 . 宇宙的微观世界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 分子 --- 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 m) 3.固态 , 液体 . 气体的微观模型 : 1). 固态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 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 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 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 ,作用力很小, 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 分子原子( 1)原子核 :( 质子.中 子) (2) 二.质量 : 1. 质量: (1).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属性) m (2). 单位 : 千克 (kg) 2.质量的测量 :( 固体 . 液体 ) 3.天平的使用 :( 方法 : 两个放 . 调母看针 . 左物右砝 ) 三.密度 : 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密度: (1). 概念 :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特性) (2). 公式 : =m/V. (3). 单位 : 千克 / 立方米 (kg/m 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1.量筒的使用 :( 以凹形底部为准 )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1). 天平 --- 质量. 量筒--- 体 积. (2) 液体 --- 先总后剩 .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的应用 : (1) 已知. m. 求 v. 已知 . V. 求 m. (3) 已知. V. m 求 . 鉴别物质 重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估测物体的质量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密度的应用 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 A . 60 kg B . 60 g C. 600 g D . 6 t 2.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m; 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测出这些 水的体积V1;

第5章 走进图形世界 单元测试(三)(含答案)

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单元测试(三)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4分,共计3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C.正方体的各条棱都相等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 2.直角三角形绕它最长边(即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为() 3.棱柱的侧面都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五边形D.菱形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A.长方形B.正方形C.圆D.扇形5.下列交通标志图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6.一个直立在水平面上圆柱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A.长方形、长方形、圆B.长方形、圆、长方形 C.圆、长方形、长方形D.长方形、三角形、圆 7.下列平面图中不能围成立方体的是() 8.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

二、细心填一填(每题4分,共计24分) 9.长方体由个面,条棱,个顶点。 10.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形成。 11.如图,沿正三角形三边中点连线折起,可拼得一个。 12.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现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一个直径等于长方形一边长的圆,这个几何体是。 14.当下面这个图案被折起来组成一个正方体,数字会在与数字2所在的平面相对的平面上。 三、努力用一用:(15、16题每题6分,其余各题每题8分,共计52分) 15.如图中按左侧三个图形阴影部分的特点,将右侧的图形补充完整。 16.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相应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及左视图。 17.在规格为6×6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L形图案(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下图中再将一个空白的小正方形涂成阴影,使整个阴影部分成为轴对称图形。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

(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 酶 (1) 酶的概念 (2) 酶的作用特点 (3)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 ????? ? ?????????? ???????????????? ????????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 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docx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 版附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是因为加油站内有很多的油分子,油分子易燃烧发生爆炸,是利用了油的化学性质,故 A 错;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说的是物质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正确; C、铁生锈生成了一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 C 错;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是碱式碳酸铜分解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利用其化学性质,故 D 错。 故选: B。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 的关键。 ) 3.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酒精燃烧起来,灭火措施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 B.用水冲灭 C.不管它,让它自然熄灭 D.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灭火原理:①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③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用嘴吹时,气流带走的热量太少,不会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不到灭 火目的,故 A 不正确; B、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扑灭后实验桌上到处 是水,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 故 B 不正确; C、酒精燃烧产生热量多,让它自然熄灭,可能会导致火灾,故 C 不正确; C、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 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故 D 正确。故选D。 4.下列书本中的演示实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B.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测试题(用)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C 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 D.棱柱的各条侧棱都相等 2.直角三角形绕它最长边(即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为() 3. 直棱柱的侧面都是()A.正方形B.长方形 C.五边形D.梯形 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D.扇形 5.下列平面图中不能围成立方体的是() 6、一个四棱柱被一刀切去一个三棱柱,剩下的部分可能是() A.四棱柱 B.三棱柱 C.五棱柱 D.以上都有可能 7. 下列四个图形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D C B A

8.如图所示的正四棱锥的俯视图是 ( ) 9 .如图,从边长为10的正方体的一顶点处挖去一个边长为1的小 正方体,则剩下图形的表面积为() A.600 B.599 C.98 D.597 10.由若干个小立方块所搭成的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如图所示: 主视图左视图则这个物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 ) A. B. C. D. 11.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A B C D 12.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3.下图是某立体图形的三个视图, 该立体图的名称是.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A.B.C. ·

25 4 3 14.图中的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先向下平移格,再向左平移格得到。 1 2 第14题图第15题图 15.从3个方向看一个立方体如图所示,则A,B,E的对面分别是字母。16.桌面上放着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圆柱体(如下图),请填上它的视图的名称: 视图视图视图 17.一个正方体所有相对的面上两数之和相等。下图是它的展开图,请填好图中空白正方形中的数。 18.桌上摆着一个由若干个相同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最多可以由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 三、画图操作题 19.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塔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10分)

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中肯定没有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熔化是物理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气味等。 化学性质:酸性、碱性、可燃性(H2、CO2、CH4、酒精、汽油)、助燃性(O2)、氧化性(O2、CuO等)、还原性(C、H2、CO)等 2、探索物质变化的方法 ①物体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②物质混合时会产生沉淀;(化学变化) ③物质颜色的变化;(化学变化) ④物质变化时有气体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都有可能) 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状态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3、CuSO4·H2O=CuSO4+H2O CuSO4+H2O=CuSO4·5H2O (蓝色晶体) (白色粉末) 白色粉末遇水变蓝,此变化用以检验某些反应生成物中是否有水生成,检验蛋白质的存在,重金属铜的中毒,农药波尔多液【Ca(OH)2、CuSO4】杀虫剂。 4、硫氰化钾检验三价铁离子Fe3+ 5、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 1、生活中常见的酸:食醋里含有醋酸,人的胃液里含有盐酸,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2、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酸碱性(大约的)酸碱 酸碱指示剂:紫色石磊试液红色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红色检测范围PH:8~10 酸碱度(确定值):PH试纸(比色卡)或PH计 步骤: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试纸上,稍候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盐酸能使鸡蛋壳变软:2HCl+CaCO3=CaCl2+H2O+CO2↑ 5、盐酸硫酸与铁锈反应:6HCl+Fe2O3=2FeCl3+3H2O Fe+2HCl=2FeCl2+H2↑ H2SO4+Fe2O3=2FeSO4+H2O Zn+H2SO4=ZnSO4+H2↑ 6、盐酸硫酸与氧化铜反应:2HCl+CuO=CuCl2+H2O (黑色)H2SO4+CuO=CuSO4+H2O 7、蓝色絮状沉淀溶解:Cu(OH)2+H2SO4=Cu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2HCl 第3节常见的酸 1、酸的共性: ①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2.下列变化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矿石粉碎C.钢铁生锈D.葡萄酿酒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C.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5.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6.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7.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作出结论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伦敦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为-℃,易液化 B.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C.着火点为450 ℃,易燃 D.无色气体 10.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集气瓶 D.试管 11.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第五章 走进图形世界测试题(2)及答案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测试题(2)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4分,共计32分) 1.圆柱可以看作由下列哪个图形沿它的一边快速旋转得到() A.直角三角形B.梯形C.长方形D.等腰三角形 2.长方体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分别是() A.8、10、6 B.6、12、8 C.6、8、10 D.8、12、6 3.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A B C D 4.下面图形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 5.下列图形中,不是立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6.4张扑克牌如图⑴所示放在桌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得到如图⑵所示,那么 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B.第二张C.第三张D.第四张 7.下左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果将其合成原来的正方体(右图)时,与点P重合 的两点应该是() A.S和Z B.T和Y C.U和Y D.T和V 8.将左边的正方体展开能得到的图形是()

二、细心填一填(每题4分,共计24分) 9. 右图中的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向下平移 格,再向左平移 格得到. 10. 如果某几何体它的俯视图、正视图及左视图都相同,则该几何体可能是 . 11.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形. 12. 圆柱由 个面围成,其中 个平面, 个曲面. 13. 桌面上放着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圆柱体(如左图),在右图中填上它的视图的名称: 视图 视图 视图 14. 举出俯视图是圆的三个不同物体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 三、努力用一用(每题13分,共计52分) 15. 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塔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 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 16. 如下是七种图形: 圆 线段 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 五边形 六边形 请你选用这七种图形中的若干种(不少于两种)构造一幅图案,并用一句话说明你构想的是什么,例如上图就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案.请你在下边构造出两个与之不同的图案,并加以说明. 17. 已知:图(1)、图(2)分别是6×6正方形网格上两个轴对称图形(阴影部分),其面 积分别为S A 、S B (网格中最小的正方形面积为一个平方单位),请观察图形并解答下列问题 . (1)填空:S A ∶S B 的值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