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5(必修+选修1):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5(必修+选修1):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5(必修+选修1):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

(必修+选修1)

表5: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中国近代史复习要点(精华版)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两大历史任务: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解放。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原因),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任务。 8、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1.启示:侵略战争是列强为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国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时间不平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内容:(课本P34—P35)。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就一步发展。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成立地点:檀香山)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

新课标高考通史复习历史阶段特征和知识整合(全套)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提纲详细版

2018 中国近代史提纲 概况 1. 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 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 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 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 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1840 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 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 ②1840-1895

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

精心整理中国现代史(1949~~) 一、中国现代史通史结构 (一)内容总论:1、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8年后)。 2、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了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②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③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④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二)知识线索和阶段特征 分期阶段特征传统分 期 政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 9—1956)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确立社 会主义制度,我国进 入社会主义。一五计划 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过渡时 期 (1949 ~1956)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国共产党领导 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 (“一根两基”) 3、(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外交三大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和“一边倒”。建国头一年,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建交;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①1953年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195 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 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的基 本特征是“探索性”。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 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 全面建 设社会 主义时 期 (1956 ~1966) 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2)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2、1958年发动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 式化运动,“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 遭受重大的挫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高中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修订版】

高考历史通史资料全套整理 历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第1讲中国古代史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具体史实】 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 (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 (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 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具体史实】 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 2、经济: 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 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世界近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 (必修+选修1) 表5: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 一、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1840~1912年):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此时,没落的清王朝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走向衰亡。 (1)政治领域:①1840~1900年伴随着外国列强对华所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重大变化。②面对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展开勇敢的反侵略斗争和进行各种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经济领域:①鸦片战争,外国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传统的农业文明遭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严重冲击。外国列强凭借取得的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出现新的经济成分:外来资本主义、洋务企业(近代化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 (3)思想领域: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世界.探索新知,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进步思想,《资政新编》)。②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③维新改良道路的失败使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 (4)对外关系:“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中国被迫开放.清政府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 二、知识结构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 必修 I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8 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9 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 课鸦片战争 第11 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3 课辛亥革命 第1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5 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6 课抗日战争 第17 课解放战争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 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 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 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1 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 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4 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 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6 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7 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必修 II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 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4 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 课开辟新航路 第6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8 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 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 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 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12 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3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 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 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6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 (20 世纪初— 21 世纪初 )—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 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8 课罗斯福新政 第19 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 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1 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 22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中国近代史复习(自己整理)

中国近代史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于1858年签订的卖国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是增开口岸10处;分别赔给英法银400万两和200万两;扩大领事裁判权;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自由进入内地;商船可以驶入长江各口等。11月,清政府又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这些条约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2.北伐:是太平天国建立后,由林凤祥与李开芳在1853年进行的以直捣北京为总目标的战争。北伐战争前期,因为清军没有准备充足,太平军长驱直入,攻到了天津外围地区,后来由于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的勾结,北伐军在与清军的决战中遭到大败,林凤祥与李开芳等领袖后被杀害,北伐壮烈地失败了。北伐虽然失败了,可是却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通知,同时潜质了清廷北方军队,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的西征行动。 3.《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有洪仁轩提出的统筹全局,解决太平天国危机,发展太平天国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有:(1)政治上认为要指定法律、制度,主张集中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商业;(3)在文化和社会改革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提倡“文以纪实“的学风;(4)在外交方面主张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平等往来,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对当时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具有启发意义,但由于缺乏实际社会条件而对挽救太平天国的危机作用不大。 4.《原道救世歌》:是洪秀全在1844年出走传教撰写的一篇诗文。诗文强调上帝是独一真神,人人都只应拜上帝,不拜木石偶像、菩萨邪神。劝诫人们反对“奸淫”、“忤父母”等六种不道德行为,强调个人的自我道德约束和完善。《原道救世歌》体现了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广泛传播为后来的起义起到了重大的宣传作用。 5.《原道醒世训》:是洪秀全在1844年出走传教撰写的一篇诗文。诗文对“世道乖离”、“人心浇薄”、“相陵相夺相斗相杀”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谴责,之处天下男女皆为兄弟姐妹,不可有“此疆彼界之私”,不能起“尔吞我并之念”,建立一个“天禧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尚贤”的大同理想社会。《原道醒世训》体现了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广泛传播为后来的起义起到了重大的宣传作用。 6.《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是指1885年李鸿章与法国代表巴德诺在天津签订的中法战争停战条约。具体内容有(1)、中国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2)在中、越边界指定两处同上,一为保胜以上。即云南边界;一在谅山以北,即广西境内。法商刻在此地居住,法国可在此设领事馆;(3)法国货物进出越南与云南、广西应减税率;(4)以后中国建造铁路时,应向法国进行商办;(5)法国撤走在基隆和澎湖的军队 7.大陆政策: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制定的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其基本内容是侵略目标第一步是中国台湾,第二步是朝鲜,以朝鲜为跳板实行第三步计划即侵略中国满蒙,第四步计划是侵占全中国,最后一步是进军亚洲最终称霸全球。大陆政策是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基本政策,是充满着血腥的暴力政策。 8.《胶澳租界条约》:是指1898年3月6日德国与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租借胶州湾的条约。该条约规定了清政府把胶州湾租给德国99年,并且在租借期间“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准许德国拥有在山东修筑铁路与开矿以及办理其他事务的权力。条约使得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使得中国的国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9.门户开放: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关于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有(1)各国在中国势力范围或租借地的投资事业或任何即得利益,其他国家不得干涉;(2)各国运往

高中历史选修4教案

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教师中心>>同步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用书>>选修4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难点 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我国现代杰出科学家李四光的主要生平:留学归来,报效祖国;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这些内容具体而扼要地介绍了李四光的学业和科研生涯,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主要贡献,也蕴含着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正全力推进现代化的背景下,本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青年学生的情操与人格教育而言,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议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图文材料,还可适当补充一些能够体现李四光高尚人格、科学精神和个性特征方面的资料,帮助青年学生不但重视立志,更能为志向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本课引言介绍了一件曾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的往事:李四光用独创的中国地质力学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大庆等几个大油田的开发,驳倒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议教师在完成新课导入后(参见案例一),再指导学生阅读引文,并向学生提问。问题一:从引文看,李四光在科学理论上有什么重要创建?问题二:关于李四光的生平,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第二问的过程中,进入新课学习。 第一目“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教材以李四光先后留学日本与英国并学成归国,进入北京大学工作为线索,讲述了李四光少年时代、留日和留英三个时期的志向和学业情况,并通过“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向学生展示了与李四光成长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与他的治学态度。 (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为国造船 1889年10月,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当时,教私塾的父亲为他取名仲揆。1902年冬,小仲揆在填写武昌高等小学报名单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了“十四”。他发觉后,便将“十”添上几笔改成了“李”字,可是“李四”这个名字不好,正为难时,抬头看见中堂上挂着的匾写着“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加了一“光”字。从此,仲揆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李四光。 1904年7月,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被破格选送到日本留学,经过三年普通科学习后,又于190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早在童年时代,他就听父亲说过,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本,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李四光选择了造船专业,并认真学习,立志学成后要为国家建造一流舰船,使中国不再遭受外国欺凌。1910年李四光毕业回国,次年在北京参加清政府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最优等”成绩,赐“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2019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通史详细复习提纲

精编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总复习资料 概况 1. 三条线索 (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 ⑤1901-1949 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 (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走进近代社会 2. 分期:前期: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晚清:1840-1912 封建君主专制 民国:1912-1949 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 (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

3. 近代化内容 ①1840-1919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 ②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4. 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 ①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②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 5. 近代化特点 ①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两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 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③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 ④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 ⑤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 6. 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 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 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培养封建官僚 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 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 7.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 ①1840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全)

《高中历史目录》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和民主革命 第3讲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4讲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5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 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7讲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第8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第9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0讲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 第11讲罗马人的法律 专题五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与发展 第12讲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 第13讲民主政治的扩展 专题六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14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 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第15讲美苏争锋 第16讲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 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专题九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19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 第20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专题十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一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 第24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25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26讲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7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28讲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专题十三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9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30讲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专题十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1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第32讲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十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第34讲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专题十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5讲“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人性的复苏 第36讲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专题十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 理论成果 第3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8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第39讲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专题十八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 第40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1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