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模式及适用

公允价值模式及适用
公允价值模式及适用

公允价值模式及适用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本质

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很多种,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显著特征是在公平自愿的交易中,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金额。在可观察的市场中,公平自愿的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按照某种特定的数据合理的估算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是要保证其“公允”性。

(二)公允价值概念特点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志愿且熟悉情况,而且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在强迫的交易中或清算过程中的交易中形成的金额不能算做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仅仅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形成公允价值的市

场环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条件,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就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动态的。公允价值的形成具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约束,时间和空间环境发生变化,其公允性也会发生变化。

公允价值计量是不可简单叠加的。一个系统的整体价值有时候远大于其内部个体价值的叠加,商誉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这就意味着各个个体的价值必须被充分的评估。

公允价值是主观的。公允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判断。公允价值更取决于交易双方的主观判断。

二、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有关会计计量理论部分,对于计量属性的系统研究结果如前述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实现净值等现将几种计量属性分别作以对比说明。

(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属于过去时态,只能用于初始计量并供以后各期进行摊销和分配,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公允价值并未强调时态,既可用于初始计量,也可用于后续时期的重新计量;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前提并从企业投入价值角度所进行的计量,而公允价值既可以基于实际交易也可以是

假定的,并不要求站在企业角度来区分投入或产出,而是站在市场的角度采用公平成交价来计量;即使是一项在交易日取得的资产,如果资产不是在熟悉情况和自愿双方的公平交易中取得,则历史成本金额与公允价值金额也不一致。

(二)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

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前者强调站在某企业主体角度的投入价值,而后者强调站在独立于企业主体的市场角度的市场价值(对于买方而言是投入价值,对于卖方而言是产出价值)。对于产成品等企业自制资产而言,其现行成本一般要低于公允价值,因为后者往往还包括了卖方的利润,对于从市场上刚刚购入的新资产而言,两者金额可能相等,当然,前提仍为该资产是在熟悉情况和自愿双方的公平交易中取得。

(三)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

前者是扣除了预计变现过程中的直接成本后的净值,后者通常不考虑直接成本;而对于一项还需要进一步加工的资产而言(如准备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前者要求以产品预期完工后出售所得的现金流入扣除加工成本及销售费用后的净额来计量,后者则直接指该原材料本身的公允价值;前者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公允价值显然不会如此。

从前述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中,可以

看出: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在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的计量上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认,强调计量的真实与公允。但是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它是一个组合的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主要有: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市价、现行成本、短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

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就是说,选择上述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是公允的。当然,为了与历史成本相对立,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允价值是指不包括历史成本的公允价值。

三、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市场条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

虽然,公允价值并不就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

2、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

在证券价格逐渐市场化的同时,国债发行中的投标、竞价方式,全国银行间同一拆借利率的出现和入网会员的逐渐

增多,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进行,均使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获得很大进展。金融价格的逐步市场化,为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操作性,是要使其在具体实务运用上操作性强,既便于具体操作,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应加强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外,我国还应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上以及有关法律规章上给予明确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规范要求,如制订关于如何采用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在指南中尽可能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

(三)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

我国的利润操纵采用的多是不公平交易的方式。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运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涉及不确定因素,更为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加强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假借公允价值实则从事造假的根本措施。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很好地运用。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如运用现值法确定公允价值时,预期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都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

判断。因此,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

(五)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大量运用,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和呈报等方面均出现了与公允价值相关的要求,公允价值会计时代的到来已初露端倪。尽管如此,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而如果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较弱,对审计的冲击也会很大。如何对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部分进行审计,并尽可能地规避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从主观客观上提高公允价值确定的准确性,我国也应当建立一套公允价值的审计具体准则,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程序。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并熟悉公允价值审计的相关知识,以便为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到来做好准备。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已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造成哪些影响还要继续经过实践的检验,要时刻关注公允价值应用可能带来的新问题。总之,公允价值计量既对会计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计量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随着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

质量的提高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将进一步被关注,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公允价值会计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 简介: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趋同更近了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其巨大的变化给传统的会计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其中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有近50%的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GAAP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购买或销售一项资产的现时价值;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在非清算交易中,自愿交易的双方发生或偿付一项债务的现时价值。FASB认为: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交易(而不是被迫清算或销售)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与其他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公平交易”、“熟悉情况”、“双方自愿”是公允价值确认的共同基础,同时也是确认公允价值的标准。 二、公允价值的认定 目前,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在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和行业规范的制约下,其交易价格的形成基本符合“公平、熟悉、自愿”的前提,因此具备“公允”的要求,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这种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是比较便利和直接的,并且易于交易方接受并获得关注者认可,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确认的理想状态。 (二)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在多方询价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不存在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搭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并选用适当的参数,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确认公允价值。 (三)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并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以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 在这种方式下,同类交易标的的价格无法由市场直接获得,因此只能用类比的方式,采集同类交易价格,作为估值的依据。这样,如何选择确定同类交易就成了公允价值确认的关键。同类交易不仅要求选取物与标的具有物理上的同质性,同时其实施载体各要素也应具备可比性,比如期望现金流、期限等。 三、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谈公允价值运用中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进行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以及接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投资时,都由原来的历史成本计价改为了公允价值计价。不仅如此,利润表中还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来计量由投资性房地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但截至目前,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没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由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价值显著低于其公允价值,因此,这一方面对上市公司业绩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由于新会计准则未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作出硬性规定,这就给房地产上市公司留下了选择的空间。那么,众多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何没有采用倍受关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呢?具体分析其原因如下:

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金融工具的产生,都促进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全面启用公允价值,极大推动了我国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也促使公允价值计量不断走向成熟。然而,由于公允价值体系的不完善,其在我国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当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议论,着重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公允价值的运用作为我国国际会计趋同的重要标志,应该不断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及应用,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环境,从而推动公允价值应用在我国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会计趋同的进程。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2006年2月份,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鼓励其他企业实施。其中公允价值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之一。距新准则的颁布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已过去七八年之久,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不仅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充分地说明了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正确性、先进性与适应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公允价值在理论和具体的应用上的得到不断地完善。 1.2选题的意义 我国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开始探索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不仅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充分地说明了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正确性、先进性与适应性。但是公允价值在理论和具体的应用方面还是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地探索。希望能够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分析和探讨,增加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体系和加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提供合理的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较早,当然对于其研究也在我们之前,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早已从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具体如何应用和更好地应用,1970年FASB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FASB一直致力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在2004年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工作稿于2005年发布,修订的《公允价值计量》工作稿于2006年3月发布,同年9月,《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正式发布[14]。IASB 在美国公允价值研究的引领下,开始关注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王晓军(2009)在他的文章中提到,1982年,IASB首次定义公允价值,1988年开始了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讨论,讲公允价值扩展到负债领域,这是一个重大飞跃[1]。此后IASB 修订了部分会计、审计准则,并相继采用了公允价值,不断深入地研究公允价值

论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与意义

论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与意义 2013-04-26 17:50:56 字体:大中小打印收藏 摘要: 摘要: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大量启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根据公允价值概念在房地产行业、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以及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具体表述,对各种机构对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进行比较,分析公允价值运作所需环境,揭示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必然性,并重点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运用的范围展开探讨,同时认为应对其运用意义做系统分析,尝试从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入手,选择国内外公允价值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评析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与意义找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关键词:公允价值;运用;意义;范围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前言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因此,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本文拟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范围和意义。 一、公允价值概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定义公允价值为: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自愿的各方进行的当前交易中,即在非强制或清算性出售交易中,买卖一项资产(承担或结算一项负债)所采用的金额。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了定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二、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 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我国新基本会计准则加以规定之后,在具体会计准则中运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确定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运用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并非皆是利,运用不当可能会弊大于利,这在我国是有过教训的。尽管如此,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还是审时度势,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出发,在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做出了大胆的选择,即:最大限度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使用国际“商业语言”中的这一重要词汇。目前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在这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之大是显然的。 三、公允价值运用的意义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还标志着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1.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合理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通过公允价值本质的分析和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成本价值的计量反映的都是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的过去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汇率等的变化,企业中这些要素的价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运用的探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运用的探讨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一直是计量的主要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渐渐难以满足会计市场的需求。这时公允价值出现了,它是一种更能客观真实反映经济资源价值的计量属性。纵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推行过程,我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反复。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仍需要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

An Analysi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cost has been the main measurement mode for quite some time.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people's demand for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the historical cost can’t meet the need of accounting market. Fair value is a kind of measurement attribute that can more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economic resource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China has experienced reversals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we still need to apply fair value careful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fair value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appl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further improvemen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Keywords: fair value; th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pplication

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研究

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 由于当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出现,我国传统的会计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且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和非议。相反地,公允价值的计提和确认却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传统财务会计中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与质疑,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却渐渐受到重视。我国新颁布与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定义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范,从而使我国计量会计实务的方法更加完善。公允价值的启用对我国企业财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公允价值能够使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被合理地反映来,并且使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提高,为需求者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进行阐述,描述其在金融项目以及非金融项目中的应用,并对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市场机制

Abstrac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the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and more and more questioning and criticism. On the contrary, the fair value of the provision and validation are increasingly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enterprise.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in the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attributes already cannot satisfy the need, is more and more criticism and questioned, an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is gradually taken seriously. Our country new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39 -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for a more detailed specification, so that the measurement method of accounting practice in China to be more perfect. The use of the fair value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financial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 fair value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operation condition reasonable to reflect, and improv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information, provide a more powerful information demand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perty of fair val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nancial or non-financial projects, an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n practical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Fair valu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mechanism

浅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浅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财政部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并要求相关企业在会计实务中严格遵照执行。本文对会计实务中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归总,并对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须注意的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标签: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1 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 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存在市场交易价格,在交易公平、自愿的情况下的现时交换价格。公允价值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既使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了解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也不能以这些管理层或内部人员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如果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就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来取得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通常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做为计量基础,否则不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 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现时价值,与决策确实比较相关,因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求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以充分体现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新会计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原则上要求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允许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几个交易或事项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以下对其运用分别进行说明。 2.1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以及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将其变动按规定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公积;另外对于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但从法律的角度看,由于签约双方之间的报酬与风险已开始转移,此时签约双方的权利、义务尚未执行,业务尚未发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因此会计就不能对该业务进行计量、反映。而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河南巩义451200)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从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历程入手,结合当前会计准则和经济环境,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标签: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现状;前景 1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会计改革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在某些问题的准则处理上曾引起会计理论界众多争议,而公允价值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将公允价值称为计量属性,缘自1993年3月31日FASB的—个概念公告草案:“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ED.Revised)”。在1998年我国颁布了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为代表的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在这些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始颁布和实施,财政部还颁布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相关会计制度。而这些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我国监管部门中止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公允价值超越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质量要求,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有效遏制了当时上市公司热衷于利用盈余管理创造虚假利润的势头,对确保我国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最近一次会计改革则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除了对原有16个准则进行重大修改外,新增具体准则22个,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此次改革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显著的标志。随着股份制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已经被认可作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因此,在当今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 2.1从会计准则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虽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

公允价值概述

第二十一章公允价值计量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方法,考试题型为客观题,分数不高,属于不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 公允价值层次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2017年教材主要变化 修改个别文字表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允价值概述 第二节公允价值计量要求 第三节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 第一节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存货准则中规范的可变现净值、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类似但并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股份支付和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也不遵循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关规定。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允价值定义,应当从四个方面掌握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二是应用于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有序交易;三是有序交易发生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四是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的市场参与者。 (一)相关资产或负债 相关资产或负债,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也包括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如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生物资产、资产减值(使用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不包括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企业年金基金、政府补助、企业合并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规范的各项资产。 1.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刘莉)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刘莉 (淮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安徽省淮北市 235000) 摘要: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必要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计量修订与改进、存在问题及推广应用改进策略。 关键词:公允价值;运用问题;对策 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做出修改新规定,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做了变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就探讨其运用的必要性,揭示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意见,以大家参考。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必要性 1.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依然不认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原因是没有建立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体系。公允价值作为准则的核心内容,在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实务中运用与否,影响到国家市场经济地位,也是能否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关键。 2.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国际趋同可大大减少第三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转换成本,也有助于解决贸易纠纷,为确认市场经济地位奠定基础。在国家间出现贸易纠纷时,是解决会计问题的最佳途径。如今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会计准则都把公允价值作为首选的计量属性应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3.环境变迁致使历史成本会计的不适应性。动态、开放的经济环境,市场状况瞬息万变,仍然固守历史成本就可能导致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背离内在价值,既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又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期间损益。历史成本会计也不能满足资本保全要求,又不利于持续经营。而公允价值会计则能克服这些问题。 4.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优越性。①能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状况,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②有利于资本保全。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取决于其耗费的生产要素能否得到及时补充。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尽管账面净利润可观,但缺乏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生产能力的资金,即不能实现资产的实物保全。运用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及其应用

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模式及其应用【摘要】我国2007新会计准则中摒弃了原会计准则中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采取了包含公允价值在内的多种计量模式,这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和公允价值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原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只有历史成本一个,新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有五个,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并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中对非货币性交易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做出了如下规定: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及其相关类似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依据其未来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及适当的贴现率计算的现值来评估确定。 (二)公允价值的使用前提 首先,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信息公开、对称的。国际会计准则、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依据制定公允价值,适用于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而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公开市场的容量小,交易的品种少,很多商品没有活跃的交易,资本市场不完善。 其次,交易双方的自愿行为,即以公平交易为前提,交易中不存在欺诈或强制性的成分。 还有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假设,即假设企业处于正常的持续经营状态,不打算清算或以不利的条件进行交易。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其他准则中涉及到的非货币性交易及债务重组业务的计量,也按照这两个具体准则的规定处理。由于公允价值主要是市场价格,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交易双方自己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在实践中,有的交易主体不考虑公允与否,干脆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在关联交易、非货币性交易和资产重组等会计实务中经常可以见到。

公允价值论文:浅谈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论文:浅谈公允价值 通过笔者对公允价值的学习研究,提出了几点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9-9646(2011)05-0022-02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引入背景 外部环境: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中就已使用“公允价值”术语,随后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金融工具、自创商誉、企业合并等的影响。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负债的公允价值引入进来。此外,ifrs 3 (revised)也直接提出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随着全球化经济浪潮越发猛烈,我国作为iasc的成员国也有条不紊地推广使用这一重要准则,积极与全球化经济接轨。这是公允价值使用的外部原因;内部条件:虽然1998年由于公允价值在某些领域中不成熟地应用,导致我国出现由于公允价值而出现利润操纵,导致经济不稳定的现象,但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

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我国内部市场也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内外部条件的同时具备,促成了我国公允价值的使用。 二、公允价值的含义和计量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继续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这定义中没有细化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而是在给交易双方假设了一系列条件后,提出了一个情景交易。但是,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什么程度称得上是熟悉交易情况与合理交易?为了避免会计计量中出现不明确的情况,我国会计准则同时规定了公允价值在运用中计量的三个层级。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该项交易物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照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者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及利润影响 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利润影响,笔者将以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为列来说明。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的推行难度及解决办法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的推行难度及解决办法 公允价值的引入,曾一度受到众多会计界人士的赞赏。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它却备受争议,甚至遭到否定。诚然,公允价值会计自身有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允价值的推行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本文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在推行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标签:公允价值金融危机推行 1 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始于1990年时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布雷登的讲话发表以后。SEC认为,只有公允价值才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计量属性,因此竭力提倡以公允价值进行衍生金融工具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2005年9月就开始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和制定的实质性工作。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在经过三年多酝酿后于2006年9月15日发布了单独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 我国自2001年首次执行公允价值失败后,又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再次审慎地、较为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虽一波三折,却显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姿态。公允价值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它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I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情况的有意愿的各方交换资产、清偿债务和被授予的权益工具可以被交换的金额。我国的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資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公允价值的推行 正当全球各国在如火如荼地广泛推行公允价值时,金融危机爆发了。而公允价值会计因为具有“顺周期效应”被指责为“放大了金融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评。自2006年公允价值推行后,我国证券市场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这场危机促使我们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进行全面的反思,对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诚然,金融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诸多缺陷,但这并不影响公允价值的正常使用。“这场金融危机本质上属于由黑天鹅事件触发的系统性风险”(黄世忠)。正如2008年底SEC《市值会计研究》报告所指出的,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创新和对金融风险的估计不足,而不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3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相互冲突,可靠性欠佳

浅议新会计准则之公允价值doc-浅议新会计准则之公允价值

浅议新会计准则之公允价值 财政部于2006 年2 月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 年1 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其实我国会计准则并不是第一次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曾经在1998 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用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 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 此次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发了各界人士的讨论。本文主要试论述公允价值特点及其影响。 公允价值(fair value) 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在购买法下,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实务中,通常由资 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可确定如下: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 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 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 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 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对于暂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7)对专利权、商标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计价,商誉按购买企业的投 资成本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8)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不能上市交易的长期投资按评估价值确定; (9)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负债,按未来需支付数额采用当时利率折现所得的金额确定; (10)或有事项和约定义务,如不利的租赁协议所引起的付款、合同对企业的约束以及行将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都应加以充分的估计,并按预计支付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现值计价。

公允价值运用的分析

公允价值运用的分析 摘要: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涵义与取得方式出发,然后例证分析公允价值在部分准则中的具体运用,进而以企业在公允价值运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图表和事例说明,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可靠性;可操作性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和公允价值的取得 1公允价值的涵义 对公允价值的理解应把握住以下两点: (1)信息的对称性,要求交易双方掌握有足够多的市场信息,并能够及时地获得市场的变化情况,据此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2)交易的自主性,要求交易双方必须是在非强迫的情况下,自主、自愿地进行交易,交易双方对交易与否享有独立自主权。 所以,公允价值可以理解为:在市场信息充分对称的情况下,拥有交易自主权的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的取得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既适用于初始计量,也适用于后续计量。在初始计量情况下,双方自主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即被认定为公允价值。而后续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就必须要解决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提供了以下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1)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2)不存在直接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以市场上同类(或相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3)既不存在直接的市场交易,也不存在同类(或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但有合同约定或可以预期未来现金流量,以合同约定的价格或运用现值技术估计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以上三种方法仅对公允价值的认定提供了方法指导,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其交易价格并非是公允价值,又如运用现值技术估计的价格,因为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事项的判断,其可靠性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会计实务中,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应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使用的利弊分析

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使用的利弊分析 摘要:在传统计量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会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受到一次次的冲击。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之处。公允价值是按照市场情况或者预计现金流量确定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性的预计的准确性又掺合主观判断,这给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带来不可摆脱的缺陷。论文网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优点;缺点 一、公允价值及其特征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其中计量是对应予以记录的会计事项加以衡量、计算,以确认其金额的过程,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计量问题主要是对计量属性的选择。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首次作为五个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的本质有一个统一、清晰、深刻的认识,领会公允价值的理论,以利于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定义: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交易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定义:公允价值是双方在当前的非强迫或清算的交易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清偿)一项资产和负债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

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综上可见,公允价值实质是基于公平市场条件下交易双方对资产和负债认可的公平价格。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会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的计量属性。总结大全/html/zongjie/ (二)、公允价值的特征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计量属性。所谓历史成本,是指对已完成的交易所支付的代价,它代表了资产或劳务取得时购买者认定的价值。公允价值的特征也是基于历史成本的特征相对比而言的。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具有如下一些特性:(1)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是假设的。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及交易双方,并不一定是特定的或现实的交易及交易双方,而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交易及交易双方。这样公允价值就可以被看作是“最可能的”交易价格。而在历史成本会计中,对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是在交易真实发生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历史成本会计中,形成历史成本的交易的双方是特定的、真实的。 (2)相关性优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公允价值的变化,也反映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所认可的变化。公允价值可以说是会计环境变化的产物。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反映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在市场上的评价,它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市场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姓名:骆丹:学号:1509030086 班级:会计专硕一班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案例,并总结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世茂股份相关的会计科目的变化,进而影响其净资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就目前来看,相比成本模式,公允模式下各项财务指标都呈现更佳的状态。 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世茂股份”)于1994年2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为600823.公司前身是以零售、批发日用百货用品为主营业务的上海万象集团公司,从1994年才开始对房地产进行投资,并延伸到了一系列与房地产相关的配套业务,例如广告装潢、家具等,使得该集团拥有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又因为该公司地处黄金地段,集经济、人才、市场、交通等一系列区位优势于一身,满足了其走向国际市场的需求。2007年,世茂股份首次出现投资性房地产这个科目,并选择了成本计量模式。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公司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投资性房地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极低。 通过世茂股份的年报发现,世茂股份的投资性房地产主要位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交易较为频繁,拥有有利的市场环境。由于具有较好的市场条件,因此客观上公司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基础。同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会使公司的财务情况、经营业绩等指标得到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这对投资者而言,既能进一步全面了解公司状况,又能够有效地判断公司的自身价值,尤其是涉及投资性房地产项目的价值。

鉴于客观条件成熟,主观上又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管理办法(试行)》,于2009年6月1日起变更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以小心谨慎、保守稳定的态度估计公允价值,并区别不同种类的物业使用不一样的方法确定其价格。总的原则是,对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若公司自身拥有交易价格,就以该公司提交的同一时期房产出售价格或房产的上报价格作为估值基础;如果没有确定的交易价格,则进行大范围、多角度、多视点的广泛市场调查。 下面逐项分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后对世茂股份相关会计科目的影响。 第一,对成本的影响。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甄别、聘请专业评估公司等发生的支出。具体来讲,在确定公允价值时,由于世茂股份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价系统,只能从相关市场上寻找有关类似的房地产定价信息,这必然增加获取公允价值的成本,同时不同市场中介提供的定价信息差别很大,公司在获取外部信息的同时必然增加甄别成本。假如交易频繁的房地产市场没有被公开,那么公司得到信息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繁琐的估值技术。这样做不仅会造成很多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而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需要每年聘请独立的评估师进行评估和披露,这些都增加了成本。 第二,对折旧的影响。按照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公司在2009年更改会计政策后,对2008年追溯调整,调减由于折旧计提的管理费用1019737.92元,调增由于计提折旧减少的利润1019737.92元。此后也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减少了管理费用,增加了利润,削弱了费用的“税盾效应”,公司间接地将会承担更多的税负。 第三,对税收的影响。从对折旧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折旧的减少导致可抵税项目的减少,使公司将承担更多的税负。虽然会计上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进行确认,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利润出现大幅度增长,由于税法上对此类收益不予确认,不会对企业当期所得税造成影响,但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公司收益实现当期即公司出售投资性房地产时纳入当期应缴所得税中进行征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