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目标管理实施大学生的尽责圆梦计划

运用目标管理实施大学生的尽责圆梦计划

大学生怎样构筑自己的梦想,如何实现梦想,高校教师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梦想,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认识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梦”的民族远景,剖析高校教育和大学生主体的职责,运用目标管理实施大学生的尽责圆梦计划。

一、大学生的特征和梦想

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成长的,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方面他们享受着改革的成果,具有充裕的物质条件,自我意识强烈,被称为享受型的群体。另一方面在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理想与信念不断稳固,敏锐感知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征

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特征。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加,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迫切要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出现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有可能导致自我矛盾,在面对一些压力、挫折时束手无策、自暴自弃。

(二)大学生的社会特征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已逐步完善,理想与信念日趋稳定,对未来有了远景规划;对时代精神的敏感性比成年人和其他青年群体更为强烈,他们积极捕捉时代的变化,能较快地与时代精神产生共鸣。

大学生以各种方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计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他们希望接触社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体现个人价值,被社会认可,实现社会理想。

(三)大学生的梦想

“中国梦”的民族复兴远景蓝图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画卷,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动力。大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契合“中国梦”,有关媒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被采访的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是找一份好工作;有的是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有的是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有的是要在专业领域不断深造,攀登科学高峰;有的是从事教育事业……梦想包括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即“中国梦”,个人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保障,也是当代大学生在心中构筑的梦想,大学生的梦想真实、美好、有力量,这也是“中国梦”的内涵。在怎样实

现梦想的采访中,共同的认知是大学生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优良的思想道德情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梦想立志成才。这是大学生的职责,更是圆梦的计划。

(四)托起梦想——人生因梦想而精彩

大学生存在特殊的自我意识发展和社会特征。在学习、生活及就业的压力下,大学生经常感觉内心孤独寂寞、生活枯燥无聊,逃避学习,回避社团活动,沉迷于网络,似乎经常忘了曾经的梦想,一度犹豫徘徊,有时迷失自我,陷入迷宫。有一位大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觉得我正在经历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蜕变期,也是挫折期,人生的虚无常常让我迷惑、伤感、徘徊。初、高中日复一日的学习,单调乏味的生活,能坚持下来的唯一信念就是考进理想大学就可以轻松了,可进入大学,依然是三点一线,教室、图书馆、食堂,上课、考试、成绩;背井离乡、平淡无奇,甚至觉得所有事情都没有意义,我真的走不出自己了。”

人生因梦想而精彩,每个大学生心中都有梦,在老师的一个眼神里,在同学的一句鼓励下,在父母的一次关心中,在一次社团活动中,在一个不经意的触动下。“中国梦”的使命,父母的期盼,内心的不甘,使大学生在雨夜风停的暮色里静思,在天蓝风清的景色中憧憬,心底总有一种激情在涌动,那就是梦想。内心有梦,托起梦想。大学生要

尽责圆梦,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二、采用目标管理实施大学生的尽责圆梦计划

(一)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管理学家彼特·德鲁克提出的设置目标、实现目标的管理理论,是运用目标激励个体的行为,进而实现群体目标的方法论研究。目标管理法强调参与式的目标设置,设置的目标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和可衡量的。传统的组织在进行目标设置时,是根据组织的任务,将组织的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转化为各部门、各层次的分目标,布置形成个体的具体目标,该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方式,人体只有被动接受。目标管理强调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形成了各层次的目标体系,体现了民主性、自主性、成果性、自我实现的特征,其实质是组织的所有活动围绕目标的实现而实施。

(二)采用目标管理实施大学生的尽责圆梦计划

目标管理的实施包括目标设置、参与决策、评估反馈。运用目标

管理实现大学生尽责圆梦计划,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在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下,通过设置学生的目标,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全过程评估,反馈纠偏完善,实现大学生的梦想。

1. 设置具体可衡量的梦想目标。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对期望成果的简要描述。在前面的论述中,大学生的梦想真实美好,不管是找份好工作,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还是在专业领域不断深造,攀登科学高峰,都是对自己未来生活工作的期望,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梦”。梦想能否实现,一方面取决于目标是什么,另一方面与目标是否具体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但这种愿景必须转化为明确的可以衡量和可行的目标。就如同企业为赢得客户满意设定的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这样的目标是模糊的,员工无法判定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提高的标准,在目标设置时,需要进一步规定,如通过保证所有的电话订货在24小时内送到的承诺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返还率保持在1%以下保证产品质量。大学生在努力实现梦想时,在为梦想设置目标时,要形成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行的途径目标,如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要具化什么是好日子,可具体形成经济支持、生活关怀的目标,每月提供多少钱的经济支持,每年带父母旅游一次等。在具体目标体系下,能够使大学生有清晰而坚定的行动力。

2.通过参与决策实现大学生的梦想目标。

目标管理不是由家长教师单方面制定然后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选择目标,形成决策,并对如何衡量成果达成协议的过程。树立崇高的理想是每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源泉,是大学生勤奋进取的精神支柱,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社会赋予大学生的使命,是大学生的社会理想,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要认识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自觉将个人梦想目标与民族梦想相结合,家长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质和专业兴趣帮助大学生形成个人目标,而不是把个人家族的梦想强加给大学生,教师要结合培养目标、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目标。

3.形成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目标管理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管理,是一种成果的管理。理想情况是通过给个体提供持续的反馈,使个体不断修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成果的实现。我们在肯定大学生的梦想目标是积极健康的同时,也发现在社会转型期和全球经济文化大融合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对前途感觉迷茫,对未来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行为上趋向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不谈梦想,不谈坚持,只讲开心就好。采用有效的目标管理评价反馈,首先,要未雨绸

缪。在大学生思想产生困惑动摇时,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大学生认识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其次,要过程控制。大学生要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克服对社会和自我认知的单一性、片面性和绝对化,以梦想为准绳,相信坚持,相信付出,相信回报。在大学生面对一些诱惑和考验,出现态度和行为的摇摆不定时,教师和家庭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走出困境,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行为。再次,要肯定成果。梦想的实现是建立在一系列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如同攀登高峰的阶梯。大学生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知识架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学校家长要肯定大学生的成果,激励大学生不断为梦想努力。例如,武汉大学2014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赴三峡考察,针对大学生的考察方案评出校级、院级五类奖项,并表彰了优秀学生,给予活动经费,支持大学生赴三峡考察,调研长江三峡黄金水道发展与困境前景,通过目标管理成果肯定,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一步步走向梦想的彼岸。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有勇气、有责任、有担当,是祖国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梦” 的筑梦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锻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

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托起梦想,仰望星空,大学生在追梦。

作者:周红霞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年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