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体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

形式之一。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

B.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

C.中华文字在长期的书写中经历了篆、隶,楷、草的阶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D.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

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

C.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

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的气质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

B.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

C.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D.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汉字越来越抽象和符号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3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①。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

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呦哎呦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注】①格色:北方方言中指特殊,与众不同,多含贬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使用了具有天津卫特色的方言,如“嘛”“赛”,将人物表现得有板有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萌生了敬佩之情。

D.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5.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个细节描写的例子,并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

..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

崇于河内

..,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

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

..夜发,信宿①

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

..。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②,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注】①信宿:连住两夜。②录事吏:官职名。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未下 /诏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是年号。此纪年法由汉武帝首创,后形成制度,历史上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衔枚,古代军队在秘密行动时,兵士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

D.治所,古代指的是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省治相当于省会。

9.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琦箭术超群。在一次各位禁军校官聚宴射箭时,他连续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称赞和赏赐。B.王审琦战功赫赫。他与司超率精骑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将陷,他准确预估,提前埋伏,又获大胜。

C.王审琦施政宽厚。他的幕僚请求审查越权县令,审琦认为自己只是守边将领,无权干涉地方政务。D.王审琦深受皇帝器重。审琦重病,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审琦下葬日,皇帝没有上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5分)

(2)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1~12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诗经·氓》中“,”两句所写的做法与《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的婚俗相似。

(2)《赤壁赋》描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荒谬心态的句子是

“,。”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17.下列词语中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料峭脑髓(suí) 一尊还酹残羹冷炙

B.蟊(máo)贼珠玑揾英雄泪(wèn)罪愆(qiān)

C.自诩(xǔ) 孱(càn)头额手称庆拾人牙惠

D.凝噎(yè)汤镬(huò)锱铢必较胼手砥足

18.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⑤何以汝为见⑥皆为陛下所成就⑦拜送书于廷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①⑤/②/③⑥⑨/④⑦/⑧⑩ B.①⑤⑧/②/③⑥/④⑦⑨/⑩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⑨⑩ D. ①⑤⑧/②/③⑨/④⑥⑦/⑩

19.下列各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B.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C.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D.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①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④改为

⑤改为

2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

《论语》中的孔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祝福》中的祥林嫂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①,,;

②,,。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有人答“蒙娜丽莎”,有人答“向日葵”,有人答“吹笛少年”等等。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C】题中A项,偷换概念,“内在稳定”应为“相对稳定”;B项,以偏概全,见第一段“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第二段开头“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D项,曲解文意,“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有误,原文是“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

2.【答案C】题中C项,《兰亭序》等例,应为“书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提供论据。

3.【答案A】题中A项,无中生有,“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在文中缺少依据。

4.【答案D】D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错误,文中的细节描写只能表现人物性格,并未推动情节发展。5.①“手指一触”“上下翻飞,疾如闪电”等动作上的细节表现了苏七块的医术高明。②“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这些神态上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刻画出苏七块恪守原则的特点。③“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一连串的动作细节,表现了苏七块内心焦急等待后急于救治的心情;正确紧急的正骨处理,是他高超医术的体现,突出了人物形象。(5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每点包括细节描写的体现和分析)

6.①医术奇,不等病人觉得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快,手法精,连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外形奇,“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刻画了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③看病规矩奇,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④为人处世奇,从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可以看出他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6分,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6分,每点内先概括再分析。)

7.【答案B】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未下”的主语,“诏”“命”引领的对象。

8.【答案B】“河内”指黄河以北。

9.【答案C】原文表示没必要干涉,而非无权干涉。

10.(1)然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掉狡猾的属官,确实是值得赞扬的,又有什么该处理的呢?(5分,黠:狡猾,1分;诚:确实、的确、实在,1分;按:查验、调查、考察,1分;何按之有,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

(2)仰头向天祈祷说:“酒,是上天赐给的美好待遇;王审琦,是我的平民朋友。这正是帮我兴旺发达共同享受的时候,为什么对他那么吝啬不让他喝酒呢?(5分,祝:祈祷,1分;布衣:平民、百姓,1分;靳:吝啬,1分;句意2分)

11.【答案BD】B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没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D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5分,答对一项3分,答对两项5分)

12.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解析】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能抓住其中三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6分,一点2分,三点6分,每点之内先概括再分析)

13.(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4.【答案C】第一处: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第二处: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第三处: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第四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故选C。

15.【答案D】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文中划线句子“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

的情形。不能并提。C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D项的修改最恰当。故选D。

16.【答案B】题干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文中括号上下文内容与四个选项,根据括号所在的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故选B。17.【答案B】A项,“脑髓 (suí)”应读“suǐ”,意思是“脑里的骨髓;脑浆”。C项,“拾人牙惠”应为“拾人牙慧”,意思是“牙慧即牙后慧,意即蹈袭别人的言论。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D项,“凝噎”中的“噎”应读作“yē”。故选B。

18.【答案A】①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译为:这样做却没有称王的,还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呢;②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③被动句,“见”表被动,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④状语后置句,“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为后置状语,译为: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形加以装饰;⑤宾语前置句,“何以”为宾语前置,“汝”作“见”的前置宾语,译为:凭什么还要见你呢;⑥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为:都被陛下栽培;⑦状语后置句,“于廷”为后置状语,译为:恭敬地在朝堂之上把书信给了我;

⑧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道理存在的地方,是老师存在的地方;⑨被动句,“于”表被动,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⑩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为: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故选A。

19.【答案D】题中D项,“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说法错误,对联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故选D。

20.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③“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21.【答案】(1)感叹社会礼崩乐坏秩序混乱,孔子的梦想是克己复礼、大同世界,期盼礼乐盛行、社会和谐;(2)反抗科举制度及封建礼教,宝玉的梦想是爱情自由、男女平等,追求个性解放的不羁生活。【解析】句子仿写时一定要与例句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本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式,仿写的句子句式要与例句一样。二是注意题干中提供的语境,不能脱离“梦想”这一主题。注意前后句之间要构成排比。同时内容要符合人物的生平和特点,如孔子的克己复礼、大同世界;宝玉反对封建礼教制度。追求男女、爱情自由。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

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材料讲述了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人们答案各部相同,每个人都选择抢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幅画,最后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使“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为什么抢离出口最近那副画是最佳答案,因为抢离出口最近那副画最可能成功,成功之后还有可能再抢救下一幅画。也就是说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可能实现的那个。再说能收进罗浮宫的每一幅画都是有价值的,“离出口最近的那副画”,既有价值,救它又最可能实现,自然是最佳目标。有价值而最可能实现的目标远胜于最有价值却不能实现的目标。所以作文时,可以从肯定贝尔纳家答案角度进行立意:①不要好高骛远;②理性确立奋斗目标;③目标要切合实际;④“价值”与“实现”最佳组合;⑤最可能实现的目标是最佳目标;⑥成功与目标;等等。也可以从否定贝尔纳答案角度立意,如:①追求最有价值的目标虽败犹荣;②不以成败论英雄;③成功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过程;④人生不能没有追求;等等。

参考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搬家到了洛阳。后汉乾佑初年,隶属周祖帐下,性格单纯谨慎,周祖十分亲近信任他。跟从周祖平定李守贞,因为功劳被任命为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次担任东西两班的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等职务,跟从周世宗征讨刘崇,奋力作战立了大功,调动官职做了东西班都虞候,改任铁骑都虞候,调任本部军队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集禁军的各位校官在园苑中聚宴射箭,王审琦连续射中靶子,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周世宗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城墙坚固未能攻下,下诏让郭令图担任刺史,命令王审琦从中路带领骑兵进攻舒州城,一晚上就攻下舒州城,捉住了舒州刺史。郭令图已经进入城中,王审琦等人于是去救援黄州,几天后,令图被舒州人驱赶。王审琦选拔轻装骑兵嘴里含着木棍在夜里出发,中间住了两夜,就到达舒州城,打败了舒州人,令图能够回到原来的官衙。周世宗赞赏他,授予他都指挥使的官职。周世宗围困濠州,王审琦率领几千名敢死战士攻下了水砦,夺取了月城,濠州于是投降。等到进攻楚州,做了南面巡检。城池将要陷落的时候,王审琦预料淮人定会逃跑,于是设置埋伏等待他们。不久,城中的士兵果然凿开南门而溃逃,埋伏的士兵攻击他们,斩杀了几千人,俘虏了五千多人,到皇帝临时驻扎的地方献功,世宗赏赐他名马、玉带河几百匹锦色绸缎。

建隆二年,出京做了忠正军节度使。在任上镇守八年,施政宽厚简单。所管理的属县中有个县令因为一个官吏犯法就停了那个小官吏的职务,幕僚上告县令没有首先请求上级(就擅自做主),请求处理他。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官员不能够行使自己的职权。现在天下太平,我驻守边疆重镇,然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掉狡猾的属官,确实是值得赞扬的,有什么该处理

的呢?”听到这话的人都很佩服。王审琦沉稳宽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马射箭。镇守寿春,每年收取租税,按照收入的多少来支出,从来没有过分的要求。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皇帝饮酒,太祖喝酒到兴头上,仰头向天祈祷说:“酒,是上天赐给的美好待遇;王审琦,是我的平民(百姓)朋友。这正是帮我兴旺发达共同享受的时候,为什么对他那么吝啬不让他喝酒呢?”祈祷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一杯,不要害怕。”审琦接受皇帝命令,喝了十杯也不难受。开宝二年,跟着太祖征伐太原,做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曾召王审琦在皇宫花苑里喝酒射箭,王审琦连续射中靶子,太祖赏赐他御马、黄金做的马鞍。七年,王审琦死去,年龄才五十岁。开始,王审琦得了急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来看他,等到他死了,又到他家里去,哭得很悲伤。死后,赐给他中书令的官职,追封他做琅琊郡王,待遇增加一等。埋葬他那一天,又因为他停止上朝一天。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美

2020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但作家们常常感到,自己想说的很多很多,可实际说出的却很少很少。我们古人苦于“言不尽意”,提出了超越语言的理想,而其思路和实践则与现代心理学息息相通。 寄意于言外,就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刘勰首先在《文心雕龙?隐秀》篇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主张。所谓“文外之重旨”“义主文外”,即追寻“言外之意”。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刘勰的一大发现。他认识到“言征实而难巧”,于是就想到是否可以在提炼语言的基础上,使意义产生于语言之外,就好像秘密的音响从旁边传来,潜伏的文采在暗中闪烁。这样一来,不但“言不尽意”的困难被克服了,而且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所以,从“言不尽意”到“义主文外”,可以说在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飞跃。在刘勰所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上,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如唐代司空图就直接提出了“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重要命题。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见解,他曾对欧阳修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他认为“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但通过景物、形象的真切描写,还是可以“略道其仿佛”的。以上所述,是我们的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的思路,即以语言去写景状物,从言外去追寻所要表达之

意。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义主文外”说或“言外之意”说,就将语言与感觉、想象同一化,是很有道理的。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例如,“山”这个词,一方面它是一个“概念”,它是对各种各样的山的一种抽象,它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另一方面,“山”这个词又是一种“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shān”这个词的声音,就会立刻在头脑中唤起那高低起伏的、苍翠碧绿的峰峦的形象。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话,那么“山”这个“音响形象”还可能拨动你的心弦。这时候,“山”这个词已属于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想象的心理领域,或者说“山”与我们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了某种同一。这样“山”这个词的表现功能就凸显出来。一般地说,语言的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作家就可以利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栩栩如生地去写景状物,这样,语言就感觉化了、心理化了,语言也就突破了自身的一般化的缺陷可以自由地去表现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情和意,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语言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说的很多很多”与“说出的却很少很少”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文学创作中“言不尽意”这种困境。 B. 刘勰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的主张,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提供了思路。 C. “寄意于言外”这种方法,既能克服“言不尽意”的困难,又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佘意无穷的效果。

2021年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

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真题

高二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

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B . 对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我们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深刻地批判,使之不断改进。 C . 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 D . 文化继承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这样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紧扣文化、人以及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了民族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B . 对中国文化的相关论述,体现了辩证、联系、发展的科学思维,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C . 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突出了黑格尔的错误。 D . 最后一段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论述继承什么、如何继承以及重要意义等内容。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 一、聊天 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有什么收获和感触? 2、新学期开始了,回顾过去,你在语文学习方面积累了什么经验?还有什么困惑?需要老师的什么帮助?(目的:相互了解)9 二、材料分析1、出标材料。(略) (说明:各校考生都非常重视语文科。希望大家努力把自己语文成绩提高一个档次。) (目的:使学生高度重视语文) 三、讲故事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小结: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第二、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寒假作业检测(期初开学)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①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 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 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 的前瞻性研究,并于xx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从xx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②。 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 10 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 0.76%、0.43%和 0.67%。 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重犯”,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这些气体随着废气的排放扩散到空气中;工地建筑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正在城镇化中崛起的新型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泥头车”上路撒漏扬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均会促使

高二语文开学考试试题

季延中学 2017级新高二暑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视人生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中国诗人看来,人生与自然服从同样的变化规律。“自然和人处于同一规律之下……这是中国哲学所包含的一个方面。”从自然的变化,可以推测人生的变化;从人生的变化,亦可以推测自然的变化。因此,在中国诗歌中,描写人生变化的诗歌,常常伴随着自然变化的描写;而通过自然变化的描写,更加深了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 自然的变化常常被与生命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比如古诗《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诗人看到了自然的变化,便联想到了生命的同样过程。在这里,自然的变化是诱发诗人察知生命的变化的契机;同时,生命的变化也因与自然的变化同步而更显出其不可逆转性,相似的表现还可以看到很多,比如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东城高且长》:“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李白的《古风》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圆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认为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是同步的,它们都同样处于“变化”的规律的控制之下。 不仅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具有同一性,而且一般人事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亦具有类似的同一性。比如古诗《明月皎夜光》先描写了自然的变化:“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然后又描写了人事的变化:“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在其他国家的诗人看来,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变化之间的这种衔接似乎有些突兀,但在中国诗人看来,其间的过渡却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因为既然自然会有变化,则人事也会有变化,二者原来便是同一的。 不仅在变化方面人生与自然具有同一性,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刘若愚认为:“自然作为人生同类物的观念在最早的中国诗集一一《诗经》中已显然可见。”他并举《关雎》为例,认为“鸟的求偶之声与君子希望娶一位姑娘这两者都作为整个自然现象中的一部分而出现,尽管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在以后的几节中,黄河继续为这场人生的戏剧提供了一个背景”。他又认为,在《七月》中,“自然的节奏清楚地表现为与人生的节奏相平行”。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湘潭县第一中学 2019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 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幸福感可

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 考试(第一次测试)试题 一、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 3、,。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5、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6、《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7、《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14分)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

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

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题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康熙御定《日讲书经解义》卷五《说命上》就称:“古人云,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高,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人主不遗葑菲刍荛之言,故能成其圣。”这已经将泰山文化中的包容精神上升到了治理国家的高度。 “国泰民安”“和合共生”,这种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人的历史创造之中,

2020学年高二语文开学考试试题

2019新高二暑期返校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视人生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中国诗人看来,人生与自然服从同样的变化规律。“自然和人处于同一规律之下……这是中国哲学所包含的一个方面。”从自然的变化,可以推测人生的变化;从人生的变化,亦可以推测自然的变化。因此,在中国诗歌中,描写人生变化的诗歌,常常伴随着自然变化的描写;而通过自然变化的描写,更加深了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 自然的变化常常被与生命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比如古诗《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诗人看到了自然的变化,便联想到了生命的同样过程。在这里,自然的变化是诱发诗人察知生命的变化的契机;同时,生命的变化也因与自然的变化同步而更显出其不可逆转性,相似的表现还可以看到很多,比如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东城高且长》:“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李白的《古风》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圆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认为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是同步的,它们都同样处于“变化”的规律的控制之下。 不仅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具有同一性,而且一般人事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亦具有类似的同一性。比如古诗《明月皎夜光》先描写了自然的变化:“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然后又描写了人事的变化:“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在其他国家的诗人看来,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变化之间的这种衔接似乎有些突兀,但在中国诗人看来,其间的过渡却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因为既然自然会有变化,则人事也会有变化,二者原来便是同一的。 不仅在变化方面人生与自然具有同一性,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刘若愚认为:“自然作为人生同类物的观念在最早的中国诗集一一《诗经》中已显然可见。”他并举《关雎》为例,认为“鸟的求偶之声与君子希望娶一位姑娘这两者都作为整个自然现象中的一部分而出现,尽管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在以后的几节中,黄河继续为这场人生的戏剧提供了一个背景”。他又认为,在《七月》中,“自然的节奏清楚地表现为与人生的节奏相平行”。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汉中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12分) 1. (6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弯飞鱼跃,道无不在”,渺渺浩宇,呈现出纷繁丰富的生命面貌和存在形式,这是宇宙最深邃的秘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生成了互相依存的万类生命、这琳琅满目的生命形态,又构成了宇宙自身的生命。(乙)生命的宇宙,也是一切生命之母,宇宙就是为生成生命而出现的吗?如果没有生命,有什么能感知宇宙的存在呢?(丙)东方的先哲把对一切生命的关怀,保护和尊重称为“至善”,西方的哲人则把这叫做“绝对伦理”。在大千世界如许的生命存在中,我们只是有幸成为其中有智慧的一种,这智慧也是宇宙这个“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赐予就是要让我们能够感悟万类生命都是同等神圣的,让我们懂得“至善”,尊崇“绝对伦理”,心中时刻蕴存着对生命的敬畏。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字,运用不正确的的一一项是() A . 深邃 B . 琳琅满目 C . 如许 D . 只是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2. (2分) (2020高一下·临沂期中)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B . 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 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 教学步骤: 一、开场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板书名字)我的父母希望我成为优秀的人,今天我更希望我的学生各个都成 为优秀的人。在这个温和的九月我们初次相识,在以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将朝夕相处,我 希望和大家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快乐地耕耘收获,更希望和大家成为知心的朋友。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聊聊,让我走近你,也让你了解我。 二、语文学习的认识(读书的作用) 我们同学从幼儿园开始认字,到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已经学了近十年的语文,那我 想问问同学,学习语文有什么用? 会听说读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同学们,当你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的理想从初中跨进高中的大门时,老师已在这 里等候着你们。师唱“我在兴农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根据歌曲《我 在贵州等你》的高潮部分改动了一下)正如席慕蓉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到为这个美丽 的相遇时刻“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如果仅此,那我们只要学到小学的程度就可以了。为什么高中大学还要学呢? 巴金曾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意思是说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要有精 神需求。一个人只有精神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学习语文,阅读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精神 食粮的重要途径。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读书已经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阅读使人充实,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 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 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 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安徽省旌德县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安徽省旌德县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 1. (6分) (2018高二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四年一度的奥运赛场上,________的除了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体育成绩之外,还有令人________的各种技术,这也使奥运会成为一个新兴、新奇技术的展示平台。 数字媒体公司盖蒂专门成立了一个虚拟现实部门,负责拍摄360度照片。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盖蒂公司的摄影师就拍摄了很多360度照片,那时,这一技术________。在此次里约奥运会上,盖蒂的每位摄影师都拥有一个360度照相机。盖蒂的首席执行官道恩·艾雷说:“我们处于VR技术变革之巅。”媒体界的技术先锋英国广播公司在VR技术领域也________。该公司为电视观众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为在家里观看电视的观众引入360度虚拟现实视频,让观众获得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当然,这些只是体育科技产品的冰山一角。()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一块奖牌的背后,是一整套科学训练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令人侧目眼花缭乱呼之欲出首屈一指 B . 引人瞩目眼花缭乱方兴未艾不遑多让 C . 引人瞩目眼花耳热呼之欲出首屈一指 D . 令人侧目眼花耳热方兴未艾不遑多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了解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B .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练团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体能状况,制定科学训练方案,运动员也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C .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动员要了解自己和对手的实力,教练团队也要掌握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郸城一高2015级高二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文知识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进兵北.略地②函.封之③箕.踞以骂曰 ④樊於期乃前.曰⑤其人居远.未来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太子迟.之⑧发尽上.指冠⑨群臣怪.之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⑧⑨/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 2.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拜送书于庭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 3.下列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传以示美人 ..王 ..及左右②璧有瑕,请指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不偿城 ..④决负约 ⑤未尝有坚明约束 ..复攻赵 ..者⑥明年 ⑦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暇接,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季教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处心积虑,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

2019-2020年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 廖松艳秦勇明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 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展望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xx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xx,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1945年左右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他们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然而,也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xx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xx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

高二语文开学测试卷及答案

北京八中怡海分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测试 高二语文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10小题,共44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0.5分*20=10分) 陶冶.()辖.制()噩.梦()孤僻.()怂.恿()游说.()讥诮.()消遣.()怔.住()胆怯.()滑稽.()刹.那()讣.告()聒.噪()踝.骨()泥淖.() 残羹冷炙.()踽.踽独行()相.机行事()图穷匕见.() 2. 根据下列注音填写汉字(0.5分*20=10分) pí( )邻qūn( )巡包bì( ) pī( )漏jùn( )工怙恶不quān( ) qì( )今收qì( ) gěng ( )咽kuì( )赠田gěng( ) 如gěng( )在喉真dì( ) shì( )号崩kuì( ) 振聋发kuì( ) tún( )积居奇 功亏一kuì( ) 瑕不掩yú( ) gěng( )短汲深 3.请选出下列近义词使用最恰当的一组(3分) ①这些措施_____发展了经济,还保护了环境。 ②在济南的居民中间_____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有困难就找社区记者。” ③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易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_______,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A.不止流传一挥而就 B.不只流传一蹴而就 C.不止留传一蹴而就 D.不只留传一挥而就 4.请选出下列近义词使用最恰当的一组(3分) ①时间,对于把全部精力都_____到壮丽的革命事业中的人来说总是跑得太快。 ②众多的材料要用中心思想来_____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③一则“中国人每年人均输液8瓶”的新闻,揭开了_______医疗的冰山一角,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 A.贯注贯串过度 B.贯注贯穿过渡 C.灌注贯串过度 D.灌注贯穿过渡 5.请选出下列近义词使用最恰当的一组(3分) ①把每个人的智慧_____在一起,就可以创造出无尽的人间奇迹。 ②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活动_____本月底,报名人数已超过三百人。 ③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_______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A.会合截至以至 B.会合截止以致 C.汇合截止以至 D.汇合截至以致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体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