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师范类院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师范类院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课程综合设计电气工程作业及答案

成人高等教育 2013 — 2014学年第一学期《 电气工程综合设计 》课程面授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 力系统,叫三相交流电。 2、 一次设备:直接与生产电能和输配电有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 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 电容器及高压熔断器等。 3、 二次设备: 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纵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 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记录装置以及遥测、遥信装置和各种控制电缆、小母线等。 4、 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 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 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5、 负荷开关: 负荷开关的构造秘隔离开关相似,只是加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也是有一 个明显的断开点,有一定的断流能力,可以带负荷操作,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果需 要,要依靠与它串接的高压熔断器来实现。 6、 空气断路器 (自动开关):是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扣保持合闸位置,由脱扣机构 作用于跳闸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被广泛用于 500V 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当 电路内发生过负荷、短路、电压降低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7、 电缆:由芯线(导电部分)、外加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的电线称为电缆。 &母线: 电气母线是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设备,它决定了配电装置设备的数量,并表明 以什么方式来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怎样与系统连接来完成输配电任务。 9、 电流互感器: 又称仪用变流器,是一种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的仪器。 10、 变压器: 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 或几种数值不同的交流电压的设备。 11、 高压验电笔: 用来检查高压网络变配电设备、架空线、电缆是否带电的工具。 12、 接地线: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 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 25mm 2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13、 标示牌:用来警告人们不得接近设备和带电部分,指示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地点, 提醒采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微量某设备或某段线路合闸通电的通告示牌。可分为警告类、 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在等。 14、 遮栏:为防止工作人员无意碰到带电设备部分而装设备的屏护,分临时遮栏和常 设遮栏两种。 15、 绝缘棒: 又称令克棒、绝缘拉杆、操作杆等。绝缘棒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 构成。它供在闭合或位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 第1页共8页 任课教师: 联系电话: 河北农业大学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长清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质量,为“长清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平面设计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平面设计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交流与表达课包括写作课与大学外语。写作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发展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按照“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以岗位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以“共建共管、互利双赢”为原则,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破解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形成以“1个中心、4个模块、4个阶段”为特点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位,按岗位标准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组织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致性,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教育、岗位教育有机结合,学生与行业、岗位、社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一)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存在的“宽而不精、学而不专”的问题,我们瞄准人才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检验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兼顾医疗卫生大行业就业岗 位迁移,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于工作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以校企双赢为基础的“梯进式144”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确定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医学检验专业是面向医疗卫生技术行业的通用型、宽口径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广的特点,但普适性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存在学习内容全面但不深入、学生学无专长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 性,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专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临床检验为核心职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学校和区域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专业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介绍

电路理论:电气专业的理论基础,综合了物理学、数学等知识。 电路的方程可由两类方程列出:一类是由电路的支路、节点情况列出的KCL方程、KVL方程(见基尔霍夫定律),常称为拓扑约束;另一类是表征各电路元件特性的方程,常称为元件约束。分析电路时,可以利用电路理论所特有的技巧建立电路方程或者简化解方程的过程。 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研究对仿真信号进行处理的模拟电路的学科。它以 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为关键电子器件,包括功率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等研究方向。 数字电子:数字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各种逻辑门电路、集成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逻辑门 电路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集成芯片各脚功能。555定时器等。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用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的优势也更加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电路在信号处理上的强大功能,我们可以先将模拟信号按比例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送到数字电路进行处理,最后再将处理结果根据需要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输出。 电力电子技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控制和变换的技术,目前所使用的电力电 子技术器件都是由半导体制程,故称电力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两个分支。 单片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 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继电器 数控CAXA 自动控制原理包括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率特性法、离散系统分析、非线性系统分析和自动控制理论综合等内容,强调的是物理概念和实际应用。 C语言人机交换的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教程,内容包括C语言概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与长清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质量,为“长清经济”与“构建与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就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与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与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与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平面设计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

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平面设计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与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与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与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总体课程结构如下:

平面设计课程体系

平面设计学习课程体系 平面设计专业学习进入比较快,应用面也比较广,相应的人才供给和需求都 比较旺。与之相关的报纸、杂志、出版、广告等行业的发展一直呈旺盛趋势,目 前就业前景还不错。多年前听“广告设计师”这个词,便觉得这一定是很牛的职业。现如今广告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目前或者说在更远的未来,广告设计师依然算得上是“牛”的职业,因为人才的供给远远少于市场的需求。平面设计与各行业都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其他各设计门类(诸如:网页设计、展览展示设计、三维设计、影视动画等)的基石。所以,平面设计师的薪金待遇始终处于国内高 收入职位的前位之列,在国内的就业范围非常广泛。目前,307设计培训中心毕业出去的普通平面设计师的月薪在3000-4000元左右,若有能力胜任更高的 职位,如设计部门主管、创意部门总监等,其平均月薪不低于6000-8000元人民币。如果你厌倦了为别人打工的生活,那么,一旦具备了一位优秀平面设计师应有的素质和综合技能,只需配备基本的电脑设备就可以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 室,这对于向往自由生活空间的人来说,不但是一条个人创业的捷径,而且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307艺术设计培训中心的商业平面广告设计师实战班课 程体系就有如下的安排 课程名称课程展示描述 1.设计造型基础、三大构成 设计素描,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 方面表现新的视觉传达与造型手法,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1〕平面构成 2〕立面构成 3〕色彩构成 2.平面设计软件 photoshop coreldraw 学员除了要了解基本的设计原理,掌握一定的设计方法,通过训练使具备敏锐的设计思维外,还必须掌握一个重要的武器:设计软件,才能初步形成一个设计师的雏形。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我理解中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理解中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知道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他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因此,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快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技研究网络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现在因特网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已经给许多国家带来的巨大的好处,并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交往都已离不开网络。 现在因特网已经成为全球的信息基础结构的雏形,全世界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纷纷研究和制定本国建设信息基础结构的计划。这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变成人人可知而且备受关注的热门学科。 网络工程专业的出现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为背景的,从专业定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都反映是面向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在教育界对此专业的设置的定名和内涵有不同的意见:即应当设置为技术内涵更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是限于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目前,部分大学在不能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网络工程专业主要是针对以“网络工程建设”为培养标的大学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中的系统研究、设计、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

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广泛调研,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了以岗位能力和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基本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科型课程体系向职业工作课程体系的转变。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电子商务概论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模式、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管理学及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术,为学习网络营销、网上支付与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它课程的基本内容,而后续课程,则从各个不同角度充实了这些内容。 (2)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培养学生具备“网页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为使学生掌握与网页设计有关的各种多媒体素材的编辑与处理能力,该课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两个角度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具体处理方法。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多媒体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多媒体数据处理的技术标准、多媒体系统结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流媒体技术、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等;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文本素材与3D文字制作、数字音频处理、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动画基础与制作、数字视频制作等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工具。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各种多媒体素材。该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网页制作知识、软件用户界面处理的基础。 (3)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是培养学生具备“网页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网页、网站制作的基础知识,学习使用HTML、CSS以及JavaScript脚本语言创建网页的方法。该课程是一门计算机技术应用类课程,为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创建网站,课程中还讲解了应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可以掌握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掌握包括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在内的网站常用制作工具软件,能够使用这些工具软件创建站点和网页。最后该课程还安排了项目实训,要求学生使用网页设计和站点发布的基本原则、模板和向导的使用、流行网页的精确设计、网页与数据源的连接、项目的管理等知识完成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该课程将各种多媒体技术与网页技术综合在一起,是电子商务专业网站建设的重要综合实训类课程。 (4)电子商务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是培养学生具备“网络管理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基础、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应用技术、广域网组网技术、Internet 与Intranet技术基础、网络软件与操作系统、TCP/IP管理技术、网络计算模式与实现技术以及使用Windows 2003管理网络的实用技术等知识和技能。为使学生具备实际的网络操作能力,该课程最后还安排了网络综合实训,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的使用与维护,并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技术。该课程是继续学习UNIX操作系统、网络技术项目等网络管理方向核心课程的基础。 (5)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备“商务营销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阐述现代营销学原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理论基础与环境、网络市场与网络消费者、网络营销战略计划、网站市场调研及其内容设计、网络营销战略计划、网络营销产品和价格策略、网络营销渠道、网络营销促销、网络营销广告、网络营销服务、网络营销实施与控制和网络营销实例分析。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网络营销教学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B2B、B2C实际操作流程,能够运用电子商务网络技能进行网络交易,包括信息发布、询盘管理、网上洽谈、客户管理、电子合同签订、CA、网络采购等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电子商店的规划与设计。该课程是进一步学习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6)网上支付与金融服务 网上支付与金融服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商务营销能力”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讲述网上支付的概念、特征与流程以及网络银行的基本流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电子商务学生了解和熟悉国内外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EELC3016 学时:48 学分: 3 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学院三年级本科生 先修课程:数学,电路,电机学等。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王锡凡主编,“电力工程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刘涤尘主编,“电气工程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笙主编,“电气工程基础”(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气工程概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院级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电气工程学院各专业基础知识。目的在于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概况,对电气工程中各学科的研究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电气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特点,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基础,高、低压开关电器基本理论,电气主设备及主接线,高电压绝缘的基本理论,电力系统过电压,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有全面的了解,用全局的观点去认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及相互关系。 3.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基本知识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气工程的发展趋势及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电气技术的发展及电力系统的构成 1.电气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近代电力系统的发展。 3.国内电力系统简介。 4.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长清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质量,为“长清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平面设计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平面设计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传统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摆在新转型师范大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要以增加学生选择的可能性和机会为导向,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分制管理。为此,以“4+0”为主要形式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理想结构是领域+模块+科目。 关键词: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浪潮和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传统的师范教育正逐步向有全新内涵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型。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一个与各师范院校自身定位、服务领域以及办学条件相一致并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摆在新转型师范大学面前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对其进行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传统师范教育课程的弊端 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通常有五种取向:学科取向、实用取向、技术取向、个人取向、社会批判取向。[1]以往,师范教育

课程体系多以学科为取向,把课程目标设定为获取系统完整的教育学科知识,其基本结构是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教育实习,大体开设于大三、大四两年,约占师范院校总课时的10%-12%。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主要问题是:其一,教育类课程设置简单化。本来,“教育学的概念中所有的因素不应该被视为‘给定的’或‘既定的’;教育的意义必须到教育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2]。教育类课程应以实践为取向。然而,以往的教育类课程学科本位色彩严重,一味以习得逻辑化、体系化的教育学科知识为目标,未能很好地解决为什么要学教育学科知识、学什么样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学它干什么的问题。这就使得师范院校毕业生分配到中学以后,短期内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与工作,其有关的教育学科知识在新情境中难以派上用场,出现了毕业以后还需要接受在职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现象。其二,教育类课程在师范院校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师范院校,教育学科多被简单地定位为“公共课”(而不是专业课),在学科体系中被边缘化,学科教学法在各学科专业课程结构中也处于从属地位,教育实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三,不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所有系(科)都要进行学科建设,但同时又要抓师范教育,结果是顾此失彼、相互埋怨,不能对教师教育作出专业性的思考。其实,师范大学对上述问题早已有所察觉,诸如提高教育类课程的实用性、加强教育实习环节、重视师范生的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等尝试和建议都是为试图消减其弊端而作出的努力,但由于缺乏对学生终身发展、

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围绕这一目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设目标 制定出适合“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三、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都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

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学 分 周 课 堂 学 时 周 实 验 学 时 课 堂 总 学 时 实 践 总 学 时 开 课 学 期 先 修 课 程 号 教材 ISBN 学 位 课 程 否 是 否 小 学 期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方 案 课 程 大 纲 学科 基础265816 基础素描(3 分) Based on the sketch 3 2 2 32 32 1 学科 基础265817 基础色彩 (3分) Based on the color 3 2 2 32 32 1 学科 基础265635 艺用解剖学 Art with anatomy 2 2 0 32 0 2 ★ 学科 基础265818 构成基础(3 分) Based on 3 2 2 32 32 2 学科 基础 265778 户外写生 (2学分) Outdoor sketching 2 0 4 0 64 2 合计(分类累计)1 3 8 10 128 160

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性质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 学 分 周 课 堂 学 时 周 实 验 学 时 课 堂 总 学 时 实 践 总 学 时 开 课 学 期 先 修 课 程 号 教材 ISBN 学 位 课 程 否 是 否 小 学 期 考 核 方 式 考 核 方 案 课 程 大 纲 专业 主干265959 计算机辅助 设计(PS) Computer aided design (PS) 3 2 2 32 32 2 专业 主干265040 中国美术史 The Chinese art history 4 4 0 64 0 3 ★● 专业 主干265517 外国美术史 (4分) Foreign art history 4 4 0 64 0 4 ★● 专业 主干265356 美术概论(3 分)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rt 3 3 0 48 0 5 ★● 专业主干253008 美术鉴赏 Art appreciation 2 2 0 32 0 6 ● 专业主干265882 绘画创作研 究 Painting creation research 3 0 6 0 96 7 专业 主干024009 新生名师导 航 New teacher navigation 2 2 0 32 0 1 专业 主干265785 艺术考察(5 学分) Art review 5 2 6 32 96 7 专业 主干265786 毕业实习(6 学分) Graduation practice 6 4 4 64 64 8 专业 主干265955 毕业设计(论 文)与创新创 业实践(美 院) Graduation design (paper)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practices 15 15 0 240 0 8 合计(分类累计)47 38 18 608 288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一、院系简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之初的电力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3个专业1961年整体并入后,奠定了学院办学基础。经历搬迁、调整、合并和发展,2006年7月由原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在北京设立本部,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随着科研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卓著,为我校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学院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 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 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 信息技术、电力经济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具有硕士学位授 予权;具有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 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拥有《电机学》和《电磁场》2门国家级精品 课程,以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 处理》、《光纤通信》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知识、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实力较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院现有教师29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万千人才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69人、副教授8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1%。形成了一

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临河一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临河一职音幼分校编制 负责人:张红

一:音乐专业行业背景和社会需求分析 1.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选拔人才方式方法也逐渐清晰明朗。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方面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人们逐渐理解音乐的重要性。美音乐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增设了音乐专业。音乐不再是冷僻学科,因而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追捧,认识到学习音乐将是通向大学殿堂的又一条通道。音乐专业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简单的唱歌或者乐器演奏,而是基于一定的文化基础上。不仅专业课考试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且在各个高校依据培养人才的侧重不同,在高考录取时也不仅是有一定文化课分数就可以了,每年对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逐年增加。全国设置音乐专业院校越来越多,音乐学院从原来的八所增加到现在的十所,各大综合类大学都开设了音乐专业并且招生数量也大大增加。。进入同样的重点大学,音乐生比普通文理科学生的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这是音乐专业的高考优势之一。 2.音乐类大学生毕业就业机会远远优于文理科毕业生,学习音乐具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极高度的工业发展史,在这个进程中,世俗化是其内在应有的现象,尤其体现于城市中的流行音乐;这种伴生的流行音乐的生长与发展又必然依赖现代传播媒体以及高技术,因此,音乐学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今音乐领域的主要运行方式,从而成为该专业毕业生值得探索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音乐学专业主要到高、中等专业或普通院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化机关、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工作。 3.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学生拓宽就业路子,扩大就业选择的机会,即使将来毕业不从事音乐工作,更多的单位还是愿意接受那些有音乐基础和一技之长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整体素质、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一般学生思路开阔,思想活跃,更有力于将来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进步,各种不同风格和体裁的音乐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众审美需求的日益提高及国家对艺术文化的重视、推广,人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不断增加各类音乐专业人才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类专业人才就业前景看好,社会需求旺盛。 二:就业方向和职业能力分析 音乐表演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音乐艺术已逐渐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培养全面发展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综合型(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创新型(具备音乐创造以及通过音 乐教学来启发和促进创造精神发展的能力)的音乐人才。探寻适合我 国发展状况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是当前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