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形结合》公开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形结合》公开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形结合》公开课教案

华侨中学高三数学(理科)第二轮复习

专题: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地点: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高三(4)班

授课教师:华侨中学王磊【思想方法概述】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它常用来研究方程根的情况,讨论函数的值域(最值)及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对这类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数形结合特别有效. 从2015年的高考题来看,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预测2016年高考中,仍然

会沿用以往的命题思路,借助各种函数的图象和方程的曲线为载体,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考题形式上,不但有小题,还会有解答题,在考查的数量上,会有多个小题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复习中应提高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画图不能太草,要善于用特殊数或特殊点来精确确定图形间的位置关系.

1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2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

(1)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洞?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不能完整的表现数的一般性,这时图形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直观而浅显的说明,要注意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2)双方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仅对代数问题进行几何分析容易出错.

(3)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

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动直线与定二次曲线

3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试题中主要有以下六个常考点

(1) 集合的运算及Venn 图; (2) 函数及其图象;

(3) 数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 (4) 方程(多指二元方程)及方程的曲线;

(5) 对于研究距离、角或面积的问题,可直接从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求解即可; (6)

对于研究函数、方程或不等式(最值)的 问题,可

通过函数的图象求解(函数的 零点、顶点是关键点),做好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

4 ?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 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

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 速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2) 用图象法讨 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把

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 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

(3) 在解答题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探究解题的思路时使用的,不可使用形的直观代替相 关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变式】设点P(x, y)为圆x 2 y 2 1上的动点.

(1)求(x 2)2 (y 1)2的取值范围

(2)求x y 的取值范围;(3)求丄」的取值范围

x 2

【规律方法】

如果参数、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一般考虑用数形 所谓的几何法求解,比较常见的对应有:

(1) y = kx + b 中k 表示直线的斜率,b 表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b — n

(2) 表示坐标平面上两点(a , b) , (m , n)连线的斜率. a — m

(a — m ) 2+( b — n ) 2表示坐标平面上两点(a , b) , (m , n)之间的距离.

只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再掌握常见的数与形的对应类型,

就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数形

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题2】已知0 a 1.则方程a |x| |log a x|的实根个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2015课标全国I 理15】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

x 1 0

x y 0

,则I 的最大值

x

x y 4 0

结合的方法来解题,即

【变式】已知关于x的方程x2 4x 5 m有四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规律与总结】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图象的直观性获得解题思路,以形辅数。

【例题3】(2015课标全国I理10)已知抛物线C: y2 8x的焦点为F,准线为I , P是I上

一点,Q是直线PF与C得一个焦点,若PF 4FQ,则QF ( )

7 5

A. B. 3 C. D. 2

2 2

【规律与总结】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向量共线;4、数形结合

【变式】已知P 为抛物线y 2= 4x 上的一个动点,Q 为圆x 2 + (y — 4)2 = 1上一个动点,那么点

P 到点Q 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之和最小值是

()

A . 5

B . 8

—1 + 2

【课时练习】

2 x 1 x

1.设函数f (x)

1

0,若 f (X 。1,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

x 2 x 0

(A ) ( 1 , 1)

(B ) (

1,

)

(C ) (

,

2)

(0,

)

(D ) (

,

1)

(1,

)

2.设命题甲:0x3,

命题乙 :|x 1| 4,则甲是乙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 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函数f (x ) = ax 3 + bx 2 + cx + d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C. a <0, b <0, c <0, d >0 D . a >0, b >0, c >0, d <0

b <0,

c <0,

d >0

a >0,

4.如图,函数f(r X)的图象为折线ACB则不等式f(x) > Iog2(x+ 1)的解集是()

4x5y 8

5.【2015高考广东,理6】若变量x , y满足约束条件1x 3则z3x 2y的最小

0y 2

值为( )

31 c 23

A . B.6 C. D.4

55

6.【2015高考新课标2,理11】已知 A B为双曲线E的左, 右顶点, 占

M在E 上,? ABM 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120°,则E的离心率为( )

A. ,5 B . 2 C .D .、. 2

7.(2016届高三?洛阳四校联考)已知y = f (x)为偶函数,当x>0时,f (x) = - x2+ 2x,则

满足f(f(a)) = 1的实数a的个数为()

A. 8 C. 4

B. 6 D. 2

8.当x€ (1 , 2)时, 2

(x- 1) v log a x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

2 2

x y

9 .已知x, y满足条件16+ 25=1,求丫― 3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0.函数y J x2 2x 2 6x13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