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矿二水平地质构造的分析和预测

2010年8月矿业安全与环保第37卷增刊乌兰矿二水平地质构造的分析和预测

程功1,王军2

(I.神华宁夏煤业集团鸟兰矿,宁夏石嘴山753000;2.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宁夏银川750000)

摘要:分析了乌兰矿上组煤的二水平一阶段的地质构造,对二水平二阶段地质构造进行了初步预测,并对二水平二阶段的设计、施工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地质构造;分析;预测

中图分类号:TDl63+.1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8—4495(2010)S1—0048—03

随着矿井开拓延深,乌兰矿井下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已明显加剧,尤其二水平上组煤的第一阶段构造数量、规模、影响范围,对矿井正常生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加强这类构造的分析和预测,对二水平井巷工程合理、优化设计,确保矿井正常生产、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在此主要对上组煤进行分析。

1矿井概况30。;西北翼地层倾角大,达70。~80。,局部地段发生倒转,转折端煤层等高线呈弧状,半径浅部大约600m,深部小于150m,故为一轴面斜歪,枢纽倾伏的开阔向斜(见图1_2)。

乌兰矿位于贺兰山北段煤田呼鲁斯太矿区北

段,井田为呼鲁斯太向斜的东翼及北部转折端。含

煤地层为下二叠统的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可图1300璐水平切片显示的呼鲁斯太向斜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7层,煤炭总厚度30.74m。主

采煤层为2,3,7,8号煤层,其中3号煤层为特厚煤

层,1975年正式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

90万∥a。20世纪90年代后为适应生产的需要,先

后对矿井进行了两次技术改造,现年生产能力提升

为240万∥a。

2井田构造情况

乌兰井田主体构造为呼鲁斯太向斜,两翼不对称,东翼为走向NW,倾向SW的单斜构造,倾角150一250;西翼走向NE,倾角700一80。,局部地层发生倒转。规模较大的断层有:呼鲁斯太逆断层和F73正断层。

2.1呼鲁斯太向斜

位于勘查区西北缘3勘探线附近,轴向SW250,向南西倾伏,两翼跨度450—500m,幅度0~500m,两翼地层产状变化大,南东翼倾角缓,一般200一

收稿日期:2010一07一Ol

作者简介:程功(1986一),男,山西长治人,工程测量专业,现在神华集团乌兰煤矿地测科从事地质工作。

?48?

图2时间剖面显示的呼鲁斯太向斜

2.2F'73正断层

该断层位于井田中部,横贯全区,走向NW,倾向SW,北起4线,南至13线,长达4200m。产状要素:380/L27。一430、H=13—215m,各段产状不一,落差中间大(200m左右)两端小(20—40m),浅部落差大、深部落差小。倾角北小(17。一42。)南大(370一70。),浅部倾角小深部倾角大。使部分煤层缺失。地面大部分为第四系层所覆盖,深部控制可靠。2.3呼鲁斯太逆断层

井田西北部的边界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0一45。,落差150~250m,东西延伸出边界。井田内延展长度3200

m,控制程度可靠。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