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新学校,新同学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方面发生的新变化.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2, 能力目标:通过"新学期,新面貌"的活动,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二【学生】

【学生分析】

【学法分析】

三【教法】

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新起点.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课前准备】

(一)导入新课

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二)新课讲授

结束语

等.)

师: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新生活带给自己的兴奋和不安.兴奋是因为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着我们去认识,不安是因为还有那么多我们未曾了解的问题.我想,同学们肯定急于想知道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它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比如各科老

师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和蔼可亲还是严厉苛刻再比如班里的同学,谁爱学习,谁比较淘气,谁能和我成为好朋友还有,我们这个班集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集体,是一盘散沙,还是团结和睦这么这么多的问题,有些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有些需要细细调查,当然也有一些可以通过相互交流来获得信息.

学生发言:

2,介绍自己,其他同学谈对他的初步印象.

3,说出自己最喜欢班上哪位同学,并说明理由.比如喜欢他的幽默健谈坚强自己有没有与他相似的地方,或者想在哪些方面向他学习.被说到的同学要做出回应,比如对方的评价是否恰当,全面,其他的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

4,介绍自己通过几天的相处后,与哪位同学比较谈得来,或者已经成为了朋友,并说明互相吸引的理由和过程.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觉得许多同学已经对新的生活开始逐步适应了,对其他同学也已经了解

学,朋友很多不在身边了,但我们又有了新的朋友,而且这段新的友谊将陪伴我们走过三年的求学路程,让我们不会感觉到孤单,寂寞.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新友谊.

活动 A:校园里的新鲜事之超级模仿秀

1.活动形式:游戏,,学生分成两组,互相一模仿新鲜事,一竟猜,进行竞赛.

2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

3 过程

第一步:"校园里的新鲜事"竟猜活动.

第二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在各小组间巡回,给予引导和鼓励同学发言.注:老师提醒学生新鲜

第三步:开展竞猜活动,教师主持小组之间的竞猜活动,鼓励两组同学模仿和回答;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和补充同学的回答.

第四步:教师小结.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单独评价,也可采取项目评价,以每一小组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作为评价标准,最后的补充填空可以采取自由抢答的方式.教师应对同学们在竟猜活动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肯定同学们在竞猜活动中流露出的喜欢自己学校的心情,并举例说明;指出可能有的同学对

自己目前所在的学校并不满意,或并不喜欢学校的同学,这也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同时应引导这部分学生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掘学校的优势所在.通过分组讨论活动考察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作为评价标准.

科技与生活教学设计

科技与生活教学设计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科技与人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辉煌的科技殿堂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是在把握本单元“科技造福人类”主题教育的同时,把科技与人们的生活作为重点,特别地凸显出来。无论是体例编排,还是内容选择,无论是几十幅插图的设计,还是各种栏目的设置,都是围绕着科技这个主题展开的。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它源于生活又改变生活。 2.调查了解过去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比科技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喜欢动手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技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科技源于生活又改变生活,敢于在生活中遇到不方便时去创新。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小调查,过去家庭日常用水是怎样获取的?家里有事怎样传达信息?外出靠什么交通工具?现在呢? 2.学生汇报情况。 3.师:过去,科学技术相对落后,人们生活存在诸多不便,而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讨科技与人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科技与人们的生活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1.同学们,请打开书37页,读一读肥皂的故事,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 师:科技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板书:来源于生活) 3.谁还知道我们身边像这样的小发明、小创造呢? (学生自由发言,例如人们以前种地用铁犁,靠牛拉,还要人扶,人工点种,很不方便很慢,后来人们发明了机械播种机,燃烧汽油,一个人就可以种地了,省工省力。) 4.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与发明,都会直接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合作探究、科技改变生活 1.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受益于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科技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2.小组讨论: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2.使学生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认识小数并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1.我们都学过那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分数) 2.你还见过那些数?(小数) 3.你在那里见过?(学生举例,教师可以适当出示:如出租车的计价牌、商场的价签等。) 4.你对小数还有那些了解?你想知道有关小数的那些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小数的意义,产生,与整数、分数的关系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产生. ①口算:10÷10=1÷10= 100÷10=1÷100= 1000÷10=1÷1000= 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两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②学生活动:分组测量课桌的长与宽.(利用直尺) 教师提问:从测量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在进行计算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除了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小数. 2.教学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①根据图意,填出对应的分数. ()米()米()米()米 ②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分米,是()米; 这样的3份是()分米,是()米. ③教师指出:1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米,也可以写成0.3米. ④教师提问:你能将刚才填写的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小数吗? (米=0.5米;米=0.9米)

⑤教师小结: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了吗?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⑥教师提问:0.2米表示什么?0.8米呢?你再说两个一位小数,并说出他们的意义。 (2)认识两位小数. 猜一猜: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 ①教师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厘米,是()米;这样的7份是()厘米,是()米. 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教师出示的习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并板书:1厘米=米=0.01米;7厘米=米=0.07米.) ③教师小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认识三位小数.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后,教师出示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的,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1米是千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001米.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教师提问:8毫米是千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13毫米呢? (板书:8毫米,米,0.008米13毫米,米,0.013米) 教师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照这样分下去,还可得到米写成0.0001米……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小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学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32-33页《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小数的意义”问题2、容分析:教材选用测量黑板、课桌,一方面这两种事物都是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另一方面学生在测量之后除了能够体会小数的产生于实际需要以外,还可以将测量结果作为一般的常识来掌握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教材仍选用了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的实质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教材通过分米改写成米数,三个层次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角度说明小数的含义,最后教材说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学生自己填出3、学情分析:小数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在操作中要重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容的特点和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制定本课教学环节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际测量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

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理解计数单位、、2.明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使10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学难点: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用处1、猜数游戏: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请大家猜一猜学生猜猜老师的身高,教师板书身高163厘米、1米63厘米教师:现在如果老师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能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实际测量中,总会遇到像这样不能够用整数来表示的情况,下面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用米尺来测量我们教室中的这讲台桌的高度和这课桌桌面的长度2、实践体验预设生:当我们在测量时得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再一次认识小数二、借助直观、迁移推理1、借助直观模型,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①出示米尺课件:教材P32例1图片②教师直观描述引导思考师: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dm,用米做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师:用分数表示是1m,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10师:如果是3dm、7dm,用m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2

《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对人类文明经历的几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的意识;通过走进信息时代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适应社会和学习基础知识的自觉意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客观、全面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知识: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了解工业革命的其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 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 3.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 教学重难点: 1.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 2.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 1.追溯工业文明进程 (1)生活入手,引入主题 工业革命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在生活中的火车和轮船引入主题。((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今天的生活。)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由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从哪里开始的呢?今天我们就主要了解这些。 (2)展示资料,感性理解 师生一起通过资料或图片了解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到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念。这些知识较抽象,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感性的资料。 展示农业社会里传统的交通工具:步行、骑马、马拉车。 展示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 展示改良蒸汽机出现以后的交通工具:火车、轮船。 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电灯、电话、三轮车 (1)阅读课本,深化概念

人教版生活与科技第1册第三章第3节《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3.能够用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的资料和图片与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天气影响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你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你还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 2、讲述:天气的变化不仅对我们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他还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二)活动 1、天气对人的影响 (1)谈话: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收集到的天气对人影响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结合课件全班交流。 (4)提问:谁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后,对其观点进行总结。具体情况视学生的回答而定,但一定主意要让学生明白,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好有坏,即使同一天气状况,对不同的人类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

2、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我们知道了天气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古人是“靠天吃饭”,即使到了现代,也得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预报天气带给我们的影响。那么,我们人类的活动会不会对天气也会产生影响呢?看老师这的小例子。 (2)出示课件,这幅图上的两地是北京的中关村和颐和园,两地相距不到一万米,在3月28日对这两地进行了调查,来看一下调查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谈话:影响北京两地气温变化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5)讲述:这种现象叫“热岛效应”。此外,人们的生活还会对天气造成“温室效应”、“酸雨”,我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6)拓展:观测酸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7)谁能给大家讲讲其它关于这方面的例子呢?(教师要注意学生理解“人类活动能够影响天气”是可能出现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是负面的影响。为了从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诸如人工降雨、修筑防风林等方式来改变不利天气的事例说明。) (8)提问:怎样保护天气?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影响 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30~32的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 练习五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在建构小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练习,在巩固小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小数大小的直观感觉。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1元=( )角=( )分 1米=( )厘米=( )毫米 2. 读一读,说说它表示什么。 (1)单人课桌的长是0.5米,宽是0.4米; (2)一块橡皮0.3元,一支铅笔0.7元; 想一想:读小数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二、课堂助学 (一)初步感知意义 1.出示例1 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 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填一填。 1分米= )( )( 米=( )米 3分米=) ( ) (米=( )米 2. 和同桌说说怎样想的,再写一写 3.全班交流,追问:这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0.1,0.3两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我们把它叫做一位小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二)自主探究 认识两位小数 (1)想一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是几分之几米?

(2)说一说: 1米=( )厘米,1厘米是1米的 100 1 ,所以1厘米= ) () (米。 100 1 米写成小数是( )米,读作:( )。 (3)填一填: 7厘米是1米的 )( )( ,7厘米= ) ( ) ( 米,写成小数是( )米。读作:( ) 11厘米是1米的 )( )( ,11厘米= ) ( ) ( 米,写成小数是( )米。读作:( ) (4)这里为什么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呢?两位小数怎样读呢? (三)概括意义 1.抽象概括出一、两位小数的意义。 (1)出示: 0.7元 0.02元 0.9元 0.68元 0.6 0.92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小数的实际意义,找一找上面哪个小数能与左边的图对应?哪个小数能与右边的图对应?为什么? (2)出示: 0.7 0.02 0.9 0.68 0.6 0.06 0.8 0.92

科技活动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 第二课用植物染色(3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了解的染色概念及作用 2、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染色步骤及方法 3、通过找教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曾经见过植物给物品染过色吗?你知道几乎任何植物都可以成为染色的染料吗? 二、材料与用具 5升左右的容器、无纺网格布、勺子、筷子、媒染剂(明矾、铁钉、醋)、植物等。 三、做一做 (一)到野外采集植物 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野外去采集植物 试一试哪些植物可以染色 植物名称 利用部位 颜色

染色效果 (二)学习染色 分两种情况讲解染色方法 其一、用草(或枝叶)染色 其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草(或枝叶),洗净剪碎,用布包好。 2、在容器中装上一半清水,然后放入装有染料的布包,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3、取出布包,放入待染的布料,加水至容器容量的80%左右,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4、制取铁盐溶液 5、取50毫升铁盐溶液,完全溶入染色液中。 6、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让学生注意步骤的紧凑性、有序性及严肃性。 示范后,让学生掌握实验的重点,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指名,让学生复述用草(或枝叶)染色的步骤。 二、染色的第二种方法 用花瓣(果实)染色 师先讲解要点和注意事项

示范染色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花瓣,用布包好放入碗中,倒入500毫升醋和1升40摄氏度的热水。 2、揉搓花瓣,直至完全感觉不到布包中的花瓣为止。 3、取出布包,加入1升40摄氏度的热水,放入经清水浸泡的布料,放置1小时以上。 4、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生尝试染色步骤 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自创染制方法 自己动手创造染制方法,设计并染制各种花纹布料,看谁染出来的布料最漂亮。 1、模板印染法 2、绘画印染法 3、大理石纹染法 4、扎染法 小组评议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花瓣(果实)染色法的步骤 二、议一议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 义》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知识为明线,以数学思想为暗线的教学过程: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教师测量情境,让学生感知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我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给这些小数分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并检测学生对小数的认知程度。 2.在数形结合中自主探究小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究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在汇报交流中逐渐明晰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分数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

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运用迁移的方法去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 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收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数?(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小数,你能把这些小数分一分类吗?(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导入新课。 师:展示学生分类的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根据同学们这种分类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了解小数的产生。

人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公开课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公开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能力: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 知识: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重点 感受并体会科学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影响。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和分析事物,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 教学难点 知道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科技不发达时期人们如何生活的资料或故事;查找科技广告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寻找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等。 学生准备:询问父母、爷爷奶奶儿时生活的情况;开展“科技在我家”的采访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播放动画:洗衣方式的演变]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机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洗衣机就是科技带来的成果。科学技术成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着科学技术给

我们带来的好处和方便。 2.[播放视频: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小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减轻了人们家务劳动的负担,节省了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增强了人们认识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板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3.[播放课件:科技在我家] 学生结合表格,从生活、交通、娱乐等方面分组交流课前进行的“科技在我家”的调查结果。帮助学生多角度感受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进步。(板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4.[播放视频: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袁隆平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认为对我们生活影响较大的科技成果还有哪些?举例说说。 小结: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给我们农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家乡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步步走向文明、走向富裕。 活动二:正反感知科技是把双刃剑 1.[出示图片:农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他们在做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小结:农药可以用来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板书:利) 2.[播放课件:农药的副作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农药使用不当会带来哪些弊端? 小结:不当使用农药不但会给土壤、农作物和环境带来污染,还会破坏生态,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板书:弊) 3.在生活中再找找这样的例子,分析一下利与弊。 小结:当我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给我带来的好处和方便时,也会感受到带给我们的伤害,科学技术有利有弊,真是一把双刃剑啊!(板书:科技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发展科技为人类造福 1.[播放课件:克隆技术]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个短片,你对克隆有了哪些了解?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冀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13 科技产品与生活_教案

科技产品与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到身边基本的科技产品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科技用品; 2.探讨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3.了解科技产品带来的副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在课堂中运用实例,并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了解身边的科技产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例探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科技产品的用处,并且重视科技产品的副作用。【教学重点】 1.不同的需求对应哪些科技产品; 2.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3.让学生认识到科技产品的双面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科技产品的副作用并且养成节约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 2.学生:做好预习,并做一个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哪些需要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着许多的科技产品,并且我们都会用到它们,那么你们知道不同的科技产品特点与功能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吧。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自己在生活中有着哪些需求呢?

同学们,在上节课前老师有告诉你们需要做好课前预习,你们肯定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说:衣服脏了该怎么办,饿肚子了该怎么办。 1.同学们述说。 2.老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有着各式各样的需求的,那么你们知道,如何满足你们的需求吗,都是用过什么样的科技产品呢,就让我们走进本节课的主题吧。 活动二:探究哪些科技产品可以给同学们生活中带来便利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到了各自在生活中的困惑和好奇,那么在具体的生活中有哪些科技产品可以满足你们呢?到底是通过哪些产品来帮你们解决难题,带来便利呢? 2.同学们积极发言。 3.老师总结:同学们,所有科技产品都是需要对号入座的,才能帮你们带来便利,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记住他们各自的用途。 活动三:科技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又有着那些副作用 1.同学们,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我们知道了科技产品的功能和便利,那么你们知不知道,这些产品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副作用呢?

最新人教版生活与科技一年级上册《各种各样的天气》教案.doc

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熟悉身边的各种天气,认出常见的天气图标。 2、能够根据天气变化照顾好自己。 3、关注天气预告,感受到健康、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关注天气,照顾好自己 课前准备: 1、天气图标 2、拍摄“学生准备与爸爸妈妈外出旅游活动”的视频 3、搜集天气的谚语和自然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了几张卡片宝宝,你知道他们分别表示什么吗?“出示卡片”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雷电天气”, 生1:晴天。 阴天 雨天 雪天 雷电天气 师:这些都代表不同种类的天气,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种类呢?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 二、新课

师:天气变化有没有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生:秋游第一次定的那天下雨了,我们就背着书包在教室里上课。 生:最近降温了,我没有及时添加衣服,结果感冒了。 生:...... 师: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学习,尤其是外出、室外活动都受天气的影响,刘老师认识的一个小朋友迪迪,爸爸妈妈就准备带她出去玩了,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看看录像, 2、录像天气照顾自己 视频录像 角色:女儿,迪迪 妈妈 地点:家里。 妈妈:迪迪,爸爸妈妈准备明天带你一起去三亚去玩。你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一次你自己想一想你的外出的准备,学着照顾自己,好吗? 迪迪:好的,妈妈, 师:你们提醒她什么呢? 生: 视频开始: 妈妈:迪迪,你把衣服叠得真整齐呀,不过外出首先要了解天气,外出除了准备衣服以外,还要想想这种天气,需要带哪些物品呢。 迪迪接过天气预报,说:晴天。 师:这就是迪迪出行准备ppt,其中有1个地方是错误的,小朋友们,赶紧帮她找一找 “出行准备” 城市天气情况照顾自己,我知道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