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习题汇编-专题19-城市空间结构

学业水平考-习题汇编-专题19-城市空间结构
学业水平考-习题汇编-专题19-城市空间结构

16.从城市功能分区看,位于城市及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的地区适宜发展为2013

A .商业区

B .居住区

C .工业区

D .风景区

8.影响城市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12

①人口密度 ②森林覆盖率 ③离市中心的远近 ④交通的便利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下图表示各类土地利用效益随距离的变化,其中距市中心越远,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幅度最大的是08 A .商业用地 B .住宅用地 C .工业用地

D .农业用地

13.在城市功能分区中,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属于07 A .居住区

B .中央商务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三)阅读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市人口资料,回答问题。(15分)(2011综合题) 人口普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它可以了解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素质,为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2010年我国以11月I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36.由图3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人口 ,郊区人口 ,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己经进入了 _阶段。 37.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三个方面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方面:

(四)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2010

上海世博会园址位于上海市区南部,为了配合世博园建设,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等大型国有企业和许多老式里弄住户先后搬迁。上海世博会不但让中国人实现了百年办博的梦想,促进了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也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了空前的活力。

世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示意图

31.上海世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是_________分布,有利于展示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32.上海世博园区建设前,该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居住用地和_________用地为主。从城市化的进程看,原址的居民搬迁到市郊,促进了城市的_________化发展。

33.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说明其对缓解上海城市问题的积极意义(至少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上海世博会某国家馆的介绍提到:热情的桑巴舞展现无尽的动感和活力,参观者有机会与著名球星面对面,感受来自足球王国的激情。该国家所处的世界文化圈是()A.东亚文化圈B.西欧文化圈

C.伊斯兰文化圈D.拉丁美洲文化圈

35.在上海世博会上,我国某省区馆的介绍提到:以城、镇、村特色广场为载体,选择金马坊、白族民居、傣族竹楼等民族艺术特色,构成开放、大气、特色浓郁的展示广场。

该省区所处的我国文化区是()

A.黄土高原文化区B.青藏高原文化区

C.云贵高原文化区D.江南水乡文化区

36.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园区土地将进行新一轮开发。某班级地理课上,同学们对此展开了讨论。有同学认为应该将园区开发成高级商务区。请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的角度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读某城市略图及该市人口变动数据表,回答:(11分)09

1.下列表示地价变化的曲线中,符合从市中心甲处到乙处沿途地价变化的是……( )

2.从堀市土地利用类型看,甲处主要属于用地,原因是

3.图中工业园区位置的特点是

,从工业区位条件阐述其布局的合理性:。4.列举图中农业园区适宜生产的两种农产品名称:,该农业园区的农产品……………………………………………………………………( ) A.商品率低,技术含量高B.种类多,生产周期长

C.商品率高,生产周期短D.种类少,技术含量低

5.2000~2005年期间,该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是,人口减少最快的区域是,该市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是,这种变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化现象。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 精选 专题2活用“五主”、“五辅”法进行空间定位

【创新设计】(浙江专用)2015高考地理大二轮总复习精选专题2活用“五主”、“五辅”法进行空间定位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浙江台州月考)读30°N线附近四个地区简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城市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①和④ 2.关于图中四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B.②附近海域有著名渔场 C.③为该国重要的金融中心 D.④所在地区有飓风灾害 3.3月21日(春分日),当①地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半球仍都处于3月20日 B.太阳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 C.该日③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④地的区时为22∶00 解析第1题,通过图示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①是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②是两河三角洲地区,波斯湾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③是杭州湾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④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因上看,它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C正确。第2题,A项,①城市为亚历山大港,它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和第二大城市,所以A错误;B项,②城市附近为波斯湾,这里石油资源丰富,没有形成重要的渔场,所以B错误;C项,③是杭州,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旅游中心城市,而不是金融中心;所以C错误;D项,④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墨西哥湾沿岸,受地理位置和陆地地形的影响,这里容易受到飓风的影响,形成灾害,所以D正确。第3题,A项,3月21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当①地日出时,30°E地方时为6时,由此可推知60°W地方时为0时,而东西半球的界线为20°W和160°E,所以西半球的60°W~20°W此时为3月21日,故A错误;B项,3月21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当①地日出时,48°E地方时约为7时12分,太阳已经升起,因而太阳的方位为东南方向,B错误。C项,3月21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C错误;当①地日出时,此时120°E 地方时为12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D项,④地经度为90°W,当①地日出时,此

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高三地理 专题一空间定位专题

一、知识结构 根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定位; 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根据面积、轮廓、形状定位; 地理空间定位根据地理事物典型区位特征定位; 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根据图例、注记、比例尺等信息定位; 根据题目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二、考点梳理(构建心理地图,建立空间概念) 空间定位的前提是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在进行复习时,要抓住重要的经纬线并将沿线重要的地理事物(如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地形区、河流、城市等)叠加起来,才能在考试中快速提取相关信息,准确进行空间定位。 1、世界地理轮廓、重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如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地形区、河流、城市等) (1)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及主要经纬线经过的位置(位置及地理事物)

非洲17°W-51°E35°S-37°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 为主。 欧洲10°W-66°E36°N-71°N处于中、高纬度 北美洲170°W-20°W7°N-72°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 个纬度 南美洲82°W-35°W54°S-12°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110°E--130°W47°S--30°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两半球、跨南 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 南极洲360°62°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2)主要的经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山脉、河流、城市、地形区等) (3)主要纬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

2、世界主要海峡的位置及轮廓(在哪些大洲、半岛、岛屿之间,沟通哪些海域) 马六甲海峡:马来半岛—苏门达那岛之间;沟通太平洋的南海—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空间定位能力

空间定位能力 1.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理事物都有精确的经纬度位置,要仔细观察地图,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当具备了较扎实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解题时就能通过经纬度数据进行正确判断。如:北美大陆中部经度约为100°w;我国中部经度约为100°E,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间。 2.依据海陆位置定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的海陆位置,有些位于大陆东部,有些处于大陆西部,有些深居大陆内部,有些被海洋所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3.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湖南省的形状象人头,湖北则象顶帽子,黄河像个“几字”形、长江中下游的的形状则象个字母“W”。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4.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但其周围事物可以成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往往能够心明眼亮 5.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来定位 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日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9.掌握地理的整体性规律,建立空间联系 地理学科的原理之一是整体性,即各地理要素之间都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因此在地理事物的分布上更表现为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在定位时就能由一事物想到其它事物,由此及彼。例如: 10.综合定位法 给某一区域定位,有时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要点串讲 一、世界重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 1.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及位置特点

空间结构常见问题

空间结构常见问题 一、没有设置支座 该模型中,网架没有设置支座直接搭在下部楼层上。 在空间建模下生成的网架没有设置支座。 网架和下部楼层之间拼接连接时,直接放置到下层柱上,网架杆件和梁杆件重合在一起。

这样建模的问题是:不能设置网架的弹性支座。 二、斜杆铰接造成局部震动 计算后出现大量局部震动,用户的问题是增加大量计算阵型个数仍改进不大。 该模型的网架部分从SAP2000转过来,在SAP2000计算时网架杆件间为固结,但转到YJK后,YJK 隐含设置的斜杆杆件都为铰接,铰接连接造成大量刚度薄弱环节。

计算阵型数取30个,阵型参与质量系数才百分之几,远不能满足要求。 对该空间层网架改为固结连接,在该层下点取“本层固结”菜单,重新计算就正常了。 计算阵型个数还是30个,质量参与系数达到96%。

三、施工次序错误造成计算不下去 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必须注意施工次序是否正确,因为空间楼层被自动放到最后一个自然层,如果连接空间层的楼层号和它不连续就可能计算出错。 该结构中,普通楼层有4层,空间网架和第3层相连,但是空间结构本身处在第5层,当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由于5层和3层不连续就可能造成计算出错。 四、约束设置不当造成机构 设置节点的弹性约束时必须确保不能造成机构的结构形式,机构将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图例桁架,桁架之间没有纵向联系,如果对每个桁架支座都设置为铰接,在桁架之间的方向将形成机构,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解决的方法可以有两个,采用其中一个即可计算通过: 1)在桁架之间补充设置联系杆件,以形成完成的屋面结构体系。

2)对每个桁架只在一端设置铰接,另一端为刚接。 五、桁架之间缺乏纵向联系 上图例即为桁架之间缺乏纵向联系的实例,由于不能生成完整的屋面体系,将造成误差很大。而且当设置节点的弹性约束时,这样的布置极易形成机构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六、空间结构支座和下面楼层位置偏差 由于空间建模网格位置不准确,导致空间结构的支座和下面楼层出现位置偏差而联系不上,导致支座悬空而计算不正确。 本例从实体显示模型看,好像桁架支座和下层柱连接没有问题,但是切换到单线图下放大查看支座,可以看出支座斜杆与下层柱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由于联系不上将导致支座悬空的后果。 解决的方案是:使用平移节点菜单,移动支座斜杆的下节点,使之和下层柱的节点相连。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1.1 区域空间定位学案

专题 区域空间定位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五主法进行空间定位 方法1.利用经纬网定位 (1)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2)间接计算经纬度????? 利用时间求经度利用昼长估计纬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或北极星的仰 角计算地理纬度 (3)根据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大体位置。如赤道附近有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约3.5°S)、新加坡(约1°N)、基多、亚马孙河口等;北回归线附近有撒哈拉沙漠,红海,阿拉伯半岛,恒河三角洲,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级行政区,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40°N 纬线附近有伊比利亚半岛、土耳其海峡、里海、塔里木盆地、北京、华盛顿等。根据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再根据具体的经线确定大致位置。如本初子午线经过伦敦、西班牙东部、非洲西部,120°E 经线经过渤海、台湾海峡、菲律宾西部、澳大利亚西部,180°经线经过太平洋中部,90°E 经线经过印度洋中部。如主要大洲经纬网位置:

方法2.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 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伊拉克像芭蕉扇,湖南省的形状像人头,湖北省则像顶帽子,?黄河像个“几”字形,?长江中下游的形状则像个字母“W”。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如:根据重要 水域的轮廓特征定位: 方法3.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就是以我们已经熟悉的河流、湖泊、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 等为参照点,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如:据下图中的太湖,杭州湾等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可知,R河是?长江。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2012)

区域空间定位 一、基础知识点 1、在世界地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 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 (1)、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赤道把非洲分为南北两半,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南非高原和撒哈拉沙漠;东经20o把非洲分为东西两半,注意0o经线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和几内亚湾,开罗的经纬度是东经30o,北纬30o。 (2)、欧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0o经线经过英国伦敦,60oE经过乌拉尔山脉,南欧三大半岛分别经过0o经线、10oE 和20oE,40oN经过地中海,北极圈经过欧洲北部。 (3)、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记住7—8—9,即东经70o~80o~90o,纬线记住1—2—3,即北纬10o~20o~30o。

(4)、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度范围60ow~120ow,纬线30oN经过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北部海岸线,北纬49o大致经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分界线。 (5)、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范围:40ow~60ow~80ow,纬线:赤道穿过亚马孙平原。 (6)、澳大利亚的控制性经纬线 经线范围:120oE~150oE,纬线:23o261S经过澳大利亚中部。 世界地理空间定位小结: 1、地球仪的原点(00,000)在几内亚湾附近;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西经度 美国大致经度位置:1200W-1000W-800W;大致纬度位置:300N-490N 南美洲大致经度位置:800W-600W-400W ;大致纬度位置:100N-550S 澳大利亚大致经度位置:1200E-1350E—1500E ;大致纬度位置:100S-400S 欧洲大致经度位置:00-600E ;大致纬度位置:360N-700N 大西洋大致经度位置:800W-00(主体为西经度) 印度洋大致经度位置:400E-1200E (全部为东经度) 太平洋大致经度位置:1200E-800W(既有东经,也有西经) 伦敦:51oN、巴黎:49oN、柏林:52oN、莫斯科:55oN、东京:36oN、纽约:41oN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空间定位能力培养

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空间定位能力培养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及所占的分值看,区域地理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1 年全国共有十几套文综(地理)试题,都把区域地理作为命题的材料和切入点,而且都占有较大的分值。下面仅以八套试题中的综合题(主观题)部分列表说明。 由上表可以看出,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的考查是一大重点,作为高三学生必须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务必要把区域地理复习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强对区域地理的复习。 一、增强读图训练,增加空间思维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从地图上我们可以获得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生动的地理信息。学生在高三复习中必须加强对地图的训练,逐步提高对读图用图能力。地理知识随时与地图相结合,在复习时要用好地图册。在地理复习时将所涉及到的地名一一落实到区域地图上,同时注意地名之间的联系。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养成回忆图、画地理简图的习惯。学生要时时回忆地图,并在区域地理复习时尝试画简单地图,从而建立区域基本概念。通过简图能有效地把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和相互联系,突出主要的信息。 区域地理复习不仅要勤看图,还需要会看图。区域图像的判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图名,经纬度位置或区域轮廓确定具体区域;②判断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进行总体分析;③认真看图中地形、河流、等值线等信息以及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④回忆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自己对该区域的背景的分析,得出有联系的基本知识点。 二、重视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和比较分析习惯的养成。 从上文 2011年高考综合题区域地理知识点分布表可以看出,区域地理的考查大部分是以区域地图的形式出现,另有一部分以气候资料图表、地形剖面图等形式出现,但考查通过信息分析提取有效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命题思路是一致的。所以区域定位能力是学生必须要过的一关。 区域判断是区域分析的关键所在,区域位置的判断可以从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确定两方面进行,每一种位置的确定可以从宏观上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发展区位如下表: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空间结构常见问题

空间结构应用常见问题 一、没有设置支座 该模型中,网架没有设置支座直接搭在下部楼层上。 在空间建模下生成的网架没有设置支座。 网架和下部楼层之间拼接连接时,直接放置到下层柱上,网架杆件和梁杆件重合在一起。

这样建模的问题是:网架结构和下部的支承结构连接关系混乱,并且不能设置网架的弹性支座。二、斜杆铰接造成局部震动 计算后出现大量局部震动,用户的问题是增加大量计算阵型个数仍改进不大。 该模型的网架部分从SAP2000转过来,在SAP2000计算时网架杆件间为固结,但转到YJK后,YJK 隐含设置的斜杆杆件都为铰接,铰接连接造成大量刚度薄弱环节。

计算阵型数取30个,阵型参与质量系数才百分之几,远不能满足要求。 对该空间层网架改为固结连接,在该层下点取“本层固结”菜单,重新计算就正常了。 计算阵型个数还是30个,质量参与系数达到96%。

三、施工次序错误造成计算不下去 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必须注意施工次序是否正确,因为空间楼层被自动放到最后一个自然层,如果连接空间层的楼层号和它不连续就可能计算出错。 该结构中,普通楼层有4层,空间网架和第3层相连,但是空间结构本身处在第5层,当采用施工模拟3计算时,由于5层和3层不连续就可能造成计算出错。 四、约束设置不当造成机构 设置节点的弹性约束时必须确保不能造成机构的结构形式,机构将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图例桁架,桁架之间没有纵向联系,如果对每个桁架支座都设置为铰接,在桁架之间的方向将形成机构,导致计算不能通过。 解决的方法可以有两个,采用其中一个即可计算通过: 1)在桁架之间补充设置联系杆件,以形成完成的屋面结构体系。

2014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空间定位专题.DOC

学案2空间定位专题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地理学因地制宜思想的核心与关键。以各种形式的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地理原理和能力,一直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而解答这类题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空间定位。因此掌握空间定位的方法是高考得高分的保证。方法一根据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 典例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3)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来源:学优gkstk]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来源:学优gkstk]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3)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1)D(2)C(3)D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地(旧金山)位于北美大陆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下垫面温度较低,夏季当海洋暖湿气流经过时形成大雾天气。第(2)题,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扩散,S市常被大雾笼罩。第(3)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

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学生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脑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其他经纬线根据这几条推算即可。 经线穿过地区 0°经线欧洲西部(英国伦敦)、非洲西部 30°E 欧洲中部、非洲东部(开罗、东非高原等) 60°E 乌拉尔山、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等 90°E 叶尼塞河、新疆、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 120°E 亚洲东部(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 60°W 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 90°W 北美洲中部(密西西比河)、墨西哥湾等 120°W 北美洲西部 纬线穿过地区 0°非洲中部(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等)、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 原) 23°26′N 北非、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华南、台湾岛、夏 威夷、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 66°34′N 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北美北部 23°26′S[来 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a4202821.html,] 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澳大利亚中部、南美洲中部(巴西南部) 66°34′S 南极大陆外围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某水果的重要产区。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果汁饮料企业适宜在此地建厂的是()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突破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突破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地理空间定位是区域认知的前提。能力与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每年都会有一些高三的同学追问老师:“不会定位怎么办?”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它的形成贯穿于高中三年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定位有利于我们对区域进行探究。 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内容及特点 1.怎样描述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一般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有绝对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参考点周围的地理事物)之分;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例如:简述马尔代夫(图1)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R尔代夫地处低纬度(热带);跨南、北半球;是印度洋中的岛国。 说明:描述地理位置的特征,并不是将所有的位置特征都描述出来,而是选择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描述,在描述纬度位置时,可指出其所处的热量带。

2.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具体要求 (1)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2)能正确读出一地的经纬度并确定该地在地球表面的位置;(3)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与特殊纬线的位置关系;(4)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所跨的纬度范围;(5)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山、河、湖、海洋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6)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 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7)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8)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9)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由此可见,地理学科对空间位置的把握并不是对位置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对位置理解的一种新认知,这种认知是深入探究的基础。 二、分类例析 1.根据经纬度及国家轮廓进行直接定位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5题)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1)~(2)题。 (1)甲国位于()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空间定位

200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空间定位(一) 一、选择题 世界各国的海岸,由于成因不同,地貌类型也各不相同。 1.某人从莫斯科(东三区)乘飞机,经过3小时飞行,于当地时间2008年11月17日8时到达某国甲城(如图所示)。飞机起飞时莫斯科时间是 A.17日8时 B.17日2时 C.17日5时 D.16日23时 2.图中反映出该国海岸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板块挤压 C.冰川侵蚀 D.地壳下陷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3—4问题: 3、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4、若a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以及c、e两省区②受沙尘暴影响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6、关于a、b两省区的地理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晴天多,日照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均高产 B、农田、村镇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流①处地处亚欧板快的内部,它的下游流入缅甸 D、平均海拔高,都拥有很多自然壮丽的湿地景观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位于亚欧板块 B.乙地有世界“雨极”之称 C.丙国洪涝频繁,主要与当地的季风气候有关 D.图中丁附近的河流水运发达 8.丁所在省区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 A.位于第三级阶梯上,地势低平 B.热量条件相对充足,水源充足 C.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土壤相对肥沃 D.该地区有精耕细作的经验

多角度空间定位,提升地理综合能力

多角度空间定位,提升地理综合能力 (山东省高青县高青一中李兴防256300)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空间定位是突破高考地理的关键。一副区域地图,如何进行定位,方法很重要,只要加强科学训练,相信在短时间内一定能突破区域空间定位的难关。 一、地理坐标定位:这是区域定位最基本、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 从经纬度可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如所处的半 球、纬度带、温度带、海陆位置、国家及周边的地理事物等。方法有: ①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如08年全国卷Ⅱ第36题(如 图),D湖泊位于16°S、70°W附近,可以确定是南美洲秘鲁与玻利 维亚边界的的的喀喀湖;②利用时间求经度(知道当地的时间及另一 地的时间和经度,可以求出当地的经度);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求纬度(公式H=90°-∣φ-δ∣,已知H、δ可以求出φ、δ,当地 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④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实地长度约为111千米;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实地长度也约为111千米;其他任意纬线上经度相差l°的长度为:L=111千米?cosφ),进而求出某地的经、纬度;⑤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相互关系确定,如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时昼夜平分的纬度是0°,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计算纬度。 二、海陆位置定位:根据地理事物濒临的海洋或陆地确定位置。因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世界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海陆位置定位的重要参照物。 3.面积、轮廓、形状定位: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如陕西像兵马俑、内蒙古像雄鹰展翅、埃及像梯形+三角形、德国像人头、澳大利亚像螃蟹等;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成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 4.相对位置定位法:任何地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若知道叶尼塞河,则西侧一定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东侧是中西比利亚高原,再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5.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如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如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 7.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如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等图例、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往往可以初步确定区域范围的大小,有利于定位;特别是考题中一些特殊地名信息对定位是有帮助的,如太白山、神农顶、小五台山、神女峰、青海湖、开普敦等。 8.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有的题目在题干或问题中提示了区域的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对缩小定位的范围和提高定位的速度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预学案: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 2、城市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又哪些?它们在城市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城市地域结构? 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来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影响这个因素的因素又有哪些? 6、功能区特点:(1)之间无___________________; (2)内部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住宅区 (1)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_____________。 (2)出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分化。 8、商业区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BD 多分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9、工业区 工业布局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其他功能区 如:,多分布在大城。 教学案: 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看图)

城市空间结构

材料五: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并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经济因 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的方法; 掌握分析城市功能区成因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城市,理解四大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学习思路: 为什么分→怎么划分→影响因素→如何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分析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⒉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其中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是重点兼难点。 教具准备:有关图表,课件 播放歌曲《家住临沂》展示大美临沂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导入新课:读教材P44图2-3-1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回答: 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同时思考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 教师总结:在这些功能区中,其中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是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区。)

间 个 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分组讨论交流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住宅区集中成片;是城市中最基本,用地最广泛的功能区。 工业区呈片状或带状;一般分布在市区外围,并沿交通干线分布。(读图思考) 商业区大多呈团块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展示上海中心商务区图片,阅读第46页“知识窗”结合视频回答:1、“中心商务区”为什么叫中心商务区,而不叫中心商业区?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点? 提示:中心商务区兼有商业职能和服务职能。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专题

专题一中国地理空间定位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1-5题。 1.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2.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 素是 A.海拔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5.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读图“我国东部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6—8题。 6.若图示地区位于东北平原中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B.②地利于发展蔬菜种植 C.③地最适宜种植苹果树D.④地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7.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原地区夏季光热充足,利用棉花生长 B.洪涝、盐碱、伏旱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C.城镇适宜发展油菜加工工业 D.内河航运是该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 120° 40° ° 110° 乙 甲

8.若图示地区位于南部沿海地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B.②③两地发展城效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D.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读某海岛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10.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 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 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 1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12.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2—1),完成13—15题。 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