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销学——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国际营销学——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国际营销学——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投资直接环境的分析

摘要: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中国在今后的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在经济危机中海外投资的直接环境华为海外收购失败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2007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

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案例

2010年1月6日,兖州煤业出资32亿美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力克斯(Felix)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2月24日,鞍钢集团投资亿澳元(约合亿美元)从澳大利亚金必达(Gindalbie)矿业公司手中拿到了卡拉拉(Karara)磁铁矿的终生开采权。

2010年2月26日,武钢集团出资约4亿美元认购巴西MMX公司约的股份并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3月12日斥资6846万美元收购利比里亚一处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

2010年3月13日,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里达斯能源控股有限公司(BEH)50%的股份;当月,中海油还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买入澳大利亚昆士兰LNG项目;前一个月,中海油以25亿美元收购英国塔洛石油乌干达油田股份。

2010年3月22日,中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宣布以35亿澳元收购澳大

利亚最大煤层气生产商箭牌(Arrow)能源公司。

2010年3月25日,华东有色以亿美元收购伯迈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朱庇特(Jupiter)项目100%的产权。中铝集团2007年收购印度同业公司,获得储量达到1200万吨铜的世界级大铜矿;2008年,收购力拓英国公司52%的股权,成为力拓英国公司单一最大股东;2010年3月,以亿美元和力拓再次合作,联合开发几内亚世界级的铁矿山。

2010年3月26日,完美时空斥资约2100万美元收购日本网络游戏运营商C&CMedia公司100%的股权。

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2010年4月22日,国内最大的民营软件外包企业博彦科技集团全资收购了生产包括iPhone、安致(Android)、黑莓(Blackberry)等智能手机的美国Extend Logic公司。

2010年6月2日,上海电气集团收购美国高斯国际公司100%股份,收购金额高达15亿美元。

通过上述事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金融危机下进入了一个收购的浪潮,大量的国外实力雄厚、技术超强的知名企业在次贷危机下摇摇欲坠,也使得了中国的收购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次贷危机之后,许多的国家内部都兴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出口以及收购的进行。

再来看看近三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对外投资设厂的数额和地区的变化。。据资料显示,2009年1至11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600家,同比下降17.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78.94亿美元,同比下降9.86%。据海关统计,2009年1至10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9671.06亿美元,同比下降19.77%,但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降19.82%)0.05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09%。2009年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和意向报告显示,有接近85%的企业表示经济危机对海外投资有影响,其中40%企业表示有较大影响。虽然经济危机影响了部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情,但是仍有企业表示将继续增加对外投资金额。纵观近三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告,中国对外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势。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初步统计,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 65.1亿美元,较06年增长25.3%。其中非金融类24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93.7%。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占78%。据商务部网站信息显示,2009年一至三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1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8.7亿美元,同比增长0.5%。其中三季度当季对外直接投资2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0.4%。据渣打银行预计,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大幅增长,总额或可达到1400亿美元。

再来看近三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的选择。2007年度的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179.1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的71.2%,从国家(地区)分布情况看,中国香港、美国、俄罗斯、越南、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的聚集程度最

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1.9%。亚洲、欧洲地区集中了境外企业数量的71%。最新发布的《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8年流入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对外直接投资)上升17%,达到3000亿美元,但在进入2009年第一季度后大幅下滑。这种发展趋势同样出现在了东南欧和独联体的转型经济体中,其FDI流入量在2008年增长了26%,破纪录地达到了1140亿美元,但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同比下跌了4 6%。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危机的一种滞后反应。这一态势连同2009年第一季度的初步数据说明,在2009年,流入经济体各区域的FDI都将出现下滑。所以研究各国的投资环境,谨慎选择投资也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经济危机后的2009年,通过对外投资现状和意向调查得出,在受访的315家企业中,超过60%在东亚和东南亚有对外投资,说明东亚地区对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增强。在美国和中国香港,有20%的企业有投资,是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地区。在排名前十的最有可能的投资国(地区)中,越南出人意料地成为受访企业最愿意投资的国家,有近 28%的企业表示未来最有可能在越南投资,而香港和澳

由中国的对外投资的金额和投资地区的变化可以看出来香港澳门、澳大利亚在F DI中的地位没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越南跃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作为我国的重要邻邦,越南地处联接各个地区与全球许多国家的运输路线的中心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吸引外国直

接投资的有利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越南整体政治环境稳定,治安状况良好,不存在严重的民族和宗教对立情况,为外国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目前越南的投资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特别在加入WTO后,越南政府履行了入关前的一系列承诺,完成了相关法律的修改,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投资法律,进一步完善了投资的法律环境。2006年7月1日,越南出台新的《投资法》,对国内和外商投资实行统一管理,取消先行实施的《外国投资法》的诸多限制,进一步开放一些重要投资领域,如银行、通讯、电力、融资和零售业等,为外国投资提供了大量机会。越南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具体优惠措施,比如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对鼓励投资领域和投资地区在税收、亏损转移、固定资产折旧、土地使用优惠、技术转让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并且鼓励外商投资于高技术产业,对投资于高技术园区的高科技项目,越南给予税收优惠。这些措施都吸引了大量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量外资的进入越南。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中国近三年来海外投资并购的经验教训:

1、首先是投资目的地的政治环境。在次贷危机中,中国在一些海外企

业的收购上遭到一些政治势力的阻碍,他们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使

得一些投资并购都不顺利甚至是不成功,所以中国在选择投资目的

地时,政治因素绝对不容忽视。

2、其次是投资目的地是否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便捷程度,通讯

设施的完善等,只有具备了好的条件,才能确保投资的前景是美好

的。

3、再次是投资目的地是否具有一系列的完善的投资保障制度,尤其是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应该要注意这个问题,法律制度是否健

全,投资审批制度是否完善,投资的优惠政策等。只有有完善的投

资保障体系,才能确保投资活动的顺利展开。

4、再次是投资目的地的人力资源状况,是否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是投

资者重点考虑的成本之一,像越南在我国投资国家的地位的变化一

样,曾今中国也是制造大国,但是随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很多的企业都选择去那些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的地方投资。

5、最后是投资目的地的对于环境问题的考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

在外投资的过程中都考虑到了这个因素,环境的保护,新能源的发

展与应用等。所以我国在对外投资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不能

以牺牲他国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

参考资料:商业周刊

中国蛇吞外国象全纪实:联想并购以后

华为海外收购失败

市场营销一班尹莎

学号:09235052

吉利跨国并购融资的案例分析

吉利集团跨国并购融资案例分析 吉利控股集团在系列跨国并购过程中成功地探索出融资创新“I-A-I”模式:内部资本市场—战略联盟—金融创新,同时也引发了是否存在财富转移、后续高投资等难题。 吉利控股系列跨国并购及其融资路径 从2006年到2011年的5年间,吉利控股共成功完成了3次跨国并购及融资。 (一)吉利汽车并购英国锰铜与澳洲DSI的融资路径 在并购英国锰铜和澳洲DSI过程中,吉利控股都是聘请著名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为并购顾问,通过上市公司吉利汽车这一融资窗口,在香港资本市场增发新股融资。2007年2月16日,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实现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6亿股,从而为并购锰铜融资6.36亿港元,然后出资约4.2亿港元现金控股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并购DSI交易资金为5400万美元,后续流动资金为1800万美元。吉利控股最初试图通过在澳洲进行两个债权银行融资,但澳洲当地银行提出超过10%并购贷款利率的苛刻条件。吉利控股随即通过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迅速成功融资。如果吉利控股在中国内地融资,融资后再换成外币,那么所有审批的程序至少耗费2—5个月。2009年5月20日,吉利汽车以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普通股,共筹集资金1.39亿美元(约合9.5亿港元),不仅及时有效地完成了DSI并购项目,而且还利用3.66亿港元提早赎回了2006年发行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余额。 (二)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的融资路径 从2007年开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为收购沃尔沃着手进行融资准备,首先,他将吉利控股多年赚取的利润慢慢存起来,没有再用于吉利控股的滚动发展,而吉利汽车发展所需的资金,也通过引入高盛的投资来实现。2009年9月,高盛通过认购可换股债券和认股权证向吉利汽车注入25.86亿港元,这笔钱被吉利汽车用于济南、

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案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 一.总论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石家庄市时光街东,工农路南,项目地块呈狭 长的F型,南北最长距离约1075米,东西最长距离约 470米,总面积4.71公顷,绿化率为3505%,地面条件 较为平整。 2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总投资20000万元(不含带款利息) 其中自有资金:4000万元 高层住宅开发成本:1643元/平方米;超高层住宅开发 成本:1777元/平方米 税后利润:4332.87万元 全部投资利率:32.6%:全部有资金内部收益率30.6% 总投资利润率:161.7%;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128.5% 二.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项目工程计划说明 项目总工期为一年零四个月(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当完成地下工程后开展预售工作(2006.5.1—2007.5.1)总项目进度分为四个周期,每个周期四个月。 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附表 三.项目投资估算与投资筹措计划 (一)开发成本 1. 土地成本 按照国土资源部2002年出台的11号令和有关规定, 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 式获得。本项目土地使用权是通过拍卖方式取得。 土地以50万元/公顷取得,共4.71公顷,总价合计 235.5万元。 2.建筑安装工程费

建安工程费合计11736.53万元 3.前期工程费 4.基础设施配套费(参见附表3) 附表3 基础设施配套费 附表4 公共配套设施经社

给用估算表 6.不可预见的费用 (250.3+11736.51+929.87+564.56+1130.44)×5%=498.04 7.开发期间税费(参见附表5) 附表5 开发期间税费 8.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为以上7项之和,共计17868.09万元

海外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海外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岳亮王阳龚伟华 目录 摘要 一、美国房产市场 (3) (一)★开发商和楼盘特征总结 (4) (二)市场现状 (7) (三)市场趋势和特征 (9) 二、澳大利亚房产市场 (12) (一)市场特征 (12) (二)开发商特征 (13) (三)楼盘特征 (14) 三、中国开发商海外市场开拓情况 (15) 四、以上国际市场对中意的战略意义和启示 (18) (一)对市场的了解 (18) (二)进入市场的渠道 (19) 结论 (20)

摘要 报告将主要从海外房产开发商项目和中国大陆开发商海外项目两个角度来阐述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而其中主要的国际市场目前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些国际化大都市。美国作为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对于全球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澳大利亚则是南半球经济体量最大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报告从开发商和楼盘入手,分析推断两大市场的规模、现状以及趋势和特征等内容,同时结合国内开发商近几年发展状况,为中意开拓海外市场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关键词:海外市场;开发商;现状;特征;启示;

一、美国房产市场 美国权威机构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橱柜消费终端,美国橱柜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2005年美国厨柜市场总容量已经达到了130亿美元,根据业内预测 2013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25.9亿美元。 如图一:美国橱柜市场需求预测 另据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从1995年起至今,中国一直是美国第二大橱柜出口国,并且是出口额增长最快的国家。仅就2005年而言,中国橱柜出口美国的金额就达到1亿5千万美元,比前2004年增长了53%,是1995年出口额的26倍。 如图二:美国橱柜进口主要来源国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如今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在橱柜行业有着光明的前景。而作为橱柜行业风向标的房地产业,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美国房地产主流市场的开发商和楼盘特征。

房地产投资分析工作总结【精品】

房地产的投资分析报告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房地产投资分析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 XX的投资报告我想分为几大部分,第一部分应该是行业属性和企业未来成长性,因为投资企业成长性是最重要的,没有高成长性,投资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第二部分为企业当前市场估值的情况介绍,毕竟只考虑成长性没有合理的买入价格,投资回报也会大受影响。第三部分,应该说说投资这个企业的风险问题,以及风险控制的措施。 XX地产这个企业存在的前提就是依附于地产行业的,为地产企业提供相应的销售策划服务的,所以这个行业会受到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影响,存在业绩较强的周期性,但是由于这个行业的所提供的服务是整个地产行业的所必须的,所以企业生存的前提就是提供优质的服务,而经济周期性影响只是针对业绩出现波动,对这个企业的扩展和发展没有大的制约和致命性打击。相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帮助企业消灭很多体质较弱的竞争对手,为自己成长的过程提供空间,这个过程是每个成长性企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企业最大的风险在于自身管理及是否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这些因素,资金因素、经济周期等外来因素不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而且由于提供的服务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固定资产的投入,这会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其企业的毛利润。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已经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毛利率也会相应的小幅提高,由于在管理水平稳定的情况下,其简单的盈利模式的复制及其迅速的规模化成为可能,所以行业的成长空间巨大。而且通过分析,除了一线城市这种服务地产商的行业较为成熟以外,其他二三线行业的行业非常不规范,在很多地区可以说根本没有这种营销服务模式,其市场的不成熟性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XX地产是A股市场第一家上市的专业从事房地产营销的顾问代理机构。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相关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机构及个人业主。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顾问策划、代理销售和经纪业务。 与同业比较,XX地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顾问策划业务的品牌、规模效应将逐步体现。2、业务条线间协同效应显现。3、受益深圳特区扩容。4、管理团队高瞻远瞩。 目前A股尚没有房地产顾问公司上市交易。目前国内同行业有3家分别在香港主板和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目前中小板市盈率在35倍以上,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对XX地产未来估值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从风险角度看,公司所处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不确定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对其风险有一定安全空间要求。 XX地产是A股市场第一家上市的专业从事房地产营销的顾问代理机构。公司服务的主要对象包括相关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机构及个人业主。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顾问策划、代理销售和经纪业务。 房地产市场按照房地产开发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房地产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一级市场是由政府主导土地使用权出让阶段的市场,一般称之为土地市场;二级市场是房地产开发商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对房地产进行开发和经营的市场;三级市场是房地产开发商已出

关于海外房地产投资心得体会

关于海外房地产投资心得体会 现如今,房地产投资深受投资人群的喜爱。在中国人看来,房子有着不一样的意味,是家的一种代表。在海外的房产受到很多购房投资人士的追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投资呢?看一看小编带来的关于海外房地产投资心得体会。 房地产作为投资产品深受人们喜爱,在全球高净值人士都有房产投资。在选择投资产品时有股票证券基金保险房产等领域,其中房地产占投资比例43%,由此可见房产作为首要投资产品。接下来我们就来从以下5点投资心得来学习! 我们总说“买房买房”,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难道买的真的仅仅是一所房子吗?这个答案显然大家都心知肚明。 对于看重家庭观念的中国人来说,房子代表着安身立命之所,也是组成“家”的先决条件。而从经济社会层面来讲,房子早已超出了居住场所性质的限制,可以理解为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资产财富,并在未来的区域城建规划与改造升级中得到进一步的价值释放。 因此,“海外置业”热潮一经兴起随即吸引了无数热衷于购房投资人士的追捧,买房已经不局限于国家地域的限制。但归结于语言、不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我们需要花大把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海外房产。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拥有实实在在的海外置业投资经验为您精心总结出五大投资心得,相信没时间研究海外房产的你,看完之后也能了然于心!

1、海外置业的概念 海外置业是对于购置非本国土地、房屋,进行非本国房地产交换,包括房屋买卖,租赁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大家都懂,海外置业的行为真真切切地反映出这个理财金言。大环境下,国内房地产投资已经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表面看起来很美好,实则为即将破灭的泡沫。而通过海外置业能获得规避风险、资产保值的巨大优势,并在中长期的持有中获得更大的回报。 2、理清楚你的目的:自住 or 投资? 一般而言,海外置业大致分为自住和投资两大类。不同的选择,需要着重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如果海外置业用作投资的话,地段、交通、配套、未来住房需求、租金回报等因素都应该纳入参考范围;而如果是用作自住的话,相较起投资会简单得多,您只需要选择符合自身要求的项目即可,例如学校、周边配套、物业、社区、室内装修、户型朝向等注重实际性功能。 3、选择发达国家 or 发展中国家? 以往国人无论是留学、旅游、养老,还是海外置业投资,通常首选美英澳等发达国家。这里经济稳定,设施完善,抗风险能力更强,但去的人多了,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了,并且许多人只看到广阔的土地与令人心动的房价,却忽略了日后昂贵的房屋维护费用! 纵观全球,许多投资者选择投资区域上已经从国际一线大城市拓展到了二三线城市甚至蔓延到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城市,其中包括位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吉隆坡。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已经成长到一定规模,在日本、韩国企业之后,他们都相继开始了国际化扩张和兼并收购的行动,向着自己国际化的目标靠近,比较著名的企业如TCL、联想、海尔、华为等。但中国企业在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都分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著名科技公司联想集团的两个跨国并购案例为切入点,阐述其跨国并购和整合的过程,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联想集团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从案例中抽取一些普适性的经验教训,推而广之,为其他中国企业所借鉴,促进其跨国并购的成功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个案例是本文论述的主要事实依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Under the t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over 30 years development after reforming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famous enterprises growing into a certain scale .Following after Japan and South Korea, they have started expansion and merg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oach to their international target. Some of them typically are Lenovo , TCL ,Haier ,Huawei ect.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a M&A way,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come across a variety of challenges and difficulities. This essay from Lenovo Group, the world-famous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its two M&A case studies, penetrated deeply into the topic, expatiated the process of M&A, by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so as to find out the issues they faced alone the way of M&A and the element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experiences. Through spreading the mentions above, other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draw a lesson from it, so as to improve the way of M&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se two cases are the main basis of this essay. Key Words:Chinese enterprise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目录 一、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文献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联想集团企业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案例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案例

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案例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 一.总论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石家庄市时光街东,工农路南,项目地块呈狭长的F 型,南北最长距离约1075米,东西最长距离约470米,总面 积公顷,绿化率为3505%,地面条件较为平整。 2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2: 总投资20000万元(不含带款利息) 其中自有资金:4000万元

高层住宅开发成本:1643元/平方米;超高层住宅开发成本: 1777元/平方米 税后利润:万元 全部投资利率:%:全部有资金内部收益率% 总投资利润率:%;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 二.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项目工程计划说明 项目总工期为一年零四个月(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当完成地下工程后开展预售工作(—)总项目进度分为四个周期,每个周期四个月。 2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附表 三.项目投资估算与投资筹措计划 (一)开发成本 1. 土地成本 按照国土资源部2002年出台的11号令和有关规定,经营 性房地产项目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获得。本 项目土地使用权是通过拍卖方式取得。土地以50万元/公 顷取得,共公顷,总价合计万元。 2.建筑安装工程费

? 建安工程费合计 万元 3.前期工程费 4.基础设施配套费(参见附表3) 附表3 基础设施配套费 5.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参见附表4) 附表4 公共配套设施经社给用估算 表 ? ? ? ? ? ? ?

6.不可预见的费用 (++++)×5%= 7.开发期间税费(参见附表5) 附表5 开发期间税费 8.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为以上7项之和,共计万元 (二)开发费用(参见附表6) 附表6 开发费用汇总表 ?

海外房产投资的好处

金斧子财富:https://www.360docs.net/doc/ca5119786.html, 据专业人士分析:近几年海外房产投资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楼市前景不够明朗,加之各种限购政策的陆续推出,使有意向投资房产业的投资者们面临越来越多阻碍和不利条件;另一方面,经济条件的成熟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读书或移民海外,因此对于海外置业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 海外房产投资优势,其他优势: 资金投入量少,可享有高额的房贷 海外投资贷款比率远高于国内。国内投资者在海外银行的贷款比率可达80%,这与国内的10年50%贷款相比,可以降低投资者的资金入市门槛。且在国外装修费用可进行变相贷款,国外房屋的交楼标准全为精装修,售价已包含了所有的装修费用,这意味着装修费用也等于同时办理贷款,资金可节省出来进行再投资。可见,通过投入少量资金移民海外即可拥有优惠的房产。 投资回报稳定 对于海外投资购房移民的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率。据相关数据显示,现时投资澳洲房产的回报率一般为4%-6%(净),美国投资回报率为3%-4%(净),而马来西亚投资回报率为5%-7%。除此之外,葡萄牙、西班牙等一些欧洲国家的房产投资也能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产权优势凸显

金斧子财富:https://www.360docs.net/doc/ca5119786.html, 相对于国内多数的物业产权,海外房产绝大多数都是永久产权,也就是业主享有该地块以及房屋的永久使用权限,同时该地块的增值能促进房屋的升值。 在国内进行房产投资,必须先要核实土地的使用期限,物业的剩余使用期限决定了该物业的价值。而海外房产投资则没有使用年限的限制,其房屋价值永远随土地的增值而增长。所以通过移民的方式在海外投资购房能快速地享受到当地房屋产权的巨大优惠。 法律优势保护个人财富 从购买房产的手续上来说,国内与国外有极大的不同。在国外,买家一般可付10%的首付且该首付资金不是直接进入卖家户口,而是受法律保护,直到全部手续办理完毕。买家律师确认无误后通知买家办理房款过户手续,此时买家已拿到正式的产权证。 因此,如果开发商不按期交楼,将不能收到一分钱;而此时买家也无任何损失,将收回全部首付资金及利息。所以,通过购房移民到海外投资房产,能切实地保证投资者的购房资金不遭受损失。 金斧子财富平台,目前专门针对高净值大额资产配置,理财服务以及海外投资。【金斧子】持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国际风投红杉资本和大型央企的招商局创投实力注资,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私募发行与服务平台,提供阳光私募、私募股权、固收产品、债券私募等产品,方便的网上路演平台。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

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

海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报告: 海尔是世界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是海尔主 要创始人。截止到2009年,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 19个海外贸易中心,全球员工超过六万人。2009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 品牌价值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连续8年蝉联。 经济全球化和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如何发展,是一个崭新而迫切的问题。为了对应于这种新趋势,抓住这一难 得的机遇,海尔从1999年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因为国际化是海尔一个重要发展 战略,而电子商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所以要想实现国际化就必须要进入 电子商务行业,而且要进去就得做好,没有回头路。另外认为企业如果在网上 没有拓展,传统业务与网络挂不上钩,在时代就没有生存权。在由网络搭建的 全球平台上,企业的优劣势被无情的放大,因为下,企业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的车辆,车况好的车,能够在上发挥优势,而破旧的车,即使在高速公路上,也 只有被远远抛在后面的结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说出了:“以后企业,要么 上网,要么死亡”。这句话,也为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问题:信息时代海尔集团的成功飞跃秘籍是什么? 首先,在产业方向转移方面,海尔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网络化营销、网络化服务和网络化采购,并且依靠海尔和已有的市场配送、服务网络,为向电子商务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管理转 移方面,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绝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管理机制上把“金字塔”扳倒建立了以市场为目标的新的流程,企业的主要目标由过去的利润最大化转向,以市场为中心。 在企业内部,每个人要由过去的“对上级负责”转变为“对市场负责”。还成立了物流、商流、资 金流三个流的推进本部。物流作为“”直接从国际大公司采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商流通过整合资源降低费用提高了效益;资金流则保证资金流转顺畅。 海尔拥有比较完备的营销系统,在全国大城市有40多个电话服务中心,1万多个营销网点,甚 至延伸到6万多个村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网站对订货的区域有限制而海尔是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 现配送的原因。 其次、海尔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海尔是国内大型企业中第一家进入电子商务业务的公司,率先推出电子商务业务平台。我们不是为了概念和题材的炒作,而是要进入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为 此海尔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持平台,为电子商务服务。目前,在集团内部有内部网、有ERP的后台支持体系。我们现在有7个,各地还有和工厂,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没有内部网络的支 持是不可以想象的.各种信息系统(比如物料管理系统,分销管理系统,电话中心,C3P系统等等)的应用 也日益深入.海尔以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因特网(外部网,海尔从96年底起就建 立了自己的网站)为窗口,搭建起了真正的电子商务平台. 当然,进行电子商务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不仅要有各方面的基础准备,还要让经销商和 消费者接受,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我们为经销商、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简单、操作性强的电 子商务平台,而且进行了循序渐进式的培训,而且在平台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如何为应用者提供方 便和帮助,就连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我们也遵循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业务 伙伴和我们一同发展和成长。海尔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发展成为公用的平台,不仅可以销售海尔的产品,也将销售其他各类的产品;不仅可以为海尔的自身的采购需求服务,也将为第三方采购和配送 服务。以“一名两网”为基础,与用户保持零距离,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INTERNET时代 是的时代,海尔要利用信息进行发展。通过网站,海尔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用户的信息和反馈。这些 用户对海尔的信任和是海尔最大的财富。目前在海尔的网站上,除了推出产品的在线订购销售功能 之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有面对用户的四大模块:个性化定制、产品智能导购,新产品在线预定,用 户设计建议。这些模块为用户提供了独到的信息服务,并使网站真正成为海尔与用户保持零距离的 平台。 再者、利用网络放大海尔的优势,减低成本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海尔将利用系统,进 一步优化分供方。如果上网,就可以加快这种优化的速度。一个小螺丝钉到底世界上谁生产最好? 一上网马上就会知道。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降低,关键是找到了最好的分供方。正是这种交流, 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两个国际工业园,引进了国际上最好的分供方到青岛建厂,为海尔配套。海 尔电子商务系统还处在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中,我们将充分利用海尔的“一名两网”的优势,通过 网络连接用户,大力推进CRM系统的建立,以具有充分个性化的产品和特色服务拢住原有、新、 潜在的用户,以及供应商,采购商,提供完善的服务。在保持和发扬企业的优势,更加快海尔的创新 机制,缩短进入的国际化进程。1995年,我们的销售额是世界五百强入围标准的1/18,1996年是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Cross一boarderM&A)又称为跨境并购或国际并购,是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是并购在空间上的跨越国界。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为: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支付手段,把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买下来。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即跨越国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市场和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的并购。 TCL集团 TCL:全球化浪潮中新兴的中国力量,TCL即The Creative Life 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创意感动生活。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TCL集团(SZ.000100)、TCL多媒体科技(HK.1070)、TCL通讯科技(HK.2618)。目前,TCL已形成多媒体、通讯、家电和泰科立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与投资业务群,物流与服务业务群。 2009年TCL全球营业收入442.95亿元人民币,5万多名员工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销售旗下TCL、Thomson、RCA等品牌彩电及TCL、Alcatel品牌手机。2009年TCL在全球各地销售超过1428万台彩电,1612万部手机。2009年TCL品牌价值达417.38亿元人民币(61.1亿美元),蝉联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未来十年TCL将继续构建融设计力、品质力、营销力及消费者洞察系统为一体的“三力一系统”,将TCL打造成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品牌。 汤姆逊公司 汤姆逊是法国最大的国家企业集团,位居全球第四大的消费类电子生产商。汤姆逊的业务范围集中在视讯产品系列和数码处理等领域,是一家工业和科技并重的世界级集团,其产品及增值服务系列构成了完整的视听产品价值。汤姆逊至少在三个领域,当之无愧地扮演着世界第一的角色:为媒体和内容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货商、数码译码器供货商、家用电话供货商。其中,在媒体内容的制作与传输领域,汤姆逊占有整个欧洲解码设备60%~70%的市场份额,并垄断

分析规避海外地产投资风险的措施

分析规避海外地产投资风险 的措施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析规避海外地产投资风险的措施 我国海外地产投资肇始于2004年,经过近几年在海外市场的爬滚摸打,中国房企在海外地产市场投资金额迅速增长,从2008年投资总额不足7000万美元,迅猛上升为2015年的213.7亿美元,投资总额翻了近300倍,中国资本投资海外地产市场进入一个全盛时期。海外地产因具有总体投资价格较低、收益回报率较高的优势,受到来自中国房企投资者的青睐,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低及国内房地产价格回跌的趋势下,我国品牌房企纷纷试水转战海外地产市场淘金,中国资本投资全球房地产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海外地产市场成为中国房企未来投资焦点领域。目前,虽然中国房企在海外地产市场已取得显着成绩,成为影响全球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力量之一,但与国内房地产投资市场相比,中国房企在海外地产投资市场将面临瞬息即变的国际汇率波动、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突如其来的政策法规变化以及境外地产投资资金的安全等风险。因此,中国房企在进入海外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前,应做好前期的风险防控工作,确保我国房企在海外地产市场的投资收益不断增长。 一、中国房企海外地产投资现状

(一)从海外地产投资城市看,美国门户城市是首选 自2005年我国汇率体制改革伊始,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强;但进入2014年,我国人民币首次对美元连续贬值,从2014年最初的最高点6.05贬到2015年的6.49,人民币贬值幅度高达7%。人民币持续贬值、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上升趋势发生扭转以及国内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而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走强,美国经济发达城市核心区域的地产风险低、收益稳定优势,增强了美国门户城市吸引中国房企海外投资潜力。据2016年3月30日戴德梁行发布的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市场报告数据显示,从海外地产投资目的地看,美国市场前景广阔,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可供中国房企尝试进入。美国门户城市是中国房企海外地产首选投资目的地,在美国地产投资总额达43.7亿美元,约占我国海外地产投资总额的近五分之一,达20.45%。其中,纽约、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和西雅图等城市吸引中国房企海外地产投资额约占在全美地产投资总额的94%,仅纽约和洛杉矶两座城市就占据中国房企在美地产投资总额的87%。 (二)从海外地产投资国别看,欧美发达经济体国家仍是主要投资对象国

跨国并购案例解析分析

浙江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并购方:浙江龙盛 被并购方:德国德司达公司 并购年份:2010年 双方企业介绍: 浙江龙盛 公司简介 浙江龙盛成立于1970年,目前已成为化工、钢铁汽配、房地产、金融投资四轮驱动的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龙盛现在已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龙盛创始于1970年,前身是浬海公社微生物农药厂。1979年,由农药厂转型开始生产纺织助剂。1993年,又由助剂生产转向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的生产,企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龙盛组建了正式的股份制公司。1998年,龙盛分散染料的产销量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并逐渐开始构筑集活性、酸性等多种染料品种和染料中间体为一体的大染料格局。2003年8月1日,龙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染料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龙盛已成为横跨化工、钢铁、房产、金融股权投资四大产业,总资产超过1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所属控股子公司50多家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0年,龙盛通过启动债转股控股德司达全球公司,开始掌控染料行业的话语权。在全球的主要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拥有超过30个销售实体,服务于7,000家客户,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在所有的关键市场都有着销售和技术的支持,在50个国家设有代理机

构,拥有在12个国家的18家工厂,龙盛世界客户群包括知名国际品牌如NIKE、ADIDAS、SWAL-MART、LEVIS等。 现在的情况补上 德国德司达 德国德司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供应商,约占全球近21%的市场份额,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染色解决方案、高性能化学品和定制生产特殊染料、颜料,它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18家工厂,服务于7000家客户,2008年销售收入约8亿欧元。德司达是由3家昔日染料制造业巨头的染料部门合并而成的。1995年,有近百年染料生产史的德国拜耳公司和赫斯特公司的染料部门合并建立了德司达公司。1999年11月,德国巴斯夫公司的纺织用染料和颜料部门也加入了进来,组成新的德司达公司,并于2000年10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2004年8月,美国白金公司从德司达原先3家大股东拜耳、赫斯特和巴斯夫手中全面收购了德司达的股份。 并购过程 这样一家由世界顶级染料企业组成的公司,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德司达近破产,中国企业浙江龙盛把握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司达陷入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困境。2009年9月,德司达德国公司向法兰克福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2月,印度吉里(KIRI)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支付4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司达除美国以外的全球业务。接着,龙盛在2010年初出资2200万欧元认购了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约定在5年之内随时可以转成股份。债转股后,龙盛将持有新加坡吉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2.4%的股份。也就是说,龙盛和印度吉里公司是德司达重组后的两大股东,而

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案例

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 一.总论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石家庄市时光街东,工农路南,项目地块呈狭长的F型,南北最长距 离约1075米,东西最长距离约470米,总面积4.71公顷,绿化率为3505%, 地面条件较为平整。 2 3 总投资20000万元(不含带款利息) 其中自有资金:4000万元 高层住宅开发成本:1643元/平方米;超高层住宅开发成本:1777元/平方米 税后利润:4332.87万元 全部投资利率:32.6%:全部有资金内部收益率30.6% 总投资利润率:161.7%;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128.5% 二.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1、项目工程计划说明 项目总工期为一年零四个月(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当完成地下工程后开展预售工作(2006.5.1—2007.5.1)总项目进度分为四个周期,每个周期四个月。 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附表 三.项目投资估算与投资筹措计划 (一)开发成本 1.土地成本 按照国土资源部2002年出台的11号令和有关规定,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 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获得。本项目土地使用权是通过拍卖方式 取得。土地以50万元/公顷取得,共4.71公顷,总价合计235.5万元。 2.建筑安装工程费

建安工程费合计11736.53万元 4.基础设施配套费(参见附表3) 5.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参见附表4) 附表4 公共配套设施经社给用估算表 6.不可预见的费用 (250.3+11736.51+929.87+564.56+1130.44)×5%=498.04 7.开发期间税费(参见附表5)

8.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为以上7项之和,共计17868.09万元 (二)开发费用(参见附表6) 附表6 开发费用汇总表 (三)投资成本费用估算汇总(参见附表7) (四)资金筹措与投入计划及贷款利息 本项目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自有资金;二是银行贷款;三是预售用于投资的部分。 资金运作方式如下:自有资金全部用于投资;首期贷款4080万元全部用于第一期投入,不足部分由销收入扣除销售税金和投资利息后补足。本项目开发总投资共计20000万元,按照规定,自有资金投入不得少于总投资的20%,由此可以计算出,需要自有资金4000万元,需要贷款合计4264.41万元,预售房地产收入用于投资合计11920万元。 本项目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情况见附表8

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

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 摘要]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活跃房地产市场、培育和健全资本证券市场及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健康发展涉及其发行、上市交易和所投资物业的运营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应在汲取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法律制度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及自身不断创新的专业队伍培养等方面入手,开创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新局面。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启示 房地产商品既是消费品,也是资本品,能够产生可观现金收益的这一特性,使房地产成为社会资金投向的重要领域。但同时,房地产价值的昂贵又使得房地产投资需要的资金数量巨大,而房地产的经营运作及相关业务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投资者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一切构成了普通中小投资者难以克服的障碍。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国家通过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逐步发展了一种合理可行的房地产投资方式——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s),并不断趋于完善。 房地产投资信托是指通过制订信托投资计划,信托公司与投资者(委托人)签订信托投资合同,通过发行信托受益凭证或股票等方式受托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或房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并委托或聘请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实施经营管理的一种资金信托投资方式。 随着中国城市发展,房地产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过分依赖商业

银行体系的房地产融资模式,令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可能由房地产过热引发的金融风险,出现了收紧房地产贷款的趋势。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及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房地产业,又不能因为缺乏金融支持而出现大的起伏。因此,迫切需要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共同探讨拓宽房地产融资的渠道。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和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无疑可以满足这样一种需求。笔者总结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经验,探讨其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起源及发展沿革 投资信托制度起源于1822年的荷兰,当时只是用以筹集社会游资,作为开发煤、铁、纺织及其他产业的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以在美国的发展最为典型。1883年美国首先成立了波士顿个人财产信托(BostonPersonalPropertyTrust),1920年,美国投资事业才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其原因是美国在战后涌现出大量富豪所持有的过剩资金。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后,美国SEC开始规范投资公司。为确保投资人的权益,美国展开了一系列联邦证券交易活动,先后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1939年信托契约法,并于1940年制定了投资公司法及投资顾问法,这些都成为日后投资公司经营业务管理规则的基本框架。依据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4条,投资公司可分为:面额证券公司(Face-AmountCertificateCompanies)、单位信托公司(UnitInvestmentTrust)和经理公司(ManagementCompanies)三类。其中,经理公司在三种投资公司类型中运用最为普通。

海尔并购案例分析

海尔并购整合 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是在 1984年引进德 国利勃海尔电冰箱 生产技术成立的青 岛电冰箱总厂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 融各领域于一体的 综合性国家特大型 企业。在公司总裁张 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 过技术开发,精细化 管理、资本运营,兼 并控股及国际化等 手段,使一个亏空1 47万元的企业迅 速成长为1994 年在全国500强 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 中产品品种最多、规 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6年销售收 人达62亿元,19 97年实现销售收

入108亿元。目前 集团产品有电冰箱, 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 类,500余个规格 品种,批量出口到欧 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和地区。1996年 出口创汇达570 0万美元。集团内年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 企业有11个,员工 13000人。从 1991年起海尔 就在实施资产扩张 战略,先后兼并了原 青岛空调器厂、冰柜 厂、武汉希岛、红星 电器公司等10多 家大中型企业,盘活 存量资产达15亿 元之多,集团资产已 从10年前的几千 万元膨胀至39亿 元,成为中国第一家 家电特大型企业。 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1997年9月海尔与拥有资产近

17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电冰箱厂和青岛第三制药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6家,组成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只“联合舰队”。在这16家中,海尔认为对红星电器的兼并是最成功的一次,因为在这次兼并中海尔没有投入一分钱,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无形资产入股,在短时间内就使红星扭亏为赢并且成为海尔洗衣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海尔则是海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操作较为规范的一次并购,虽然其中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红星是由青岛市政府直接划归海尔的。海尔大多数的并购都没有跨行业(白色家电业),但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海尔并购的脚步越迈越大,这次并购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鉴于以上三次并购的重要性,我们将主要介绍这三个案例。 整体兼并一一一红星电器公司 一、背景 1991年由青岛电冰箱总厂、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而成的青岛海尔集团公司,1993年9月更名为海尔集团,产品以制冷设备为主。1993年7月集团与意大利梅洛尼设计股份育限公司合资创办琴岛海尔梅洛尼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1994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5.65亿元,利润2.1亿元,生产洗衣机71.3万台,1995年5月海尔洗衣机“玛格丽特”被评为1995年中国市场十大畅销洗衣机。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 二、并购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