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材分析

水循环教材分析
水循环教材分析

水循环

湘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

1.结构

人教版有正文(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读图思考及活动

湘教版有引言、正文、两个活动、阅读

2.图文内容

人教版:相互联系的水体的整体介绍结合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说明水的种类及所占比例;读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图思考问题;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湘教版: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结合文字说明水循环的过程;思考活动;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的阅读,扩大同学知识面;动手动脑实践活动。

相同点:二者都有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概念,过程,意义。

都有活动,让同学学会看图思考。

不同点:1)知识点上:人教版的内容讲述侧重于整体化,从整个地球上来描述水体的存在与分布,讲各种水体间的关系。在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上,人教版从水圈与其他圈层的一个关系来阐述,以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间,陆地与海洋之间详细阐述;

湘教版对水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描述较少,在描述水循环过程中,以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发生循环运动,水循环塑造多种地表形态。对水循环的描述较为简洁,狭小,在水循环的意

义上,也讲到了太阳能的推动作用,此外结合了人类目前面临的水的问题,及一些解决方式,这是与人教版上的一个很大不同之处。2)思考问题上:人教版里是思考河流补给的相关问题。湘教版上是围绕着水循环的动因,人类行为对水循环的影响来进行思考。3)活动上,人教版的活动是书本上的活动,是脑力上的活动;

而湘教版的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

综上可知:

人教版知识面较为广,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要求不大,知识点上是整体结构化。而湘教版对知识的掌握要求深层次些,比较集中化,知识面相对较窄,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联系生活。

3.内容

高二地理下学期 必修一地理 第三章 水循环和洋流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水循环和洋流一、水循环 类型补给季 节 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季节变 化 我国的分布世界的分布其他特点 雨水补给一般以 夏秋两 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雨 季);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 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 化 汛期出现在 雨季 普遍,尤以 东部季风区 最为典型 热带、亚热 带、温带的 大部分河流 径流变化 和当地的 降水特点 有着密切 的关 季节性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 ①有时间性(春 季); ②有连续性; ③水量稳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形成春汛东北地区 寒温带、亚 寒带地区的 河流 对缓解我 国北方地 区的春旱 有积极的 意义 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在 夏季 ①有时间性(夏 季); ②有明显的季 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汛期出现在 夏季,径流 量不大 西北和青藏 高原地区 干旱、半干 旱地区 多为季节 性河流,冬 季断 湖泊沼泽补给全年 ①较稳定(全 年); ②对径流有调节 作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 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对河流水量 有调节作用 普遍;我国 的长白山天 池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 普遍 当湖泊面 积减小时, 调节作用 减弱,易发 生洪涝灾 害 地下水补给全年 ①稳定(全年); ②一般与河流 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的 降水量; ②地下水水位与河 流水位的相互位 置关系 最稳定的补 给源 普遍;我国 济南小清河 上游;我国 西南J喀斯 特地貌区 普遍,喀斯 特地貌区 地下水与 河流水的 互补关 三大过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七大环节:A:蒸发B、D:降水C:水汽输送E:地表径流 F: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 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 海陆间 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 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 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 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 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 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 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 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 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 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 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二、洋流 (一)洋流的分类及成因 1.洋流分类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影响因素 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温馨提示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 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 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属于寒流。

工业循环水主要分析报告指标及方法

附页1 工业循环水主要分析方法 一、水质分析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取9mL市售含HCl为37%、密度为1.19g/mL的分析纯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的浓度约为0.1mol/L。 准确称取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0.15g (准确至0.2m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约50mL,使之全部溶解。加1—2滴0.1%甲基橙指示剂,用0.lmol/L盐酸溶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橙色,剧烈振荡片刻,当橙色不变时,读取盐酸溶液消耗的体积。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c(HCl) = m×1000 / (V×53.00) mol/L 式中 m——碳酸钠的质量,g; V——滴定消耗的盐酸体积,ml; 53.00——1/2 Na2C03的摩尔质量,g/mol。 (二)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称取分析纯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g于25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和两小片氢氧化钠,微热溶解后,转移至试剂瓶中,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此溶液的浓度约为0.015mol/L。 (1)用碳酸钙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准确称取于110℃干燥至恒重的高纯碳酸钙0.6g(准确至0.2mg),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100mL,盖上表面皿,沿杯嘴加入l+1盐酸溶液10mL。加热煮沸至不再冒小气泡。冷至室温,用水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内壁,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上述溶液25.00mL于4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在搅拌下加入10mL 20%氢氧化钾溶液。使其pH>l2,加约10mg钙黄绿素—酚酞混合指示剂①,溶液呈现绿色荧光。立即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突变为紫红色时即为终点。记下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 (2)用锌或氧化锌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准确称取纯金属锌0.3g (或已于800℃灼烧至恒重的氧化锌0.38g),称准至0.2mg,放入250mL烧杯中,加水50mL,盖上表面皿,沿杯嘴加入10mL l+1盐酸溶液,微热。待全部溶解后,用水冲洗表面皿与烧杯内壁,冷却。转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100mL,加0.2%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1~2滴,滴加20%六次甲基四胺溶液至呈现稳定红色,再过量5mL,加热至60℃左右,用EDTA溶液滴定至由红色突变为黄色时即为终点。记下EDTA溶液消耗的体积。 EDTA溶液的浓度用下式计算: c(EDTA) = m×1000 / (M×V×10) mol/L 式中 m——基准物质的质量,mg; M——基准物质的摩尔质量,g/mol,选用碳酸钙时为100.08,选用金属锌(或氧化锌)时为65.39(或81.39); V——滴定消耗的EDTA溶液体积,mL。 用EDTA滴定法测定水硬度时,习惯使用c (1/2 EDTA),这时 c(1/2 EDTA)=2c (EDTA) (三)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称取1.6g分析纯硝酸银,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此溶液的浓度约为0.01mol/L。 准确称取0.6g已于500~600℃灼烧至恒重的优级纯氯化钠(准确至0.2mg)。加水溶解后,移至25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氯化钠溶液1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水约100mL5%铬酸钾溶液lmL,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砖红色出现时即为终点。 记下硝酸银溶液的体积。 用100mL水作空白,记录空白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 c(AgNO3) = m×1000 / [58.44×(V—V0 ) ×25] mol/L 式中 m——氯化钠的质量,g; 58.44——NaCl的摩尔质量,g/mol; V——滴定氯化钠溶液时消耗硝酸银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时消耗硝酸银的体积,mL。 ①1g钙黄绿素和1g酚酞与50g分析纯干燥的硝酸钾混合,磨细混匀。 (四)硝酸汞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水循环知识点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圈的概念: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 3.水体分类(课本P54)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 4.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类型★补给 季节 补给 特点 ★我国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我国以 夏秋两 季为主 ①水量变化 大②时间集 中③不连续 普遍,尤 以东部季 风区最典 型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春季①季节性 ②水量稳定 ③连续性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 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 封冻 冰川融 水补给夏季①有明显的 季节、日变 化②水量较 稳定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2月份径流 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冰川无融水。 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 调节作用 普遍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 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 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 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 流水、湖泊水。 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 流有互补作 普遍

用★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 地下水。 5、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补关系 ①陆地的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关系。相互补给关系主 要看各种水位的高低,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给水位较低的水体。 ③三种水体的变化速度: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④洪水期水位: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洪水期的补给关系: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⑤枯水期水位:地下水>湖泊水>河流水 枯水期的补给关系:地下水补给湖泊水和河流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6.河流的特征 项目描述方法影响因素对航运的影响 水 文 特 征 流量流量的大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 主要取决于河流补给 量与流域面积的大 小。一般来讲,补给 量与流域面积越大, 河流流量越大;河流 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 式。 水量大,流量平稳, 丰水期长,无结冰期, 含沙量少,对航运有 利 水位汛期水位高低和季节变 化,汛期的时间及长 短 包括丰水期、枯水期 时间,汛期长短等, 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 道特征有关。河流主 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 期,水位高。河流流 量相同的情况下,河

水循环利用及节水

践行企业使命建造绿色生态小区 —水循环利用及节水技术在住宅小区的应用 作者1李长城 (1 单位,北京顺鑫佳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变得很脆弱,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生态住宅小区成为人们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并且重视城市生态住宅小区水资源循环利用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顺鑫佳宇作为上市公司顺鑫农业的子公司,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广使用节水技术,在多年的房地产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节水技术;社会和经济效益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atural ecosystem has become very fragile ecosystem, maintain relative stability and balance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 become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rend. And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residential quarters in city water resources circulation utilization for real lif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Xin Jia Yu as a listing Corporation Shunxin agriculture company subsidiary, active commitment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mote the use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fter year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英文【关键词】:City;water resources; recycle; water-saving technology;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顺鑫佳宇公司通过积极采用绿色建筑节水技术的应用,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在住宅小区开发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

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设备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洗菜池、洗脸池、导管和阀门,所述洗菜池底部设置有导管;所述洗菜池底部设置的导管和处理箱相连接;所述处理箱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隔板、海绵层和活性炭层;所述处理箱侧边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洗脸池底部设置的导管和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储水箱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储水箱通过导管和发电机相连接;所述处理箱通过导管和马桶相连接;所述马桶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节约用水效果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洗菜池、洗脸池、导管和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菜池底部设置有导管;所述洗菜池底部设置的导管和处理箱相连接;所述处理箱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隔板、海绵层和活性炭层;所述处理箱侧边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洗脸池底部设置的导管和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储水箱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储水箱通过导管和发电机相连接;所述处理箱通过导管和马桶相连接;所述马桶底部连接有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菜池底部设置的导管设置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和发电机之间连接的导管表面设置有阀门。 技术说明书 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水会被经常用到,因此在家庭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一般人们会直接排放,不仅不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存在很大的浪费情况,人们需要对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手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装置不能够有效的对水进行循环利用,不方便人们的使用。 技术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 本技术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家庭用水循环利用装置,它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洗菜池、洗脸池、导管和阀门,所述洗菜池底部设置有导管;所述洗菜池底部设置的导管和处理箱相连接;所述处理箱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表面分别设置有隔板、海绵层和活性炭层;所述处理箱侧边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洗脸池底部设置的导管和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储水箱左侧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储水箱通过导管和发电机相连接;所述处理箱

彻底根治循环冷却水系统四大难题

彻底根治循环冷却水系统四大难题 一、方案特点 在工业冷却循环水方面,均采用水为能量的传递介质,在循环使用时,水质会浓缩、恶化,产生水垢、污垢、腐蚀、菌藻等,严重影响系统的效率,加大能耗,减少设备使用寿命。 以往通用的化学水处理方式不仅每年需要经费,而且会造成大量含有化学药剂的污水,加大 环境污染,同时会腐蚀管道,甚至造成冷却器穿孔报废。例如,一个保有水量100T的冷冻、冷 却、采暖循环水为例,如果采用传统化学处理方法,一年要用化学药剂10吨、每吨药剂会形成500 立方米的污染水。 针对以上问题,罗德斯尔?循环水水质深度净化方案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变频磁场技术,采用“以水治水、物理吸垢”方式,不仅解决了循环水净化、除垢、杀菌、灭藻、去锈等一系列难题,而且每年保养经费很少,不会产生污染,节电节水,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循环水水质深度净化方案。 循环水优化设备图片 二、罗德斯尔?循环水水质深度净化方案的优势 除垢防垢,使热交换表面始终无垢状态,提高热交换效率 除锈防腐,解决水体红锈问题,延长管道和热交换器使用年限 杀菌灭藻,尤其对军团菌的杀灭,提高安全性能,提高冷却效率 无需停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连续性 保留原管,即无需改变原有循环水管道 节水环保,大幅减少循环水排放,节省用水,没有污染,保养经费很少 三、设备构成和原理 概述 罗德斯尔?循环水系统优化方案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性、多功能、环保、节水节能的循环水处理理念和技术,具有补水净化、去垢、灭藻、除锈、杀菌、环保、节能、节水等多重功效,本方案的主要设备为LT系列循环水系统优化设备。 LT系列循环水系统优化设备工作原理 LT 系列循环水系统优化设备是罗德斯尔?循环水系统解决方案的核心设备,该装置由高频发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水循环和洋流时水循环学案湘教必修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题目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说学知识,阐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热力环流 3.大气运动 【知识转接】 1.运用地图册中国地图,寻找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淮河、嫩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位置。 2.运用地图册世界地图,寻找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莱茵河、多瑙河、尼罗河、刚果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巴拉圭河等河流的位置。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 ________的变化。 2.驱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类型: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4.主要环节: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___。 6.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它们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并不是所有水体之间都存在水源互补关系,有些只存在着单向补给,如冰川水对河流及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单向补给关系。(2)陆地水体的类型按不同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①按空间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②按循环周期: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③按埋藏条件:潜水和承压水。 7.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循环水分析 全套标准

循环水分析 1、碱度的测定 1.1分析原理 用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水中所有能和酸反应的所有物质。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进行滴定,根据酸的浓度及消耗体积进行碱度的计算。 1.2试剂 1.2.1 酚酞指示液1%; 1.2.2 甲基橙指示液0.1%; 1.2.3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C(1/2H 2SO 4 )= 0.05 mol/L。 1.3 分析步骤 量取100ml透明水样,注入三角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液,此时溶液若显红色,则用0.1000mol/L或0.0100mol/L(脱盐水或冷凝水用0.0100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为无色,记录消耗酸量V1,在三角瓶中再加入2滴甲基橙指示液,继续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为止,记录消耗的总体积数V2。 如果加酚酞后不显色,可直接加甲基橙指示液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记录消耗酸量V2。 1.4 结果计算 酚酞碱度(mmol/L)JD 酚 =C× V1×10 (1) 总碱度JD(mmol/L) 甲 =C× V2×10 (2) 式中: C -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1 -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酸的体积,mL; V 2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消耗的总体积数,mL。 1.5 注意事项 1.5.1 总碱度即为甲基橙碱度。 1.5.2 在用此方法区分水中的重碳酸盐、碳酸盐、氢氧化物时,水中不能有其它有机酸或弱无机酸盐。

2 硬度的测定 2.1测定原理 水中的钙镁离子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 2.2试剂和溶液 0.01mol/L EDTA标准溶液(高硬度用) 0.005mol/L EDTA标准溶液(低硬度用)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 硼砂缓冲溶液 0.5%铬黑T指示液(乙醇溶液) 酸性铬兰K指示剂:5g/l 。 2.2分析步骤 量取100ml透明水样注入250ml三角瓶中,加入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和2滴铬黑T指示液(脱盐水加1ml硼砂缓冲溶液,2-3滴酸性格兰K)。在不断的摇动下,用0.01mol/L(或0.005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 2.3结果计算 C(V1-V0)×1000 YD(mmol/L)= v 式中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1 V-水样的体积,ml 3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3.1试剂和溶液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0.01mol/L 50g/L铬酸钾溶液 10g/L酚酞指示液 2g/L氢氧化钠溶液

【3.1】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水圈的概念和水体的组成;通过分析图3.2,能够说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以及相互补给关系。 2.学生通过分析图 3.3,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用标准的地理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 3.学生能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并解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地球上水的主体是?陆地水的主体是?海洋水冰川水 (2)水圈有何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3)目前哪些水体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不到全球总水量的0.3%) 河流补给类型 大气降水(雨水)——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湖泊水、地下水——双向补给(补给原理参看世纪金榜P70表格) 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补充:汛期指的是指河流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汛期是河流一年中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 ?全年径流量都较稳定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汛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冬汛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地中海气候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一般在哪个季节?我国哪些地区的河流属于此种补给类型? 夏季我国西北(塔里木河) ?存在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的河流是那种补给类型的河流?我国哪些地区的河流属于此种补给类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 二、水循环的过程 1.水循环按发生领域可以分为哪几种?海陆间循环(又叫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什么?太阳辐射和重力 3.用地理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活动: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修建运河、修水库等),其次对地下径流(吸取地下水等)、水汽输送和降水(人工降雨)、蒸发和下渗(破坏植被、改变下垫面等)等都有影响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气候干旱,降水少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中上游生产和生活过渡引用黄河水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跨流域调水等 三、水循环的意义 1.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能,促进高低纬热量收支平衡; 2.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促进地表物质迁移、转化,塑造地表形态; 4.水是生化反应的主要介质,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维持生态平衡。

浙江省必修一第二章教案:大气环境专题:常见的天气系统及水循环和洋流

教学内容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水循环和洋流 教学目标 锋面系统类型的判读;锋面对天气的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洋流的分布和影响(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根据封面天气图,判读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和变化 2. 水循环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地方性调水工程(如千岛湖调水入杭工程)等考查水循环 的环 节及其产生的影响; 3. 水循环内容有时与河流特征分析相结合进行考查,要注意联系起来复习掌握 教学难点 1. 近年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常常与城市内涝结合考查城市的水循环环节:如从水循环 角度 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治理措施等 2. 气旋有关知识常以台风或龙卷风为载体进行考查,并结合卫星遥感( RS ),判读台风 四周的风向、天气等内容 3. 对于我国常见的准静止锋要点掌握昆明准静止锋、江南准静止锋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 三色笔、地图、教案、教材 教学过程 知识复习 标出气压带、风带 环流的气流走向 画出风向) 尽量画出三圈

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了解提高】 中国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位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知识点回顾 (2019 ·浙江余姚期中)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4.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本节知识点概括(尝试一下自己绘制知识结构图)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知识点1——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了解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 探究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考向1 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小循环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为海陆间循环。2.图中没有标注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植物蒸腾②海水蒸发③地下径流④陆地降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标注植物蒸腾和地下径流。 考向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搬运泥沙等矿物质移动,从陆地输送到海洋。图中④为地表径流,故D项正确。 4.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使海平面上升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冰川融化 D.不断更新陆地水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了地表形态;促进了能量转化和物质迁移。 考向3 水循环与水体转化 地表水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中,在水循环过程中,水体也在不断地转化。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水体中,一般不能直接转化为河流水的是( ) A.冰川水 B.湖泊水 C.大气水 D.海洋水 答案 D 解析冰川水融化可直接转化为河流水,湖泊水可直接转化为河流水,大气水通过降水可直接转化为河流水;海洋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才能转化为河流水,故D项符合题意。 6.河流水和湖泊水可以相互转化,主要取决于( )

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试题-专项二第三讲水循环和洋流(最新整理)

2019高三地理二轮专项试题-专项二第三讲水循环和洋流 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近几年台风活动非常剧烈,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此回答1~2题。 1、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①蒸发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输送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2、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台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促进陆地水资源的更新②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能量交换③塑造地表形态④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等物质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从台风的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了水循环的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环节。第2题,台风促进了陆地水资源的更新,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的能量交换。 答案:1.C2.B (2017·沈阳模拟)读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以下有关雨水回收利用前后水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1121314 A、Q+Q=Q1+Q2 B、Q+Q>Q3+Q4 1617112 C、Q+Q

循环用水、重复用水、中水、再生水的区别和关系

“中水”和“再生水”是同一定义么,有什么区别“中水”起名于日本,“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但目前还没有中水利用专项工程,也没有专项资金,只是政策上引导,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据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深度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指标、回用用户的水。再生水一般可以饮用。 循环用水、重复用水、中水、再生水的区别和关系定义1: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透过吸收太阳带来的能量转变存在的模式到地球另一些地方,例如:地面的水份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水在地球的存在模式包括有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中、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透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表底下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至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定义 2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定义3 :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2.主要作用 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又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沼泽、河流、冰川、雪山,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层。水的总量约为1.4×1013 m3,其中97%在海洋中,约覆盖地球总面积的70%。陆地上、大气和生物体中的水只占很少一部分。

循环水分析项目

循环水分析 (水质分析部分) 一、PH值的测定 详见PH计使用说明 二、电导率的测定 详见电导率仪使用说明 三、浊度的测定(循环水) 本方法适用于循环冷却水中的浊度的测定,其范围0~45mg/L。 1、原理 六次甲基四胺与硫酸肼两者之间能定量缔合为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盐类混悬物,本方法系以此混悬液作为浊度标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试剂 2.1 标准浊度储备液 2.1.1 溶液A 称取1.0000g硫酸肼[(NH2)2H2SO4]用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 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1.2 溶液B 称取10.000g六次甲基四胺[(CH2)6N4],用水溶解,移入100ml容 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1.3 吸取25.0ml溶液A和25.0ml溶液B,移入500ml容量瓶中,摇匀后,在25+3℃ 静置24小时,然后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混悬液的浊度为400mg/L,此溶液可使用1个月。 2.2 标准浊度的混悬液 吸取50ml上述储备液于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标准浊度混悬液为100mg/L。 3、仪器 分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 4.1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100mg/L的混悬液2.5,5.0,7.5,10.0,12.5,15.0,17.5,20.0,22.5ml 于9个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以上各液的浊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40,45mg/L。在分光光度计上于420nm处,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浊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2水样的测定 取摇匀未经过滤的水样,置于3cm比色管中,以蒸馏水做参比,在与标准曲线相同的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 典型:未登陆的台风 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 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 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 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 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 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1、正面的影响: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 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课件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xx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自然界地水循环教材分析报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材分析 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2013410171 徐旭 一、地理教材科标要求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二)课标解读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标准要求进行科学观念教育,受初中阶段地理知识量的局限,依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很难抽象的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运用示意图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是结合实例,将本堂课的容结合实例,分析地球表层的水循环,这就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理论知识。 本节知识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本节的知识容覆盖了地理学习、地理问题探讨、地理实验

等活动,其在数量上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技能,掌握地理科学方法的要求。本节的容要素质量上有助于激活学生所存储的已有知识,并能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景中,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地理技能,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2)用计算机设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水循环或洋流的运动的动画。 本条标准涉及“活动建议”,根据学校设备条件、师生实际水平状况,选择不同形式的途径进行模拟水循环的过程,是改进教学方式的好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的动画或者图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并结合生活的例子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目标表述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所给资料,述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