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教务处主办第6期(总第17期)2005年12月8日

安徽师大教务处主办第6期(总第17期)2005年12月8日
安徽师大教务处主办第6期(总第17期)2005年12月8日

安徽师大教务处主办第6期(总第17期) 2005年12月8日

目录

教学研究

2005年我校教学成果喜获丰收

我校2006年新专业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质量监控

我校对科类基础课进行课堂测评

校教学督导团对北校区进行课堂教学检查

教材建设

我校启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选题、申报工作

2006年春季教材征订会召开

实践教学

我校微格教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考试招生

本学期第一批科类基础课考试开始

教学研究

2005年我校教学成果喜获丰收

开展教学成果评选和奖励工作,是我省和我校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尊重和鼓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重要举措。2005年我校共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另有28项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附:2005年我校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

我校2006年新专业申报工作进展顺利

根据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2]005号)和《关于做好高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制定、修订工作的意见》(教高[2002]024号)的要求,为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服务我省“科教兴皖”战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立足学校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我校积极申报2006年新专业。其中,经济管理学院申报的市场营销专业,皖江学院申报的广告学、市场营销、网络工程、美术学、艺术设计和音乐学教育专业共计七个新专业已经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目前,各专业申报材料已经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备案。

★为扩大科类基础课的选课容量,本学期对一学分的科类基础课程增开了第二批次。本批次各学院共申报了18门课程,111个教学班,其中仅《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申报了31个教学班。选课于10月28日至11月4日进行,经过选课筛选后实际开设了104个教学班,共有11937名同学选上课,极大地缓解了科类基础课程选课容量紧张的矛盾。

★为进一步增加科类基础课的课程容量,扩大学生的选课范围,为我校学分制教学的运行提供更多支持,根据《关于学分制教学计划中科类基础课等课程设置的补充说明》(校教字[2003]8号),教务处于近期对原有的科类基础课进行了扩容。教务处对新申报的科类基础课进行了审核,最终确定《中学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研究》、《教育经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桥牌与社会》、《儒学与人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秘书学概论》10门课程为新的科类基础课,并在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向全校学生开放、选课。

质量监控

我校对科类基础课进行课堂测评

为了解科类基础课教学与管理情况,不断提高科类基础课教学质量,教务处在第九教学周晚上时间对2005—2006学年第一批次开设的49门科类基

础课进行了课堂教学纸制测评及有关情况调查。本次测评共发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表27000余份、学生调查问卷5000余份、教师调查问卷200余份,涉及中、南两个校区215个教学班。

本次测评结果显示科类基础课课堂教学总体良好,绝大部分教师教学态度端正、认真履行职责,学生基本满意。但也存在个别教师在未严格履行手续的情况下调、停课、换教室,部分学生对科类基础课的教学不太满意的情况。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学校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上的管理,继续加强日常教学的质量监控;同时从“教”和“学”两个层面来加强科类基础课的建设和管理,在努力提高科类基础课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过程中,建设更多门类和数量的科类基础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校教学督导团对北校区进行课堂教学检查

根据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安排,校教学督导团于11月14、15日两天集中文理两组督导员11人,在教务处王心源副处长带领下,对北校区进行了专项集中听课。督导团采用2-3人为一听课小组形式,听取了北校区文、理科24门理论课程,并查看了7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情况。听课的对象,主要以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听课结束后,除与部分主讲教师交换意见外,还专门分文、理两组向北校区领导和系领导作了较为详细的听课信息反馈。

从听课情况看,北校区大部分教师备课认真、充分,能较熟练的讲授本专业课程的内容,教态端正,精神饱满,语言清晰、简练。不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对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讲解的不够准确、完整;师生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运用较少;教学内容较单一,信息量小,缺乏学术气氛。

★11月16日,学校召开督导团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校长王伦和教务处领导。会议认真总结了开学以来针对新上岗青年教师的专项听课情况,研究今后的工作思路。会议决定后半学期工作由针对新上岗青年教师的专项听课转向对各学院集中听课。目前校教学督导团已完成了对教育科学学院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听课。

教材建设

我校启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

教材规划”选题、申报工作

为落实教育部高教司《关于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教高司函[2005]195号)的精神,结合我校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特优强专业建设、新专业建设、科类基础课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教务处积极拟定我校“十一五”(2006年~2010年)教材建设规划。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鼓励、动员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教授申报,编写特色教材,要求各学院认真作好本单位的教材规划。本次申报方式是由有关出版社直接向高教司申报,学校提倡各学院、申报教师自主与相关出版社联系,教务处将协助教师联系出版社。教育部申报截止时间为2005年12月20日。

2006年春季教材征订会召开

2005年11月15日下午4:00,我校2006年春季教材征订会在教务处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教务处领导、图书代办站负责人以及各学院教学秘书、教务员共计30多人。会议对我校2006年春季教材征订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并对学分制下的教材管理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会议决定学校统一按在册学生数征订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和科类基础课教材,自选课教材(跨专业选课)由学生自购。根据教务处教务管理中心选课安排,2006年春季教材征订计划依据2005年12月21日前选课数据为准。此后,退课不退教材,选课不再征订教材。

实践教学

我校微格教室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为提高师范生的从教技能,确保2002级毕业生在实习前接受培训,学校于上学期在南校区筹建微格教室,经过科学论证和紧张施工,9月份在南校区正式建立6个微格教室,并安排2002级师范生在实习前进行了系统培训。

微格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信号采集等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的“微型”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师范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学校计划于今年12月份在中校区再建6个微格教室,保证中校区学生的微格教学训练。根据《微格教室使用管理办法》,在教学时间内,微格教室向全校师生进行集中有序开放。

考试招生

本学期第一批科类基础课考试开始

本学期第11周结束的科类基础课课程考试于11月18日-27日在中校区和南校区举行,本次考试共有23门考试课程。科类基础课是我校学分制教学改革一大特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理论,体现学科交融、文文渗透、理理渗透、文理渗透的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科类基础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班级人数多,学生又跨专业、跨学科,教学管理相对复杂。为严肃考风考纪,提高教学质量,本次考试学校加大了对教师监考和学生考风考纪的检查力度,专门成立了校考风考纪巡查组对考试进行巡查。检查中对监考人员迟到、监考未到、清场不彻底等情况在

考试后给予了全校写实性通报,对考试违纪或作弊的学生已按照《安徽师范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处理。

★2005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安徽师范大学考点口语考试于11月12日在我校举行,本次考试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共有74名同学报名参加考试。

★2005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安徽师范大学考点报名工作日前结束。本次考试报名人数四级5404人、六级4762人,考试时间分别为2005年12月24日上午和下午。

★2005年11月12日,我校(芜湖考点)顺利完成了全省成人学位外语考工作,本次考试是省学位委员会办了兼顾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入学时间调整期两届成人本科毕业生申请学位而增加的一次考试,共有218名考生参加,分别来自我校、皖南医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学校。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做好2006年招生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报考我校,招办对2006年招生宣传工作做了整体设计。2006年招生宣传思路是:在内容上,看重宣传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水平,学分制培养模式;在范围上着眼省内,放眼全国;在形式上,以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宣传为主体,辅以报刊、杂志、宣传手册等传统媒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