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汇总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汇总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汇总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

1【顾】理睬。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2011四川卷,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采分点: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2【管】钥匙。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乖】背离。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2011辽宁卷,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

4【归】①出嫁。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2010江苏卷,谢氏生于一个富贵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②通“馈”,赠送。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论语》)

5【规】①谋求。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2009重庆卷,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

6【贵】①重视,崇尚。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仲长统,人名)过干(高干,人名),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2007上海卷,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四方游士,士人常常投奔依附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对他很友善,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

7【耗】①消息,音信。长天苍苍,信耗莫通。

8【曷】疑问代词,何,什么,怎么,为什么。曷不委心任去留。

9【盍】①何。②兼词,何不。例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例2、盍趣降?(2010宁夏海南卷)例3、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2006广东卷,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10【恨】①遗憾。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例2、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2000京皖卷,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遭受极大的罪名,那么是臣对圣上没有尽职尽责,这是我的遗憾啊。)例3、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2000上海卷,(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②怨恨,愤恨。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1997年全国卷,“恨”应是“怨恨、愤恨、不满意”之意,不是“遗憾”之意。因为根据文意,高宗恨善才斫陵柏,使己陷于不孝。)

11【会】适逢,恰赶上。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2010全国Ⅰ卷,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12【还】huán

①返回。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吾其还也。《左传》

②回头,回顾。羽还叱之。(《汉书·项籍传》)又如:还顾:回顾,回头看;还睇,回头看;还视,回头看。

③通“环”。环绕,围绕。诸侯之师,还郑而来。(《左传·襄公十年》围住)秦王还柱而走。(《战国策·燕策》同“带、匝”)

④后退。主人答拜还。(《仪礼·乡饮酒礼》)还走,返身后退而走。

⑤通“旋( xuán)”。(1)迅速。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反之。(《管子·任法》)

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吕氏春秋·爱士》)(2)掉转,转过。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hái(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白头还戍边。(杜甫《兵车行》)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遑】闲暇,空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2004辽宁卷,梁国又派曹义宗围攻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当时内外多事,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或赐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就当授他为该州刺史。虞:忧虑,忧患。)

14【麾】①指挥作战的军旗。旌麾南指。②对将帅的敬称。献于麾下。③指挥。例1、操方麾军回战马超。例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2010广东卷,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15【恚】恼怒,愤怒。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16【贿】①财物。以尔车来,以我贿迁。②赠人财物。孟献子聘于周,王……厚贿之。③

17【货】①财物,钱币。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②买。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③卖,出售。例1、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例2、有屠人货肉归。④行贿。无处而馈之,是货之。(《孟子》处,原因;馈,赠送。)

18【获】①能,能够。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姓查,名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2010重庆卷)

19【候】①问候,拜访。自往候之,晖避不见。(2005广东卷,(阴就)亲自去问候,朱晖避而不见。)

20【赍】①携带,拿着。例1、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例2、秦王阴潜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②怀着。赍志而没。

③赠送,送给。赍钱三百万。

④通“资”,财物,钱财,费用。例1、赍用益饶。(资财费用更加丰富。)

例2、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十五年,被越级迁升为翰林学士,皇上命令他撰写《宣圣庙碑》,写得合乎圣意,赏赐的物品很丰厚。)

⑤奉。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2010全国Ⅰ卷,洪武五年正月商议诏谕云南,任命王祎奉召前往。)

21【稽】①形声。从禾,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停留,停止,阻滞。稽留,在外久留。

②迟延,拖延。例1、稽废时日。例2、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陆游《冬夜不寐》)稽迟,延误推迟。稽延,迟延。

③考核,核查,考证,考查。(义同“课”)例1、无稽之谈。

例2、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2008全国卷,古时天子一定有自己的军队

并亲自率领,用它来防备意外和强化君主的威势。希望您考查旧制,挑选精兵强将作为亲兵,平时就把它当作卫队,战时就把它作为中军。)

例3、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稽度,考核衡量。稽古,考察研习古代的事理。

④计算。简稽乡民。(《周礼·大司马》。注:“犹计也。”)稽算,核计,核算。

⑤计较,争辩,争论,引申为“指摘,非难”。反唇相稽(现规范成“讥”)。

⑥观察,观看。引申为“稽查”,检查,盘查。官方检查走私、偷税、违禁等的非法活动。

⑦治理。若稽田,既勤敷菑。(《书·梓材》。蔡沈集传:“稽,治也。”)

22【跻】①登上。②晋升,升迁。例1、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2006上海卷,冠,居于首位。)例2、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2012长春二模)23【疾】①厌恶,憎恨。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2009上海卷,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②痛心。(其余见100)

24【集】①群鸟停栖树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②止,停留。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③成功,成就。今日之事幸而集。

25【籍】①名册,户口册。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②登记,登记入册或造册或在册。例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例2、户口簿籍类不以实。例3、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2011重庆卷,命令营帅登记掠夺的妇女到郡中讯问。)③凭借,依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2011重庆卷,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④践踏,欺凌。⑤狼藉,杂乱。肴核既尽,杯盘狼籍。通“藉”。⑥没收,抄没。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2010上海卷,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籍没,将财产登记在册,没收入官。)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

1【羸】瘦弱。

2【累】①连续,接连。例1、连篇累牍。例2、累旬日不见其巅际。(2005福建卷,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例3、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②屡次,多次。例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例6、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2006上海卷,(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③托付。小女已累先生。(《聊斋》)④忧患,祸害。⑤牵连。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3【类】①大多,大都。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②像,类似。佛印绝类弥勒。

③事例,条例。例1、举类迩而见义远。例2、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④善。余恐德之不善,兹(此)故不言。(《国语》)

4【离】①遭受。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2011湖北卷,从古到今,厚葬没有像秦始皇那么丰厚的了,然而几年之间,外部遭受了项羽的焚烧的灾难,内部遭受了牧童失火的祸患)

5【罹】①遭受。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2008上海春招,天灾流行,百姓自然会遭受到祸害,与我有何关系呢?)②忧患,苦难,名词。我生之后,遭此百罹。6【莅】①本义:视,走到近处察看。宿眂涤濯,莅玉鬯。(《周礼·春官》) 引申为“到,来”。例1、方叔莅止,其车三千。(《诗·小雅·采芑》)例2、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庄子·在宥》)

例3、莅任,官吏上任。②统治。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③执掌,主管。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楚庄王莅政三年。(《韩非子·喻老》莅政,掌管政事)④治理。

7【詈】骂,辱骂。

8【敛】①退缩,收缩。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2011新课标卷,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②

9【聊】①依靠,依赖。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②姑且,暂且。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0【临】①从高处往下看。②面对。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③到,靠近。临视,则虫集冠上。④逢,遇到。临危不乱。⑤将,将要。临行密密缝。11【廪】①米仓,官府的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②官府供给的粮食。例1、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例2、馆有数百生,给其餼廩。③官府发给的作为月薪的粮食。亦泛指薪俸。饩廪,亦作"饩禀"。④赠送的粮食。岁修无论多寡,饩廪称事总是分所应得。(年收入无论多少,接受粮食谷物等馈赠和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相当。)⑤储藏,积聚。

12【凌】①越过,超过。岭峤微草,凌冬不凋。②登,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欺凌,欺负。④欺压。⑤冒犯。

13【录】①记,惦记。君既若见录。②请,延请。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14【掠】①拷打。共执张仪,掠笞数百。②拂过。③梳理。④

15【略】①疆界,划定疆界。王与(给予)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

②巡视,巡行。同“徇、按、案”等。公曰:“吾将略地(巡视边境)焉。”略阵(巡视阵地)

③掠夺,夺取。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

④攻占,攻取。略野(攻占原野)。略城(攻占城市)

⑤差不多,几乎。敬亭丧失其资略尽。(《柳敬亭传》)

⑥丝毫,一点儿。例1、略无慕艳意。例2、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2005年上海卷,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赋分重点:略、课、倒装句式、补出省略)

全;皆[completely; entirely]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略无慕艳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归燕略无三月事。——宋·洪迈《容斋续笔》

以下与现代汉语意思同。

谋略,计谋,策略。才略,志略。⑦大略,大致。例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例2、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2005重庆卷,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⑧忽略,不重视。⑨略微,稍微。

要点;概要;概况[points]

我为汝言其大略。——《庄子·大宗师》

16【罗】网。

17【贸】交易,交换,兼指买和卖。例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例2、味视他圃尤胜……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人争贸之以馈远。(味道

比其他菜圃更好……菜贩加倍获利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预订。他晚上编织草鞋……人们争着买来馈赠远方亲友。)

18【每】常常。游手之徒,托名皇帝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2007重庆卷,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19【昧】①暗,昏暗。路幽昧以险隘。②遇昧,糊涂。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人不远千里,将有为乎?③冒,冒犯。昧死以闻。

20【氓】民,百姓。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民。(我们这地方虽然远离京师,但我们也是天子之民。)

21【縻】①束缚。②拘禁,拘留。余羁縻不得还。

22【靡】①倒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退却,败退。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③无,没有。例1、号呼靡及。例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④浪费,耗费。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23【慜】担心,忧虑。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

24【名】说出,说明。莫名其妙。

25【牧】统治,治理。例1、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2006天津卷,寇恂文武兼备,有统帅之才,派遣守河内的人非他莫属。”于是授寇恂河内太守职,掌管大将军事务。)例2、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2011山东卷,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一必须知其疾苦,二是要厚施德惠,三是不用刑罚恐吓,四是不用强力禁制。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三)

1【瞋】①发怒时瞪大眼睛。案剑瞋目②生气。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恚,发怒。愈,病好。)

2【龀】换牙。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2007湖北卷,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3【称】①假托,托言。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009湖北卷,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4【弛】①放松弓弦。乃弛弓,而自后缚之。(于是放松弓弦,不再射他,并从后面把他反绑起来。)②放松,松懈。农(农业)弛奸胜,则国必削。③延缓。请弛期更日。(更日,改变日期)④解除。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⑤毁坏,废弛。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国语》)纲纪废弛

5【敕】①诏令,下令,即(上对下的)告诉、告知,告诫,嘱咐。

例1、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三国志》)

例2、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例3、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2008北京卷,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②后专指君主的诏书,命令。手把文书口称敕。

6【啻】副词,仅,只。常“不啻”连用。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7【冲】谦虚。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8【仇】①通“逑”,匹配,配偶。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②同伴,伴侣。赳赳(勇武)武夫,公侯好仇。(《诗经》好仇,心腹)③报复。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书博鸡者事》)

9【俦】①类,同类。例1、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之俦也。例2、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回,邪恶。史鱼,人名。)②同伴,伴侣。草木为我俦。(李白《赠崔郎中宗之》)③相比。姚公美政谁与俦?

10【酬】①客人给主人敬酒,主人回敬。樽前自献自为酬。(献,主人给客人敬酒。)

②偿付,偿还。成安公主夺民园,不酬直。(《新唐书》)③实现。例1壮志难酬。例

2、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陕西西工大附中2010六模)④应对,赠答。其间切磋酬对。

11【出】①出任,外任,离京为官。例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例2、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號州刺史。(2008安徽卷,(韩休)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制诰(掌管诏令的官)。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

②放逐。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2008安徽卷,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召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

③在外,对外。例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例2、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

④经过。例1、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孟子》)例2、士大夫出其境率不供顿。(《海瑞传》)例3、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左传殽之战》)

12【刍】①喂牲畜的草,草料。民争负薪刍助之。(《李愬雪夜入蔡州》)②用草料喂牲口。刍之三月。③刍豢,家畜。例1、民食刍豢,麋鹿食荐。(《庄子齐物论》荐,草。)例2、口欲穷刍豢之味。(《史记》)④割草。文王之囿七十余里,刍荛者往焉。(《孟子梁惠王下》)⑤割草的人。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

13【楚】①一种矮小的植物。也叫“荆”。②打人的工具,即荆条。

③打,鞭笞。例1、入狱楚掠。(《新唐书》)例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2006湖北卷,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④痛苦。妇始楚而谢,终极而谢。(《柳毅传》)其余略

14【川】①河流。川流不息。②平地,平原。例1、敕勒川,阴山下。例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例3、绿草如茵,川原无际。

15【遄】chùo急,快速。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2007重庆卷,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

16【垂】①临近,接近。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垂死。②通“陲”,边境,边疆。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③流传。名垂千古。

17【惙】chuò][chuì]①忧愁,忧伤。②气息微弱。近抚之,气息惙然。

18【辞】推辞,拒绝。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2009湖南卷,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19【次】①临时驻扎,停驻。例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例2、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2008辽宁卷,进攻姑熟,半天就攻克。驻扎在新林。)

②住宿。

③停留,停靠。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2011福建卷,七月二十八日那天,把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登小孤山)

④临近,旁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⑤及,到。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或至相殴。

20【赐】赏赐的财物,恩惠,好处。例1、大臣皆受其赐。例2、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21【徂】往。自西徂东。

22【蹙】①紧迫,窘迫。例1、而乡邻之生日蹙。例2、政事愈蹙。②紧缩,紧皱。举疾首蹙頞[è]鼻梁而相告曰。通假略

23【窜】①逃跑。例1、抱头鼠窜。例2、贼薄城,士民尽窜。(流贼迫近城下,官员和百姓全都逃走了。)②躲藏,隐藏。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贾谊《吊屈原赋》。鸾凤,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鸱枭,猫头鹰一类的凶恶的鸟。)③放逐,贬官。例1、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例2、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2010吉林市高三第二次统考,皇帝发怒,金安节于是自动请求放逐,皇帝怒意消除。)④删改

24【存】【依据搭配法解词】①思念。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有女如云,匪我思存。(《诗经》)②关心。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列传》)③想,考虑。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④慰问,抚恤。例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例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⑤探望,看望,问候。例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短歌行》)例2、每有风雨,必存吾。(每每刮风下雨,他一定问候我。)

25【达】了解,明白,懂得事理。例1、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2003北京卷,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八)

1【亟】①赶紧,马上。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006浙江卷,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②屡次。余亟叹其技之妙。

练习:愿亟窜之远方。(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2【洎】①至,到,到……时候。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②从。其余略

3【济】①过河,渡河。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②成功。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③救,救助,救济。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

4【暨】①和,与。命奴仆暨里中小儿辈,箕敛蜂巢,购以善价。(08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让家中仆夫及邻里的小孩,将蜂巢取下来装在畚箕里,他用高价买下来。)②到,至,等到。暨于奏日,

5【加】①超过。例1、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2011

湖南卷,。)例2、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2009安徽卷,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②处罚。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2006重庆卷,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③更。

6【嘉】①美好,美好的。

②赞许,嘉奖。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③感谢,感激。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国语·叔向贺贫》)

④欢乐,高兴。上大嘉乐,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7【假】形声字。从人,从叚( jiǎ),叚亦声。“叚”意为“非原本的”、“借的”。“人”与“叚”联合起来表示“借用的人员”。本义:代理人。引申义:代理,借用。再引申义:非真。不实。说明:“假上将军”即“代理上将军”。“假为天子”即“代理天子”。

(1)动词。①代理,非正式。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②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以书假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③租赁;雇佣。久假不归。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赁,借,租借。

④凭借,利用。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⑤授予;给予。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⑥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⑦宽免。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并求假盐税,积日不得通。

⑧请教。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2006安徽卷,然而岁月久了,它们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求借或请教。)

(2)连词。

①假设,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2)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②即使。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3)副词。暂且;权宜。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4)介词

①凭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②当。假今之世。(《荀子》)

8【渐jiān】①浸湿,沾湿。淇水汤汤,渐车帷裳。②浸染,沾染。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现代汉语有“渐染”一词,因经常接触而逐渐受到影响。)③流进。东渐于海。④更加。渐见愁煎迫。其余猜测:如浸泡。逐渐(逐步发展渐进;逐渐传入)

9【简】①选择,挑选。例1、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同“拣”,披沙拣金。)例2、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每当公事朝会,必定要夜里早早起来,挑拣衣裳,整理冠巾,像这样反反复复三四遍,世人因此嘲笑他。)

例3、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

例4、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国渊命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

②选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能而任之。

③忽视,怠慢。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④竹简,书信。

清简:①清廉俭约。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后汉书·赵咨传》)

②清正不苛细。例1、励为政清简,吏民便安之。(《陈书·王励传》)例2、﹝邝埜﹞在陕久,刑政清简。(《明史·邝埜传》)

③简约。由是案牍清简,囹圄空虚。(清褚人获《坚瓠九集·板隶》)

④清新简练。气韵闲旷,言词清简。(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

10【鉴】①镜子。引申为借鉴、鉴戒。后人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也。

②明察,审察。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1【槛】①围野兽的栅栏或关野兽的笼子。例1、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例2、槛车,囚车。②栏杆。例1、槛外长江空自流。例2、直栏横槛。

12【谏】①劝,规劝,劝戒。(多用于下对上。)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②挽回,挽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3【将】①扶,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②请。将进酒,杯莫停。

③选择连词,还是(相当于“抑”)。构成“……耶(邪、乎、也),将……耶(邪、乎、也)?”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④率领,带领。

⑤拿,用。

⑥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⑦还,又。岂将有及乎?将信将疑。

⑧一定会,必定。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夫子不远千里,将以有为乎?

14【交】①交互,互相,意同“更”。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②同时。风雨交加。百感交集。

③都,全,一并。供役军士财力交殚。(2007重庆卷,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同“率”)

④联合,联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合纵缔交,相与为一。(注意2007年全国2卷:兵已交,战斗已经开始了)

⑤朋友。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2010北京卷,宋清是个买卖人,现在的朋友有能期望别人报答像宋清那样目光长远的么?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

15【矫】假托.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2011江西卷,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16【劫】胁迫。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7【诘】告发,揭发。例1、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2008北京卷,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例2、

18【芥】①小草。草芥。②比喻微小。

19【介】①独特,孤高,不合群。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2009湖南卷)②铠甲,甲胄。介胄。

③个。一介。④通“芥”,比喻微小。⑤在……中间。⑥边。江介。

20【藉】①凭借。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

②依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2011重庆卷,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踩,践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③欺侮,欺凌。今我在也,而人皆以藉吾弟。

④如果。藉弟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⑤垫着,铺垫。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藉:①交错杂乱的样子。②显赫、喧盛的样子。

21【津】①渡口。风烟望五津。②路,门路。后遂无问津者。③汁液。

22【今】①即将,马上。吾属今为之虏矣。②如果,假如现在。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氏者,必为鲧禹笑矣。

23【矜】①怜悯,同情。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自夸,夸耀。自矜功伐。③得意,骄傲。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④注重,检点。不矜细行(细节),终累大德。

⑤庄重,自重,端庄。例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例2、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2005广东卷,(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将“矜严”译成“端庄”“庄重”“严肃”或“端庄严肃”等都算对,译成“严格”“严厉”算错。)24【谨】表恭敬。谨拜表以闻。

25【浸】①渐渐,逐渐。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2010四川卷,长安城中盗贼奸民逐渐多,里巷中不良青年合伙杀害官吏,有的还接受贿赂(赇,读“球”,贿赂),替人报仇。)②大水,湖泽。③泡,淹没。④灌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