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2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练习鲁科版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2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练习鲁科版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2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练习鲁科版

第2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方便使用

[基础题组]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四川宜宾高三诊断)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居里夫人最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B.伦琴射线的发现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在衰变方程239 94Pu→X+42He+γ中,X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4

解析: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A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错误;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选项C正确;在衰变方程239 94Pu →X+42He+γ中,X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35,电荷数为92,选项D错误.

答案:C

2.(2018·湖北六校联考)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

C.一个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

解析:β衰变时β射线是原子核内部发出来的,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释放出来的,A错误.目前的核电都是利用重核裂变发电的,B正确.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C23=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而只有一个氢原子时,只能是三种可能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C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错误.

答案:B

3.(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铀核(235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铅核(20782Pb),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5,n=4

B.铀核(23592U)的比结合能比铅核(20782Pb)的比结合能小

C.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小于铀核(23592U)的结合能

D.铀核(23592U)衰变过程的半衰期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解析: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35=4m+207,92=82+2m-n,两式联立解得m=7,n=4,A项错误.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铀核(23592U)的结合能,C错误.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与温度和压强无关,D项错误.

答案:B

4.(2018·湖南长沙模拟)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某同学作出如图所示运动径迹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

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

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

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

解析:由动量守恒可知,静止的铀核发生α衰变后,生成的均带正电的α粒子和钍核的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的运动轨迹应为“外切”圆,又R =mv Bq =p Bq

,在p 和B 相等的情况下,R ∝1

q

,因q 钍>q α,则R 钍

答案:B

5.氢原子从能级m 跃迁到能级n 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 跃迁到能级k 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若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则( ) A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B .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 C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D .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

解析:氢原子从能级m 跃迁到能级n 时辐射红光,说明能级m 高于能级n ,而从能级n 跃迁到能级k 时吸收紫光,说明能级k 也比能级n 高,而紫光的频率ν2大于红光的频率ν1,所以hν2>hν1,因此能级k 比能级m 高,所以若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应辐射光子,且光子能量应为hν2-hν1.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6.(2017·高考江苏卷)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4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

B.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

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释放能量

D.23592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核中的大

解析:由图象可知,42He的比结合能约为7 MeV,其结合能应约为28 MeV,故A错误.比结合能较大的核较稳定,故B正确.比结合能较小的核结合成比结合能较大的核时释放能量,故C正确.比结合能就是平均结合能,故由图可知D错误.

答案:B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式238 92U→234 90Th+42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

B.铯原子核(133 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2Pb)的结合能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

D.核力是短程力,与核子间的距离有关,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

解析:方程式238 92U→234 90Th+42He的反应物只有一个,生成物有42He,属于α衰变,选项A错误;由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的曲线可知,铯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铅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差不多,而铯原子核的核子数少得多,所以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不是来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而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10n→11H+0-1e),选项C正确;相邻的质子与质子、中子与质子、中子与中子既不会融合在一起(斥力),又相距一定距离组成原子核(引力),选项D正确.

答案:BCD

8.氢原子核外电子发生了两次跃迁,第一次从外层轨道跃迁到n=3轨道;第二次核外电子再从n=3轨道跃迁到n=2轨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次跃迁原子的能量增加相等

B.第二次跃迁原子的能量减小量比第一次的大

C.两次跃迁原子的电势能减小量均大于电子的动能增加量

D.两次跃迁原子均要放出光子,第一次放出的光子能量要大于第二次放出的光子能量

解析: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这一过程中,原子的能量减小,原子要放出光子,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原子的电势能减小量大于电子的动能增加量.又由氢原子能级图知因跃迁到n=3轨道放出的光子能量(或原子的能量减小量)最多为1.51 eV,而氢原子

核外电子从n =3轨道跃迁到n =2轨道放出的光子的能量(或原子的能量减小量)为1.89 eV ,B 、C 正确. 答案:BC

[能力题组]

一、选择题

9.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作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作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E n =-A n

2,式中n =1,2,3,…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 A.11

16A B.716A C.316

A D.1316

A 解析:由题意可知铬原子n =1能级能量为E 1=-A ,n =2能级能量为E 2=-A

4,从n =2能

级跃迁到n =1能级释放的能量为ΔE =E 2-E 1=3A 4,n =4能级能量为E 4=-A

16

,电离需要能

量为E =0-E 4=A 16,所以电子从n =4能级电离后的动能为E k =ΔE -E =3A 4-A 16=11A

16

,故B 、

C 、

D 错误,A 正确. 答案:A

10.K -

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 -

→π-

+π0

,其中K -

介子和π-

介子带负的基元电荷,π0

介子不带电.如图所示,一个K -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π-

介子的轨迹为圆弧

PB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半径R K -与R π-之比为2∶1.π0介子的轨迹

未画出.由此可知π-

的动量大小与π0

的动量大小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1∶6

解析: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知

R =mv Bq =p

Bq ∝p , p K -p π-=21

.

即p π-=1

2

p K -.

又由动量守恒定律p K -=p π0-p π- 得p π0=p K -+p π-=3

2p K -.

p π-p π0=1

3

. 答案:C

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B .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2个

C .238 92U(铀核)衰变为222 86Rn(氡核)要经过3次α衰变,4次β衰变

D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波长相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解析: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有质量亏损,释放能量,选顼A 错误;某原子核经过一次 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选项B 错误;238 92U(铀核)衰变为222 86Rn(氡核)质量数减小16,故要经过4次α衰变,由于电荷数减少6,则应该有2次β衰变,选项C 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波长相同,则光的频率相同,根据hν=W 逸出功+

1

2

mv m2,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选项D 正确.

答案:D

1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在研究天然放射现象过程中发现了质子

B .铀核裂变的一种核反应方程为235

92U→144

56Ba +89

36Kr +21

0n

C .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

D .原子在a 、b 两个能级的能量分别为

E a 、E b ,且E a >E b ,当原子从a 能级跃迁到b 能级时,放出光子的波长λ=

hc

E a -E b

(其中c 为真空中的光速,h 为普朗克常量) 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选项A 错误;铀核裂变的一种核反应方程为235

92U +1

0n→144

56Ba +89

36Kr +31

0n ,反应前后的中子不能抵消,选项B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mc 2

可知,当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时释放的能量为E =(2m 1+2m 2-m 3)c 2

,选项C 正确;根据玻尔原子模型可知,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光子,由E a -E b =hc λ

解得λ=hc

E a -E b

,选项D 正确.

答案:CD 二、非选择题

13.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222

86Rn→218

84Po +________.已知222

86Rn 的半衰期约为3.8天,则约经过________天16 g 的222

86Rn 衰变后还剩1 g. 解析:衰变过程中质量数、电荷数守恒, 有222

86Rn→218

84Po +4

2He ;

由半衰期定义,1=16×(12)t 3.8,

解得t =15.2天. 答案:4

2He(或α) 15.2

14.(2017·高考北京卷)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4

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A

Z 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 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 ,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 解析:(1)A

Z X→A -4

Z -2Y +4

2He (2)设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

由qvB =m v 2R ,T =2πR v

得α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T =2πm

qB

环形电流大小I =q T =q 2B 2πm

(3)由qvB =m v 2R ,得v =qBR

m

设衰变后新核Y 的速度大小为v ′,系统动量守恒

Mv ′-mv =0 v ′=mv M =qBR

M

由Δmc 2=12Mv ′2

+12mv 2

得Δm =

M +m

qBR

2

2mMc

2

答案:见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