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8《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8《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8年高三政治复习《政治生活》知识点

国家性质、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

国家性质是主线,决定人民依法享有权利、政府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性质、新型的民族关系、我国的外交政策

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广泛性的表现:①民主权利的广泛性;②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行使政治权利与履行政治义务的关系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选举人角度)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从侯选人角度)

直接选举适用于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选举 间接选举适用于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国家性质、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我国根据国家性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状况及国情——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2)、民主决策:

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会制度

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发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政治权利 政治义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意义——从社会角度: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②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从公民角度:我们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易错——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或居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不是国家机关、政权组织、基层政府)

(4)、民主监督: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意义: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二、我国的政府

1、政府的性质、宗旨、责任、原则、职责

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政府责任:对人民负责

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对人民负责的要求: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合

法权益)。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

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科学理论,弘扬民族精神;组织和发展科、教、

文、卫、体等各项事业)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

自然环境保护等)

政府的作用:便民利民的政府: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依法行政

(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权力和自由;

③有利于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

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⑤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2)政府权利的行驶

政府权力的行驶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政府必须审慎行驶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在科学决策方面,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在民主决策方面,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在依法决策方面,坚持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的过程符合法定程序。(3)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①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也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意义:①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②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决策;③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工作失误;④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②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监督。

③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增强透明度。

④公民要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网上评议政府等渠道,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

(3)树立政府权威:

①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②区别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③如何树立政府权威?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为“全国人大”):

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立法机关。

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②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为“地方各级人大”):

性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2)人大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简称为“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①权利: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原则):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①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我国为什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根本原因)

②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③实践证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

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5)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民族关系: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依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4)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坚持“两个要求”、“两个支持”。如: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等。

⑤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当代国际社会——国际政治

1、主权国家

①构成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②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③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

2、国际组织:

(2)分类:有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3)作用:要具体分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1)地位: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原则: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和平解决争端;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4)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有局限性。

(5)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①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4、国际关系

①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③形式:复杂多样,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④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干涉别国的内政。

⑤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B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安全利益(最核心的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

C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①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②当今世界影响和平的主要不安宁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

③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④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⑤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根源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一个突出特点。

(2)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特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3、国际竞争:

(1)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2)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

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4、我国的外交政策

(1)是什么——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3)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8年高考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18年高考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高考化学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2】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

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二】高考化学必修一必备知识点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价态归中规律)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制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硝酸等)氧化成铁盐: 2FeCl2+Cl2=2FeCl3 ( 2Fe2++Cl2=2Fe3++2Cl- )

2018年学校工作总结_1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学校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学区在上级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以育人为本,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回顾2018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德育为先导,推动规范化建设 1、各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与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因此,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了更好地巩固创强的劳动成果,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要求。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把握时代的脉搏,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强调师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尊重、信任和包容学生。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全体的老师们都能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上。对学生尊重、平等、民主、关心。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能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2、继续在师生中广泛深入学习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经常利用校会、国旗下的讲话和班队课加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前途理想、人生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教育。同时,结合当前时事形势的发展和新人新事的典型事例让师生与时俱进,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 1 / 12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3、抓好校风的养成。以开展文明班级、卫生清洁标兵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扎实地推动师生各方面规范化的养成,使各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诚信、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全体老师工作做得细致、卓有成效。 4、抓好班级工作。各班主任和科任基本上形成自主管理、协调发展、诚信互助、亲力亲为的局面。在一年来老师们都能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工作的。能密切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 二、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 1、学校师资队伍的变化情况较大,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理想责任、形象、能力、为人师表意识;廉洁从教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团结、协调、凝聚的意识有所增强。老师们基本上形成健康的工作心态。在开展工作中能积极主动。 2、开展教科研提高教师驾驭教学、驾驭学生的能力。本学期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我们在校内组织中青年老师开展上示范课. 三、创建安全、和谐、诚信的校园 1、我们结合本学区实际,对校园内外安全进行排查隐患,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整治力度。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工作中,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学校定期出墙报、班级黑板报加大宣传力度。对交通、下河洗澡、食品卫生、用电、防火等教育指导,教育学生进行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组织学生收看

2018年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

【最新2018】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易修改word版 (13页)

【最新2018】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高三年级高考工作总结 XX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张家界市一中再续佳绩。在今年高 考中,欧春晖同学以档分706分的成绩位列全省理科第五名,全市理科第一名,被录取到清华大学;钟文馨同学以档分670分的成绩位列全省文科第六名,全市文科第二名,被录取到北京大学。今年在生源低谷之年,我校一本自然上线人数仍然达到百人以上,二本自然上线298人,三本自然上线585人,其它各项工作目标也全面完成。 通过认真总结和反思,我们认为,要取得高考的胜利,必须要全校共同关注高三,要统筹规划,注重过程,科学备考,狠抓落实,还要有拼搏的精神。 我们对XX年高考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并以期与各兄弟学校共同探讨高考策略。 一、举全校之力共同关心高三是高考成功的前提 1、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大高三管理力度。 学校领导集体清晰认识到本届高三学生整体水平不高,文科水平较低,年级组的尖子群人数少(尖子生在高一时因种种原因而流失),绝不能因XX年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盲目自满而忽略本届高三,或认为这一届高三差而放弃本届高三。领导们带着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狠抓质量,更好地树立学校良好形象。行政班子工作作风扎实,身体力行深入高三教育教学管理。具体作法为: ①校长、书记及高三年级的分管副校长、副书记和年级组长在天门楼坐班值日。值日期间深入课堂听评课,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行政会上认真反馈听评课及教师教学常规情况,定期公布听课数量;

2-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II)(Word版 含详细解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化学真题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018全国卷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A. 碳酸钠溶液因碳酸根水解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餐具的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而胃液中有盐酸,所以碳酸钡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可用硫酸钡,D错误。 【考点】碳酸盐的水解;漂白粉的用途;氢氧化铝的两性;胃酸的成分;碳酸盐的溶解性。考点紧靠教材。 [2018全国卷Ⅱ-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A.雾的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质是固体颗粒,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A正确; B.依示意图知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 依示意图知NH3是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的反应物,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 氮肥会释放出氨气,而NH3参与形成雾霾中无机颗粒物,故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考点】依题中信息(转化关系示意图)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催化剂的概念。 [2018全国卷Ⅱ-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辽宁省朝阳市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11:有机综合

辽宁省朝阳市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11:有机综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某烃不与溴水反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Fe存在下与Cl2反应,能生成两种一氯代物,该烃是() A . 丙烯 B . 对二甲苯 C . D . 2. (2分) (2018高二下·辽宁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某种具有较好耐热性、耐水性和高频电绝缘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片段如下图,该树脂可由3种单体通过缩聚反应制备 B . 有机物水解生成2种有机产物 C . 均是通过取代反应合成 D . 已知,合成所用的起始原料只能是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3. (2分) (2019高三上·烟台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乙烯与SO2均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B . 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

C . 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 D . 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4. (2分) (2019高二上·鹤岗期末) 已知碳碳单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如下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 . 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 . 分子中至少有11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 . 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5. (2分) (2016高二上·定州开学考) 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 ③纯碱溶液、④乙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 . 只有②④⑤ B . 只有①③④ C . 只有①②③④ D . 全部 6. (2分) (2018高二下·宁夏期末) 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下:,1molA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 . 6 mol B . 7mol C . 8mol

[新版]2018年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1X年高考我校又创新高,又一次实现了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升。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觉得成绩来之不易。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优化管理、系统协调、科学指导的高考备考指导思想;得益于学校依托新课改,因材施教,优化课堂,以教研促备考,优化资源整合;得益于高三全体教师团结协作,真情奉献,群策群力,努力拼搏,是西中全体师生不甘平庸,锐意进取,脚踏实地辛勤耕耘的结果。 201X年我校高考成绩与XX年年相比,又有很大的突破,重点上线102人,增长25%,二本上线335人,增长26%,王宁山同学以684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区理科状元,徐洁同学以57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县文科状元,理科全县前10名中西中就有7名,文科全县前10名中西中就有9名。 201X年高考已落帷幕,现将我校高考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精心部署,抓好高考备考系统工程 历经高考备考多年,与兄弟学校一样,我校在高考备考工作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法。2011年备考伊始,学校就多次召开高三年级科任教师研讨会,认真分析高考命题趋势,正确定位高考备考目标,落实精细备考原则,确立了“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的高考策略。要求各学科备考既要处理好基础与能力以及三轮复习之间的关系,更要深入研究考纲、试题及高考动态,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以扎实、精细、有针对性、有创造性为原则,切实提高备考质量。同时,各学科认真研究高考信息导向以及我校学生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考前训练的实效性。各学科力争在原有备考措施的基础上,启用新招,以实现高考成绩的跨越式提升的奋斗目标。 1、优化三个管理 抓好高三备考教学的管理,这是近年来西中备考的常规做法。本届高三,我们对教师、学生的管理工作更严格,更注重实效,学校制定了《年级组备课制度》《西中教学常规要求》《高考奖励方案及办法》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教师备考的各项工作。在复习教学的管理上,让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教研任务,坚持让不同学科的教师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专题讲座、高考信息报告会。通过转变教学观念,重点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提高备考效率。我们要求高三任课教师做好“三个统一”,即教学进度、训练、讲授内容的统一;“三个贴近”,即贴近高考目标与高考要求、贴近学生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心理;“三个突出”,即突出知识基础、突出解题规范、突出能力培养;“三个加强”,即加强尖子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尖子生的心理调适,加强尖子生的薄弱学科;“三个研究”,即研究考纲说明和高考信息,探求高考命题方向与特点,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三个训练”,即信息追踪的训练,纠错重组题的训练,模拟重组题的训练。在抓好复习管理的同时,我们还加强对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经常组织召开班级科任教师联系会议,交流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共同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管理比常规管理更难,怎样使每位学生的备考状态和学校的期望值保持一致,这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2018年江苏化学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 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Ca 40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 CO 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 CO 2含量上升的是 A .光合作用 C .化石燃料的燃烧 2 .用化学用语表示 NH 3+ HCI^=NH 4C I 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n-N-H I C . NH 3的结构式: H 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 Na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 . SiO 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 . 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 . CaO 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绝密★启用前 Fe 56 B .自然降雨 D .碳酸盐的沉积 8 A .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7O B . HCl 的电子式: ' D . Cl -的结构示意图:

2020高考 化学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1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知识点13物质结构与性质 1、[2019全国Ⅱ]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铁系超导材料,其中一类为Fe ?Sm?As?F?O组成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As与N同族。预测As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其沸点比NH3的____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成为阳离子时首先失去______轨道电子,Sm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f66s2,Sm3+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离子半径:F?__________O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一种四方结构的超导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Sm和As原子的投影位置如图2所示。 图中F?和O2?共同占据晶胞的上下底面位置,若两者的比例依次用x和1?x代表,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为____________,通过测定密度ρ和晶胞参数,可以计算该物质的x值,完成它们关系表达式:ρ=________g·cm?3。 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例如图1中原子1的坐标为(111 ),则原子2和3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222 MgCu微小晶2、[2019全国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2 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A.[Ne] B.[Ne] C.[Ne] D.[Ne] H NCH CH NH)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是(2)乙二胺(2222

2018年高校招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18年高校招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XX精心整理了2018年高校招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2018年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个人总结范文,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年终考核个人总结等范文,请关注个人工作总结栏目! 一、基本情况1、报名:今年的报名总数为39363人(含对口高职1206人、五年直升班855人、运动训练及民族传统体育单考单招31人、定向煤炭企业单独招生19人、省属高校专升本269人),比去年减少1679人。 实际参加高考的36983人,其中:文史类14312人(汉族文科7687人、少数民族文科4261人、藏文科2127人、蒙文科237人),占36.36%;理工类21717人(汉族理科15212人、少数民族理科5385人、藏理科1041人、蒙理科79人),占55.17%;艺术类738人(专业合格,文633人、理105人),体育类216人(专业合格,文57、理159)。 少数民族报名数14457人,占报名总数的36.73%。 应届生31800人(城市14712人、农村17088人),占总数的80.79%;往届生7563人(城市2836人、农村4727人),占总数的19.21%;三侨生4人,残疾生7人,体育优胜153人,省级优秀学生191人,牧照1998人。 2、计划:今年884所省内外普通高校在青招生,总计划29335名。 其中:省外院校19284名(一本4105、二本4737、三本1794、预科510、专科8138);省内院校10051名(一本1283、二本1272、三本91、

预科1100、专科6305)。 文史类8456名(汉族文科6930、少民文科787、藏文科597、蒙文科142),艺兼文333名,体兼文24名;理工类18856名(汉族理科17442、少数民族理科851、藏理科517、蒙理科46),艺兼理76名,体兼理95名;对口高职625名,五年直通车870名。 3、录取:今年共录取新生30566人,占招生计划的104.20%。 其中本科13768人(一本5222、二本6560、三本1986)、预科1683人(省内1100、省外583)、专科13441人、对口高职626人、五年直通车852人、单考单招及省属高校专升本196人。 录取总数中:省外院校20267人,省内院校10299人;定向生115人(省外48、省内67),军事、公安院校330人;文史类8302人,理工类18779人,藏文类1087人,蒙文类190人,艺术类422人,体育类112人;少数民族10473人,占录取总数的34.26%;三侨生4人,残疾生5人。 普通高考招生录取率为73.40%(不含对口高职、五年直升班、单考单招及省属高校专升本),比去年高出3.7个百分点。 少数民族录取数占实际高考生总数、少数民族高考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6.61%、72.44%。 重点高校自主招生6人、保送生14名。 二、主要工作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以全省教育质量年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加强规范管理,积极认真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 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仪器 1.核磁共振仪:有机物中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类; 2.红外光谱仪:主要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 3.紫外光谱仪:有机物中的共轭结构(主要指苯环); 4.质谱仪: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测定结构也有一定的帮助; 5.原子吸收(发射)光谱仪:测定物质的的金属元素,也可测定非金属元素; 6.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成分以含量,重点是测反应速率; 7.色谱分析仪: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比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分离,主要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纸层析就是其中的一种; 8.李比希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C、H、O、N、Cl的有无及含量,CO2、H2O、N2、HCl; 9.铜丝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是否含卤素,火焰为绿色说明含有卤素; 10.钠熔法:测定有机物是否含有X、N、S,NaX、Na2S、NaCN; 11.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12.扫面隧道显微镜:观察、操纵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 二、化学史 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2.汤姆生:在阴极射线实验基础上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3.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电子”模型; 4.波尔: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提出轨道模型; 5舍勒:发现氯气; 6.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7.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三、材料及成分 1.火棉:纤维素与硝酸完全酯化的产物; 2.胶棉: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的产物; 3.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4.醋酸纤维:纤维素与醋酸酐酯化后的产物; 5.光导纤维:成分为SiO2,全反射原理; 6.Al2O3:人造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7. SiO2:硅石、玻璃、石英、玛瑙、光纤的主要成分; 8.硅酸盐:水泥、陶器、瓷器、琉璃的主要成分; 9.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硼陶瓷、光纤等;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的特性,还具有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功能; 10.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11.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尿不湿、隐形眼镜、人造关节、心脏补片、液晶材料等; 12.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四、能源问题 1.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2018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L 涪液 按组成元素 P 2O 5 (V )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知识精讲 1 ?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滉合物 L (伺种威两种亠胶体 以上物质} 2 ?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金属氧化物:如 K 2O 、CaO 、Fe 2O 3 , ---------- 非金属氧化物:女口 SO 2、CO 2、SO 3、 <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 氧化物t 成盐氧化物J 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按性质R [两性氧化物:如AI 2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 CO 、NO ? 特殊氧化物:如 Fe 3O 4、Na 2O 2、H 2O 2 3 ?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X ) (2) 强碱- -定是 离子化合物,盐也- -定是 离子 化合物 (X ) (3)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 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V ) (4)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 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 -定 是碱 (X ) (6) 在酸中有几个 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X ) (7)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 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V ) 「金屈单质 亍-非金属单庫 1 -稀有气体 的竹:用 化合物 *-{网种或两种 口上元亲) 「离:Ht 舍物 ?共价化合物 「強电解质 「电解质最嵐 颐—L 非电解质 「讯化剂 -还原剂 pm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X )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X )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X )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8) 水煤气:CO、H2 (9) 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10) 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 为主 (11) 裂解气:以C2H4 为主 (12) 水玻璃:Na2SiO 3的水溶液 (13) 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 : 1) ⑺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04和Ca(0H)2 (1) 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2) 碱石灰:Na0H 、Ca0 (3) 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4) 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I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 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 ?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X”。 (1) 2.24 L C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X ) (2) 常温下,11.2 L 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X ) (3) 标准状况下,22.4 L 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X) (4) 常温常压下,22.4 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X)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 标准状况下,2.24 L HF 含有的HF 分子数为0.1N A(X)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突破《四大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四大平衡常数》 一、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 H 2O ?H ++OH - 表达式:25 ℃时,K w =c (H +)·c (OH -)=1.0×10-14. 2.对K w 的理解 (1)K w 适用于纯水、稀的电解质(酸、碱、盐)水溶液. (2)恒温时,K w 不变;升温时,电离程度增大(因为电离一般吸热),K w 增大. 二、电离平衡常数(K a 、K b ) 1.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如对于HA ?H ++A - ,K a =)A (H )A ()(H c c c -+?;BOH ?B ++OH -,K b =(BOH))(OH )(B c c c -+?. 2.K 值大小的意义 相同温度下,K 值越小表明电离程度越小,对应酸的酸性或碱的碱性越弱. 3.影响K 值大小的外因 同一电解质,K 值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K 值越大;此外对于多元弱酸来说,其K a 1?K a 2?K a 3. 三、水解平衡常数(K h ) 1.水解平衡常数的含义 A -+H 2O ?HA +OH -,达到平衡时有K h =) (A (HA))(OH -c c c ?-=K w K a .同理,强酸弱碱盐水解平衡常数与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 b 的关系为K h =K w K b . 2.影响K h 的因素 K h 值的大小是由发生水解的离子的性质与温度共同决定的;温度一定时,离子水解能力越强,K h 值越大;温度升高时,K h 值增大;对于多元弱酸阴离子或多元弱碱阳离子来说,其K h 1?K h 2?K h 3. 四、溶度积常数(K sp ) 1.溶度积常数K sp 的表达式 对于组成为A m B n 的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A m B n (s)?m A n +(aq)+n B m -(aq),K sp =c m (A n +)·c n (B m -). 2.影响K sp 大小的因素 对于确定的物质来说,K sp 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K sp 增大. 3.溶度积规则 当Q c >K sp 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当Q c =K sp 时,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当Q c

2018年高三复习工作总结:面对新高考,迎接新挑战

高三复习工作总结:面对新高考,迎接 新挑战 撰写人:___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仅供参考)

高三复习工作总结:面对新高考,迎接新挑战XX年高考是检验新课程教学成果、实现高考改革新突破的第一年。应该说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此,它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从x州学习回来后,我们认真反思近期的高三复习工作,对照同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深感差距很大。 主要存在问题 (1)资料校本化不到位,不少同志主动意识不够,拿来主义思想严重。 (2)课堂效益低下,教师的教学只定位在如何把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并没有以学生效果为最终目的。 (3)在平时的工作作风上存在懒、浮、慢、旧、粗的不良现象。 为了进一步发扬我校XX届高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决心精诚合作、务实求精、吃苦拼搏,力争开创XX高考的新局面。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一、总体思路: 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精雕细琢,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备考氛围,为完成XX届高三年级的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形成一个团队,抓好两块阵地,把握三个层次,严把四道关口。即:形成一个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的战斗团队。抓好班级的班风学风、教师的教风研风两块阵地。把握突出尖子生、狠抓特长生、关注学困生。严把课堂教学关、严把质量分析关、严把信息整合关、严把报考志愿关。 二、具体措施: 第 2 页共 8 页

㈠教学管理 1、教学研究 (1)集体备课和整体协调是教师业务提升、教师团结风气形成的根本。要杜绝把分工协作简单化为任务分摊,杜绝形式化、走过场、徒耗精力和时间,切实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如有些没有教过高三的教师,自身的经历就决定了他难以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到高考大系统中考虑,这时集体备课、备课组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五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资料、统一测试)。 (2)各备课组要进一步加强组内合作,搞好组内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各学科从开始就必须明确结束一轮复习的具体时间。XX年3月—4月中旬进行第二阶段的专题、综合复习,要求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并配以综合测试题组织复习,专题的拟定可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要紧抓考纲,结合高考动态,强调针对性,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讲、练、评,从而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专题的拟定要结合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切入点,要找学科间的结合点,训练的选题要贴近生活和社会,要结合生产实际和现代科技应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三阶段为模拟检测,XX年4月中旬—5月中旬(1个月),通过数套模拟测试试题,一方面可以查缺补漏,消除知识死角,一方面作考前练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取得应考经验。在讲评试题时要回归课本,狠抓基本题。 2、考试研究 (1)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思想,组织学习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尽可能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交流。 第 3 页共 8 页

2018年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氧化物??????? ?? 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 2 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二、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2018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变化 反应物→ 概 念 及 转 化 关 系 配平 氧化还原 反 应 →产物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 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 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 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 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 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 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 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强 弱 比 较 氧化剂 、 还 原 剂

2018年高考阅卷总结(地理)

2018年高考阅卷工作总结 --文综地理刘相伟在学校的推荐下,本人有幸于6月8日-20日赴教育考试院参加了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工作,在阅卷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考试院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按照阅卷工作流程,本着“给分有据、扣分有理”和对每一位考生负责的原则和态度,兢兢业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此次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阅卷工作,现将此次阅卷工作总结如下: 一、阅卷感受 感受一:整个阅卷过程“紧张、严格、公平”。紧张,上班上午9点到12:30,下午3:30点半到6:30点,中间有休息15分钟,阅卷过程中,每一位阅卷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卷中,整个阅卷室都是敲击键盘的声音,既要保质保量,又要赶上速度。严格,评卷一定要严格执行评分标准,组长会组织阅卷教师对每一道题进行学习评阅,确定每一题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往往细分为若干项给分点,每一项给分点对应相应分数,找项找点给分。公平,实行双评制,每一份试卷都会自动弹跳给两位阅卷教师,如评阅该试卷的两位教师给出的分数不吻合,则进入第3评,3评的教师所给的分数如与2评中教师其一的给分一致,不一样的评阅无效,如3人均不一致则由阅卷组长仲裁。 感受二:评分标准为学生着想。考生所答出的答案一般不会与标准答案一般无二,这就需要根据标准答案制定出相应的评分细则。评卷组长会组织评卷教师先对学生试卷进行学习评阅,以掌握考生所作出的答案哪些与标准答案是相同的、是相似的、是可以得分的,把这些记录下来作为阅卷依据,然后组织阅卷教师结合学生答题情况拟定最终的评分标

准,阅卷教师以此为依据对考生试卷进行试评,尽最大可能的使评分标准严谨合理、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既符合标准答案,又符合考生实际,还要有利于阅卷。评分标准一经制定,将作为阅卷的依据,阅卷教师将按照标准进行阅卷,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再次修订的,必须报负责人决定,这样就形成“主观题客观阅”的评卷标准。 感受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评分点的关键词的寻找上,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感受四:老师喜欢用语规范、条理分明的卷子 每天要阅数百份、甚至上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评卷教师对用语规范、条理分明、字迹清晰的试卷会平添一份好感,都尽量给分。 二、学生易出的问题及地理教学的建议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不少考生答题失分严重。我们阅卷员之间互相交流,总结了一下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36题第2小题是问“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是此题的关键,但好多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抓不住“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有利和不利”的关键词从而失分较多;还有36题第3小题问的是“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