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概论复习题

染整概论复习题
染整概论复习题

前处理

1、棉织物中含有那些天然杂质?他们在精炼(煮练)过程中是怎样去除的?答:果胶物质→果胶酸钠盐

蜡状物质→皂化、乳化:烧碱能使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酯皂化,脂肪酸生成钠盐,转化成乳化剂,能使不易皂化的蜡质乳化去除。

含氮物质→水解(水解成可溶性的物质而去除)

棉子壳→溶胀、木质素变成木质素磺酸钠(棉籽壳在碱煮过程中发生溶胀,年的松软,再经水洗和搓擦,棉籽壳解体而脱落下来。)

灰分→部分溶于水,其他用水玻璃吸附

2、简述H2O2漂液的性质,在H2O2漂液中为什么要加入稳定剂?

答:性质:①H2O2为弱二元酸②H2O2溶液不稳定,易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的游离基,特别是活性高的HO·,会引起纤维损伤,催化分解出的氧气,物漂白能力,相反如渗透到纤维内部,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将引起棉织物的严重损伤。因此,在用过氧化氢漂白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又不值纤维损伤过多,在飘叶中一定要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稳定剂为水玻璃,对溶液的PH值有缓冲作用)

3、丝光之后,棉织物的结构和性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结构的变化:①形态结构:腰子形变成圆形,胞腔缩小,天然扭曲消失

②超分子结构:结晶度降低,取向度提高,晶型由纤维素Ⅰ变为纤维素Ⅱ性能的变化:光泽提高,吸附能力提高,尺寸稳定性提高—缩水率降低,强度提高,强度提高

4、涤棉织物练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烧毛:布身温度<180 oC,落布温度<50 oC;

退浆:浆料一般是PVA及其混合浆;常用退浆工艺碱退浆、氧化剂退浆;

煮练:烧碱浓度5 ~ 10g/L 时间30 ~ 60分

漂白:常用氧漂,多为合一工艺

丝光:为了保证棉的丝光效果,烧碱浓度一般不降低;主要是去碱箱温度不能太高,一般要低于80度

热定型:涤组分,温度适当降低

5、热定型为什么能提高涤纶织物的热稳定性?

答:①当温度高于Tg,大分子链段运动加剧,通过内旋转降低体系能量,实现应力松弛。

②在新的稳定状态下,分子间作用力开始重建,发生结晶化,进一步降低体系能量。

③冷却固定形成稳定的结构

染色

1、简述染料颜色的三特性

2、直接染料有哪些特点?温度和盐在直接染料的染色中起什么作用?

答:特点:能溶于水,能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在弱酸介质中染羊毛和蚕丝,色谱齐全,染色方法简便,价格便宜,染品的水洗色牢度差

温度:提高匀染性,减少染色时间

盐:促染作用

3、简述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为什么活性染料有良好的皂洗色牢度?

答: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包括上染(吸附和扩散)、固色和皂洗后处理三个阶段活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基团,在适当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中的氨基等发生反应而形成共价键结合。

4、在还原染料染色过程中,还原剂和氧化剂和起什么作用?

答:还原:使不溶性的还原染料变为可溶性的隐色体离子,以便上染纤维

氧化:将上染在纤维上的隐色体离子氧化成原来的不溶状态,以便使其沉积在纤维内部,得到良好的牢度。

5、强酸性酸性染料是如何上染羊毛纤维的?

答:

6、分散染料为什么适合涤纶?染色方法有哪些?

答:分散染料有以下结构特点:①非离子性,水溶性低②化学机构简单,分子量小③扩散性好④具有发色团结构以上特点适合于涤纶结构特点:①疏水性②结构紧密染色方法:①载体染色法②高温高压染色法③热溶染色法

7、为什么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时很容易造成染色不均?

答:玻璃化温度以上,上染速度和上染率突然增大,易造成上染不匀

印花

1、印花按工艺、设备分各有几类,说明并比较之。

答:按工艺分: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

按设备分:滚筒印花,筛网印花(平网印花,圆网印花),转移印花

2、分析蒸化时织物上发生的作用。

3、论述印花色浆的基本性能和糊料类别

答:基本性能:稳定性:与其他助剂相溶性和放置稳定性

流动性:应力增大,粘度减小,易流动,渗透性好

应力减小,粘度增大,不易流动,渗透难

柔顺性、粘着力(烘干):柔顺性好,烘干后不龟裂脱落

有粘着力,使色浆膜粘附在织物表面

粘着力太大,印花后难以洗除

给色性(上染率)(蒸化):纤维与染料间亲和力大,给色性高

糊料与染料间有亲和力,太大不利于染料转移上纤维上染率低

吸湿性(亲水性):吸湿性好

均匀性、印透性:印透性差

糊料类别:天然亲水性高分子物:淀粉,海藻酸钠,树胶等

天然亲水性高分子变性产物:淀粉变性(黄糊精,白糊精,印染胶)

4、何谓颜料印花?其特点是什么?

答:靠粘合剂将颜料机械地粘着在纤维上的印花方法

特点:工艺简单;色谱较广、拼色方便;花纹轮廓清晰手感硬,摩擦牢度差;适合任何纤维

5、简述活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中的主要助剂、原糊种类及工艺加工过程。答:活性:一相法印花:原糊种类:海藻酸钠糊

主要助剂:尿素,防染盐S,小苏打(碱剂)

过程:印花→烘干→汽蒸(或焙烘)→后处理

二相法:色浆中不加入碱剂

印花→烘干→轧碱→汽蒸→后处理

还原:全料法印花:印花→烘干→还原蒸化→氧化→皂洗→水洗→烘干

轧碱短蒸法印花:印花→烘干→浸轧(碱、还原剂)→蒸化→氧化→皂洗→水洗→烘干

6、烂花印花原理是什么?何为防染印花、拔染印花?其特点是什么?何为防染剂、拔染剂?

答:烂花印花原理:利用不同纤维对同一化学品的不同反应。

防染印花:在色浆中加入不受防染剂的阻碍而能上染纤维的染料或颜料,从而得到彩色花纹的工艺

特点:

防染剂:防止染料上染或显色的物质

拔染印花:用化学方法局部破坏地色染料或媒染剂,从而在地色上获得花纹的印花工艺。

拔染剂:破坏地色染料的化学物质

特点

整理

1、简述机械整理中的拉幅整理的目的、原理

答:目的:整齐划一的门幅—定幅;纠正前加工造成的问题(纬斜、纬歪—整纬

手感粗糙、极光)

原理:棉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按要求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状态,达到要求

2、比较轧光、电光和轧纹的作用效果。

答:轧光效果:光泽:强、弱、柔和

柔软性:柔软、滑爽

耐久性:暂时性、永久性

电光效果:在织物表面轧出许多平行的斜线,对光线产生规则的反射,获得明亮夺目的光泽

轧纹效果:在织物表面轧出许多凹凸的花纹

3、简述棉织物缩水原因及毛织物的毡缩原因。

答:棉织物缩水原因:加工过程,拉力使织物伸长,织缩减小。水中,棉纤维异向溶胀,纱线直径增大,迫使织缩增大。干燥时,因无拉伸外力,使织物保持了收缩状态。

毛织物毡缩原因:羊毛纤维具有缩绒性,毛织物在湿热状态下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毡缩,时使织物面积收缩变形,形状改变,绒毛突出,织纹模糊不清,弹性降低,手感粗糙,织物外观和服用性能受到影响

4、防皱整理原理是什么?

答:防皱整理剂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发生反应,在大分子间建立共价交联。从而:

a 封闭了部分羟基,减少应变硬化。

b 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抗形变能力

c 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纤维从形变中恢复的能力

5、试阐述防皱整理的主要加工过程及各过程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答:浸轧树脂工作液→预烘→焙烘→后处理

浸轧:轧液率:70-80% (越低越好)

预烘: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防泳移

焙烘: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后处理:热水洗→皂洗→水洗→烘干60℃

皂洗可以洗除织物上的树脂反应副产物,同时还可洗除织物上的催化剂及其他产物

6、防皱整理后棉织物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整理效果(棉):弹性提高,强力下降,断裂延伸度下降,撕破强力下降,耐磨性(高应力:下降;低应力:提高)

铁道概论复习题

铁道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新建、改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新建和改建线路验收时须达到 规定的(行车速度)。 2、站内正线须保证能通过(超限货物)列车。 3、(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 4、车站必须设在坡道上时,其坡度不得超过(1.5‰);在地形特别困难的条件下,经铁道部批准,允许将不办理调车或摘下机车等作业的中间站,设在不大于(6‰)的坡道上,并保证列车的起动,但两个相邻的中间站,不应连续采用超过(1.5‰)的坡度。 4、客运专线铁路,区间线路最小曲线半径为(2800)米,困难情况下,最小曲线半径为(2200)米。 5、轨道由(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及(道岔)等组成。 6、用于侧向接发停车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2)号。 7、货物列车包括(快运货物列车)、(“五定”班列)、以及(直达)、(直通)、(区段)、(摘挂)、(超限)、(重载)、(保温)、(自备车)及(小运转)列车。 8、单机挂车的辆数,线路坡度不超过12‰的区段,以(10 )辆为限;超过12‰的区段,由(铁路局)规定。 9、专线铁路的车站,困难条件下,可设在不大于(1‰)的坡道上; 特殊困难重要条件下,不办理摘挂机车作业的中间站可设在不大于(2.5‰)的坡道上。 10、机车、动车、重型轨道车上均应备有(复轨器)、和(铁鞋)。 11、路肩宽度:Ⅰ级铁路路堤不得小于(0.8)米,路堑不得小于(0.6 )米,特殊困难情况下,路堤不得小于(0.6)米,路堑不得小于( 0.4)米。 12、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

染整(一)习题集

《染整工艺学(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棉在碱液中会----------,蚕丝在某些无机酸中会--------------------,蚕丝 在某些无机盐中会--------------,涤纶再NaOH热碱液中会-----------------------。碱可催化----------兼水解;羊毛在-3%的-----------------溶液中煮沸时可全溶 2.水的硬度表示----------------------含量的多少。 3.纺织品常用的漂白方法有----------------、------------------、-------------------。 4.棉、麻常用的漂白剂为-----------------,羊毛常用的漂白剂为 ----------------。 5.树脂整理是以-----为目的的,又称为-------------整理,硬挺整理的面料 不适宜作--------面料 6.缩呢是-------整理最关键的工序;缩呢与起毛的关系是先--------后 ---------- 7.棉织物整理时常用树脂整理剂作为------------------ 8.精纺毛织物整理侧重于-----------------,粗纺毛织物整理侧重于 ----------------- 9.拉幅烘干机的作用包括--------、-------、---------、----------- 10.纯棉和粘胶纤维纱来说,一般采用;涤棉等混纺纱常 采用和。 11.碱退浆法对不适合。 12.热定形是利用合成纤维的,将织物保持一定的尺寸和形态,加

热温度要略高于温度。 13.蚕丝织物前处理主要是除去;麻织物前处理主要是除去。 14.真丝绸的氧化漂白(H202)和还原漂白(保险粉)相比,漂白的泛黄程 度小。 15.羊毛纤维炭化的工艺原理是利用植物性草杂不耐,而羊毛纤维 较耐,浸液后再经过工序,使草杂脱水成炭。 16.棉在碱液中被拉伸会发生,蚕丝在某些无机盐中会 17.精纺毛织物整理侧重,粗纺毛织物整理侧重。缩呢是 整理最关键的工序;缩呢与起毛的关系是先。 18.水波纹大衣呢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 19.拉幅烘干机的作用包括、、、。 20.精纺轻薄型毛织物应选择煮呢机。 21.缩呢机缩箱盖板的挤压使织物产生,调节缩幅辊的间距使织物 生。 22.棉织物防缩整理的方法有、;棉织物防皱整理的理论 有、。 23.蚕丝织物前处理主要是去除;麻织物前处理主要是去除。 24.蒸呢时利用了羊毛织物的定形原理。 25.退淀粉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退淀粉浆可 以采用。碱退浆法对浆料不适合。 26.电压常作为产品的最后一道工序。

管理学院《染整概论》复习题要点

管理学院《染整概论》复习题 1.解释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CMC、HLB值的概念。 表面活性剂:在液体中(如水中)加入很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起到润湿/洗涤/乳化/增溶等作用的物质称 表面张力(γ): 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意一单位长度,与液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简称为表面张力。单位为:mN/m (CMC: Critical MicelleConcentration):水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时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就叫“临界胶束浓度”。在使用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应稍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亲水基的亲水性和疏水基的疏水性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匹配,这种匹配反映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亲油间的平衡关系,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或叫亲疏平衡值(HLB).HLB值是实际生产中选择表面活性剂的依据之一 2.简述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及在染整加工中的基本作用。 共同特征:由极性不同的两部分组成 表面活性剂的最重要特性: ●在界面上发生定向吸附 ●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表面活性剂在染整加工中的作用 1.润湿与渗透作用 (1)润湿作用:作用在物体(织物)表面

(2)渗透作用:作用在物体(织物)内部 2、乳化、分散作用 乳化作用:将一种液体以极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为乳液或乳状液,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分散作用:将不溶性固体物质的微小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称为分散液或悬浮液,这种作用称为分散作用。 二者分散介质(外相)均为液体,前者分散相(内相)为液体,而后者分散相(内相)为固体。 3、增溶作用 一些非极性的碳氢化合物如苯、矿物油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非常小的.但当水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其CMC以后,这些有机物质却可以溶解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形成类似于透明的真溶液。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与真正的溶解不同,真正的溶解是使溶质分散成分子或离子,而增溶则是以分子聚集体溶入的。 4、洗涤去污作用 5、抗静电作用 3.棉织物退浆、煮练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退浆的目的:上浆对织造有利,但给后续染整加工带来困难。例如坯布上的浆料会沾污染整工作液和阻碍染化料向纤维内部的渗透。 退浆的方法: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 碱退浆原理:在热碱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PVA和PA类等合成浆料,都会发生溶胀,与纤维的粘附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较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 酸退浆原理:在适当的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并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去而获得退浆效果。 应用情况:酸退浆多用于棉布退浆,其成本低廉,但很少单独使用,常与碱退浆或酶退浆联合使用,例如碱酸退浆或酶酸退浆。 α-淀粉酶退浆原理:α—淀粉酶可快速切断淀粉大分子内部的α—1,4—甙键,催化分解无一定规律,形成的水解产物是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 氧化剂退浆原理:在碱性条件下,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等浆料发生氧化、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重要)

课题一绪论(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大、半”的特点。 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 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置,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 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 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 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由支配。(√)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可以储存、调拔和积累。(×) 4.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5.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6.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车车辆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属于劳动资料。(√) 7.铁路工人、机车车辆、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三要素。(×)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有那些?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有那些? 3.什么是铁路运输产品?叙述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4.简述运输业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和谐铁路建设的理解。 综合题: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基本的运输方式,思考其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 课题二铁路线路(20%)

铁道概论复习题库

铁道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 3、现代化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五种方式。 4、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5、中国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它是英国侵略者采用欺骗的手段修建的。 6、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7、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8、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 350km/h 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9、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其自身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10、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要加快形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 12、到 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8 万公里,到 2020 年将达到 12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 50%和 60%以上。 13、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1950 年的成渝铁路。 1.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发展的观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2.运输业把国民经济中的(产)、(供), (销)有机地结合起来。 3.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是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 4.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同)---(站段)三级管理。 5.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指出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施(客货)分线。复线率达到(50% ) 以上,电化率达到(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團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技术

染整工艺原理二复习题

模拟试题一答案(染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上染百分率:染色结束时,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到染液中的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2.吸附等温线:在恒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与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分配关系曲线 3.半染时间: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上染量达到平衡上染量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4.成衣染色:将织物制成服装后,再进行染色的加工过程 5.隐色体电位: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滴定已还原溶解的还原染料隐色体,使其开始氧化析出时所测的电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三段命名法将染料的名称分为、、。 2.织物染色根据染料与织物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浸染和轧染两种。 3.直接染料固色处理常用的有金属盐和固色剂处理法。 4.活性染料染色是通过与纤维生成结合,从而固着在纤维上。 5.活性染料染棉纤维,浸染工艺一般有、和三种。 6.还原染料最常用的还原剂。 7.可溶性还原染料显色一般采用法。 8.硫化染料还原比较容易,一般采用作为还原剂。 9.酸性媒染染料的染色方法有、、三种。 10.分散染料染涤纶,染浴pH值一般控制在。 11.阳离子染料的配伍值越大,则染料的上染速率越,匀染性越。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直接染料除用于棉纤维的染色外,还常用于下列哪种纤维的染色( B ) A.涤纶纤维 B.粘胶纤维 C.腈纶纤维 2.轧染时易产生头深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 C ) A.轧液浓度太大 B. 染色温度太低 C.亲和力太大 3.国产KN型活性染料其活性基的学名为 ( C ) A.一氯均三嗪 B. 二氯均三嗪 C.β-乙烯砜 4. 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染色时,固色温度一般要控制在

染整概论复习题11

染整概论复习题 1.解释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CMC、HLB值的概念。 表面活性剂:在液体中(如水中)加入很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起到润湿/洗涤/乳化/增溶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CMC: “临界胶束浓度”的概念(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水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时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就叫“临界胶束浓度”。 HLB: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亲水基的亲水性和疏水基的疏水性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匹配,这种匹配反映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亲油间的平衡关系,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或叫亲疏平衡值。 HLB值是实际生产中选择表面活性剂的依据之一。 2.简述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及在染整加工中的基本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共同的特征:由极性不同的两部分组成。 作用:1、润湿与渗透作用2、乳化、分散作用3、增溶作用4、抗静电作用5、洗涤去污作用 3.棉织物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目的;除去坯布上的浆料,以保证后续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 方法;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 ①碱退浆:在热碱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PVA和PA类等合成浆 料,都会发生溶胀,与纤维的粘附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较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 (不发生化学变化)。 ②酸退浆原理:在适当的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并转化为水溶性 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去而获得退浆效果。(棉纤维耐碱不耐酸,蛋白质纤维 耐酸不耐碱)。酸退浆的退浆率不高,但有大量去除矿物盐和提高织物白度的作用。 ③酶退浆:α—淀粉酶可快速切断淀粉大分子内部的α—1,4—甙键,催化分解无一定规律,形 成的水解产物是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 ④氧化剂退浆:在碱性条件下,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等浆料发生氧化、降解直至分子链断裂, 溶解度增大,经水洗后容易被去除。 4.棉织物煮练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煮练的目的:去除棉纤维中的蜡状物质、果胶质、含氮物质、棉籽壳等天然杂质以及少量残留的油剂和浆料等人为杂质,使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润湿吸湿性能,以利于后续染整加工。 煮练方法:碱煮练、酶煮练 原理:在煮练剂烧碱和煮练助剂的作用下,杂质通过溶解、降解、乳化等作用,部分直接溶解在煮练液中,部分由于溶胀和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变小通过水洗从织物上脱落下来,部分通过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从织物上剥离下来。 5.棉织物漂白的目的,指出常用三种漂白方法及相对应的漂白剂成分。分析氯漂时,为何体系中pH值以10为佳? 漂白的目的在于破坏色素,赋予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同时保证纤维不受到明显的损伤。 漂白剂主要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亚氯酸钠,其工艺分别简称为氯漂、氧漂和亚漂。 次氯酸钠漂白的主要成分是HClO和Cl2,次氯酸钠溶液中各部分含量随pH值而变化。酸性条件 下,Cl2起漂白作用;在碱性条件下,HClO起漂白作用。 亚氯酸钠溶液主要组成:有HClO2-、ClO2、ClO2-、ClO3-、Cl- 等。一般认为HClO2的存在是漂白 的必要条件,而ClO2则是漂白的有效成分。 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产物有HO2-、HO2·、HO·和O2等,其中HO2-是漂白的有效成分。 为何pH值以10为佳:在弱酸性条件下,漂白速率相当快,有大量的氯气放出,劳动保护比较 困难,所以在棉及其混纺织物漂白中,一般不采用这种条件;如果将漂 液的PH值提高到接近中性范围内进行漂白,漂白速率虽然比酸性时慢, 但比碱性时快,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纤维素将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 6.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概念:从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出发,把退浆、煮练、漂白三步前处理工艺缩短为两步或一步,

铁道概论试题与答案

铁道概论试题与答案 课题一绪论一、填空题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 高、大、半”的特点。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11.铁路

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臵,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 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臵,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 二、判断题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支配。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3.运

染整概论

前言 染整(dyeing and finishing):对纺织材料(纤维、纱线和织物)进行以化学处理为主的工艺过程,通常也称为印染。染整同纺纱、机织或针织生产一起,形成纺织物生产的全过程。染整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 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是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通过染整加工,可以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满足对纺织品性能的不同要求。 前处理(预处理亦称练漂):采用化学方法去除织物上的各种杂质,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为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后续加工提供合格的半制品。使后续的染色、印花、整理加工得以顺利进行,获得预期的加工效果; 染色: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结合,使纺织品获得鲜艳、均匀和坚牢的色泽; 印花:用染料或颜料在纺织品上获得各色花纹图案; 整理:根据纤维的特性,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改进纺织品的外观和形态稳定性,提高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品阻燃、拒水拒油、抗静电等特殊功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矿物、植物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各类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艺技术,生产出五彩缤纷的纺织品。 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转变: 古代染色的染料,从天然矿物到植物染料的转变(缘于获取难易程度和染色牢度); 从染原色到套色的转变; 从在织物上画花、缀花、绣花、提花到手工印花的转变(缬与凸版印花技术为代表)。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中国古代经典印花技术——“三缬” 夹缬:夹缬是一种镂空型双面防染印花技术。它是用木板镂刻成两块相同纹样的镂空花版, 然后将麻、丝织物等对折,夹在两块花版中间,用绳捆紧,将染料注入花版空隙。干后,拆开花版,织物上便印出对称的彩色图案。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称作“夹缬”。夹缬染色工艺最适用于棉、麻纤维。夹缬制品花纹清晰,经久耐用。 绞缬:又称扎染、“撮缬”、“撮晕缬”,民间通常称“撮花”。是我国古代纺织品的一种“防染法”印花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资治通鉴备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特殊的﹑无级层次晕色效果。 蜡缬:葛缬,又名蜡染,因用蜂蜡作防染剂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蜡缬制

染整技术人员考试试题

染整技术人员理论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2分) 1、______是人类社会评价个体行为的基本尺度,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综合。 2、利用自然界含有纤维的植物,经过化学加工后得到纺织纤维称为______。 3、由简单的化学物质,经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制成单体,而后再通过聚合作用制成的纤维,称为______。 4、蚕丝纤维分子结构中存在______、______和羟基,它们电离后,弱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对其有直接性,可用于丝织物的印花。 5、纺纱加捻的目的是使纱中的纤维______在一起。 6、酞菁素染料色泽鲜艳,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两个品种。 7、印染加工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 8、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_。 9、商品染料的常见剂型有低粉尘状染料、超细粉状染料、______和______。 10、平网印花机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11、色称表示染料所染得的______。 12、______指花样中一个完整单元,接头线之间的距离。 13、天丝纤维具有______截面,与粘胶纤维相比,结晶度______,断裂强度比粘胶纤维______。 14、染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按______分类和______分类两种方法。 15、平网印花所用的平网材质一般为______。 16、涤棉混纺织物可溶性还原染料印花工艺一般均采用______热熔法。 17、金粉印花中的金粉是______粉。 18、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盐类不一定都溶于水的是() A、钾盐 B、钠盐 C、铵盐、 D、磷酸盐 2、下列不属于还原剂的是()

染整概论期末复习题答案(最全版)

复习题 1.解释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CMC、HLB值的概念。 在液体中(如水中)加入很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起到润湿/洗涤/乳化/增溶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CMC“临界胶束浓度”的概念:水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时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就叫“临界胶束浓度”。 HLB: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亲水基的亲水性和疏水基的疏水性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匹配,这种匹配反映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亲油间的平衡关系,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或叫亲疏平衡值(HLB). 2.简述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及在染整加工中的基本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共同的特征:由极性不同的两部分组成(亲水基和疏水基)。 在水溶液界面上定向吸附,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作用:1、润湿与渗透作用2、乳化、分散作用3、增溶作用4、抗静电作用5、洗涤去污作用 3.棉织物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目的:除去坯布上的浆料,以保证后续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 方法;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等离子退浆) 碱退浆原理:在热碱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PVA 和PA类等合成浆料,都会发生溶胀,与纤维的粘附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较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不发生化学变化) 酸退浆原理:在适当的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并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去而获得退浆效果。 酸退浆的退浆率不高,但有大量去除矿物盐和提高织物白度的作用。 酶退浆原理:α-淀粉酶、β-淀粉酶。 在退浆中主要使用α-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有高效催化作用,α—淀粉酶可快速切断淀粉大分子内部的α—1,4—甙键,催化分解无一定规律,形成的水解产物是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

铁道概论复习题

铁道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 1、现代化运输的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 种。 2、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万多公里,到2020 年将达到()万公里,电气化率 达到(60%)。 3、铁路线路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轨道)三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4、我国铁路共划分为)三个等级。 5、内燃机车按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传动)内燃机车和(液力传动)液力传动 内燃机车两种类型。 6、目前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12.5 米)和(25 米)两种。 7、组成铁路线路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区间)和(分界点)。 8、机车按牵引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9、铁路信号设备是(铁路信号)、(联锁设备)和(闭塞设备)的总称。 10、路基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是(路堤)和(路堑)。 11、车站按技术作业的不同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按业务性质 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12、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和(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成了机车上不可缺少的“三 大件”。 13、电气化铁道按接触网供给机车的电流不同,可分为(直流制)和(交流制)两种。 14、铁路基本限界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两种。 15、机车固定担当运输任务的(周转区段),叫机车交路。我国铁路的机车交路主要 有(肩回运转制)和(循环运转制)两种。 16、驼峰由(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组成。 17、动车组按动力配置可分为(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 18、铁路运输工作包括(客运工作)、(货运工作)和(行车组织工作)三部分。 19、编组站的核心设备是(调车设备) 20、重载列车按运输方式分为(整列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单元式重载 列车)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 1、固定信号机一般均应设置在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或正上方)。 2、铁路线路曲线半径越小,列车所受阻力(越大) 3、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4m)的中间。 4、闭塞设备是用来保证列车在(区间内)运行的安全 5、硬座车的基本型号是() 6、软座车的基本型号是()。 7、目前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mm)。 8、车钩钩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是(开锁)位置。 9、道岔号数越小,允许列车通过它的速度(越小)。 10、轨距是钢轨轨头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11、机车信号属于(固定信号) 12、我国铁路车站按任务和地位来分共有(6)个等级 13、钢轨的类型或强度是以(钢轨每米长度的重量)表示的。 14、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在(日本)诞生。 15、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有(7 万多公里)16、用于接发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的 线路叫(到发线) 三、简答题 1、无缝线路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无缝线路在其长钢轨段内消灭了轨缝,从而消除了车轮对钢轨接头的冲击,使得列车运行平稳,旅客舒适,延长了线路设备和机车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并能适应高速行车的要求,是轨道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2、车辆的5 个技术经济参数是什么? 分别是:自重系数、轴重、单位容积、每延米轨道载重、最高实验速度。 3,青藏铁路修建时遇到了哪三大难题?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 4、什么叫闭塞?、 在单线铁路上,为防止一个区间内同时进入两列对向运行的列车而发生正面冲突,以及避免两列同向运行的列车(包括复线区间)发生追尾事故,铁路上规定区间两端车站值班员在向区间发车前必须办理的行车联络手续,叫做行车闭塞。 5、常见的线路标志有哪些? 公里标、半公里标、曲线标、圆曲线与缓和曲线始终点标、桥梁标及坡度标等 6、牵引变电所的任务是什么?是将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输送来的110 千伏(或220 千伏)的三相交流电,改变成不低于25 千伏的单相交流电后,向它的邻近区间和所

染整工艺与原理(下)考试资料赵涛主编

1.染色牢度:染色产品在使用或以后的加工处理过程中能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2.浸染:将纺织品浸渍在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3.轧染: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品组织空隙并去除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染料的固着是在以后的气蒸等过程中完成的。 4.浴比:染液体积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5.轧液率:织物上带的染液质量占干布质量的百分率。 6.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以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沿着水分蒸发方向移动的现象,引起阴阳面等色差。 7.扩散边界层:动力边界层内靠近纤维表面的染液几乎是静止的,此时,然也主要靠自身的扩散靠近纤维表面,该也曾成为扩散边界层。 8.动电层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位差。 9.动力边界层:一般把染液从染液本体到纤维表面流速降低的区域成为动力边界层。 10.双电层电位:在水溶液中,纤维表面带负电荷与其带相反电荷的正离子由于热运动距离纤维表面远近一定的浓度分布。因此产生一个吸附层和一个扩散层即所谓的双电层。 11.直接性:染料离开染液上染纤维的性能,一般可用染色平衡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12.平衡上染百分率:在一定条件下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吸附的染料量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比。上染百分率: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占投入总量的百分率。 13.平衡吸附量:染色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成为平衡吸附量。 14.染色饱和值:纤维在一定的染色温度下,所能上染的最大染料量。 15.半染时间:达到平衡吸附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表示染色达到平衡的快慢。 16.匀染:染料在织物表面以及纤维内部分布的均匀程度。 17.移染:使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提高匀染效果。 18.亲和力: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和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差值的负值。 19.染色热:无限小量染料从含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染有染料呈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吸收的热量。 20.染色熵:无限小量的染料从标准状态的染液中转移到标准状态的纤维上,每摩尔染料转移所引起的物系熵变,单位kJ/(℃·mol)。 21.染色活化能:染料分子要靠近纤维表面,必须具有一定的能量,克服由于静电斥力而产生的能阻,该能量称为染色活化能。 22.还原染料:不溶于水,必须在碱性溶液中被强还原剂还原成可溶于水,且对纤维有亲和力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染色红再经氧化,恢复为原来不溶性的染料色淀固着在纤维上。 23.隐色体浸染:指把染料预先还原为隐色体,在染液中被纤维吸附,然后在进行氧化,皂煮。 24.悬浮体轧染:将织物直接浸轧还原染料配成的悬浮体溶液,再浸轧还原液,在气蒸等条件下使染料还原成隐色体,被纤维吸附、上染的方法。 25.干缸还原:染料和助剂不直接加入染槽,而是先在另一较小容器中用较浓的碱性还原液还原,然后再将隐色体钠盐的溶液加入染浴中。 26.全浴还原:染料直接在染浴中还原的方法。 27.隐色体电位:还原染料隐色体开始被氧化析出沉淀的电位,成为隐色体电位。 28.半还原时间;是还原达到平衡浓度一半所需的时间。 29.内聚能:1mol物质气化升华所吸收的热量。内聚能密度,单位摩尔体积的内聚能。 30.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指数K:反映染料亲和力大小和扩散速率高低的综合指标。划分为5

铁道概论复习参考题

铁道概论复习参考题 一填空 1.我国现行的标准钢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车乘务制度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车受单位坡道附加阻力与坡道度值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4.驼峰是解体车列的一种__________设备. 5.“三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载重量分货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复线区间真线的最小线间距规定为____米. 8.信号机按用途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铁路运送易腐货物的主要工具是___________. 10.高速铁路的最佳牵引动力选择____________. 11.常用驼峰调速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照构造上的特点及所连接线路的数目,除了普通单开道岔外,道岔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车站按担负的任务量和在国家政治,经济上的地位分为____个等级,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开行重载列车为主的铁路可采用大于_____mm,的到发线有效长度。 15.我国铁路标准直线规距为__________,其允许误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6.车站按业务性质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17.车钩缓冲装置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 18.车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五个基本部 分组成。 19.机车从运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铁路信号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21.客运站按其线路布置图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客运站. 22.驼峰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3.桥梁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础组成. 24.我国铁路共划____个等级,即____级,_____级,______级. 25.曲线附加阻力的大小与曲线半径成________. 26.内燃机车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当代铁路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8.直线与曲线成为____________的组成要素;_______和________成为线路纵断面的组成要 素. 29.我国标准钢轨长度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30.常用的调车设备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31.轨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组成. 32.电力机车是靠其顶部升起的受电弓从_________取得电能后并转换成_________牵引列 车运行的. 33.我国铁路的主要线路上大多数使用_____,_____,_____三个型号的道岔. 34.铁路信号颜色规定:红色表示_______,黄色表示_____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____.

染整工艺复习题

| 染整工艺复习题 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 答:染色: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 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 2染色方法及特点 答: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 轧染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 : 答:能斯特分配型(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D]f/ [D]s =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 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D]f=K[D]S[S]f /(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 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D]f=K[D] s n( 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 电位(动电层电位): 答: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 (1)库伦力(2)范德华引力:偶极力、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 (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 ; 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废水回用

废水回用在国外起步较早,回用规模很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如何在印染各工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废水治理中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并实现废水处理后的回用,这对缓解水资源危机、维持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印染废水回用的特点,主要论述了传统的处理回用工艺、高新技术、回用现状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印染废水回用的发展方向。 1印染废水回用的意义 我国是纺织印染业的第一大国,印染行业因其用水过程即是污染过程,印染加工过程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和染化料,使其废水内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能耗大、污染大,对我国水环境产生的压力不容小觑。每年需消耗近亿吨的工业用软化水,由此而造成的生态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满足未来对印染行业水资源的需求,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保护、管理与使用,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和开发新水源,采用污水再生与回用(污水资源化)的方式,可大大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对现有水源的污染。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作为新水源,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领域,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其中,印染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印染行业的前处理工序、染色工序、后整理工序等,甚至可以用于工厂其他杂用水,如冲厕、浇花、洗车、冲地等,这对现阶段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形势要求十分有利,意义深远。 2印染废水回用的特点与标准 国内外对印染废水的回用有较多的研究,从目前研究及应用的情况看,国内印染废水的回用有以下特点[1]:对印染废水回用技术的研究不多,一般只局限于简单的处理回用;水的回用率较低,一般在20%左右,主要回用于水质要求不太高的前道工序;长期回用后对产品质量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不多。纺织品的质量越高对回用的水质要求也越高:无机物质和一些表面活性剂以及痕量的染料,可能会影响漂白、染色和印刷而造成纺织品色调的差异;某些染料遇硬水会发生沉淀;练漂加工或漂洗时色度和纯净度差的水,易使漂后织物发黄等等。因而对色度、浊度、硬度、铁盐及pH值等各项水质指标都必须控制在用水指标之内,因此,同样是废水处理后再利用,纺织业对回用水水质的要求远远高于城市生活杂用水的水质要求[2~4]。通常,废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情况直接影响回用水的质量,一般要求应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至少要优于二级标准。废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要求:pH值6~9,SS≤70 mg/L,TDS≤300 mg/L,硬度≤30 mg/L,色度(稀释倍数)≤50倍,CODCr≤120 mg/L,硫离子≤4 mg/L。在各类印染产品的染色和印花过程中,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中染料和助剂的消耗量,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这给回用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项水质指标都必须控制在用水指标要求之内,所以回用处理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措施才能达到要求。染色用回用水水质标准为:色度≤25,COD(Mn)≤20,总硬度(CaCO3计)≤450 mg/L,透明度≥30 cm,pH值6~9,SS≤30 mg/L,铁为0.2~0.3 mg/L,锰≤0.2 mg/L。 3印染废水回用技术 3·1传统方法和工艺的改进 3·1·1吸附法 吸附法特别适合低浓度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目前用于水处理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二氧化硅、活性氧化铝、沸石、纤维球过滤等。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主要在开发新的吸附剂以及对传统的吸附剂进行改良方面,如:Ramakrishna K R等[5]研究了有机膨润土和泥煤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冯雄汉等[6]研究了复合改性膨润土,这对吸附法处理并回用印染废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混凝法 混凝法因其具有投资费用低、设备占地少、处理容量大、脱色率高等优点,至今仍是我国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