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四川卷)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物理解读

2015年高考(四川卷)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物理解读
2015年高考(四川卷)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物理解读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

物理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命题原则及指导思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四川卷)各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败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制试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学科意识、科学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

III.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1)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2)能够清楚的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4)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1)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2)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1)能够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2)能够把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2)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够独立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2)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3)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遵循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对物理知识模块的安排,以及《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中对物理课程的设置,结合四川省高中物理的教学实际,制定本部分内容。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知识等部分。包括“物理必修1、物理必修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物理选修3-4”五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1考试范围”。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程度,在“表2知识内容及要求”中用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定义及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及分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由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试题组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三科试卷同堂分卷,物理满分110分。

三、试卷结构

物理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全部为必考题,不设选考题。

第I 卷为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共7题,每题6分,共计42分。 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实验题和计算题,共4题,共计68分。

四、试卷难度

物理试卷“易、中、难”比例为“3:5:2”。

V .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例1】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

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折射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属于容易题。 【答案】C

【例2】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C 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 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属于容易题。

【答案】A

降落伞

返回舱

【例3】如图所示,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 面和bc 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 0的小物块沿斜面ab 向上运动,经时间t 0后到达顶点b 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 下滑.在小物块从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 与时间t 的关系的图像是( )

【说明】本题以物体沿固定粗糙斜面上滑和下滑运动这种典型模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

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以及考生用图像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定性分析与半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答案】C

【例4】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 在匀强磁场中可以分别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P 1和P 2以相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场方向平行时( )

A .线圈绕P 1转动时的电流等于绕P 2转动时的电流

B .线圈绕P 1转动时的电动势小于绕P 2转动时的电动势

C .线圈绕P 1和P 2转动时电流的方向相同,都是a →b →c →d

D .线圈绕P 1转动时dc 边受到的安培力大于绕P 2转动时dc 边受到的安培力

【说明】本题源于教材,考查考生对交流电产生的原理和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中学在物理教学中重视教材。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答案】A

【例5】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动的行星”Gl-581c ”却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0℃到40℃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在该行量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一样

B .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3

2

2

倍 C .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

365

13

倍 D .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尽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a

b

β

α

B

000v

C

000

A

000v

D

0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