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师大选课的几点建议

关于安师大选课的几点建议
关于安师大选课的几点建议

关于安师大选课的几点建议

鉴于本人今天的选课经历,从开始的干等到后来的帮同学选课,我决定写点什么帮助一下继我们之后选课的同学们:

几点建议:

1.选个人少的还能连内网的地方,比如图书馆,学生会办公室,团委办公室,实验室,

机房什么的…

2.设置浏览器主页为:https://www.360docs.net/doc/cc10574214.html,

3.将密码改成6个1什么的方便输入。选完改回以前密码

4.上述方法比较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几个步骤:

1.如果你认为选课的时候直接像下面这样直接输入学号密码验证码就行了了的话我

只能说你太小瞧安师大的选课人数或者说把学校的服务器看的太牛了一点了==。

2.其实你见到最多的一定是下面这幅图!!!:(服务器太忙……不知道在忙什么?)

3.甚至是这样的:(IE崩溃)

4.那么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按F5键刷新,这就是问题所在,我试过很多次,没有一

次刷出来(人品不好么==),其实这个时候只要点右键——>选择刷新(建议按R键,这样快点)就行了

5.一次刷新肯定是没用滴~~~所以苦逼地重复着右键,R键…

6.此时会弹出对话框:点重试(同样是R键)

7.不出意外会在第5、6次刷新的时候出现等待的字样,此时停止一切动作,静待加载

完成。

8.加载完成后会出现如下窗口:但是很可能是没有验证码的,此时点右键,显示图片

(H键)重复4、5、6即可进入选课系统

9.然后在网上选课的通识教育选课下有五个分类,此时得眼明手快,看准一个类迅速

点。此时若出现服务器太忙重复456.(建议先选环境教育类、综合类和艺术类,不然你会发现到最后剩的都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

10.总之,遇到特殊情况右击刷新,多试几次一定行。最后:祝大家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程。

匆促之间写完,难免有漏洞,欢迎大家交流~~~

此外:附上以前的选课大法一篇,作者是谁我找不到,不算侵犯版权吧…要是你看见了我想对你说四个字:请联系我……

安师大选课大法

一、选课一般技巧:

1、根本技巧就是F5和Enter的同时作用,不断按键,每一次按键都是一次挤进门的机会;

2、进入选课界面以后,鼠标放在选课图标上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在新窗口中打开”,不断“刷新”,适当时候“后退”并“刷新”。(建议使用360安全浏览器)

3、查课表的时候鼠标要放在“学生个人课表”上面不要动。

4、选择一个网速比较快的地方,例如图书馆(第一快),主席团办公室,专业机房或者实验室。

5、选课之前把QQ、飞信(这两个软件其实不占流量,反而有利于抢占流量)打开,以便信息共享。

二、选课原则

1、大二上学期:优先选校选修课、其次是体育课,再其次是院系选修课。

2、大二下学期:优先选院系选修课,其次是校选修课,再其次是体育课。

3、校选修课优先选艺术类、环境教育类、综合类(只能选择一个学分的一门课。)。大三的就业指导课属于综合类,必选。

4、校选修课争取在大三上学期之前搞定。院系选修课能选则选,尽自己最大努力选。

5、其他:以上原则是指在你每个阶段都能完全完成选课任务,如果到了大二下学期,你的三类难选的校选修课还没搞定,那你继续“1”的操作。不管如何都要

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

三、专门类选课技巧

1、校选修课的选课技巧:

(1)选课之前和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交流,看看哪些课程比较容易过,老师比较仁慈。

(2)知道你们选课的构成及要求。例如选课共分三轮,第一轮只能选三门选修课,你要知道在第一轮要把难选的课搞定,第二轮选自己想上的,第三轮随便看看,每个学期选四门为优。2分的都是要考试的。(选一分的优先选1—8周上课的那种课,因为大部分课都是9—17周的课程,如果你星期三晚上选了一门1—8周上课的,那么到第三轮选课的时候自己还可以选一门星期三9—17周上课的,这样两个学分到手,期末还可以不用考试,减轻考试压力又不占用晚上时间,一个晚上搞定两门课。)

2、本专业选课

本专业选课是伴随第一轮选课同时进行,本专业是否开课了,听辅导员通知,不明白情况的及时和辅导员或者教务处联系询问,一般师范类专业本专业开课都比较多,非师范类专业本专业选课少,例如社会学院,基本上就历史有课。本专业选课是指优先让本专业选择,剩下的课程让其他专业选(一般所剩名额都不多了)。本专业选课对于外专业来说就是院系选修课。

3、院系选修课

(1)院系选修课是指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课,一般就是名额就几个,所的就十几个名额。

(2)院系选修课开课多少分布:政法学院》社会学院》文学院》数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只有师范类公共课对外选)。一般情况下,国旅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是不对外选课的,即院系选修课根本不用看这三个学院了。中校区,皖江学院也不用看了。

(3)基本方法:

a、进入选课界面,点击网上选课,在“新窗口中打开”“学生选课”;

b、点击“院系选修课”,没反应就加“ctrl”键,如果还是没反应查看自己网页是否被拦截。(看浏览器右下方是否出现蓝色的对号,这代表没有被拦截,如果出现的是红色的差号说明网页被拦截了,点击鼠标选择“添加进白名单”即可)。

c、院系选修课进入后点击跨专业,选择学院,回到b界面,看该学院的该专业的课程,点击课程名称就可以看见该课程的考试时间和学分数量。

d、点击该专业课,会弹出一个新界面就可以选择课程了。

(4)选课大战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

查看自己的课表,看哪个时间段自己没课,再上选修专业的课程,查看课程上课时间和课程考试时间(即执行以上3操作中的c)。根据自己课程的考试时间(考试时间即课表中每门课程下面的标注时间或者利用其他专业的同学的账号登陆查看自己专业课程的考试时间)对比想选的课程上课和考试时间,即可确定是否可以选择该门课。

确定好课程后,选课一旦开始就可以直奔确定的学院的某专业的某课程,效率高,速度快。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最新版】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 校方组织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 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论文是否由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了一篇关于教育学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稿,欢迎阅读借鉴!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XX,是20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是在钟育彬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必要的和必需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能够在数学教学中脚踏实地做好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

力可以让学生凭借数学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不断深化与发展,逐渐有量变到质变,向较深层次跳跃,以便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数学建模法是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模型的建构自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基础,更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对学生形成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建模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实上,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已经做了初步的研究工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的探讨,而对于数学建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并且大都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结论缺少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本文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去探讨数学建模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做出假设: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通过验证假设目的是证明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性,从而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一定的教学启示,推动他们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加快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 散指数D=∑∑==n i n j ij D 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 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②杜能要 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 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 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 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2018年1月1日最新版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即能够吸引并确定人类活动场所位置的支持条件。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与前者正好相反。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也就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或费用的节约。区位因子(经济因子(成本(运费、非运费)、收入)、非经济因子)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市场特性: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 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企业增长的因素:规模经济、内部交易、技术优势、竞争激励。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 产品周期理论: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研制生产出来到退出市场一般要经历:创新、增长、成熟、衰退、老化等阶段。 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的地区。 跨国生产单位分为的几种组织模型:全球集中生产、市场地生产、专业化生产、跨国一体化生产。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区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历史奠定,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体。 区域的类型: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 配第—克拉克定理: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人中的比重大体是上升,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第一,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二,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第三,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区域创新网络:就是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网络式。 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A.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 B.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C.带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域条件、外部环境。 增长极的概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作用:A.支配效应B.乘数效应C.极化与扩散效应。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模板集合五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模板集合五篇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叫xxx,是注会081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研究,论文是在唐玲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那些年我们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指教指导。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商机,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外,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赊销在这方面有着任何其他结算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信用经济时代下,由于信用交易体系的不断发展,信用交易额度不断增大,大量使用现金交易显然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规模的要求。同时企业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市场疲软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更是一种抢先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扩大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我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赊销形成应收账款的弊端,应收账款不仅会增加管理及其他方面的成本,还有可能形成呆账、坏账,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甚至陷入财务危机,增大经营风险。从以上可知应收账款是一把双刃剑,它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也能将企业带来破产的困境。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较薄弱,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次,抛开论文引言部分,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有关应收账款的理论综述。第二部分是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第四部分是四川长虹案例分析来了解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篇论文写作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应收账款是一个简单的会计科目,但是当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发现原来简单的东西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 第一章 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就是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就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与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与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就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与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就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与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 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与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与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就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就是事先给定或认为就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

硕士论文答辩稿

大家上午好!我叫王磊,我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我的论文题目是《太原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我的指导老师是张文华教授,在此我首先要向他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我也要向今天不辞辛苦参加我们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我的这篇文章做一个简单陈述:一、选题依据 从全国范围来看,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但在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速发展今天,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一些农民被迫离开等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就目前而言,对于被征土地农民给予了一定程度补偿,但是难以解决他们养老、医疗和就业等诸多问题。可见,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怎样让他们与市民一样拥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不仅是当前在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是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太原市作为我国中部资源大省的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尤其在中共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并实施后,太原市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镇化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期。2009年太原市城镇人口为287.92万人,全市城镇化率为82.22%。在这背后,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从而衍生出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主城区的失地农民占太原市总人口的3.5%左右。由此可见,城镇在空间上的扩展要求农村提供大量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将被征用。如果不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就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三无分子”,从而被迫成为城乡中的“不安定因素”,势必影响城镇化进程,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如何解决好太原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目前我省城镇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重大课题。我们期望该项研究,能够为快速推进太原城镇化进程以及对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参考。 二、研究现状 国内外文献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社保基金凑集、监管和运营等方面做出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对失地农民安置方面也形成了不少极具地方特色模式。但是,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研究也存在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国内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较少。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不断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民也必然会面临发达地区农民所面临的问题,即农地征用规模会越来越大、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那么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太原市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大城市,对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为其他欠发达地区城镇对于该问题解决提供较为有效的借鉴。其次,目前已有的研究,一般都将失地农民养老风险的防范与保障设为研究重点,而对于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和失业风险关注不多,而且对于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失地农民医疗体系和促进就业也缺乏深入研究。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会对太原市失地农民医疗和就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大批失地农民的社会现实为研究背景,

经济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部分)

经济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况。 答: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一)史志描述 史志描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17世纪以前)代表作《山 海经》、《禹贡》、《地理学》等 (二)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前身 1.时间——17世纪至19世纪。 2.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及大规模商贸出现 (2)地理大发现 3.特点: (1)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3)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诞生阶段 1.背景 (1)产业革命(2)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2.特点 经济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研究全面展开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本书观点)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所有产业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及其原因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即考虑经济活动之间关联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答: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地理学发展的目标之一。 (1) PRED指标体系选定问题 (2)区域发展质量的科学认定 (3)微观尺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区域生态型经济与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问题

毕业论文答辩陈述稿#(精选.)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叫***,是08级会计学专业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探讨》。我的指导老师是廖小菲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廖老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都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做了研究,目前也有了比较成熟而且完备的理论,对研究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这些理论没有就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很完备而且操作性比较强的完善措施。 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另一方面,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和持续发展,而摆在这些难题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也及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先理论介绍,具体问题分析,再阐明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措施。具体结构是:第一部分为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研究现状中涵盖了国内、国外的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为会计报表附注的基本理论,其中阐述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定义和作用; 第三部分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现状,具体包括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问题探讨及其原因分析,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信息披露失真、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足、信息披露滞后且不规范的问题,并且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制度缺陷、监督不力、利益的诱惑、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是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的完善对策,具体包括完善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度、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监督力度、加大违规披露的惩罚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五部分:结论。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聘用协议书(仅供参考)

附件4: 安徽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聘用协议书 (仅供参考) 甲方:(学院,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受聘人,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根据工作需要聘用乙方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现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依据《安徽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聘任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签订以下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第一条聘用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第二条甲方的义务与权利 1.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科学合理安排乙方辅导员工作内容。 2.对乙方予以积极有效的工作指导、业务培训和管理考核。 3.负责落实乙方经济待遇,并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每学年对乙方进行聘期工作考评,并将考核结果报学校审核。 5.聘任后如因故提出辞聘,须提前一个月当面告知乙方本人。 第三条乙方的义务与权利 1.根据辅导员工作要求,积极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理论素质。 2.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认真履职、服从安排,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和学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3. 接任后如无特殊原因,应至期满才可卸任;如因故提出辞职,须提前

一个月递交书面申请,待学院同意后方可离任。 4.乙方每年累计请假时间不得超过20天,每次请假时间不超过一周。 5.妥善处理好辅导员工作与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关系,不得以专业学习等因素为由影响辅导员工作。 第四条乙方工作考核不合格的,甲方可以予以解聘;乙方不能有效履职、学生意见强烈的,甲方可以随时予以解聘。 第五条本协议未尽事宜,按照《安徽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聘任办法(试行)》(学工部[2014年]6号)执行。 第六条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盖章、签字后生效,有效期为年,甲方、乙方分别留存一份,并报学生工作部留存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 年月日 乙方:(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重点整理by老眠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一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3 、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区位条件是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第二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上面一幅图为杜能圈,下边一幅为逆杜能圈;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现实局限性: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另外,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也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另外,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的重要因素。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用方式。 3 、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一)农业经济地理学上的意义 1 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2 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 3 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大。 (二)经济学上的意义 1 杜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2 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 3 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其原理不仅可用来说明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对于解释其他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 5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 1 )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 )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 )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 ( 1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 2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 3 )原料指数( Mi ) =1 (或区位重量 =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第三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1 、概念题 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中心地的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水平,一般能够提供高级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地等级相对较高,反之则较低。

教育硕士论文答辩稿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委员、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叫***,我提交的论文题目是《“暗示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我的导师是***教授。 论文的总体框架包括五各部分: 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关键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综述 3.研究的理论基础 4.暗示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5.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即我为什么这么做?我做了什么?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之所以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国家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为高校输送现代合格人才的需要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和对暗示教学法的使用存在误区,以及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暗示教学法的研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暗示教学法在我国中学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综上,本研究欲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整合暗示教学法和其它化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我做了什么? 首先,先了解我校开展暗示教学法的现状与基础 为了了解本校化学教师运用暗示教学法现状,更好、更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本研究对天津市杨柳青一中的15名化学教师从以下6方面进行了访谈。 访谈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是否了解暗示教学法: 第二,课堂上是否运用过积极暗示 第三,是否尝试小组学习:高一和高二的相对较年轻的教师愿意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老教师还是习惯老的教学模式。高三的老师比较倾向于传统的黑板+粉笔+知识清单+大量习题。 第四,是否尝试有音乐背景的学习 第五,是否经常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参与角色表演 第六,本校化学教师都能努力加强和学生间的交流。 可见,本校教师对于暗示教学法的认识尚处于一种无意识的、自发的状态,但在新课程实践中,已经注意到根据教学任务,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与激励。 其次,对暗示教学法进行调整与改造 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和我校高中生特点,对洛扎诺夫的要求略有调整: 第一,把上课时间适当缩短 第二,把班级人数适当增多 第三,流程的修改 再次,提出了暗示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暗示教学法的情境策略

经济地理学重点

经济地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指由于专业化水平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成本下降,规模扩大,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P115 2,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人口,即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P94 3,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P174 4,互补产品:指两种产品间存在着某种消费依存关系,即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相配套。 5,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产生的阶段扩展。P117 6,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的扩大。P117 7,范围经济:指企业由于经营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益。P115 8,霍夫曼比例:是一个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比利式,其重点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此比例被称为霍夫曼比例,即,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增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增值。P181 9,增长极:指区域经济中,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聚集而成的经济中心。P209 10,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长生示范、祖师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了其与周围的联系,而在此过程中受到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的扩大和强化,影响范围和程度也随之增大的效应。P209 11,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的效应。P209 12,扩散效应: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输出要素和经济活动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效应。P209 13,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为溢出效应。P209 14,区域管制:指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变化和政府自上而下的控制的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P228 二、简答题 1.简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P38 答:土地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以及其所处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其自身特性的主要表现,它一般以一下两种方式参与并影响经济活动。 其作为劳动对象,如在农业农业活动中自然特性就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为作业的空间活动场所影响经济活动,如在城市的交通、建设用地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则起着决定性作用。 2,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形成机制P60 答:农业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合理行动。其研究认为交通工具唯一时,运费与距离成比例,运费率也因作物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度能给出了地租收入的公式: R=PQ-CQ-KtQ=(P-C-Kt)Q 其中,R为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Q为农产品的生产总量,K为生产地距离城市的距离,t为农产品的运费率。 3.简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P69 答:运费指向论: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基础上,如何确定仅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其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工业原料的性质和重量,最小运费原理和综合等费线的提出等三个方面。

教育类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论文答辩自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老师。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再次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近年来,随着教师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作为教师信念的核心,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学校教学和教育革新的关键。研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我,切实增强自信与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育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师培训者制定科学的教师培训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使之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对教师自我效能感问题的探讨,有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对我国教师进行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中既有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结构及与学校因素的关系的探讨,还有对专家、新手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但是,关于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资料匮乏。 因此,我对□□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考察该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差异状况及其特点,并分析了自我效能感与小学教师专业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并结合调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以

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提供给小学教师建议与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调查、提出相应策略和结论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市为例阐述了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而分析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现状:阜新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在个人教学效能感方面有显著差异;学历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显著;教学效能感与教龄间有密切关系;与性别间有显著的相关存在,并对上述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存在的现状提出以下策略:教师方面,培养教师角色意识;建立心理防御机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学校方面,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额外的工作负担;消除城乡教育的差距;改革现行学位要求,强调综合素质。 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是对整篇论文主要观点的概括。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 其次,本人对□□市部分小学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市区与农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后,对大量的资料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比较早的对□□市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第一次对存在

经济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经济地理学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洛蒙诺索夫首次提出的,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至发表》的《经济地理学得任务》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 2.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相互关系的学科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的重要性:增大区位主体的收益,增强区位主体的竞争力,对经济活动空间行为产生强制性约束 3.区位理论是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区位的理论,他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是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包括农业、工业、商业、聚落区位理论等构成了人文地学的理论基石 4.区位理论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即在区位主体已知的条件下,从区位主体本身的固有特征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另一层与前者正好相反,即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5.区位理论解决的问题: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优化配置问题 6.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商业区位论,交通区位论,居住区位论,服务区位论,城市区位论 7.区位条件:某一地区的属性或资质 8.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分原因(区位因子1经济因子A成本因子a运费因子b非运费因子B收入因子2非经济因子) 9.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成为讨论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环节 10.企业人为因素:要素投入,交通运输,市场因素,区域环境 11.土地的概念:地球表面固有的部分,是人类基本的生存空间 12: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自然性,差异性,耐久性,固定性 经济特性:稀缺性,报酬递减性,增殖性 13.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另一种是作为作业人的空间或者活动场所 14.市场活动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所考察区位的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源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市场需求特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需求偏好,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 15.需求门槛: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的需求才能都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 16.交通要素:一是交通网,由点和线组成,二是人和物质的移动即交通流,三是地域

经济地理学全套课后思考题复习资料详解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参考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参考 本文是关于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参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各位老师好!我叫吴xx,来自201x届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我的论文题目是《xx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研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崔惠民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目的、研究内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第一,在目的和意义上,现如今,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起点,因此,在许多国家学前教育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得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相匹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xx 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问题,目的是探索适合xx省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模式,为xx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学前教育普惠性,可以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内容。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平等及权利平等,即每个公民不论其背景、种族等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且能力相当的人有接受相同教育的机会。学前教育普惠性就是学前教育必须做到公平,强调的是起点公平,而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因此,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有力手段,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丰富了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普惠性还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学前教育的正外部性巨大且回报率与收益率最高,理应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必要措施,因此,对学前教育普惠性的研究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通过对xx省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帮助发现xx 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发达地区的比较找出差距所在;其次,通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专业英语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英语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科研论文。 3、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一到两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健康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应在第二学期期末进行论文开题,第三学期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四学期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三、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教学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