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课时: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益

同济一附中周林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了解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并且掌握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要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和机构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敢于同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知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益

教学难点:依法维权的必要性。

[教学关键]: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消费者要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并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京消协公布的十大不诚信行为》

(播放多媒体视频)

提问:1、在这段视频材料中,共提及了哪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2、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遭遇?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

在黑板上将学生的回答罗列出来

问题1:十大不诚信行为

1、虚假宣传

2、非法制造、销售不合格商品

3、利用自身优势强迫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4、采用不公平合同条款,加重消费者责任免除自身义务

5、经营者之间恶意串通,采用欺骗手段诱导消费的行为

6、经营者应明示而不明示商品或服务信息的行为

7、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偷工减量的行为

8、故意违反与消费者合同约定的行为

9、故意不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消费凭证等相关资料

10、擅自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

问题2:

A: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B:自己吃亏算了,反正没多少钱

C:如果金额比较庞大,找消协去解决

D:去向媒体反映

……

归纳:在刚才所看到的视频中,一共出现了十大不诚信的行为。而且在生活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发生。当我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首先与厂家、经营者协商,实在不行了,我们会去找消协、找媒体投诉、找相关部门,甚至可以去法院起诉。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些部门统统都不受理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纠纷,也没有了消协,那么我们消费者如果在遇到这种侵权事情,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A:只能自认倒霉

B:不去这些地方消费

……

(提问):看来,一旦离开了我们这些相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部门与机构,我们这些消费者似乎无计可施了,只能自认倒霉,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已经不再是上帝,而只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消费者在面对经营者时究竟出于何种地位呢?

(学生寻找原因,将学生所说的原因罗列在黑板上)

原因:1、信息不公开,消费者不了解真实信息,全是看广告

2、消费者是单个行动,经营者是合起伙的

3、消费者没有那个财力和人力

4、经营者人多势众,消费者孤军奋战

……

归纳: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看出,在市场交易下,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就像之前不少同学提及的关于手机卡收费问题,完全是处于一种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如果不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以保护,消费者根本感受不到上帝的滋味,而且发生了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象,也只能忍气吞声。

(多媒体显示课题):

一、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1、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2、消费者一般是个别消费的,而经营者多数是有组织的法人。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国家制订了专门的法律,也特别安排了一个日子。

(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提问):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那么是否会导致经营者利益受损呢?是否会导致商品生产者退出市场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去思考)

归纳:在市场上,我们作为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偏好自由选购商品,并将这种意愿和偏好传递给生产经营者。生产者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就会调整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生产者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如果不这样做结果会是怎样?——如果不这样做,产品卖不出去,再生产就难以为继,产品也难以更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可以说生产者的命运是掌握在消费者的手里。这实际上就是消费者对生产者的支配作用。消费者在市场上买各种商品,就等于给生产者及其产品投“选票”,商品卖得越多,他所得的选票就越多,在市场竞争中就越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是“选民”,生产者为取得更多“选民”的支持,就会想尽办法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生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以讨好消费者。

可见,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只是对消费者有利,而且对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发育也有利。这就是为什么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利的原因。也就是说,消费者合法权利的取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不是某个人的恩赐或某些人争来的。

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然性

1、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过渡):虽然我们都很清楚,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国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于商品生产者、对于经营者来说都是有利的,是一个“双赢”,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是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作为每一个消费者,我们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提问):1、在这些图片中所发生的事情,给消费者带来了哪些问题?

2、这些结果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利?

(指导学生在预习书本的前提下,对这些图片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在黑板上罗列结果)

归纳:通过对这些图片、事件的分析,同时结合他们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后果,我们逐一将他们与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进行了对应,我们意识到每一个消费者要想真正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我们一定要懂法,我们要知道自己享有的合法权益。那么这些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又是哪些,在我们生活中是否有被侵犯的经历呢?

(将学生分成六组,组织学生,用一个或是两个典型事例来说明这些权益所代表的含义,

设计意图:在讲解有关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时,可以借助事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了解有关的具体内容。在这里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由于平时在报刊等媒介,学生对于相关的事例也是了解比较多的,可以让他们自己来举一些相关的事例,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试着来分析一下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犯,这个受到侵犯的权益究竟有哪些具体含义,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举例、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消费者所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他们各自的具体内容。

(多媒体展示):

(提问):回到全课开始,在刚才我们所看的视频资料中所涉及的十大不诚信行为,他们分别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

(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总结:基于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了消费者特殊的保护,消费者要勇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后作业:

P82 〈经济观察〉:消费者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一堂“导行”课,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堂学法课,本课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把握将相关法律条文解释清楚,将相关的含义讲解清晰;但同时又由于是一堂“导行”课,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

其一:对多媒体资料的充分应用。通过直观的视频、图象资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特别是不少图片往往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且对于材料的引用,也不能浅尝则止。在本课中引用了“北京市消协公布十大不诚信行为”的录象资料,对该段视频的引用除了作为导入环节之外,在讲解具体内容时也可以多次利用,最后更是可以作为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题目。但是在引用这么多的多媒体资料后发现,由于图象容量过大,导致学生在上课时的精神往往会被这些图片、事例所吸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一堂“导行”课,学生应是主角。除了要求学生对教师所展示的资料加以分析之外,在本课中特别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知道的案例进行自主教学,通过对他们自己所举事例的自我分析,总结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