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设计实验

123《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设计实验
123《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设计实验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硝酸钾溶液溶解度的粗略测定方法,并绘制溶解度曲线。

2、了解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知识对硝酸钾提纯。

二、实验原理:

利用NaCl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不同进行KNO3的分离和提纯

三、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1g),烧杯(1个500ml,1个250ml,1个100ml),大试管,玻璃棒,温度计(100℃),酒精灯,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药匙,试管刷布氏漏斗,吸滤瓶,滤纸,循环真空泵,硝酸钾(化学纯),氯化钠(化学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流程图: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

2.0g、

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

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

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

析出操作耗时过长)(图3-58)。

五、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 2、t 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 、1.5g 、2.0g 、2.5g 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 、6.5g 、8.5g 、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2.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温度 (℃)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实验值 ,理论值 )

溶解度(g/100g 水)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查阅资料,列出KNO3与NaCl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100g水):

溶解度曲线

(把10g改为9.5g,把8.5g改为0.5g,后面的相应的该改就改,自己多思考)

五、思考题:

1.为什么小试管要悬在盛有250mL水的烧杯内?为什么温度计要紧贴小试管且水银球要全部浸入水面以下?

2.能否用量筒取1mL水?为什么?

3.本实验中,如果冷却过程太快将产生什么结果?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9156-11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物实验报告三篇(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浙江大学生物传感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课程名称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姓名徐梦浙 学号专业生物系统工程指导老师王建平/叶尊忠 一热电偶传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调理电路,熟悉调 理电路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学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了解热电 偶特性曲线; 2.观察采集到的热信号的实时变化情况。 3. 熟

悉热电偶类传感器调理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所需仪器 四、 myDAQ、myboard、nextsense01热电偶实验模块、万用表 注意事项 五、在插拔实验模块时,尽量做到垂直插拔,避免因为插拔不当而引起的接插件插针弯 曲,影响模块使用。六、禁止弯折实验模块表面插针,防止焊锡脱落而影响使用。七、更换模块或插槽前应关闭平台电源。八、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热电偶的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 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九、本实验仪采用的电偶为K型热电偶和J型热电偶。 十、实验原理: 热电偶是一种半导体感温元件,它是利用半导体

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 姓名: 班级: 学院: 2012年8月20日

2、摘要 关于我国邮电通信,互联网发展和使用状况的调查关键字:

3、正文 3.1关于我国邮电通信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邮电通信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积极推动行业转型发展,3G建设和业务发展稳步推进,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快递业务快速增长,邮电通信业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均有较大提高。 (一)邮政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普遍服务网点改造,邮政网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国家加大投资力度,计划在2010—2012年3年内,补建2500多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改造西部及农村地区网点7000多个,目前2500多个局所建设任务进入实施阶段,邮政基础网络得到强化。到2010年底,全国营业网点达到6.2万处,其中邮政局所和代办点约5万处;全国平均每一营业网点服务面积1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万人。二是全国28个省(区、市)邮政管理局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文件,推进信报箱建设,全国新建住宅楼信报箱安装率明显提高。 5年间,邮政企业持续推进普邮和速递物流网络建设,完成350个重点城市的投递网改造,网络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我国邮政网络覆盖城乡,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网络之一。到2010年末,全国邮路总条数为2.2万条,邮路总长度达到410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69万公里。其中:航空邮路220万公里、铁路邮路25万公里、汽车邮路150万公里。 全国邮政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到2010年底,80%以上支局实现电子化,同时完成了名址信息库、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营业网运互联互通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1】 3.2关于我国邮电通信的使用状况 “十一五”期间,随着通信能力的提高,传统邮政业务稳步发展,电信业务快速增长。2010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940.2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21.7%。 (一)传统邮政业务稳步发展 2010年,全国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85.3亿元,比2005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9%。 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邮政业务的冲击和影响较大,但邮政企业始终把做好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尤其是在国家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在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中,邮

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2011211205 组员:易轩许润琪蒋煜杨 撰写人:许润琪 学号:2011210934 序号:13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使用和 信号源波长功率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接触到的基本仪器室驻波测量线系统,用于驻波中电磁场分布情况的测量。该系统由以下十一个部分组成: 1.微波信号源 DH1121C型微波信号源由振荡器、可变衰减器、调制器、驱动电路、及电源电路组成。该信号源可在等幅波、窄带扫频、内方波调制方式下工作,并具有外调制功能。在教学方式下,可实时显示体效应管的工作电压和电流的关系。仪器输出功率不大,以数字形式直接显示工作频率,性能稳定可靠。 2.隔离器 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化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的作用。 3.衰减器 把一片能吸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片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从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4.波长计 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当电磁波的频率计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

标准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数字通信调制信号生成实验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MATLAB软件具有编程实现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计算机仿真软件,并且提供各种常用数字通信信号源生成函数的使用帮助文件。因此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熟悉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可实现各种通信信号产生及分析仿真,从而加深对常规数字通信信号的理解。 五、实验目的: 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各种常用数字通信信号源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熟悉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并加深对通信信号的理解。六、实验内容: (1)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载频为200Hz 的复BPSK信号,采样频率为20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要求画出BPSK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思考它们具有差异的原因。 (2)产生符号率为200symbol/s,载频为200Hz的复QPSK信号,采样频率为20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要求画出QPSK信号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思考它们具有差异的原因。 (3)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调制指数为0.6,载频为400Hz的复2FSK信号,采样频率为1200Hz,时间长度为2s。成形滤波器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实现,滤波器阶数为60,滚降因子为0.3。要求画出信号源的时域波形与频谱图,并分别画出滤波前、滤波后、调制载频后的星座图。改变调制指数大小,观察频谱变化情况。 (4)产生比特率为200bits/s,载频为300Hz 的2ASK信号,采样频率为

实验报告-光电效应实验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材料124 班 实验时间:10 时00 分第十一周星期四座位号:28 一、实验名称:光电效应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 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 “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E h,其中 h 1034 J s 为普朗克常数。 =6.626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 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h 1 m2W( 1) 2 式中,为入射光的频率, m 为电子的质量,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W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1/2 mv2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 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 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U0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eu0-1/2mv 2=0(2)代入上式即有 h eU 0W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h+ (3) W,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0=W/h, 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而0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

实验4-1的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主楼A2-413-1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A2-413-1 二、实验项目名称:ARP欺骗实验 三、实验学时:学时 四、实验原理: 常见的ARP攻击为两种类型:ARP扫描和ARP欺骗。 ARP协议并不只在发送了ARP请求才接收ARP应答。当计算机接收到ARP 应答数据包的时候,就会对本地的ARP缓存进行更新,将应答中的IP和MAC 地址存储在ARP缓存中。所以在网络中,有人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应答,网络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假设一个网络环境中,网内有三台主机,分别为主机A、B、C。主机详细信息如下描述: A的地址为:IP:192.168.10.1 MAC: AA-AA-AA-AA-AA-AA B的地址为:IP:192.168.10.2 MAC: BB-BB-BB-BB-BB-BB C的地址为:IP:192.168.10.3 MAC: CC-CC-CC-CC-CC-CC 正常情况下A和C之间进行通讯,但是此时B向A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应答,而这个应答中的数据为发送方IP地址是192.168.10.3(C的IP地址),MAC地址是BB-BB-BB-BB-BB-BB(C的MAC地址本来应该是CC-CC-CC-CC-CC-CC,这里被伪造了)。当A接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就会

更新本地的ARP缓存(A被欺骗了),这时B就伪装成C了。同时,B同样向C 发送一个ARP应答,应答包中发送方IP地址四192.168.10.1(A的IP地址),MAC地址是BB-BB-BB-BB-BB-BB(A的MAC地址本来应该是AA-AA-AA-AA-AA-AA),当C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也会更新本地ARP 缓存(C也被欺骗了),这时B就伪装成了A。这样主机A和C都被主机B欺骗,A和C之间通讯的数据都经过了B。主机B完全可以知道他们之间说的什么:)。这就是典型的ARP欺骗过程。 ARP欺骗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欺骗主机作为“中间人”,被欺骗主机的数据都经过它中转一次,这样欺骗主机可以窃取到被它欺骗的主机之间的通讯数据;另一种让被欺骗主机直接断网。 五、实验目的: 1.通过ARP欺骗技术获取网站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2.了解ARP欺骗的基本原理。 3.熟悉ARP欺骗的工具使用,以及实验完成过程。 六、实验内容: 1.安装使用工具Cain。 2.绑定网卡。 3.确定嗅探区域。 4.ARP欺骗。 5.查看结果。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微机一台、SimpleNAD网络实验教学系统 八、实验步骤: Ping命令是一种TCP/IP实用工具,在DOS和UNIX系统下都有此命令。它将您的计算机与目标服务器间传输一个数据包,再要求对方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来确定两台网络机器是否连接相通。 1.安装使用工具Cain 首先在局域网内某台机器上安装Cain(IP地址为192.168.1.12)。Cain是一

解剖学实验报告-总

《正常人体结构》 实验(实训)指导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前言 一、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 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 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如:(1)椎骨的形态特?(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每次试验后要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通顺、书写整洁。主要项目要求如下: 1.注明姓名、班级、组别、学号、日期、代教教师。 2.实验号数和题目(如:实验室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基本组织。 3.实验目的。 4.实验器材。 5.实验内容。 6.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所观察到的内容认真得用铅笔绘画于实验报告上。 7.讨论和结论:实验讨论是根据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理解与判断,即达到使实验结果能验证基本概念或基本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实验室守则 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实行各组器材自己使用的原则,不得与别组调换,以免混乱。

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实验名称:七人表决器 实验目的:通过Max+plus2软件实现七人表决功能,熟练掌握用Max+plus2实现七人表决器的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 1.打开Max+plus2软件 2.打开file-open,在open对话框的Text Editor files选择后缀为*.vhd文件格式 3.选择files为VOTE7.vhd的文件,单击ok,出现源程序文本 4.单击file-project-set project to…,单击Assign-Device选择驱动,在弹出的Device窗口下选择Device为EPF1OK1OLC84-4,单击ok 5.单击Assign-pin/location/chip…进行引脚锁定。例如,输入从men0到men6,对应的input pin为28-30、35-38,在Node name中输入pass,对应输出pin为V ote7,output pin为23,在Node name中输入stop chip name为vote7,output pin为65,单击ok 6.单击菜单下的compiler选项,在出现的窗口下单击start完成综合,单击确定,关闭窗口 7.单击菜单下的programmer选项,若未出现Hardware setup窗口,则打开options菜单下的Hardware setup选项,在弹出的窗口下,选择Hardware type为Byteblaster(MV)选项,单击ok,然后再单击configure,完成进程 8.使用仪器通过仪器观察,在K1-K8的八个输出发光二极管中(程序中选择七个)开始时都不亮。在L1-L11,这十一个发光二极管中有L6开始时亮,L11不亮,依次按下K1-K8中的四个发光二极管的按钮使其发光,则L6熄灭,L11发光,说明实现了七人表决器 实验结果:输出发光二极管K1-K8中有4个灯亮时,L6熄灭,L11发光,说明7人中只要有四人同意时,表决成功 心得体会 通过老师的实验演示,我基本明白了Max+plus2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通过老师的实验演示和清楚的强调,我明白了在使用软件设计七人表决器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使用仪器箱的过程中,要注意线口的接线,切勿插反以致损坏接口,另外在使用之前先检查仪器箱的完整性。 在建立项目文件文件时,要选择正确且方便使用的文件路径,注意文件的保存,在建立完项目文件后,开始利用相关程序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各个菜单的功能,因为全是英文菜单,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相关的菜单使用,其中有一项就是在综合和进程之前,要使用projict菜单下的set project to current file选项,另外就是在选择Hardware type时要选择Byteblaster(MV),还有就是在进程的过程中记得前面的要点,主要注意的就是这两个方面。 实验的思路很简单,因为是第一次利用Max+plus2软件实现七人表决器的设计,所以熟练度还需经常练习,但基本已经清楚了其运用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使我熟悉了这个软件并实现了七人表决器,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请教老师我已得到了解决,相信在下次运用此软件我会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次实验又让我学会了一门知识,并通过与本门课程的结合,我渐渐的明白了要想学好专业课,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运用也是

数字实验报告

数字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姓名:潘文才 学号:08150227 班级:0610802 地点:YF303 时间:第九、十、十一周星期三9-10节 实验一: 实验名称:时域采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掌握 matlab 的编程知识及其 matalab 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常用的12个函数 2. 熟悉理想采样的性质,了解信号采样前后的频谱变化,加深对采样定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 一、对给定的模拟信号Xa(t) =Ae-at sin(Ω t)U (t)进行采样!(fm=500) 1,用鼠标双击电脑桌面的matlab6.5的快捷图标,运行matlab6.5主程 序。 2,在matlab 命令窗口中输入,如下图示 >>n = 0:50-1; >>fs = 1000; >>string = '1000'; >>Xa=444.128*exp((-222.144)*n/fs).*sin(222.144*n/fs); >>DFT(Xa,50,string); 3,如果输入的命令没有错误会出现如下绘图对话框。从中大家可以再次体会函数DFT(x,N,str)的功能。

4,将实验图形导出,保存,选择Export 菜单项。 5,在导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格式为bmp,输入保存的文件名后,点击保存按钮。这时保存的实验结果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打开。 6,关闭matlab 的绘图对话框,在命令窗口中输入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后,试将第三步中输入的 fs 改成 500Hz,或 1500Hz,画出采样后信号的波 图和幅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并按第5步中的方法保存实验图形。 二、掌握 Matlab 基本的编程方法和基本的绘图函数。 1,用 Matlab 打开 C:\MATLAB6p5\work\chouyang.m 文件,(可按实验内容一,步骤 11-12 的方法),该运行 M 文件后,绘制出模拟信号X(t)=1.5sin(2.5π )的波形,及其经 过采样频率 fs= 4Hz 采样后,信号 X(nTs) , X(n) 的波形。 2,运行 chouyang.m 文件。 3,在仔细阅读chouyang.m文件中的内容后,在掌握figure( )、 subplot( )、plot( )、title( )、stem( )函数的基础上编写 M 文件绘制模拟信号 Xa (t) = 444.128e -222.144t sin(222.144t)U (t)波形,及其经过采样频率 fs= 1000Hz 采样后,信号 Xa(nTs), Xa(n)的波形。 三、实验图形: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若十进制数据为137.5则其八进制数为()。 A、89.8 B、211.4 C、211.5 D、1011111.101 2.若x补=0.1101010,则x原=()。 A、1.0010101 B、1.0010110 C、0.0010110 D、0.1101010 3.若定点整数64位,含1位符号位,补码表示,则所能表示的绝对值最大负数为()。 A、-264 B、-(264-1) C、-263 D、-(263-1) 5.若脂用双符号位,则发生正溢的特征是:双符号位为()。 A、00 B、01 C、10 D、11 6.浮点加减中的对阶的()。 A、将较小的一个阶码调整到与较大的一个阶码相同 B、将较大的一个阶码调整到与较小的一个阶码相同 C、将被加数的阶码调整到与加数的阶码相同 D、将加数的阶码调整到与被加数的阶码相同 7.原码乘法是()。 A、先取操作数绝对值相乘,符号位单独处理 B、用原码表示操作数,然后直接相乘 C、被乘数用原码表示,乘数取绝对值,然后相乘 D、乘数用原码表示,被乘数取绝对值,然后相乘 8.原码加减交替除法又称为不恢复余数法,因此() A、不存在恢复余数的操作 B、当某一步运算不够减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 C、仅当最后一步余数为负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 D、当某一步余数为负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 9. (2000)10化成十六进制数是______。 A.(7CD)16 B.(7D0)16 C.(7E0)16 D(7FO)16 10. 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______。 A.(10011001)2 B.(227)8 C.(98)16 D.(152)10 11. ______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中的阶码。 A. 原码 B. 补码 C. 反码 D. 移码 12. 在小型或微型计算机里,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是______。 A. BCD码 B. 16进制 C. 格雷码 D. ASCⅡ码 13. 下列有关运算器的描述中,______是正确的。 A.只做算术运算,不做逻辑运算 B. 只做加法 C.能暂时存放运算结果 D. 既做算术运算,又做逻辑运算14.目前的计算机,从原理上讲______。 A.指令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数据以十进制形式存放 B.指令以十进制形式存放,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C.指令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D.指令和数据都以十进制形式存放 15.根据国标规定,每个汉字在计算机内占用______存储。

1774143105-张强第5章第11次 多线程实验报告

第五章多线程 实验5-1 继承Thread类创建多线程 一、实验描述 1、考核知识点 名称:继承Thread类创建多线程 2、练习目标 掌握如何通过继承Thread类实现多线程的创建。 掌握Thread类中run()方法和start()方法的使用。 3、需求分析 在程序开发中,会遇到一个功能需要多个线程同时执行才能完成的情况。这时,可以通过继承线程类Thread,并重写Thread类中的run()方法来实现。为了让初学者熟悉如何创建多线程,在实验中将通过继承Thread类方式创建线程,并实现多线程分别打印0~99的数字的功能。 4、设计思路(实现原理) 1)自定义一个类Demo,使其继承Thread类。 2)在Demo类中重写run()方法,在run()方法内编写一个for循环,循环体内打印:“Demo:”+ 当前循环次数。 3)编写测试类Example01,在Example01类的main()方法中,创建一个Demo对象,并执行其 start()方法,接着编写一个for循环,循环体内打印:“main:”+当前循环次数。 二、实验实现 class Demo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x = 0; x < 100; x++) { System.out.println("Demo:"+x); } } } public class Example0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mo d = new Demo(); d.start(); for(int x=0; x<100; x++){ System.out.println("main:"+x); } }

1第一章123节 园艺植物昆虫学基础.ppt.Convertor

设施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 绪论 一、昆虫的分类地位 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节肢动物的特点:1)外骨骼,2)体分节,3)有附肢,4)开管式血液循环,5)中枢神经系统—腹神经索 试举例说明下列节肢动物中何为昆虫纲昆虫: 蝎子、蜘蛛、虾、螃蟹、蜜蜂、蚕、虱、跳蚤、蟑螂。 说出益害。 节肢动物门 蛛形纲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头部不明显,无触角和复眼;具4对行动足。常见的如蜘蛛、蝎子、螨等。 甲壳纲 体躯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个体段;有2对触角;至少有5对行动足。常见的如虾、蟹和鼠妇等。 唇足纲 体躯分为头部和胴部(胸部十腹部)两个体段;有1对触角;每一体节有1对足(多足纲),第1对足特化成颚状的毒爪。常见的如蜈蚣、钱串子等。 重足纲 与唇足纲颇为相似,故也有将此纲与唇足纲合称为多足纲(Myriapoda)的。与唇足纲的主要区别是:其体节除前部3-4节及末端1-2节外,其余各节均由2节合并而成,所以多数体节具2对行动足。常见的如马陆等。 结合纲 本纲也与唇足纲相似,但第l对足不特化成颚状的毒爪,生殖孔位于体躯的第4节上。此外,每一体节上通常还有1对刺突和1对能翻缩的泡,这与昆虫纲的双尾目极为相似。该纲种类很少,最常见的如么蚰等。 么蚰 二、昆虫的基本特征 昆虫除具有节肢动物的特点外,一般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成虫阶段: 1、体躯分头部、胸部、腹部3个体段; 2、头部具有1对触角、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生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个体节组成,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腹末多数具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可概括为:节肢脊椎无,一对触角有,四翅并六足,昆虫百万数。 昆虫纲和其它纲的区分 三、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实验11_程序的机器级表示_过程_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原理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十一程序的机器级表示——过程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日期 注意: ●务请保存好各自的源代码,已备后用。 ●请把作业同时上传到BB平台和FTP。 ●文件名为:学号_姓名_日期_实验几,如30801001_姓名_20100305_实验01 ●ftp://10.66.28.222:2007huommupload 123456 一、实验目的: 了解IA32指令系统的常用指令,了解Linux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汇编语言的编写、调试技巧。 二、实验内容: 1、阅读给出test11_1.c以及对应的反汇编代码,为汇编代码添加注释,并画出函数调用前后的栈帧结构图。 2、阅读给出test11_2.c以及对应的汇编代码,为汇编代码添加注释,并补充完整c程序源码。 三、实验步骤: 1、阅读给出test11_1.c以及对应的反汇编代码,为汇编代码添加注释,并画出函数调用前后的栈帧结构图。 指令注释: 08048354 : 8048354: 55 push %ebp # 8048355: 89 e5 mov %esp,%ebp # 8048357: 53 push %ebx #

8048358: 8b 55 08 mov 0x8(%ebp),%edx # 804835b: 8b 4d 0c mov 0xc(%ebp),%ecx # 804835e: 8b 1a mov (%edx),%ebx # 8048360: 8b 01 mov (%ecx),%eax # 8048362: 89 02 mov %eax,(%edx) # 8048364: 89 19 mov %ebx,(%ecx) # 8048366: 01 d8 add %ebx,%eax # 8048368: 5b pop %ebx # 8048369: 5d pop %ebp # 804836a: c3 r et 0804836b : 804836b: 55 push %ebp # 804836c: 89 e5 mov %esp,%ebp # 804836e: 83 ec 18 sub $0x18,%esp # 8048371: c7 45 fc 7b 00 00 00 movl $0x7b,0xfffffffc(%ebp) # 8048378: c7 45 f8 c8 01 00 00 movl $0x1c8,0xfffffff8(%ebp) # 804837f: 8d 45 f8 lea 0xfffffff8(%ebp),%eax # 8048382: 89 44 24 04 mov %eax,0x4(%esp) # 8048386: 8d 45 fc lea 0xfffffffc(%ebp),%eax # 8048389: 89 04 24 mov %eax,(%esp) # 804838c: e8 c3 ff ff ff call 8048354 # 8048391: 8b 55 fc mov 0xfffffffc(%ebp),%edx # 8048394: 2b 55 f8 sub 0xfffffff8(%ebp),%edx # 8048397: 0f af c2 imul %edx,%eax # 804839a: c9 l eave # 804839b: c3 r et #

人工智能教程习题及答案第2章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知识表示习题参考解答 2.3 练习题 2.1 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有哪几种分类方法? 2.2 何谓知识表示? 陈述性知识表示法与过程性知识表示法的区别是什么? 2.3 在选择知识的表示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2.4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适合于表示哪种类型的知识?它有哪些特点? 2.5 请写出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表示知识的步骤。 2.6 设有下列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2)他每天下午都去玩足球。 (3)太原市的夏天既干燥又炎热。 (4)所有人都有饭吃。 (5)喜欢玩篮球的人必喜欢玩排球。 (6)要想出国留学,必须通过外语考试。 2.7 房内有一只猴子、一个箱子,天花板上挂了一串香蕉,其位置关系如图2. 11所示,猴子为了拿到香蕉,它必须把箱子推到香蕉下面,然后再爬到箱子上。请定义必要的谓词,写出问题的初始状态(即图2.16所示的状态)、目标状态(猴子拿到了香蕉,站在箱子上,箱子位于位置b)。 图2.11 猴子摘香蕉问题 2.8 对习题2.7中的猴子摘香蕉问题,利用一阶谓词逻辑表述一个行动规划,使问题

从初始状态变化到目标状态。 2.9 产生式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它与谓词逻辑中的蕴含式有什么共同处及不同处? 2.10 何谓产生式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11 产生式系统中,推理机的推理方式有哪几种?在产生式推理过程中,如果发生策略冲突,如何解决? 2.12 设有下列八数码难题: 在一个3×3的方框内放有8个编号的小方块,紧邻空位的小方块可以移入到空位上,通过平移小方块可将某一布局变换为另一布局(如图2.12所示)。请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移动小方块的操作。 283123 1684 754765 S0S g 图2.12 习题2.12的图图2.13 习题2.13的图 2.13 推销员旅行问题: 设有五个相互可直达且距离已知的城市A、B、C、D、E,如图2.13所示,推销员从城市A出发,去其它四城市各旅行一次,最后再回到城市A,请找出一条最短的旅行路线。用产生式规则表示旅行过程。 2.14 何谓语义网络?语义网络表示法的特点是什么? 2.15 语义网络表示法与产生式表示法、谓词逻辑表示法之间的关系如何? 2.16 用语义网络表示下列知识: (1)所有的鸽子都是鸟; (2)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 (3)信鸽是一种鸽子,它有翅膀,能识途。

数学建模 实验报告11

《数学建模实验》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实验十一:微分方程建模2 一只小船渡过宽为d的河流,目标是起点A正对着的另一岸B点,已知河水流速v1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之比为k. 1. 建立小船航线的方程,求其解析解; 2. 设d=100m,v1=1m/s,v2=2m/s,用数值解法求渡河所需时间、任意 时刻小船的位置及航行曲线,作图,并与解析解比较。 一、问题重述 我们建立数学模型的任务有: 1. 由已给定的船速、水速以及河宽求出渡河的轨迹方程; 2.已知船速、水速、河宽,求在任意时刻船的位置以及渡船所需要的时间。 二、问题分析 此题是一道小船渡河物理应用题,为典型的常微分方程模型,问题中船速、水速、河宽已经给定,由速度、时间、位移的关系,我们容易得到小船的轨迹方程,同时小船的起点和终点已经确定,给我们的常微分方程模型提供了初始条件。 三、模型假设 1. 假设小船与河水的速度恒为定值,不考虑人为因素及各种自然原 因; 2. 小船行驶的路线为连续曲线,起点为,终点为; 3. 船在行驶过程中始终向着点前进,即船速始终指向; 4. 该段河流为理想直段,水速与河岸始终保持平行。 4、 模型建立

如图,以为原点,以沿河岸向右方向为轴正向,以垂直河岸到端方向为轴正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河水流速为,小船速度为,且,合速度为,河宽为,为与直线的夹角。 在时刻,小船在轴方向的位移为,在轴方向上的位移为,则时刻,小船在轴,轴方向的速度分别为 由(2)/(1)得到 五、模型求解 (1)题 对上式求倒数得,取,则上式可化为,由,得,代入上式,整理,得,积分可得 ,也就是,代入以及初始条件,我们可以得到解析解。 (2)题 由初始条件,设计程序(见附录),对该情况下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进行分析,结果如下(省略了前60s的数据): 60.0000 6.5451 98.2803 60.1000 6.4519 98.3319 60.2000 6.3585 98.3827 60.3000 6.2649 98.4327

H3C实验报告1(1)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报告(H3CNE《路交换技术》第1卷上册) 实验1 网络设备基本操作 学院 班级 实验组 实验组成员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日期

实验1 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 1.1 实验内容与目标 完成本实验,您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使用Console口登录设备 ●使用Telnet终端登录设备 ●掌握基本系统操作命令的使用 ●掌握基本文件操作命令的使用 ●使用上传下载文件 1.2 实验组图 实验图1.1 实验组网 1.3 实验设备与版本 实验表1-1 实验设备器材 名称和型号版本数量描述 MSR20-201CMW5.2R1618P13-Standard 1 也可以用交换机代替PC Windows XP SP2 1 Console 串口线 1 5类UTP以太网连接线 1 交叉线 1教材所采用的实验路由器是MSR30-20与实验室设备MSR20-20型号不同。在进入接口视图时采用“interface Ethernet 0/0”命令而不是“interface GigabitEhternet 0/0”命令

1.4实验过程 本实验以一台MSR20-20路由器作为演示设备,使用交换机(Quieway3026)亦可。实验任务一:通过Console登录 本实验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并掌握通过Console电缆连接进行设备配置的方法。 步骤一:连接配置电缆 将PC的串口通过标准Console电缆与路由器的Console口连接。电缆的RJ-45 头一端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口;9针RS-232接口一端连接计算机的串行口。 步骤二:启动PC,运行超级终端 在PC桌面上运行“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命令,填入一个任意名称,单击“确定”按钮。 实验图1.2 超级终端 从“连接时使用”下拉列表框选择合适的COM口,并点击“确定”。如图所示: 实验图1.3 超级终端通信端口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记录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2010年9月

预备实验微机基本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硬盘处理。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1

预备实验网中信息的搜索与获取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2.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3.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2.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2.是否下载NetAnts软件 [ ] 3.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2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第十一章-最短路问题

实验名称:第十一章最短路问题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掌握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并运用这两种算法求一些最短路径的问题。 二、实验软件 MATLAB7.0 三、实验内容 1、在一个城市交通系统中取出一段如图所示,其入口为顶点v1,出口为顶点v8,每条弧段旁的数字表示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每次转弯需要附加时间为3,求v1到v8的最短时间路径。 V1 1 V2 3 V3 1 V5 6 V6 V4 2 V7 4 V8 程序: function y=bijiaodaxiao(f1,f2,f3,f4)

v12=1;v23=3;v24=2;v35=1;v47=2;v57=2;v56=6;v68=3;v78=4;turn=3; f1=v12+v23+v35+v56+turn+v68; f2=v12+v23+v35+turn+v57+turn+v78; f3=v12+turn+v24+turn+v47+v78; f4=v12+turn+v24+v47+turn+v57+turn+v56+turn+v68; min=f1; if f2

实验结果: v1到v8的最短时间路径为15,路径为1-2-4-7-8. 2、求如图所示中每一结点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V110 V3V59 V6

floy.m中的程序: function[D,R]=floyd(a) n=size(a,1); D=a for i=1:n for j=1:n R(i,j)=j; end end R for k=1:n for i=1:n for j=1:n if D(i,k)+D(k,j)

数模实验报告实验11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数模实验报告实验11 篇一:数学建模实验报告第十一章最短路问题 实验名称:第十一章最短路问题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掌握Dijkstra算法和Floyd算法,并运用这两种算法求一些最短路径的问题。 二、实验软件 mATLAb7.0 三、实验内容 1、在一个城市交通系统中取出一段如图所示,其入口为顶点v1,出口为顶点v8,每条弧段旁的数字表示通过该路段所需时间,每次转弯需要附加时间为3,求v1到v8的最短时间路径。 6 3 V42V74V8程序: functiony=bijiaodaxiao(f1,f2,f3,f4)

v12=1;v23=3;v24=2;v35=1;v47=2;v57=2;v56=6;v68=3;v78 =4;turn=3;f1=v12+v23+v35+v56+turn+v68; f2=v12+v23+v35+turn+v57+turn+v78; f3=v12+turn+v24+turn+v47+v78; f4=v12+turn+v24+v47+turn+v57+turn+v56+turn+v68; min=f1; iff2 min=f2; end iff3 min=f3; end iff4 min=f4; end min f1 f2 f3 f4 实验结果: v1到v8的最短时间路径为15,路径为1-2-4-7-8. 2、求如图所示中每一结点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 V110V3V59V

6 4 V25V410V76V8 floy.m中的程序: function[D,R]=floyd(a) n=size(a,1); D=a fori=1:n forj=1:n R(i,j)=j; end end R fork=1:n fori=1:n forj=1:n ifD(i,k)+D(k,j) D(i,j)=D(i,k)+D(k,j); R(i,j)=R(i,k); end end end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