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材料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材料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材料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材料发展简史

▲北宋汝窑圆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先有陶后有瓷。我们的祖先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土与火”的艺术不断丰富、成熟、推陈出新,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器。

陶与瓷最大的不同是材料之不同,前者以陶土为原料,后者以瓷土为原料,而炻器在二者之间,接近于瓷,却未玻化。而今,凡是用陶土或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烧制等而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材料发展史

一、原始社会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代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黄河流域,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

代表:彩陶。

特点:陶轮开始应用,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其纹饰也以几何形状为主。

▲彩绘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二、商周时期

代表:灰陶、白陶、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

特点:当时使用最多的是灰陶,有素面,也有施以简单的绳纹或篮纹,或者彩绘各种复杂图案的;还有在制作胎体过程中用拍、印、刻、堆、划等手法留取肌理效果的。白陶在新石器晚期就已出现,这一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白陶的原料为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比陶器高,他们发现施釉可以使瓷器更坚硬而且更加美观。

▲鬲商早期内蒙古夏家店遗址出土

三、秦汉时期

代表:陶制兵马俑。

特点:工艺成熟,如此巨大的作品,几乎没有变形和开裂,原料为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为适应大量烧制建筑用陶和兵马俑等大型物件,窑室规模增大,普遍增加了一至三倍。窑炉烟囱多已移到后部。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窑床前高后底(约为7°坡度)的特殊设计,是一项创造性改革,使窑室内温度不均的问题得以改善。

▲兵马俑陕西临潼出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白瓷

特点:我国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坯体由高岭土或瓷石等复和材料制成,在1200℃~1300℃高温中烧制而成,胎体要求坚硬、致密、细薄而不吸水,胎体外面罩施一层釉,釉面要光洁、顺滑、不脱落、剥离。

▲白瓷鼎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

代表:青瓷

特点:这一时期釉色上发生很丰富的变化,青色又偏绿、偏黄或偏灰的,与釉料成份、烧成气氛都有很大关系。瓷釉调制也是重要因素。青瓷釉最初是用瓷石与草木灰混制而成,风化程度差的瓷石一般含有大量助熔剂,常用来做釉,草木灰的作用是引入CaO成份,经过高温烧制与瓷石相互作用形成钙质釉。

▲东晋青瓷香薰(博山炉)

六、隋唐时期

代表:唐三彩

特点:唐三彩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表明古代陶瓷工匠在呈色金属原料特性认识、化学技术掌握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初唐三彩器以褐赭黄色为主,间以白色或绿色釉,采用蘸釉法,施釉较草率,釉层偏厚,流釉或烛泪状,釉层没有完全烧开,色泽暗淡。盛唐时期,三彩工艺明显进步,这时的三彩釉色润莹,赋彩自然,采用混釉技法,器皿多为内外满釉,色彩有绿黄白蓝黑等;晚唐三彩多为小件,趋于单彩釉,而且釉面单薄,脱落剥蚀现象严重。

▲胡人骑马唐三彩

代表:钧瓷

特点: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釉,再进行二次窑烧。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宋钧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钧瓷上所出现的红紫色相是由于釉中加入了铜,铜红对窑温和烧成气氛比较敏感,它必须在还原焰1250度以上,才能出现美丽的效果。

▲钧窑玫瑰紫鼓钉洗北宋

八、元代

代表:青花瓷。

特点:青花瓷特点是形体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青料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

▲元青花人物菱口盘

代表:青花瓷

特点:洪武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其所用青料为进口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平等青;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

▲明永乐青花寿山福海香炉南京博物院

十、清代

代表:珐琅彩。

特点:先在胎体上釉前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服饰或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

▲清代珐琅彩瓷器

现代陶瓷制品种类繁多,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制造方法不尽相同,应用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很难硬性地进行归类,约定俗成的是用途及原料分类法为:

1、按用途分类

?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2、按所用原料及坯体密度分类

可分为粗陶,精陶,炻器,半瓷器,以至瓷器,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粗陶:最原始最低级的陶器,一般以易熔粘土制造。也可以在粘土中加入熟料或砂与之混合,以减少收缩。这些制品的烧成温度变动很大,要依据粘土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的性质与多少而定。

?精陶:原料有粘土质、石灰质,长石质、熟料质等四种。粘土质精陶接近普通陶器。石灰质精陶以石灰石为熔剂,其制造过程与长石质精陶相似,而质量不及长石质精陶,因之近年来已很少生产,而为长石质精陶所取代。长石质精陶又称硬质精陶,以长石为熔剂。是陶器中最完美和使用最广的一种。

?炻器:在我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已很接近瓷器。但它还没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

?半瓷器:坯料接近于瓷器坯料,但烧制后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器,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使用性能不及瓷器,但优于精陶。

?瓷器:陶瓷器发展的更高阶段。其特征是坯体已完全烧结,完全玻化,因此很致密,对液体和气体都无渗透性,胎薄处呈半透明,断面呈贝壳状,触之有光滑感而不被粘住。硬质瓷具有陶瓷器中最好的性能。用以制造高级日用器皿、艺术瓷等。

▲现代陶瓷材料分类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陶瓷在中国发展史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文化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越窑到了五代,一度成为吴越王钱氏的御用器皿,臣庶不得享用,因此当时又称为「秘色窑」,皆属於青瓷的制造。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与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一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一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

网易的股票一片飘红,大幅上涨。与一年前一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尬处境相比,今日的风光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国内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受到追捧,说明了国内互联业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它们已经从过去纳股中的边缘状态、边缘待遇变成比较中心的状态了。 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 今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原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也使互联网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此,中科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了全面复苏。 他认为,之所以说现在的复苏不是一些企业的复苏,而是全面的复苏,是因为过去中国的企业在IT方面的投入本来就不多,有一个对历史欠账回补的过程。在企业层面,网络经济高潮到来时,启发了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让他们认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IT产业,包括互联网业,都回到了基本面,回归到了一个在正常经济活动下的一个正常产业。 据估计,全球500强等世界大公司在IT方面的投入提前支出了1000亿美元,现在还处于消化投资阶段。相比较之下,中国的互联网业由于本身发展水平所限,非理性成分和泡沫成分都不是那么大,或者根本就没有产生太大的泡沫。而在这个时候,政府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企业开始重视内部信息化建设,这两股力量反而成为比较强劲的推动互联网复苏的力量。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亮丽的IT市场之一。

中国瓷器 美术教案

课题:中国瓷器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1、简要了解瓷器及中国瓷器的发展脉络。 2、学会从审美角度欣赏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段。 3、运用正确的方法欣赏陶瓷艺术。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 2、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3、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主要名窑的产品特点。 2、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手段。 教具准备:教材、瓷器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用具,稳定情绪 二、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大家都生长在唐山,请问你对唐山了解吗? 2、CHINA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唐山是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地,被称为“北方瓷都”。CHINA大家都知道是中国的意思,但是它还有一个意思可以解释为瓷器,正因为这样,外国人是首先看到了中国瓷器然后才逐渐了解了中国。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制瓷的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节课我们主要从美术的角度对瓷器进行认识和了解。 三、讲授新课 (一)瓷器的产生 首先请同学观察两件陶器,请同学回答这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是陶器、瓷器的前身,在商代以前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除了金属器皿外,大部分都是陶土做的东西,在使用中发现陶器存在着一点的缺点,就是质地疏松、有一定的吸水性;到了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由于提高了炉温,是窑内有些易溶的物质,如草木灰、窑渣、易熔粘土等在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草木灰釉,这时人们发现烧出的东西不吸水了,就这样产生了最原始的瓷器,原始瓷器多为低级的青釉瓷;原始瓷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至东汉晚期时,才逐渐完成了陶到瓷的演变过程。 看课件:瓷器----以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经混合、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粘土类制品。 (二)瓷器的发展历史 1、商代以前:主要是陶器 2、商代:只能生产低级的青釉瓷,工艺水平较低 3、唐朝: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空前繁荣,烧制出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以及 使用的瓶、罐、杯等无所不有。 4、宋朝:是中国制瓷业的黄金时期,无论瓷器的质料、颜色,还是装饰、做工等方面 都极其精妙和完美。 5、元、明、清:与外国的通商往来,国外的艺术形式的输入,这时的烧造工艺更加完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就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就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与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就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就是制瓷原料必须就是富含石英与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就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就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与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就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就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与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与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就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

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与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与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就是一例。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就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c14401601.html,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 作者:司忠辉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而在中国,陶瓷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陶瓷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陶瓷艺术也一直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历经千年,仍盛而不衰。本文将从中国陶艺的发展历程,现当代陶艺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浅谈中国 的陶瓷艺术。 一、中国传统陶艺的发展历程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活动。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那便是黑陶艺术。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尽管在商代制陶工艺没有明显进步,艺术性也没有明显提高,但是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经历了西周和春秋战国到东汉,逐渐的走向成熟,出现了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而且它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同时,在秦汉时期,制陶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秦朝时的陶俑造型逼真,深刻揭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彩陶方面,汉代彩陶一改奔放热烈的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艺术表现力强。 到了隋唐时期,经济的高度发达,民族的大一统使得唐朝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空前繁荣。而在陶瓷艺术中,最能代表这种盛唐气息的便是唐三彩。它多用于陪葬,作为一种冥器,它的实用性远不如当时的青瓷、白瓷。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的白瓷,到隋朝时,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至唐朝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陶瓷技术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技术发展简史 摘要:中国陶瓷史开端于距今10000年的新石器早期,鼎盛于唐宋时期。从实用功能主导的粗砂陶器,到现在陈列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中国各朝代精美瓷器,实际上反映了中国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也体现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将以时间历程为主线,从陶瓷材料和烧制工艺的角度,简述中国陶瓷技术沿革。 关键字:中国陶瓷工艺材料烧制沿革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纵观历史,中国陶瓷技术很长时间领先于世界,以至于在英语中,“陶瓷”(china)竟成了中国的代名词。面对今天博物馆内造诣高超,精致华美的陶瓷文物,乃至身边繁多悦目的现代陶瓷制品,谁又能想象,陶瓷的发端仅仅作为剩物的容器?中国一代代陶瓷工艺者的革新和传承,造就了辉煌灿烂的陶瓷工艺史。尽管陶瓷没有列入我们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但陶瓷工艺确确实实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创造。除去了艺术造诣的探索,陶瓷制造工艺,也曾令世界为之惊叹。 从取材上说,新石器早期粗砂陶的材料多是先人就地采掘的土壤,而后期则是使用瓷石原料。从简单的陶土原料使用到瓷石原料发现应用,这是我国先民在陶瓷原料从自然使用到工艺应用的科学进步。从烧制工艺上说,发展则更为显著。新石器时代横穴式窑和竖穴式窑造出的原始陶器烧成温度只有700℃左右。而后经历两次重大技术

突破,第一次为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烧制工艺成熟,它从陶器的最高烧成温度1 0 0 0℃、平均烧成温度9 2 0 ℃提高到印纹硬陶的最高烧成温度1 2 0 0 ℃、平均烧成温度1 0 8 0℃。最高温度提高了约20 0 ℃之多, 实现了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第一次高温技术的突破;第二次突破是在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烧制工艺上实现的。它从原始瓷的最高烧成温度1 2 8 0℃、平均烧成温度1 1 20 ℃提高到北方白粕瓷的最高烧成温度1 3 8 0℃、平均烧成温度1 2 4 0℃ , 最高烧成温度又提高了约1的℃ , 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瓷器的最高烧成温度, 实现了第二次高温技术的突破。[1] 1 陶器技术沿革 1。1 新石器时期 最早在一万多年以前,我国的先民已经会使用陶土。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下层中与打制石器共存的粗砂红陶罐,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期陶器。仙人洞遗址上层中发现的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细砂或泥质的灰陶,器型除了罐外还有壶等等,说明我国先民在制陶上的进步,是从简单的陶土原料使用到原料加工再应用发展起来的,这是陶土原料工艺产生与应用取得的成就。 我国古代制陶工艺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所需原料要选择含铁量高、粘性适度、可塑性强的粘土,一般还要在粘土中加羼和料(石英、长石、砂石粉末、草木灰、碎陶片末等),目的是增强陶土的成型性能和成品的耐热急变性能,提高成品率。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之一,中国古代对世界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明了瓷器。中国陶瓷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内涵。从陶瓷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各异的造型,多变的釉色和装饰,缤纷的彩绘和不断改进的工艺,这些人类利用水、火的作用而将泥土转变成的陶瓷器上充分表现了先民们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创造力。 一,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创造了瓷器,这不仅使先民们自身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瓷器具有优于陶器和金属器的长处。如瓷器由于有一层光洁不透水的釉层,与陶器相比,其具有清洁,坚硬的特点。又由于瓷器是将廉价的矿石材料经过热处理,得到人们需要的各种造型的器物,由于其的加工过程相对简易,与金属材料制成的器物相比,其具有廉价的优点。这是瓷器自然属性方面的优点。 同时,由于其易于塑造的形态,优美多变的釉色和丰富多彩的装饰,使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含量。因此,瓷器从其生产伊始就既是实用器物,又是艺术品。 1. 瓷器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瓷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但是,认为瓷器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大家的认识还是一致的。这四个条件是:

第一,瓷器必须用瓷土作胎。瓷土是一种岩状矿石,在中国很早就使用瓷石作原料来生产瓷器了。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各种瓷土(Porcelain clay)的品质各不相同,但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应该是高岭土(Kaoline)。高岭土一名的由来,是由于这种原料出于距景德镇不远的高岭山,用于制瓷而得名。在长期的相延使用中,高岭土也被用来泛指瓷土,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名称。中国各地瓷土的组成不同,使各地瓷器的质地和胎色千差万别,也是后来形成不同瓷系的重要原因。但无论如何,使用的原料中高岭土必定占较高的比例,这是瓷器与陶器的重要区别。 第二,瓷器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使胎体充分烧结,结构紧密。检验方法是,物理测定胎体的吸水率应低于1%或不吸水。高温烧制过程,是从瓷土变为瓷器的主要的化学反应过程,是瓷器有别于陶器的关键点之一。 第三,瓷器的表面应施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在标准的高温下釉完全熔融,达到玻璃化。这样在器物表面形成了一层完全不吸水、光亮洁净的保护层,这是瓷器最大的优点之一。釉中含氧化铁的多少,烧成时窑炉内气氛的不同,导致成品瓷器呈现出白、黑、青等不同的颜色。釉中加入铜、钴等不同的元素,又可呈现出红、绿、蓝等美丽的颜色,使瓷器具有色彩多样、华美秀丽的特色。 第四,瓷器烧结后,胎体结实、坚硬,叩之发出清越的金属声。这一点实际上与制瓷原料的品质和烧结度密切相关。但它是一种易鉴定和直观的标准。

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最全版)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

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而各个时期的陶瓷文化展现着不同的风采。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今天又把咱们国家的互联网历史翻出来研究了,每一次看都有不少发现,干脆复制这里来,下次不需要搜了 一、中国互联网产生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相当于现在的INTER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连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二、互联网泡沫 泡沫的幽灵很早就在地球上游荡。用他的魔力导演着“一夜成乞丐,一夜成富翁的”的人间悲喜剧。 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杨致远创建雅虎搜索网站,1998年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进入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1994年,31岁的贝索斯决定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亚马逊网站诞生。到1999年,亚马逊网上书店成为全球第三大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截止到1999年10月,收入达到3.56亿美元,自1997年公开上市到1998年底,其股票价格飙升了2300%。而网景,一个从成立到上市不到两年,没有挣过一分钱的公司,居然站到巨人微软的对面!一些人在比较雅虎和波音之后,甚至下了这样的定义:网络经济3年等于工业经济70年! 网络就这样让人美梦成真。互联网制造的“暴富速成”神话,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者追随。而网民队伍的日渐扩大,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空间永远无限。 这种泡沫示范作用迅速蔓延到中国,尽管中国的网民当时也不过600万左右。1998年,被称为中国网络三雄(搜狐、新浪、网易)之一的搜狐盈利40万美元的消息,居然被各家媒体抢发。据调查,迄今还没有几家网络公司站出来,声称自己投资网络有了盈利。 随着2000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根据Webmergers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2001年3日19日的一篇报道称:裁员像一场瘟疫,正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蔓延。裁员的问题已经从高科技“食物链”的底层辐射到顶层,这正是前几年股市过热和高科技公司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结果。直到2002年10月互联网业追踪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的网络公司,已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减少,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才接近尾声。

中国瓷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7]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结束语:通过对陶瓷从古到今的变化发展历程的了解,其中既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衰落的阶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展状态分析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互联网发 展状态分析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据CNNIC的最新估算,截至2002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800万,上网计算机数升至2300万,短短的四个月间分别增加了1220万和687万;和此同时,国内三大门户网站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分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在经历壹个时期的发展低潮之后,正在开始回暖。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仅表当下我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当下互联网的用户人数、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等各个方面。虽然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网络业的发展遭遇了壹段时期的低潮,但从近期的种种迹象来见,中国互联网业正在走向复苏,开始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三大门户网站业绩优良 近日,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分别公布了第三季度财务报告。10月22日搜狐公布的季报显示,它提前实现了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全面盈利,盈利额度达到11.2万美元。11月5日,新浪发布的财务报告称,上季度新浪的净营业收入达到10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达历史最高值;按试算额计算,新浪在历史上首次实现盈利24.1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为亏损290万美元。11月6日,网易公布的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网易收入总额达到7440万元人民币(900万美元),较上壹季度增长93.3%,营业利润达310万美元,毛利率达67.6%,创历史最高。业内人士认为,和以往网站大面积亏损相比,如此良好的业绩说明互联网正在回暖。 由于业绩的大幅上升,作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的标志性代表,新浪、搜狐、网易的股票壹片飘红,大幅上涨。和壹年前壹些X公司在纳斯达克面临摘牌的尴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中国古代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 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代一 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一些 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1.中国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器。由 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 器时代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变得坚

硬,这样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器遗存是位于省万年县的仙人洞遗址、英德青塘、灵山滑岩石洞、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瓷,其主要品种有灰、彩、黑和几何印纹等。原始彩器大致分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器仍以灰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和印纹硬有很大发展,尤以白最为精美,纹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的十四座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制的白,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器,从无釉器到敷釉器,在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周代器的重要发展,是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有关遗址分布在、、、等地。到战国时期,瓷的造型变得十分优美

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历程

中国网络营销事业的发展历程简述 所谓网络营销事业,指的是帮助传统企业了解和利用互联网,开拓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新篇章的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产业的集合,主要包括网络基础应用、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及电子商务应用等方面。 内的网络营销事业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01年前,以新网、万网、中国频道为主的基础应用服务商领衔主演国内的网络营销,同时大大小小的网络营销渠道初长成; 02年-04年,以3721为代表领航中国的网络营销事业,门户网站(网络广告)、搜索引擎服务商、电子商务服务商等群雄并进,快速开进网络营销领域。同时各地的网络营销渠道也在快速发展和巩固,配合厂商的全国布局,形成了成熟的全国网络营销服务网络; 05年至今,百度、Google、雅虎系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网络营销服务大部分集中在基础应用和搜索引擎推广领域。虽然WEB2.0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网络营销事业尚未有新的突破。随着传统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需求不断扩大,网络营销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也在暗流涌动,充满变数的酝酿着。 当前网络营销事业遇到的问题 1、缺乏创新:当前的网络营销事业仍然集中在基础应用+搜索引擎推广领域,成为网络营销服务最主要的内容。邮件营销、联属营销(CPA)等发展缓慢,新的网络营销领域开拓困难,网络营销产品与领域均缺乏创新; 2、过度竞争:网络营销厂商、渠道商均过度集中在一两个领域,竞争过于激烈,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与服务品质; 3、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短:创新产品虽然少,但“新形式”的网络营销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新”产品及其服务生命周期短,形成不了长期的用户体验和服务效果积累,降低了企业网络营销开展效果预期; 4、行业封闭,缺乏理论指导:现有网络营销行业理论体系过于封闭,理论指导落后于网络营销事业的发展。基于表现形式的网络营销定义和内容概括限制了对网络营销的发散性思维,不能站在前沿对网络营销实践进行指引; 5、用户信心不足:目前的网络营销事业仍然以线下渠道销售模式为主导,客户市场的培养仍然是被动式的接受,用户信心明显不足。用户开展网络营销的迫切需求与用户信心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网络营销事业迫切需要学习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指引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的网络营销事业也是一场革命,是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的一场革命。中国的网络营销事业还很年轻,发展很快,但也不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学习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指引我们的事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网络营销,是年轻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每一个网络营销从业者,都应当为自己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的创造征途中而感到自豪。学习长征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乐观、求实、创新、团结,开辟网络营销事业和个人奋斗价值的蓝海 网络营销的发展史与前景 作者:卫宁 日期:2011-6-7 8:21:23 网络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于20世纪末至今。网络营销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消费者价值观改变、激烈的商业竞争。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通过一系列魅力网络营销策划,制定和实施营销活动,更有效的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实现的新型营销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