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的历史和发展前景

红外光谱的历史和发展前景

红外光谱的历史和发展前景

红外辐射是1800年被发现的,但由于红外线的检测比较困难,因此直到20世纪初才较系统地研究了几百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地红外吸收光谱,并发现了某些吸收谱带与分子基团间存在着相互关系。此时,红外光谱在化学上地价值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到20实际30年代,化学家开始考虑把红外光谱作为分析工具的可能性,并且着手研制红外光谱仪。到了59年代,在化学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红外光谱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收获了大量纯物质的标准红外光谱图。现在红外光谱法已经成为有机结构分析中成熟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红外光谱法使用广泛,其中,中红外区内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和有特定原子团的无机物都有其特征峰,这是中红外光谱法的优点。但因该区集中了太多的信息,使得该区的图谱非常复杂,相邻峰之间重叠严重,给分析鉴定带来了困难。近红外光谱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只有质量较轻的原子形成的官能团或原子团等能在红外区有吸收,所以近红外光谱较简单。加之近红外是有倍频和组频吸收峰组成,使临近的吸收峰之间频率差增大,减少了重叠。此外,近红外光谱法基本上属于无损检测,还具有前处理简单及无化学污染等特点。

红外光谱(FTIR)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仪调查及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红外光谱仪调查 1.1 简介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全名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Spectrometer),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光阑、干涉仪(分束器、动镜、定镜)、样品室、检测器以及各种红外反射镜、激光器、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组成。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不同于色散型红外分光的原理,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地矿、石油、煤炭、环保、海关、宝石鉴定、刑侦鉴定等领域。 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 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以滤光片作为分光系统,即采用滤光片作为单色光器件。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可分为固定式滤光片和可调式滤光片两种形式,其中固定滤光片型的仪器时近红外光谱仪最早的设计形式。仪器工作时,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光片后得到一宽带的单色光,与样品作用后到达检测器。 色散型近红外光谱仪器: 色散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分光元件可以是棱镜或光栅。为获得较高分辨率,现代色散型仪器中多采用全息光栅作为分光元件,扫描型仪器通过光栅的转动,使单色光按照波长的高低依次通过样品,进入检测器检测。根据样品的物态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测样器件进行投射或反射分析。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器: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简称为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它利用干涉图与光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干涉图并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方法来测定和研究近红外光谱。其基本组成包括五部分:①分析光发生系统,由光源、分束器、样品等组成,用以产生负载了样品信息的分析光;②以传统的麦克尔逊干涉仪为代表的干涉仪,以及以后的各类改进型干涉仪,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后,造成一定的光程差,用以产生空间(时间)域中表达的分析光,即干涉光;③检测器,用以检测干涉光;④采

红外光谱的研究与发展

红外光谱的发展与展望 红外光谱一般分为近红外(Near InfraredSpectrum),中红外(Middle Infrared Spectrum)和远红外(Far Infrared Spectrum)三个区域,波长分别为780)3000nm, 3000)25000nm和25)50Lm。众所周知中红外光谱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手段。近红外光谱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在理论上和应用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内的吸收是O)H、N)H、C)H等基团的振动吸收。这些吸收谱带复杂,多为合频吸收,且吸收强度较弱,难以在分析上应用。近年来,随着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新的光谱理论和光度分析新方法不断建立,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促进了NIR分析技术的复兴和发展。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根据NIR光谱的发生机理,使用的NIR分析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射测定法使用于透明样品的分析,透射光强度与物质量间的吸收关系符合比尔定律。 2.漫透射测定法试样中含有光散射物质(折射率与基体材料不同的小颗粒),光在穿透分析样品时,除了吸收外还有多次的散射,在这个过程中比尔定律不适用。 3.反射测定法近红外光照射到样品表面后,根据样品表面状态和结构的不同,光线可以有规则的反射、漫反射和透反射三种。这种方法常用于粗糟和粉末状样品的测定。目前市场上常见的NIR光谱仪大多属于反射型尤其是漫反射型,有个别的专用的NIR分析仪器是在UV/IR光度计基础上改进的NIR透射型分析仪。NIR 和MIR一样,反映的是分子的振动频谱,其结果直接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分子官能团及分子状态有关,从NIR谱中同样可以得到分子的定量定性信息。与MIR不同的是NIR反射谱还可以得到一系列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子尺寸、纤维直径、大分子聚合度等特殊信息。根据NIR光谱发生的机理可知NIR谱带较弱,这样给长光程试样池特别是粘滞样品、流体试样的在线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分析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复杂预处理,池长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定量分析的范围大等优点。NIR光谱分析的另一个特点是光源强度较大,探测器的反应灵敏度较高,因而检测信噪比高,尤其在散射效应强时,散射/吸收比高。在反射和散射NIR中,高的信噪比,可以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分析样品的外观宽容度大,既可以用于清澈的气、液、固样品的测定,又可对粉末状、糊状、丝状和不规则状样品的分析。NIR分析还有价格便宜耐用的透明材料(一般的光学玻璃)作为分析窗口,便于实现快速、实时、在线分析和控制。光纤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NIR分析技术提供了长距离检测传输、遥测、遥控等应用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有毒、易爆、放射性及其它难以直接测量的样品或现场更有意义。NIR光谱在使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结构复杂,谱图重叠多,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中必须采用一定的数据处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在定量分析中,导数光谱的应用可明显的消除基线漂移的影响,二阶导数可消除基线倾斜所造成的误差,两个相邻波长的一阶导数之比,可对光谱重叠和光谱干扰进行校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进行多组分分析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波长点和波长间隔,可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验证分析结果。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 PLS)则是一种全光谱分析方法,该法充分利用了多个波长下的有用信息,不须刻意的选择波长,并且能滤去原始数据的噪音,提高信噪比可解决一些有交互影响的非线性问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复旦历史地理学考研经验

2015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今天登陆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报考系统,看到自己已经被拟录取了,算是吃下了定心丸。虽然之前也打过电话确认过,但总感觉不踏实。如今大局已定,那就写写自己的经验,给后辈们一个参考吧。 先说说我自己,我于2011年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本科专业是行政管理。所以考复旦史地所,基本上是跨学校、跨专业、跨届别,算一种另类的三跨生。在决定考研以前,我在NGO 行业工作,算上全职实习的话,工作年限是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整整三年光阴。相信很多人都会奇怪,既然已经工作了,而且历史地理又不是本专业,那为什么会选择考这个,而且还是复旦的史地所。这个待我慢慢道来……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我本科学的不是史地专业,但是从小到大,地理和历史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两门学科。在感兴趣的同时,我这两门课的成绩也很好,尤其是地理这一门(高考选科选的就是它)。好到什么程度?只要是考试,第一名肯定是我,班级第一、全校第一、全区第一。而且并不自夸,高中地理我并没有刻苦学习,只是很平常的用功,更多的功夫放在了语数外三门主课上了。 至于说为什么不选历史,那纯粹是因为选历史拿不了高分。考地理一般我都可以在140分左右,历史要拿这个分数就会比较辛苦了。如此而已。 说这些陈年旧事,本意并不是想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而是想向大家说明在历史和地理学科上,我是有很浓厚的兴趣和底子在的。这一点对之后的考研复习意义重大。 二、奇烂无比的英语 为啥地理可以拿那么高的分,大学却只考了一个二本(而且还是二本二流)?大家一定有疑惑。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主课不大好,尤其是英语!英语啊!~~~~我高考英语不!及!格!只考了83分啊亲们。 英语不好是从初二开始的,然后延及整个高中,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任何好转。大学四级我是425分压线过,而且考了三次,六级则只有300多分。所以其实英语是我最大的短板。大三的时候身边许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而我直接放弃,考研这个念头连动都没动过。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块短板。我心里清楚得很,有它在,考研是100%没门的。 三、为什么工作后再选择考研? 哪有为啥工作了以后选择考研呢?这个就和自己的经历有关了。 高考填志愿选专业,现在想想那时候挺幼稚的,想着考公务员,也为了以后找工作方便,就报了行政管理这个专业。大学后参加了很多实践(包括学生会这类),发现自己对公务员体制以及风格比较抵触,自己也并非混官场的人,所以便放弃了考公务员这条路。 所以到了大四毕业,就找了和公务员系统有那么些类似的NGO机构工作,既有利于社会公益,但又不属于体制,可以兼顾服务社会的理想和远离体制的决心。 这是好的,薪水其实也不错。只不过,工作了几年以后,我发现整个NGO行业从业人员水平相差比较大。而从自己所在单位而言,几年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进,同事一直在换(3年时间我的上司就换了4个,到最后一年,我是我们团队资历最老的一个,可我才24岁啊),团队目标一直在变,大BOSS对机构的规划也不甚清晰。以至于有时候我们都不清楚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因为说不准下一次战略会议又要改变目标了。 我工作还是很认真的,2011年7月转正,2012年7月就升职成为主管。薪水也还不错,至少在业内而言是高于平均水平很多的。而且因为工作的关系,处理事务,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但是基于行业,机构的情况,再呆下去意义也不大了,而且该学的也学的差不多了。 所以,我便在2013年的11月做了一个了断。

(完整版)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器的设计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 专 班 姓 名: 学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 年 12 月 31 日

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1设计说明 1.1设计目的 该设计以单片机AT89C51芯片为核心,加上必要的外围电路,构成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功能主要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降低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和制作成本。此外,设计中所采用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以满足现代人们住宅防盗的需要。 1.2设计要求 该设计要求当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探测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时,单片机控制电路启动声光报警并显示报警次数。此外,用户还可以设定报警时间并手动解除报警。 1.3设计方法 该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由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外部触发电路、报警时间选择电路、声光报警电路、报警次数显示电路和中断报警电路共同组成报警系统。系统具有显示报警次数,设定报警时间,手动解除报警的功能。 2设计方案及原理 2.1设计方案简述 该设计使用AT89C51单片机芯片控制电路,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采集外部触发信号,采用7段LED数码管显示报警次数,采用蜂鸣器和红色发光二极管实现声光报警,手动解除报警功能由单片机外部中断实现,报警时间由单片机内部定时器实现。 2.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单介绍 热释电红外线(PIR)传感器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将这个电压信号加以放大,便可驱动各种控制电路。 2.3 PIR的原理特性 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主要是由一种高热电系数制成的探测元件,在每个探测器内装入一个或两个探测元件,并将两个探测元件以反极性串联,以抑制由于自

无水乙醇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无水乙醇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实验技术 3.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样品测试 4.掌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三、【实验要求】 利用所学过的红外光谱知识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的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样品制备方法;并对其谱图给出基本的解析。 四、【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8~300μ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12820~

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25μm(波数在4000~400cm-1),又称基频区;远红外区:波长在25~300μm(波数在400~33cm-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number)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 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 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因此,特征吸收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苏雄200910835319 集宁师范学院化学系09级化学3班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摘要 波数13000~10cm-1或波长0.75~10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在此范围内的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后,因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进程和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分析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等特点。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木素的定性和结构分析、木素的定量分析、研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测定纸浆Kappa 值等,以及在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以及食品方面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环境科学中水环境监测、固体环境监测、气体环境监测,石油工业中对于油品成分,含量等方面的分析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 红外光谱;特点;应用 引言 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学组成的分析领域, 对有机化合 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此,红外光谱有化合物“指纹”之称,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由于其专属性强各种基因吸收带信息多,固可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定性和定量分析[1]。由于用红外光谱作样品分析时基本不需要处理,且不破坏和消耗样品,自身又无环境污染,因而被广泛运用,目前红外光谱广泛已应用于制浆造纸工业、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食品方面、环境科学、石油工业等学科领域,并随着技术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受到重视。 1、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因此,红外光谱的吸收峰是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带。物质吸收红外光应满足两个条件,即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因此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其一致,同时分子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这时物质的分子就产生红外吸收。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上海地方志》——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史 第一节 沿革 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开始设立无线电广播电台,同时, 市场上出现外国的收音机。民国 12 年( 1923 年)1 月,美 商与华商创办了中国无线电公司,自建广播电台,并出售收 音机。其时,全市有 500 多台收音机接收该台的广播。翌年 10 月,苏祖国等 7 人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民族资本的无线电 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001 型矿石收音 机和国内第一台自行设计、制造的亚美牌 1651 型五灯中波 到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民国 25 年,全上海收音机的拥有 量约 10 万台,绝大多数是外国制品。 民国 26 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受到打击。趋于停滞状态。抗日战 争胜利后,上海收音机制造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并新增了宏 音无线电器材厂、利闻无线电机厂等一批收音机制造厂。民 国 36 年,上海无线电工商企业有 235 家。但由于成套无线 电零件从国外进口,并低价销售组装收音机,使上海收音机 约有 30% 以上工厂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状态, 从事收音机及其 零件制造的企业仅 7 家,从业人员共 100 余人。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 国家在政策上扶植无线电私营企业, 1952 年 7 工厂 超外差式收音机。此后, 中雍无线电机厂等单位相继生产 制造业处于困境之 中。至民国 37 年,上海无线电制造业中

月,建立了第一家国营无线电整机骨干企业——华东人民广 播器材厂,翌年改名为上海人民广播器材厂。重点发展电子 管收音机、扩音机。这一时期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录音机制 造的钟声电器工业社生产出第一台 101 型钟声牌钢丝录音机 和第一只录、放、抹复合磁头。 1953 年,月产量达 20 台。 1956 年 1 月,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成立, 该公司对原有无线电企业进行裁并改组,组成 专业分工生产电子仪器、收音机、扩音机、扬声器、录音机 等产品。 当年生产收音机 6.85 万台、 扩音机 3372 台。1958 年 3 月,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晶体管汽车收音机问世。同年 7 月,上海广播器材厂研制成功两台上海牌 101 型 44 厘米 电子管黑白电视机。 1960 年起,在从轻、纺工业系统中划 给仪表电讯系统的 10 家大厂中,结合调整部分工厂,组建 了上海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等 12 家骨干大厂,为发展 国产化广播电视产品奠定了基础。这些大厂一开始就研制开 发收音机、扩音机等产品。上海无线电三厂于 1960 年试制 成功 663 —2— 6 型六灯三波段收音机, 在全国第一届收音机 评比中获第一名。 1962 年,该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全国 产化晶体管收音机,同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 水生产线。上海无线电四厂的 593—2 型、 593 — 4 型收音机 获一等奖。 1961 年,上海无线电二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提管理无线电、 有线电、电灯泡、日用电器、胶木、蓄电池等 6 个制造业,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葛剑雄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规律,是地理学的分支。但由于历史地理的研究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必须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历史学所用,也被看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具有历史地理学的共性,而且具有中国的个性。这是由于这门学科在中国有与其它国家不同的发展过程,也拥有举世无双的优越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学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 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于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距今也有二千多年了。《禹贡》虽然是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却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而且由于其中的内容来源不一,并不排除一部分记载来自战国后期以前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人注意并记录以往的地理现象,开始于战国以前。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代地理著作,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专着,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并不限于西汉一朝,而是“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对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重要山川地名作了考订注释。尽管作者班固并不以地理学见长,但由于他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所以还是开创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雏形。此后,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唐宋以来传世的地理著作,几乎都是由当代追溯到往古,注重历史地理现象的记载和研究。 《汉书·地理志》的作者生活在公元1世纪,但依靠当时保留着的历史文献,对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来的一些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关隘、寺庙、纪念地等都作了记载和简要的考证。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所记载的范围也不限于当代或作者的见闻所及,而是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作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使《水经注》成为继《汉书·地理志》以后最重要的一种历史地理著作。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幺地方,之所以能知道春秋战国时的政治态势和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之所以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及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红外线报警器

红外线报警器(电子狗)实训指导书 红外线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有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报警器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一、红外线报警器工作原理 红外线报警器是由红外线传感器、BISS0001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集成电路、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当红外线传感器探测到前方人体辐射出的红外线信号时,由红外线传感器的2脚输出微弱的电信号,送入集成电路BISS0001的14脚经运算放大器OP1作第一级放大,然后由C15耦合给运算放大器OP2进行第二级放大,再经由电压比较器COP1和COP2构成的双向鉴幅器处理后,检出有效触发信号Vs去启动延迟时间定时器(BISS0001内部框图见图4),BISS0001的输出信号Vo经二极管D1送入音乐片,音乐片受触发工作,音乐片工作后,其输出端输出内储“嘀”声电信号,经晶体管Q1、Q2放大后驱动蜂鸣器发出响亮的报警声。输出延迟时间Tx由外部的R10和C12的大小调整,每一次报警持续时间由式Tx≈24576R10C12计算;触发封锁时间Ti由外部的R11和C13的大小调整,触发封锁时间的值由式Ti≈24R11C13计算。该装置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其印制电路图如图2所示。

R15 1M C10103 C1510uF RT 30K R433K C347uF R 8560K C11103 R 9 1.5M R347K C5103 C9103 C247uF D24148 R 15 39K R 12 560K R 16 1M C1410uF C110uF R233K D1 4148 Q39014 R6 1.5M R1368K Q19014 Q21015 C410uF VCC R 10 620K R 11 1M C 12 102 C 13 104 123 112233445566778 8 9 9 10 10 111112121313141415151616BISS0001 音乐片 传感器 R1 75K 图1 红外线报警器电气原理图 图2 红外线报警器印制电路图 二、主要器件介绍 1、BISS0001红外传感信号处理器集成电路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名称:红外光谱分析实验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美国尼高立IR-6700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5~1000μm 。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5~2.5μm (波数在13300~4000cm -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 2.5~50μm (波数在4000~200cm -1),又称振动区;远红外区:波长在50~1000μm (波数在200~10cm -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 )(10)(4 1 cm cm λσ=-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美国尼高立IR-6700 2、试剂: 溴化钾,聚乙烯,苯甲酸 3、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检测器样品室干涉仪光源?→??→??→??→?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红外光谱仪并稳定大概5分钟,同时进入对应的计算机工作站。 2、波数检验:将聚乙烯薄膜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650cm -1进行 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然后将所得的谱图与计算机上的标准谱图进行匹配,分析得到最吻合的图谱,即可判断物质结构。 3、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溴化钾压片法 取1-2mg 苯甲酸,加入在红外灯下烘干的100-200mg 溴化钾粉末,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颗粒约2μm ),使之混合均匀。取出约80mg 混合物均匀铺洒在干净的压模内,于压片机上制成直径透明薄片。将此片装于固体样品架上,样品架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400cm -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然后将所得的谱图与计算机上的标准谱图进行匹配。 4、结束实验,关闭工作站和红外光谱仪。

历史地理学名校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名师 学校实力: 复旦大学:是毫无争议的NO.1,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实力的话建议报考之; 北京大学:有人认为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很牛,但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只有一位导师,还是史念海的学生,而难度却是最大的,复试按1:2的比例划线。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有考北大实力的话建议你报考复旦,因为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实力和复旦不在一个级别。 武汉大学:有徐少华,值得一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地理学有3位导师,以华林甫为代表(人大历史地理学唯一的博导)。华林甫是大陆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建议报考之。 陕西师范大学:很多人说这所学校已经今非昔比,但其历史地理学实力仍排第二,原因如下:有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以上2 个荣耀只有复旦大学能与其分享)、中国古都学会挂靠在陕西师范大学,有7 位博导、全国唯一的历史地理学定期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所以尽管史念海、朱士光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的底子还在。放眼全国历史地理学导师很多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友:北大历史地理学的导师毕业于陕师大、川大历史地理学导师毕业于陕师大、暨大5位博导中的3位是陕师大的校友…… 西南大学:继承了西南师范大学的衣钵,有蓝勇,值得一读。但今年起实行奖学金制,具体待遇未定。 暨南大学:它的历史地理学作为后起之秀,实力处于上升期,有5位博导。如果你认为自己实力中上的话建议在陕西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之间选择暨大,原因如下:二者同为中央下属院校,尽管暨大历史地理学实力不如陕师大,但暨大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有丰厚的奖学金待遇,而且其发展处于上升期;陕师大由于区位条件,不可避免地处于下滑期,而且受制于资金问题,其没有公费,平时评选奖学金很重要的是依据你发表的论文质量和数量,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功底欠火候的话在陕师大拿奖学金比较难。 总结: 历史地理学实力排名:第一梯队: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二梯队: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三梯队: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第四梯队:西南大学。综合学校发展及奖学金待遇:第一梯队: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第二梯队:暨南大学;第三梯队:陕西师范大学;第四梯队:西南大学。由于历史地理学这一学科发展还不完善,继谭其骧、邹逸麟、侯仁之、史念海的时代之后,代表性的学者并不算多(大佬级的人物都在复旦),所以不推荐报考其它学校。 报考难度排行:1、北京大学;2、复旦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5、陕西师范大学;6、暨南大学;7、西南大学

红外报警器毕业论文

红外报警器毕业论文 1 绪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家居安全方面,不得不时刻留意那些不速之客。现在很多小区都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因而大大提高了小区的安全程度,有效保证了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防止各种偷盗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和危害,确保大厦的安全,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智能保安系统的设置是必要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犯罪手段对保安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对钱、财物、人身安全的保护是一方面,而对储存在计算机里的大量的重要文件、数据,更需要保护。 在一个智能化大厦内,不仅对外部人员要防范,对内部人员也需要加强治理;对 某些重要的地点、物品,以及重要的人物也需要非凡的保护。因此,对现代化的大厦,需要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保安系统。 防盗报警器的作用防盗报警系统就是用探测器对建筑物内外重点区域、重要地点布防,在探测到非法入侵者时,信号传输到报警控制器:声光报警,显示地址,有关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根据情况采取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防盗报警系统,负责建筑内各个点、线、面和区域的侦测任务。它 一般由探测器、区域控制器和报警控制中心三部分组成。 (1)探测器探测器负责探测人员的非法入侵,有异常情况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向区域报警器发送信息。

光束遮断式探测器:目前用得较多得是红外对射式,它由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当罪犯跨越门窗或其它防护区时,遮断红外光而引发报警。为确保此类探测器的准确需配置频率和相位鉴别电路。 红外报警器毕业论文 2 产品的整体设计及原理 2.1设计原理 这一台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具有以下特点:用当今最流行的AT89C2051单片机控制,体积小,成本低;用红外线收发管进行检测,安装隐蔽,不易被发现;探测信号采用脉冲信号,节能且抗干扰;当有人试图闯入室内时,能自动进行声光报警。现将该报警器原理如下。 2.1.1 硬件电路 可将该电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a) 电源电路。220V交流市电经变压器T降压,桥式整流器D1整流,电解电容C7滤波,三端稳压器78L05稳压,最后得到整机要求的+5V稳定直流电源。 b) 单片机系统。U1为AT89C2051单片机。C1,R0,R1和复位按钮RESET组成手动电平复位和上电自动复位电路;C2,C3以及晶振JT1组成时钟电路; C4,C5为+5V电源滤波电容。U2为CMOS6反相器CC4069,起驱动作用。VD1~VD6为红外发射管,其负极端接与P1口,P1口设置为输出状态,当P1口为“0”时,VD1~VD6发红外光。VD7~VD12为红外接收管,当接收到红外光时导通,+5V电源通过 VD7~VD12加到反相器CC4069的输入端,经反相为低电平,这时P3.0~P3.5为低电平。发射管和接收管分别安装在门和窗口的适当位置,当有人闯入时遮挡了红外线,接收管截止,反相器输入端为低电平,这时U1的P3.0~P3.5为高电平。当在一定时间内检测到位于不同位置的光束被遮挡时,则由P3.7口输出报警信号(高低电平间隔1S的脉冲信号)。驱动声光报警电路,进行声光报警,直至按复位按钮

固体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KBr压片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用KBr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4、了解基本且常用的KBr压片制样技术在红外光谱测定中的应用。 5、通过谱图解析及标准谱图的检索,了解由红外光谱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 二、仪器及试剂 1 仪器:美国热电公司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HY-12型手动液压式红外压片机及配套压片模具;磁性样品架;红外灯干燥器;玛瑙研钵。 2 试剂:苯甲酸样品(AR);KBr(光谱纯);无水丙酮;无水乙醇。 三、实验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研究物质结构与红外吸收光谱间的关系,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红外光谱可以用吸收峰谱带的位置和峰的强度加以表征。测定未知物结构是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一个重要用途。根据实验所测绘的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确定吸收带的归属,确认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推断分子的结构,鉴定的步骤如下: (1)对样品做初步了解,如样品的纯度、外观、来源及元素分析结果,及物理性质(分子量、沸点、熔点)。 (2)确定未知物不饱和度,以推测化合物可能的结构; (3)图谱解析 ①首先在官能团区(4000~1300cm-1)搜寻官能团的特征伸缩振动; ②再根据“指纹区”(1300~400cm-1)的吸收情况,进一步确认该基团的存在以及与其它基团的结合方式。

图1 仪器的基本结构 四、实验步骤 1. 红外光谱仪的准备 (1)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开关,待仪器稳定30 分钟以上,方可测定; (2)打开电脑,选择win98系统,打开OMNIC E.S.P软件;在Collect菜单下的Experiment Set-up 中设置实验参数; (3)实验参数设置:分辨率 4 cm-1,扫描次数32,扫描范围4000-400 cm-1;纵坐标为Transmittance 2.固体样品的制备 (1)取干燥的苯甲酸试样约1mg于干净的玛瑙研钵中,在红外灯下研磨成细粉,再加入约150mg干燥且已研磨成细粉的KBr一起研磨至二者完全混合均匀,混合物粒度约为2μm以下(样品与KBr的比例为1:100~1:200)。 (2)取适量的混合样品于干净的压片模具中,堆积均匀,用手压式压片机用力加压约30s,制成透明试样薄片。 3.样品的红外光谱测定 (3)小心取出试样薄片,装在磁性样品架上,放入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室中,在选择的仪器程序下进行测定,通常先测KBr的空白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1、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近红外光谱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 会议上近红外光谱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A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近红外光谱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近红外光

红外线报警器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题目:红外线报警器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厦门XXXXX学院 2013年12月20 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1.1 电路设计背景 (3) 1.2 红外报警器分类及原理 (4) 1.3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5) 第二章设计任务与要求 (7) 2.1 任务? (7) 2.2 要求? (7) 第三章?红外线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7) 第四章?电路原理图、PCB板的绘制 (8) 4.1?使用相关软件的介绍? (8) 4.2?绘制原理图 (9) 4.3 Protel软件使用的常见问题 (10) 第五章?红外线报警器的制作过程 (11) 5.1清点元器件? (11)

5.2检测各元器件? (13) 5.3焊接前准备? (15) 5.4分清元件 (15) 5.5焊接要领 (16) 5.6焊接电路板 (16) 5.7组装成品 (18) 5.8测试 (18) 5.9产品实物 (19) 5.10产品说明 (19) 第六章?总结 (19) 6.1 归纳? (19) 6.2 心得体会?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摘要

通过说明热释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和它的应用电路。这种电路把红外线的隐蔽性很好地应用在报警系统上,从而实现了防盗报警功能,达到了安全防护之目的。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BISS0001信号处理芯片和报警指示电路等组成。当有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范围内,就会发出报警信号。概述了红外辐射的知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被动式红外报警电路,分析了该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具有很多的优点,在防盗、警戒等装置中应用较广。 关键词:红外线报警器电子狗 第一章??绪论? 1.1 电路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当家中无人或者仅有老人孩子在家时,必须考虑家庭成员生命和财产的绝对安全。目前,许多住宅小区的安防主要依靠安装防盗窗、防盗门以及人工防范。这样不仅有碍美观,不符合防火的要求,而且不能有效地防止坏人的侵入。报警器的应用类型非常多,但热释电红外线报警器是最广泛的,因为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总体来说就是性价比比较好。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红外光谱法特点: 由于许多化合物在红外区域产生特征光谱,因此红外光谱法广 泛应用于这些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别是对聚合物的定性 分析,用其他化学和物理方法较为困难,而红外光谱法简便易 行,特别适用于聚合物分析。 2、红外光谱的产生和表示 红外光谱定义: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能级跃迁和转动能级跃 迁而产生的吸收信号。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对应光波的红外区域分类为: i.近红外区:10000-4000cm-1 ⅱ.中红外区:4000-400cm-1——最为常用,大多数化合物的化键振 动能级的跃迁发生在这一区域。 ⅲ.远红外区:400-10cm-1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必要条件: 1)分子振动:只有在振动过程中产生偶极矩变化时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ⅰ.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一种振动方式)理想状态模型——把两个 原子看做由弹簧连接的两个质点,用此来 描述即伸缩振动;

图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模型 ⅱ.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简正振动,依据键长和键角变化分两大类) 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面内弯曲:剪切式振动 (变形振动)平面摇摆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扭曲振动 非平面摇摆振动 ※同一种键型,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大于对称伸缩振动频率,伸缩振动频率大于弯曲振动频率。 ※当振动频率和入射光的频率一致时,入射光就被吸收,因而同一基团基本上总是相对稳定地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出现吸收峰。ⅲ.分子振动频率: 基频吸收(强吸收峰):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分子振动 的振动频率。 倍频吸收(弱吸收峰):基态到第二激发态,比基频高一倍 处弱吸收,振动频率约为基频两倍。 组频吸收(复合频吸收):多分子振动间相互作用,2个或2

红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红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目录 一、摘要 (2) 二、红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3) 三、红外技术的应用 (4) 1、红外热像仪 (4) 2、红外光谱仪 (4) 3、红外传感器 (5) 四、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 (5) 1.红外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5) 2.红外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方向 (6) 五、对红外技术课堂的意见及建议 (7)

摘要 红外技术的英文名称是:Infrared Technique。红外技术的内容包含四个主要部分,红外辐射的性质,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促使出现新的探测器件和新的辐射传输方式,推动红外技术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红外应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红外线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她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众多的应用产品,从医疗、检测、航空到军事等领域,几乎处处都能看到红外的身影。本文选择了红外热像、红外通讯、红外光谱仪、红外传感器等几个比较大的产品领域做介绍。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安防领域、消防领域、电力领域、企业制程控制领域、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遥感领域等。 最后,提出对这门课程的意见及建议。我认为每节课都应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每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实现教学目的一种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关键字:红外辐射外探测器红外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