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试卷10.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试卷10.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试卷10.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应用》试卷10

一.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1Gr18Ni9Ti不锈钢与Q235-A钢焊接时,应选用( B )。

A.J507

B.A307

C.J427

D.A137

2. 焊机的焊接电源的正极输出连接到()。( A )

A焊枪B工件C工业机器人 D送丝机

3. 产生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焊件( B )。

A 焊缝金属的收缩

B 受热不均匀

C 金相组织的变化

4.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A )

A.介质由近及远,一层一层地振动;

B.能量逐层向前传播;

C.遇到障碍物会全部反射;

D. 遇到很小的缺陷会产生绕射

5. 金属材料的超声波探伤中,常用的探伤频率是(B )

A.10~25MHz;

B. 1~5MHz;

C.20~500KHz;

D.25~100MHz

6.直探头纵波探伤时,工件上下表面不平行会产生(A )

A.底面回波降低或消失;

B.底面回波正常;

C. 度面回波变宽;

D.底面回波变窄

7. 超声波容易探测到的缺陷尺寸一般不小于( A)

A.波长的一半;

B.一个波长;

C.四分之一波长;

D.若干个波长

8.焊后热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焊缝中何种元素的逸出?A

A.氢;

B. 磷;

C.硫;

9.弧焊电源的单片机控制属于。( C )A机械式控制B电子式控制

C数字式控制 D 电磁式控制

10.有色金属多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的。( C )A CO2保护焊B MAG焊C MIG焊 D TIG焊

11.熔化极氩弧焊焊接铝及铝合金采用的电源及极性是( B )。

A. 直流正接

B.直流反接

C. 交流焊

D.直流正接或交流焊

12.钨极氩弧焊焊接铝及铝合金常采用的电源及极性是( C )。

A. 直流正接

B.直流反接

C. 交流焊

D.直流正接或交流焊

13.直流反接时,药皮成分对焊条熔化系数的影响很小,但药皮厚度增加将使整个焊条的熔化( )。

a.减慢

b.加快C.不变d.略有提高

答:a

14.碱性焊条中的萤石(CaF2)焊接时直接与氢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 ),一可以降低产生氢气孔的影响。

a .HF b.HF2 c.H2F d.H2F2

答:a

15.下面不属于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送丝装置的是()。( D )

A送丝机B送丝软管

C焊枪 D 自动换枪装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按照焊接过程的特点,焊接可以分为三类熔焊、压焊、钎焊。

2、目前,用于工业生产的弧焊机器人主要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在机器人弧焊过程中,它们可以在其工作空间内高精度重复已经示教的动作。

3、激光视觉传感的基本原理就是光学的三角测量原理。

4、主动光视觉特别是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的结构光或扫描方法已成为目前焊接工业应用中主要的视觉传感方法。

5、系统的设计中,主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和湿度。

6、对一个运动系统的保护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软件保护,一个是机械保护。

7、送丝系统通常由送丝机构、送丝软管、焊丝盘等组成

8、 R307焊条是__________焊条;W707焊条是__________焊条。

答:钼和铬钼耐热钢焊条、低温钢

9、 E8515焊条适用的焊接位置是________。

答:全位置

10、焊接机器人主要包括机器人和焊接设备两部分。

11、弧焊机器人焊缝跟踪技术的研究又以传感器技术与控制理论方法为主。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х。每题1分,共10分。

1. 等离子弧焊只能利用等离子弧进行焊接,不能进行等离子弧切割。(╳)

2. 焊枪应起到送气、送丝和导电的作用。

3.焊接电流越大,熔深越深,熔宽几乎没有变化(√)

4.与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相比,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飞溅小,焊缝质量好(×)

5. 弧焊逆变器是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普及型弧焊电源。(√)

6. 电弧焊是第一大类焊接方法。(√)

7. 弧焊电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型:(1)交流弧焊电源(2)直流弧焊电源(3)脉冲弧焊电源(4)逆变式弧焊电源(√)

8.焊装夹具主要作用为定位和夹紧。(√)

9. 球面坐标机器人空间位置分别由旋转、摆动和平移 3 个自由度确定。--------------------------(√)

10、焊缝跟踪系统行走机构一定是以机器人本体为行走机构,不能用其他方式进行。(╳)

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熔滴过渡?

答:焊丝或焊条末端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加热熔化,熔化的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以一定的方式脱离焊丝末端,并过渡到熔池中。

2、从熔池成形角度考虑,TIG焊一般用什么接法,为什么?

答:直流正接,可以避免钨极过热烧损小,熔深大(PA>Pk),但无阴极雾化作用,易形成深而窄的焊缝。焊接铝镁合金时,采用交流为好,可以利用阴极雾化作用来清理母材表面的氧化膜。直流反接,有阴极雾化作用,但钨极容易过热烧损,焊缝宽而浅。

3、说说超声波的性质?

答:有良好的指向性;能在弹性介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具有可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衰减的特性;界面的透射、反射、折射和波型转换

4、简述激光视觉传感技术的原理?

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物体的表面,形成一个光斑点,经过摄像头上的透镜在光敏探测器上产生一个像点。由于激光器与摄像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当激光传感器与目标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光敏探测器上的像点位置也相应发生变化,所以根据物像的三角形关系可以计算出高度的变化,即测量了高度变化。当激光束以一定的形状扫描( 扫描方式) 或通过光学器件变换以光面的形式在目标物体的表面投射出线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条纹( 结构光方式) ,在面阵的光敏探测器上就可以得到表征目标截面的激光条纹图像。而当激光传感器沿着物体表面扫描前进时,就能得到所扫描表面形状的轮廓信息。所获得的信息可用于焊缝搜索定位、焊缝跟踪、自适应焊接参数控制、焊缝成形检测等。

上海财经大学计量经济学试卷

诚实考试吾心不虚 ,公平竞争方显实力, 考试失败尚有机会 ,考试舞弊前功尽弃。 上海财经大学《计量经济学 》课程考试卷(A )闭卷 课程代码 课程序号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 如果模型中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则( D ) A 、 该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也显著的 B 、 该变量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 C 、 如果P 值为12%,则该变量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显著的 D 、 如果P 值为2%,则该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也是显著的 2.高斯-马尔可夫是( D ) A. 摇滚乐队 B. 足球运动员 C. 鲜美的菜肴 D. 估计理论中的著名定理,来自于著名的统计学家: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和Andrey Andreevich Markov 。 3. 以下关于工具变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与随机干扰项不相关 B. 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不相关 C. 与所替代的随机解释变量高度相关 D. 与模型中其他解释变量不相关 4. 在含有截距项的多元回归中,校正的判定系数2 R 与判定系数R 2的关系有:( B ) A. R 2<2 R B. R 2>2 R C. R 2=2 R D. R 2与2R 的关系不能确定 5.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Y 对人均收入X 的回归模型为lnY i =2.00+0.75lnX i +e i ,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大约增加( B ) A. 0.2% B.0.75% C.2% D.7.5% 6.在存在异方差的情况下,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估计量是( B ) A.有偏的,非有效的 B.无偏的,非有效的 C.有偏的,有效的 D.无偏的,有效的 7.已知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残差的一阶自相关系数为0,则DW 统计量的近似值 …………………………………………………………… 装 订 线…………………………………………………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A )(课程代码:070403014) 1.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2. 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量具有线性,无偏性,有效性统计性质。 3.对计量经济学模型作统计检验包括_拟合优度检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4.在计量经济建模时,对非线性模型的处理方法之一是线性化,模型β α+= X X Y 线性 化的变量变换形式为Y *=1/Y X *=1/X ,变换后的模型形式为Y *=α+βX *。 5.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在完成估计后,还需要进行检验,包括单方程检验和方程系统检验。 1.计量经济模型分为单方程模型和(C )。 A.随机方程模型 B.行为方程模型 C.联立方程模型 D.非随机方程模型 2.经济计量分析的工作程序(B ) A.设定模型,检验模型,估计模型,改进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估计模型,应用模型,检验模型,改进模型 D.搜集资料,设定模型,估计参数,应用模型 3.对下列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哪一个模型通常被认为没有实际价值的(B )。

A.i C (消费)i I 8.0500+=(收入) B.di Q (商品需求)i I 8.010+=(收入)i P 9.0+(价格) C.si Q (商品供给)i P 75.020+=(价格) D.i Y (产出量)6.065.0i K =(资本)4 .0i L (劳动) 4.回归分析中定义的(B ) A.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 C.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为非随机变量 D.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5.最常用的统计检验准则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和(A )。 A.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B.多重共线性检验 C.异方差性检验 D.预测检验 6.总体平方和TSS 、残差平方和RSS 与回归平方和ESS 三者的关系是(B )。 A.RSS=TSS+ESS B.TSS=RSS+ESS C.ESS=RSS-TSS D.ESS=TSS+RSS 7.下面哪一个必定是错误的(C )。 A. i i X Y 2.030?+= 8.0=XY r B. i i X Y 5.175? +-= 91.0=XY r

计量经济学习题第2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2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 A 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B 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 D 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2、相关关系是指__________。 A 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 B 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C 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 变量间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3、进行相关分析时的两个变量__________。 A 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不是随机变量 D 随机的或非随机都可以 4、表示x 和y 之间真实线性关系的是__________。 A 01???t t Y X ββ=+ B 01()t t E Y X ββ=+ C 01t t t Y X u ββ=++ D 01t t Y X ββ=+ 5、参数β的估计量?β 具备有效性是指__________。 A ?var ()=0β B ?var ()β为最小 C ?()0β β-= D ?()ββ-为最小 6、对于01??i i i Y X e ββ=++,以σ?表示估计标准误差,Y ?表示回归值,则__________。 A i i ??0Y Y 0σ∑ =时,(-)= B 2 i i ??0Y Y σ∑=时,(-)=0 C i i ??0Y Y σ∑=时,(-)为最小 D 2 i i ??0Y Y σ∑=时,(-)为最小 7、设样本回归模型为i 01i i ??Y =X +e ββ+,则普通最小二乘法确定的i ?β的公式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A ()() () i i 1 2 i X X Y -Y ?X X β--∑∑= B ()i i i i 1 2 2 i i n X Y -X Y ?n X -X β ∑∑∑∑∑= C i i 1 2 2 i X Y -nXY ?X -nX β ∑∑= D i i i i 1 2x n X Y -X Y ?β σ ∑∑∑= 8、对于i 01i i ??Y =X +e ββ+,以?σ表示估计标准误差,r 表示相关系数,则有__________。 A ?0r=1σ =时, B ?0r=-1σ =时, C ?0r=0σ =时, D ?0r=1r=-1σ =时,或 9、产量(X ,台)与单位产品成本(Y ,元/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356 1.5X -=,这说明__________。 A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增加356元 B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减少1.5元 C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356元 D 产量每增加一台,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减少1.5元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山东轻工业学院08/09学年第二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B卷)(本试卷共7 页) 适用班级:经管学院07级所有学生 20 分)共(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每小题2 分, 得分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1. 在多元回归中,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与判定系数的关系有() A. < B. > C. D.关系不能确定 2R=1时有()根据判定系数2. 与F统计量的关系可知,当 A.F=-1 B.F=0 C.F=1 D. F=∞ 3.DW检验法适用于检验()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设定误差 2=0.98,X1的t值=如果一个二元回归模型的 4. OLS结果为R0.00001,X2的t 值=0.0000008,则可能存在()问题。 A. 异方差 B. 自相关 C. 多重共线 D. 随机解释变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6.容易产生自相关的数据是()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年度数据 D.混合数据 ????中,模型:检验7. 线性回归??????x?ux?x?y i20ik1i12kii?时,所用的统计量为:()),2,(,?0?k?,1H:0? i ?i0????????ii1k?1?t?nt??ttn?k.. B A ?????? ??VV ????ii1??n?tFnk?1,?k?1ktF?.. D C?????? ii22???? ??VV ii2????,8.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检验随机误差项是否u?xxy????????x tkt221ttt0k1存在自相关的统计 量是:() ???2ee?d61?tti2t?1t??d B. A.??1r nn2? ??n1nn???2e t1?t??2n?r i?t.. D C?t?? ?V2r1?i9. 若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则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d和d,在给定显著水平下,若DW统计量的下和上临界值分别为则当10. ul d DW d 时,可认为随机误差项()ul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学院 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晋兆晖 290508210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我国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虽然各地区的经济消费结构会有所差异,但总体还是有绝大部分相似之处的。分析之后最终促使消费需求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 一、选题背景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国或某一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无论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还是在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中都得到证实。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我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管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这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 根据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对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居民储蓄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的直接因素,居民储蓄越多,最终消费就越少,储蓄越少,最终消费支出就越多。 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反之,居民收入不变,若物价下跌,则消费支出减少。对于物价水平,选择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状况的指标,也是需要被列

贵州大学计量经济学试卷

贵州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A) 计量经济学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假设样本回归函数为:∧ ∧ ∧ ++ =i i i X Y εββ10 下列哪些性质不成立( ) A. 0=∑i ε B. - -∧=Y Y 的均值 C.0=∑i i Y ε D.样本回归直线过点(_ _,Y X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Y Y y i i -=∧ ∧∑∑ B. 22)(Y Y e i i -=∑∑ C. ∑∑∑+=∧222 i i i e y y D. 22)(Y Y y i i -=∑∑ 3. 线性回归分析中,一条好的拟合直线是( ),以此为准则确定X 和Y 的线性关系。 A 、使 ()1 ?n t t t Y Y =-∑达到最小值 B 、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C 、使t t Y Y ?-达到最小值 D 、使()2 1 ?∑=-n t t t Y Y 达到最小值 4. 下列关于判定系数(可决系数) R 2 说法正确的是( ) A. 112 ≤≤-R B.增加新的解释变量个数会减少2 R 的数值。 C. 2 R 的数值越接近于1,表示Y 中的变异性能被估计的回归方程解释的部分越多。

D. 2R 是评价模型优劣的唯一标准。 5.计量经济模型中,一旦出现异方差,如果仍然采用OLS 估计模型参数,则:( ) A. OLS 估计量将是一个有偏估计量 B. t 检验和F 检验失效 C. OLS 估计量仍然是一致估计量 D.OLS 估计量将不再具有线性性 6异方差性的诊断可以采用( ) A park 检验法 B.DW 检验法 C.方差膨胀因子判别法 D.LM 乘数检验法 7. 在研究宏观经济模型时,所使用的连续观察值如国内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等, 很可能出现( )。 A. 异方差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解释变量和随机误差项高度相关 8.下面关于虚拟变量和Chow 检验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验证模型是否发生突变方面,Chow 检验和引入虚拟变量是殊途同归。 B . Chow 检验可以验证突变时候是否能够发生。 C . Chow 检验的原假设是:H 0=j j βα=, j=1,…,k D . 当使用Chow 检验时,两个样本容量n 1 和 n 2 ,当n 2,小于K+1时,Chow 检验将无法 进行下去。 9.假如定性变量“职称”含有讲师、副教、教授几个类别。当用“职称”作为解释变量时,应该向模型引入几个虚拟变量(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 四个 10. 以下为Klein 与1950年建立的用于分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模型,其中包括3个随机方程、3个恒等方程,具体如下: ?????????? ?+=--=-++=+++++-++=++++=+++++=-------1 2133121122101213121012131210)()()(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K I K W W Y P T G I C Y u t W T Y W T Y W K P P I W W p P C γγγγμ ββββμαααα 其中,C t 为私人消费;I t 为净投资;W 1t 为私营部门投资;Y t 为税后收入;P t 为利润;K t 为资本存量;W 2t 为公共部门投资;T t 为税收;t 为日历年时间,代表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G t 为政府支出。模型中的内生变量是:( ) A. C t I t W 1t W 2t T t K t B. C t I t W 1t W 2t P t K t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分数:______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 支出 系别:国贸系 班级:国本五 学号: 2012016533 姓名:张璐 指导老师:岁磊

【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 具体数据如下: 图1数据收集 注: 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 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 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 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

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 图2 Y与X1 图3 Y与X2

图4 Y与X3 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 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 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根据经验判断无法通过第一步检验的原因很可能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我们对X1 X2 X2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命令框中输入:COR X1 X2 X3回车得到以下结果: 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计量经济学试卷汇总含答案

第一学期课程试卷(A)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课程号:0050339 考核方式:试 选择题(单选题1-10每题1分,多选题11-15每题2分,共20分) 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判定系数R2随着解释变量数目的增加而 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 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C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3、经济计量模型是指 D A.投入产出模型 B.数学规划模 C.模糊数学模型 D.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 4、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 D A.外生变量 B.前定变量 C.内生变量 D.虚拟变量 5、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6、根据样本资料已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Ln Y=5+0.75LnX,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预期增加 B A.0.2% B.0.75% C.5% D.7.5% 7、对样本相关系数r,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D A.越接近于1,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B.越接近于0,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C .-1≤r≤1 D .若r=0,则X 与Y 独立 8、当DW>4-d L ,则认为随机误差项εi A .不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B .无一阶序列相关 C .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D .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9、如果回归模型包含二个质的因素,且每个因素有两种特征,则回归模型中需要引入 A .一个虚拟变量 B .两个虚拟变量 C .三个虚拟变量 D .四个虚拟变量 10、线性回归模型 中,检验H 0: i β=0(i=1,2,…,k )时,所用的统计量)?var(?i i t ββ= 服从 A.t(n-k+1) B.t(n-k-2) C .t(n-k-1) D.t(n-k+2) 11、对于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各回归系数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具有的优良特性有ABC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确定性 E .线性特性 12、经济计量模型主要应用于ABCD A .经济预测 B .经济结构分析 C .评价经济政策 D .政策模拟 13、常用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 ABC 、 A .戈里瑟检验 B .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 C .怀特检验 D .DW 检验 E .方差膨胀因子检测 14、对分布滞后模型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会遇到的困难有BCE A .不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B .难以客观确定滞后期的长度 C .滞后期长而样本小时缺乏足够自由度 D .滞后的解释变量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E .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15、常用的检验自相关性的方法有BCD A .特征值检验 B .偏相关系数检验 C .布罗斯-戈弗雷检验 D .DW 检验 E .怀特检验

初级计量经济学试卷A卷--带答案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期末考试试题课程名称:初级计量经济学类别:□必修□选修年级:2013级开课学院: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面对应的空格内,正确用T表示,错误用F表示) 1.总体回归函数给出了与自变量每个取值相应的应变量的值。错、应该是条件均值 2.普通最小二乘法就是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估计过程。错误,残差平方和 3.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和双对数模型的判决系数可以相比较。正确 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错, 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错 6.双对数模型的回归系数和弹性系数相同。正确 7.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既是有偏的也是无效的。错,无偏、线性 8.在高度多重共线性情况下,估计量的标准误差减小,t值增大。错,说反了 9.如果分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预测,则多重共线性并无大碍。正确 10.无论模型中包括多少个解释变量,总平方和的自由度总为n-1。正确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空格内)。 1. 当回归系数t 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给定的临界值时,表明该系数 显著 。 2.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模型中 参数 是线性的。 3.高斯马尔科夫定理说明如果线性回归模型满足古典假设,则OLS 估计量具有 最小方差 性。即最优线性无偏性BLUE. 4.多元回归的总体显著性检验的原假设为 02 =R 。 5.如果对于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样本容量为11时有4500,90TSS RSS ==,则其校正的 判决系数=2R ( )45 442-11111504911k -n 1n 112 =-?? ? ? ?--=---R 。 6.模型12ln t t y B B t u =++的参数2B 表示 t 的绝对量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相对量增加B2个单位 。 7. 倒数 模型最适合用来描述恩格尔消费曲线 。 8.在多元回归模型中较高的2 R 值与多个不显著的t 值并存,表明模型可能存在 多重共线性 。 9 自相关 。 10.在分析季度数据的季节性时需要引入 3 个虚拟变量。M-1 三、简答题(共15分) 1、 简述经济计量分析的基本步骤。(8分) 1.理论分析; 2.收集数据; 3.建立数学模型; 4.建立统计或经济计量模型; 5.经济计量模型的参数估计; 6.检查模型的准确性; 7.检验来自模型的假说;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结合。 2.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__________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__________的关系,用__________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3.经济数学模型是用__________描述经济活动。 4.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面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和__________计量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建模过程中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工作,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理论模型中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指确定__________。 8.可以作为解释变量的几类变量有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变量和__________变量。 9.选择模型数学形式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 10.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要处理三种类型的数据:__________数据、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数据。 11.样本数据的质量包括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型参数的估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13.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预测前必须通过的检验分别是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和__________检验。 14.计量经济模型的计量经济检验通常包括随机误差项的__________检验、__________检验、解释变量的__________检验。 15.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构分析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数学 B.经济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我国旅游业收入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揭示了我国旅游业收入呈现的特征,并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旅游人数;人均花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内接待旅游人数695百万人次到如今26.4亿人次;从旅游收入仅2391亿元到如今1.93万亿元;旅行社以年均21.24%的速度增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更是年均增长15%。留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展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为了旅游业收入的稳定增长,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十分必要。 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经典的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各个因素,对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文章首先进行研究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然后进行回归分析,进而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模型变量与模型建立 1.1 模型解释变量的选择 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旅游经济的

运行状况,是衡量当地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均花费(1X )、旅游人数(2X )、全国旅行社数量(3X )、铁路营业里程(4X )和公路里程(5X )作为影响的主要变量。 1.2 模型设定 设定线性模型: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X X X X X Y Y —国内旅游业收入(亿元); 1X —人均旅游花费(元); 2X —旅游人数(百万人次); 3X —全国旅行社数量(个); 4X —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1.3 数据搜集(见表1) 表1 1995—2011中国国内旅游业收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统计表

计量经济学试卷汇总_(含答案)

选择题(单选题1-10 每题1 分,多选题11-15 每题2 分,共20 分) 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判定系数R2随着解释变量数目的增加而 B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变化不定 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 存在 C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3、经济计量模型是指 D A.投入产出模型 B.数学规划模 C.模糊数学模型 D.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 4、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 D A.外生变量 B.前定变量 C.生变量 D.虚拟变量 5、将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6、根据样本资料已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Ln Y=5+0.75LnX,这表明 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预期增加 B A.0.2% B.0.75% C.5% D.7.5% 7、对样本相关系数r,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D A.越接近于1,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B.越接 近于0,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C.-1≤r≤1

D.若r=0,则X与Y独立 8、当DW>4-d L,则认为随机误差项εi A.不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B.无一阶序列相关 C.存在一阶正自相关D.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9、如果回归模型包含二个质的因素,且每个因素有两种特征,则回归模型中需要引入 A.一个虚拟变量B.两个虚拟变量 C.三个虚拟变量 D.四个虚拟变量 10、线性回归模型中,检验H0: i =0(i=1,2,…,k) 时,所用的统计量t ?i 服从 var(?i ) A.t(n-k+1) B.t(n-k-2) C.t(n-k-1) D.t(n-k+2) 11、对于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各回归系数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具有的优良特性有ABC 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确定性 E.线性特性 12、经济计量模型主要应用于ABCD A.经济预测 B.经济结构分析 C.评价经济政策 D.政策模拟 13、常用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ABC、 A.戈里瑟检验 B.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 C.怀特检验 D.DW检验 E.方差膨胀因子检测 14、对分布滞后模型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会遇到的困难有BCE A.不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B.难以客观确定滞后期的长度 C.滞后期长而样本小时缺乏足够自由度 D.滞后的解释变量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E.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程(赵卫亚)课后答案第二章汇编

第二章 回归模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2.1参考答案 ⑴答:解释变量为确定型变量、互不相关(无多重共线性);随机误差项零的值、同方差、非自相关;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现实经济中,这些假定难以成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对古典回归理论做进一步发展,这就产生了现代回归理论。 ⑵答:总体方差是总体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i ε的方差;参数估计误差则属于样本回归模型中的概念,通常是指参数估计的均方误。参数估计的均方误为 MSE ()i i b b ?=E ()2?i i b b -=D ()i b ?=()[]ii u 12-'χχσ 即根据参数估计的无偏线,参数估计的均方误与其方差相等。而参数估计的方差又源于总体方差。因此,参数估计误差是总体方差的表现,总体方差是参数估计误差的根源。 ⑶答:总体回归模型 ()i i i x y E y ε+= 样本回归模型i i i e y y +=? i ε是因变量y 的个别值i y 与因变量y 对i x 的总体回归函数值() i x y E 的偏差;i e 为因变量y 的观测值i y 与因变量y 的样本回归函数值i y ?的偏差。 i e 在概念上类似于i ε,是对i ε的估计。 对于既定理论模型,OLS 法能使模型估计的拟和误差达最小。但或许我们可选择更理想的理论模型,从而进一步提高模型对数据的拟和程度。 ⑷答:2R 检验说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和程度;F 检验说明模型对总体经济关系的近似程度。 ()()()k k n R R k n Model Total k Model k m Error k Model F 111122--?-=---=--= 由02>??R F 可知,F 是2R 的单调增函数。对每一个临界值?F ,都可以找到一个2?R 与之对应,当22?>R R 时便有?>F F 。 ⑸答:在古典回归模型假定成立的条件下,OLS 估计是所有的线形无偏估计量中的有效估计量。 ⑹答:如果模型通过了F 检验,则表明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但这并不说明多个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建模开始时,常根据先验知识尽可能找出影响被解释变量的所有因素,这样就可能会选择不重要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单个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可以剔除这些不重要的影响因素。 ⑺答:考虑两个经济变量y 与x ,及一组观测值(){},,2,1,,n i y x i i =。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设计 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广西工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课程论文设计 科目金融计量经济学 课题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任课教师杨毅 班级国贸091班 姓名 二○一二年元月

对我国GDP影响因素的分析 (研究范围: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 【摘要】:运用1990-2009年我国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的数据,建立了ARLM、古典线性回归模型,通过OLS回归、怀特异方差检验、BG自相关检验、非正态检验、多重共线性分析、RESET检验、邹至庄检验等实证分析了城镇、农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就业人数对我国GDP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统计分析和检验方法,拟合出比较优良的GDP模型,得出1990-200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由此来分析所选取的这四个变量对GDP的贡献情况,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找出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GDP 恩格尔系数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持续2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好的。由此可见,GDP作为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它的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结构可反映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宏观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研究、经济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从1985年我国开始正式统计GDP后,它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GDP的核算中有许多因素在起着作用,为此,本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因素作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以期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计量经济学试卷汇总

卷(一) 选择题(单选题1-10每题1分,多选题11-15每题2分,共20分) 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判定系数 R2随着解释变量数目的增加而B A.减少B.增加 C.不变D.变化不定 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 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C A.异方差性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D.拟合优度低 3、经济计量模型是指D A.投入产出模型 B.数学规划模 C.模糊数学模型 D.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 4、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D A.外生变量 B.前定变量 C.内生变量 D.虚拟变量 5、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D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6、根据样本资料已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 Y 对人均收入 X 的回归模型 Ln Y=5+0.75LnX,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人均消费支出将预期增加B A.0.2%B.0.75% C.5%D.7.5% 7、对样本相关系数 r,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D A.越接近于 1,Y 与 X 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B.越接近于 0,Y 与 X 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 ? C .-1≤r≤1 D .若 r=0,则 X 与 Y 独立 8、当 DW>4-d L ,则认为随机误差项 εi A .不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B .无一阶序列相关 C .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D .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9、如果回归模型包含二个质的因素,且每个因素有两种特征,则回归模型中需要引入 A .一个虚拟变量 B .两个虚拟变量 C .三个虚拟变量 D .四个虚拟变量 10、线性回归模型 中,检验 H 0: βi =0(i=1,2,…,k)时,所用的统计量 t = βi var(β i ) 服从 A.t(n-k+1) B.t(n-k-2) C .t(n-k-1) D.t(n-k+2) 11、对于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各回归系数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具有的优良特性有 ABC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确定性 E .线性特性 12、经济计量模型主要应用于 ABCD A .经济预测 B .经济结构分析 C .评价经济政策 D .政策模拟 13、常用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 ABC A .戈里瑟检验 B .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 C .怀特检验 D .DW 检验 E .方差膨胀因子检测 14、对分布滞后模型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会遇到的困难有 BCE A .不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 B .难以客观确定滞后期的长度 C .滞后期长而样本小时缺乏足够自由度 D .滞后的解释变量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E .解释变量间 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计量经济学试卷

dL D.k m≥ 10、以下选项中,正确地表达了序列相关的是() A. j i COV j i≠ ≠,0 ) , (μ μ B. j i COV j i≠ =,0 ) , (μ μ C. (,)0, i j COV X X i j =≠ D. j i X COV j i≠ ≠,0 ) , (μ 11、在DW检验中,存在负自相关的区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