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泵及工作原理(含3D结构图)

各种各样的泵及工作原理(含3D结构图)
各种各样的泵及工作原理(含3D结构图)

一)容积式

(二)叶片式back to top

叶片式泵与风机的主要结构是可旋转、带叶片的叶轮和固定的机壳。通过叶轮旋转对流体作功,从而使流体获得能量。

根据流体的流动情况,可将它们再分为下列数种:

第二节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back to top 一、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back to top

二.轴流式泵与风机工作原理back to top

轴流式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是,,风机结构如下左边两图所示,下第三个图为轴流泵的结构图(点击可放大)。

三.贯流式风机的工作原理back to top

近年来

贯流式风机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叶轮一般是多叶式前向叶型,但两个端面是封闭的。

(二)叶轮的宽度b没有限制,当宽度加大时.流量也增加。

(三)贯流式风机不像离心式风机是在机壳侧板上开口使气流轴向进入凤机,而是将机壳部分地敞开使气流直接径向进入风机。气流横穿叶片两次。某些贯流式风机在叶轮内缘加设不动的导流叶片,以改善气流状态。

(四)在性能上,贯流式风机的全压系数较大.性能曲线是驼蜂型的,效率较低,一般约为30%一50%。

(五)进风口与出风口都是矩形的,易与建筑物相配合。贯流式风机至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各部分的几何形状对其性能有重大影响。不完善的结构甚至完全不能工作,但小型的贯流式风机的使用范围正在稳步扩大。

四、其他常用泵back to top

1、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081028

液压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泵的分类 二、泵的参数及计算公式 三、齿轮泵 四、叶片泵 五、柱塞泵

一、液压泵的分类 液压泵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能量转换元件、在液压传动中、液压泵作为动力元件向液压系统提供液压能。 液压泵

2.1 液压泵的主要技术参数 (1)泵的排量(mL/r)泵每旋转一周、所能排出的液体体积。 (2)泵的理论流量(L/min)在额定转数时、用计算方法得到的单位时间内泵能排出的最大流量。 (3)泵的额定流量(L/min)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保证泵长时间运转所能输出的最大流量。 (4)泵的额定压力(MPa)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保证泵能长时间运转的最高压力。 (5)泵的最高压力(MPa)允许泵在短时间内超过额定压力运转时的最高压 (6)泵的额定转数(r/min)在额定压力下,能保证长时间正常运转的最高转数。 (7)泵的最高转数(r/min)在额定压力下,允许泵在短时间内超过额定转速运转时的最高转数。 (8)泵的容积效率(%)泵的实际输出流量与理论流量的比值。 (9)泵的总效率(%)泵输出的液压功率与输入的机械功率的比值。(10)泵的驱动功率(kW)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能驱动液压泵的机械功率。

2.2液压泵的计算公式 参数名称单位计算公式符号说明 流量L/min q =V·n q=V·n·η0 V—排量(mL/r) n—转速(r/min) q0—理论流量(L/min) q—实际流量(L/min) 输入功率kW P i=2πTn/600P i—输入功率(kW)T—转矩(N·m) 输出功率kW P0=pq/60 P0—输出功率(kW)p—输出压力(MPa) 容积效率% η0= q/q0 *100 η0——容积效率(%)机械效率% ηm=1000pq0/2πTn*100ηm——机械效率(%)总效率% ηm=p0/p i *100η—总效率(%)

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1.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 泵的流量可至300米3/时,压力可达3×107帕。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高真空齿轮泵工作原理:高真空齿轮泵依靠主从动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体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吸油腔由于相互啮合的轮齿逐渐脱开,密封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将齿间槽充满,并随着齿轮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压油腔内。在压油区一侧,由于轮齿在这里逐渐进入啮合,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油液便被挤出去,从压油腔输送到压力管路中去。 电动机运转时,推进装置随着主轴一起高速运转本推进装置相似于一轴流泵,其排空(抽真空)的速率远远大于齿轮啮合排空的速率,随着推进装置的推进作用,齿轮啮合的反泄露被阻滞,其形成的极限真空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处于较低位置的油液则被迅速吸入泵腔内,然后经排油腔被压入出口排出。 当油路中的阻力(压力)超过所设定的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就启动,使排油腔的油回到吸油腔,从而保持压力不再上升,安全阀起过载保护作用 外齿轮泵有两根相同尺寸的啮合齿轮轴。驱动轴连接电机或减速机(通过弹性联轴器)并带动另一根轴。在重载型工业齿轮泵内,齿轮通常与轴为整体(一个部件),轴颈的公差很小。外齿轮泵的运行原理很简单。液体进入泵吸入端,被未啮合的齿间空穴吸入,然后在齿间空穴内被带动,沿齿轮轴外缘到达出口端。重新啮合的齿将液体推出空穴进入背压处。有三种常用的齿轮形式:直齿、斜齿和人字齿。这三种形式各有利弊,CB—B齿轮泵的结构,有不同的应用。直齿是最简单的形式,在高压工况下为最优应用,因为没有轴向推力,且输送效率较高。斜齿在输送过程中的脉动最小,且在较高速度运行时更加安静,不锈钢保温泵,因为齿的啮合是渐进式的。但是,由于轴向推力的作用,轴承材质的选用可能会造成进出口压差有限、处理粘度较低。因为轴向力会将齿轮推向轴承端面而摩擦,所以只有选用硬度较高的轴承材质或在其端面作特殊设计,才能应对这种轴向推力。为使齿轮泵的承压能力最大化,这些配合部件之间的间隙必须愈小愈好以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

一、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1、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叶轮在装配前 要通过静平衡实验。叶轮上的内外表面要求光滑,以减少水流的摩擦损失。 2、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3、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距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 主要部件。 4、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滚动轴承使用牛油作为润滑剂加油要适当一般为2/3~3/4的体积太多会发热,太少又有响声并发热!滑动轴承使用的是透明油作润滑剂的,加油到油位线。太多油要沿泵轴渗出并且漂贱,太少轴承又要过热烧坏造成事故!在水泵运行过程中轴承的温度最高在85度一般运行在60度左右,如果高了就要查找原因(是否有杂质,油质是否发黑,是否进水)并及时处理! 5、密封环又称减漏环。叶轮进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会造成泵内高压区的水经此间隙流向低压区,影响泵的出水量,效率降低!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摩擦产生磨损。为了增加回流阻力减少内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使用寿命,在泵壳内缘和叶轮外援结合处装有密封环,密封的间 隙保持在0.25~1.10mm之间为宜。 6、填料函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填料函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封闭泵壳与泵轴之间的空隙,不让泵内的水流不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入到泵内。始终保持水泵内的真空!当泵轴与填料摩擦产生热量就要靠水封管住水到水封圈内使填料冷却!保持水泵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水泵的运行巡回检查过程中对填料函的检查是特别要注意!在运行600 个小时左右就要对填料进行更换。 二、离心泵的过流部件 离心泵的过流部件有:吸入室,叶轮,压出室三个部分。叶轮室是离心泵的核心,也是流部件的核心。泵通过叶轮对液体的作功,使其能量增加。叶轮按液体流出的方向分为三类:(1)径流式叶轮(离心式叶轮)液体是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流出叶轮。 (2)斜流式叶轮(混流式叶轮)液体是沿着轴线倾斜的方向流出叶轮。 (3)轴流式叶轮液体流动的方向与轴线平行的。 叶轮按吸入的方式分为二类: (1)单吸叶轮(即叶轮从一侧吸入液体)。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外啮合齿轮泵由于轮齿脱开使容积逐渐增大,形成真空从油箱吸油,随着齿轮的旋转充满在齿槽内的油被带到 在 容积逐渐减小,把液压油排出 内 啮合齿轮泵转时,与此相啮合的内齿轮也随着旋转。吸油腔由于轮齿脱开而吸油,经隔板后,油液进入压油腔,压油腔由于轮齿啮合而排油

叶片泵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排油 柱塞泵成,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在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油。采用端面配油 螺杆泵动螺杆相互啮合,三根螺杆的啮合线把螺旋槽分割成若干个密封容积。当螺杆旋转时,这个密封容积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叶片泵 支红俊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 授课对象:职高学生 重点、难点:泵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的符号 液压泵 引入: 问:人与液压传动有无紧密的联系。学生活动 归纳:24小时伴随人的活动。人的心血管系统是精致的液 压传动系统。 问:血液为什么能周而复始、川流不息地在全身流动?学 生活动 归纳:依靠人的心脏。二尖瓣 问: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活动 归纳:如图所示: 当心脏舒张时左边的二尖瓣打开,右边的二尖瓣关闭,产生吸血。当心脏收缩时,左边的二尖瓣关闭,右边的二尖瓣打开,产生压血。 问:心脏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归纳:三条:1、内腔是一密闭容积;2、密闭容积能交替变化;3、有配血器官(二尖瓣)。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介绍结构及组成。 提问:找出液压泵与心脏工作 原理的共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1、柱塞与缸形成密封容积; 2 3、单向阀起到配流作用。 提问:有什么不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当密封容积增大时,产生部分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吸油。 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将鸡蛋放到与其大小差不多杯口上,鸡蛋 放不进去,若将燃烧的纸先放到水杯里,接着 将鸡蛋放到瓶口上,鸡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迅速进入 水杯里。水杯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把电动机的旋转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输出。液压泵都是依靠密封容积变化的原理来进行工作的,故一般称为容积式液压泵,图2-l所示的是一单柱塞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图中柱塞2装在缸体3中形成一个密封容积a,柱塞在弹簧4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偏心轮1上。原动机驱动偏心轮1旋转使柱塞2作往复运动,使密封容积a的大小发生周期性的交替变化。当a由小变大时就形成部分真空,使油箱中油液在大气压作用下,经吸油管顶开单向阀6进入油腔a而实现吸油;反之,当a由大变小时,a腔中吸满的油液将顶开单向阀5流入系统而实现压油。这样液压泵就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原动机驱动偏心轮不断旋转,液压泵就不断地吸油和压油。 非容积式泵主要是指离心泵,产生的压力一般不高。 2.液压泵的特点 (1)具有若干个密封且又可以周期性变化的空间。泵的输出流量与此空间的容积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的变化次数成正比,与其他因素无关。 (2)油箱内液体的绝对压力必须恒等于或大于大气压力。这是容积式液压泵能吸入油液的外部条件。因此为保证液压泵能正常吸油,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或采用密闭的充亚油箱。(3)具有相应的配流机构。将吸液箱和排液箱隔开,保证液压泵有规律地连续吸排液体。吸油时,阀5关闭,6开启;压油时,阀5开启,6关闭。 常用的容积式泵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径向,轴向)、螺杆泵等。 液压泵的基础标准: 压力分级:0-25(低) 25-80(中) 80-160(中高)160-320(高压) >320(超高压) 流量分级:4 6 10 16 25 40 63 100 250 二、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压力 (1)工作压力液压泵实际工作时的输出压力称为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的大小和排油管路上的压力损失,而与液压泵的流量无关。 (2)额定压力液压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称为液压泵的额定压力。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叶片泵 支红俊 授课时间:2学时

授课方法:启发式教学 授课对象:职高学生 重点、难点:泵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的符号 液压泵 引入: 问:人与液压传动有无紧密的联系。学生活动 归纳:24小时伴随人的活动。人的心血管系统是精致的液 压传动系统。 问:血液为什么能周而复始、川流不息地在全身流动?学 生活动 归纳:依靠人的心脏。二尖瓣问:心脏是如何工作的?学生活动 归纳:如图所示: 全靠心脏节律性的搏动,通过舒张和收缩来推动血液流动。 当心脏舒张时左边的二尖瓣打开,右边的二尖瓣关闭,产生吸血。 当心脏收缩时,左边的二尖瓣关闭,右边的二尖瓣打开,产生压 血。 问:心脏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归纳:三条:1、内腔是一密闭容积;2、密闭容积能交替变 化;3、有配血器官(二尖瓣)。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

介绍结构及组成。 提问:找出液压泵与心脏工作柱塞 原理的共同点。学生活动单向阀归纳:1、柱塞与缸形成密封容积; 2、当偏心轮旋转时,密闭容积可以交替变化; 3、单向阀起到配流作用。 提问:有什么不同点。学生活动 归纳:当密封容积增大时,产生部分真空,在大气压的作用 下产生吸油。 举例说明:如图所示: 将鸡蛋放到与其大小差不多杯口上,鸡蛋鸡蛋放不进去,若将燃烧的纸先放到水杯里,接着 水杯里。水杯 问:液压泵的工作的条件有哪些。学生活动 归纳:1、应具备密封容积且交替变化。 2、应有配油装置。 3、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 一、叶片泵 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叶片泵。 1、单作用叶片泵 (1)结构和工作原理。

挖机三大件之一液压泵工作原理维修师傅必懂

挖机三大件之一——液压泵(工作原理),维修师傅必懂发动机,液压泵,分配阀是人们常说的挖机三大件,挖掘机为什么不像汽车一样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经过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整车前进,而是通过发动机带动液压泵转动,由高压液压油通过液压马达、液压油缸等液压执行元件带动整车动作?发动机为液压泵提供动力,液压泵、液压油管路、液压马达、液压油缸等进行液压传动,分配阀进行液压控制。一、什么是柱塞泵,什么是齿轮泵?液压泵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液体压力能,我们一般见到的(挖掘机、装载机用)有齿轮泵和柱塞泵。共同点:都是通过容积改变来对液体产生压力。区别:机构不同,容积位置不同。齿轮泵的液体容积在两齿轮之间,通过齿轮旋转改变液体容积。而柱塞泵的容积在每一个柱塞缸内。常见大中型挖掘机一般将柱塞泵和齿轮泵集合在一起,组成液压泵总成,一般主泵为柱塞泵(输出液压油压力较大)给液压行走马达、液压回转马达、液压油缸供油;先导泵为齿轮泵(输出液压油压力较小)给分配阀供油。主泵总成齿轮泵:齿轮泵是靠两个啮合齿轮旋转时形式的密闭移动来工作的。齿轮泵是齿轮传动来提供动力,齿轮泵是定量泵,多用于低精度中低压控制。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价格低廉,体积小,重量轻,自吸性能好,对油液污染不敏感和工作可靠等。其主要缺点是:流量和压力脉动大,噪音大,排量不可调节。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低压系统中。齿轮泵对油液的要求最低,最早的时候因为压力低,所以一般用在低压系统中(先导泵),现在齿轮泵压力可以做

到25MPA左右,常用在压力要求不高的机械上,但是他的油液脉动大,不能变量,好处是自吸性能好。齿轮泵原理图工作原理外啮合齿轮泵是装载机和部分小型挖掘机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液压泵。泵体内有一个相同模数,相同齿数的齿轮,齿轮的两个端面靠泵盖密封。泵体,端盖和齿轮的各齿槽组成了密封的容积,俩齿轮沿的啮合把密闭容积空间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俩部分,并且在工作中彼此互不相通。由于齿轮的啮合,使密封的容积逐渐减小,齿槽中的油受到挤压,从排油口排出。齿轮不断旋转,齿轮在啮合时引起的吸油和排油腔的容积大小变化,来实现吸油腔不断吸油,压油腔不断压油。装载机用齿轮泵(双联泵:一根驱动轴带动两个从动齿轮工作,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排油腔。)目前国内的装载机液压系统基本上为定量液压系统,所谓定量液压系统就是说液压泵的排量是不变的,基本上以齿轮泵为主;还有一部分出口的机型,由于国外对整机噪声的要求较高,采用的是叶片泵;剩余很少一部分机型配置的变量液压系统,基本上配置的为变量柱塞泵。柱塞泵:柱塞泵是靠活塞的往复运动提供动力,柱塞泵是变量泵,多用于高精度高压控制,柱塞泵,工作压力高,其工作压力一般为了20~40MPa,最高可达1000MPa;结构紧凑;效率高及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柱塞泵压力高,性能稳定,成本高,脉动最小,可以变量,常用在高压系统和工程工程机械上。但他的自吸性能最差。柱塞泵原理图发动机带动传动轴转动时(上图左端),连杆推动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同时连杆的侧面带动活塞连同缸体一同旋转,配油盘是固定不

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水泵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给高层供水,很多人想了解离心泵是怎么工作的,这个就要从离心泵的机构来讲了。 离心泵顾名思义,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的离心力带动流体,从而实现流体运输。离心泵应用广泛,具有体积小、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流程系统中最常见、不可缺少的一类设备。 叶轮是离心泵的做功零件,离心泵依靠叶轮高速旋转使液体做功,实现液体输送。叶轮一般由轮毂、叶片和盖板三部分组成,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闭式叶轮的两侧均有盖板,叶片位于盖板之间。它效率最高、应用最广,适用于不含固体颗粒及纤维的清洁液体,如淡水和海水。 半开式叶轮的叶轮入口处是开放的,只有一块后盖板。它适用于输送易于沉淀或含固体悬浮物的液体。 开式叶轮的两侧均没有盖板,它的结构十分简单,叶片通过筋板连接在轮毂上,制造也较为容易,但效率较低,通常适用于需输送含有大量固体悬浮物或纤

维的场景,如污水处理系统。 离心泵根据流体流出叶轮的方向可以分为径流、轴流和混流。径流离心泵的泵压力完全由离心力产生,它是工业应用中最常见的泵之一。其出口处的流体与泵轴垂直,因此能充分利用离心力,是许多高压、大流量应用的理想选择。轴流离心泵用于低压、大流量应用,几乎没有径向力施加在流体上,但泵内的一部分流体仍然会沿径向作离心运动,因此也属于离心泵。 离心泵也可以根据叶轮数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单级离心泵就是只有一个叶轮的离心泵。图中是一个多级离心泵,它具有五个叶轮,因此也叫五级离心泵。 离心泵的叶轮数和扬程成正比,这是因为串联的多个叶轮,可以分段进行吸水和压水,从而提升泵的总扬程。多级泵的优点是可以用于矿山排水、城市工厂供水等高扬程、大流量工况应用,相对地,它在设计、使用、维护上也有更高的技术要求。 离心泵根据叶轮进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吸式泵和双吸式泵。单吸式泵即只在叶轮一侧有进水口,流体在轴向上被吸入,并向上径向吐出。双吸式泵可以看作两个单吸泵的组合,但多了一个密封腔,因此成本较高。双吸泵的优点是运行平稳,不容易产生汽蚀,可以用于大流量高扬程场合。当泵的流量要求很高时,使用双吸泵可以显著降低泵的转速要求,提高容积效率。 如果说大家发现家里供水不是很好或者水泵出问题了,建议先找专业人咨询一下,看一下怎么处理。四川凯扬立方供水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从事水泵、水处理、水箱及变频式供水等生活、消防给水产品的安装、设计、制造及营销服务的专业公司,公司生产的不锈钢水箱畅销省内外。

常见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常见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及在电厂中的应用 一、泵的分类 (一)按照泵的工作原理来分类,泵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容积式泵容积式泵是指靠工作部件的运动造成工作容积周 期性地增大和缩小而吸排液体,并靠工作部件的挤压而直接使液体的压力能增加。容积泵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按运动部件结构不同有:活塞泵和柱塞泵,有齿轮泵、螺杆泵、叶片泵和水环泵。 2、叶轮式泵叶轮式泵是靠叶轮带动液体高速回转而把机械能 传递给所输送的液体。根据泵的叶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泵又可分为: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轴流泵(axial pump) 混流泵(mixed-flow pump) 旋涡泵(peripheral pump) 喷射式泵(jet pump) (二)其它分类 1、泵还可以按泵轴位置分为:(1)立式泵(vertical pump) (2)卧式泵(horizontal pump) 2、按吸口数目分为:(1)单吸泵(single suction pump) (2)双吸泵(double suction pump) 3、按驱动泵的原动机来分:(1)电动泵(motor pump ) (2)汽轮机泵(steain turbine pump) (3)柴油机泵(diesel pump)(4)

气动隔膜泵(diaphi'^m pump如图16—1为泵的分类图16-1泵的分类 二、各种类型泵在电厂中的典型应用离心泵凝结水泵、给水泵、闭式水泵、凝补水泵、定子冷却水泵、定排水泵、炉水循环泵轴流泵循环水泵往复泵EII油泵齿轮泵送风机液压油泵、磨煤机液压油泵、引风机电机润滑油泵螺杆泵空预器导向轴承油泵、空预器支撑轴承油泵、空侧交流密封油泵喷射泵主机润滑油系统射油器、射水抽气器水环式真空泵水环式真空泵第二节离心泵的理论基础知识离心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旋转的叶轮和泵轴(旋转部件)。 2、由泵壳、填料函和轴承组成的静止部件。正常运行时,叶 轮高速旋转,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位于叶轮中心的流体被甩向外周并获得了能量,使流向叶轮外周的液体的静压强提高,流速增大。液体离开叶轮进入蜗壳内,在蜗壳内液体的部分动能会转换成静压能。于是较高压强的液体从泵的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被输送到所需的管路系统。同时,叶轮中心由于液体的离开而形成真空,如果管路系统合适,则外界的液体会源源不断地吸入叶轮中心,以满足水泵连续运行的要求。如图16-2所示。图16-2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一、离心泵的性能参数 (一)流量指泵在单位时间内能抽出多少体积或质量的水。体积流量一般用m3/min. m3/h等来表示。 (二)扬程又称水头,是指被抽送的单位质量液体从水泵进

液压泵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现在的挖掘机多为斜盘式变量双液压泵,所谓变量泵就是泵的排量可以改变,它是通过改变斜盘的摆角来改变柱塞的行程从而实现泵排出油液容积的变化。变量泵的优点是在调节范围之内,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但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安装调试比较负责。按照变量方式可分为手动变量、电子油流变量、负压油流变量、压力补偿变量、恒压变量、液压变量等多种方式。现在的挖掘机多采用川崎交叉恒功率调节系统,多为反向流控制,功率控制,工作模式控制(电磁比例减压阀控制)这三种控制方式复合控制。

调节器代码对应的调节方式

调节器内部结构 各种控制都是通过调节伺服活塞来控制斜盘角度,达到调节液压泵流量的效果。

大家知道在压强相等的情况下,受力面积的受到的作用力就大。 调节器就是运用这一原理,通过控制伺服活塞的大小头与液压泵出油口的联通关闭来控制伺服活塞的行程。在伺服活塞大小头腔都有限位螺丝,所以通过调节限位螺丝可以调节伺服活塞最大或最小行程,达到调节液压泵的最大流量或者最小流量的效果。

向内调整限制伺服活塞最大和最小行程及限制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 要谈谈反向流控制,就必须要弄明白反向流是如何产生的。在主控阀中有一条中心油道,当主控阀各阀芯处于中位时(及手柄无操作时)或者阀芯微动时(及手柄微操作时)液压泵的液压油通过中心油道到达主控阀底部溢流阀,经过底部溢流阀的增压产生方向流(注当

发动机启动后无动作时液压回路是直通油箱,液压系统无压力)。 所以方向流控制的功能是减少操作控制阀在中位时,泵的流量,使泵流量随司机操作所属流量变化,改善调速性能,避免了无用能耗。

齿轮泵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以及结构 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 轮泵工作原理 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这时轮齿

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 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为了防止压力油从泵体和泵盖间泄露到泵外,并减小压紧螺钉的拉力,在泵体两侧的端面上开有油封卸荷槽16,使渗入泵体和泵盖间的压力油引入吸油腔。在泵盖和从动轴上的小孔,其作用将泄露到轴承端部的压力油也引到泵的吸油腔去,防止油液外溢,同时也润滑了滚针轴承。 图3-4 CB—B齿轮泵的结构 1-轴承外环 2-堵头 3-滚子 4-后泵盖 5-键 6-齿轮 7-泵体8-前泵盖 9-螺钉 10-压环 11-密封环 12-主动轴 13-键 14-泻油孔15-从动轴 16-泻油槽 17-定位销 齿轮泵存在的问题 1、齿轮泵的困油问题 齿轮泵要能连续地供油,就要求齿轮啮合的重叠系数ε大于1,也就是当一对齿轮尚未脱开啮合时,另一对齿轮已进入啮合,这样,就出现同时有两对齿轮啮合的瞬间,在两对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离心泵的结构原理]

1、什么是泵? 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 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 泵的各个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变化关系,可以画成曲线来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每一台泵都有自己特定的特性曲线。 2、泵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泵的种类繁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①动力式泵,又叫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续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为主)和压力能增加,随后通过压出室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又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部分流泵和旋涡泵等。②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把能量周期性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压力增加至将液体强行排出,根据工作元件的运动形式又可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 ③其他类型的泵,以其他形式传递能量。如射流泵依靠高速喷射的工作流体将需输送的流体吸入泵后混合,进行动量交换以传递能量;水锤泵利用制动时流动中的部分水被升到一定高度传递能量;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实现输送。另外,泵也可按输送液体的性质、驱动方法、结构、用途等进行分类。 3、泵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表征泵主要性能的基本参数有以下几个 1、流量Q 流量是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出去的液体量(体积或质量)。 体积流量用Q 表示,单位是m 3/s,m 3/h,l/s等。 质量流量用Q m 表示,单位是t/h,kg/s等。 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的关系为 Q m=ρQ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20201002103456)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特点 结构、原理示意图工作原理结构特点 当齿轮旋转时,在A腔, 由于轮齿脱开使容积逐渐 利用齿和泵壳形成的封 增大,形成真空从油箱吸 闭容积的变化,完成泵的功 油,随着齿轮的旋转充满 能,不需要配流装置,不能 在齿槽内的油被带到B腔,I 变量结构最简单、价格低、 在B腔,由于轮齿啮合, 径向载荷大 容积逐渐减小,把液压油排出 典型的内啮合齿轮泵主 当传动轴带动外齿轮 要有内齿轮、外齿轮及隔板 旋转时,与此相啮合的内 等组成利用齿和齿圈形成 齿轮也随着旋转。吸油腔 的容积变化,完成泵的功 由于轮齿脱开而吸油,经 能。在轴对称位置上布置有 隔板后,油液进入压油腔, 吸、排油口。不能变量尺寸 压油腔由于轮齿啮合而排 比外啮合式略小,价格比外啮 合式略高,径向载荷大 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利用插入转子槽内的叶 片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片间容积变化,完成泵的作

泵 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 用。在轴对称位置上布置有 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 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 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 油和两次排油 一根主动螺杆与两根 从动螺杆相互啮合,三根 利用螺杆槽内容积的移 螺杆的啮合线把螺旋槽分 动,产生泵的作用不能变量 割成若干个密封容积。当 无流量脉动径向载荷较双 螺杆旋转时,这个密封容 螺杆式小、尺寸大,质量大 积沿轴向移动而实现吸油 和排油 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 两组吸油口和排油口径向 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 载荷小,噪声较低流量脉动 径向载荷由缸体外周的 大轴承所平衡,以限制缸体 的倾斜利用配流盘配流传 动轴只传递转矩、轴径较 小。由于存在缸体的倾斜力 矩,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否 则易损坏配流盘 柱塞泵由缸体与柱塞 柱 构成,柱塞在缸体内作往 复运动,在工作容积增大 塞 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 泵 排油。采用端面配油

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离心泵的结构 离心泵的结构基本上可按轴的位置分为卧式离心泵和立式离心泵两大类,同时根据压出室型式、吸入方式可分为涡壳式和导叶式。离心泵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原动机、叶轮、泵壳与轴封装置。原动机是离心泵的动力装置,一般通过联轴器传动或其他传动方式将其与泵体连接,提供动能;叶轮内一般有6-12片后弯曲的叶片,其主要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给被输送的液体;泵壳又称为蜗壳,是一个转能装置,同时汇集由叶轮抛出的液体;轴封装置是泵轴与泵壳之间的密封。其作用是防止高压液体从泵壳内沿轴的四周漏出或外界空气以向内进入泵壳。 1.2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以常见水泵为例,启动前,泵壳内应先充满液体,启动后叶轮在电动机带动下高速旋转,当叶轮转动时,叶轮入口处水的压强降低,低于大气压,而沿着叶轮半径方向水的压强不断升高,远高于大气压,这样,在进水管内形成一定的吸力。在外界的大气压强下,低处的水推开进水阀门,沿进水管进入泵壳,又被叶轮甩进出水管。这样低处的水可被不断地抽往高处[3]。 2.离心泵的常见故障及修理建议 造成离心泵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设备固有故障、安装故障、运行故障和选型错误。如:泵不能正常启动、泵不出水或流量不足、泵振动与噪音、轴承发热、泵超功率、汽蚀等[4]。判断离心泵故障时,应该结合设备状态基本指标和丰富的维修经验进行诊断,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故障。 2.1 启动故障 2.1.1 电机不能正常启动 如果是电动机作为原动装置,首先用手拨动电机散热风扇,看转动是否灵活:如果灵活,可能为启动电容失效或容量减小,当更换相同值的启动电容;如果转不动,说明转子被卡死,当清洗铁锈后加润滑油脂,或清除卡转子的异物。 2.1.2 水泵反向旋转 遇到此类情况多出现在第一次使用,此时应立即停机,如为电动机,应调换三相电源中任意两相,可使水泵旋转方向改变,若以柴油机为动力,则应考虑皮带的连接方式。 2.1.3 离心泵转动后不出水 如转动正常但不出水,可能的原因有1)吸入口被杂物堵塞,应清除后安装过滤装置;2)吸入管或仪表漏气,可能由焊缝漏气,管子有砂眼或裂缝,接合处垫圈密封不良等;3)吸水高度过高,应将之降低4)叶轮发生气蚀;5)注入泵的水量不够;6)泵内有空气,排空方法为关闭泵出口调节阀,打开回路阀;7)出水阻力太大,应检查水管长度或清洗出水管;8)水泵转速不够,应增加水泵转速。 2.2 运转故障 2.2.1 流量不足或停止 可能的原因是:1)叶轮或进、出水管堵塞,应清洗叶轮或管路;2)密封环、叶轮磨损严重,应更换损坏的密封环或叶轮;3)泵轴转速低于规定值,应把泵速调到规定值;4)底阀开启程度不够或逆止阀堵塞,应开打底阀或停车清理逆止阀;5)吸水管淹没深度不够,使泵内吸人空气;6)吸水管漏气;7)填料漏气;8)密封环磨损,应更换新密封环或将叶轮车圆,并配以加厚的密封环;9)叶轮磨损严重;10)水中含砂量过大,应增加过滤设施或避免开机。 2.2.2 声音异常或振动过大 水泵在正常运行时,整个机组应平稳,声音应当正常。如果机组有杂音或异常振动,则往往是水泵故

几十种泵的结构及原理高清动态图送你们了

几十种泵的结构及原理高清动态图送你们了! 一、齿轮泵两齿轮的齿相互分开,形成低压,液体吸入,并友壳壁送到另一侧。另一侧两齿轮互相合拢,形成高压将液体排出。 性能特点: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工艺性好、价格便宜、自吸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转速范围大、能耐冲击性负载,维护方便、工作可靠。 缺点:径向力不平衡、流动脉动大、噪声大、效率低,零件的互换性差,磨损后不易修复,不能做变量泵用。 二、多级离心泵相当于多个离心泵串联,一级一级增压,可获得较高压头。 性能特点: 多级离心泵与单级泵相比,其区别在于多级泵有两个以上的叶轮,能分段地多级次地吸水和压水,从而将水扬到很高的

位置,扬程可根据需要而增减水泵叶轮的级数。多级泵主要用于矿山排水、城市及工厂供水,农业灌溉用的很少,仅适用于高扬程、小流量的高山区提水来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多级高心泵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型式多级离心泵的泵轴上装 有串联的两个亦上的叶轮,它相对于一般的单级离心泵,可亦实现更高的扬程;相对于活塞泵、隔膜泵等往复式泵,可亦泵送较大的流量。多级离心泵效率较高,能够满足高扬程、高流量工况的需要,在石化、化工、电力、建筑、消防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单级离心泵相比,多级离心泵在设计、使用和维护维修等方面,有着不同、更高的技术要求。往往是人们在一些细节上的疏忽或者考虑不周,使得多级离心泵投用后频繁发生异常磨损、振动、抱轴等故障,亦致停机。 三、离心泵液体注满泵壳,叶轮高速旋转,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高速度,高速液体经过逐渐扩大的泵壳通道,动压头转变为静压头。性能特点:1、高效节能: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计算出泵内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关系、优化泵的流道设计,确保泵有高效的水力形线,提高了泵的效率。2、安装、维修方便:立式管道式结构,泵的进出口能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是泵的一种。液压泵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 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是泵的一种。它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输出流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泵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三种,液压泵正常工作必备的条件是: 应具有密封容积。密封容积的大小能交替变化。应有配流装置。配流装置的作用是保证密封容积在吸油过程中与油箱相通,同时关闭供油通路;压油时与供油管路相通而与油箱切断。 1、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 外啮合齿轮泵 当齿轮旋转时,在A腔,由于轮齿脱开使容积逐渐增大,形成真空从油箱吸油,随着齿轮的旋转充满在齿槽内的油被带到B腔,在B腔,由于轮齿啮合,容积逐渐减小,把液压油排出 利用齿和泵壳形成的封闭容积的变化,完成泵的功能,不需要配流装置,不能变量结构最简单、价格低、径向载荷大 内啮合齿轮泵 当传动轴带动外齿轮旋转时,与此相啮合的内齿轮也随着旋转。吸油腔由于轮齿脱开而吸油,经隔板后,油液进入压油腔,压油腔由于轮齿啮合而排油 典型的内啮合齿轮泵主要有内齿轮、外齿轮及隔板等组成利用齿和齿圈形成的容积变化,完成泵的功能。在轴对称位置上布置有吸、排油口。不能变量尺寸比外啮合式略小,价格比外啮合式略高,径向载荷大 2、叶片泵 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这种泵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工作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 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和两次排油 利用插入转子槽内的叶片间容积变化,完成泵的作用。在轴对称位置上布置有两组吸油口和排油口径向载荷小,噪声较低流量脉动小 3、柱塞泵 容积效率高,泄漏小,可在高压下工作,大多用於大功率液压系统;但结构复杂,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高,价格贵,对油的清洁度要求高。一般在齿轮泵和叶片泵不能满足要求时才用柱塞泵。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液压泵,如螺杆泵等,但应用不如上述3种普遍。 柱塞泵由缸体与柱塞构成,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在工作容积增大时吸油,工作容积减小时排油。采用端面配油 径向载荷由缸体外周的大轴承所平衡,以限制缸体的倾斜利用配流盘配流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轴径较小。由于存在缸体的倾斜力矩,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否则易损坏配流盘 4、螺杆泵 一根主动螺杆与两根从动螺杆相互啮合,三根螺杆的啮合线把螺旋槽分割成若干个密封容积。当螺杆旋转时,这个密封容积沿轴向移动而实现吸油和排油 利用螺杆槽内容积的移动,产生泵的作用不能变量无流量脉动径向载荷较双螺杆式小、尺寸

常见泵结构和工作原理动态图

泵结构和工作原理动态图 1、活塞泵 基本原理 借活塞在汽缸内的往复作用使缸内容积反复变化,以吸入和排出流体。 2、往复泵 工作原理 利用偏心轴的转动通过连杆装置带动活塞的运动,将轴的圆周转动转化为活塞的往复运动。活塞不断往复运动,泵的吸水与压水过程就连续不断地交替进行。 特殊结构

3、水环式真空泵 工作原理 水环式真空泵叶片的叶轮偏心地装在圆柱形泵壳内。泵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叶轮旋转时,将水甩至泵壳形成一个水环,环的内表面与叶轮轮毂相切。由于泵壳与叶轮不同心,右半轮毂与水环间的进气空间4逐渐扩大,从而形成真空,使气体经进气管进入泵内进气空间。随后气体进入左半部,由于毂环之间容积被逐渐压缩而增高了压强,于是气体经排气空间及排气管被排至泵外。

4、罗茨真空泵 工作原理 罗茨泵的工作原理与罗茨鼓风机相似。由于转子的不断旋转,被抽气体从进气口吸入到转子与泵壳之间的空间v0内,再经排气口排出。由于吸气后v0空间是全封闭状态,所以,在泵腔内气体没有压缩和膨胀。但当转子顶部转过排气口边缘,v0空间与排气侧相通时,由于排气侧气体压强较高,则有一部分气体返冲到空间v0中去,使气体压强突然增高。当转子继续转动时,气体排出泵外。 一般来说,罗茨泵具有以下特点: ●在较宽的压强范围内有较大的抽速; ●起动快,能立即工作; ●对被抽气体中含有的灰尘和水蒸气不敏感; ●转子不必润滑,泵腔内无油; ●振动小,转子动平衡条件较好,没有排气阀; ●驱动功率小,机械摩擦损失小; ●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运转维护费用低。 因此,罗茨泵在冶金、石油化工、造纸、食品、电子工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离心泵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欧阳学文 定义:依靠工作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完成液体输送的泵 工作原理:离心泵运转时,电动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进入叶轮的液体随着旋转产生离心力,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从叶轮中心被甩向叶轮外围,并获得能量。液体离开叶轮进入泵壳后,速度降低,便使其中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具有很高静压能的液体通过泵出口排出。由于液体被甩出叶轮,叶轮中心形成低压,与吸入口形成压差,液体在压差的作用下,由吸入口连续不断地补充液体进入叶轮。 离心泵的结构 泵盖、托架、叶轮、密封、泵轴、轴承、蜗壳、联轴器(转动和静止) 泵体:也叫泵壳,形状像蜗牛,泵壳多用铸铁制造,内部

光滑。 叶轮:也叫翼轮,叶轮由叶片和轮毂两部分组成,叶片固定在轮毂上,轮毂中部开有轴孔与泵轴连接。叶轮有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敞式三种。封闭式叶轮在叶片两边有盖板,使里面形成封闭弯曲的叶槽;半封闭式叶轮在叶片一边有盖板,另一边没有盖板;开敞式叶轮两边没有盖板。叶片是弯曲的形状,进液的一端呈圆形,出液的一端是尖形。叶轮多数由铸铁和铸钢制成。 泵的密封:带有叶轮的轴在泵体内转动时,轴和泵壳之间必须有极小的缝隙,否则就不能转动了。为了防止泵内液体从轴和泵壳之间的缝隙中泄漏,以提高泵的效率和安全运转,在轴穿过泵体处设有密封装置。如盘根箱(填料函)或端面密封。 盘根箱内有特殊的填料,是用石墨、石棉绳包铝箔制成。填料在填料箱内被压盖压紧,使填料紧紧贴在轴上,填料中间放有填料环打封油,一方面防止泵内的液体外漏,同时,还起到润滑作用。端面密封是一种旋转轴密封

的新技术,它是由固定在泵体上的静环和随轴旋转的动环直接紧密接触做相对运动来达到密封的目的。 离心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①流量(Q) :离心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液体的体积称为该泵的流量。 其单位是(m 3/h,m 3/s) ②扬程(H): 泵的扬程又称压头,它是指离心泵对于单位重量液体所提供的能量。亦即液体在泵出口处与泵入口处的总压差。 ③功率(N):泵在一定流量和扬程下,原动机单位时间内给予泵轴的功率叫轴功率,以N轴表示。除去机械本身损失和消耗的能量,使液体实际获得的功率叫有效功率,以N有效表示。通常用马力或千瓦做功率的单位。 ④效率:离心泵在运动时,泵内高压液体会经由泵内的间隙又漏回到吸入口,造成泵内液体循环,并且泵内液体流动是存有摩擦阻力,便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还因为泵轴在旋转时又有机械损耗,这几项能量损失使泵的轴功率值一

离心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一、离心泵的基本构造离心泵的种类有很多,图1—1所示为单级单吸式离心泵的基本构造,主要包括蜗壳形的泵壳、泵轴、叶轮、吸水管、压水管、底阀、控制阀门、灌水漏斗和泵座。 图1—1 单级单吸式离心泵构造 1一泵壳;2一泵轴;3叶轮;4一吸水管;5一压水管;6一底阎;7控制阀门;8灌水漏斗;9泵座 离心泵的基础知识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产生的离心力来工作的。离心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后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进泵壳内,叶轮通过不停地转动,使得水在叶轮的作用下不断流入与流出,达到了输送水的目的。 三、离心泵的主要零件: 离心泵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根据工作时各部件所处的工作状态,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型:转动部件、固定部件和交接部件。 1.叶轮 叶轮是泵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使水获得动能而产生流动。叶轮由叶片、盖板和轮毂组成,见图l-2。选择叶轮材料时,除了要考虑离心力作用下的机械强度以外,还要考虑材料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目前多数叶轮采用铸铁、铸钢和青铜制成。 叶轮一般可分为单吸式叶轮与双吸式叶轮两种。单吸式叶轮如图l-2所示,它是单边吸水,叶轮的前盖板与后盖板呈不对称状。双吸式叶轮如图1—3所示两边吸水,叶轮盖板呈对称状,一般大流量离心泵多数采用双吸式叶轮。

图1 2单吸式叶轮图l—3双吸式叶轮 1一前盖板;2一后盖板;3一叶片;4叶槽;1一吸人口;2一轮盖;3一叶片5一吸水口;6一轮毂;7一泵轴4一轮毂;5一轴孔 叶轮按其盖板情况又可分为封闭式、敞开式和半开式三种,如图l—4所示。离心泵往往采用封闭式叶轮单槽道或双槽道结构,以防止杂物堵塞;砂泵则往往采用半开式及敞开式结构,以防止砂粒对叶轮的磨损及堵塞。 2.泵轴 泵轴是用来旋转泵叶轮的。常用材料是碳素钢和不锈钢。泵轴应有足够的抗扭强度和足够的刚度,其挠度不超过允许值。叶轮和轴用键来联结。键是转动体之问的连接件,离心泵中一般采用平键,这种键只能传递扭矩而不能固定叶轮的轴向位置,在大、中型水泵中叶轮的轴向位置通常采用轴套和并紧轴套的螺母来定位的。 3.泵壳 其过水部分要求有良好的水力条件。水泵及泵站设计计算叶轮工作时,沿蜗壳的渐扩断面上,流量是逐渐增大的,为了减少水力损失,在离心泵设计中应使沿蜗壳渐扩断面流动的水流速度是一常数。水由蜗壳排出后,经锥形扩散管而流入压水管。蜗壳上锥形扩散管的作用是降低水流的速度,使流速水头的一部分转化为压力水头。泵壳的材料选择,除了考虑介质对过流部分的腐蚀和磨损以外,还应使壳体具有作为耐压容器的足够的机械强度。 4.泵壳 泵壳由若干零部件组成,其内腔形成了叶轮工作室、吸水室和压水室。泵壳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叶轮结构形式和尺寸以及由水力设计确定的吸水室和压水室形状尺寸。泵壳主要有端盖式泵壳和中开式泵壳两种,端盖式泵壳沿着与泵轴心线相垂直的径向面剖分,形成泵体 和泵盖,多用于单级泵,如图1-5(a)所示;中开式泵壳沿通过泵轴心线的平面剖分的泵壳,常用于双支承的蜗壳式泵,如横轴单吸双吸泵等。 中开式离心泵壳 离心泵的泵壳通常铸成蜗壳形。蜗壳形流道沿流出的方向不断增大,可使其中水流的速度保持不变,以减少由于流速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损失。泵的出水口处有一段扩散形的锥形管,水流随着断面的增大,速度逐渐减小,而压力逐渐增大,水的动能转化为势能。一般在泵体顶部设有放气或加水的螺孔,以便在水泵启动前用来抽真空或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