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

中国是一个雕塑大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只因近百年随着中国科技、文化上的落后而落伍了,对自己的东西不了解、不研究、不重视。解放以后,虽然对我们的文化艺术进行了抢救、发掘、保护、研究,但也几经起伏。最近,国家文物局等有关单位委托我们对全国的雕塑作品进行普查,这有利于加强对我国雕塑作品的了解、保护和研究。今天我通过部分图片、照片向大家介绍我国的雕塑并就中国雕塑与欧洲的不同特点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 中国宏大的雕塑从殷商开始,是由石器造鼎发展成铸鼎。当国家遇有重大事件和盛典时就铸鼎,用以煮肉祭天,向上苍汇报。鼎上铸有日期、图腾、铭文,对祭典进行隆重的记载。它作为国家、民族的一种象征,不但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国家、民族的宏伟、庄重、稳定、自尊的气概。古希腊保存下来的瓶、罐一般较小、造型精美。后来运动会的奖杯就是模拟这些瓶罐或加以变化而制作的。但如果用它作为国家、民族的象征就显得轻薄了。中国古时的铸鼎十分厚重,一般难以搬动,作为国家、民族的纪念碑,它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二. 世界奇迹的秦代兵马俑。一般认为中国的雕塑在人物造型上不如希腊,不如欧洲,这是一种偏见。产生于公元前300~200年的希腊名作维纳斯和掷铁饼者,得到了全世界的赞美。而距此稍晚的秦代兵马俑虽然在人体造型上比希腊雕塑有所逊色,而在人物性格表情刻画上大大地超过了他们。

兵马俑中有武将、文官,有士兵、战马,个个相貌不同,神态各异。武将威严庄重给人以身经百战、老谋深算之感,文官呈现晓以世故、精明干练之貌。士兵除有威武强悍的共性外,还有其不同的个性,这种绝妙的雕塑,希腊的雕塑是不能相比的。

宏大的兵马俑造像群不是几个能工巧匠所能完成的,而且秦始皇要求十分严格,这些兵马俑都是照真人塑的像,特别是那些文官武将,如果搞错了秦始皇要杀头的,从这一点看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三.天人合一的汉代雕塑。汉朝的建立推翻了秦朝严酷的统治,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汉高祖实行开放政策,思想文化空前活跃,道家思想得到发展。道家是主张天人合一的,反映在雕塑作品上就是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雕琢自然而不改变自然,现保存比较完整的陕西霍去病墓石刻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汉武帝为了炫耀霍去病抗击匈奴的战功,在墓的封土上用天然石块堆积成形,象征霍去病曾经征战过的祁连山,并布有各种大型石雕,置于墓前以显彰他的业绩。这些作品包括马踏匈奴、跃马、卧牛、伏

虎、野猪及蟾、蛙、猿、熊、石人、怪兽等。

雕刻这些杰作的艺人,构思上独具匠心,对选来的天然石料采取“因势象形”的方法进行雕琢。圆雕、浮雕、线刻结合使用。他们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和性格特征,利用石料的形状加以刻画,使其具有造型浑朴、气势宏大、充满内力的特点,其中马踏匈奴、跃马、伏虎最为著名。这种天人合一、因势造象、浑朴自然的雕塑,当时的欧洲无法与之相比的,至今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汉代文学艺术实际上体现了楚文化的底蕴,汉高祖的《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辞》都具有楚文化的风韵。其雕塑作品也呈现了浑朴、奔放、自然的气势。在欧洲直到罗丹的晚期作品才具有天然奔放的神态。崇尚自然,实际是崇尚自然的美。这在中国古代、近代园林建造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太湖石的运用,包括皇家园林在内的各种建造都少不了太湖石,利用太湖石的天然形态及具有的漏、透、皱、瘦的奇状给人以美的遐想,直到当代才被欧洲人所理解。

四.丰富多彩的唐代雕塑。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如唐诗在体裁、内容、品格上都达到了顶峰,至今也没有超过它,书法也达到了时代的高峰,至今仍是书界的楷模,在雕塑方面唐代也呈现丰富多彩风格。

陕西乾陵可以说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它是根据“以山为陵”的葬制,利用梁山的天然地形建造的,列置陵道两侧的石雕有文武侍臣、御马、朱雀、坐狮、华表等。其中一对坐狮艺术水平最突出,狮高约3米,呈金字塔形,庄重、威严,雄狮呈吼叫之势给人以顶天立地兽中之王的气概,雌狮则端庄稳重、肌肉滚圆具有雌性牲畜的特征。

对于力的表达,中国与欧洲有着较大的区别。欧洲以发达的肌肉表示人体的健壮,而中国则用“气”来表达,通过对脖子、肚子的塑造来体现其力大无比。如山西天隆寺有二尊塑像就是一个典型,给人以力克千钧之感。河南龙门石窟,人们对卢舍那大佛的赞美毋须细说,大家是否注意在大佛之侧的金刚力士,其肚子上的腹肌呈五瓣形,称为梅花肚,脖子粗壮径同头颅。这是因为人运气时腹肌与脖颈都要较劲,由此看来我国很早就懂得气功在发力时的作用。

五.入神求真的宋代雕塑。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朝开国制法典、修水利、兴农商,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出现了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雕塑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

建于四川大足

的石刻就是宋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尤其是宝顶山摩崖造像,为大型连续性雕刻,场面宏大形象逼真具有世俗化的气息,这里不一一详述。在大足南山有一洞非常特别,在你走进后由于光线弱,眼前逐渐模糊,当瞳孔放大视觉稍清时,一条大龙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万分惊奇。可惜这一景观遭到了破坏。在500米大佛湾的群雕以佛教密宗雕像为主,也糅合了儒家孝道思想,雕像精美生动,又贴近社会生活,在其末端洞口有一雕刻精美的狮子,洞为石窟入口,窟内列文殊、普贤等12圆觉菩萨,佛前跪地菩萨背向观众,表现十二圆觉轮流问法受教,充满了虔诚、贯注、问教相呼的气氛,门口的狮子是在等候菩萨归乘。

山西太原晋词圣母殿彩塑是我国古代雕塑的又一瑰宝。晋祠始于建于北魏前,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北宋天圣年间,追封叔虞为东汾王,封其母邑姜为圣母,建圣母殿。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主像为圣母,头戴凤冠,身穿蟒袍凝神端坐,仪表非凡,42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和装束的侍女分布圣母的周围。这里仅举几身,一位年轻俊俏的侍女头扭转过来,一副机敏、伶俐的神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还透着几分精干,中间略显削瘦的一个丫环,面带忧伤而又露出一种自傲和矜持,一位年纪稍大持印的侍女,可能是这些侍女的领班,成熟而稳重,自持而干练,扫地的丫环年轻漂亮、活泼可爱,似乎还不谙人情世故与生活的艰辛……。这些彩塑的共同特点是:口有情、目传神,姿态自然生动,衣着服饰华美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是我国宋代不可多得的优秀佳作。

在汉代雕塑所体现的“天一合一,巧借自然”的构思,汉代以后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发展和创新,大至皇帝陵墓、庙殿群落,小到景观造像。下面随便举几处:在杭州龙井附近有一个“烟霞古洞”,此洞不大但有一定深度,洞内有罗汉雕像,由于里面很黑需要人们手持火把或蜡烛才能观赏。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创造,人们不常说“曝光”吗?真善美也需要。在洞口有二尊观音像,右边的观音像上面有一块钟乳石,这块钟乳石被雕成了云彩,通过遐想形成“观音送书”的景观。杭州的飞来峰有许多很有价值的雕像,一条泉溪在峰边流过,在溪水转折的峰崖上有一尊观音的造像,它与寺庙中的观音不同,神态祥和头向泉溪稍倾,从面部表情看,一副赏听泉水的神态。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人文理念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体现。如明成祖朱棣下了11道诏书修建的武当山建筑群。武当之含义是“非真武不足当之”。永乐十年明成祖钦命30万人扎寨于老营,顺山势而建179处宫、观

、庵、祠、亭等2万多间,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紫霄宫为武当八大宫观建筑群的主体,在位于武当山天柱峰顶的金殿是最有道教代表性的建筑,大殿全部用铜铸件铆合而成,外鎏赤金,重达80多吨。殿内供奉重达10吨的真武帝铜像,神案下有龟、蛇二将,这是朱棣为巩固其统治而建造的,真武及龟蛇二将都是北方帝王将领的象征。这是一处在雄、险、奇、秀的群峰峡谷上融入人工建造的宫观庙祠的天人合一的宏伟景观。

中国的雕塑体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要了解它、保护它、研究它。我几十年来对中国雕塑的研究没有中断过,对其发掘也没有停止过。谢谢大家。

钱教授的演讲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舒乙馆长参加了听讲,并向大家展示了由钱教授雕塑的小说《家》中鸣凤的浮雕及画像,这是钱教授应文学馆之邀,特为祝贺巴金百年诞辰而作。

最后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说:钱先生以一些具体的雕塑实例介绍了中国从秦到明的古代雕塑的艺术成就,使我们了解到中国的古代雕塑曾是那么的充满生机。他还始终强调了中国“随石附形”、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雕塑美学理念和原则。

在我看来,简言之,雕塑就是通过形体传达精神。罗丹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生命就没有艺术。雕塑家要想表现快乐、苦痛和某种狂热,如果不首先使他所表现的人物栩栩如生,那就不可能感动我们。因为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块石头的快乐与悲哀,对于我们是毫无相干的。”他常常一个人孤独地迷恋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摩,盘算,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到在石料中幻视到美好的形象时才动手。

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艺术作品无不是如此。有生命才有艺术,反过来也可以说,有艺术才有生命。 ( 文字记录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