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XCEL插入函数不显示数值解决方法

关于EXCEL插入函数不显示数值解决方法

关于EXCEL插入函数不显示数值解决方法

1. 有时插入函数,显示的不是计算后的数值,而是公式本身。

解决:

1)首先确定所选区域数值及结果将保存区域所在单元格式为“常规”或“数值”

方法:选中单元格,右键-》设置单元格式-》常规或数值

2)再随便选一个空单元格,在该空单元格内输入“1", 注意该空单元格未在数值区,在其它地方选,且单元格式为常规或数值,

3)复制copy该单元格

4)选中所需计算的数值区域(全选),再在菜单-》编辑-》选择性粘贴,弹出”选择性粘贴“窗口,在该窗口中,”运算“一项,选”乘“,再选确定。

5)ok, 再插入函数,如sum 或avg,都没有问题。

6)计算一个结果,选中该结果,按住ctrl键,顺延拖到其它区域,相应计算将被重复。

Excel之统计函数(doc 14页)

Excel之统计函数(doc 14页)

Excel函数应用之统计函数 编者语:Excel是办公室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很多巨型国际企业都是依靠Excel进行数据管理。它不仅仅能够方便的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其更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然而很 多缺少理工科背景或是对Excel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不了解的人却难以进一步深入。编者以为,对Excel函 数应用的不了解正是阻挡普通用户完全掌握Excel的拦路虎,然而目前这一部份内容的教学文章却又很少见,所以特别组织了这一个《Excel函数应用》系列,希望能够对Excel进阶者有所帮助。《Excel函数应用》系列,将每周更新,逐步系统的介绍Excel各类函数及其应用,敬请关注! Excel的统计工作表函数用于对数据区域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统计工作表函数可以用来统计样本的方差、数据区间的频率分布等。是不是觉得好像是很专业范畴的东西?是的,统计工作表函数中提供了很多属于统计学范畴的函数,但也有些函数其实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用的,比如求班级平均成绩,排名等。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函数,而属于统计学范畴的函数不在此赘述,详细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Excel 帮助及相关的书籍。 在介绍统计函数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附表中的函数名称。是不是发现有些函数是很类似的,只是在名称中多了一个字母A?比如,A VERAGE 与A VERAGEA;COUNT与COUNTA。基本上,名称中带A的函数在统计时不仅统计数字,而且文本和逻辑值(如TRUE 和FALSE)也将计

算在内。在下文中笔者将主要介绍不带A的几种常见函数的用法。 一、用于求平均值的统计函数A VERAGE、TRIMMEAN 1、求参数的算术平均值函数A VERAGE 语法形式为A VERAGE(number1,number2, ...) 其中Number1, number2, ...为要计算平均值的1~30 个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是数字,或者是涉及数字的名称、数组或引用。如果数组或单元格引用参数中有文字、逻辑值或空单元格,则忽略其值。但是,如果单元格包含零值则计算在内。 2、求数据集的内部平均值TRIMMEAN 函数TRIMMEAN先从数据集的头部和尾部除去一定百分比的数据点,然后再求平均值。当希望在分析中剔除一部分数据的计算时,可以使用此函数。比如,我们在计算选手平均分数中常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XX号选手的最后得分,就可以使用该函数来计算。 语法形式为TRIMMEAN(array,percent)

Excel 统计函数一览表

1Excel 统计函数一览表 函数名称函数功能 AVEDEV 返回一组数据与其均值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用于评测这组数据的离散度。 AVERAGE 返回指定序列算术平均值。 AVERAGEA 计算参数清单中数值的算数平均值。不仅数字,而且文本和逻辑值(如TRUE 和FALSE)也将计算在内。 BETADIST 返回Beta 分布累积函数的函数值。Beta 分布累积函数通常用于研究样本集合中某些事物的发生和变化情况。 BETAINV 返回beta 分布累积函数的逆函数值。即,如果probability = BETADIST(x,...) ,则BETAINV(probability,...) = x。beta 分布累积函数可用于项目设计,在给定期望的完成时间和变化参数后,模拟可能的完成时间。 BINOMDIST 返回一元二项式分布的概率值。函数BINOMDIST 适用于固定次数的独立实验,实验的结果只包含成功或失败二种情况,且成功的概率在实验期间固定不变。 例如,函数BINOMDIST 可以计算三个婴儿中两个是男孩的概率CHIDIST 返回X2 分布的单尾概率。X2 分布与X2 检验相关。使用X2 检验可以比较观察值和期望值。例如,某项遗传学实验假设下一代植物将呈现出某一组颜色。使用此函数比较观测结果和期望值,可以确定初始假设是否有效。

CHIINV 返回X2 分布单尾概率的逆函数。如果probability =CHIDIST(x,?),则CHIINV(probability,?)= x。使用此函数比较观测结果和期望值,可以确定初始假设是否有效。 CHITEST 返回独立性检验值。函数CHITEST 返回X2 分布的统计值及相应的自由度。可以使用X2 检验确定假设值是否被实验所证实。CONFIDENCE 返回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样本平均值任意一侧的区域。例如,如果通过邮购的方式订购产品,依照给定的置信度,可以确定最早及最晚到货的时间。 CORREL 返回单元格区域array1 和array2 之间的相关系数。使用相关系数可以确定两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可以检测某地的平均温度和空调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 COUNT 返回参数的个数。利用函数COUNT 可以计算数组或单元格区域中数字项的个数。 COUNTA 回参数组中非空值的数目。利用函数COUNTA 可以计算数组或单元格区域中数据项的个数。 COVAR 返回协方差,即每对数据点的偏差乘积的平均数,利用协方差可以决定两个数据集之间的关系。例如,可利用它来检验教育程度与收入档次之间的关系。 CRITBINOM 返回使累积二项式分布大于等于临界值的最小值。此函数可以用于质量检验。例如,使用函数CRITBINOM来决定最多允许出现多少个有缺陷的部件,才可以保证当整个产品在离开装配线时检验合格。DEVSQ 返回数据点与各自样本均值偏差的平方和。

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教学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人:何庆宇 教学地点:4号机房(四楼)教学对象:机电1201班 教学课题: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学时数: 2课时(两节连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一般的函数公式; 2、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复杂的排序操作; 3、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 4、掌握数据的高级筛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数据处理中的公式应用 2、基本的数据排序 3、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自动筛选 3、数据的高级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对电子表格的行列、单元格格式、表格边框线、批注、打印标题等的设置,这些都是针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掌握公式应用、数据排序、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这四个基本操作。 [讲授新课] (一)应用公式 1.常用函数公式 ①求和 ②平均值 ③计数 ④最大值 ⑤最小值 2.公式的创建 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1,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广播软件向学生演示在电子表格教学课件7-1的sheet1中创建公式的过程,边讲边操作。 求和公式——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求和”后,选取所要求和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注意:当我们选取单元格区域C2:G3(如图:)时,Excel会默认所选取行区域的最后一个空白单元格作为放置接下来操作所得数据的位置,单击快捷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求和”,此时出现的效果和上述是一样。 求平均值——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如右图所示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平均值”后,选取所要 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老师:请学生在电子表格7-1的sheet1中演示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步

Excel表格处理及数据处理的高级应用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 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Excel表格处理及数据处理的高级应用 一、公式 公式是用户自己定义的数学表达式。 ?Excel的计算功能可以通过公式来完成 ?公式以等号开头,由运算符和运算对象组成,例如: =10+12 =A1+C6 =A1*B2 =(10+A5)/2 思考:1、如果公式计算机没有以等号开头将是什么结果? 2、如果在EXCEL中用公式计算机结果放B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3-B3将出现什么结果? 。 动手做一做:如下图所示,求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及平均分

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 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具体操作 选中单元格E2,输入=B2+C2+D2 后回车 选中单元格E2 ,向下填充到E15 求平均分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自行做一做。 二、函数 ?什么是函数? 如下图所示,若求出所有数字的和,在A8单元格中输入:=A1+A2+A3+A4+A5+A6+A7 ?如果上例中的数字更多,公式会更长。为此Excel引入了函数,使用函数可以方便的解决上述问题

Excel统计函数大全

Excel函数应用教程:统计函数 1.AVEDEV 用途:返回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该函数可以评测数据(例如学生的某科考试成绩)的离散度。 语法:AVEDEV(number1,number2,...) 参数:Number1、number2、...是用来计算绝对偏差平均值的一组参数,其个数可以在1~30个之间。 实例:如果A1=79、A2=62、A3=45、A4=90、A5=25,则公式“=AVEDEV(A1:A5)”返回20.16。 2.AVERAGE 用途:计算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语法: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Number1、number2、...是要计算平均值的1~30个参数。 实例:如果A1:A5区域命名为分数,其中的数值分别为100、70、92、47和82,则公式“=AVERAGE(分数)”返回78.2。 3.AVERAGEA 用途:计算参数清单中数值的平均值。它与AVERAGE函数的区别在于不仅数字,而且文本和逻辑值(如TRUE和FALSE)也参与计算。 语法:AVERAGEA(value1,value2,...) 参数:value1、value2、...为需要计算平均值的1至30个单元格、单元格区域或数值。 实例:如果A1=76、A2=85、A3=TRUE,则公式“=AVERAGEA(A1:A3)”返回54(即76+85+1/3=54)。 4.BETADIST

用途:返回Beta分布累积函数的函数值。Beta分布累积函数通常用于研究样本集合中某些事物的发生和变化情况。例如,人们一天中看电视的时间比率。 语法:BETADIST(x,alpha,beta,A,B) 参数:X用来进行函数计算的值,须居于可选性上下界(A和B)之间。Alpha分布的参数。Beta分布的参数。A是数值x所属区间的可选下界,B是数值x所属区间的可选上界。 实例:公式“=BETADIST(2,8,10,1,3)”返回0.685470581。 5.BETAINV 用途:返回beta分布累积函数的逆函数值。即,如果probability=BETADIST(x,...),则BETAINV(probability,...)=x。beta分布累积函数可用于项目设计,在给出期望的完成时间和变化参数后,模拟可能的完成时间。 语法:BETAINV(probability,alpha,beta,A,B) 参数:Probability为Beta分布的概率值,Alpha分布的参数,Beta分布的参数,A数值x所属区间的可选下界,B数值x所属区间的可选上界。 实例:公式“=BETAINV(0.685470581,8,10,1,3)”返回2。 6.BINOMDIST 用途:返回一元二项式分布的概率值。BINOMDIST函数适用于固定次数的独立实验,实验的结果只包含成功或失败二种情况,且成功的概率在实验期间固定不变。例如,它可以计算掷10次硬币时正面朝上6次的概率。 语法:BINOMDIST(number_s,trials,probability_s,cumulative) 参数:Number_s为实验成功的次数,Trials为独立实验的次数,Probability_s为一次实验中成功的概率,Cumulative是一个逻辑值,用于确定函数的形式。如果cumulative 为TRUE,则BINOMDIST函数返回累积分布函数,即至多number_s次成功的概率;如果为FALSE,返回概率密度函数,即number_s次成功的概率。 实例:抛硬币的结果不是正面就是反面,第一次抛硬币为正面的概率是0.5。则掷硬币10次中6次的计算公式为“=BINOMDIST(6,10,0.5,FALSE)”,计算的结果等于0.205078

Excel函数应用之统计函数

Excel函数应用之统计函数 Excel的统计工作表函数用于对数据区域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统计工作表函数可以用来统计样本的方差、数据区间的频率分布等。是不是觉得好像是很专业范畴的东西?是的,统计工作表函数中提供了很多属于统计学范畴的函数,但也有些函数其实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用的,比如求班级平均成绩,排名等。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函数,而属于统计学范畴的函数不在此赘述,详细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Excel帮助及相关的书籍。 在介绍统计函数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附表中的函数名称。是不是发现有些函数是很类似的,只是在名称中多了一个字母A?比如,AVERAGE与AVERAGEA;COUNT与COUNTA。基本上,名称中带A的函数在统计时不仅统计数字,而且文本和逻辑值(如TRUE 和 FALSE)也将计算在内。在下文中笔者将主要介绍不带A的几种常见函数的用法。 一、用于求平均值的统计函数AVERAGE、TRIMMEAN 1、求参数的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GE 语法形式为AVERAGE(number1,number2, ...) 其中Number1, number2, ...为要计算平均值的 1~30 个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是数字,或者是涉及数字的名称、数组或引用。如果数组或单元格引用参数中有文字、逻辑值或空单元格,则忽略其值。但是,如果单元格包含零值则计算在内。 2、求数据集的内部平均值TRIMMEAN 函数TRIMMEAN先从数据集的头部和尾部除去一定百分比的数据点,然后再求平均值。当希望在分析中剔除一部分数据的计算时,可以使用此函数。比如,我们在计算选手平均分数中常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XX号选手的最后得分,就可以使用该函数来计算。语法形式为TRIMMEAN(array,percent) 其中Array为需要进行筛选并求平均值的数组或数据区域。Percent为计算时所要除去的数据点的比例,例如,如果 percent = 0.2,在 20 个数据点的集合中,就要除去 4 个数据点(20 x 0.2),头部除去 2 个,尾部除去 2 个。函数 TRIMMEAN 将除去的数据点数目向下舍为最接近的 2 的倍数。 3、举例说明:示例中也列举了带A的函数AVERAGEA的求解方法。 求选手Annie的参赛分数。在这里,我们先假定已经将该选手的分数进行了从高到底的排序,在后面的介绍中我们将详细了解排序的方法。 图1

第四章EXCEL表格数据的处理(2课时)讲义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0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2000)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略讲)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A、表格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 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学生通

EXCEL电子表格中四个常用函数的用法

EXCEL电子表格中四个常用函数的用法 (2010-01-16 09:59:27) 转载▼ 分类:Excel学习 标签: 杂谈 EXCEL电子表格中四个常用函数的用 法 现在介绍四个常用函数的用法:COUNT(用于计算单元格区域中数字值的个数)、COUNTA(用于计算单元格区域中非空白单元格的个数)、COUNTBLANK(用于计算单元格区域中空白单元格的个数)、COUNTIF(用于计算符合一定条件的COUNTBLANK单元格个数)。 结合例子将具体介绍:如何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应考人数(总人数)、利用函数COUNT统计实际参加考试人数、利用函数COUNTBLANK统计各科缺考人数、利用函数COUNTIF统计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首先,在上期最后形成的表格的最后添加一些字段名和合并一些单元格,见图1。 一、利用函数COUNTA统计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因为函数COUNTA可以计算出非空单元格的个数,所以我们在利用此函数时,选取本班学生名字所在单元格区域(B3~B12)作为统计对象,就可计算出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 1.选取存放本班总人数的单元格,此单元格是一个经过合并后的大单元格(C18~G18); 2.选取函数;单击菜单“插入/函数”或工具栏中的函数按钮f*,打开“粘贴函数”对话框,在“函数分类”列表中选择函数类别“统计”,然后在“函数名”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COUNTA”,按“确定”按钮退出“粘贴函数”对话框。 3.选取需要统计的单元格区域;在打开的“函数向导”对话框中,选取需要计算的单元格区域B3~B13,按下回车键以确认选取;“函数向导”对话框图再次出现在屏幕上,按下“确定”按钮,就可以看到计算出来本班的应考人数(总人数)了。

excel数据统计函数使用实例

excel数据统计函数使用实例 excel 数据统计函数使用实例: 函数统计数据步骤1:每个函数均有三个参数:database、field 和 criteria。这些参数指向函数所使用的工作表区域。 函数统计数据步骤2:除了getpivotdata函数之外,其余十二个函数都以字母d开头。 函数统计数据步骤3:如果将字母d去掉,可以发现其实大多数数据库函数已经在excel的其他类型函数中出现过了。比如,daverage将d去掉的话,就是求平均值的函数average。 下面以实例介绍该函数的用法! 如下图,为一学生成绩表! 上图中,我们以成绩表为基础,以b9到c10单元格为限制的统计条件,对语文和数学分别做数据统计! 如下图,为统计数学成绩大于75的个数,首先,我们选择c11单元格! 函数统计数据步骤4:之后,遵照上图,在该单元格中的fx 函数输入框中输入上图的函数代码即可得结果! 另外,求取大于70分的语文成绩的个数,其代码为:=dcount(a1:d7,"语文",b9:b10) 求耳大于75分的数学成绩的个数,其代码还可以为:=dcount(a1:d7,“数学“,c9:c10),而图例中的代码则为

=dcount(a1:d7,3,c9:c10),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第二个参数即可以为列的序号,亦可以为列的字符,其灵活性是比较大的; 此类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数据区域,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大范围,或者尽量扩大范围,尽管数据量不是很大,这可以避免少出问题! 至于第三个参数,是条件参数,在这里表现为单元格区域:如本例的c9:c10,这是纵向的两个单元格,我们还可以制作成为横向的两个单元格,并且,条件参数的单元格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或者是多个,到底有几个,都可以自己设置;同时,具体的限制条件,还可以自由修改,本例为>75,我们还可以将其修改为>=75、看了excel 数据统计函数使用实例

用Excel制作表格整理数据的时候,常常要用到它的函数功能来自动统计处理表格中的数据。

我们在使用Excel制作表格整理数据的时候,常常要用到它的函数功能来自动统计处理表格中的数据。这里整理了Excel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函数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这些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剖析,并配有详细的介绍。 1、ABS函数 函数名称:ABS 主要功能:求出相应数字的绝对值。 使用格式:ABS(number) 参数说明:number代表需要求绝对值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如果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BS(A2),则在A2单元格中无论输入正数(如1 00)还是负数(如-100),B2中均显示出正数(如100)。 特别提醒:如果number参数不是数值,而是一些字符(如A等),则B2中返回错误值“#V ALUE!”。 2、AND函数 函数名称:AND 主要功能:返回逻辑值:如果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真(TRUE)”,则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使用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 ...) 参数说明:Logical1,Logical2,Logical3……:表示待测试的条件值或表达式,最多这30个。 应用举例:在C5单元格输入公式:=AND(A5>=60,B5>=60),确认。如果C5中返回TRU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均大于等于60,如果返回FALS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至少有一个小于60。 特别提醒:如果指定的逻辑条件参数中包含非逻辑值时,则函数返回错误值“#VALUE!”或“# NAME”。 3、AVERAGE函数 函数名称:AVERAGE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应用举例: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VERAGE(B7:D7,F7:H7,7,8),确认后,即可求出B7至D7区域、F7至H7区域中的数值和7、8的平均值。 特别提醒: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0”值单元格,则计算在内;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空白或字符单元格,则不计算在内。

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Excel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教学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人:何庆宇 教学地点:4号机房(四楼)教学对象:机电1201班 教学课题: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学时数: 2课时(两节连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一般的函数公式; 2、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复杂的排序操作; 3、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 4、掌握数据的高级筛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数据处理中的公式应用 2、基本的数据排序 3、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自动筛选 3、数据的高级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对电子表格的行列、单元格格式、表格边框线、批注、打印标题等的设置,这些都是针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掌握公式应用、数据排序、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这四个基本操作。 [讲授新课] (一)应用公式 1.常用函数公式 ①求和 ②平均值 ③计数 ④最大值 ⑤最小值 2.公式的创建

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1,通过教学平台中 的广播软件向学生演示在电子表格教学课件 7-1的sheet1中创建公式的过程,边讲边操作。求和公式——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求和”后,选取所要求和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注意:当我们选取单元格区域C2:G3(如图: )时,Excel会默认所选取行区域的最后一个空白单元格作为放置接下来操作所 得数据的位置,单击快捷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求和”,此时出现的效果和上述是一样。 求平均值——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如右 图所示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 择“平均值”后,选取所要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老师:请学生在电子表格7-1的sheet1中演示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步骤。 老师提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Excel中常用统计函数介绍

Excel中常用统计函数介绍 2007-04-01 10:41 Excel的统计工作表函数用于对数据区域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统计工作表函数可以用来统计样本的方差、数据区间的频率分布等。是不是觉得好像是很专业范畴的东西?是的,统计工作表函数中提供了很多属于统计学范畴的函数,但也有些函数其实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用的,比如求班级平均成绩,排名等。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函数,而属于统计学范畴的函数不在此赘述,详细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Excel帮助及相关的书籍。 在介绍统计函数之前,请大家先看一下附表中的函数名称。是不是发现有些函数是很类似的,只是在名称中多了一个字母A?比如,A VERAGE与A VERAGEA;COUNT与COUNTA。基本上,名称中带A的函数在统计时不仅统计数字,而且文本和逻辑值(如TRUE 和FALSE)也将计算在内。在下文中笔者将主要介绍不带A的几种常见函数的用法。 一、用于求平均值的统计函数A VERAGE、TRIMMEAN 1、求参数的算术平均值函数A VERAGE 语法形式为AVERAGE(number1,number2, ...) 其中Number1, number2, ...为要计算平均值的1~30 个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是数字,或者是涉及数字的名称、数组或引用。如果数组或单元格引用参数中有文字、逻辑值或空单元格,则忽略其值。但是,如果单元格包含零值则计算在内。 2、求数据集的内部平均值TRIMMEAN 函数TRIMMEAN先从数据集的头部和尾部除去一定百分比的数据点,然后再求平均值。当希望在分析中剔除一部分数据的计算时,可以使用此函数。比如,我们在计算选手平均分数中常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XX号选手的最后得分,就可以使用该函数来计算。语法形式为TRIMMEAN(array,percent) 其中Array为需要进行筛选并求平均值的数组或数据区域。Percent为计算时所要除去的数据点的比例,例如,如果percent = 0.2,在20 个数据点的集合中,就要除去4 个数据点(20 x 0.2),头部除去2 个,尾部除去2 个。函数TRIMMEAN 将除去的数据点数目向下舍为最接近的2 的倍数。 3、举例说明:示例中也列举了带A的函数A VERAGEA的求解方法。求选手Annie的参赛分数。在这里,我们先假定已经将该选手的分数进行了从高到底的排序,在后面的介绍中我们将详细了解排序的方法。 二、用于求单元格个数的统计函数COUNT 语法形式为COUNT(value1,value2, ...) 其中Value1, value2, ...为包含或引用各种类型数据的参数(1~30个),但只有数字类型的数据才被计数。函数COUNT 在计数时,将把数字、空值、逻辑值、日期或以文字代表的数计算进去;但是错误值或其他无法转化成数字的文字则被忽略。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那么只统计数组或引用中的数字;数组中或引用的空单元格、逻辑值、文字或错误值都将忽略。如果要统计逻辑值、文字或错误值,应当使用函数COUNTA。举例说明COUNT 函数的用途,示例中也列举了带A的函数COUNTA的用途。仍以上例为例,要计算一共有多少评委参与评分(用函数COUNTA),以及有几个评委给出了有效分数(用函数COUNT)。

实训项目二Excel2013工作表数据处理综合操作

实训项目二Excel2013工作表综合数据处理 实训目的 掌握一些常用的函数;掌握数据表格的环境设置与修改;掌握数据表格格式的编排与修改;掌握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掌握图表的运用。 实训内容 1.公式及常用函数; 2.数据表格的环境设置与修改; 3.数据表格格式的编排与修改; 4.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5.图表的运用。 实训方法和手段 自己动手为主,老师辅导为辅 实训条件 硬件:一个性能较高的机房。 软件:Windows7操作系统; Office2013完全安装。 实训学时 8课时 实训步骤 任务1、成绩表的统计与分析 打开工作簿“13计应1-2成绩表”,以“×××制作的13计应1-2成绩表结果”为文件名另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进行如下操作: 1、选择“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将成绩等级为“优”的改为95,“良”的改为85,“中”的改为75,“及格”的改为65,“不及格”的改为55。 2、由于是从网上下载的数据,成绩数据全部为文本格式,请将工作表中的数据全部改为数字格式。 3、求出每个同学的总评平均分(要求保留1位小数)、总分和名次。 4、求出每个学生的等级,如果平均分分数“>=90分”则为“优”,分数大于等于80而小于90为“良”,分数大于等于70而小于80为“中”,分数大于等于60而小于70为“及格”,分数“<60分”为“差”。

5、在“成绩统计与分析表”中,求出“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工作表中每门课程和平均分的最高分和最低分、>=90分人数、大于等于80而小于90分的人数、大于等于70而小于80分的人数、大于等于60而小于70分的人数、不及格人数。 6、在“成绩统计与分析表”中,将每科成绩的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情况用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并加相应的图表说明,图表类型一定要合理。 7、将“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复制3次,分别取名为“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13计应1-2班85分以上学生记录”、“13计应1-2班课程平均分”。 8、将“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的数据按“名次”升序排序。 9、在“13计应1-2班85分以上学生记录”表中筛选出每门功课都在85分以上学生的记录。 10、在“13计应1-2班课程平均分”表中删除“等级”、“名次”两列,按班级统计每门功课的平均分。 11、选择“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将每门课程和总评平均分的分数不及格的分数设置为“黄填充色深黄色文本”,大于等于90分的设置为“浅红填充色深红色文本”。 12、按“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样文)”设计一个表头并对表格进行相应的格式设置(如表格的对齐方式,边框底纹等的设置),格式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要求美观,符合实际,适当设置表格中的文字大小和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13、设置“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的打印纸张为A4纸;适当设置打印方向、页边距等;设置页脚显示:作者(为你自己的名字)、页码和日期;设置顶端打印标题为表格内容的1-3行;预览设置结果。 14、将“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中的前3行和前3列冻结。 15、设置“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的保护密码为“123456”。 实现步骤: 步骤1 选择“13计应1-2班成绩统计排名”工作表任意单元格,“开始”选项卡→“编辑”组→“查找和选择”下拉按钮→“替换(R)…”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0-1所示,在“查找内容”处输入“优”,在“替换为”处输入“95”,然后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如图0-2所示对话框,单击“确认”→回到“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替换。依此方法,完成后续更改。

Excel数据处理实例教程

Excel数据处理实例教程 Excle是微软公司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组件之一,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程序。Excle不仅可以将整齐而美观的表格呈现给用户,还可以用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帮助使用者做出更加有根据的决策。同时它还可以将表格中的数据通过各种各样的图形、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表格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本章中通过员工工资表、公司销售统计表这两个案例,讲解了日常工作中Excle的常用功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响应的Excle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提高表格的制作水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章内容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学习Excel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 2.1数据输入 工作簿是指在Excel 环境中用来存储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它是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的。在Excel 中,可以说一个文件就是一个工作簿,工作簿窗口下方有若干个标签,单击其中一个标签就会切换到该工作表。 打开Excel 时,映入眼帘的工作界面就是工作表。它由众多的行和列中的单元格排列在一起构成。工作表能存储包含字符串、数字、公式、图表和声音等丰富的信息或数据,并能够对这些信息或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同时能将工作表打印出来。 当工作簿建立之后,就可以在工作簿的每一个工作表中输入数据了。在Excel 工作表的单元格中可以输入的数据有文本、数字、日期、时间和公式等。 一、输入文本 单元格中的文本包括任何字母、数字和键盘符号的组合。每个单元格最多可包含32000个字符,如果单元格列宽容不下文本字符串,就要占用相邻的单元格。如果相邻单元格中已有数据,就会截断显示。 二、输入数字 在Excel中,数字可用逗号、科学计数法或某种格式表示。输入数字时,只要选中需要输入数字的单元格,按键盘上的数字键即可。 在excel中,输入的数字数据长度在12为以上时,会自动转变为科学记数格式。当数据以0开头时则自动舍弃前面的0。如果要让长度为12位以上的数字正常显示,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来实现。 1、实用“’”符号辅助输入

Excel统计函数COUNTIF的用法及实例

Excel统计函数COUNTIF的用法及实例 一:首先介绍COUNTIF函数的用法英文通用格式是:COUNTIF(range,criteria) 中文通用格式是:COUNTIF(数据区域,条件表达式) 1、返加包含值12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12) 2、返回包含负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0") 3、返回不等于0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0") 4、返回大于5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5") 5、返回等于单元格A1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1) 6、返回大于单元格A1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1) 7、返回包含文本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 8、返回包含三个字符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ITF(range,“???”) 9、返回包含单词"GOOD"(不分大小写)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GOOD”) 10、返回在文本中任何位置包含单词"GOOD"字符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GOOD*”)

11、返回包含以单词"AB"(不分大小写)开头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B*”) 12、返回包含当前日期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TODAY()) 13、返回大于平均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VERAGE(DATA)) 14、返回平均值上面超过三个标准误差的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AVERAGE(DATA)+STDEV(DATA)*3) 15、返回包含值为或-3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3)+COUNIF(DATA,-3) 16、返回包含值;逻辑值为TRUE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range,TRUE) 二:COUNTIF函数应用举例 假设存在如下图的学生成绩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使用COUNTIF函数进行统计,下面统计的是不及格的人数!

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公式计算

第三节:电子表格的公式运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EXCEL公式的基本概念、学会输入公式 2、会用公式计算数据 3、填充柄的使用 4、通过学习公式计算,提高学生利用电子表格对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运算符与运算公式 2、输入EXCEL公式进行数值计算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电子表格能被广泛的运用,必然有他强大的功能来吸引人们,除了能录入数据还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如何利用表格自身功能进行数据计算。 1、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与普通的数学运算符有一定的差别: 2、请同学们在键盘上找一找“+ — * /”这二个符号。 自主尝试一 请同学们在A1单元格中输入:10*2+3 后按ENTER。 在B1单元格中输入:=10*2+3 后按ENTER,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自主尝试二 请同学们在C3单元格中输入:=1+2 后按ENTER。

在D3单元格中输入:= A3+b3 后按ENTER,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1)观察C3 D3两个单元格的结果. (2)用填充柄,填充C4:C6, D4:D6 思考:填充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变化? 公式总结: 1、公式必须以_______开头。 2、公式格式: =代数式(单元格地址与运算符、常数、函数) 3、在公式中要用单元格地址,实际上在用公式计算时会自动调用单元格地址中的数据。 请打开“理财表.xls”,将C3改为2000,D4改为2400,并观察“平均月收入”列的数据有什么变化? 激活E3、E4单元格,观察“编辑栏”的内容,你能看出什么门道呢?(二)左右查,互助帮 任务探究一: 请打开“家庭收支情况账目表.xls”,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合计支出。 2、如果家庭月工资收入是8160元,请计算出每月的节余额。 3、将三月份的生活费改为2860,观察“合计支出”和“节余”的变化任务探究二:

excel统计函数公式汇总

1、AVEDEV 用途:返回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得绝对偏差得平均值,该函数可以评测数据(例如学生得某科考试成绩)得离散度。 语法:AVEDEV(number1,number2,、、、) 参数:Number1、number2、、、、就是用来计算绝对偏差平均值得一组参数,其个数可以在1~30个之间。 实例:如果A1=79、A2=62、A3=45、A4=90、A5=25,则公式“=AVEDEV(A1:A5)”返回20、16。 2、AVERAGE 用途:计算所有参数得算术平均值。 语法: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Number1、number2、、、、就是要计算平均值得1~30个参数。 实例:如果A1:A5区域命名为分数,其中得数值分别为100、70、92、47与82,则公式“=AVERAGE(分数)”返回78、2。 3、AVERAGEA 用途:计算参数清单中数值得平均值。它与AVERAGE函数得区别在于不仅数字,而且文本与逻辑值(如TRUE与FALSE)也参与计算。 语法:AVERAGEA(value1,value2,、、、) 参数:value1、value2、、、、为需要计算平均值得1至30个单元格、单元格区域或数值。 实例:如果A1=76、A2=85、A3=TRUE,则公式“=AVERAGEA(A1:A3)”返回54(即76+85+1/3=54)。 4、BETADIST 用途:返回Beta分布累积函数得函数值。Beta分布累积函数通常用于研究样本集合中某些事物得发生与变化情况。例如,人们一天中瞧电视得时间比率。

语法:BETADIST(x,alpha,beta,A,B) 参数:X用来进行函数计算得值,须居于可选性上下界(A与B)之间。Alpha分布得参数。Beta分布得参数。A就是数值x所属区间得可选下界,B就是数值x所属区间得可选上界。 实例:公式“=BETADIST(2,8,10,1,3)”返回0、1。 5、BETAINV 用途:返回beta分布累积函数得逆函数值。即,如果probability=BETADIST(x,、、、),则BETAINV(probability,、、、)=x。beta分布累积函数可用于项目设计,在给出期望得完成时间与变化参数后,模拟可能得完成时间。 语法:BETAINV(probability,alpha,beta,A,B) 参数:Probability为Beta分布得概率值,Alpha分布得参数,Beta分布得参数,A数值x所属区间得可选下界,B数值x所属区间得可选上界。 实例:公式“=BETAINV(0、1,8,10,1,3)”返回2。 6、BINOMDIST 用途:返回一元二项式分布得概率值。BINOMDIST函数适用于固定次数得独立实验,实验得结果只包含成功或失败二种情况,且成功得概率在实验期间固定不变。例如,它可以计算掷10次硬币时正面朝上6次得概率。 语法:BINOMDIST(number_s,trials,probability_s,cumulative) 参数:Number_s为实验成功得次数,Trials为独立实验得次数,Probability_s为一次实验中成功得概率,Cumulative就是一个逻辑值,用于确定函数得形式。如果cumulative为TRUE,则BINOMDIST函数返回累积分布函数,即至多number_s次成功得概率;如果为FALSE,返回概率密度函数,即number_s次成功得概率。 实例:抛硬币得结果不就是正面就就是反面,第一次抛硬币为正面得概率就是0、5。则掷硬币10次中6次得计算公式为“=BINOMDIST(6,10,0、5,FALSE)”,计算得结果等于0、205078 7、CHIDI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