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全册教学案附答案及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全册教学案附答案及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全册教学案附答案及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全册教学案

专题1基因工程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其诞生与发展

1.基因工程的概念[填表]

2.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

(1)基础理论的突破: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明;DNA 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遗传密码的破译。

(2)技术的发明:基因转移载体和工具酶的相继发现;DNA 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DNA 体外重组的实现及重组DNA 表达实验的成功;第一例转基因动物的问世及PCR 技术的发明。

二、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外源DNA 能在受体细胞表达的理论基础是密

码子的通用性。

2.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 连接酶和使目的基因进

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

点上切割。

4.E·coli DNA 连接酶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而T4DNA 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也

能连接平末端。

5.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需具备的条件有: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自我复

制;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具有标记基因。

6.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称限制酶)

(1)来源:主要来自原核生物。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4)应用:已知限制酶Eco RⅠ和Sma Ⅰ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 ↓

AATTC 和CCC ↓GGG ,在图中写出两种限制酶切割DNA 后产生的末端并写出末端的种类。

Eco RⅠ限制酶和Sma Ⅰ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切割位点不同(填“相同”或“不同”),说明限制酶具有专一性。

2.DNA 连接酶

(1)作用:将双链DNA 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2)种类:[填表]

3.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种类 ①常用载体:质粒??? 化学本质:双链环状DNA 分子特点??

??? 能自我复制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②其他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作用

①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②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3)载体须具备的条件及其作用(连线)

三、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

1.所用材料用具中,剪刀代表Eco RⅠ,透明胶条代表DNA连接酶。

2.用剪刀进行DNA“切割”时,应找出G—A—A—T—T—C序列并在G—A之间作切口进行“切割”。

3.若操作正确,不同颜色的黏性末端能互补配对。

1.基因工程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定向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解析:选D 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它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将某种基因有计划地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的新技术,故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D.限制酶均特异性地识别由6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

解析:选B 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限制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会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能特异性地识别核苷酸序列,但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一定由6个核苷酸组成。

3.“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缝合”的部位是( )

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与脱氧核糖

C.双链DNA片段间的磷酸二酯键

D.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

解析:选C 相邻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由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磷酸二酯键连接,DNA 连接酶连接的是此化学键。

4.下列通常不被用作基因工程载体的是( )

A .细菌质粒

B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C .动植物病毒

D .细菌核区的DNA

解析:选D 常用的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细菌的核区由一个大型的环状DNA 分子经反复折叠缠绕而成,它控制着细菌的主要性状,一般不能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5.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下列有关质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B .质粒作为载体时,应具有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

C .质粒为小型环状DNA 分子,存在于拟核(区)外的细胞质基质中

D .质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解析:选A 质粒为小型环状DNA 分子,不仅存在于细菌中,也存在于某些真核生物中,但病毒中没有质粒;质粒作为载体时,应具有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质粒为小型环状DNA 分子,存在于细胞核或拟核外的细胞质基质中;质粒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核心要点一

| 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作用特点:具有专一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②能够切割特定序列中的特定位点。

(2)识别序列的特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无论是奇数个碱基还是偶数

个碱基,都可以找到一条中心轴线,如图,中轴线两侧的双链DNA 上的碱基是反

向对称重复排列的。

如GC CG ??? GC CG 以中心线为轴,两侧碱基互补对称;CCAGG GGTCC

以A T

为轴,两侧碱基互补对称。

(3)作用产物: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①黏性末端: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 的两条链分别切

开时形成的,如图所示:

②平末端: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形成的,如图所示: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 连接酶的关系

(1)区别:

(2)两者的关系可表示为:

3.DNA 连接酶与DNA 聚合酶的比较

[题组冲关] 1.下列关于几种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并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DNA聚合酶能把单个脱氧核苷酸分子连接成一条DNA单链

解析:选C 限制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限制酶一般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分子。DNA连接酶能使不同DNA片段的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重新形成DNA分子;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DNA聚合酶能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把单个脱氧核苷酸分子连接成一条DNA单链,复制形成新的DNA分子。

2.(江苏高考改编)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

(2)若Bam HⅠ酶切的DNA末端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________(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3)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_____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解析:(1)基因工程中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时,应保留目的基因和至少一个标记基因结构的完整性,即遵循“目的基因切两侧,标记基因留一个”的基本原则,最好选择切割产生不同末端的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的反向插入带来的不正常表达,因此据图分析应选择的限制酶为BclⅠ和HindⅢ,切割后质粒上保留的四环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通过DNA连接酶的作用形成重组

质粒。(2)因为Bcl Ⅰ和Bam HⅠ酶切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所以可以被DNA 连接酶连接,连接

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T GATC C A CTAG G ? ??

??G GATC A C CTAG T ,但是连接后形成的DNA 中不再具有Bcl Ⅰ和Bam HⅠ的识别序列,连接部位不能被这两种酶切开。(3)由图可知,能被限制酶Bcl Ⅰ和Bam HⅠ切割的序列也能被Sau 3AⅠ识别并切割,因此图中质粒上存在3个Sau 3AⅠ的切割位点,若将3个切割位点之间的DNA 片段分别编号为a 、b 和c ,则完全酶切(3个切割位点均被切割)会产生3种大小的DNA 片段,即为a 、b 和c ;考虑只切1个切割位点,有三种情况,都产生一种大小的DNA 片段,即大小均为a +b +c ;考虑切2个切割位点,则会产生a +b 、c 、a +c 、b 、b +c 、a 几种不同大小的DNA 片段。综上所述,若用Sau 3AⅠ识别并切割图中质粒,最多可获得7种大小的DNA 片段,即为a +b +c 、a +b 、a +c 、b +c 、a 、b 、c 。

答案:(1)Bcl Ⅰ和Hind Ⅲ DNA 连接

(2)T GATC C A CTAG G ? ??

??G GATC A C CTAG T 都不能 (3)7

[方法规律]

①应选择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如图甲可选择

核心要点二| 基因工程中的载体

1.种类

(1)常用载体: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2)其他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2.具备条件

(1)能自我复制: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 进行同步复制。

(2)有切割位点: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3)具有标记基因: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4)无毒害作用:对受体细胞无毒害作用,否则受体细胞将受到损伤甚至死亡。

3.作用

(1)用它作为运输工具,将目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

(2)利用它在受体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名师点拨] 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中的载体不同

(1)化学本质不同:细胞膜上的载体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基因工程中的载体可能是物质,如质粒(DNA)、λ噬菌体的衍生物,也可能是生物,如动植物病毒等。

(2)功能不同:细胞膜上的载体功能是协助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基因工程中的载体是一种“分子运输车”,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题组冲关]

3.限制酶MunⅠ和限制酶Eco R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C↓TTAAG—和—G↓AATTC—。如图表示的是四种质粒和目的基因,其中箭头所指部位为酶的识别位点,质粒的阴影部分表示标记基因。适于作为图示目的基因载体的质粒是( )

解析:选A 目的基因两侧有MunⅠ和Eco RⅠ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用这两种酶切割都

可得到目的基因,且未破坏标记基因的结构;B中质粒无标记基因,不符合作为载体的条件;

C、D中的标记基因都会被破坏。

4.(全国卷Ⅰ)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 r或Tet 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 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 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 HⅠ酶切后,与用Bam 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质粒作为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DNA片段(基因)插入其中;在受体细胞中能自我复制,或能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进行同步复制;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等。(2)在培养基中加入氨苄青霉素进行筛选,其中未被转化的大肠杆菌和仅含环状目

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因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而都不能在此培养基上存活,二者不能区分。含有质粒载体的大肠杆菌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质粒的大肠杆菌中都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都能在此培养基上存活,二者也不能区分。若要将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进一步筛选出来,还需要使用含有四环素的固体培养基。(3)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作为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后,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受体细胞。

答案:(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答出两点即可)

(2)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四环素(3)受体细胞

[方法规律]

载体上标记基因的标记原理

载体上的标记基因一般是一些抗生素的抗性基因。目的基因要转入的受体细胞没有抵抗相关抗生素的能力。当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抗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使受体细胞能够抵抗相应抗生素,所以在受体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加入该种抗生素就可以只保留转入载体的受体细胞,原理如图所示:

[随堂基础巩固]

1.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

D.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解析:选C 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有目的地改造,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成功表达,产生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因而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其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而不属于人工诱变;基因工程虽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生物,目的性强,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产物对人类都有益。

2.有关DNA重组技术中的工具——“分子缝合针”“分子手术刀”“分子运输车”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DNA连接酶②DNA聚合酶③限制酶

④RNA聚合酶⑤载体

A.②③⑤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④③⑤

解析:选C 基因工程中,“手术刀”是限制酶,“缝合针”是DNA连接酶,“运输车”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3.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一个DNA分子中部,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被水解的磷酸二酯键有2个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C. 和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不同

D.只有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片段和质粒,才能形成重组质粒解析:选B 用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中部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需剪切2次,水解磷酸二

酯键4个;限制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和

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均有4个碱基;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并非只能用同一种限制酶,如果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分子所产生的末端存在互补关系,则两末端也可连接。

4.下列关于DNA连接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B.将断开的2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C.连接2条DNA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

D.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而不能将两者之间的平末端进行连接解析:选B 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但DNA连接酶是在2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2个DNA片段连接成重组DNA分子;DNA聚合酶则是将单个的核苷酸分子加到已存在的核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合成新的DNA分子。

5.下列四条DNA片段,可能是由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选D 只有②和④的黏性末端的碱基都是互补的,它们可能是由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

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种限制酶既可以切割目的基因又可以切割质粒,因此不具备专一性

B.载体的化学本质与载体蛋白相同

C.限制酶不能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D.DNA连接酶可催化脱氧核苷酸链间形成氢键

解析:选C 一种限制酶可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因此具有专一性。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成分不单一;载体蛋白的本质是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为RNA,限制酶不能切割。DNA连接酶可催化两个DNA

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7.根据图表的内容回答问题: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切割位点

基因的DNA,能得到________种DNA片段。如果将质粒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只用Eco RⅠ酶切,酶切产物再加入DNA连接酶,其中由两个DNA片段之间连接形成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表达载体酶切后的末端任意连接,酶切时应该选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上含有2个Eco RⅠ和1个PstⅠ的酶切位点,3个切点全部切开,则形成4种DNA片段。质粒与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都用Eco R Ⅰ切割,目的基因两端和质粒切口处的黏性末端相同,只考虑两个DNA片段相连,则会形成3种连接产物,即质粒与质粒相连、质粒与目的基因相连、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相连。(2)为了防止任意连接,可选用Eco RⅠ和SmaⅠ两种酶同时切割。

答案:(1)4 质粒载体-质粒载体连接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物质粒载体-目的基因连接物 (2)Eco RⅠSmaⅠ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解析:选C 解旋酶可催化碱基之间氢键(①)的断裂,限制酶可使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②)断开,而DNA连接酶则催化磷酸二酯键(③)的形成。

2.下列关于DNA重组技术基本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

B.微生物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自身DNA无损害作用

C.限制酶切割DNA后一定能产生黏性末端

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载体

解析:选B DNA连接酶分为两类: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前者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而后者既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也可以连接双链DNA片段的平末端。细菌内的限制酶能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活,即能将外源DNA切断,从而保护自身的遗传特性。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有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质粒是常用的载体,除此之外,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载体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

3.玉米的PEPC酶固定CO2的能力较水稻的强60倍。我国科学家正致力于将玉米的PEPC 基因导入水稻中,以提高水稻产量。下列有关该应用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技术是在DNA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

B.该技术的操作环境是生物体内

C.该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该技术的优点是定向产生人类需要的生物类型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该技术为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进行的操作。

4.基因工程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三种工具。以下有关基本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均由6个核苷酸组成

B.所有DNA连接酶均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C.真正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天然质粒

D.原核生物内的限制酶可切割入侵的DNA分子而保护自身

解析:选D 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也有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DNA连接酶包括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前者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真正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

5.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下列关于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在宿主细胞内都要整合到染色体DNA上

B.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细胞器

C.基因工程使用的质粒一定含有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D.质粒上碱基之间数量存在A+G=U+C

解析:选C 基因工程使用的载体需有一至多个酶切位点,具自我复制的能力,有标记基因,对受体细胞安全,且分子大小适合。质粒进入宿主细胞后不一定都要整合到染色体DNA 上,如宿主细胞是细菌细胞则不需整合。质粒是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而不是细胞器,也不会有碱基U。

6.图1表示DNA的基本结构,图2表示染色体DNA的片段,箭头是某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作用位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a所示部位即图2中箭头所示部位

B.图2所示的DNA片段被限制酶切割后获得的末端形式与图1下端相同

C.E·coli DNA连接酶可以将两个图1所示结构连接成为一个DNA片段

D.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有图2所示的碱基序列

解析:选A 图2箭头所示的部位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图1中a部位是磷酸二酯键;图2所示的DNA片段被限制酶切割后将获得黏性末端,而图1所示的DNA具有的末端是平末端;E·coli DNA连接酶只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图1所示为平末端;限制酶有多种,基因工程中的载体具有其中一个或几个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即可,不必一定含有图2所示的碱基序列。

7.某线性DNA分子含有3 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

B.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

C.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不相同

D.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该DNA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

—AGATCC —

—TCTAGG —序列会明显增多

解析:选D a 酶切割后形成3个片段,说明a 酶的切割位点有2个,则识别序列有2个;b 酶切割a 酶的切割产物后得到800 bp 、300 bp 的片段,说明在a 酶的产物中,1 600 bp 中有一个切割位点,被切成两个800 bp 片段,1 100 bp 中有一个切割位点,被切成800 bp 片段和300 bp 片段,即b 酶的识别序列有2个。a 酶与b 酶切出的黏性末端可互补,因而能相互连接。a 酶与b 酶切断的化学键均为磷酸二酯键。

a 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为:

—A —TCTAG ① GATCT — A — ② b 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为: —G

—CCTAG ③ GATCC — G — ④

当用这两种酶和DNA 连接酶对该DNA 分子进行反复切割、连接操作后,①和④、②和③的连接产物会增多。

8.下面是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 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 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 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若要得到一个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含重组DNA 的细胞,应选用的质粒是(

)

解析:选C A 项破坏了复制必需的序列。B 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都完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和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都能生长。C 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完好,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D 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完好,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

9.下表所示为常用的限制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由此推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限制酶切割后不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B .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定在识别序列的内部

C .不同限制酶切割后一定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

D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核苷酸序列

解析:选A 由表中信息可知,Hind Ⅱ能识别4种不同的核苷酸序列;Sau 3AⅠ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的外部;Bam HⅠ酶与Sau 3AⅠ酶切割后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Sma Ⅰ酶切割后产生的是平末端。

10.对下图所示黏性末端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各自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催化产生的

B .甲、乙具相同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 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

C .DNA 连接酶作用位点在b 处,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

D .切割甲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 分子

解析:选C 甲图表示在G 和A 之间进行剪切,乙图表示在C 和A 之间进行剪切,丙图表示在C 和T 之间进行剪切,因此三者需要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进行剪切;甲和乙的黏性末端相同,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重组DNA 分子,但甲和丙不行;DNA 连接酶作用的位点是磷酸二酯键,乙图中的a 和b 分别表示磷酸二酯键和氢键;甲和乙形成的重组DNA 分子相

应位置的DNA 碱基序列为—GAATTG ——CTTAAC —

,而甲图表示在G 和A 之间切割,所以该重组序列不能被切割甲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是基因工程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可以使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填化学键名称)断裂,形成的末端总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目的基因和载体重组时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相比,它对所重组的DNA 两端碱基序列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专一性要求。

(3)如图表示的是构建表达载体时的某种质粒与目的基因。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分析可知,最好选择限制酶________切割质粒,限制酶________切割目的基因所在的DNA,这样做的好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分子后形成平末端或黏性末端。(2)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需要用DNA连接酶。(3)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用限制酶Ⅰ切割质粒只会破坏一个标记基因。

答案:(1)磷酸二酯键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DNA连接酶无(3)ⅠⅡ酶Ⅰ切割质粒不会把两个标记基因都破坏目的基因两端均有酶Ⅱ的识别序列

12.目前基因工程所用的质粒载体主要是以天然细菌质粒的各种元件为基础重新组建的人工质粒,pBR322质粒是较早构建的质粒载体,其主要结构如下图所示。

(1)构建人工质粒时要有抗性基因,以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BR322分子中有单个Eco RⅠ限制酶作用位点,Eco RⅠ只能识别序列—GAATTC—,并只能在G和A之间切割。若在某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Eco RⅠ的切点,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Eco R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BR322分子中另有单个的Bam HⅠ限制酶作用位点,现将经Bam HⅠ处理后的质粒与用另一种限制酶BglⅡ处理得到的目的基因,通过DNA连接酶作用恢复________键,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测上述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原本无Amp r和Tet r的大肠杆菌,将大肠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二的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三的结果(空圈表示与图二对照无菌落的位置)。与图三空圈相对应的图二中的菌落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三结果显示,多数大肠杆菌导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质粒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条件之一是要有抗性基因,以便于筛选(鉴别)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2)同一种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根据题意可知:该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Eco R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为:

目的基因

—G AATTC—…… —G AATTC—

—CTTAA G—…… —CTTAA G—

(3)DNA连接酶催化两个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而通过DNA连接酶作用能将两个DNA 分子片段连接,表明经两种限制酶(Bam HⅠ和BglⅡ)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其黏性末端相同。

(4)由题意知:由于与图三空圈相对应的大肠杆菌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故可推知与图三空圈相对应的图二中的菌落能抗氨苄青霉素,但不能抗四环素。由图二、图三结果显示,多数大肠杆菌都能抗氨苄青霉素,而经限制酶Bam HⅠ作用后,标记基因Tet r被破坏,故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不能抗四环素,即多数大肠杆菌导入的是pBR322质粒。

答案:(1)筛选(鉴别)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2)如下所示:

目的基因

—G AATTC—…… —G AATTC—

—CTTAA G—…… —CTTAA G—

(3)磷酸二酯两种限制酶(Bam HⅠ和BglⅡ)切割得到的黏性末端相同

(4)能抗氨苄青霉素,但不能抗四环素pBR322质粒

13.(全国卷Ⅲ)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 R Ⅰ、Bam H 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 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图(b)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 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________,不能表达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c)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可知,Bam HⅠ和Sau3A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共同识别序列是

——GATC——

,二者切割可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经Bam HⅠ酶切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CTAG——

与图(b)所示表达载体被Sau3AⅠ酶切后的产物连接。(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应位于目

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这样目的基因才能顺利地转录,再完成翻译

过程,即顺利表达。图(c)中甲所示的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所示目的基因插入在

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因此目的基因不能表达。(3)常见的DNA连接

酶有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

端。

答案:(1)Sau3AⅠ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2)甲和丙甲中目

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

转录(其他答案合理即可)(3)E·coli 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二、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1)基因文库的含义: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 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

(2)基因文库的种类: ①基因组文库:包含一种生物的所有基因。 ②部分基因文库:包含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

2.利用PCR 技术扩增

(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

3.人工合成

(1)条件: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

(2)方法:通过DNA 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

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

胞法(Ca2+处理法)。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常用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转录,

常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是否翻译,常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

高中生物选修三 胚胎移植学案

胚胎工程应用及前景——胚胎移植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胚胎移植的概念、生理学基础 掌握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举例说明胚胎移植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胚胎工程的生物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胚胎移植在胚胎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注胚胎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胚胎移植的概念及生理学基础 2、胚胎移植基本程序 3、胚胎移植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难点: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基本程序 基本知识网络: 一、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或者通过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的、相同的其他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供体:受体:处理: 实质:;地位: 二、胚胎移植生理基础 探究一: ●准备移植的小牛胚胎移植到任何一头母牛的子宫内都能发育吗? ●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容易取出来吗? ●供体与受体之间进行胚胎移植会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三、胚胎移植过程 探究二:阅读教材77页,讨论回答 1、供受体母牛的选择和处理: 供体:受体: 处理:具体做法: (2)超数排卵处理 方法: 具体做法: (3)配种或人工受精 精子来源: 受精方式: (4)胚胎的收集 时间: 冲卵: (5)胚胎检查 检查胚胎的发育状况,处于或 (6)胚胎的保存或移植 胚胎去向:或 储存温度:摄氏度的中保存 (7)胚胎的移植 方法一: 具体做法:引出受体子宫和卵巢,将胚胎注入子宫角,缝合创口。方法二: 将装有胚胎的移植管送入受体母牛子宫的相应部位,注入胚胎。(8)对受体母牛进行的检查 (9)受体母牛产下胚胎移植的犊牛 犊牛性状: 胚胎移植成功的标志: 四、胚胎移植的应用与意义 探究三:讨论教科书75页,图3—17,阐述胚胎移植的意义 1、 2、 3、 4、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 育》word教案 教学建议 1.关于“体内受精过程”的教学,建议在学生已有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图解等进行讲述。对学生没学习过的精子的变形、卵泡的形成、卵子成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场所及时刻等有关内容进行重点介绍,以使学生对精子和卵子发生的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讲述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将概念灌输给学生。例如,让学生自己比较出精子与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2.关于受精作用的过程的讲解,建议结合下图进行 结合此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时,能够据图设置问题串,关心学生明白得这一抽象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概念太多,借助模式图,“透亮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就能在明白得的基础上把握。 3.关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教材删繁就简地讲述了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及胚层分化→胎儿雏形形成的过程,以及各时期的重要特点。其中重点讲述了与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紧密相关的桑椹胚细胞的全能性、囊胚中具有分化能力的内细胞团。这些内容为本专题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录像、动画或图片等进行讲述,以增强直观性。 参考资料 哺乳动物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位于雌性动物的腹腔,左、右各有一个,多为椭圆状或圆球状。其形状、大小和结构因种类、年龄和生理状态而异。卵巢由实质部和被膜构成。实质部又分为皮质部和髓质部。皮质部靠近被膜,其中储存大量的原始卵泡和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和卵泡的续产物,要紧包括:黄体、白体和闭锁卵泡等。卵巢的髓质部位于卵巢的中间部位,含有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卵巢中有卵泡,每个卵泡中有一个卵母细胞。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在排卵前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哺乳动物卵巢结构模式图 卵巢的要紧功能有两个,其一是储备卵泡,排出卵子;其二是产生与生殖有关的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必考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 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

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不同点连接的 DNA 双链单链 模板不要模板要模板 连接的 对象 2个DNA片 段 单个脱氧核苷酸加到 已存在的单链DNA 片段上 相同点作用实 质 形成磷酸二酯键化学本 质 蛋白质 3. “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1 ?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不同点连接的DNA 双链 模板不要模板 连接的对象2个DNA片段单 相同点作用实质形化学本质 3.“分子运输车”——运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 2.人工合成。 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学案: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重难点)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重点)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重点) |基础知识| 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1)抗虫转基因植物 ①杀虫基因种类: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②成果:抗虫植物:棉、玉米、马铃薯、番茄等。 (2)抗病转基因植物 ①植物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真菌和细菌等。 ②抗病基因种类:a.抗病毒基因: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 b.抗真菌基因: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③成果: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和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甜椒、番茄等。 (3)抗逆转基因植物 ①抗逆基因:调节细胞渗透压基因使作物抗碱、抗旱;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使作物耐寒;抗除草剂基因,使作物抗除草剂。 ②成果:烟草、大豆、番茄、玉米等。 (4)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 ①优良基因: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控制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和植物花青素代谢有关的基因。 ②成果: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延熟番茄和转基因矮牵牛。 2.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 ①生长基因:外源生长激素基因。 ②成果:转基因绵羊、转基因鲤鱼。 (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①优良基因:肠乳糖酶基因。 ②成果:转基因牛产生的牛奶,乳糖含量少。 (3)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①基因来源:药用蛋白基因+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②成果:乳腺生物反应器。 (4)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①器官供体:抑制或除去抗原决定基因。 ②成果:利用克隆技术培育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猪器官。 3.基因工程药物 (1)来源:转基因工程菌。 (2)成果: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4.基因治疗 (1)概念: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成果:将腺苷酸脱氧酶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 |自查自纠| 1.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抗玉米螟玉米,种植该玉米的农田就不需要进行防虫管理了。(×) 2.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目的基因一定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3.基因工程育种比传统育种所需的时间短,并且可以解决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问题。(√) 4.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能获得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5.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干扰素与传统的生产方法相比较,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大提高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知识分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全套教案复件 生态工程实例复习

学习指导案 课题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授课时间 课型复习主备人 教材分析生态工程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拓展和加深,注意和必修三相联系。学情基础分析及预 习导学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应让学生复习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重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学习难点生态工程的实例 教具准备学案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激发兴趣 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剖析以总 结的 形式 对本 节课 内容 先提 出一 个大 概, 诱发 学生 深思 以及 学习 的兴 趣。 以实 例引 入, 引发 学生 讨论 15 10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1.如右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 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 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 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至少列举两种现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右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从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 kg鸡肉,最多需要 消耗农作物共计_____________kg。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增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___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 其它习题重点 练习 引导 纠错 20 当堂检测略 作业布置基础作业:学案提高作业:金版教程板书设计一、生态工程实例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课后反思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漠然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本教材改为细胞工程,内容标准不变)、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布:原核生物 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 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 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 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 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 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 二。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 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 (2)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 维持稳定和表达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 (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 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 3.基因治疗(1)概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 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 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高中生物选修三常见大题精编版

高中生物选修三常见大 题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 (1)正常情况下,去核的卵细胞取自于女性卵巢排卵后在输卵管中________________期的卵细胞。 (2)重组细胞发育的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发生在______期。 (3)治疗性克隆所用到的技术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要想获得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胚胎,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 (4)已知患者又是红绿色盲的女性,图中提供卵细胞的为完全正常的年轻女性。移植器官后,该患者所生育子代红绿色盲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Ⅱ(2)囊胚(3)核移植技术胚胎分割 (4)男孩红绿色盲,女孩不一定 已知SARS是由一种RNA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SARS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SARS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SARS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省略步骤②而将大量扩增的S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表达的S蛋白,其原因是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不能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验步骤④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征,可用 ________与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5)步骤④和⑥的结果相比,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与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逆转录 (2)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3)复制合成S基因的mRNA(或转录)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1、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切割DNA的工具是,又称 这类酶在生物体内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的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即和 例1、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微生物中很少 B、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

D、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 3、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根据DNA连接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为E?coli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只能将连接起来,不能将双链DNA的片段平末端之间进行另一类是从分离出来的,称为T4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的片段互补的,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的片段 例2、下图为DNA分子的切割和连接过程。 (1)EcoRI是一种与。 (2)不同来源DNA的片段结合,在这里需要的酶应是连接酶,此酶的作用是在与之间形成键,而起“缝合”作用的。还有一种连接平末端的连接酶是。 4、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基因操作过程中使用载体两个目的: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 现在通常使用的载体是,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拟核DNA之外的环状DNA,有的细菌中有一个,有的细菌中有多个。 质粒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复制,也可整合细菌拟核DNA中,随着拟核DNA的复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高温解旋) 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二、教学方法及措施 教学方法以讲授、启发、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及引导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练习撰写综述报告等。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1.认真研读课标,把握难度要求。2.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把握好基础性,避免教学变成泛泛的科普介绍或资料的搜集和浏览活动。本模块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胚胎工程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生产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重视图片和流程图的学习,多问学生为什么,加强理解和记忆。4.注重形成网络化和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上课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4、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案: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含答案)

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目标导航 1.结合牛胚胎移植示意图,说出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以及具体操作程序。2.根据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特点,简述进行胚胎分割的注意事项及其实际意义。3.依据胚胎干细胞的分离途径,说出胚胎干细胞的分类、功能和用途。 一、胚胎移植(阅读P74-78) 1.胚胎工程技术 胚胎工程技术目前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家畜的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体外生产胚胎技术。2.胚胎移植 (1)概念 ①对象: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 ②移植条件: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 ③供体:在胚胎移植中提供胚胎的个体。 ④受体:在胚胎移植中接受胚胎的个体。 ⑤地位: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胚胎移植的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增加供体一生繁殖后代的数量。 (3)胚胎移植成功的保障(生理学基础)

二、胚胎分割(阅读P78-79) 1.概念: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2.主要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 3.繁殖方式:无性生殖。 4.特点:后代遗传性状相同。 5.操作程序 (1)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移入盛有操作液的培养皿中。 (2)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预先准备好的空透明带中,或直接将祼半胚移植入受体。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此时还可用分割针分割滋养层,做胚胎DNA分析性别鉴定。 三、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阅读P80-83) 1.来源: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 2.特点 (1)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2)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只增殖,而不分化。可以对它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遗传改造。 3.应用前景 ES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成功是胚胎工程中的重大成就之一,在基础生物学、畜牧学和医学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新生物选修3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漠然的状态;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加之又是会考,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 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 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各点: (1)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作为教学内容,不易把握好分寸。为做到基本原理准确,实例可靠,技术方法相对全面,教师要不断进行资料的查阅和备课组的集体合作。 (2)斟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格局教学内容适用性的“度”,可以适当的增减或调整。 (3)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这里的有序性,主要指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有序性。由于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似不可能在各专题间寻求其系统和有序,主要体现于每一专题中各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尽可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对本模块的相关知识进行多反面的搜集和查阅,不希望本模块的学习变为教师讲解的单一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归纳

n A g e i f o 选修3易考知识点背诵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 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分子缝合针”——DNA 连接酶 (1)两种DNA 连接酶(E·coliDNA 连接酶和T 4-DNA 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 连接酶来源于T 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 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 4DNA 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 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 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 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 片段插入。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 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并具 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 分子。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 (3)其它载体: 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用dna 合 成仪直接人工合成. 3.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 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 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学案.doc

专题1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习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学习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二、学习过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 2、科技探索之路(基因工程是如何发展起來的?阅读课本P2—3页) 思考并回答: (1)基因工程是在哪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哪些基础理论的突破催生了基因工程? (3)哪些技术发明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实施? (4)你觉得,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能否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一一“分子手术刀” 思考并冋答: (1)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来看,细菌等单细胞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 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什么保护机制?由此可知,限制酶可以从哪些生物中分离出来? (2)限制酶是如何切割DNA分子的? (3)参考课本P4图1—2,指出限制酶能破坏那个磷酸二酯键。 (4)以EcoRI为例,画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末端。 4、D NA连接酶一一“分子缝合针” 思考并冋答: (1)DNA连接酶是怎么分类的? (2)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儿吗?有哪些区别? (3)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作用效果一样大吗?为什么? 5、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一一“分子运输车” 思考并回答: (1)载体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载体?把单独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不行吗? (2)我们选用从霍乱弧菌中分离出来的质粒做载体,可以吗?为什么? (3)我们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载体进入受体细胞?那如何鉴定呢? (4)如果载体上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能否把目的基因运输进入受体细胞? 6、活动:模拟操作重组DNA分子 (分组进行;完成后小组Z间进行交流) 四、当堂检测专题一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最新整理)

选修三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建议 1.课时数: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 2.课时侧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教学策略 新课的引入可采取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1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一则是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这部分教材着力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推行“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想,但没有给这两个词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媒体中可以接触到这些词,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其含义。L.R.布朗的一段话,寓意深刻,希望教师能阅读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由于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内容,建议在教学时,用案例引出对原理的学习,再利用原理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例如,从植树造林中出现的不注意多样性的问题,引出对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阅读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点,以此为鉴,鼓励学生为当地植树造林设计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引用的实例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6: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法提示】 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①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②,达到③和④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⑤。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①”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②,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③。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有①原理、②原理、 ③原理、④原理、⑤原理等。 4.物种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①和②,循环往复,③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④;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就是生物要与⑤相适应,平衡就是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⑥(又称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⑦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⑧、⑨、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通过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