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教好童话

创设情境 教好童话
创设情境 教好童话

创设情境教好童话

显示形象,感受童话的美和趣;用直观手段再现童话形象;用语言描绘再现童话形象;展开想象,进人童话世界。

标签:创设情境童话

童话是儿童的良师益友.儿童爱读童话,也爱写童话。因为童话是美的、智慧的、充满趣味的。小学课本没有使孩子失望,几乎每一册语文课本都安排了童话。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教好童话。以充分利用童话促进儿童的发展,是个有价值的课题。

那么如何教好童话呢?我认为要教好童话,必须体现童话的教育性、趣味性、幻想性、科学性,这是最基本的。教学实践证明:富有美、趣、智特点的情境教学成为教好童话的理想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显示形象,感受童话的美和趣

童话是写给儿童看的.所以作家们在创作童话时总是带着浓厚的儿童的情趣,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一个个活浚可爱的童话形象。丰富的美感。笼罩着神秘感.使童话形象分外逼真而逗人喜爱。作家让这些活灵活现的童话角色在童话世界里蹦跳闪现.出没在森林里、小河畔、小洼里、马路上……让他们像植根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有欢乐,有悲哀,有懊恼。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语言连同他们的智慧,总和孩子们的心相通。故事情节就沿着童话角色活动的踪迹一步步展开。既然童话是用形象来展开故事,让学生学习童话,就应从显示形象入手。

1.用直观手段再现童话形象

创设情境常用的图画、剪贴画、音乐、表演都是很好的再现童话形象的直观手段。这些手段的运用,使童话形象变得孩子能看得见,摸得着。只是在再现童话形象时.并不是把生活中、自然界中的人和动物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地照搬,而是运用了作家创作童话时的夸张手法、拟人手法,使童话形象更鲜明,更逗人喜爱。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里两只小兔和老山羊的形象。并不是像自然界的兔和羊一样。而是把小兔和老山羊人格化了。他们可以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可以穿上衣服像小朋友一样。老山羊的胡子画长一些。神情显得特别温和;穿上一件长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慈祥的老伯伯。(小猫钓鱼>中的小猫钓鱼从“三心二意”到“一心一意”。就像顽皮可爱的小孩子。尽量让她长得可爱些,脸胖胖的。眼睛大大的。小胡子翘起来特别神气,脖子上也可以加上一个蝴蝶结,让孩子一看就觉得美.就觉得有趣。

童话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我们再现童话形象时也应夸张一下,才能传神。例如(美丽的公鸡>挺骄傲,觉得自己特别美。一心要和别人比美。但后来,他也努力为人们做好事.催大家早早’起,所以公鸡就不是按一般的比例画,而

用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

用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 “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已成为共识。笔者在开设市级公开课时,选择了一篇童话,试着用童话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童话《七颗钻石》,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获得了认可。 所谓童话的方式,就是契合童话文体特征的方式,营造童话的情境,进行童话式表达的方式。童话文本用童话的方式来教,有效地避免了当下语文教学泛滥的模糊阅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走进童话的殿堂 课前展示白雪公主、快乐王子、丑小鸭、舒克和贝塔等经典童话形象,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童话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思考并体味童话的特点。学生怀着温馨、愉悦的心情说出他们的认识――童话想象丰富大胆,情节曲折离奇,形象生动鲜活,语言简洁活泼,富有教育意义。 此基础上,进入本课的学习――“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童话――《七颗钻石》,作者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又给人以怎样的启迪?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的殿堂,感受童话的瑰丽与神奇!” 二、读出童话的味道 既然是学习童话,当然少不了“读”。怎样才能读出童

话的味道?教者的建议是绘声绘色地读――靠我们富有表 现力的朗读把听众带进童话特定的情景中去。方法指导如下:(1)以讲故事的语气朗读,读出轻重缓急,以吸引听众。(2)体会朗读角色的情态、声音,给声音“化化妆”,可以适当 模仿、夸张。 为了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教者特意安排了一个男生女生“童话朗读大比拼”的活动。男生齐读第一段,男生代表读第二段,女生代表读第三段,女生齐读第四段。“咱们先 酝酿一下,然后或毛遂自荐或推选,男生女生分别派一名代表出战!”话音刚落,学生就兴致勃勃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班级里充盈着童声童趣。 男生女生比拼时,班级成了一个“童话”王国。“老师,他普通话很标准。但语气有些生硬,应该再亲切些!我想试试!”“老师,在读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时,要很激动,很喜悦。否则,表现不出爱心力量的伟大!”原本一不小心就流 于形式的朗读,变成了学生们入情入境的表演。 三、体会童话的构思 《七颗钻石》的构思很妙,通过水罐的变化,歌颂爱心的伟大。因此,教者随后又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精巧的构思,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问题如下:(1)小姑娘的水罐很神奇,神奇在哪里?(2)把题目改为《神奇 的水罐》好不好?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再一次被点燃。他们七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写童话故事的技巧方法 一、了解童话的意义 童话,是一种思想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的积累,加上人类思想上的编程所结合出的虚幻。其故事当中的人物外形、特点、性格,都是设想,非真实。但所体现出的人和事、关系道理,都是生活中最现实的反应。 二、童话的特点都有什么 1.兴趣 童话在写作时需要拟化人的形象童话里的人物形象多数是虚拟的。在童话里,不管是动植物,或是其他的,都可以拟化传神般的像人一样思考、说话、做事、生活。列宁说过:“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在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故事中的动物们不会说话,那小朋友们便会失去对故事的兴趣。” 2.情节 童话的情节多是奇妙神奇的,充满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写童话故事一定要有奇妙、曲折丶动人丶完整情节。由于童话创作的重点方法是想象、幻想、夸张和拟人,如《神笔马良》的故事,说的是穷孩子马良,凭顽强刻苦的精神,得到了一支神笔。他拿着这支神笔帮助贫苦大众,智斗财主、皇帝,让人读了之后深入其中,从中有感。 3.幻想、夸张

写童话故事就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有意夸大缩小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幻想和夸张,则是童话的两只“翅膀”,不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没有光彩;不夸张童话中的情景环节就会暗淡无光;不夸张,童话的内容就会失去锋芒;不夸张,童话的言词就会缺乏渲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存在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同时应运逻辑编理而产生了那种骗子,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唐的剧情。这种幻想,来源于生活,又超出生活,拥有一定基础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三、童话创作的要求和规格 好的童话都不是凭空遐想出来的,是作者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后,在通过想象处理,而创作出来。写童话不止需要细心和耐心,还要经过一个虚幻的想象编程,通过处理,完成“生活幻想化”。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转化为童话。 创作童话的五点要求: 第一: 在写童话时,拟人要抓住事物的形态特点,贴切动植物的形象。 第二: 在写童话时,幻想是反映生活的真实景象,所以要植根于现实表面。

浅谈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有效模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有效模式 【摘要】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记28篇。教学童话时要遵循其文体独有特点和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心理,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摒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根椐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教学模式 【正文】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语言叙述童年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心世界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活跃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必要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一个重要内容。在人教版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记28篇。 儿童的思维明显带有童话特点,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笔者认为教学童话时要遵循其文体独有特点和学生对童话的阅读心理,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摒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过分关注道德教育),根椐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教学策略,方能达成教学实效。 一、个性朗读,独特感受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尊重并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心和童趣。 在《酸的和甜的》一课中,有描写狐狸的吃不到葡萄的句子:“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这句话的朗读该怎么处理呢?有学生认为当狐狸吃不到葡萄在葡萄架下急得抓耳挠腮时,它可能会心急如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应是焦急的,语气应稍快;而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狐狸边转边想办法如何去摘葡萄,这是在思考时动作应会比较慢,所以语气读得稍慢些。对课文的理解不同体会也就不同,朗读时的语气和语速也就会不同。让学生分别用不同的理解读读这句话,让他们用稚嫩

童话教学

童话教学,润泽心灵的快乐 ___小学生学习童话后的乐趣培养 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何根据低年级的儿童特点进行童话教学?教师要以儿童的视角整体解读童话,充分体味童话的“想象味”,理性分析童话的“教育味”,适时把握童话的“生活味”。通过抓导入,促想象;抓语言,细品读;抓情景,促体验教出童话的语文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童真,呵护童心,留住童趣,引领孩子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来的作品。童话课文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在小学语文教材的低中年段中有许多精彩的童话,适合儿童的阅读特点,对于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据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26.7%,中高段童话占3.9%。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中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应该主动积极地调整阅读经验,调动起富于童趣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思维力,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要以儿童的视角透析童话,充分诠释童话的意蕴。 一、童话文本的解读思维 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幻想与想象而创作出来的奇异故事。作为儿童文学的其中一种文体,童话有着切合儿童年龄特征,通俗易懂和具有情趣性的特点。童话教学要真正让孩子入情入境,就必须做到以孩子的视角解读童话,让童话与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神奇的种子。

童话故事作文教案

《编写童话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故事的四要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写出完整有趣的童话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美育目标:感受童话故事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 编写一个完整有趣的动物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 故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用时: 5分钟-3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话作家们咱们又见面了,以前我们看过别人写的童话,也试着续写过一些童话,今天我们就来挑战童话故事大王,看看谁编写的童话故事最好,最新颖,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能编写出童话啊?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柯南、白雪公主、老虎、狐狸、猴子等,今天我们就让这些朋友一起来组成一个童话故事。 二、新授 讨论写作方法(怎么写) 我们编的故事情节不但要完整具体,而且要想象丰富。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故事,不能将经典童话故事照搬。 比如说我们可以想象大象是消防员去救火;白鹅把鸡驮过了河;客人来了,狗叫,遭到主人的毒打;老鼠来了,猫就不叫,也遭到主人的痛打。小鸭的父母工作忙,没人照顾他,只好把他成天关在家里,小鸭一天天消瘦了,爸爸只好把他送到伯父家去;小熊不明白蜜蜂为什么要跳不同的舞,通过蜜蜂的解释才知道了她们跳舞的秘密…… 故事内容可以异彩纷呈,不但要能编出完整的故事,还要根据动物的特点来编故事。 知识点 (一)、编出完整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第一,想想选谁当童话故事的主人公? 第二,具体的故事情节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第三,动物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把动物人格化,使动物具有人的的语言、行为、心理、神态、外貌、品质等 1、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成人来写。 例:从前,森林王国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叫贝贝。她原来是一只讲卫生的小兔子,但是她现在好像变了,兔妈妈好几次提醒贝贝,她都说:“我知道了,别烦我!”兔妈妈只好生气地走了。 2、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而有趣。 例:A、小老鼠能抬着木棍跑

编写童话故事教案

编写童话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故事的四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写出完整有趣的动物童话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 编写一个完整有趣的动物童话故事。 三、教学难点: 故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 四、教学过程: A、表演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30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怎么编写童话故事。同学们大概都读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大多以动物为主人公,通过动物有趣的经历讲述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也来编织我们自己心中的童话美梦吧。相信大家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安徒生童话,里面的《丑小鸭》更是经典,可爱的丑小鸭是美丽的化身,它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美丽之梦的呢?今天我们来重温一下儿时的童话。老师这里有几份丑小鸭的剧本,下面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表演舞台剧《丑小鸭》。 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丑小鸭》 B、如何编写童话故事。(1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演真的非常精彩。我们编的故事情节不但要完整具体,而且要想象丰富。每个同学都要有自己的故事,不能将经典童话故事照搬。比如说我们可以想象大象是消防员去救火;白鹅把鸡驮过了河;客人来了,狗叫,遭到主人的毒打;老鼠来了,猫就不叫,也遭到主人的痛打。小鸭的父母工作忙,没人照顾他,只好把他成天关在家里,小鸭一天天消瘦了,爸爸只好把他送到伯父家去;小熊不明白蜜蜂为什么要跳不同的舞,通过蜜蜂的解释才知道了她们跳舞的秘密……故事内容可以异彩纷呈,不但要能编出完整的故事,还要根据动物的特点来编故事。 1、编出完整的童话故事,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1、选动物。 A、想想你准备写哪几个动物发生的故事? B、这些动物的特点。 2、想故事。 第一,想想选谁当童话故事的主人公? 第二,动物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第三,具体的故事情节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在我们的表演里,主人公是谁? 生:丑小鸭。 师:丑小鸭经历了几个地方? 生:鸭窝、水塘 师:大概的故事情节呢?也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简单地给大家复述一下。 生:丑小鸭小的时候长得很丑,受到亲戚朋友甚至蝴蝶等的嘲笑和捉弄。经过很多磨难,丑小鸭终于脱下丑陋的外壳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师:概括得很不错。这就是大概的故事情节。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要看同学们怎么去

童话教学原则及方法

童话教学原则及方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阅读和欣赏水平的文章。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呈现的样式有童话诗、童话散文、童话小说、童话寓言等。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编入了不少的童话,所编入的课例无不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对于儿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及塑造健全的人格,都有其它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抓好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搞好小学童话教学呢?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学习语言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的传授与智力的发展相统一的问题,是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课题,也是世界教学改革的趋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坚持教学与智力发展统一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是人对事物的综合认识能力,它的下属概念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学生在学习拼音、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养成听说读写等项能力的过程中,必定要发展上述各种能力。因此,在童话教学中特别注重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 二、注意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童话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对于综合训练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效果尤为突出,这是由童话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决定的。 三、注意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 学科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乃是学校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语文教学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强调这一原则。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语言性阅读和文章性阅读的统一。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的,并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这就是披文入情。然后,再推敲这些思想内容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技巧。这两个方面都领会了,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教师要善于分析、认识教材,既要认真发掘教材内部的思想教育因素,又要发掘运用语言的特色,认识它是怎样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感人的形象、说明深刻的道理、抒发高尚的情感。童话的特点更适宜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四、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总结过这样一条经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条经验揭示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辩证关系。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教材中的童话篇目仅仅是例子,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把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去,自行去阅读;去搜集、去编写,从而扩大学习空间。这样,学生的个性才

童话寓言的教学方法

一、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 (一)突出“幻想和想象”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在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创造力。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模式是:兴趣引路、导入故事——学生朗读、感知故事——根据情节、讲述故事——幻想想象、充实故事——换个结尾、新编故事。整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把思维置于幻想想象的境界,充分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幻想和想象”特点: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本身浓烈的幻想氛围和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2、多方位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效的感知故事,理解童话内容;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重构故事结尾或者改编某个情节。 (二)抓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特点。 童话在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情节又离奇曲折,所以它既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又便于学生记住故事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词语的反复重现,准确把握故事的意蕴。 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把老太婆贪婪、残忍的丑恶形象再现出来。教学时

童话教学方法思考

童话教学方法思考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理想、愿望。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人物体”童话、“超人体”童话、“知识体”童话。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诸多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童话体文章,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夏夜多美》、《乌鸦喝水》、《从现在开始》、《狐狸和乌鸦》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童话作品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应该说,童话是儿童较早并大量接触到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势必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童话的文体特点,并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探讨此类文章的教学方法。 一、童话课文的特点 童话课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充满丰富的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小壁虎借尾巴》就是向学生介绍壁虎尾巴的再生功能和鱼、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如果文章没有幻想,仅仅对生活作真实的描写,读起来必然索然无味。作者运用幻想手法,虚构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读起来生动有趣。童话中的幻想虚构不是胡编乱造,有现实生活作依据。壁虎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功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所以这个童话才具有科学的价值。

二是拟人化的描写。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小壁虎借尾巴》文中的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以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是人的情感,它去借尾巴时说话很谦虚有礼貌,是人的行为、语言。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三是故事有头有尾。童话故事大多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头有尾,十分完整。不少童话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反复的手法,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稍加变动反复出现。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反复出现了三次“借”,三次对话,但每次“借”的地方、对象不同,所要介绍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也不同。 二、当前童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童话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往往忽略了童话的独特性,没有把童话真正当作文学来阅读和欣赏,没有从童话的角度去认识儿童,仅仅是用它来作训练儿童语言文字的例子,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文学性的语文变得支离破碎,枯燥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童话的固有功能,削弱了它在文学教育上的本质意义。对童话知识的缺失,使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普遍缺乏童话修养。对于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来说,童话是什么?童话的价值何在?如何运用童话知识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充分认识,面对一篇篇内涵丰富的童话作品,只把它当成普通的课文去讲解去分析。这是一种不该继续存在的现象。 三、改进童话教学的建议 (一)把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童话故事情节性强,叙述语言优美形象,对话描写生动而富有个性,很适宜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生充分了解童话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先把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课后进行排练,再组织学生表演。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还能深入体会作品的内

幼儿园如何利用童话故事教育幼儿

幼儿园如何利用童话故事教育幼儿 童话故事之所以具有那么好的魅力,与童话故事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故事有关。它适合于儿童的趣味,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良好形式。《安徒生童话》的扉页这样写道:“如果人的一生中没有或多或少的看过一些经典童话,那么,这样的人生是不完全的。”可见世人已经公认童话故事的魅力是无限的。 幼儿园如何利用童话故事教育幼儿 一、童话故事的三大特点 1.富于幻想。列宁说:“童话里如果没有神仙宝物,孩子们听起是不起劲的。”比如:《灰姑娘》里的老鼠、南瓜在神仙的指挥下,一到十二点钟就变成马车,拉着美丽的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这种作者的幻想往往使读者跟着幻想,让自己跟着灰姑娘一起喜怒哀乐。 2.内容单纯明白,人物善恶分明,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在童话故事《小狐狸变身法》中,小狐狸学会变身法,他变成蘑菇捉弄小兔,又变成石头捉弄小狗,小兔、小狗都不理他,不跟他在一起玩。最后,下起倾盆大雨,小狗、小兔没带伞,在危急时小狐狸变成一把大伞,为小狗、小兔挡住雨,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3.富于教育意义,通过幻想形式表现人们纯朴的传统美德、创造精神和智慧,也包含各种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 二、传统童话故事内容的分类 1.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体多用以解释动物的形状、特点。在童话故事《太阳和小鱼》中灰色的小鱼把沉睡的大海里的太阳

娃娃用哈痒的方式把太阳托起来,而其他全世界的人所想的办法都不能把太阳从海里捞上来,而小灰鱼由于用身体给太阳哈痒把身体染得鲜红鲜红的,最后变成人们喜欢的小金鱼。 2.童话故事是精灵故事 动物成了精,有了人形,但其动物的本性未变。这类妖精故事,教育孩子们勇敢机智,善于识破狡猾的敌人的伪装并战胜它们。在童话故事《小红帽与狼外婆》中,老狼变成了慈祥的外婆骗吃小孩,把外婆和小红帽都吃到肚子里,猎人经过它旁边,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子里救出来,最后把狼弄到井里淹死了。 3.童话故事是魔法故事 此类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宝贝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宝贝是劳动的产物或是对好人、好事的报答,它常常是劳动人民本身,是歌颂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在童话故事《渔夫和鱼》中,渔夫用渔网打到了一条金鱼,这条金鱼请求渔夫放了它,它能满足渔夫的三个愿望,渔夫答应了那条金鱼,但是他那贪婪的老婆却欲望强烈,最后小金鱼生气了,仍然把渔夫的家变回原样,什么也没有。 4.童话故事是人物童话 以现实人物为中心,但仍穿插了很多幻想和夸张的成分。人物童话多说儿童自己的故事,读来亲切易懂,有的带有寓言性,富有教育意味。如《一半的故事》中,教育幼儿要懂得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故事中,小猴是小朋友的化身,他爱帮助别人,可就是贪玩,做事总是只做一半,结果让别人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小猴就再也不贪玩,小动物们又都爱请小猴帮忙了。 三、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尽显童话的魅力

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一、童话阅读需要审美体验 传统的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课堂上的收获,对教学内容的解 读往往定格在某一阶段,或立足于成人的理解,或停留于儿童的感性 理解,忽视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空间,忽视了童话在儿童生命过程中的 特殊意义。所以,我认为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来实行童话 的阅读指导是不妥的,只有注重童话阅读过程中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寻找支点,实现童话陪伴孩子一生,在其人生 的各个阶段都能有不同启示的目的。 要实现童话的审美体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品味诗性语言 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 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了很多典型的形象,它优美、形象、生动的语 言能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教学时,我们可紧紧抓住童话的优美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 2、激发情感体验 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 作用的原因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童话 故事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使用 质疑、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 升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实现学生童话阅读的审美体验。 例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完之后突然问:“丑小鸭是 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这里有什么值得欣喜呢?”面对这节外生枝,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胡思乱想,而是问学生:“你绝 得丑小鸭比其他的天鹅美吗?为什么?如果丑小鸭还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对鸭子的欺负逆来顺受,如果他仍和其他的鸭子一样在篱笆下寻找能

填饱肚子的蚯蚓请大家在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天鹅?”这个问,激起了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的欲望,他们再次思考丑小鸭的经历对于丑 小鸭成长的作用,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丑小鸭的成长给他们的启示。 二、童话教学需要引导想象 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 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 死能复生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理,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面 对这些童话,学生往往将童话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 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就 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此外,童话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特 别适合儿童阅读。要不要告诉儿童童话的真假倒是次要的,而引导 儿童围绕这个问题去发现童话世界的真善美,揭露童话世界的假 恶丑,把人性中最“闪亮”的部分温柔地藏在心灵的一角,滋养心根,让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想象力才是重中之重。 首先,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往往会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与自 身联系起来。例如,在阅读《七颗钻石》后,他们会想:假如我也像 故事中的小女孩那样,会不会也能看到那耀眼的七颗钻石和涌出的清 泉呢?在阅读《白雪公主》后,他们会想:我怎样才能成为(或见到)那 么美丽、那么善良的白雪公主呢儿童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已被童话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感染,而这种感染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此时,作为教师切不可认为那仅仅孩子式的幼稚。抓住这个契机,与孩子一 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告诉孩子只要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样坚持下去, 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协助他们呵护这善良人性的萌芽,直至长成 参天大树。 其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渗透童话在表达和语言方面 的特点,告诉学生,童话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作者将生活中美好

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应用方法探析

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 题目: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应用方法探析 摘要 在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在教学中的开展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童话故事的特征既符合幼儿的天性,又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同时能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养成、认知水平的提高。本文就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合理的应用童话故事开展课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给学前教育的老师提供可行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童话故事;应用方法 写作纲要: 1、激发幼儿想象力

2、根据童话故事文本教学明确教学的现实意义 童话故事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个幼儿的心中有着不同的童话梦,不同的童话故事给幼儿们带来不一样的幻想及感受,但童话故事的幻想都来源于现实中,是生活中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所以将童话故事应用于幼儿学前教育中,可以激发幼儿思维发育,促进幼儿思想的成长。 一、童话故事的特点 (一)激发幼儿想象力 童话故事有着神奇的魔力,可以让幼儿开怀大笑、惊恐不安、也可以让幼儿对故事情节产生好奇,陷入思考,让幼儿充分宣泄情感,带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想象力。例如:《卖火柴的小姑娘》故事中,小姑娘在圣诞夜晚,由于卖不掉火柴,没钱买吃的,又冷又饿,小姑娘坚决依次擦亮好几根火柴,第一次擦亮她看到了烤鸭、第二次擦亮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第三次

擦亮她看见了温柔慈祥的外婆。细腻期盼的情节描述,可以有效引发幼儿沉陷故事情节中,激发其想象力。 (二)故事内容简单纯洁 往往童话故事的故事内容简单纯洁、故事情节跌岩起伏、人物角色性格鲜明,符合幼儿学前教育应用。例如:《白雪公主》故事中,王后性格十分残忍,生性嫉妒,为了成为全世界最美丽的人,千方百计用毒苹果让白雪公主吃,而白雪公主性格温柔善良、纯洁。童话故事通俗易懂对两种不同的性格进行了鲜明极致的对比描述,最终以白雪公主的善良美丽形象成了故事的完美结局。 (三)故事隐含教育意义 童话故事源于生活,寓意于哲理,對于学前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把童话故事应用于学前教育中,幼儿通过对童话故事中人物的生活经验、处世智慧及道德品行受到启发,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及开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导向、教育意义。 二、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应用的方法 (一)根据童话故事文本教学明确教学的现实意义 童话故事是幼儿理解世界、想象世界最好的文学作品之一,合理利用童话故事,既可以塑造幼儿学习习惯,又可以培养幼儿阅读能力。所以教师要以童话故事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思想行为引导,达到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教育目的。然而,学前教育阶段的童话故事结构简单,文本不够完整,教师只有加强教学延伸,才能丰富幼儿的认识,同时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全面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童话及寓言的阅读方法

童话及寓言的阅读方法 ------北京智慧田教育 一.如何阅读童话 (一)、了解童话的特点和类型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起到教育、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童话和寓言相比,不同的是在故事情节上更富于幻想,人物活动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篇幅较长。 阅读童话除了要依据这些特点外,还要分清它是属于下面几种类型中的哪一种:1.拟人化童话,即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的“人物”。 2.人物童话,即以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的童话。 3.超人化童话。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属于一些超自然的、幻想的、想象中的形象。 4.知识童话(也称科学童话)。即把神奇的科学世界或者其未来远景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少年儿童的浓厚兴趣,阅读童话,首先就要搞清楚是属于哪种童话,再根据各类童话的不同特点去理解。 (二)、领悟童话的生活道理 童话总是通过有趣、离奇的故事反映生活,揭示某种道理,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在阅读时,外貌要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去领悟做人或生活的道理。《小青石》一文,揭示把小青石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会想、有感情,通过小青石的变化,思想的转变,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为大众服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 (三)、正确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用阅读记人、记事文章的方法来阅读童话同样是切实可行的,而且童话更浅显易懂,更能轻松地领悟其内容.只要我们去分析领会童话里的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做人或生活的道理。 二.如何阅读寓言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面寄托阅读时,我们要根据其特点去理解思想内容。 (一)、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楚寓言中的主要人物(有时采用拟人手法写的动物、植物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采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二)、领会寓言的寓意 寓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它通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来批计、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以要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三)、进行情景转换,弄懂生活的哲理

以童话的方式学童话——童话的价值取向与教学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许珂 童话,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它是以幻想、夸张、拟人为手段来编写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虚构故事。根据童话的特点,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 一、激发想象,让童话具有“童”意 丰富多彩的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童话最有童趣的地方。在童话教学中,我们着力于激发学生想象,引学生进入童话世界,让童话深入学生心里。如在教学《丑小鸭》第二自然段时: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讨论点,引发学生想象: (1)圈出除了鸭妈妈其他人对待丑小鸭的动词,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是呀,仅仅因为丑,当哥哥姐姐去池塘里游泳的时候,丑小鸭只能____;当公鸡傲慢地走过他身边的时候,丑小鸭也只能______;当养鸭的小姑娘端来香喷喷的午饭时,丑小鸭还是只能______。) (2)如果你就在丑小鸭身边,你想对哥哥姐姐,养鸭的姑娘说些什么? (3)如果你就是丑小鸭,面对这些不公平你会怎么想? 这是三个侧重点不同的讨论点,分别涉及童话教学激发想象的三个策略——“举像”“移情”“入境”。 “举像”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把想象文中的画面,体验文中人物情感的过程。讨论点(2)中让学生想象自己被哥哥姐姐欺负的画面场景,去体会丑小鸭当时的处境。举像的要点在于具体,将画面想象得越具体,学生对于丑小鸭当时处境的体会也会越深刻。 学生通过阅读将自己以往的体验融合在文中人物身上,从而更深切地体会其所思所想,这就是移情。讨论点(3)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丑小鸭,用自己以往受欺侮、受嘲笑、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就是希望打破文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他们更能体悟到童话所蕴涵的情感。 “入境”就是指在阅读中通过引导使学生进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之中,从而体验文中人物情感及事件的过程。“举像”“入境”“移情”都是在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来完成的。“入境”与“举像”的区别在于,“举像”重在当时情景的形象再现,而“入境”则重在情景再现后的所思所感。“入境”与“移情”也有一定的差别,“移情”是将自己的经历体验移人人物,体验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入境”则重在体验作为读者自己进入情境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在讨论点(3)中,教师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体验自己独特的感受,产生个性化的思想。此时,学生的情感与童话真正融会在了一起。 通过适当的策略,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童话。学生们不仅充满乐趣地放飞了想象力,而且还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童话阅读的基本方法——以各种想象的方式走进童话,对课外阅读相同类型的童话是一个很好的迁移。 二、道不远人,让童话贴近“童”心 童话教学在价值引导上,应呼唤更加充满活力的更加贴近童心的解读。 1.在形象中悟意义。 对于童话来说,主题与故事和形象永远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学生记住了这些形象,也就慢慢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像《丑小鸭》这样常读常新的童话,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教师又怎能在一堂课上教完呢?因此,在童话教学的价值引导上,我们应该以更感性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形象去领悟其深刻的内涵。 比如,在教学《丑小鸭》时,学生往往会产生“丑小鸭本身就来自天鹅蛋,他后来的努

小学童话教学与策略方法与体会

小学童话教学策略与体会 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童话是一种虚拟文学,人物是虚拟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是虚构的,幻想是童话的主要特征。故事里的主人公可以是神仙、英雄,也可以是世间的凡人,还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实物,而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所以最受少年儿童欢迎。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童话在小学课文中所占的比例都较大,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是小学生阅读课本的首选。作为语文教师,自觉地引领孩子进入童话的宫殿,亲近童话,让孩子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进行童话教学呢?笔者认为,只有遵循其文本独有的特点和学生的童话阅读心理,方能达成我们预想的教学实效。 儿童的思维明显带有童话特点,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能满足儿童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教学童话故事,就要遵循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摈弃对故事的理性分析(过分关注道德教育),需根据不同类型的童话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怎么能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呢?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童话的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

朴,教师只有以语言为载体,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 1、借助插图,再现意境美。 “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也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生受阅读能力的限制,在读课文之前,往往对文中色彩鲜艳的插图最感兴趣,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场景,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这就是儿童形象思维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情景。如人教版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推测哪一只是懒狮子?哪一只是勤快的狮子?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懒狮子是躺在地上双手抱头闭着眼睛睡觉那只,有的说是腿翘得老高什么也不干,尾巴上扎着蝴蝶结的那只。这时老师可趁机引导:懒狮子这个样子就是懒洋洋,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懒洋洋的?引导学生说话,这样学生既形象理解了“懒洋洋”一词,又学会了应用。学完第二自然段后,老师再次让学生看插图并想一想:你想对懒狮子或勤快狮子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懒狮子,我想告诉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你要向勤快狮子学习,刻苦练习本领。”还有的说:“勤快狮子,将来你一定能成为百兽之王。”……教师两次借助插图,把观察,理解词语及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轻松愉悦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情景中。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童话的教学 一、童话阅读需要审美体验 传统的童话教学往往只注重儿童课堂上的收获,对教学内容的解 读往往定格在某一阶段,或立足于成人的理解,或停留于儿童的感性 理解,忽视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空间,忽视了童话在儿童生命过程中的 特殊意义。所以,我认为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来实行童话 的阅读指导是不妥的,只有注重童话阅读过程中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才能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寻找支点,实现童话陪伴孩子一生,在其人生 的各个阶段都能有不同启示的目的。 要实现童话的审美体验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品味诗性语言 童话以其生动的语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自然、社会现实和 人们的心理状态,创造了很多典型的形象,它优美、形象、生动的语 言能给人以很强的审美感受。教学时,我们可紧紧抓住童话的优美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 2、激发情感体验 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动情性,这是它能够对人的心灵塑造发挥。 作用的原因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童话 故事中饱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我们完全有可能而且有必要使用 质疑、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提 升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实现学生童话阅读的审美体验。 例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的同学读完之后突然问:“丑小鸭是 从天鹅蛋里孵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这里有什么值得欣喜呢?”面对这节外生枝,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胡思乱想,而是问学生:“你绝 得丑小鸭比其他的天鹅美吗?为什么?如果丑小鸭还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对鸭子的欺负逆来顺受,如果他仍和其他的鸭子一样在篱笆下寻找能

填饱肚子的蚯蚓请大家在想象一下,这会是一只怎样的天鹅?”这个问,激起了学生重新阅读课文的欲望,他们再次思考丑小鸭的经历对于丑 小鸭成长的作用,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丑小鸭的成长给他们的启示。 二、童话教学需要引导想象 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 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童话世界里,牛羊会说话,木偶能旅行,人 死能复生这些都符合儿童的幻想心理,孩子们也感到有趣、自然。面 对这些童话,学生往往将童话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 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就 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此外,童话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特 别适合儿童阅读。要不要告诉儿童童话的真假倒是次要的,而引导 儿童围绕这个问题去发现童话世界的真善美,揭露童话世界的假 恶丑,把人性中最“闪亮”的部分温柔地藏在心灵的一角,滋养心根,让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想象力才是重中之重。 首先,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时,往往会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与自 身联系起来。例如,在阅读《七颗钻石》后,他们会想:假如我也像 故事中的小女孩那样,会不会也能看到那耀眼的七颗钻石和涌出的清 泉呢?在阅读《白雪公主》后,他们会想:我怎样才能成为(或见到)那 么美丽、那么善良的白雪公主呢儿童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已被童话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所感染,而这种感染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此时,作为教师切不可认为那仅仅孩子式的幼稚。抓住这个契机,与孩子一 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告诉孩子只要像故事中的人物那样坚持下去, 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协助他们呵护这善良人性的萌芽,直至长成 参天大树。 其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渗透童话在表达和语言方面 的特点,告诉学生,童话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作者将生活中美好

童话该怎么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11642198.html, 童话该怎么教 作者:朱恩霞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9年第12期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主要以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具有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在统编本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学生们很喜欢阅读。那么,对于这些童话来说,教师怎样教最为合适呢? 一、用想象的方式教童话 从童话的特点可以看出,想象与幻想在童话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既然如此,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想象入手,让儿童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以此来引领学生学习童话。 1.巧借插图,想象阅读 统编本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在童话教学时,从插图入手,引领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童话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统编本二上)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借助插图让学生们说说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然后再让学生们借助插图理解“迎上去”“追上去”“跳上去”中“迎、追、跳”各是什么意思,最后,再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小蝌蚪在遇到鲤鱼阿姨、乌龟、青蛙妈妈之前分别会想些什么,它们为什么会把乌龟看成自己的妈妈。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利用留白,想象补白 在童话故事中,留白之处比比皆是。比如在一些提示语的省略处,在一些情节的省略处,还有一些关键处,等等,都会出现留白。在童话教学中,让学生就这些留白处想象补白,不仅可以让学生乐于动口、动脑、动笔,而且还可以盘活课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寒号鸟》(统编本二上)一文时,课文结尾写道:“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喜鹊看到寒号鸟被冻死以后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寒号鸟的子孙们从寒号鸟被冻死的经历中会吸取怎样的教训呢?课文中并没有交代。教学时,教师可以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写话。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并在补白中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教学的无限精彩。 3.角色替代,想象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