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复习环节的作用及其应用

数学课复习环节的作用及其应用
数学课复习环节的作用及其应用

数学课复习环节的作用及其应用

数学没有孤立的一堂课,每堂课都是前一次学习的延续,都会对学习的深入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每节数学课都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地位,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与方法是环环相扣,互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每节课教学设计的时候,大部分都有复习旧知识这样一个环节。那么,如何巧妙地利用复习这一环节,使本节课达到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认识复习环节的作用

谈到复习内容对新授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复习环节对于学生有一个情感回归的作用。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很重要的动力,由此而产生的思维探究热情是任何因素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数学课。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它就很好地概括了数学的本质,即“数学是一种激情,是一种感动”。教过数学的人无不被数学的逻辑美、简洁美折服,因此数学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但是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对于形成高效课堂是有很大负面效应的。因此,通过知识回忆,学生极容易想起当时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和谐的课堂氛围,他在获取这个知识点时的那种激动以及当初探究时的那种热情,从而真正形成新的欲望,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迸发出新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2.复习环节对于学生有一个知识唤醒的作用。学生对于已学过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所遗忘,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本节课又要用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这时候通过简单的复习,就能很好地唤醒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衔接新旧知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的时候,要想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就得让学生去回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基本图形。这是新授课成功的一个知识基础。

二、巧妙应用复习内容设置疑问,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初步的感性认知

在复习环节设置上,我们应该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的关键点来设置疑问,进而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一个感性认知。这里我还是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举例说明。

我听到的一节课,教师是这样设置复习环节的:

1.如图所示,l在满足什么条件的情况下,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学生答:①l⊥ab于c;②ac=bc。

2.教师提问:什么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学生答:垂直于线段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教师提出数学实验,在l上取不同的点,测量这些点到线段两

端点的线段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你的结论吗?

针对这位教师的设计,我给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出ac=bc这个结论之后,我们能不能让学生观察一下点c 的位置,做出回答。学生观察后会说出点c既在直线l上,又在线段ab上,此时教师再适时追问:若点c在直线l上移动,ac=bc的结论还成立吗?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引用旧知识中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形成系统性

还是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为例,有一位老师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完全类比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课程流程。在类比过程中,很多同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利用全等三角形去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从而得到结论,而且还仿照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格式,说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样一堂类比的课堂上,学生不单从演绎推理的方法上对全等三角形这一数学工具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而且对于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说这是一节设计与落实双丰收的好课。由此可见,数学课中复习环节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遵循这样一条主线: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归纳新知识——演绎、推理新知识(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学

思想方法)——辨析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总之,课堂复习环节的巧妙设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在设置此环节的时候,精心解读教材,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议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议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复习课在小学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复习课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學方法,从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提高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标签: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复习课是其重要的课型之一,它是学生在完成某一个阶段的内容后,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回顾与归纳,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和练习题课不同,跟新授课课堂也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使用一般教学模式,在复习课课堂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盲目练习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为了练习而练习就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在单调重复的练习中,学生无法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不能从练习中领会知识的结构,甚至还会对复习课产生厌烦,不愿意上复习课。另外,在复习课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问题,在设计数学问题时,都是针对全班学生一刀切,使得学习程度好的学习认为问题太过简单,不用复习,而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就会接受不了,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教师在讲解问题时,会出现主次不分明的情况,对于简单讲解的问题浪费很多时间,而对于需要详细讲解的知识却会一笔带过,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盲目的练习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非常不好。 (二)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公式、定律等死记硬背,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写出答案,但是对于复杂的题型,学生常常无从下手。教师将自己的归纳强加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高。同时,在复习课时,教师会根据自己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作答,不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样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效率也就不高。如果教师在复习课时,总是让学生大量做题,机械性地训练学生的所学内容,靠做题来巩固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也回降低,学习兴趣也会不高。 (三)内容比较乱,思路比较窄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赛课优质课《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 一、直接写得数(8分) 8 × 7 = 48÷6 = 54+9 = 4 ×8-5 = 7 × 3 = 45÷5 = 6 + 38 = 3 × 3 × 3 = 1 × 9 = 56-7 = 28÷4 = 56÷8÷1= 49÷7= 4 × 8= 7 × 3 = 30÷6 × 7= 二、填空(30分) ⒈8个6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⒉3个9比30少(),是()。 ⒊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36÷6 8×3 54÷6 4 + 4 42÷6 3×9 54÷9 4×4 ⒋在里填上“>”“<”或“=”。 2 × 9÷ 3 3 1+1 1×1 3×3×3 3+3+3 48÷8 + 4 12 15÷3 × 8 35 3 × 3-7 6×5 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35 ()×8=72 ()÷9=3

6÷()=1 24÷()=6 ()÷4=4 ()×3=()×4 28÷()= 42÷() ()÷3=()÷9 6×7-7=()×() ⒍从6、3、9、54、27中选三个数,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 算式。 ⒎找规律填数。 70、63、56、49、()、()、() 1、3、6、10、()、()、()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5分) ⒈根据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 算式。( ) ⒉9÷1的商比81÷9的商小。( ) ⒊4×9和6×6的结果相同,所用的乘法口诀也相同。( ) ⒋计算40÷5和8×5时用同一句口诀。( ) ⒌24个苹果分成3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分到8个。(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内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内,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钟声叮叮当》磨课反思与总结精编版

2020年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钟声叮叮当》磨课反思与 总结精编版

《钟声叮叮当》磨课反思与总结 这是一节课以“钟声”为题材的音乐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培养音乐兴趣——聆听享受体验——实践探究表现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也有所创新。 在本课的合唱教学中这也是我在本课的一个创新设计。第二声部我采用不知不觉的渗透。在导入的开始,用情景钟声就把第二声部“叮当”演唱给有效地解决了,目的就是让学生不再老套的套上一个“我学的是第二声部”的概念。在后面的两声部合唱时,第二声部成功的把自己的声部唱的稳稳地准准的!学生用有规律的钟声为主旋律编配伴唱,学生在编配中体会到原来合唱是这样生成的,消除了畏难心理,合唱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学二声部合唱歌曲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学习的,初步的二声部合唱最好是选择练习齐唱过度体二声部单旋律交替二部以及同度和应试二声部(轮唱)。然后,再练习同节奏不同音调二声部和不同节奏具有复调因素的二声部合唱曲。在教学中,还可以从欣赏入,选择一些既简单、和声效果又好的二部合唱曲的片段给学生听,主调音乐二声部合唱都有一个旋律,它可能自始至终保持在一个声部,也可能在两个声部中交替出现。不论唱哪个声部,首先要熟悉主旋律,才能使另一个声音与主旋律的构成准确的和声章程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唱副声部学生往往容易跟到主旋律去。因此,在听二部合唱曲片段时,在熟悉了

主旋律的情况下,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听副声部旋律。在训练合唱曲的时候,也同时可把重点放在副声部上。在两个声部合唱的时候,提醒学生要互相配合,不论唱哪个声部都要听到另一个声部,特别是唱副声部的学生更要做到和第一声部速度一致,强弱一致,节拍一致,感情一致,始终求得与第一声部都保持均衡。这里所说的均衡是要求唱副声部的学生必须明确副声部是附和主旋律的,在音量上不能压过主旋律,但又不能被主旋律压倒。常说的互相烘托、补充、丰富主旋律并以增添色彩,实际上是要求副声部与主旋律保持一定的音量关系,层次清楚,主次分明,以主旋律为主,副声部为辅,副旋律只能顾着主旋律的“画面”和“线条”添上一层不浓不淡的色彩。 本课教师引领着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自主学习),情感沟通的空间(合作学习),亲身实践表现的空间(研究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热情,真正感受音乐的美,净化心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1、学生唱出的声音比较声音,不柔和,如果教师点拨一下,唱得抒情一点效果可能更佳。2、在合唱教学中,缺少了趣味性,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3、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了点,如果能使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起来,不仅能促进教学效果,而且更能使学生体验到合唱的合作精神。 “‘关注音乐、关注学生’的音乐教学才是‘有效’的”。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教材中编排的那些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和学唱价值,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而合唱是集语言(歌词),音乐(旋律)(和声)、演唱(声音表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合唱艺术是声音艺术中最具表现力,感染力,内涵最丰

探索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探索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数学复习课是数学的重要课型,复习绝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增强。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问题方法 现阶段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往往是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式的记忆知识、模仿练习,再不断重复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学习方法。这样的复习课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求知的欲望,学生学得无力,教师教得无味,所以我们要改变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赋予它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乐于学习,主动探索,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行有效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意义 加强对于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对于缓解目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任务难度来说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措施。因此,从意义层面上来说,初中数学复习课策略的有益成果,既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又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从更深层次的理论层面上来说,不仅仅是初中数学复习课,其它所有的教学都应该是有效的,无效率的教学活动既是时间的无意义消耗,更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当我们真正深入到初中数学复习课的课堂中时便会发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对于教学者来说,提高有效教学意识,自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综合多样学科的先进成果,同时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一个合格的教学者所必须的素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于有效教学的重视体现在教材,知识点分布等众多的方面。这其中,对于改变过往以知识灌输的低效率教学方式是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能够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但是,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 二、巩固知识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的错误的防止和解决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当然,教师编题时要有针对性,从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习题,练习题可来自学生作业中典型错误的题目,另外与你课堂所讲例题相对应的题目,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堂及时练习、及时反馈矫正。学生通过一组基本练习题,能够回忆定理、公式等知識点的结构特征;做好一组形成性练习,可以强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递进性的练习,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发挥最佳效果,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及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培养,促使全体学生学好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三、合理协调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反复做题、反复背诵概念,这种复习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学习产生反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对于学生的复习效果没有丝毫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学生就会很有激情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总复习学习中。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教师要对学生不懂的问题积极地解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共同参与学生的复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减轻自己的角色重要性,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这样就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根据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筛选,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学习的需要,进行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领域的变革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的创新最重要是教师要以新型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因为教育改革并不是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切都完全否定,而是根据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筛选,以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一、小组教学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在學校教育中,大多会采用班级集体授课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班级整体性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着对于学生关注度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从而影响到了班级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一直处于一个相互孤立和知识的被动接收地位,这不仅不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入讲授,还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也就影响到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程度。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起班级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在数学课程“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带领班级学生进行本课知识的充分学习。在知识讲授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讲授清楚具体的数学知识点,也要着重给班级学生强调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做到知识学习的全面性。然后,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让班级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课后练习题扇形统计图的制作。在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确定本小组知识学习的具体环节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情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最后,在班级中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之后,教师要要求每个小组依次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学习成果的发言,让学生具体说出自己小组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与分工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班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和学习指导。 二、游戏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磨课总结反思

磨课总结与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研修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为了更好的发展,现对我们组这次研修情况进行总结。 1、磨课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 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2、磨课让我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不足。 磨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等等。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磨课操作,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牵扯我们太多的精力,虽然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成每个任务,但是,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太多太多:我们用心思考后的非常有价值的备课研讨;根据自己的观课纬度用心记录、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态度;课后评议的真知灼见等等。这对于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成长,无疑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 总之,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紧张、忙碌。但我们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它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浅析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19-03-07T11:06:31.0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作者:范奕机 [导读] 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出复习内容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内容,精讲多练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龙城村小学,537605) 摘要: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出复习内容的知识体系,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内容,精讲多练,运用复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复习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系统化;生活化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知识层次科学合理构思,就会出现教学气氛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首先,复习课就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用再现、整理、画龙点睛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使之所学知识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其次,要注重数学知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紧密联系,将现实生活中师生观察到的问题带入课堂,在争议和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最后,复习课更要注重讲究施教策略,要将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下面,笔者将对如何有效上好复习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复习过程中的难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复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重复做题的过程,老师甚至认为数学的基础知识不重要,会做题就行,以考试内容为学习内容的最高标准。学生对旧知识记忆不全,对做题方法比较模糊。此外,学生没有讨论时间,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时间也比较少,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凭借自己的猜测盲目的复习。老师对复习的理解认识不足,有理念但不知道如何实行,最终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对教材的应用不合理,没有具体的复习方法策略,最终导致学生的复习效果不明显。 2有效进行分析的策略 2.1合理运用教材 教材是所有知识的来源,复习必须从教材入手。当然,从教材入手并不是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从头到尾重新讲一遍,教材的设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所以低年级的教材往往对比较简单的知识进行反复的解释,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已经不是问题了。因此,应该以教材为核心进行复习,将教材的重点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对于教材上所列举的例题要予以重视。有的老师认为,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练习题都是一类的没必要每道题都做,但事实上教材例题是经过精细筛选的,看似是在考同一个题型,但每道题所关注的重点都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每个重点例题都分析到,同时进行拓展练习。 2.2梳理知识,对知识点系统化 数学是一门知识性、结构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对旧知识要经常回顾和再现。如果教师只是重复旧知识,没有建立知识网络,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应优化复习内容,基础知识一带而过,重点知识强化训练。通过创设情境的手段,改变并激活复习课中沉闷的气氛。在引导学生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梳理”和“融会贯通”两个词。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住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强调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点,按类别把有关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展现时从基础到综合层次递进,一目了然。教师也可以统筹全册教材,整合出概念部分、计算部分、应用部分的重难点加深训练。融会贯通就是引导领会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相关联系以及知识应用。通过复习,把各单元和全册教材穿线结网,构建出一幅完整的网格知识体系图,将其植根于学生的脑海当中。 2.3联系生活经验,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复习时教师要把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问题带入课堂。当学生对所复习的书本知识理解后,教师可根据每个知识点提出现实生活中互相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激发他们寻根究底的欲望。平时,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都是简单问题,因此在综合复习时教师要特别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迁移,提出的问题要能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体系。例如,复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后,就要解决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问题。这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不规则图形的承包地让学生计算,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先计算出简单图形的面积,再求出它们面积之和就是承包地的面积。通过分部计算,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不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2.4精简多练,熟能生巧 在复习课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其练习的内容要有灵活性和综合性。复习时要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力求做到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另外,教师要将学生作业本上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拟出相关类型的题分组练习,互相检查订正。共性问题特别强调辅导,再将拟定同类型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困生板演并说出算理,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方法,既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教师还可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练习,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保证复习课的实效性。 2.5知识综合,整体记忆 在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练习之后,要对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整理归纳工作必须做的精细,把重要知识点从基础知识、有关公式到做题技巧和相关题型都进行有效的整理。在每个题型下加上相应的例题,这样再次浏览的时候一目了然,可以准确地找到每个知识的重点。如在对应用题“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整理时,分条整理出不同的出题模式,针对每个出题模式特定的做题方法,每种做题方法对应的公式都要有规律的标注,同时标清每种做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配以相应例题。这样,再有涉及鸡兔同笼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要及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报告(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教材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就是在教师讲解之后或者一段时间,学生得到了进步或者发展,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水平。有效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对教学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磨课总结反思 进入2013年10月中旬,我们参与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郭娟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教学课《长城》。接到通知后,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郭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多多。 一、总体感觉: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积极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郭娟老师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结束,教师们已经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 二、关于备课 基于第一次备课,郭娟老师在研修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执教了这节课。课后,我们召开了备课小组会议,用心聆听了大家的评课意见和建议:课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评价不及时,面对学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时巧妙地点拨和引导,总怕节外生枝,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于是,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了修改,重新确立了

教学重难点,调整了部分教学环节,随后进行了第二次备课并在同组成员的分工观课中执教了第二次课…… 三、关于上课 上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课堂内容中,能清晰、明确重难点操作流程。使“重、难”点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 1、适当取舍,选准教学切入点,以诵读为本。这篇文章很长,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着重抓住“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 口”“城台”这些词语展开教学,从柳树的外形和生长经历引导学生直奔重点,阅读文本、深究文本,层层深入,以诵读为本,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情感、读出方法。 2、2、推敲词句,体会语言的内蕴。帮助学生感受柳树的形象时采用了灵活的方法:有让学生体会,像“嘉峪关”的高度;跟已有生活经验楼的“高度”比较,把“长城的长度”跟平时常见的“距离远度”对比。 3、汉语独具的个性魅力也决定了“悟”这一独具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悟,是一种省去繁琐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引自董丽芳《我们应该如何感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品读,在语言的基础上,感悟文学,与作品共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作者:郭玉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86 更新时间:2010/11/2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郭玉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数学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大多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且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发展.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努力探索研究,课题实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便于今后深入、有效地开展后期实验,现就本阶段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之研究》课题确定为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方向。为了通过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索出一套适合数学优化教学中遏制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方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我校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之研》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 二、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 统一思想后,为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实验真正做到有组织、有落实、人人参与,工作到位。挑选年富力强、熟悉业务、钻研技术、乐于奉献的数学一线教师为教研课题组成员。并对课题实验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对课题组成员明确职责。同时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结合实验方案分别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教师制度》、《课题组工作制度》、《课题实验制度》,从制度上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课题实验上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严格考勤,定期座谈交流。 三、加强学习,增强研究课题的潜力 为了帮助数学教研课题组成员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学习: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精编WORD版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教学策略的研究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案 ——崇凝镇线王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数学教学焕发着充沛的活力。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使我校数学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1.本课题实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学习探索,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体优化,提高自身的素质。 2.本课题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是联系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改变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

小学数学磨课总结反思

小学数学磨课总结反思
篇一:第二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反思 第二小学数学组磨课总结反思 研修磨课阶段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段时间的紧张经历,我组的收获颇 多。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组成员积极学习有关磨课的相关资料,制 定计划、确定课题、制定观课观察点。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积极备战。 研修磨课让我经历了与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团 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能力提高的源泉。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 方法进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 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过研修磨课,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要磨出一节好课,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 教,不断的修改,反思才能成为一堂高效的优质课。而正是一次次地试教,一次 次的与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交流,真切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 质,才一次次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修行的不足与苍白。 反思后,我认为我们在近期的磨课活动中有以下收获: 1. 导课形式要简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利用仲秋节的月饼引入,郭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入了古诗思想和分享思 想。 2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特别是在练 习环节,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高效节时。

3. 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与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的 互动在剪纸环节展现的淋漓尽致,互动有助于学生感情升华。 4. 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使学生学有价值的 数学,分数的认识增加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开劈了新的数学天地。 5. 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磨课时,好 多老教师的教学艺术魅力感染着我们年轻教师。 这次磨课,我们累并快乐着,我们收获着互动带来的成绩,感受着集体成 就完美的力量。 篇二:磨课的总结与反思 磨课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我们组成员的相互讨论得到掌握 2、5 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 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还从数学研究方法这个方面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 同时,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我们知道,一堂课的知识目标 是很容易达成的,但是如果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会给我 们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难。但牛老师正确的教学观念,恰当的教学设计,使课堂 生动活泼,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 正确的教学观念 本节课教学,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 传统模式,采取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 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 也很到位。数学方法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受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研究的方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张祥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张祥 发表时间:2019-06-10T17:23:25.42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8月刊作者:张祥 [导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了应有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协调发展。我们应着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张祥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 409800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了应有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协调发展。我们应着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187-0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追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追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问题,典型习题及其变式、引申与拓展等,创设问题情境,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考虑活动的方式和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的能力,紧扣教学内容,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做到学生人人有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方式、任务、时间和角色等。 二、丰富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时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将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律性结论和现成的漂亮解法直接奉献给学生,省去了学生探求问题解决的思路的艰辛历程,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对此,教师要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退而结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激励学生做问题的探究者,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在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教师应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然后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引证资料的习惯;一方面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另一方面应该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各种方式寻求帮助;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 三、强化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有效性 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只有这样的数学教育——以反思为核心——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本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受阻是常有的事,此时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确定解题关键。每一次解题以后,学生可以对自己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何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反思,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思维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解题质量和学习效率,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其实,这种现象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有着直接的关系。重视并做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重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从课堂评价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更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只要学生发了言就给予表扬,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会使个别学生产生思想的惰性。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的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再如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解,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能把教学时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对难点内容的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采用现代的多媒体组合教学,并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互为补充。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