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控制探析

沉井是修筑深基础和地下构筑物的一种施工工艺。沉井下沉时,井身靠其自重或在其他措施协助下,克服与土壁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反力,不断下沉,直至设计标高就位,然后进行封底。沉井广泛用于设备基础、水泵房、桥墩、顶管的工作井、深地下室、取水口等工程施工。

沉井施工工艺的优点是:可在场地狭窄情况下施工较深的地下工程,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在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地区施工;施工不需复杂的机具设备;与大开挖相比,可减少挖、运和回填的土方量。其缺点是:施工工序较多;技术要求高,下沉施工中易发生流砂造成沉井倾斜或下沉困难等。沉井下沉是沉井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做好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控制对沉井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地质勘察

沉井施工前应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以提供土层变化、地下水位、地下障碍物及有无承压水等情况,以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沉井下沉施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依据。

2.下沉方案选择

沉井下沉有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两种,一般采用排水下沉。当土质条件较差,可能发生涌土、涌砂、冒水或沉井产生位移、倾斜及沉井终沉阶段下沉较快有超沉可能时,才向沉井内灌水,采用不排水下沉。

当决定由不排水下沉改为排水下沉,或部分抽除井内灌水时,必须慎重,并应加强观察。

3.沉井下沉验算

沉井下沉前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查、外观检查,并根据规范要求、勘测报告,对各种形式的沉井在施工阶段应进行结构强度计算、下沉验算和抗浮验算,判断每个阶段可否下沉,是否会出现突沉,作为确定下沉施工方法和采取技术措施的依据。

沉井下沉时,第一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其余各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其自重必须克服井壁与土间的摩阻力和刃脚、隔墙、横梁下的反力,采取

不排水下沉时尚需克服水的浮力。沉井制作在拟定高度后,下沉前,应验算下沉系数。可按下式验算: K=R T B Q +-=R

f H D B Q +--)5.2(14.3 式中:K —下沉安全系数,一般应大于1.15~1.25;

Q —沉井自重及附加荷重(KN );

B —被井壁排出的水重(KN ),采取排水下沉时,B=0;

T —沉井与土间的摩擦力(KN );

D-沉井外径(M );

H —沉井下沉高度(M );

R —刃脚反力(KN ),如采取将刃脚底面及斜面的土方挖空,则R=0;

f —井壁与土的摩擦系数,可从有关规定及勘察资料查得。

当下沉范围内土层由不同土层构成时,其平均摩擦力系数由下式计算: f =n

n n n n n n f n f n f ++++++ΛΛ212211 f 1f 2…f n —各层土与井壁的摩擦系数(KN/㎡);

n 1n 2…n n —各层土的厚度(m )。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采取在基坑中制作,减少下沉深度,或在井壁顶部堆放钢、铁、砂石等材料增加荷重;或在井壁与土壁间注入触变泥浆,以减少下沉的摩擦力等措施。当下沉系数较大,在沿井壁外周回填相应的土方,增大总摩擦力。

4.下沉施工

(1)排水下沉

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使沉井能均匀竖直下沉。有底架、隔墙分格的沉井,各孔挖土面高差不宜超过1m 。如下沉系数较大,一般先挖中间部分,沿沉井刃脚周围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如下沉系数较小,应事先根据情况采用相应的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长时间停歇。井孔中间宜保留适当高度的土体,不得将中间部分开挖过深。

沉井下沉过程中,每8h 至少测量2次。当下沉速度较快时,应加强观测,如发现偏斜、位移时,应及时纠正。

对普通土层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挖土厚0.4~0.5m ,沿刃脚周围保留0.5~1.5m 土堤,然后再沿沉井壁,每2~3m 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

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沉井便在自重作用下均匀垂直挤土下沉,使不产生过大倾斜。如下沉很少或不下沉,可再从中间向下挖0.4~0.5m,并继续向四周均匀掏挖,使沉井平稳下沉。

不排水下沉

一般采用抓斗、水力吸泥机或水力冲射空气吸泥等在水下挖土。

①抓斗挖土

用吊车吊抓斗挖掘井底中央部分的土,使之形成锅底。在砂或砾石类土中,一般当锅度比刃脚低1~1.5m时,沉井即可靠自重下沉,而将刃脚下土挤向中央锅底,再从井孔中继续抓土,沉井即可继续下沉。在粘质土或紧密土中,刃脚下土不易向中央坍落,则应配以射水管冲土。沉井由多个井孔组成时,每个井孔宜配备一台抓斗。如用一台抓斗抓土时,应对称逐孔轮流进行,使其均匀下沉,各井孔内土面高差不宜大于0.5m。

②水力机械冲土

水力机械冲粘性土时,宜使喷嘴接近90°的角度冲刷立面,将立面底部刷成缺口使之坍落。冲土顺序为先中央后四周,并沿刃脚留出土台,最后对称分层冲挖,尽量保持沉井受力均匀,不得冲空刃脚踏面下的土层。施工时,应使高压水枪冲入井底,所造成的泥浆量和渗入的水量与水力吸泥机吸入的泥浆量保持平衡。

水力吸泥机冲土,适用于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土中;使用不受水深限制,但其出土效率则随水压、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必要时应向沉井内注水,以加高井内水位。在淤泥或浮土中使用水力吸泥时,应保持沉井内水位高出井外水位1~2m。

5.测量控制

沉井位置标高的控制,是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四面设置纵横十字中心控制线、水准基点,以控制位置和标高。沉井垂直度的控制,是在井筒内按4或8等分标出垂直轴线,各吊线坠一个对准下部标板来控制,并定时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线坠离墨线达50mm,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即应纠正。沉井下沉的控制,是在井筒壁周围弹水平线,或在井外壁上两侧用白铅油画出标尺,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来观测沉降。沉井下沉中应

加强位置、垂直度和标高(沉降值)的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班中及每次下沉后检查一次),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预防超沉。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如有倾斜、位移和扭转,应及时通知值管理人员,指挥操作人员纠正,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6.沉井封底

当沉井下沉到距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或接近设计标高,再经2~3d下沉稳定,或经观测在8h内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即可进行沉井封底。封底后,待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所需强度(一般养护7~14d),方可从沉井内抽水,检查封底情况,进行检漏补修,以及施工上部钢筋混凝土底板。

7.沉井下沉的质量控制措施

沉井的下沉如出现:下沉过快、下沉过慢、下沉搁置及筒体偏移和扭位的情况,应及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对策,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预防措施。

(1)预防下沉过快

发现下沉过快,可重新调整挖土,在刃脚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将排水法改为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在沉井外壁间填粗糙材料,或将井筒外的土夯实,增大摩阻力。可用木垛在定位垫架处给以支承,以减缓下沉速度。如沉井外部土液化出现虚坑时,可填碎石处理。

(2)预防下沉过慢

沉井制作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保持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光滑。使沉井有足够的下沉自重,下沉前进行分阶段下沉系数的计算,或加大刃脚上部空隙。在软粘性土层中对下沉系数不大的沉井,采取连续挖土,连续下沉,中间停歇时间不要过长。

在沉井上部加荷载,或继续浇筑上一节井壁混凝土,增加沉井自重使之下沉。将刃脚下的土分段均匀挖除,减少正面阻力;或继续进行第二层碗形破土,促使刃脚下土失稳下沉。对于不排水下沉,则可以进行部分抽水,以减少浮力,借以加重沉井。

(3)预防下沉搁置

施工前做好地基勘察工作,对沉井壁下部3m以内的各种地下障碍物,下沉

前挖井取出。对局部软硬不均地基或倾斜岩层,采取先破碎开挖较硬土层或倾斜岩层,再挖较弱土层,使其均匀下沉。

遇较小孤石,可将四周土掏空后取出;较大孤石或大块石、地下沟道等,可用工具或用松动爆破方法破碎成小块取出。

(4)预防筒体偏移和扭位

加强测量控制和检测,在沉井外和井壁上设控制线,内壁上设垂直度观察标志,以控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每班观测不少于2次,发现位移或扭位应及时纠正。位移纠正方法一般是控制沉井不再向位移方向倾斜,同时有意识地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纠正倾斜后,使其伴随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移纠正。如位移较大,也可有意使沉井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到刃脚处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位置吻合或接近时,再纠正倾斜,位移相应得到纠正。扭位可按纠正位移方法纠正,使倾斜方向对准沉井中心,然后纠正倾斜,扭位随之得到纠正。亦可先纠正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然后纠正另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几次倾斜方向纠正后,轴线即恢复到原位置。

8.沉井下沉施工质量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