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文化博物馆

蒙顶山茶文化博物馆

主题馆中央的水区增添了茶博馆的灵气,六根白色浮雕立柱分别记载了世界茶人、茶事、茶具、茶叶、茶俗和茶诗。用腐刻铜板记载从神农氏至今近5000年茶史大事记的地面踏步,把大厅末端的汉代植茶始祖吴理真和唐代茶圣陆羽雕塑连接起来。场景展示区里可以领略川藏茶马古道始发地的茶马古道场景悠悠千古情。接待区里可以品尝世界精品名茶,展览区着重介绍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历史、茶文化艺术、云南六种最具代表性的饮茶习俗、十四种特色茶艺、茶文化作品、茶道三君子(好茶、好水、好茶具)、茶与健康等。特别展区重点介绍云南茶文化发展史、蒙顶山名茶和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资源,销售区推介四川及云南特色茶产品和土特产品,还可以在多功能区学习茶艺、采茶与制茶、茶具制作、模仿照相、会议接待。

主体建筑共四层,分设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崂山茶文化博物馆、游客中心、学术中心4部分。其中,中国茶文化博物馆设茶史、茶人、茶谱、茶著、茶茗、茶艺6个展区,馆内收藏展出汉、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等茶具300余件(套);茶经、茶著200余本;全国各地名茶样品百种;茶叶印章60余枚

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 近年来,国内建起了一些生态旅游茶园,这是一种新型的“茶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六堡镇,随着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一些投资者也逐步把目光投向了特色农家旅游业的开发。 一、茶文化旅游的内涵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茶生产、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 茶文化旅游的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茶业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游客在茶业旅游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茶园的优美风光 ,也更加深了对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层面的需求,而且人们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得到满足。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实现了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 ,增加了茶农取得经济收入的渠道。发展茶文化旅游,要加大茶文化宣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办好茶业博览馆、名优茶交易会、茶文化节 ,将茶园一茶厂一茶馆一茶业博物馆等场所组合成为旅游产品。 二、开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1、茶文化旅游拓展了茶业产业链 传统的农业只专注于土地本身的耕作的单一经营方式 ,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农产品。茶产业也是如此茶农只顾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茶、采茶、制茶、卖茶,年复一年。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紧张与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他们开始怀念和向往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成为都市人的追求和渴望 ,而这一切无疑给现代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茶业旅游作为农业旅游中的一种形式,除了为游客提供修养生息、放松身心的环境之外 ,本身更具有吸引游客的自然资源优势,茶乡多半依山伴水,风景秀丽。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茶叶是农产品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种,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除了可以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武夷山的茶文化

武夷山的茶文化 武夷山的茶文化 福建武夷茶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 从唐代开始就被大量种植,到了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 为贡茶。 此次来到武夷山,除了充分汲取茶艺方面的知识外,在游览武夷山的过程中刘媛媛还积极的了解当地民俗文化,为新歌《武夷茶香》、《我要吃茶去》的采风收集素材。武夷山当地盛产800多种 岩茶,其中尤以大红袍最为出名,已经被国家博物馆郑重收藏,是 代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顶级奢侈品。 此次来到武夷山,充分了解到武夷山悠久的茶文化,受益良多。识茶、品茶、懂茶,对修习心性和做人做事有很大的意义,人就应 该像一杯茶一样,不仅外表光鲜,丰富的内涵及品性才是一个人本 质的体现!此外,此行的另一大收获,就是武夷山的茶文化、民俗人情、秀丽风景等等对我在新歌创作上面有很大的启迪,让我更加了 解歌曲的生命力是需要这些养分才能孕育的。 相传乾隆帝好饮茶,大臣曾献一茶,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乾隆帝 《金瓶梅》里的.饮茶风俗(五) 宋人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对花的香气有独特的研究,曾 为不同的花作了《十八香词》,从不同的花香特质给予拟人格的不 同称呼,其中他称菊为“傲士”,因为菊的香是“冷香”。 事实上,我们如果仔细地去研究菊花的话,相信初次闻它的香气,不会令人感觉到可亲可爱人。它是一种冷艳、不向世俗讨好的香气,凛凛然像剑士所发出的森冷剑气,令人敬畏。

不同的菊花会散发不同的香气,菊花作为香料应用在生活之中,且有相当的经济价值的,特此举例如下: 万寿菊:也叫金盏草,可提炼香精油,具有浓厚的水果气味,稀释之后,类似苹果香。 大波斯菊: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秋樱,原产于墨西哥,有淡淡的甜香。 茵陈蒿:在我国江南所产的茵陈蒿气味极其芬芳,俗名“龙脑薄荷”,而产于荷兰、匈牙利、北美的茵陈蒿则具有强烈的茴香气味,可作食品或化妆品香料。 苦艾:苦艾分布于北美、南亚洲,叶及花穗具有草质性特异香气,可用蒸馏法获得从暗绿色香油。 罗马甘菊花:分布于比利时、匈牙利、英国,具有独特的芳香,可蒸馏得淡蓝色精油,作为医疗、洋酒、化妆品等的香料。 德国甘菊花:分布于德国、匈牙利、捷克、俄国、北美,精油可作药用及沐浴香料,可防止皮肤发炎。 其实菊花除了香气之外,它的美是令人难以形容的,在日本世界文化社所出版的《茶花历.菊、照叶》一书中,菊花的风姿各异,有 着让人不敢轻视、凛然的气韵。 随着中央电视台播出五集电视片《武夷山茶文化》,被誉为“国茶”的武夷大红袍悄然间开始走红起来: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 攀升。 此间茶界人士告诉记者,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大红袍的价格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古今中外素享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著中都有她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载记 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品后诗兴大起,发出 了“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

马尾船政文化观后感

马尾船政文化观后感 中国马尾船政局在中国近代工业史、海军史、教育史以及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中国船政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纪念的是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的官兵)与之为邻。该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近代船政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层楼博物馆,博物馆内在不同的楼层设立了不同的战区,通过大量珍贵文物、文字、图片以及模型并从船政创建、人才培养、海军建设、重大海战、科技发展、文化建设六个方面来介绍中国船政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里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船政文化,凝聚着一代中华人民对振兴中华的梦想。船政不仅仅是马尾的辉煌,更是中国近代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博物馆里,当我徘徊在一件件文物前、当我驻步凝视在兵舰模型前,那悲惨的战争仿佛又重现在我的面前:自从188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国门。1883年,法国发动中法战争,马江海战我军阵亡521人,这场战役让我们失去了多少优秀的英才啊!走在马江海战纪念馆,感受到烈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为了保卫我国海疆、抵御外国的侵略而牺牲了生命。我们既为马尾船政取得的丰功伟绩感到无比的自豪,又为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感到无比的悲伤,自豪与悲伤之感由然而生。 风雨飘摇的近代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数千年未

遇之强敌,中华名族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轰响中觉醒。在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船政的诞生,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冀,带来了蓝色的梦想与期望。沈葆桢等船证人物是晚清政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名臣,忧国忧民,廉洁清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可见一腔热血,一片忠心。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在兴办船政、主持海防,还是在为官理政、兴利除弊等方面,都有值得称道的卓越政绩。然而,清廷的腐败和历史的局限,船政虽经一番艰苦创业,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古老的昨天艰难离去,船政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通过此次的参观,我们更加体会了责任与使命的意义。光辉的思想和精神是不朽的,先烈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我们大学生要做的那就是在大学期间,汲取各方面知识,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武夷山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武夷山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专业年级:_________ 国际经济与贸易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1月25日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看好武夷山产业茶发展的前景,通过对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SWO分析,从而寻找出更有利于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对策,使武夷山茶产业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健康长远化方向发展。

1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茶叶总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目前亚洲产量仍然以绝对优 势领先于其他各洲。中国茶叶产量的提升在世界总产量增长中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并且在大主产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中居于首位。但是作为茶叶主产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和印度尼西亚,都将茶叶生产作为本国优势农产品进行开发,越南等新兴产茶国的产量也不断提高,而世界茶叶的总消费量相对稳定,短期内茶叶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⑺。 2国内研究现状 2006年度,全国茶叶种植面积为2070万亩,比2005年的2028万亩增长2.1%,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t大关,达到了102万t,比2005年的93.4万t增长了9.2%,继2005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后,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首次超过100万t,继续排名世界第一[8]。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kg,比2005年上涨5.9%,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2005年的219.2亿元增加13.1%。其中,名优茶产量由2005年的28万t增加到39万t,产值由147亿元增加到186亿元,增长26%有机茶面积由上年的49万亩增加到66万亩,增长36% 2006年是我国茶叶出口跌宕起伏的一年,经历了日本、欧盟修订提高茶叶 农残检测标准、人民币升值及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仍然稳中有升。根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2006年全国茶叶出口量仍 达28.7万t,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出口额首次突破5亿美元,达到5.4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3%2]。 武夷山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茶区。茶产业也成为了武夷山特色农产品主要产业,2006年,武夷山茶产业持续强劲发展,全市茶区面积达到24万亩,居全省第 二位,比2000年扩大46.2万亩,扩大了23.8%;全省茶叶产量为20万t,比2000年增加7.4万t,增长58.7%;毛茶产值42.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涉茶行业产值近20 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2006年名优茶产量达6.9万t,产值34.4亿元,产量虽占总产量的34.5%,但产值却占总产值的80.5%。 2006年,全省茶叶出口1.74万t,同比增长4.2%;出口创汇4850万美元,同比增长

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意义的博 物馆在展示与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收藏文物及标本为主的 博物馆开始关注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即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变为以 人为本的博物馆。博物馆文化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物”的研究转移到“人”的研究 上来,博物馆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茶文化的 专题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审视并反思这个问题,并努力对“以人为本”的展示新理念进行尝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本文试就以茶博为例,初步探 讨“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实施。 1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自1873年法国卢浮宫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在 西方博物馆发展初期,一直都以“物”为本,展览围绕着藏品展开,没有过多地 考虑、研究观众的心理需要。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博物馆数量的 增多,竞争的加剧,博物馆从业人员才开始意识到“人”的心理,并在1971年国 际博物馆协会上把“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作为主题。到了2001年 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次国际博协(ICOM)全体会议和20届国际博协全体大会上,又提出了“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的主题,说明“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仍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各国 都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提出“以人为本”的 宗旨,支持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也是时代的要求。国外博物馆无论 规模大小,档次高低,一切工作均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着为公 众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争取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引导 公众来参观博物馆,并为公众提供各种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文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博物馆界也开始转变传统观念,“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向“以 人为中心,面向全社会”发展;从“侧重藏品的保护和研究”向“以社会教育与文

武夷山茶博会 红茶两大看点

武夷山茶博会红茶两大看点 17世纪,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漂洋过海,远销英伦,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红茶依然是世界首选的茶品。全世界茶叶市场80%的份额为红茶所占据,称红茶为茶叶世界瞩目的焦点亦不为过。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以金骏眉为代表的武夷红茶引来中外茶客颇多关注。而本年度的又一茶界盛事--2009中国武夷山国际茶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武夷山茶博会)即将于12月5日拉开帷幕,据了解,中印红茶国际交流与时尚休闲红茶屋将成为此次武夷山茶博会红茶领域的两大看点。 罗禅武夷山寻根红茶促进中印红茶国际交流 据悉,本次武夷山茶博会上,正山茶业展示区将推出世界红茶文化交流特展,中印红茶的交流将是亮点。届时,在正山茶业展示区,茶客除了可以一睹正山堂金骏眉的风采、品尝到正宗的正山小种红茶外,还能一品来自罗禅茶叶公司的大吉岭、阿萨姆红茶等印度极品红茶,亲自感受中印红茶的异同与各自魅力。元正茶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够借助茶博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广武夷红茶正山小种,让更多人认识并接受这种掀开面纱走出深闺的历史名茶;亦通过中印红茶的国际交流,让更多人关注红茶的历史及其独具的跨文化魅力。 中印红茶的结缘,还要从今年4月,56岁的印度罗禅茶叶公司总经理罗禅先生一行来到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探寻红茶鼻祖说起。“160年前,罗伯特福琼从武夷山带走了茶种和茶苗,红茶西游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出现了大片的茶园。今天,我带着印度的红茶东渡,来到武夷山,把它们带回来给中国。”罗禅说,“此次来到武夷山,就是想看看红茶的发源地,一睹当年带回印度的茶苗曾经生长过的茶园、茶山,品一品正山小种红茶,我们寻祖来了。” 与正山小种红茶的专业生产企业——武夷山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元勋碰面后,罗禅开始了与正山小种的亲密接触。从事茶叶加工、销售三十余年的罗禅品尝到的第一泡正山小种红茶,即是这两年在国内市场上赫赫有名的正山小种新品“金骏眉”。细细端详金黄色的茶汤后,罗禅端起茶杯,小啜一口:“非常好!有它独特的味道。它和我们大吉岭红茶的初摘茶茶汤颜色很像,都是金黄色的。口感虽独特,但细细品味之

船政文化

本文作者:韩 【引言】船政文化是福州乃至整个福建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本文在浅谈船政文化渊源及其价值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弘扬船政精神,推进海峡西岸建设发表个人见解,全当抛砖引玉。 【关键词】船政文化、海西建设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在这里诞生;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在这里组建;中国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在这里建成;中国近两个世纪的船政文化历史诗篇在这里写下最浓重的一笔。这里就是马尾,福州马尾,一个因船政文化而举世闻名的地方。 一、船政文化渊源及其价值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历史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的反映,同时有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船政文化”,即指清朝在福州马尾举办福建船政时期所形成的,包括近代教育、科技、翻译等的文化活动及其所造就出的杰出人物的思想成果,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过渡时期所产生的文化

现象。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企业的产生与发展,造就出新一代“开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昭示了封建传统文化的没落,催生出新世纪(20世纪)的维新思想、改良实践以及革命运动。 究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价值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1、先进生产力决定历史大转折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林则徐提出“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左宗棠指出须“师其长以制之”。福建船政的开办,正是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强烈呼吁和倡导的结果。福建船政集近代中国先进企业与先进教育为一体,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意识形态,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历史大转折。历史选择了中国大陆东南隅的福建福州马尾,这里出现了当时全国也是远东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造船工厂。其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福州历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两晋、南朝时期福州开始兴学;唐代福州“比屋业儒,俊造如林”;宋代福建成为“东南全盛之邦”,“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明代各种人才纷纷崛起,“才隽辈出,彬彬风雅”;清代福州书院、学堂林立,人文蔚起;近代以后,更出现众多目光敏锐、思想先进的杰出人物。福

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及分类介绍

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及分类介绍 下面一起来看看武夷山大红袍的做法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武夷山大红袍的特点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一带生产的乌龙茶类的总称。 武夷岩茶系半发酵茶,集红茶、绿茶功效于一身。 色泽油润,内质香郁,味醇香甘,汤色清橙红,茶汤金黄,叶底绿叶红边,叶瓣边缘红艳,呈绿叶红镶边状,饮用武夷岩茶,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岩茶的药作用,除了具备红绿茶的作用以外,它所含的糖类及各种矿物质较多,耐冲泡,能促进人体健康。 突出表现在会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有提神消食、生津止渴、减肥健美、防癌抗病之功效,又有“减肥茶、“健美茶之美称。 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委员会提出武夷岩茶的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即武夷山市现行政区域范围内,分区为:武夷岩茶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武夷岩茶是有赖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只要是产自“三十六峰、“九曲溪之区域内的武夷岩茶,才有岩韵。 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才有资格称为武夷山岩茶。 武夷岩茶最有特色的是味甘泽而气馥郁的岩韵,因岩茶品种及种植的气候、土质、树龄、鲜叶老嫩、加工技术、武夷耕作法、施肥不同而有不同的喉韵特。 武夷岩茶按等级分为四大类,由好到差为:正岩茶、半岩茶、洲

茶、外山茶。 其中最好的是正岩茶,最差的为外山茶,正岩茶处于景区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于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遗产,茶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且在景区内要退茶还林,面积也越来越少,所以武夷茶的最珍品—-正岩茶越来越少了,这种茶是完全自然的,对人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成品茶最好的是大红袍条形为条索形,色乌黑,焙透火功,香气高、厚,且令人舒服,具有焦火香,汤色橙黄到橙红,很耐泡,九泡有余香,回甘明显,岩韵显著。 精制的大红袍条索壮美,冲泡后的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呈绿叶红镶边。 入口水仙,佳味清纯。 “岩骨花香之品质特征。 正宗的武夷岩茶可连续冲泡六至二十道,色、香、味俱不变,耐泡是武夷岩茶的一大特色。 武夷岩茶的泡饮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噱咽,再试其香,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开汤后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饮,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香气。 更上者"七泡有余香"。 品质第二的为小红袍:香气高,汤色橙黄,也很耐泡,可泡七道

武夷山茶叶资源概况

为摸清我市茶产业现有状况,科学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茶产业发展大计,做大做强“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我市茶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茶业资源普查工作。茶业局从2008年4月开始,牵头组织林业、统计、农业等部门对现有茶山分布、面积、品种、产量等情况以及茶企业(作坊)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商标、是否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否获QS证书、是否办理工商执照、是否办理税务登记、加工能力、年产值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工作于12底结束,历时9个月,共组织市乡村干部及熟悉当地茶山茶农500多人。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章茶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概况 一、基本情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南麓,闽赣交界处,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跨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东邻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与光泽县毗邻,北与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武夷山市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02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2007年5月,被评为全国首批5A 级旅游区。

中国船政文化

中国船政文化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10级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2)班姓名:林榜学号:241090217 摘要: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成效卓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福建船政文化既是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 关键词:中国船政文化马江海战船政博物馆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展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国防建设、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折射出立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的传统文化神韵,形成独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先后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北马江海战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为邻。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 馆内陈列分为序厅、船政概览厅、船政教育厅、船政工业厅、海军根基厅、船政名人堂。 展厅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圆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第二层为“船政概览”,造设船政衙门景观,展板依次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第三层为“船政教育”,主要介绍“船政学堂”和培养出的船政精英。第四层为船政工业与科技,设置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第五层为“海军根基”,突出近代海军的形成、船政十三厂造舰船的规模数量、地位,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将领。 “船政博物馆叙述了整个船政建设发展的现代化过程,非常艰辛,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所以,前人的努力给后人以很大的启示:要怎样共同富国富民,这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的责任。”我们应该“东学为体西学用,马江巨舰驭狂涛”。 船政文化所涵盖的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分别于1996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弘扬船政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自1998年,马尾先后投资上亿元,建造了船政文化博物馆,修复船政遗址,开辟船政文化旅游线路。2005年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被中宣部评为“第三批全

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11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万亩,较2000年增加万亩,增长%;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11年茶叶产值达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 表一 1978—2011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注:以上数据源于统计年鉴)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加工企业数量迅速扩大。全市已形成武夷山、政和、建瓯、松溪等茶叶主产区,拥有茶叶企业(作坊)1000多家, 2011年茶叶加工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有5家,2000万元以上的43家,500万元以上的83家,1家企业入选全国百强茶叶企业,茶叶加工产值达亿元。由此可见,我市茶叶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 2、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闽北茶叶企业秉承诚信、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以诚信、品质、实价作为经营理念,通过改变传统茶叶经营模式,推行QS、ISO9000、ISO14000、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认证,

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

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展示与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收藏文物及标本为主的博物馆开始关注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即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博物馆。博物馆文化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物”的研究转移到“人”的研究上来,博物馆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审视并反思这个问题,并努力对“以人为本”的展示新理念进行尝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本文试就以茶博为例,初步探讨“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实施。 1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自1873年法国卢浮宫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在西方博物馆发展初期,一直都以“物”为本,展览围绕着藏品展开,没有过多地考虑、研究观众的心理需要。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博物馆数量的增多,竞争的加剧,博物馆从业人员才开始意识到“人”的心理,并在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上把“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作为主题。到了2001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次国际博协(ICOM)全体会议和20届国际博协全体大会上,又提出了“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的主题,说明“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仍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支持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也是时代的要求。国外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一切工作均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着为公众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拉近博

船政文化与教育的影响论文(共2篇)

船政文化与教育的影响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船政文化对高职语文素养课程的影响 语文素养不但要求培养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思维方式的锻炼、人文素养的形成等,从根本上讲,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日常的修养,这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职教育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心智、情感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情知合一”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虽然教育界对语文素养培育的关注由来已久,但机械的套用模板或“喊口号”式的教育理念都不能使语文素养课程真正融入高职教育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应该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的文化优势,并将其转变为培育语文素养的肥沃土壤,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船政文化以其爱国自强、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无数的优秀毕业生,如何挖掘船政文化在新时期的重要意义,并将之应用于高职语文素养船政文化与教育课程是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

一、船政文化的丰富内涵 船政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不同时代的学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沈岩在《船政学堂》一书中概括道:“船政文化是船政历史人物创造的物化成就和政治精神文明成果,它包括物质、政治、精神三方面,而其精华与灵魂是精神文明成果。……归结起来,船政文化的精神实质有爱国自强、改革创新、重视科教和海权意识几个方面。” (一)爱国主义,船政文化的底色 船政学堂不仅为我国近代海军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更激励后人的是船政人在抵御外侮时所展示出的不惧个人生死的爱国豪情,无论是甲戌巡台抑制日军对台湾的侵略,还是陈英、邓世昌、许寿山、吕翰等这群由船政学堂培养出来的水师官兵在马江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勇抗敌,都显示了大无畏的爱国精神。爱国主义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丰富的内涵,当时处在内外交迫的中国,要求有志之士奋发图强,在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爱国心的驱动下以智报国,以身报国。同样,新时期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就是以爱国为先。而新时期的爱国强调的是以智报国,以德报国。语文素养课程不仅是积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

武夷山御茶园的前世今生

武夷山御茶园的前世今生 2013-06-20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武夷山御茶园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御茶园建于元朝,元亡明兴,贡茶制度仍沿袭前朝.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皇帝朱元璋诏令全国产茶之地按规定的每岁贡额送京,并诏颁福建建宁(按,武夷山当时归属于建宁府)所贡的茶为上品.茶名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并下令不得辗捣为“大小龙团”,按新的制作方法改制成为芽茶入贡,即“明太祖废团茶制散茶”.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御茶园疏于管理,茶树枯败,茶业衰落,武夷岩茶遂免于进贡. 前世:“皇家贡焙局”

元代至元十六年(1276年),浙江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监制“石乳”茶数斤献与宫廷,深得皇上赏识。至元十九年(1279年),高兴又命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岁贡二十斤,采摘户凡八十”。大德五年(1301年),高兴儿子高久住任 邵武路总管,就近到武夷山制贡茶。次年(1302年),他又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溪畔的平坂设立了皇家贡焙局,遂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朝 廷贡品,每年精制成龙凤团饼,直送当时京城(北京)。 可好景不长,武夷茶的入贡,给武夷山的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口腹之欲,苛索不已 ,贡额逐年增加,到元末,每个贡茶已增至九百九十斤.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残酷的敲诈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逃亡,造成茶园荒芜,茶树枯萎.到明嘉靖三十六年,官府不得不停办茶场.清代初年,武夷山御茶园又重新恢复和发展。御茶园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立到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废止,前后经历255年。它的兴废,值得后人深思。 今生: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年6月18日) 为学习借鉴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5月24-27日,省委农办组织省农业厅、有关省辖市的同志和部分专家,对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参观了福州市茶叶批发集贸市场、武夷山生态茶园、武夷星茶叶公司、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厦门茶叶市场等地,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茶叶生产企业、茶商进行了座谈交流,走访了基地茶农。所到之处,总的感到,福建省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茶农、从政府到涉茶企业,都积极在茶字上做文章,到处产茶,人人饮茶,人人知茶,确实无愧是茶的故乡。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省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只要突出优势,差异竞争,就可铸造河南茶叶新的辉煌。 一、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是茶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之一。其中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永春佛手茶、福建茉莉花茶誉满海内外,尤其乌龙茶和白茶更是福建特有的优势茶类。近年 来,福建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9年,福建省茶园

面积发展到254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5左右,其中乌龙茶产量12万吨,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0%;涉茶总产值超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在许多地方,茶产业已成为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福建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推动,实现了向茶产业强省的转变。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福建省各级都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茶叶生产、科研、宣传的扶持力度,建立成规模的茶叶交易平台,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促进不同范围内的茶叶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宣传和打造品牌。如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武委[2010]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品牌营销推广实施意见》 (武委[2008]76号),指导当地茶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福建省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培育、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100-300万元茶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全市茶叶的品牌营销推广、市场质量监管、茶文化宣传等工作。 三是整合品牌资源。为凸显千年茶树“大红袍”的品牌资源优势,武夷山市将“大红袍”资源进行整合,对外大力宣传推介“大红袍”品牌,从而将品牌放大做强,将资源优势转化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马尾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查阅史料可知道,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2015年5月30日星期六,我们跟随着老师来到了这里,分别参观了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和马江海战纪念馆,感受这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该馆依山而建,内部共有五层,每一层楼的主题都各有不同,分别为我们展示了船政总体概况、船政概览、船政教育、船政工业与科技、海军根基。通过大量珍贵真实文物、图片、船体模型和各种仿真现场,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以及工业制造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走进这当中,仿佛历史一幕幕的呈现在我的眼前。在参观过程中,由导游的带领下,我一边倾听导游的介绍,一边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着展示品。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了马尾船政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前人们为国奋斗的艰辛和锐意进取的豪情壮志。不仅如此,在当时封建传统制度和封闭自守的思想禁锢下,可想而知,船政创办过程,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困难自然必不可少。然而船政创业者们却能坚持改革创新,冲破传统,以新知识新方式来教育学生,更派出大批优秀学员到西方去学习钻研。在课程的安排上,还非常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自到船上和车

间里动手实践,这与传统科举制度相背离,却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有用之才。在参观的所有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当属学生们的笔记。这些笔记不仅做的一丝不苟,而且洋文书写的工工整整,可见他们的勤奋严谨和仔细认真。他们不仅要学法语和英语,而且由于整套教材是直接来自法国,所有他们必须得全法语授学。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外语基础教育还很落后,他们是要凭借着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做好这些功课,实在让人感到佩服和震撼。在受到震惊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番反思。环顾现在社会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先辈们在过去简陋的设施环境中尚且能够奋发图强,我们却天天喊着学习很辛苦烦躁,难道不应当向那些伟人看齐,奋发向上,充实自我么?!我们应该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观完博物馆之后,我们来到了马江海战纪念馆,即昭忠祠。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屏,画面展示了当年誓守海疆的将士为保卫国土而进行的一场惊天动地的海战场景。画面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英勇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地与外国侵略者做斗争。大厅陈列着死难将士的神主牌,梁上有萨镇冰将军亲自题写的“碧血千秋”金色牌匾。通过参观,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中、法两军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异,再次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同时,当我看到烈士们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侵略者,抱着以死殉国的决心留下的呐喊时,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爱国之情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大义凛然、浩气长存,不愧为民族的脊梁,永远值得后人怀念。

武夷山茶叶研究与发展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毕业论文 武夷山茶叶研究与发展 学生姓名:暨芳学生学号:08604126 年级:2008级专业:旅游管理 指导老师:黄惠平职称:讲师 2011年5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本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2011年5月13日

[内容摘要]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古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的种植,制作,销售,鉴赏等方面的研究信息。同时,还分为武夷山茶叶的辉煌历史,闪耀现状和灿烂未来三个部分阐述了武夷山茶叶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武夷山茶叶研究发展

一、武夷山茶叶的历史 (一)中国茶历史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尔后,茶叶从中国不断传往世界各地,使许多国家开始种茶,并且有了饮茶的习惯。而饮茶风气之兴,始于唐代。唐代民众喝茶成癖。[1]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这世。”乃以今之茶为荼。自唐以来,茶以清头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饮数碗,确成风矣。 (二)武夷山茶叶的源起 5000多年前,华夏先祖的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了可以用来解毒的茶,让《神农百草》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氏作为南方诸族的大首领,恐怕南方各地都有他的部下。也许,正是从这时起,茶传到了武夷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 事实上,直到唐代,茶才从最初的药用完成到实用的转变,成为被广为接受的饮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也正是这时,武夷茶开始大量种植。一个叫孙樵的唐朝进士在给友人的信札里,曾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 (三)武夷山茶在历代贡茶中的辉煌地位及文人的诗赞 1.唐及唐之前:孙樵写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2]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 唐代诗人徐夤有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草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3],

宜兴阳羡茶文化博物馆导游词

宜兴阳羡茶文化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观宜兴阳羡茶文化博物馆。宜兴阳羡茶博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湖景区内,是典藏、陈列和研究阳羡茶文化的高层次、高品位的专业场所,是无锡市重点打造的八大博览园之一。整个茶博馆建筑群是以中国传统四合院形式进行组织,内部通过一个苏州园林风格的庭院,将各功能区紧密结合,占地42亩,建筑面积5808平方米。 首先我们来到序厅“阳羡茶绿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多样的雕塑、场景和背景画,以绿色为基调,突出阳羡茶绿洲中的绿字。门边的这个触摸屏可供大家在互动中认识和了解阳羡茶,这儿有适宜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我们可以了解现在宜兴产茶区域的分布、茶场所在的地域。现在我们看到的一幕场景叫做“听经日到斑斑虎、献茗时来白白蛇”,这位是南岳寺主持稠锡禅师,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总有一直斑斓猛虎在听讲,而当他需要种植茶叶时有白蛇衔来茶籽。稠锡禅师以禅杖敲击地面地一汪清泉,这就是有名的卓锡泉。 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展厅“千年茶史”。展示的是阳羡茶由产生到被发现再到闻名天下的全过程。此过程长达千余年之久,内容也极为丰富多彩。阳羡紫笋茶,作为茶中极品,由陆羽推荐,常州刺史李栖筠正式贡予朝廷。随着贡额的增加,义兴一县已不能满足朝廷需要,便令相邻的湖州,与义兴“分山析造”,设立贡焙,专门督造,统名为“顾渚紫笋”.贡茶既为定制,每年早春,常、湖、苏三州刺史都要聚首于“境会亭”,监督采摘、蒸制,参与评比“雨前茶”并与文士赋诗成贡。“十日皇程路四千”,皇帝则要在清明节大开“清明茶宴”,强调清廉政治。茶圣荐茶、悬脚岭下境会亭、卢仝煮茶、十日皇程路四千四个场景和“境会亭会茶仪式”的实景拍摄、“清明茶宴”的三维制作,唐贡村的模型均反映了这段千年茶史。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二展厅“唐贡焙茶”,主要复原唐代饼茶的六道制作工序:蒸、捣、拍、焙、穿、封,以展柜的形式分两厢展示,连续的场景让我们产生唐代茶农劳动的现场感。同时展列的还有制茶工具与唐代茶饮器具,让我们体会“大唐盛世”的世味人情。 接着我们来到第三展厅“茶诗流韵”,这里都是反映和吟咏我们阳羡茶的诗词作品。本厅以每个朝代一个通柜的形式展示这个朝代的吟咏阳羡茶的主要作品,展墙背景为唐、宋、元、明、清各朝名家作品,诗画结合。大家来看一下,诗作部分使用的是多媒体手段,用点触的方法可以分别找到某位诗人的生平简介、作品以及白话译作。卢仝,白居易/苏轼/唐伯虎/陈维崧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四展厅“名山名寺”,大家请随我一起观亭、涉水、探洞、游山。我们左手边是唐贡山,大家可以听到丁冬的流水声正是金沙泉水的声音,右手边呢是竹林内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