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知识}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信息化知识}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信息化知识}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信息化知识)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方案内容〗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和10.7%,俩个不大不小的数字于最近壹段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壹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忧虑,尤其这壹数字是建立于能耗同比上升0.8%这样壹个基础上实现的。另壹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忧虑,毕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于改革开发以来仍是第壹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无论是上半年的增幅10.7%仍是1~7月份的增幅11.4%,均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于了,于是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电信业是不是已经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困境?对于转型这样壹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和之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于这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仍远不止这些。“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和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壹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于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和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壹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均投向电信的情

况已经不复存于。”壹时间关于电信业“微利说”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于笔者见来,“微利”的提出是有壹定道理的。毕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于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壹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见,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的日益普及,这些均使得传统电信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历史,利润越来越低,且将不得不面临所谓的“微利”困境。

转型突破“微利”困境

于壹定的经济情况和市场发展水平之下,受需求、资源、技术和产品价值的限制,无论是壹个产品,仍是壹个企业,乃至壹个产业,均会经历这样壹个生命周期的曲线,出现增长的极限。电信业也不例外。当下我国电信业面临着极限竞争的问题,主要体当下以下几方面:

首先,量收不平衡于加剧。当下个人客户的通信选择于增加,大部分移动客户的工作地点和家中仍有PSTN网的连接,同时越来越多的固定线路客户拥有移动和宽带的连接手段,运营商面临业务量于增加而收入却相对静止不动的问题;其次,固网话音被VoIP替代的趋势明显。于国外,VoIP用户的规模增长非常迅速,这是世界范围的趋势;再次,语音低值化倾向明显;最后,成本压缩的空间越来越有限。理论分析认为,成本压缩空间也存于着极限性。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FT、BT赢得和保有客户的成本均将维持于较高水平。

那幺如何才能打破前面所说的极限竞争的困局呢?上海电信董事长张维华于接

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突破电信业所面临的增长极限,壹方面要通过价值提升,另壹方面就是成本下降。”增长极限的突破口,就是技术创新+需求拉动+规模效应。大规模降低成本,越过阶跃点之后又形成新的增长,就实现了增长极限的突破。我国电信业发展,于经过电报时期、固网时代后,当下进入了移动和宽带时代。

电信业发展的每壹次突破均以技术突破为起点,以需求成熟为突破口,然后以成本规模化为放量点,最终创造壹个又壹个新的市场。张维华认为,于未来的10~20年,所有的生产要素均供给过剩,而客户的需求于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企业实际上已经很难创造出传统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的价值优势,或者说传统的竞争策略正于不同程度地失灵。于这种形势下,对电信业来说,随着其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的发展,要实现增长就要提供更多的服务类型,包括无线、宽带甚至娱乐业务,要转型,要重新研究企业未来的愿景和发展定位,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模式,树立新观念、思考新问题,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出于对当前国内电信业发展的深刻认识,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指出,推进转型既是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是电信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持续发展、建设电信强国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型和其说是壹种选择,不如说是壹种战略。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转型且不是A到B,而是A到A+,运营企业于转型

时不能丢掉传统优势,而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于原来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转型也要求加强自主创新,走出壹条有中国特色的电信发展之路,把我国电信业做大做强。具体来说,就是企业要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从单壹的话音业务向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业务拓展,从简单的电路连接向网络集成服务拓展,从开放网络元素出租向全面承接IT外包服务拓展,且积极推进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见,转型是电信业把握新的需求、突破增长极限、走出“微利”困境的必然选择。

转型须面向信息化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转型不是抛弃而是提升,是把固有的最有优势的资源和总目标结合起来。其首要任务是延伸和拓展产品链价值,向客户提供完整、综合、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务,最终实现综合信息服务的融合。因此要实现转型的目标必须有切实的支撑,即有效开发信息化大市场。100多年以来,电信业长期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传统电信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壹种业务,壹个系统,壹种政策,电话是壹切的中心。即使到了今天,电话收入于中国电信仍占70%多,整个网络的容量和话务量高度壹致。不同业务由不同网络支撑,技术等于业务,需要壹个业务就建壹个网,再需要壹个业务再建壹个网。整个电信行业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小,是高利润低风险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业务的不断丰富以及服务的不断普及,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和经济增长相适应,将产生新的信息业。围绕信息化和转型之间的密切联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信

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强调,要推进转型,电信业必须抓紧实现由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于电路交换时代电信业发展比较顺利,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出现,给电信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此同时,信息化市场的孕育和迅速发展,也为电信业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电信业要从传统的电路交换观念中跳出来,转到综合信息服务上去。而综合信息业务涉及的面又很广,开发信息化大市场单靠壹个企业不行,它要受到社会的分工和社会各方面工作流程的限制。因此不论运营业、制造业仍是网络服务业,均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电信服务转向综合信息服务。

对于电信行业来说,信息化仍是壹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如何开发信息化市场是摆于各电信企业面前的紧迫课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信息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电信业应抓住机遇,通过自身的战略转型来开拓这个巨大的市场。全球电信业几十年来均于持续改革,以过去、当下和将来三个时段区分,依次是以网络为龙头、以信息为核心、以知识为主导的三个时代,当下我们已经走到第二时段的后半段、第三时段的开始阶段。从电信业的发展趋势来见,运营模式将从基础电信业务转到增值电信服务,最后是综合信息服务,包括即时通信、宽带接入、信息内容、应用服务、流媒体、互动游戏、智能服务、位置服务、搜索服务、支付服务、营销服务、集成服务等。电话业务最后会发展到以数字信号、分组交换、无线为主,电视业务会从模拟信号转到数字信号、从无线为主转到有线为主。

和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信息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经验,信息化充满挑战、风险,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大转折往往伴随着大机遇,当前我国信息业面临着壹个难得的转折机遇。”“壹融壹合”之道

面临当前信息化发展中难得的转折机遇,传媒和电信业要放弃固有的运营模式,实现从单纯的运营商到彼此融合的供应商的转变。面向融合是有效开展信息化大市场的前提。韦乐平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主旋律。据他称,实际上融合是对综合的反思,是对现实的演进。于英文中,融合是Converge,按照《牛津高级英汉辞典》的解释,是指运动的物体相互靠近且向壹点汇合。当下IMS、FMC强调的均是Converge。不仅英文是这样,从字面上见,融合其实包含“融通”和“合作”俩个层面的意思,且不是我们壹直认为的你吃掉我或者我吃掉你的“合”。

从目前来见,我们强调的融合主要体现为三网融合、固移融合以及IT、IC融合等。对于三网融合而言,目前主要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它表现为:技术上趋向壹致;网络层上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均趋向全业务;应用层上使用统壹的IP通信协议;最终导致行业监管政策和组织架构上的融合。原先各自的网络设施由于历史原因和竞争需要将长期共存、竞争,但均会向全业务网方向转变。这就说明“条条大路通罗马”,遵循语音?“语音+数据”?“语音+数据+视频”的演进规律,实现TriplePlay,而IPTV及移动视频是实现三网融

合的重要切入点。

监管体制上的障碍,运营体制上的障碍,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诉求的冲突,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冲突,不同领域之间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不同行业标准之间的不兼容,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均会对三网融合产生影响。对此,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CEO左迅生强调指出,目前通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于技术上已没有大的障碍,其最佳切入点是推广IPTV业务。壹是因为IPTV 为“三网融合”于业务层面找到了突破口。IPTV本身即是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的产物,采用互联网基本的IP协议于宽带数据网络上传送数字电视,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乃至传统的话音服务。IPTV既是传统电视业务的互动化延伸,也是传统电信服务的新形态。二是因为IPTV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最佳的商业模式。为了于最短的时间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低成本提供IPTV 业务,IPTV的内容应来自于广电网的丰富节目资源,基础网络设施应主要依靠数据传输速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广、提供高QoS保证、运行情况良好的宽带通信网。

关于固移融合(FMC),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固定和移动之间的融通、合作,最终实现全业务及融合业务的运营。目前业界对于软交换和IMS、FMC和IMS的关系存于很多争议。韦乐平对记者介绍到,就软交换和IMS的关系来说,软交换侧重提供和PSTN关联的业务及简单的SIP业务,而IMS侧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是初级阶段,IMS有可能成为目标架构,以重迭网方式引入,以互通方式长

期共存,长远见有可能IMS融合软交换。而对于IMS和FMC的关系来说,韦乐平认为,FMC侧重于具体业务,IMS侧重于基础网络架构。IMS基于SIP,有可能成为FMC的最终解决方案,可是基于IMS的融合是新的NGN解决方案,不能基于现网,要等待TISPAN标准的完善。从目前来见,FMC已经能够实施,可是IMS仍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不仅如此,于当前电信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融合问题也更高地浮现出来。融合和转型的关系非常密切,于壹定意义上能够说是转型的方向。无论是为了降低网络成本、管理成本,仍是为了新的业务、新的商务模式,实现融通和合作均是转型的方向。对于电信业而言,从话音业务向多业务、全业务和融合业务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从话音业务向增值业务发展;从传统公网业务市场向企事业单位市场渗透;从固话业务向移动业务拓展,这是狭义的全业务;从电信业务向有线电视业务拓展,这是广义的全业务。而要实现多业务、全业务及融合业务,信息通信业内部的融通合作以及和其它行业的融通和合作均必不可少。

“阿朗合且”、“诺西合且”乃至“北微”合作均于向我们传递着壹种“ICT(信息通信融合技术)”的融合思想,而这种IT和电信的融合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壹直以来电信和IT如何结合,突破这种“二元”结构的限制,形成“统壹通信”体验刺激着信息行业的发展。方便、高质量、低成本、丰富的业务体验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最近几年,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应用势头极为迅猛,尤为重要的是,它们当下正逐步把视频、话音通信集纳到即时通信应用中,

这于很大程度上对现存甚至未来的电信业务产生强劲的冲击。可是互联网业务的开放性也带来很多问题,诸如安全性较差、缺乏QoS保障等。此外,大量的接入资源均掌握于电信行业里,这些均是电信网的优势所于。如何优势互补,提供融合的优质通信体验,是双方突破“二元结构”的直接驱动力。另外,这种通信和信息的结合,创造出来的价值仍不会仅局限于“1+1=2”,例如随着接入带宽的增加,我们不仅能够增强用户的壹般通信需求,更能于即时通信等互联网业务基础上激发出视频通信等更丰富的业务,从而实现“1+1>2”。而且从目前来见,用户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化,使用价值大小成了用户选择的决定因素,因此融合了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特点的综合业务契合了这壹发展要求,将有力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成为发展的趋势。以曾遭遇负增长窘境的英国电信为例,其摆脱困境的关键于于以ICT为代表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强劲拉动力,这种包括了互联网、多媒体和IT专业服务等的集成业务被认为是其转型成功的关键所于。

从国内外的融合历史见,无论是技术、业务,仍是产业、市场、监管政策和监管组织的融合,无论是三网融合仍是电信网自身各个层面的融合均不是壹蹴而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融合之路将是漫长的,也许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耐心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积极推进创新是转型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之壹,也是于进壹步开拓信息化大市场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于固移融合(FMC),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固定和移动之间的融通、合作,最终实

现全业务及融合业务的运营。目前业界对于软交换和IMS、FMC和IMS的关系存于很多争议。韦乐平对记者介绍到,就软交换和IMS的关系来说,软交换侧重提供和PSTN关联的业务及简单的SIP业务,而IMS侧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是初级阶段,IMS有可能成为目标架构,以重迭网方式引入,以互通方式长期共存,长远见有可能IMS融合软交换。而对于IMS和FMC的关系来说,韦乐平认为,FMC侧重于具体业务,IMS侧重于基础网络架构。IMS基于SIP,有可能成为FMC的最终解决方案,可是基于IMS的融合是新的NGN解决方案,不能基于现网,要等待TISPAN标准的完善。从目前来见,FMC已经能够实施,可是IMS仍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不仅如此,于当前电信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融合问题也更高地浮现出来。融合和转型的关系非常密切,于壹定意义上能够说是转型的方向。无论是为了降低网络成本、管理成本,仍是为了新的业务、新的商务模式,实现融通和合作均是转型的方向。对于电信业而言,从话音业务向多业务、全业务和融合业务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从话音业务向增值业务发展;从传统公网业务市场向企事业单位市场渗透;从固话业务向移动业务拓展,这是狭义的全业务;从电信业务向有线电视业务拓展,这是广义的全业务。而要实现多业务、全业务及融合业务,信息通信业内部的融通合作以及和其它行业的融通和合作均必不可少。

“阿朗合且”、“诺西合且”乃至“北微”合作均于向我们传递着壹种“ICT(信息通信融合技术)”的融合思想,而这种IT和电信的融合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壹直以来电信和IT如何结合,突破这种“二元”结构的限制,形成“统壹通信”体验刺激着信息行业的发展。方便、高质量、低成本、丰富的业务体验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最近几年,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应用势头极为迅猛,尤为重要的是,它们当下正逐步把视频、话音通信集纳到即时通信应用中,这于很大程度上对现存甚至未来的电信业务产生强劲的冲击。可是互联网业务的开放性也带来很多问题,诸如安全性较差、缺乏QoS保障等。此外,大量的接入资源均掌握于电信行业里,这些均是电信网的优势所于。如何优势互补,提供融合的优质通信体验,是双方突破“二元结构”的直接驱动力。另外,这种通信和信息的结合,创造出来的价值仍不会仅局限于“1+1=2”,例如随着接入带宽的增加,我们不仅能够增强用户的壹般通信需求,更能于即时通信等互联网业务基础上激发出视频通信等更丰富的业务,从而实现“1+1>2”。而且从目前来见,用户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化,使用价值大小成了用户选择的决定因素,因此融合了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特点的综合业务契合了这壹发展要求,将有力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成为发展的趋势。以曾遭遇负增长窘境的英国电信为例,其摆脱困境的关键于于以ICT为代表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强劲拉动力,这种包括了互联网、多媒体和IT专业服务等的集成业务被认为是其转型成功的关键所于。

从国内外的融合历史见,无论是技术、业务,仍是产业、市场、监管政策和监管组织的融合,无论是三网融合仍是电信网自身各个层面的融合均不是壹蹴而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融合之路将是漫长的,也许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耐心

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积极推进创新是转型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之壹,也是于进壹步开拓信息化大市场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于固移融合(FMC),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固定和移动之间的融通、合作,最终实现全业务及融合业务的运营。目前业界对于软交换和IMS、FMC和IMS的关系存于很多争议。韦乐平对记者介绍到,就软交换和IMS的关系来说,软交换侧重提供和PSTN关联的业务及简单的SIP业务,而IMS侧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软交换是初级阶段,IMS有可能成为目标架构,以重迭网方式引入,以互通方式长期共存,长远见有可能IMS融合软交换。而对于IMS和FMC的关系来说,韦乐平认为,FMC侧重于具体业务,IMS侧重于基础网络架构。IMS基于SIP,有可能成为FMC的最终解决方案,可是基于IMS的融合是新的NGN解决方案,不能基于现网,要等待TISPAN标准的完善。从目前来见,FMC已经能够实施,可是IMS仍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不仅如此,于当前电信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融合问题也更高地浮现出来。融合和转型的关系非常密切,于壹定意义上能够说是转型的方向。无论是为了降低网络成本、管理成本,仍是为了新的业务、新的商务模式,实现融通和合作均是转型的方向。对于电信业而言,从话音业务向多业务、全业务和融合业务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从话音业务向增值业务发展;从传统公网业务市场向企事业单位市场渗透;从固话业务向移动业务拓展,这是狭义的全业务;从电信业务

向有线电视业务拓展,这是广义的全业务。而要实现多业务、全业务及融合业务,信息通信业内部的融通合作以及和其它行业的融通和合作均必不可少。

“阿朗合且”、“诺西合且”乃至“北微”合作均于向我们传递着壹种“ICT(信息通信融合技术)”的融合思想,而这种IT和电信的融合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壹直以来电信和IT如何结合,突破这种“二元”结构的限制,形成“统壹通信”体验刺激着信息行业的发展。方便、高质量、低成本、丰富的业务体验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最近几年,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应用势头极为迅猛,尤为重要的是,它们当下正逐步把视频、话音通信集纳到即时通信应用中,这于很大程度上对现存甚至未来的电信业务产生强劲的冲击。可是互联网业务的开放性也带来很多问题,诸如安全性较差、缺乏QoS保障等。此外,大量的接入资源均掌握于电信行业里,这些均是电信网的优势所于。如何优势互补,提供融合的优质通信体验,是双方突破“二元结构”的直接驱动力。另外,这种通信和信息的结合,创造出来的价值仍不会仅局限于“1+1=2”,例如随着接入带宽的增加,我们不仅能够增强用户的壹般通信需求,更能于即时通信等互联网业务基础上激发出视频通信等更丰富的业务,从而实现“1+1>2”。而且从目前来见,用户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化,使用价值大小成了用户选择的决定因素,因此融合了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特点的综合业务契合了这壹发展要求,将有力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成为发展的趋势。以曾遭遇负增长窘境的英国电信为例,其摆脱困境的关键于于以ICT为代表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强劲拉动力,这种包括了互联网、

多媒体和IT专业服务等的集成业务被认为是其转型成功的关键所于。

从国内外的融合历史见,无论是技术、业务,仍是产业、市场、监管政策和监管组织的融合,无论是三网融合仍是电信网自身各个层面的融合均不是壹蹴而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融合之路将是漫长的,也许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耐心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积极推进创新是转型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之壹,也是于进壹步开拓信息化大市场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开放、合作、渐进”是电信产业链的生存和发展的趋势。开放形成优势互补的兼容效应;于开放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才可能真正整合和扩展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开放奠定了产业链各环节合作的基础,使得产业链各个环节能够形成战略联盟的聚合效应。于此背景下,电信运营商和价值链上包括设备商及内容商等于内的合作伙伴联合进行产品创新,打造健康发展的产业价值链,将成为其今后产品创新的主要途径。

商业模式面向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理论和传统经济理论相比,有了新的特点:壹是传统经济理论强调个体效用最大化,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简单,只要关心每个环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幺整个行业利益便会最大;而信息经济环境下的个体涉及多方利益的共荣,强调壹荣俱荣、壹损俱损。因此,产业链的共赢是必然要求。二是由于资源稀缺而提出供求关系理论,强调供求平衡,供应多了,价格便下降,供应少了,价格便上升;

而信息经济环境下资源由稀缺和独享演变为普及和共享,强调谁的信息普及和共享能力越强,谁的商业价值越高。三是商品的价值规律是等价交换原理,强调价值和边际成本;而信息经济环境下出现反传统价值规律现象,强调边际成本不再是重要因素,而信息使用的频率、效果是衡量价值的关键。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叶利生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于信息经济下,我们需要面向信息经济重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主要是盈利模式,就是能给客户带来利益点或价值点,且和客户共赢的模式;而盈利模式是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俩者分别反映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益和效率。构建盈利模式有三个步骤:壹是价值发现,利润的来源(客户利益点);二是价值匹配,盈利水平的高低(企业于满足客户利益点过程中哪些关键环节拥有核心优势);三是价值管理,盈利的稳定性(动态维系核心优势、合理的利润结构)。而构建电信运营商特色的商业模式则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壹要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品牌、客户、网络、运营;二要找准关键业务,发挥自己所长,要和互联网信息业务结合,如视频类业务、电子商务类业务等,同时,要于所切入的信息应用的关键环节拥有优势;三要加强合作,打造和维系健康的产业链;四要塑造企业公信力。

随着“相对微利时代”的壹步步临近,“穷则思变”已经转化为整个行业的统壹行动,即转型。如果再细化壹些,抽象的转型又能够被具体地表述为开拓信息化大市场。于开拓信息化市场的进程中,目前我们迎来壹个重要的战略转折期,隐藏于这个战略转折点背后的是巨大的机遇。要把握、抓住这个机遇,明确融合主

旋律是前提,借助合作创新手段是基础。微利、转折、融合、创新,透过这条联系密切的链条,“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再次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而我们则是其中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报告内容〗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担忧,专门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如此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担忧,如何讲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 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依旧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不管是上半年的增幅10.7%依旧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因此我们可能会产生如此的疑咨询:电信业是不是差不多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逆境?关于转型如此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如何样的?……在那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习惯,成为一个稳固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习惯,成为一个稳固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形差不多不复存在。”一时刻关于电信业“微利讲”的争辩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如何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进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

国内外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信息的时代,这个世纪哪行哪业想要立足于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企业要实现基业常青,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培育信息化文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等部门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分立的、单项应用系统。许多的发达国家在诸多领域信息化水平都远远超出了我国,作为我们中国企业必须认清现状,谋求进步与发展,全面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国内外;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发展比较研究 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1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的几方面: 1.可以加快企业的内外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资料信息可以系统整理,快速调阅,防止人工出错遗漏 3.方便管理,信息技术无论作为企业的战术手段还是战略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但这并不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 1.2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57.7%的中小企业都已经信息化。随着政府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我国企业已认识到企业网站的重要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增长,将会拉动整个IDC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如虚拟主机,企业邮箱,智能建站,托管租用等。我们相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行业的另一个亮点。 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个IDC行业由于各种类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而稳步发展。追溯中国IDC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进入2009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希望借助自己的网站来达成商业交易。 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借助优秀互联网服务,打造优质信息化通道,将有助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十三五”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展望 “十二五”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卓越成效的重要时期。从国际看,受欧美等成熟市场消费规模的集聚下降影响,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显着下降,但中国仍然保持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规模世界第一,在计算机、彩电、手机及通信设备等领域的产量优势继续保持,在智能手机、5G通信、高清电视等高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的自主研发能力改变了世界市场格局;从国内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工业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电子信息产业在推动自身高端化、国际化、集群化、品牌化的同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高端集成电路、柔性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挥通用型技术优势,着力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催生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为产业未来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电子信息产业砥砺前行,保持平稳增长 “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经过五年的努力,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程度良好,重点任务分领域积极推进,总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十一五”末期的7.75万亿元增长至“十二五”末期的15.43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6.6%。但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压力,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呈逐渐下降态势,由2010年的26.5%下降至2015年的10.2%。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全球市场需求放缓等不利因素,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平稳发展,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果。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6.39万亿元稳步增长至2015年的11.1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8%。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呈逐渐下降态势,由“十一五”末期的24.1%下降至“十二五”末期的8.1%。 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中国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在产业整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较大提升。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软件服务化趋势继续深入,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比重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础软件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中间件和操作系统领域新产品发布和应用推广加速推进,开源软件社区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企业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开源生态不断成熟。相比传统软件产品在功能和灵活度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人力成本上升、云计算等新业态快速落地和普及等内外多重压力下,国内传统软件企业通过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掀起互联网服务转型热潮。 二、计算机产业增长趋缓,研发能力提升 “十二五”前期,中国计算机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各细分领域继续领跑。在全球计算机产业整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计算机企业逆势增长,表现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和基本思路 一、中国信息化的历史回顾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993年以前)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计算机工业界认识到,发展我国计算机工业,应该从过去的以研究制造计算机硬件设备为中心,迅速地转向以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此带动研究发展、生产制造、外围配套、应用开发、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事业是关系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问题,它不仅是直接从事这一事业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事,还要求冶金、石油、化工、轻工、建材、纺织等部门密切协同和大力支持,共同奋斗。为了振兴我国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事业,为推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1982年10月4日,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同年12月8日至12日,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系列型谱专家论证会,确定了我国在此后一个时期,发展大中型计算机,小型机系列机的选型依据。 1983年5月15日,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规划会议。会议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正确处理自己研制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抓紧、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把品种、质量放在首位,要把发展中小型机、特别是微型机、单板机作为重点方向;要面向应用,大力加强计算机软件工作,迅速形成软件产业;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作为整个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环节来抓;加速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1984年中央领导同志及时指出,新的“工业革命”表明,西方国家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这对我们向四化进军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强调要发展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要普遍应用电子计算机等。为研究我国新技术革命的对策,国务院成立“新技术革命对策”小组,组织了计算机专项和光纤通信专项研究。 1984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为了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必须有重点地发展新兴产业。在现代新兴产业群中,信息产业是最重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核心因素。要逐步装备我国的信息产业,并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改造传统工业服务。应当把电子工业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加强对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中国崛起要补上民生的短板 民生问题现在正在成为制约中国崛起的瓶颈。近日来,鹤岗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南方不少城市的天然气短缺问题,广州的垃圾围城,各地的水电气提价,武汉大学知名学者病危遭解聘,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线,再次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现在的发展问题。 从中国现在的地位来看,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现实。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外贸,体育等诸多领域里的指标都已经名列世界前茅,或者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甚至实现了世界第一的久违梦想。但是,于个人衣食住行相关的民生问题,却依然落后,有的还处于世界下游水平。 比如,据中外一些机构评估,目前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列世界第81位,还处于中等社会的发展水平;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排在第129位置;中国医药卫生水平排在世界第144位,医疗公平性全球倒数第四;工业安全生产指标则比发达国家差几倍到几十倍。。。等等 这就像个木桶,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最长板而在于最短板。决定中国崛起最终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大,更在于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在于老百姓是否有普遍的生活稳定态。 民生问题说穿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表明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完全融入我们企业机制,社会肌理,道德规范,和政府机制。 现在民生问题的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旧有的民生问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而得到合理的解决;二是随着发展的加速,新的民生问题在不断的出现。新旧两类问题纠缠在一起。民生问题的落后,大多数国民处在不稳定的生活的焦虑和不确定感中。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基本生存底线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难题,正在减弱国民能够分享到的国家发展红利,也冲击着支撑中国发展的基石。 强调民生问题,当然不是说中国社会已经遇到了什么大灾大难,更不是百姓流离失所,穷的叮当响。相反,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们解决民生问题可以凭借的手段和资源也比以前更多。但是在中国发展赢得世界赞誉的同时,我们对民生问题也要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在改善民生问题的方面,永远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必须牢牢地记住中国未来能否真正的成为一个强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补上民生问题这个短板。

2020年(发展战略)人类发展指数

(发展战略)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DevelopmentIndex)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人文发展方案》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指标挑战的结果。 目录 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人类发展指数的编制原则 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及公式 壹、人类发展指数计算的三个指标: 二、每个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三、HDI指数的计算公式: 人类发展指数的最新发展 人类发展指数所揭示的内容 人类发展指数的优缺点 人类发展指数的改进意见 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中被列为高度发达的国家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上海人类发展指数历年情况 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历年变化 天津历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9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人类发展指数的编制原则 人类发展指数的构成及公式 壹、人类发展指数计算的三个指标: 二、每个指标设定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三、HDI指数的计算公式: 人类发展指数的最新发展 人类发展指数所揭示的内容 人类发展指数的优缺点 人类发展指数的改进意见 2010年人类发展指数中被列为高度发达的国家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上海人类发展指数历年情况 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历年变化 天津历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9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 展开 编辑本段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作为壹个全面综合的度量。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壹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均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于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于《人类发展方案》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的《人类发展方案》中发布的。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设计,美国海外开发署的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即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方案》1990年)提出的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衡量消费构成质量成了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此外,外国的评估于年度之间差距过大,如人文发展指数,1990年中国被评为64位,而1994年以同样方法计算,中国的位次却降到94位,反映了某些国际评价不太符合实际。联合国从1990年起发表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方案提出了人类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1990年以来,根据这壹方法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标已于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到1990年,联合国开发署(UNDP)于发表的《人文发展方案》中引入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俩项社会人文指标,从教育和社会生 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分布图2010.11.04 活质量俩个方面弥补了单壹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于壹定程度上建立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二维指标联系。早于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发表了壹份《联合国人文发展方案》提出了“人文发展”的概念指出人文发展情况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

浅析卫生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浅析卫生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AMT《前沿论丛》2011年3月7日作者:钱文晓 卫生主管部门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 “由于未知病毒(如:SARS、H1N1等)的快速传播,突发性的疫情常常让领导和医疗诊治部门难以应对,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对疫情控制的效果也未必好。”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医院的用血量急速上升,血库的储备已明显不能应对需求了,部分医院为了保住病患资源,虚报病人就诊数量,大量囤积血小板或血袋。” “我们已经开展建设了医院的互联互通,但三级甲等医院的病人数依然有增无减,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少有病人光顾。” “目前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推进缓慢,专业医师在医院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少,经验仍显不足。” ……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重点。推进社区诊所的建设、加大医药卫生信息化投入、实现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构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服务的同时,要统一规划实现区域卫生协同,惠及民生。 卫生医疗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以服务于民为最终目标。结合国内外卫生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我们认为卫生行业的工作不单以“事”为主,在核心业务处置上还应该实现以“人”为主,无论是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还是制药机构,核心主旨应该定位为帮助实现居民健康服务、居民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人”“事”合一是卫生工作的特点,就卫生服务而言,其基本框架可梳理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临床诊治服务、院前急救服务四大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包含疾病控制服务(含精神病管理、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五大卫生管理、实验室管理、中毒和伤害管理、免疫规划等)、卫生监督服务(含许可、监督、处罚等)、重点人员服务(妇幼保健等)、重点资源管理(血液管理等)。公共卫生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人群服务,核心是了解人群健康和干预人群健康、保护人群健康。卫生监督部分还含有部分行业内部管理职责。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全方位了解人群基本健康、及时干预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整体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以六位一体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将提供居民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形成社区居民基本卫生服务包。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从另一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初见成效: --金桥工程建成卫星站70个,主干网覆盖10个大中城市,正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金卡工程的12个试点城市全部实现了同城跨行的自动取款机联网,其中有的城市实现了国际自动取款机联网,发长量超过6000万张。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每天处理5万多笔业务,金额达800一1000亿元,每天为国家增加可使用资金500亿元。 --金税工程稽核系统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查出利用发票违法违纪件3万多起,追缴税款1.5亿元。--金关工程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四个应用系统",并已经陆续投入运行,提高了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减少了贸易摩擦。 第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的提高。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正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 合化、网络化应用发展,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例如: --"八五"期间,电子技术推广应用共完成8000多项。资 金投入产出比为1:5。 --全国约有50%的自来水公司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 每年节水挽回的损失相当于35亿元投资,可建设44个水厂。 --有色金属行业80%的铝电解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每 年可节电1.2亿度。 --在企业改造中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效率和效 益大幅度提高。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采用计算机集成生产管 理系统,使麦道飞机机头的装配周期从12个月缩短到6个月。库存积压下降20%。 --农业信息网已在十几个省市、200多个县推广应用。 收到良好效果。如1998年1月,山东省聊城市大量芹菜滞销。在网上发布现货待售信息后,一周内积压的芹菜全部售完。价格上涨了一倍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第三,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科研教育的发展,为新闻宣传提 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实现了国际联网,使计算机 成为了解与交流科教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系统计算机

中国竟没有朝鲜发达---来自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

中国竟没有朝鲜发达?---来自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 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标准叫“人类发展指数”,英文为“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写为(HDI),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年度报告》做出评价。“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总体衡量尺度。是测量一个国家在人类发展的三个基本方面的平均成就:由3个指标构成,其中包括了2个毫无争议的指标和1个有些争议的指标。1)第一个指标:“健康长寿的生活,用出生时预期寿命表示”。这是一个硬性 指标,任何发展都应该以人的生命权、生存权为中心。这个指标代表了人民的食、衣、住,医疗、体育方面的基本情况,甚至还反映了人民的娱乐、心情状况。比如中国从1949年 的人均寿命35岁,通过20多年的努力发展到67岁就得了很高的分数,如果一个社会因饥荒饿死N千万人,就会引起人均寿命的下降,如果人均寿命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提高,那什么“N千万人”的,联合国就把它当作谣言。除了食物, 医疗也是很重要的,中国曾经实行的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制度,以及公费医疗都为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通过《阿拉木图宣言》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经验。2)第二个指标:“人民的科学文化、人均受教育水平”---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

毛入学率表示。中国在这方面也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说就是通过背诵《老三篇》完成扫盲和提高识字率的,50 年代中期后又普及中小学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人均受教育水平。这个指标代表了社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状态。3)第三个指标:“体面的生活,用人均GDP表示”。这个指标有些争议,因为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没有GDP,你如果把计划经济体系中的工农业总产值换算为GDP,往往容易算少。计划经济体系是尽量减少商品交换环节的,商业是不发达的;还有他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都是没有产值的,不好换算。比如古巴他连体育门票都是单位发,你怎么算他的产值?还有,“体面的生活”就很不好把握,什么算体面?一个人开一辆汽车固然体面,但乘坐完整的公交就不体面?再者,一个殖民地或一个被外来侵略者统治的国家,即使GDP再高,人民能体面吗?被美国黑水公司疯狂枪杀的伊拉克人,即使你是富人能体面吗?因此,我强烈建议把这个指标用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抗击灾难的能力来代表。有的极左分子甚至要求用军力和是否拥有核武器来代表,他们说战争才能反映真实的综合国力,打得赢,才是“硬道理”。现在和谐世界的理论统帅全球,在和谐理论教导下美国都要从伊拉克撤军论啦,朝鲜都要销毁核武器啦,台湾也要和平回归啦,极左分子叫嚣军力肯定是不会被接受的,我的“抵御抗击”指标还是有希望的。通过我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应该能体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 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 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 发展战略纲要》,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 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

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

当前联合国采用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来划分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使用三个指标计算,1,人口健康水平,主要用人均寿命来衡量。2,教育和知识水平,用文盲率,大学,中学,小学入学率等指标来衡量。3,生活质量: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总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按1995年前后的标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义汇率计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近10年的发展,使8000美元这个标准已经落后了,2005年应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这个定义,在这10年,有8个国家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8个国家是:塞浦路斯、巴哈马、斯洛文尼亚、以色列、韩国、马耳他、匈牙利和捷克。 另外,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微型国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湾、荷属安的列斯等未获国家地位的经济体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名单(括号里面的是按名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发达国家(共24国): 欧洲(18国):卢森堡(69,056)挪威(53,465)瑞士(49,246)爱尔兰(46,335)丹麦(45,015)冰岛(44,133)瑞典(38,451)英国(36,977)奥地利(35,861)荷兰(35,393)芬兰(35,242)比利时(34,081)法国(33,126)德国(33,099)意大利(29,648)西班牙(24,627)希腊(18,995)葡萄牙(16,658) 欧洲非发达国家:东欧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黑,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匈牙利,都算不上发达国家 美洲(2国):美国(42,076)加拿大(32,073) 亚洲(2国):日本(36,486)新加坡(25,176)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29,761)新西兰(23,276) 新增的发达国家(8国): 塞浦路斯(19,008)巴哈马(18,190)斯洛文尼亚(17,660)以色列(16,987)韩国(14,649)马耳他(13,144)匈牙利(10,896)捷克(10,708)

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

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2020 status survey report document

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5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2、篇章2:环保局关于环境发展现状主要环境问题文档 3、篇章3:清水县初中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4、篇章4:市自主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5、篇章5:202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及行业趋势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2020年现状调研报告文档 一、全省耕地撂荒现状

全省实有耕地面积813万亩,其中水浇地占33%,山旱地占67%。根据省农牧部门去年调查,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4.5万亩,耕地撂荒面积16万亩。剖析耕地撂荒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因自然条件严酷、农村生产基础条件差导致撂荒。我省三分之二的耕地为山旱地,自然条件严酷,生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降水稀少,“十年九旱”,交通不便,一部分坡耕地远离村庄,耕种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从而导致撂荒。二是因农村人口外迁、劳动力不足导致撂荒。种田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弃耕务工”、“弃田经商”成为农民的理性选择,农村一些年轻力壮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或其它收入,向城镇迁移的人数急剧增多,耕作方便的田地由亲戚朋友代种,一些离家远、耕作不便的田地只好任其荒芜。此外,一些人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方便子女上学举家外出,撂荒现象日趋明显。三是因种植效益差导致撂荒。随着物价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不同程度上涨,农民种地成本急剧上升,从事农业不如从事非农产业效益高。特别是一些瘠薄地、边远零星地更是入不敷出,是农牧区耕地撂荒的根本原因。四是因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导致撂荒。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的现象,进城农民宁荒不转,导致农民身份改变,土地经营权不变的现象。除上述主要因素

人类发展指数HDI

人类发展指数H D I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人类发展指数H D I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指标挑战的结果。 目录 展开 人类发展指数的由来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用收入水平、期望寿命指标和教育指数这三个指标,来把人文发展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2008年人类发展指数 作为一个全面综合的度量。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即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发布世界各国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颇有影响。自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义HDI)衡

量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人文发展指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的。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设计,美国海外开发署的D·莫里斯(Morris)博士提出的生活质量指数(PQLI指标)即用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的《人文发展报告》1990年)提出的用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国民生产总值三项指标衡量消费构成质量成了世界通用的指标体系。 1990年5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HDI),将经济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此外,外国的评估在年度之间差距过大,如人文发展指数,1990年中国被评为64位,而1994年以同样方法计算,中国的位次却降到94位,反映了某些国际评价不太符合实际。联合国从1990年起发表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报告提出了人类发展水平的人文发展指数HDI。 1990年以来,根据这一方法编制的人文发展指标已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到1990年,联合国开发署(UNDP)在发表的《人文发展报告》中引入识字率和人均寿命两项社会人文指标,从教育和社会生活质量两个方面弥补了单一经济增长指标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二维指标联系。早在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就发表了一份《联合国人文发展报告》提出了“人文发展”的概念指出人文发展状况人的健康长寿、受教育机会、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自由程度等指标的综合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1990年开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强调必须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位置,提出用人文发展指数(HID)来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

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点击

中国信息化进展趋势分析点击 〖报告内容〗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刻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忧虑,尤其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如此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忧虑,怎么讲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依旧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不管是上半年的增幅10.7%依旧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因此我们可能会产生如此的疑问:电信业是不是差不多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困境?关于转型如此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如何样的?……在那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以后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进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况差不多不复存在。”一时刻关于电信业“微利讲”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怎么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进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的日益普及,这些都使得传统电信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历史,利润越来越低,并将不得不面临所谓的“微利”困境。

2014人类发展报告

2014人类发展报告 我们的工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致力于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协助各国提高适应能力,帮助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三十多年来,作为联合国从事发展的全球网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充分利用其全球发展经验,支持中国制定应对发展挑战的解决之道,并为中国开展南南合作和参与全球发展提供协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目前在中国的重点工作领域为:减少贫困、善治、危机预防与恢复及能源与环境。就全球议题与南南合作而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重点工作领域是:加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与第三方国家的三边合作;外国援助体系经验分享;应对全球与地区问题;提高私营部门参与程度;通过南南对话分享发展经验与成果。 What We Do UNDP promotes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to help build resilient nations and to empower people to build better lives. As the UN's development network, UNDP has drawn on world-wide experience for over three decades to assist China both in developing solutions to its own ongoing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in its south-south cooperation and engagement in global development. Domestically, our work focuses on Good Governance, Energy & Environment, Poverty Reduction,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erms of global and south-south work, our focuses are trilateral cooperation in third countries, experience sharing on foreign aid systems, global and regional issues, private sector engagement, and sharing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through south-south dialogue. 我们的目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工作目标与中国政府的工作目标紧密相关。除采取措施帮助中国政府在预期时间内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之外,我们还为国家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且部分建议已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并集中在缩小发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化:撬动转型的支点 10.9%与10.7%,两个不大不小的数字在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为GDP10.9%的过热增幅感到忧虑,尤其这一数字是建立在能耗同比上升0.8%这样一个基础上实现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10.7%也让我们感到忧虑,毕竟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在改革开发以来还是第一次。日前信息产业部最新快报显示,1~7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5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无论是上半年的增幅10.7%还是1~7月份的增幅11.4%,都表示大幅超前已然不在了,于是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电信业是不是已经从辉煌步入了“微利时代”?通过转型是否能够走出“微利”困境?对于转型这样一个相对“抽象”、“虚幻”的理念而言,信息化与之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这个转型及信息化的时代,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的思索还远不止这些。 “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 掘金“微利时代”

在第六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指出,“未来电信业务的增长将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微利服务行业,像2002年大规模的、不计成本的、全社会的投资都投向电信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一时间关于电信业“微利说”的争论此起彼伏,其中反对者居多,纷纷指责电信业是暴利行业。然而在笔者看来,“微利”的提出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经济步入“微利时代”的大背景下,某一个行业长期获得高利润是不可能的。而且从电信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技术的日新月异、业务的更新换代以及服务的日益普及,这些都使得传统电信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历史,利润越来越低,并将不得不面临所谓的“微利”困境。 转型突破“微利”困境 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市场发展水平之下,受需求、资源、技术和产品价值的限制,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的曲线,出现增长的极限。电信业也不例外。现在我国电信业面临着极限竞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量收不平衡在加剧。现在个人客户的通信选择在增加,大部分移动客户的工作地点和家中仍有PSTN网的连接,同时越来越多的固定线路客户

2009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

2009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研究报告 杨京英熊友达姜澍 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是全面衡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及中国在国际比较中地位的综合统计评价指数,该指数“从基础设施、使用、知识、环境与效果、信息消费五个方面诠释国家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状况做出综合性评价”;同时,“力求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设定目标,使指数更具代表性”。信息化发展指数(IDI)可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综合评价尺度(指标体系见附件)。 据最新统计数据资料测算,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0.645,比上年增长14.48%。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和广东信息化发展水平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前五位。中国信息化水平在世界信息化发展中处于中等水平国家行列。 【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概况】 2008年,中国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645,比2007年提高了0.015个点。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和上海依然占据前两位,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达到0.892和0.844,京沪两地信息化水平的差距较上年有所减小,差距从0.069减小到0.048;天津、浙江、广东分别位居全国第三至第五,信息化发展指数分别为0.737、0.735和0.730,与上年相比,天津比上年提高了0.018个点,增长17.46%,从上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而广东仅上升0.010个点,增长10.42%,从上年的第四位下降至第五位。 表6.1 2000-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与分类指数比较

在信息化发展指数的五个分类指数中,除信息消费指数外,其余四个分类指数值都较上年有所上升,各分类指数的情况是:使用指数最高,为0.887,比上年提高0.040个点;其次是知识指数,为0.794,比上年提高0.013个点;环境与效果指数为0.555,比上年提高0.019个点;信息消费指数为0.516,比上年下降0.033个点;基础设施指数为0.409,比上年提高0.008个点。 1995-2008年,中国信息化在五个方面呈现非均衡发展的特点。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国民基础教育和文化素质稳步提升,使用指数和知识指数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指数值均高于总指数;但环境与效果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实力较低,信息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城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等严峻现状。同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中国信息消费增长缓慢,信息消费指数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见图6.1)。 图6.1 1995-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及各分类指数比较 为便于与上年度比较,本报告延续采用雷达图比较的方法,对全国、北京和上海信息化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如图6.2所示,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偏向于知识指数和使用指数,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尚显不足;北京偏向于环境与效果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