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教案

小学数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教案
小学数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教案

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

一、情境导入(5分钟)

【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

师:以前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那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孔融分梨的故事。(展示幻灯片)

师:19个梨,兄弟三个该怎么分呢?

生:如果不切开的话确实不好分。

(师继续放幻灯片)

师:这时候孔融拿着他那个小梨来老汉家借东西。

生1:借东西就借呗,为什么还要介绍他拿着一个小梨呢?

生2:肯定是有用啊。

生3:噢,能不能先把他的梨放到这19个梨中,再分呢?

师:恩,同学们思考的很正确。顺着这个思路,大家不妨讨论一下。(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

组1:孔融把自己的梨放进去后,就有20个梨了。老大分得二分之一,10个梨;老二分得四分之一,5个梨;老三分得五分之一,4个梨。这样19个梨分完了。组2:补充一下,这样还剩下一个梨,正好是孔融自己的那个小梨。

二、新授(15分钟)

1、师:在自然数中,一个数除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谁来举例说明?

生:例如2,3,5,7,11,……都是质数.

师: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谁来举例说明?生: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师:请同学们记住,只有公约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师:1是什么数?

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这个同学们说的很好,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4~87(苏教版)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3、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二、复习运走一批货物的25%提问:看到这个带有分率的条件句,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还有吗?三、新课教学1、教学例题(1)出示线段图水彩画:蜡笔画:师:看到这幅线段图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分数的问题?①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板书:(80-50)÷50=②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师:怎样列式?板书:(80-50)÷80=(2)归纳小结师:同学们提的这两个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它们都表示求什么?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师: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这样的题我们用什么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就是相差量除以单位“1”的量。2、教学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1)用已知条件和问题编应用题。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题应该怎样解答,下面就让我们把求出的两个分率运用在实际中来练习一下吧!蜡笔画有80幅水彩画有50幅水彩画比蜡笔画少3/8 蜡笔画比水彩画多60%水彩画有多少幅?蜡笔画有多少幅?师:同学们请你从蓝、红两组条件中各选择一个条件,配上一个合适的问题,编出4道不同的分数应用题,并说说它们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学生编,屏幕显示:①蜡笔画有80幅,水彩画比蜡笔画少3/8,水彩画有多少幅?②水彩画有50幅,蜡笔画比水彩画多60%,蜡笔画有多少幅?③蜡笔画有80幅,蜡笔画比水彩画多60%,水彩画有多少幅?④水彩画有50幅,水彩画比蜡笔画少3/8,蜡笔画有多少幅?(2)对比4道应用题。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①、②两道题,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为什么?生:它们都用乘法解答,因为它们都表示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板书)师:③、④两道题又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它们都表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都用除法解答。(板书)师:这两道用除法解答的题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请学生口述方程解法)师:同学们,这4道题中有分数应用题,也有百分数应用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练习1、请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题。(集体订正)蔬菜商店运来黄瓜210千克,运来的西红柿占黄瓜重量的2/3,运来西红柿多少千克?学校合唱队有39人,是舞蹈队人数的3/5,舞蹈队有多少人?六(1)班男生有1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女生有多少人?五、巩固练习1、翻版游戏。师:同学们,你想知道翻版的背面是什么吗?请你为每张翻版上的题列出算式。1234(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多少吨钢材?(2)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1/2吨。还剩多少吨钢材?(3)光明制鞋厂四月份实际生产鞋26000双,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300双。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4)某体操队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教案讲诉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对象:八年级(4)、(6)班 备课时间:2016/9/1 教学用具:PPT 课件、教案、课本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 教学难点: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 ,(2)从B→A→C ;不一样, AB+A 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 AB+BC >AC ③ a b c (1) C B A

上海卢湾区教材培智实用数学第十一册教案16—30课

百以内数的认识(16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一册19页2、写数、读数④。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及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图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知。 二、巩固练习。 三、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写百以内的数,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 五、课后作业。 课本20页1—3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班上少数学生会写一百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几十几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但是大多数学生还需要多次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百以内数的认识(17课时) 教学内容: 实用数学十一册20—21页2、写数、读数⑤。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10人,张快脑瘫、行动不便,基本没有学习能力;王好癫痫,有简单的模仿能力,跟读能力较强,写字较困难;余佳佳唐氏综合症,高度近视,能跟读、写简单的数字;韩韦婷、杜凌华、田浩然三人有多动症,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漆维伊、田香玲、唐正家、张佳佳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及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图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知。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第十册全册备课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3、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初步知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综合应用(一)(二)及总复习八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认识体积、容积的含义;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提及的计算公式;掌握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间的换算。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较复杂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使学生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

倍数;认识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治印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把较小的合数分解质因数。使学生理解互质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人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在理解分数和小数关系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的顺序,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会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指导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掌握比较复杂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判断和预测。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4、通过学生主动地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该文件来源[一起学习网] .17xxw 】 5、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小学数学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 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动画表演入手,既直

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看”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2018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

最新小学数学第十册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数 学 第 十 册 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 案 二00三年二月 王文杰

2002至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一) 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 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 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 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 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北师大版数学11册《比的化简》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11册《比的化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内容简析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比的认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比的化简部分,因此,在本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含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发散性 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合理运用归纳思想、整体思想,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2、在形成猜想与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 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祥地中寻找快乐。 2、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的训练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比的化简的方法。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难点:运用比的化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有分数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的知识建构。采用小组合

1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一、方程 第一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第一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_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导入: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启发: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问:103 103103++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 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92 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3 29 69 2229 29 29 2==++=++(块) 用乘法算:32 969329222929292392==?=++=++=?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 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353?35 3 ?5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具准备:第4页例2的插图。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 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 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 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 表示;式子为: 。 说明: 是求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 的 是多少。板书:求 的 。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 千克, 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 ,问: 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 的 。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 公顷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 273?185?510 1?5 3535 3 212153?2153? 53532153215332 3253?3 253?5332438? 5 375?5121?2 1 1 1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一册)(第十二册)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第十一册)(第十二册)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百分数(9 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 3.百分数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二)分数乘法(18 课时) 1.分数的乘法12课时 2.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4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三)分数除法(21 课时) 1.分数除以整数2课时 2.一个数除以分数13课时 3.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3课时 4.复习3课时(四)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0课时) 1.四则混合运算6课时 2.应用题11课时 3.复习和整理3课时(五)圆的周长和面积(9课时) 1.圆的认识1课时

2.圆的周长2课时 3.圆的面积5课时 4.复习1课时 (六)总复习(5 课时) 合计大约83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百分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总复习等。 第一单元百分数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百分数通常只表示两个数量的比。把它单独编一单元,可以加强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更好地掌握它的实际应用。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百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关键:通过实例,讲清百分数的意义。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重点: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目标及说明与建议: 【内容】 1 图形的变换 2 因数与倍数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 墙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 统计打电话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第一单元图形变换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分析】 1、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4、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程序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要求学生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关系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列方程解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三、引导小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通过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学法引导:(1)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2)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计算10 3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9 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2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92+92+92=9222++=96=3 2(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 3 2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 2?。再启发学生说出39 2?表示求3个92相加的和。 (3)比较39 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 2?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对新课标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数学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旧课程不同的是:新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旧教材中这一点就强调的很少,新课程中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力求引导学生能在这些有趣的数学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课本中每一章的新知识的引入也是以大量生动活泼的,或是贴近学生生活背景的事件作为引题引入的,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这一节课时,我们就是通过生活中“分东西”引入分数的,使学生觉得很自然亲切,很快就接受了新的知识。当学生在他们心理愉悦的情况下掌握了新的知识,那么就会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真正能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师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解决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目前各套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这种思路。一方面,各领域知识的学习都尽量从现实情境引入,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适当地设置了专门单元,对学生进行较集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四、教师努力构建对话式的互动的课堂。 实施新课程以来,从大大小小的公开课来看,教师都精心设计生生、师生多重对话方式,让教学活动在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中进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处处可以听到“你们想听听老师的想法吗?”“你还想说什么吗?”这样的语言,充分体现出师生平等的地位,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样的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施予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互相影响,互相分享经验与智慧,共同成长。 五、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享受成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做法,现在教师都在努力改变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摒弃传统的数学学习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单调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学生对自己学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课时 用数学教案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1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P57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 择合适的 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下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主要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知识。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