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回顾与趋势展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
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回顾与趋势展望
郑友敬
中国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在60年代初形成的。但作为一门经济
学科得到真正发展与繁荣的黄金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技术经济学与现代化建
设、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决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因而近
十多年来,从理论方法研究到实际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学科体系日臻成熟,
理论方法不断完善,实际应用逐渐拓宽,现已成为一门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理论经济学,
同时又是一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经济学。
本文的目的有三:一是想认真地总结一下过去,把技术经济学发展的进程做一历史
地描述和科学地概括,特别从1978年制定全国“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规划至今17年
间,不仅应对其理论发展进行总结;更应对理论的应用进行评价;二是对当今技术经济
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谈点看法,以期将技术经济研究推向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使其研究
质量与研究深度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想对学科的发展前景做一个“预测性”描绘,并对
学科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使技术经济学在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一、学科发展回顾
技术经济学是我国学者倡导与创立的,它来源于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经济
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首先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应用,后又被广泛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中。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经济学界认真总结了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
训,强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一定要讲求经济效果(益)、重视经济效果(益)。在对经济
效果(益)问题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技术经济学,所以,有的学者曾把技术经济
学又称为经济效果学。然而刚刚创建的新兴的技术经济学,还没有等她成长、壮大、发
育成熟就被“文化大革命”砸得稀巴烂,如同婴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一样,直至粉碎“四
人帮”后才重新获得新生,并经过中国广大技术经济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积极努
力和潜心研究,才取得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因此,中国技术经济学是经历了
创立、夭折、恢复、发展、繁荣等若干阶段。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改革开放后的17年
里,由于西方现代经济理论与科学分析评价方法的大量引进,·给技术经济的理论研究注
入了活力,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分析方法,为学科的发展、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学科发展带有如下鲜明特点:一是中国学者的自主研究与国外引进相结合,
即通过广大技术经济工作

者的深人研究、探素和个别理论方法的引进(如影子价格、可
行性研究、价值工程、不确定性分析、敏感分析等),极大地丰富了技术经济理论,完
善了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方法,已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二是引进与消化吸
—71—
收、创新相结合,如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消化吸收西方“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改进
后制定了中国工程建设项目评价的“方法与参数”,并结合对“三峡工程”、“京沪高速铁
路”等超大型项目的评价,研制了一套“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是
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如对经济效益理论与评价方法的研究、技术进步与
产业结构问题的研究、生产率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技术选择理论与评价的研究;系
统方案效果评价理论的研究等,都是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
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与战略选择方案;四是课题选择与国外前沿课题相结合,如
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技术与经济一体化趋势研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产业发展
高值化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等课题都具超前性,都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热
点。
二、主要成就与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经济学不论在理论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
的进展。
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表现在:
1.对经济效益理论的研究,包括经济效益的科学概念与表示方法,经济效益的最佳
标准,经济效益的指标与指标体系,经济效益的分类、各类指标的转换与可比计算,经
济效益的评价与评价方法,以及提高经济效益与遵循客观规律的关系,提高经济效益与.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提高资金利用效益、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的关系,
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与借施,等等。
2.对技术进步理论的研究,包括技术进步的内涵、系统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产业
结构变化的影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技术进步发展战略,依靠技术
进步发展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措施,·等等。
3.对技术选择理论的研究,包括技术选择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意义,技术选择的
原则、依据,如何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将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结合起来,在技术
引进中如何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根据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使引进的技术在技术上先
进可行,经济上有利合算,生产上安全适用,社会上有利无害或少害。
4.对技术转让理论的研究,包括技术转让的内涵与

外延,形式与分类,技术转让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技术转让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如何措鉴国际间技术转让经验发展
本国经济,等等。
S.对技术经济评价理论的研究,包括项目评价理论的完善,评价原则与分类,评价
指标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方法选择,.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大型与超大型项目的评价
理论与方法,等等。
6.对技术经济比较理论的研究,包括技术经济比较的原则:可比计算,以及“实物”
与“价值”间可比换算,不同时段的诸多指标的技术经济比较,等等。
7.对技术经济决策理论的研究,包括决策理论、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决策验证,
特别是在定量决策的研究上,成果十分显著,它已成为各级决策、多级决策不可缺少的
依据。
—72一
8.对时间价值理论的研究,包括时间呆滞期理论及其对技术经济评价的影响,时间
因素对工程建设项目(含新建项目、改建项目、扩建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其影响程
度,不同时段的换算及换算系数的确定,等等。
9.对生产率理论的研究,包括生产率的概念界定、测算与测算方法,以及它对经济
增长、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10.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这是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它把对
“人”的研究视为一种智力密集的特殊资源进行开发,并作为现代经济增长三大要素(劳
力、资本、技术进步)中含量最高(因为资本要素、技术进步要素都与人的素质、人力
资源的质量密切相关)价值系数最大的一个要素进行开发与管理、教育与培训、配置与
重组,等等。
在方法与方法论研究方面,主要表现在:
1.对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它是贯穿技术经济评价始终的一种方法,是将取得
的经济成果与资源消耗总量进行综合考察的一种分析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主要是
通过定量分析、比选方案优劣和最后确定方案。经济效益评价法又分为历史考察法、差
额计算法、方案比较法、比率评价法、费用效益评价法、专家评分评价法、利润率评价
法、投资回收期法、增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2.对工程建设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它是可行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项目决
策、审批的重要依据。这种方法是在广泛吸取国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经过我国学者与
实际工作者的改进与完善,创立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
评价的通用化、标准化、中国化,以及对提高投资效果均起了重要作用。
3.对系统方案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它对多目标评价起重要作用。过去在进行多目
标评价时,由于要

求不同、目标各异、计量单位不统一,很难进行综合评价、给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现技术经济理论界已基本解决了定性指标定量化问题,不同计量单位的定
量目标转化问题,目标相对权重的测定问题,等等。
4.对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包括宏观、中观、微观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
究,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技术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产业结构评价指标
体系研究等。
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表现在:
(1)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
(2)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投资建设项目的论证与评价;
(3)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
(4)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
(5)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资源开发利用的论证与评价,
(6)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行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
(7)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
(8)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设备升级换代的论证与评价;
(9)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角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论证与评价;
(10)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企业经济、技术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
—73—
C11)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发展战略的研究,如发展总目标的确定、论证与
评价,分目标的协调与重要程度的排序等;
<12)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广泛用于各级领导的决策中,提供领导决策用的数量分析
结果和经过论证的科学依据。
三、当前研究热点与重点
当前技术经济研究的热点颇多,但重点是那些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研究,与
经济高质量增长密切相关的研究,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物资生产
率、提高资金生产率、提高能源生产率、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研究。其中,重点课题
主要有:
1.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研究,这是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随着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
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速高效的转运、传递的“信息高速公路”必为
世界瞩目,这是因为它将对经济发展提供超常规、超高速的发展机遇,将使人类经济社
会发生巨大变革。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以较大精力、以较多投入进行“信息化
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这将是一个难得的、一个可赢得时间跨跃“按步就班”式的发展机
遇。
2.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这是一项世界各国现代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它将

通过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剖析增长要素的构成与质量、生产率增长所占份额、技术进
步系统功能的实现程度。
3.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研究,这是与经济高质量增长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我
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低
级化是一重要原因。通过此项研究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基本思路,给出
我国产业发展的系统模型。
4.技术进步动力与机制研究,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与跟踪计算,提出完
善我国技术进步动力机制系统的系列建议与政策思路。
S.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选择研究,根据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要求,以及我国
技术改装、技术升级所面临的严峻任务,一方面将出现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
要求与之配套的相应技术与技术储备,这就需要研究结构变化与技术选择的相关关系、
依存原则,给出技术发展的层次变化与系统选择模型。
6.资源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研究,这将是人类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其原因是矿物资
源不断减少,生物资源屡遭破坏,资源环境严重恶化,为此,人们必须加强资源的有效
利用与优化配置,加大科技含量与智力密集,可以预计,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合
理配置的研究必将成为本世纪末、21世纪初的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7.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这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极为重视的
研究领域之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有负相关关系,也有正相关关系。该课题的重点
就是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既作为制约因素也作为激励因素,测定它的
影响及影响“度”,建立中长期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系统模型。
一74—
四、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由于技术经济学与现代化建设关系密切、应用性很强,这就决定了技术经济有极为
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速度将越来越快,研究领域将越来越宽,决策者将越来越离不开
它。
1.理论应用越来越广。技术经济研究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是技术与经济的
共同领域,是研究各种技术方案、规划方案、设计方案、引进方案的技术先进与经济合
理融合的可行性、最佳性问题,研究中既考虑宏观、也考虑微观,既考虑近期、也考虑
远期,既考虑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也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因此,这种理论越来
越被人们所接受,这种研究也越来越被经济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所采用。
2.方法应用越来越普及。技术经济是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一个大系统之中,用系统
方法、数学方法、各

种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多是以定量形式表示出来,对必要
的定性指标也尽量采用“定性指标定量化”、变定性为定量,在判断方案优劣时既考虑定
量结果,也考虑定性分析结果,因此,它具很强的科学性。
3.超前研究将成规律。技术经济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它的“超前性”,提供的结果具有
‘溜前意思”。这即是说,对任何战略方案、规划方案、项目方案、技术方案等的研究都
在“事前”进行技术比较、经济分析、效益评价,并在多方案的比选中择优。技术经济的
这种超前研究特性必将成为一种规律,让人们去学习它、掌握它、遵循它。
五、学科发展建议
为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经济研究必须走在前面,必须对经济走
势进行超前研究,对经济政策进行“事前”的分析论证,对将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预警”
措施。在这些方面,技术经济学不仅可以提供理论支持、科学方法,还可提出有数量分
析结果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因此,对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三条建议:
1.应给予技术经济学科发展以更大的重视:因为它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好参谋。
技术经济是从事“超前研究”、“多方案的事前评价”、“择优选好”的科学,所以,它不
论是现阶段,还是在未来时期,都将对经济增长提供最优方案与最佳选择。对这种学科
的发展必须予以特殊的重视与倾斜。
2.应更有效地推广技术经济研究方法:因为它可提供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
可信度高的决策依据。
技术经济研究方法的最大特点是“系统综合、方案比较、效益评价”,即以定量为
主,且主要提供定量依据的科学,所以,这种研究较之传统的定性研究或以定性为主的
研究更为科学、更为全面,更值得推广提倡。
3.应让更多的决策者学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因为它是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
融合。
技术经济学是为决策者提供可信度高的决策思路与决策方法的科学,也是提供经济
评价方法论的科学。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把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
合理性融为一体,如技术引进若没有技术的先进性就将失去赶超的可能性,没有经济的
—75—
合理性就将失去引进的可行性。所以,对于决策者来说,不仅应转变常规决策观念,还
应熟练掌握一套科学的决策评价方法。
综上,技术经济学正处于方兴未艾、节节上升阶段。可以预料,技术经济学在整个
经济发展中、在协调经济与技术、技术与科学、科学与政策、政策与管理、管理与实
施、实施与效益、效益与结构、结构与速度等关

系上一定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科
本身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完善。
1995年1月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童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让接第31页)
1994年过高的物价上涨率,使得1995年物价控制任务十分严峻。影响1995年物
价上涨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 1994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值为9.9%左右;(2) 1995
年粮食生产状况可望好于1994年,但农产品短缺的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食
品涨价压力仍存在;(3) 1994年出台的一些改革政策,将在1995年继续进一步落实到
位,必然会对物价水平产生影响;(4)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出现产销脱节,资产闲置,
成品严重积压,资金占用过多,“三角债”重现,亏损面扩大等现象。微观经济运行中的
这些问题,对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大环节的良性循环十分不利,使价
格上涨压力增大。
上述分析表明,1995年物价形势虽然比1994年有所好转,但预计仍将达到16%左
右。
针对我国的国情,不能过份地浓赖控制信贷、货币、投资总量的办法,1994年下
半年的情况证明,这样做,在稳定物价上是难以奏效的。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还要
有新的思路。对于目前来说,应重点解决粮食和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按照我国经济
发展的基本要求,人均粮食需求按400公斤计算,大约需要进口200-250亿公斤粮
食。进口粮食等农副产品,通过增加市场供给、满足经济发展对农副产品的需求而达到
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其效果则有赖于进口粮食和粮食市场有效的引导和
管理体制的建立。增加农业投入,应是国家政策长期重点考虑的问题,以保证农业稳定
增长,这也是实现物价长期稳定的关键之一。
比价调整和成本推动因素是造成价格普遍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应
考虑暂缓出台新的物价调整措施,尤其是一些具有垄断性的基础部门,以免在短期内促
进价格进一步上升。
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健全的微观细胞。在降低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增
长速度,就是要为企业制度改革留出空间。应认真搞好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提高资金产出率。
1995年4月
一76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