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内科护理: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内科护理: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内科护理: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即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病,儿童尤多,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严重后果或后遗症,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最多,其次为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1、病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为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呈流行趋势,呼吸道传染。肺炎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常继发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该菌感染可致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症渗出物的产生,易造成粘连和包裹性脓肿,脑室梗阻,脑室积脓等或成为复发性脑膜炎。流感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多在秋季发病,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呼吸道传染。革兰氏阴性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少见,常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2、临床表现

化脓性脑膜炎的共同临床表现有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呕吐、惊厥,神志改变及脑膜刺激症,流行性脑脊髓炎为化脓性脑膜炎中起病最急骤者,常在2~3天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全身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重者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皮肤花斑、血压下降,出现休克,脑膜刺激征阳性,根据病情临床上分为:(1)普通型:

①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数病人无症状,部分患者有咽喉疼痛,鼻咽部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②败血症期。患者突然高热、畏寒、伴头痛、呕吐,70%的病人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病情严重者瘀斑可迅速扩大,皮肤大片坏死,部分病人出现唇周及其它部位的单纯疱疹。

③脑膜炎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加重,颅内压增高,病人头痛俗裂,血压增高,怕光,重者有谵妄、昏迷、惊厥等。(2)暴发型:少数病人起病急骤而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在24小时内死亡。

①暴发型败血症:以高热、头痛、呕吐开始,精神极度萎靡,可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常于12小时内出现遍及全身的广泛瘀点、瘀斑,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伴皮下坏死,休克是本型的重要表现。

②暴发型脑膜脑炎:脑实质损害的临床症状明显,患者迅速进入昏迷,频繁惊厥,锥体束征阳性,血压持续升高,部分病人发生脑疝,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

(2)脑膜炎球菌败血症:成人多见,病程可迁延数月之久,患者表现间歇性发冷、寒战、发热,发作时出现瘀斑、瘀疹、关节痛等。

肺炎球菌起病稍缓,继发于各咱肺炎球菌肺炎,85%发生意识障碍,50%颅神经受损,主要累及动眼和面神经。流感杆菌脑膜炎起病较其它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其它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大致类同。

3、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可根据典型的脑膜炎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白细胞升高而做出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依靠流行季节,体检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以及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免疫学检查等。肺炎球菌大多发生于肺炎、中耳炎基础上,一旦形成脑脓肿,脑脊液细胞数可不高,细菌培养阴性。流感杆菌及其它化脓性脑膜炎均需脑脊液细菌学检查最后确诊。

4、治疗与护理

(1)一般治疗与护理:

①按呼吸疲乏传染病隔离。

②病室保持安静,经常通风,为避免强光对患者的刺激,宜用窗帘适当遮蔽。

③饮食给予营养、清淡可口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餐间可给水果及果汁,昏迷病人可给予鼻饲保证病人有足够的入量。

④口腔及皮肤护理,患者因发热、呕吐、饮食少等常有口臭,要认真做好口腔护理,口唇有疱疹涂擦1%龙胆紫,干裂者涂石腊油,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瘀点、瘀斑的皮肤,有时有痒感避免抓破。

⑤病情观察:病情有突然恶化的可能,必须做到经常巡视,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瞳孔变化、面色、出血点及生命特征。

⑥协助做好腰椎穿刺术,术前排空小便,专人固定体位,放脑脊液时速度不宜太快,放液不宜太多,留取标本立刻送检,腰穿过程中,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平卧4~6时,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2)病原治疗与护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青霉素、氯霉素。肺炎球菌脑膜炎首选青霉素,但剂量要大,疗程要长,至少2周,以免复发。流感杆菌脑膜炎首选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首选万古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半合成青霉素。还可选用磺胺药物治疗,但有20%患者耐药,服用磺胺者应同时服用碳酸氢钠,多饮水,注意尿量。应用青霉素者要做过敏试验。用氯霉素者注意毒性反应,隔日查白细胞。

(3)对症治疗与护理:

①发热头痛可用物理降温或服解热止痛药。

②烦躁惊厥除加床挡适当约束,可给镇静剂。

③呕吐可用止吐镇静剂。

(4)并发症治疗与护理

①单纯疱疹多发生于口唇周围,保持局部清洁,如抓破涂1%龙胆紫,化脓可用抗菌素油膏。

②关节炎限制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可热敷,疼痛者可用解热止痛剂,有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可用强的松。

③硬膜下积液:多见于婴儿,应用抗菌素治疗,如积液过多并有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刺激症状者,需做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以减轻症状,便于脑膜炎恢复。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汇总

一、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两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始末消毒处理。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 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 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病位在涉及心、脾、肾。多由于久病废虚,感受外邪引发病。临床辨证分为寒饮束肺、痰湿壅肺、痰热郁肺、痰蒙心窍、肺肾气虚证。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寒饮束肺和肺肾气虚应保暖防寒;痰热郁肺者室温宜凉爽,痰湿壅肺者,室内湿度偏低些。 三.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坐位,注意预防褥疮护理,病情缓解会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四、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应记录出入量。 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六、密切观察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喘息、浮肿、咳嗽、咯痰、舌象、面色、出汗、四肢、二便等变化。 若见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写作处理:

2016年最新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化脓性脑膜炎(2016年版) 一、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ICD-10︰G00.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等。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可有惊厥、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感觉异常等。 2.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在500-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质明显增高;涂片、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儿科学》第8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 1.病原治疗: 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敏感、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原则。 2.一般及对症治疗: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应用过程中注意对肾脏的损伤。 3.重症患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减少炎症粘连,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4.并发症的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G00.901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抗酸染色、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全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全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 【评估】 1、评估病人的发病年龄、生活习惯、心肺病史、吸烟史和职业粉尘接触史。 2、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胸痛、喘息、声音嘶哑、消瘦。 3、对病人出现的呼吸系统常见症状进行评估。 【护理要点】 1、休息:在疾病急性期,如发热、频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室内禁吸烟,避免尘埃和烟雾等刺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维持室温 18~20℃,湿度60%左右。 3、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的变化,有缺氧,二氧化碳储留的病人注意观察紫绀、球结膜充血、意识的变化。 4、根据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 ①详细观察咳嗽和咳痰的情况,准确记录痰量和痰的外观,及时正确采集痰标本。 ②教给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为病人实施拍背及胸部扣击疗法。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餐前进行。 ③痰液粘稠时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吸入结束后为病人拍背助其排痰,并观察疗效。每日饮水1500ml。 ④对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在肺功能尚好情况下,采取体位引流。 ⑤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床边备吸引器、口咽气道及气管插管等抢救用物。 ⑥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患者采取经鼻或口咽气道吸痰术,防止痰堵窒息。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

⑦观察痰液潴留病人,唇甲紫绀,球结膜充血及意识的变化,根据血气指标判断病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2)咯血病人的护理 ①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减少交谈,保持安静,大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②饮食:大量咯血禁食。小量咯血者进食少量凉或温的流食,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事物及饮料。 ③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可服用润肠剂。 ④大咯血病人慎用镇咳剂,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强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⑤应用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时,注意观察有无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并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 ⑥咯血病人常规备床旁吸引器,并放置静脉留置针,以维持一条静脉通道,供抢救时使用。 ⑦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良与咳嗽无力患者出现大咯血时,易发生窒息,应加强巡视。 ⑧发生咯血时医护人员应守护在病人床旁,使病人有安全感,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⑨窒息的抢救:置病人头低脚高位,迅速将口、鼻腔内血凝块吸出,病人无自主呼吸时,给予人工呼吸,高流量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监测血气分析,严重者气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 ①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减轻呼吸困难。 ②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及不必要的谈话。 ③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唇甲紫绀及神志的变化,了解缺氧的程度。 ④根据病人病情和血气结果,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和氧浓度。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Ⅰ型呼吸衰竭病人根据病情提供氧流量。 ⑤氧疗的过程中观察氧疗效果,注意吸入氧气的温、湿度,吸氧装置的消毒按卫生部的规定执行。 ⑥给病人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配合。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对策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0-02-04T15:40:04.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吴丹红 [导读]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吴丹红 (黑龙江省医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45-02 【关键词】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尤以婴幼儿感染常见,由各种化脓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以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婴儿前囟饱满、脑脊液混浊及细菌学检查阳性为其特征。其病死率即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是小儿时期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化脓性脑膜炎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在8个月~3岁之间;患儿入院时发热24例,头疼8例,呕吐22例,抽摔13例,病理征阳性为19岁。 1.2 临床表现早产儿发病率较足月儿高,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常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差,面色发灰、吃奶不好,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嗜睡、哭声减弱、体温不升、体重不增、黄疸持续不退等;)足月儿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常表现为烦躁、易激惹、尖叫、发热,有时伴有呕吐、两眼发直、凝视、眼球可上翻或向下形成“落日眼”。重则可见阵发性发绀,肌张力增高,抽搐。若出现惊厥发作,则表明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3 治疗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有效药物,一般采用大剂量青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复达欣.头孢他啶)联合用药,同时应用甘露醇、速尿及激素等降低颅内压,镇静,退热,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舒适,温度在18~22℃,湿度50%~60%;减少探视的人员及探视次数,治疗及护理工作应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患儿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头部剧烈运动、哭闹、咳嗽、大便用力等,以免引起头痛加重;加强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病儿皮肤清洁、干燥。颅压高的病儿易哭闹,多汗,故应勤洗澡,勤换衣,对高热者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温。并注意病儿安全;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按患儿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用鼻饲,每天4~6次,鼻饲时调配好食物的温度,缓慢注入以防发生呕吐,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脱出,鼻饲后用少量温水冲洗胃管。对鼻饲患儿应加强口腔护理,每天2~3次,以防发生口腔炎。对不能鼻饲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静脉高营养如脂肪乳剂、氨基酸等,注意严格控制输入液量,以免引起脑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呕吐。注意食物的调配,可增加患儿食欲。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儿每日热卡摄入量,及时给予适当调整。维持正常体温,鼓励患儿多饮水,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并记录。体温大于38.5℃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预防惊厥发生。降温的方法可用物理降温(头枕冰袋、酒精擦浴、温水浴)或药物降温(百服宁、泰诺、阿司匹林等)。降温后3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用降温曲线标明。遵医嘱定时给予抗生素治疗。需做腰椎穿刺的患儿在穿刺前先向家长说明检查脑脊液的目的,强调此项检查的安全性,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穿刺后嘱家长让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发生头痛。对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患儿家长解释穿刺放液的意义及安全性,以免其过度紧张,强调每次穿刺后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以防感染,让患儿平卧1小时,同时观察术后反应,并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做好生活护理。 2.2 病情观察及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观察病儿反应、面色、体温、呼吸、四肢肌张力等情况的变化,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囟门、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可能。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应注意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存在。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患儿意识状况、瞳孔、囟门、生命体征等的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情况,说明可能有脑疝等并发症出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 2.3 对症护理 2.3.1 降低颅内压因为颅内压增高明显时,任何轻微的波动与刺激都足以加重原有颅内高压,有时可突然引起脑疝。因此,让患儿入监护室加强监护,避免一切刺激包括声、光等,可用窗帘或灯罩遮挡强光,室内保持安静。置患儿于头肩抬高15°~30°的侧卧位休息,以利于头部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力,已出现颅压高时应平卧,避免发生脑疝,同时避免呕吐造成窒息。避免患儿哭闹、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及用力(包括用力排便),以防颅内压进一步升高。护理和治疗操作应集中进行,动作宜轻、快。同时按医嘱应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如20%甘露醇)。输入药液时应在1小时内输完。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眼球运动、瞳孔变化、呼吸节律、肌张力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3.2 维持正常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给患儿戴冰帽等方法,使脑组织温度下降,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并减少脑组织的氧消耗,防止发生惊厥。 2.3.3 惊厥的护理保持安静,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各种对患儿的刺激,密切观察有无惊厥的先兆。惊厥发生时注意保证患儿安全,防止发生坠床,防止舌咬伤。 2.3.4 缓解头痛观察患儿头痛的反应如婴儿用手拍打头部、哭闹等,对年长患儿的头痛主诉应立即给予应答并表示关心,采取安抚措施,帮助患儿分散注意力,并指导使用放松技术如轻轻抚摸或按摩、心理暗示等,增加患儿的舒适,可使疼痛感减轻。患儿腰椎穿刺取脑脊液后,嘱其去枕平卧休息6小时,避免发生头痛。 2.3.5 维持体液平衡观察并记录患儿皮肤、粘膜的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患儿呕吐后口腔及其周围皮肤应及时清理干净、更换污染的衣物,避免呕吐物残留引起不良刺激而再次呕吐;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量及性质。对发热的患儿要及时降温,鼓励患儿多饮水(尤其药

内科护理业务学习记录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1、入院后热情接待,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充足,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3、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病人,应立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每日测4次,连续三天。如体温超过38.5℃以者或危重病人,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并报告医生。 5、责任护士采集主、客观资料,填写护理评估单、病人健康教育计划,并对病人进行人院指导。 6、按病情及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瞳孔、神志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遵医嘱指导病人饮食,并做标记。 8、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认真制定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 9、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及其他的标本并及时送检。 10、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相结合。

11、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12、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护理。 13、了解病人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4、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病情严重者,观察生命体征。 3、视病情适当休息及活动。 4、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5、指导病人用药: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口服药要研碎服;溃疡病病人抑酸药宜饭前或空腹服等。 6、了解病人的化验检查及一般检查项目。 7、讲解消化系统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前后的护理。 8、备好各种物品及药品,严格三查七对。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doc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 一、病因机体抵抗力低时,病菌侵入人体形成菌血症,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最常 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感染途径:①血行感染,继发于菌血症或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灶;②邻近病灶直接侵入,如中耳炎、鼻窦炎、开放性脑外伤等;③颅内病灶直接蔓延,如脑脓肿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④医源性感染,见于脑室引流或腰穿,脑外科手术。 二、临床表现 1.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感染症状,发热、畏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等。 4.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 5.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抽及偏瘫。 6.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时可出现皮疹,始为红色斑丘疹,后转为皮肤瘀斑。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型核占多 数,免疫球蛋白 IgG 和 IgM 增高,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3.脑电图成弥散性慢波。 4.影像学检查病变早期 CT 或 MRI 检查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其信号增 强。 四、治疗原则针对病原菌选取足量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性休克。 1.抗菌治疗肺炎球菌选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流感嗜血杆菌应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脑膜炎双球菌应选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 注意:应用抗生素2? 3 天后,复查脑脊液。 2. 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每日10? 20mg静脉滴注,连续3? 5 天。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 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 一、病因机体抵抗力低时,病菌侵入人体形成菌血症,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 感染途径:①血行感染,继发于菌血症或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灶;②邻近病灶直接侵入,如中耳炎、鼻窦炎、开放性脑外伤等;③颅内病灶直接蔓延,如脑脓肿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④医源性感染,见于脑室引流或腰穿,脑外科手术。 二、临床表现1.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感染症状,发热、畏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等。 4.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 5.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抽及偏瘫。 6.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时可出现皮疹,始为红色斑丘疹,后转为皮肤瘀斑。 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型核占多数,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增高,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3.脑电图成弥散性慢波。 4.影像学检查病变早期CT或MRI检查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其信号增强。 四、治疗原则针对病原菌选取足量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性休克。 1.抗菌治疗肺炎球菌选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流感嗜血杆菌应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脑膜炎双球菌应选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

三、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三、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 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 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 次,连续3 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 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 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 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 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 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护理_常规汇总

神经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2012.9 1.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脑梗死护理常规 4.脑出血护理常规 5.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6.癫痫护理常规 7.急性脊髓炎护理常规 8.多发性硬化症护理常规 9.重症肌无力护理常规 10.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护理常规 11.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护理常规 12. 脑炎护理常规 13. 低钾性周围性瘫护理常规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15. 面神经炎的护理常规 16.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重点评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明确护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定期通风,湿式清扫地面,温湿度适宜。 3、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给危重患者喂食或鼻饲。给予禁食、高热、昏迷、危重患者口腔护理,2次/日。 5、保证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后和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卧床休息。 6、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燥。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8、入院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无异常者,1次/日。评估大便,1次/日;3天未解大便者应做相应的处理;测量血压、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9、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保持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完好。

消化内科一般护理_常规

消化科一般护理常规: 、恶心与呕吐 1、评估病人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与进食 的关系,伴随症状 2、向病人解释引起恶心、呕吐的诱因,尤其是精神紧者,教会病 人应用放松技术,减少呕吐的发生。 3、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必要时送检 4、观察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维持体液平衡 5、记录出入量 6、及时将呕吐物清理干净 7、病区环境清洁、卫生,无异味 协助病人进入日常护理 8 腹胀 、 1、评估病人腹胀的原因及伴随症状 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腹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遵医嘱对原发病积极治疗,针对腹胀原因,采取对症处理 4、遵医嘱监测电解质 5、协助病人取坐位/半坐位 6、遵医嘱吸氧 7、协助病人进行日常护理 三 腹痛 、 1、评估病人腹痛的诱发因素、部位、时间及伴随的症状 2、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治疗措施

3、遵医嘱用药 4、观察药物疗效 5、巡视病房,倾听病人主诉,及时了解病情,配合医生处理 6、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安慰病人 四、腹泻 1、评估病人腹演原因、次数 2、观察大便的次数、量、气味和颜色,必要时送检 3、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皮肤弹性等 4、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5、遵医嘱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 6、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 7、遵医嘱协助病人饮食 五、呕血与黑粪 1、评估病人呕血和(或)黑粪的原因、时间、次数、量 2、及时清理呕吐物、排泄物,保持病房环境整洁、空气新鲜 3、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神志、意识、皮肤弹性、尿量等 4、呕吐时头偏向一侧,绝对卧床休息 5、遵医嘱吸氧 6、立即配血、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7、若有三腔气囊管,应做好护理 8 做好生活护理

内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

. 第一部分科室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一、中风 因素体痰热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腹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期. . 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护理 发表时间:2012-11-27T13:55:01.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王佳 [导读]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王佳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儿科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尤以婴幼儿感染常见,由各种化脓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以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婴儿前囟饱满、脑脊液混浊及细菌学检查阳性为其特征。其病死率即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是小儿时期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化脓性脑膜炎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在8个月~3岁之间;患儿入院时发热24例,头疼8例,呕吐22例,抽摔13例,病理征阳性为19岁。 1.2 临床表现早产儿发病率较足月儿高,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常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差,面色发灰、吃奶不好,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嗜睡、哭声减弱、体温不升、体重不增、黄疸持续不退等;)足月儿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常表现为烦躁、易激惹、尖叫、发热,有时伴有呕吐、两眼发直、凝视、眼球可上翻或向下形成“落日眼”。重则可见阵发性发绀,肌张力增高,抽搐。若出现惊厥发作,则表明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3 治疗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强有效药物,一般采用大剂量青霉素与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复达欣.头孢他啶)联合用药,同时应用甘露醇、速尿及激素等降低颅内压,镇静,退热,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舒适,温度在18~22℃,湿度50%~60%;减少探视的人员及探视次数,治疗及护理工作应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保证患儿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头部剧烈运动、哭闹、咳嗽、大便用力等,以免引起头痛加重;加强生活护理。 2.2 病情观察及护理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观察病儿反应、面色、体温、呼吸、四肢肌张力等情况的变化,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囟门、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可能。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应注意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存在。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注意患儿意识状况、瞳孔、囟门、生命体征等的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脉搏减慢、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情况,说明可能有脑疝等并发症出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急救准备。 2.3 对症护理 2.3.1 降低颅内压因为颅内压增高明显时,任何轻微的波动与刺激都足以加重原有颅内高压,有时可突然引起脑疝。因此,让患儿入监护室加强监护,避免一切刺激包括声、光等,可用窗帘或灯罩遮挡强光,室内保持安静。置患儿于头肩抬高15°~30°的侧卧位休息,以利于头部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力,已出现颅压高时应平卧,避免发生脑疝,同时避免呕吐造成窒息。避免患儿哭闹、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及用力(包括用力排便),以防颅内压进一步升高。护理和治疗操作应集中进行,动作宜轻、快。同时按医嘱应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如20%甘露醇)。输入药液时应在半小时内输完。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眼球运动、瞳孔变化、呼吸节律、肌张力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3.2 维持正常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给患儿戴冰帽等方法,使脑组织温度下降,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并减少脑组织的氧消耗,防止发生惊厥。 2.3.3 惊厥的护理保持安静,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各种对患儿的刺激,密切观察有无惊厥的先兆。惊厥发生时注意保证患儿安全,防止发生坠床,防止舌咬伤。 2.3.4 缓解头痛观察患儿头痛的反应如婴儿用手拍打头部、哭闹等,对年长患儿的头痛主诉应立即给予应答并表示关心,采取安抚措施,帮助患儿分散注意力,并指导使用放松技术如轻轻抚摸或按摩、心理暗示等,增加患儿的舒适,可使疼痛感减轻。患儿腰椎穿刺取脑脊液后,嘱其去枕平卧休息6小时,避免发生头痛。 2.3.5 维持体液平衡观察并记录患儿皮肤、粘膜的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患儿呕吐后口腔及其周围皮肤应及时清理干净、更换污染的衣物,避免呕吐物残留引起不良刺激而再次呕吐;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量及性质。对发热的患儿要及时降温,鼓励患儿多饮水(尤其药物降温后);观察有无体液不足的表现如前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及时通知医师,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扩充有效血容量,维持血压;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患儿颅压高时要适当脱水。 2.4 药物治疗护理 了解各种用药的使用要求及副作用,如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青霉素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输完(因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稀释后,在室温下易分解降低效价而影响疗效),由于药液浓度较高,静脉穿刺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药液外漏引起局部损伤或坏死。高浓度的青霉素需避免渗出血管外,防止组织坏死;注意观察氯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定期做血象检查;静脉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加重脑水肿;注意保护好血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的入水量。如发生鹅口疮、厌食、腹泻等症状,可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处理。鹅口疮者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厌食者可少量多次喂养,腹泻者加强臀部护理。 2.5 心理护理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治疗护理的目的与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解除患儿不适,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3 讨论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血-脑脊液屏障功能较差,细菌易侵入神经系统而发病。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因病原菌经呼吸道侵入最多见,故应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皮肤感染等应及时、彻底治疗。出院时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患儿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如婴儿每天测头围1次);通过“游戏”的方式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及早发现有无智能障碍、肢体瘫痪等,以便及时就医。对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患者入院应给予热情接待,介绍分管医生、护士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填写各种规定项目,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患者熟悉环境。 二、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通知饮食。 三、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测3日,体温正常者以后每日测量1次。如体温在37.5℃以上,每日测量4次,体温在38.5℃以上,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测1次。如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重复测量。 四、新入院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记录,每日记录大便次数。 五、评估各种安全问题,根据情况给予告知和预防措施。 六、患者入院次日晨,收集血、大小便及专科常规标本送检(急诊例外)。 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整齐、清洁、安静、安全,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指导。 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疾病诊治的健康教育工作。 分级护理常规 (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婴幼儿多见。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临床表现 暴发型可骤然起病,多为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可迅速出现进行性休克、皮肤瘀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在24小时内死亡。 亚急型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于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可表现有发热、呕吐、烦躁、易激惹、目光凝视等,年长儿可诉头痛、肌肉痠痛。 神经系统表现①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②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囟门饱满、重者昏迷,发生脑疝;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呼吸衰竭;③惊厥;④部分患儿出现Ⅱ、Ⅲ、Ⅵ、Ⅶ、Ⅷ对颅神经受损或肢体瘫痪症状。 新生儿脑膜炎起病时与败血症相似,体温可高可低、拒食、吐奶、尖叫、凝视、惊厥,由于颅缝及囟门未闭,对颅内高压有一定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征及脑膜刺激征不典型。 并发症部分患儿在病程中可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癫痫等。 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异常与细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不能进食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卧床及意识障碍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颅压增高有关。 5.恐惧与预后不良有关等等。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定时测体温,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高热者可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并记录降温效果。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予以鼻饲。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举例];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并可做颅骨透照法、头颅CT扫描检查等,以期早确诊;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 药物护理了解各种用药的使用要求及副作用。保护好血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 康复护理对恢复期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教学内容

临泉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一病区护理部2017年09月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简称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由脉冲发射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患者有无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及患者心理状况。(二)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常规备皮。 (三)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术后伤口有无渗血、血肿及疼痛,起搏器感知功能是否良好。 二、护理问题 1. 舒适的改变 2. 焦虑 3.自理能力下降 4.知识缺乏 5. 潜在并发症猝死 三、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手术前夜给予辅助睡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型、及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3)术区备皮,备皮范围上及下颌,下至肋缘,两侧至腋下,手术部位应彻底清洁。 (4)术前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或静脉充盈不良。 (5)遵医嘱用药,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好普鲁卡因试验。 (6) (7)术前应用抗凝剂者需停用至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范围内。 2. 术中护理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2)关注病人感受,了解病人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 (1)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术后第1次活动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2)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及病人自觉症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得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就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炎症,常合并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就是一种严重得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好发于婴幼儿、儿童与老年人。 一、病因机体抵抗力低时,病菌侵入人体形成菌血症,细菌经血液循环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炎,最常见得致病菌就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与脑膜炎双球菌。 感染途径:①血行感染,继发于菌血症或身体其她部位化脓性感染灶;②邻近病灶直接侵入,如中耳炎、鼻窦炎、开放性脑外伤等;③颅内病灶直接蔓延,如脑脓肿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④医源性感染,见于脑室引流或腰穿,脑外科手术。 二、临床表现1.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 2、感染症状,发热、畏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颅压增高剧烈头痛、呕吐等。 4、脑膜刺激症状,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等。 5.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抽抽及偏瘫。 6。脑膜炎双球菌菌血症时可出现皮疹,始为红色斑丘疹,后转为皮肤瘀斑。 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2、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增高,多型核占多数,免疫球蛋白IgG与IgM增高,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3.脑电图成弥散性慢波。 4。影像学检查病变早期CT或MRI检查正常,随着病情得进展,其信号增强、 四、治疗原则针对病原菌选取足量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性休克。 1.抗菌治疗肺炎球菌选用青霉素或头孢曲松等;流感嗜血杆菌应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脑膜炎双球菌应选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选氨苄西林或头孢三代。 注意:应用抗生素2~3天后,复查脑脊液、 2、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每日10~20mg静脉滴注,连续3~5天。 3、对症治疗脱水降压,高热予物理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者给予镇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