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十五章--复数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十五章--复数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第十五章--复数

第十五章 复数

一、基础知识 1.复数的定义:设i 为方程x 2=-1的根,i 称为虚数单位,由i 与实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便产生形如a+bi (a,b ∈R )的数,称为复数。所有复数构成的集合称复数集。通常用C 来表示。

2.复数的几种形式。对任意复数z=a+bi (a,b ∈R ),a 称实部记作Re(z),b 称虚部记作Im(z). z=ai 称为代数形式,它由实部、虚部两部分构成;若将(a,b)作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那么z 与坐标平面唯一一个点相对应,从而可以建立复数集与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映射。因此复数可以用点来表示,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x 轴称为实轴,y 轴去掉原点称为虚轴,点称为复数的几何形式;如果将(a,b)作为向量的坐标,复数z 又对应唯一一个向量。因此坐标平面内的向量也是复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称为向量形式;另外设z 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 ,见图15-1,连接OZ ,设∠xOZ=θ,|OZ|=r ,则a=rcos θ,b=rsin θ,所以z=r(cos θ+isin θ),这种形式叫做三角形式。若z=r(cos θ+isin θ),则θ称为z 的辐角。若0≤θ<2π,则θ称为z 的辐角主值,记作θ=Arg(z). r 称为z 的模,也记作|z|,由勾股定理知|z|=22b a +.如果用e i θ表示cos θ+isin θ,则z=re i θ,称为复数的指数形式。

3.共轭与模,若z=a+bi ,(a,b ∈R ),则=z a-bi 称为z 的共轭复数。模与共轭的性质有:(1)2121z z z z ±=±;(2)2121z z z z ?=?;(3)2||z z z =?;

(4)2121z z z z =???? ??;(5)||||||2121z z z z ?=?;(6)||||||2

121z z z z =;(7)||z 1|-|z 2||≤|z 1±z 2|≤|z 1|+|z 2|;(8)|z 1+z 2|2+|z 1-z 2|2=2|z 1|2+2|z 2|2;(9)若|z|=1,则z z 1=。

4.复数的运算法则:(1)按代数形式运算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实数范围内一致,运算结果可以通过乘以共轭复数将分母分为实数;(2)按向量形式,加、减法满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3)按三角形式,若z 1=r 1(cos θ1+isin θ1), z 2=r 2(cos θ2+isin θ2),则z 1??z 2=r 1r 2[cos(θ1+θ2)+isin(θ1+θ2)];若21212,

0r r z z z =≠[cos(θ1-θ2)+isin(θ1-θ2)],用指数形式记为z 1z 2=r 1r 2e i(θ1+θ2),.)(2

12121θθ-=i e r r z z 5.棣莫弗定理:[r(cos θ+isin θ)]n =r n (cosn θ+isinn θ).

6.开方:若=n w r(cos θ+isin θ),则)2sin 2(cos

n k i n k r w n πθπθ+++=,k=0,1,2,…,n-1。

7.单位根:若w n =1,则称w 为1的一个n 次单位根,简称单位根,记Z 1=n

i n ππ2sin 2cos +,则全部单位根可表示为1,1Z ,1121,,-n Z Z .单位根的基本性质有(这里记k k Z Z 1=,k=1,2,…,n-1):(1)对任意整数k ,

若k=nq+r,q ∈Z,0≤r ≤n-1,有Z nq+r =Z r ;(2)对任意整数m ,当n ≥2时,有m n m m

Z Z Z 1211-++++ =?

??,|,,|,0m n n m n 当当特别1+Z 1+Z 2+…+Z n-1=0;(3)x n-1+x n-2+…+x+1=(x-Z 1)(x-Z 2)…(x-Z n-1)=(x-Z 1)(x-21Z )…(x-11-n Z ).

8.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1)两个复数实部和虚部分别对应相等;(2)两个复数的模和辐角主值分别相等。

9.复数z 是实数的充要条件是z=z ;z 是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z+z =0(且z ≠0).

10.代数基本定理:在复数范围内,一元n 次方程至少有一个根。

11.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实系数一元n 次方程的虚根成对出现,即若z=a+bi(b ≠0)是方程的一个根,则z =a-bi 也是一个根。

12.若a,b,c ∈R,a ≠0,则关于x 的方程ax 2+bx+c=0,当Δ=b 2-4ac<0时方程的根为.22,1a i b x ?-±-=

二、方法与例题

1.模的应用。

#

例1 求证:当n ∈N +时,方程(z+1)2n +(z-1)2n =0只有纯虚根。

[证明] 若z 是方程的根,则(z+1)2n =-(z-1)2n ,所以|(z+1)2n |=|-(z-1)2n |,即|z+1|2=|z-1|2,即(z+1)(z +1)=(z-1)(z -1),化简得z+z =0,又z=0不是方程的根,所以z 是纯虚数。

例2 设f(z)=z 2+az+b,a,b 为复数,对一切|z|=1,有|f(z)|=1,求a,b 的值。

[解] 因为4=(1+a+b)+(1-a+b)-(-1+ai+b)-(-1-ai+b)

=|f(1)+f(-1)-f(i)-f(-i)|

≥|f(1)|+|f(-1)|+|f(i)|+|f(-i)|=4,其中等号成立。

所以f(1),f(-1),-f(i),-f(-i)四个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

~

所以f(1)=f(-1)=-f(i)=-f(-i),解得a=b=0.

2.复数相等。

例3 设λ∈R ,若二次方程(1-i)x 2+(λ+i)x+1+λi=0有两个虚根,求λ满足的充要条件。

[解] 若方程有实根,则方程组?????=--=++0

0122λλx x x x 有实根,由方程组得(λ+1)x+λ+1=0.若λ=-1,则方程x 2-x+1=0中Δ<0无实根,所以λ≠-1。所以x=-1, λ=2.所以当λ≠2时,方程无实根。所以方程有两个虚根的充要条件为λ≠2。

3.三角形式的应用。

例 4 设n ≤2000,n ∈N ,且存在θ满足(sin θ+icos θ)n =sinn θ+icosn θ,那么这样的n 有多少个

[解] 由题设得

)2sin()2cos()2sin()2(cos )]2sin()2[cos(θπ

θπθπθπθπθπn i n i n i n -+-=-+-=-+-,所以n=4k+1.又因为0≤n ≤2000,所以1≤k ≤500,所以这样的n

有500个。

(

4.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例5 计算:(1)100100410021000100C C C C +-+- ;(2)99100510031001100C C C C --+-

[解] (1+i)100=[(1+i)2]50=(2i)50=-250,由二项式定理(1+i)100= 10010010099991002210011000100i C i C i C i C C +++++ =100100410021000100(C C C C +-+- )+(

99100510031001100C C C C --+- )i ,比较实部和虚部,得

100100410021000100C C C C +-+- =-250,99100510031001100C C C C --+- =0。

5.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例6 以定长线段BC 为一边任作ΔABC ,分别以AB ,AC 为腰,B ,C 为直角顶点向外作等腰直角ΔABM 、等腰直角ΔACN 。求证:MN 的中点为定点。

[证明] 设|BC|=2a ,以BC 中点O 为原点,BC 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复平面,则B ,C 对应的复数为-a,a,点A ,M ,N 对应的复数为z 1,z 2,z 3,a z a z +=-=11,,由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得:)(13a z i a z --=-=,①)(12a z i a z --=+=,②由①+②得z 2+z 3=i(z 1+a)-i(z 1-a)=2ai.设MN 的中点为P ,对应的复数z=

ai z z =+2

32,为定值,所以MN 的中点P 为定点。 例7 设A ,B ,C ,D 为平面上任意四点,求证:AB ?AD+BC ?AD ≥AC ?BD 。

[证明] 用A ,B ,C ,D 表示它们对应的复数,则(A-B)(C-D)+(B-C)(A-D)=(A-C)(B-D),因为|A-B|?|C-D|+|B-C|?|A-D|≥(A-B)(C-D)+(B-C)(A-D).

所以|A-B|?|C-D|+|B-C|?|A-D|≥|A-C|?|B-D|, “=”成立当且仅当)()(D C C B Arg A D A B Arg --=--,即)()(C

D C B Arg A B A D Arg --+--=π,即A ,B ,C ,D 共圆时成立。不等式得证。

6.复数与轨迹。

例8 ΔABC 的顶点A 表示的复数为3i ,底边BC 在实轴上滑动,且|BC|=2,求ΔABC 的外心轨迹。

[解]设外心M 对应的复数为z=x+yi(x,y ∈R),B ,C 点对应的复数分别是b,b+2.因为外心M 是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而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z-b|=|z-3i|,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z-b|=|z-b-2|,所以点M 对应的复数z 满足|z-b|=|z-3i|=|z-b-2|,消去b 解得).34(62-=y x 所以ΔABC 的外心轨迹是轨物线。

7.复数与三角。

例9 已知cos α+cos β+cos γ=sin α+sin β+sin γ=0,求证:cos2α+cos2β+cos2γ=0。

[证明] 令z 1=cos α+isin α,z 2=cos β+isin β,z 3=cos γ+isin γ,则 》

z 1+z 2+z 3=0。所以.0321321=++=++z z z z z z 又因为|z i |=1,i=1,2,3.

所以z i ?i z =1,即.1i

i z z = 由z 1+z 2+z 3=0得.02221332212322

21=+++++z z z z z z x x x ① 又.0)(111321321321321132321=++=???

?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所以.0232221=++z z z 所以cos2α+cos2β+cos2γ+i(sin2α+sin2β+sin2γ)=0.

所以cos2α+cos2β+cos2γ=0。

例10 求和:S=cos200+2cos400+…+18cos18×200.

[解] 令w=cos200+isin200,则w 18=1,令P=sin200+2sin400+…+18sin18×200,则S+iP=w+2w 2+…+18w 18. ①由①×w 得w(S+iP)=w 2+2w 3+…+17w 18+18w 19,②由①-②得(1-w)(S+iP)=w+w 2+…

+w 18-18w 19=1918181)1(w w w w ---,所以S+iP=???? ??--=--i w w 23219118,所以.2

9-=S 8.复数与多项式。

例11 已知f(z)=c 0z n +c 1z n-1+…+c n-1z+c n 是n 次复系数多项式(c 0≠0). 求证:一定存在一个复数z 0,|z 0|≤1,并且|f(z 0)|≥|c 0|+|c n |.

[证明] 记c 0z n +c 1z n-1+…+c n-1z=g(z),令θ=Arg(c n )-Arg(z 0),则方程g(Z)-c 0e i

θ=0为n 次方程,其必有n 个根,设为z 1,z 2,…,z n ,从而g(z)-c 0e i θ=(z-z 1)(z-z 2)?…?(z-z n )c 0,令z=0得-c 0e i θ=(-1)n z 1z 2…z n c 0,取模得|z 1z 2…z n |=1。所以z 1,z 2,…,z n 中必有一个z i 使得|z i |≤1,从而f(z i )=g(z i )+c n =c 0e i θ=c n ,所以|f(z i )|=|c 0e i θ+c n |=|c 0|+|c n |.

9.单位根的应用。

例12 证明:自⊙O 上任意一点p 到正多边形A 1A 2…A n 各个顶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

[证明] 取此圆为单位圆,O 为原点,射线OA n 为实轴正半轴,建立复平面,顶点A 1对应复数设为i n e πε2=,则顶点A 2A 3…A n 对应复数分别为ε2,ε3,…,εn .设点p 对应复数z,则|z|=1,且=2n-∑∑∑∑====--=--=-=n k k k n k k

k n k k n k k z z z z z pA 1

11212)2())((||||εεεεε : =2n-.221

111n z z n z z n k k n k k n k k n k k =--=-∑∑∑∑====εεεε命题得证。

10.复数与几何。

例13 如图15-2所示,在四边形ABCD 内存在一点P ,使得ΔPAB ,ΔPCD 都是以P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证:必存在另一点Q ,使得ΔQBC ,ΔQDA 也都是以Q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 以P 为原点建立复平面,并用A ,B ,C ,D ,P ,Q 表示它们对应的复数,由题设及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知D=iC,B=iA ;取

i

iB C Q --=

1,则C-Q=i(B-Q),则ΔBC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由C-Q=i(B-Q)得)(Q i A i Q i D -==,即A-Q=i(D-Q),所以ΔADQ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以Q 为直角顶点。综上命题得证。

例14 平面上给定ΔA 1A 2A 3及点p 0,定义A s =A s-3,s ≥4,构造点列p 0,p 1,p 2,…,使得p k+1为绕中心A k+1顺时针旋转1200时p k 所到达的位置,k=0,1,2,…,若p 1986=p 0.证明:ΔA 1A 2A 3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 令u=3πi e ,由题设,约定用点同时表示它们对应的复数,取给定平面为复平面,则p 1=(1+u)A 1-up 0,

p 2=(1+u)A 2-up 1,

p 3=(1+u)A 3-up 2,

~

①×u 2+②×(-u)得p 3=(1+u)(A 3-uA 2+u 2A 1)+p 0=w+p 0,w 为与p 0无关的常数。同理得p 6=w+p 3=2w+p 0,…,p 1986=662w+p 0=p 0,所以w=0,从而A 3-uA 2+u 2A 1=0.由u 2=u-1得A 3-A 1=(A 2-A 1)u ,这说明ΔA 1A 2A 3为正三角形。

三、基础训练题

1.满足(2x 2+5x+2)+(y 2-y-2)i=0的有序实数对(x,y)有__________组。

2.若z ∈C 且z2=8+6i,且z3-16z-z

100=__________。 3.复数z 满足|z|=5,且(3+4i)?z 是纯虚数,则=z __________。

4.已知i z 312

+-=,则1+z+z 2+…+z 1992=__________。

5.设复数z 使得21++z z 的一个辐角的绝对值为6

π,则z 辐角主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6.设z,w,λ∈C,|λ|≠1,则关于z 的方程z -Λz=w 的解为z=__________。

7.设0

2

11arcsin 11x x x x __________。 8.若α,β是方程ax 2

+bx+c=0(a,b,c ∈R )的两个虚根且R ∈βα2,则=β

α__________。 9.若a,b,c ∈C,则a 2+b 2>c 2是a 2+b 2-c 2>0成立的__________条件。

10.已知关于x 的实系数方程x 2-2x+2=0和x 2+2mx+1=0的四个不同的根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共圆,则m 取值的集合是__________。

11.二次方程ax 2+x+1=0的两根的模都小于2,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复平面上定点Z 0,动点Z 1对应的复数分别为z 0,z 1,其中z 0≠0,且满足方程|z 1-z 0|=|z 1|,①另一个动点Z 对应的复数z 满足z 1?z=-1,②求点Z 的轨迹,并指出它在复平面上的形状和位置。

13.N 个复数z 1,z 2,…,z n 成等比数列,其中|z 1|≠1,公比为q,|q|=1且q ≠±1,复数w 1,w 2,…,w n 满足条件:w k =z k +

k

z 1+h ,其中k=1,2,…,n,h

为已知实数,求证:复平面内表示w 1,w 2,…,w n 的点p 1,p 2,…,p n 都在一个焦距为4的椭圆上。

四、高考水平训练题

>

1.复数z 和cos θ+isin θ对应的点关于直线|iz+1|=|z+i|对称,则z=__________。

2.设复数z 满足z+|z|=2+i ,那么z=__________。

3.有一个人在草原上漫步,开始时从O 出发,向东行走,每走1千米后,便向左转6

π角度,他走过n 千米后,首次回到原出发点,则n=__________。

4.若12102)1()31()34(i i i z -+--=,则|z|=__________。

5.若a k ≥0,k=1,2,…,n ,并规定

a n+1=a 1,使不等式∑∑

==++≥+-n k k n k k k k k a a a a a 1

12

112λ恒成立的实数λ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6.已知点P 为椭圆15

922=+y x 上任意一点,以OP 为边逆时针作正方形OPQR ,则动点R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7.已知P 为直线x-y+1=0上的动点,以OP 为边作正ΔOPQ(O ,P ,Q 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则点Q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8.已知z ∈C,则命题“z 是纯虚数”是命题“R z z ∈-2

2

1”的__________

条件。

9.若n ∈N ,且n ≥3,则方程z n+1+z n -1=0的模为1的虚根的个数为__________。

10

.设(x 2006+x 2008+3)2007=a 0+a 1x+a 2x 2+…+a n x n ,则2222543210a a a a a a --++-+…+a 3k -=++-++n k k a a a 2

22313__________。 11.设复数z 1,z 2满足z1?0212=++z A z A z ,其中A ≠0,A ∈C 。证明:

(1)|z 1+A|?|z 2+A|=|A|2; (2).2121A

z A z A z A z ++=++ 12.若z ∈C,且|z|=1,u=z 4-z 3-3z 2i-z+1.求|u|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最小值时的复数z.

13.给定实数a,b,c,已知复数z 1,z 2,z 3满足?????=++===,1,1||||||13322

1321z z z z z z z z z 求

|az 1+bz 2+cz 3|的值。

三、联赛一试水平训练题

1.已知复数z 满足.1|1

2|=+z z 则z 的辐角主值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2.设复数z=cos θ+isin θ(0≤θ≤π),复数z,(1+i)z ,2z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三个点分别是P ,Q ,R ,当P ,Q ,R 不共线时,以PQ ,PR 为

两边的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为S ,则S 到原点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3.设复平面上单位圆内接正20边形的20个顶点所对应的复数依次

为z 1,z 2,…,z 20,则复数199520

1995219951,,,z z z 所对应的不同点的个数是__________。

4.已知复数z 满足|z|=1,则|z+iz+1|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5.设i w 2

321

+-=,z 1=w-z,z 2=w+z,z 1,z 2对应复平面上的点A ,B ,点O 为原点,∠AOB=900,|AO|=|BO|,则ΔOAB 面积是__________。

6.设5sin 5cos ππi w +=,则(x-w)(x-w 3)(x-w 7)(x-w 9)的展开式为__________。

7.已知(i +3)m =(1+i)n (m,n ∈N +),则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8.复平面上,非零复数z1,z2在以i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1z ?z 2的实部为零,z 1的辐角主值为6π,则z 2=__________。

)

9.当n ∈N,且1≤n ≤100时,

n i ]1)23[(7++的值中有实数__________个。 10.已知复数z 1,z 2满足

2112z z z z =,且31π=Argz ,62π=Argz ,π873=Argz ,则3

21z z z Arg +的值是__________。 11.集合A={z|z 18=1},B={w|w 48=1},C={zw|z ∈A,w ∈B},问:集合C 中

有多少个不同的元素

12.证明:如果复数A 的模为1,那么方程A ix

ix n =-+)11(

的所有根都是不相等的实根(n ∈N +).

13.对于适合|z|≤1的每一个复数z ,要使0<|αz+β|<2总能成立,试问:复数α,β应满足什么条件

六、联赛二试水平训练题

1.设非零复数a 1,a 2,a 3,a 4,a 5满足

???????=++++=++++===,)(41543215432145342312S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其中S 为实数且|S|≤2,求证:复数a 1,a 2,a 3,a 4,a 5在复平面上所对应的点位于同一圆周上。

2.求证:)2(2

)1(sin 2sin sin 1≥=-???-n n n n n n n πππ 。 3.已知p(z)=z n +c 1z n-1+c 2z n-2+…+c n 是复变量z 的实系数多项式,且|p(i)|<1,求证:存在实数a,b,使得p(a+bi)=0且(a 2+b 2+1)2<4b 2+1.

4.运用复数证明:任给8个非零实数a 1,a 2,…,a 8,证明六个数a 1a 3+a 2a 4, a 1a 5+a 2a 6, a 1a 7+a 2a 8, a 3a 5+a 4a 6, a 3a 7+a 4a 8,a 5a 7+a 6a 8中至少有一个是非负数。

5.已知复数z 满足11z 10+10iz 9+10iz-11=0,求证:|z|=1.

6.设z 1,z 2,z 3为复数,求证:

|z1|+|z2|+|z3|+|z1+z2+z3|≥|z1+z2|+|z2+z3|+|z3+z1|。

2020年初中数学竞赛讲义:第11讲-双曲线

第十一讲 双曲线 形如x k y =(0≠k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双曲线,与双曲线相关的知识有: 1. 双曲线解析式x k y =中的系数k 决定图象的大致位置及y 随x 变化的状况. 2.双曲线图象上的点是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在k >0时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轴对称;在k <0时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轴对称. 3.自变量的取值是不等于零的全体实数,双曲线向坐标轴无限延伸但不能接近坐标轴.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与直线x y 2=和1+=x y 过同一点,则当0>x 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思路点拨 确定k 的值,只需求出双曲线上一点的坐标即可. 注:(1)解与反比函数相关问题时,充分考虑它的对称性(关于原点O 中心称,关于x y ±=轴对称),这样既能从整上思考问题,又能提高思维的周密性. (2)一个常用命题:

如图,设点A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0≠k )的图象上一点,过A 作AB ⊥x 轴于B ,过A 作AC ⊥y 轴于C ,则 ①S △AOB =k 2 1; ②S 矩形OBAC =k . 【例2】 如图,正比例函数kx y = (0>k )与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象相交于A 、C 两点,过A 作AB ⊥x 轴于B ,连结BC ,若S △ABC 的面积为S ,则( ) A .S=1 B .S =2 C .S=k D .S=2k 思路点拨 运用双曲线的对称性,导出S △AOB 与S △OBC 的关系. 【例3】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8+-=x y 和反比例函数x k y =(0≠k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A 、B .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若△AOB 面积S =24,求k 的值. 思路点拨 (1)两图象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即联立方程组有两组不同实数解; (2)S △AOB= S △COB S- S △COA ,建立k 的方程.

高中数学竞赛_函数【讲义】

1 第三章 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 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函数y =x -11的反函数是y =1-x 1(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f (x 1)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5)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例如y = x -21,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 -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1.数形结合法。 例1 求方程|x -1|=x 1的正根的个数 .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复数

1 复数 一、基础知识 1.复数的定义:设i 为方程x 2=-1的根,i 称为虚数单位,由i 与实数进行加、减、乘、除 等运算。便产生形如a+bi (a,b ∈R )的数,称为复数。所有复数构成的集合称复数集。通常用C 来表示。 2.复数的几种形式。对任意复数z=a+bi (a,b ∈R ),a 称实部记作Re(z),b 称虚部记作Im(z). z=ai 称为代数形式,它由实部、虚部两部分构成;若将(a,b)作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那么z 与坐标平面唯一一个点相对应,从而可以建立复数集与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映射。因此复数可以用点来表示,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x 轴称为实轴,y 轴去掉原点称为虚轴,点称为复数的几何形式;如果将(a,b)作为向量的坐标,复数z 又对应唯一一个向量。因此坐标平面内的向量也是复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称为向量形式;另外设z 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 ,见图15-1,连接OZ ,设∠xOZ=θ,|OZ|=r ,则a=rcos θ,b=rsin θ,所以z=r(cos θ+isin θ),这种形式叫做三角形式。若z=r(cos θ+isin θ),则θ称为z 的辐角。若0≤θ<2π,则θ称为z 的辐角主值,记作θ=Arg(z). r 称为z 的模,也记作|z|,由勾股定理知|z|=2 2b a +.如果用e i θ表示cos θ+isin θ,则z=re i θ,称为复数的指数形式。 3.共轭与模,若z=a+bi ,(a,b ∈R ),则=z a-bi 称为z 的共轭复数。模与共轭的性质有: (1)2121z z z z ±=±;(2)2121z z z z ?=?;(3)2||z z z =?;(4)2121z z z z =???? ??;(5)||||||2121z z z z ?=?;(6)|||||| 2121z z z z =;(7)||z 1|-|z 2||≤|z 1±z 2|≤|z 1|+|z 2|;(8)|z 1+z 2|2+|z 1-z 2|2=2|z 1|2+2|z 2|2;(9)若|z|=1,则z z 1=。 4.复数的运算法则:(1)按代数形式运算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实数范围内一致,运算结果可以通过乘以共轭复数将分母分为实数;(2)按向量形式,加、减法满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3)按三角形式,若z 1=r 1(cos θ1+isin θ1), z 2=r 2(cos θ2+isin θ2),则z 1??z 2=r 1r 2[cos(θ1+θ2)+isin(θ1+θ2)];若2 1212,0r r z z z =≠[cos(θ1-θ2)+isin(θ1-θ2)],用指数形式记为z 1z 2=r 1r 2e i(θ1+θ2),.)(2 12121θθ-=i e r r z z 5.棣莫弗定理:[r(cos θ+isin θ)]n =r n (cosn θ+isinn θ). 6.开方:若=n w r(cos θ+isin θ),则)2s i n 2(c o s n k i n k r w n πθπθ+++=,k=0,1,2,…,n-1。 7.单位根:若w n =1,则称w 为1的一个n 次单位根,简称单位根,记Z 1=n i n ππ2sin 2cos +,则全部单位根可表示为1,1Z ,1121,,-n Z Z .单位根的基本性质有(这里记k k Z Z 1=,

高一数学竞赛培训讲义: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

第三节 最大公约数 定义1 整数a 1, a 2, , a k 的公共约数称为a 1, a 2, , a k 的公约数.不全为零的整数a 1, a 2, , a k 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a 1, a 2, , a k 的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公因数),记为(a 1, a 2, , a k ). 由于每个非零整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最大公约数是存在的,并且是正整数. 如果(a 1, a 2, , a k ) = 1,则称a 1, a 2, , a k 是互素的(或互质的);如果 (a i , a j ) = 1,1 ≤ i , j ≤ k ,i ≠ j , 则称a 1, a 2, , a k 是两两互素的(或两两互质的). 显然,a 1, a 2, , a k 两两互素可以推出(a 1, a 2, , a k ) = 1,反之则不然,例如(2, 6, 15) = 1,但(2, 6) = 2. 定理1 下面的等式成立: (ⅰ) (a 1, a 2, , a k ) = (|a 1|, |a 2|, , |a k |); (ⅱ) (a , 1) = 1,(a , 0) = |a |,(a , a ) = |a |; (ⅲ) (a , b ) = (b , a ); (ⅳ) 若p 是素数,a 是整数,则(p , a ) = 1或p ∣a ; (ⅴ) 若a = bq + r ,则(a , b ) = (b , r ). 由定理1可知,在讨论(a 1, a 2, , a n )时,不妨假设a 1, a 2, , a n 是正整数,以后我们就维持这一假设. 定理2 设a 1, a 2, , a k ∈Z ,记 A = { y ;y =∑=k i i i x a 1,x i ∈Z ,1 ≤ i ≤ k }. 如果y 0是集合A 中最小的正数,则y 0 = (a 1, a 2, , a k ).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识图 一、内容提要 1.几何学是研究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的学科。 2.几何图形就是点,线,面,体的集合。点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平面几何学》只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 3.几何里的点、线、面、体实际上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因此单独研究点、线、面、体,要靠正确的想像 点:只表示位置,没有大小,不可再分。 线:只有长短,没有粗细。线是由无数多点组成的,即“点动成线”。面:只有长、宽,没有厚薄。面是由无数多线组成的,“线动成面”。4.因为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若干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所以识别图形的组合关系是学好几何的重要基础。 识别图形包括静止状态的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运动状态中的位置、数量的变化,图形的旋转,摺叠,割补,并合,比较等。还要注意一般图形和特殊图形的差别。 二、例题 例1.数一数甲图中有几个角(小于平角)?乙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丙图中有几全等三角形?丁图中有几对等边三角形? E 解:甲图中有10个角:∠AOB, ∠AOC,∠BOC,∠BOD,∠COD, ∠COE,∠DOE,∠DOA,∠EOA,∠EOB.如果OA和OC成一直线,则少一个∠AOC,余类推。 乙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ABC,△ABD,△BDC,△BDE,△DEC 丙图中有全等三角形4对:(设AC和DB相交于O) △AOB≌△COD,△AOD≌△BOC,△ABC≌△CDA,△BCD≌△DAB。

丁图中共有等边三角形48个: 边长1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4+5=15 顶点在下▼的个数有 1+2+3+4=10 边长2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4=10 顶点在下▼的个数有 1+2=3 边长3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6 边长4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2=3 边长5个单位:顶点在上▲的个数有 1 以上要注意数一数的规律 例2.设平面内有6个点A 1,A 2,A 3,A 4,A 5,A 6,其中任意3个点都不在同 一直线上,如果每两点都连成一条线,那么共有线段几条?如果要使图形不 出现有4个点的两两连线,那么最多可连成几条线段?试画出图形。 (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解:从点A 1与其他5点连线有5条,从点A 2与其他4点(A 1除外)连线 有4条,从A 3与其他3点连线有3条(A 1,A 2除外)……以此类推,6个 点两两连线共有线段1+2+3+4+5=15(条),或用每点都与其他5点 连线共5×6再除以2(因重复计算)。 要使图形不出现有4个点的两两连线,那么每点只能与其他4个点连线, 共有(6×4)÷2=12(条)如下图:其中有3对点不连线:A 1A 4,A 2A 5, A 3A 6 A 3 1 2 例3.如图水平线与铅垂线相交于O ,某甲沿水平线,某乙铅垂线同时匀速 前进,当甲在O 点时,乙离点O 为500米,2分钟后,甲、乙离点O 相 等;又过8分钟,甲、乙再次离点O 相等。求甲和乙的速度比。 解:如图设甲0,乙0为开始位置,甲1,乙1为前进2分钟后位置,甲2,乙2 乙2 为再前进8分钟的位置。再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x,y 米,根据题意得 ? ??-=-=500101025002y x y x 甲 O 甲1 甲2 解得12x=8y 乙1 ∴x ∶y=2∶3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抽屉原理

§23抽屉原理 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例如:“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在相同月份”;“某校400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2003个人任意分成200个小组,一定存在一组,其成员数不少于11”;“把[0,1]内的全部有理数放到100个集合中,一定存在一个集合,它里面有无限多个有理数”。这类存在性问题中,“存在”的含义是“至少有一个”。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求指明存在,一般并不需要指出哪一个,也不需要确定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东西找出来。这类问题相对来说涉及到的运算较少,依据的理论也不复杂,我们把这些理论称之为“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迪里赫莱(Dirichlet)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迪里赫莱原理”,也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地叙述为“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抽屉原理是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本讲就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一)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 定理1、如果把n+1个元素分成n个集合,那么不管怎么分,都存在一个集合,其中至少有两个元素。 证明:(用反证法)若不存在至少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则每个集合至多1个元素,从而n 个集合至多有n个元素,此与共有n+1个元素矛盾,故命题成立。 在定理1的叙述中,可以把“元素”改为“物件”,把“集合”改成“抽屉”,抽屉原理正是由此得名。 同样,可以把“元素”改成“鸽子”,把“分成n个集合”改成“飞进n个鸽笼中”。“鸽笼原理”由此得名。 例题讲解 1.已知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包括边界)有任意五个点(图1)。证明:至少有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 2.从1-100的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它们中的一个是另一个的整数倍。

高中数学竞赛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竞赛基本知识集锦 广州市育才中学数学科 邓军民 整理 一、三角函数 常用公式 由于是讲竞赛,这里就不再重复过于基础的东西,例如六种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公式等等。但是由于现在的教材中常用公式删得太多,有些还是不能不写。先从最基础的开始(这些必须熟练掌握): 半角公式 2cos 12 sin α α -± = 2 cos 12 cos α α +± = α α ααααα cos 1sin sin cos 1cos 1cos 12 tan +=-=+-± = 积化和差 ()()[]βαβαβα-++= sin sin 21 cos sin ()()[]βαβαβα--+=sin sin 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1 cos cos ()()[]βαβαβα--+-=cos cos 2 1 sin sin 和差化积 2cos 2sin 2sin sin β αβ αβα-+=+ 2sin 2cos 2sin sin β αβαβα-+=- 2cos 2cos 2cos cos β αβαβα-+=+ 2 sin 2sin 2cos cos β αβαβα-+-=- 万能公式 α αα2 tan 1tan 22sin += α α α2 2tan 1tan 12cos +-= α α α2 tan 1tan 22tan -=

三倍角公式 ()() αααααα+-=-=οο60sin sin 60sin 4sin 4sin 33sin 3 ()() αααααα+-=-=οο60cos cos 60cos 4cos 3cos 43cos 3 二、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三角函数求值 给出一个复杂的式子,要求化简。这样的题目经常考,而且一般化出来都是一个具体值。要熟练应用上面的常用式子,个人认为和差化积、积化和差是竞赛中最常用的,如果看到一些不常用的角,应当考虑用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一般情况下直接使用不了的时候,可以考虑先乘一个三角函数,然后利用积化和差化简,最后再把这个三角函数除下去 举个例子 求值:7 6cos 74cos 72cos π ππ++ 提示:乘以7 2sin 2π ,化简后再除下去。 求值:??-?+?80sin 40sin 50cos 10cos 2 2 来个复杂的 设n 为正整数,求证 n n n i n i 21 212sin 1 += +∏=π 另外这个题目也可以用复数的知识来解决,在复数的那一章节里再讲 四、三角不等式证明 最常用的公式一般就是:x 为锐角,则x x x tan sin <<;还有就是正余弦的有界性。 例 求证:x 为锐角,sinx+tanx<2x

高中数学竞赛_数列【讲义】

第五章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南开中学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 第一讲数的整除 一、容提要: 如果整数A 除以整数B(B ≠0)所得的商A/B 是整数,那么叫做A 被B 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 能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 ③其差能被7整除。 如 1001 100-2=98(能被7整除) 又如7007 700-14=686, 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 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 1001 100-1=99(能11整除) 又如10285 1028-5=1023 102-3=99(能11整除) 二、例题 例1已知两个三位数328和92x 的和仍是三位数75y 且能被9整除。 求x,y 解:x,y 都是0到9的整数,∵75y 能被9整除,∴y=6. ∵328+92x =567,∴x=3 例2已知五位数x 1234能被12整除,求x 解:∵五位数能被12整除,必然同时能被3和4整除, 当1+2+3+4+x 能被3整除时,x=2,5,8

当末两位4x能被4整除时,x=0,4,8 ∴x=8 例3求能被11整除且各位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 解: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34, 但(1+2+4)-(0+3)=4,不能被11整除,只调整末位数仍不行 调整末两位数为30,41,52,63,均可, ∴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63。 练习一 1、分解质因数:(写成质因数为底的幂的连乘积) ①756②1859 ③1287 ④3276 ⑤10101 ⑥10296 987能被3整除,那么 a=_______________ 2、若四位数a x能被11整除,那么x=__________ 3、若五位数1234 35m能被25整除 4、当m=_________时,5 9610能被7整除 5、当n=__________时,n 6、能被11整除的最小五位数是________,最大五位数是_________ 7、能被4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___,能被8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 8、8个数:①125,②756,③1011,④2457,⑤7855,⑥8104,⑦9152,⑧70972 中,能被下列各数整除的有(填上编号): 6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11__________ 9、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中,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共_____个,能被3整除 但不是5的倍数的共______个。 10、由1,2,3,4,5这五个自然数,任意调换位置而组成的五位数中,不能被3 整除的数共有几个?为什么?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_数列

数列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1,2,3,…,n ,….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a 1, a 2, a 3,…,a n 或a 1, a 2, a 3,…,a n …。其中a 1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n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则S 1=a 1, 当n >1时,a n =S n -S n -1. 定义2 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1-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d 叫做公差。若三个数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公差为d, 则a =b -d, c =b +d. 定理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2)前n 项和公式: S n =d n n na a a n n 2 )1(2)(11-+=+;3)a n -a m =(n -m)d ,其中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则a n +a m =a p +a q ;5)对任意正整数p , q ,恒有a p -a q =(p -q )(a 2-a 1);6)若A ,B 至少有一个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S n =An 2+Bn . 定义3 等比数列,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 q a a n n =+1,则{a n }称为等比数列,q 叫做公比。 定理3 等比数列的性质:1)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S n ,当q ≠1时,S n =q q a n --1)1(1;当q =1时,S n =na 1;3)如果a , b , c 成等比数列,即b 2=ac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若m+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 定义4 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ε>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N ),都有|a n -A |<ε,则称A 为n →+∞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a n n =∞ → 定义5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满足|q |<1,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S n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q a -11(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定理3 第一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时n =k 成立时能推出p (n )对n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竞赛常用定理 定理4 第二数学归纳法:给定命题p (n ),若:(1)p (n 0)成立;(2)当p (n )对一切n ≤k 的自然数n 都成立时(k ≥n 0)可推出p (k +1)成立,则由(1),(2)可得命题p (n )对一切自然数n ≥n 0成立。 定理5 对于齐次二阶线性递归数列x n =ax n -1+bx n -2,设它的特征方程x 2=ax +b 的两个根为α,β:(1)若α≠β,则x n =c 1a n -1+c 2βn -1,其中c 1, c 2由初始条件x 1, x 2的值确定;(2)若α=β,则x n =(c 1n +c 2) αn -1,其中c 1, c 2的值由x 1, x 2的值确定。 二、方法与例题 1.不完全归纳法。 这种方法是从特殊情况出发去总结更一般的规律,当然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却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通常解题方式为:特殊→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 例1 试给出以下几个数列的通项(不要求证明);1)0,3,8,15,24,35,…;2)1,5,19,65,…;3)-1,0,3,8,15,…。 【解】1)a n =n 2-1;2)a n =3n -2n ;3)a n =n 2-2n . 例2 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 21,a 1+a 2+…+a n =n 2a n , n ≥1,求通项a n . 【解】 因为a 1= 2 1,又a 1+a 2=22·a 2,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十五)复数

高中数学竞赛讲义(十五) ──复数 一、基础知识 1.复数的定义:设i为方程x2=-1的根,i称为虚数单位,由i与实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便产生形如a+bi(a,b∈R)的数,称为复数。所有复数构成的集合称复数集。通常用C来表示。 2.复数的几种形式。对任意复数z=a+bi(a,b∈R),a称实部记作Re(z),b 称虚部记作Im(z). z=ai称为代数形式,它由实部、虚部两部分构成;若将(a,b)作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那么z与坐标平面唯一一个点相对应,从而可以建立复数集与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映射。因此复数可以用点来表示,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x轴称为实轴,y轴去掉原点称为虚轴,点称为复数的几何形式;如果将(a,b)作为向量的坐标,复数z又对应唯一一个向量。因此坐标平面内的向量也是复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称为向量形式;另外设z 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见图15-1,连接OZ,设∠xOZ=θ,|OZ|=r,则a=rcos θ,b=rsinθ,所以z=r(cosθ+isinθ),这种形式叫做三角形式。若z=r(cosθ+isinθ),则θ称为z的辐角。若0≤θ<2π,则θ称为z的辐角主值,记作θ =Arg(z). r称为z的模,也记作|z|,由勾股定理知|z|=.如果用e iθ表示cosθ+isinθ,则z=re iθ,称为复数的指数形式。 3.共轭与模,若z=a+bi,(a,b∈R),则a-bi称为z的共轭复数。模与共轭的性质有:(1);(2);(3); (4);(5);(6);(7)||z 1|-|z 2 || ≤|z 1±z 2 |≤|z 1 |+|z 2 |;(8)|z 1 +z 2 |2+|z 1 -z 2 |2=2|z 1 |2+2|z 2 |2;(9)若|z|=1,则 。 4.复数的运算法则:(1)按代数形式运算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实数范围内一致,运算结果可以通过乘以共轭复数将分母分为实数;(2)按向量形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讲义函数教案

第三章 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映射,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 ,B ,依对应法则f ,若对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B 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则称f : A →B 为一个映射. 定义2 单射,若f : A →B 是一个映射且对任意x , y ∈A , x ≠y , 都有f (x )≠f (y )则称之为单射. 定义3 满射,若f : A →B 是映射且对任意y ∈B ,都有一个x ∈A 使得f (x )=y ,则称f : A →B 是A 到B 上的满射. 定义4 一一映射,若f : A →B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叫做一一映射,只有一一映射存在逆 映射,即从B 到A 由相反的对应法则f -1构成的映射,记作f -1 : A →B . 定义5 函数,映射f : A →B 中,若A ,B 都是非空数集,则这个映射为函数.A 称为它的定义域,若x ∈A , y ∈B ,且f (x )=y (即x 对应B 中的y 则y 叫做x 的象,x 叫y 的原象.集合{f (x )|x ∈A }叫函数的值域.通常函数由解析式给出,此时函数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如函数y =3x -1的定义域为{x |x ≥0,x ∈R}. 定义6 反函数,若函数f : A →B (通常记作y =f (x ))是一一映射,则它的逆映射f -1 : A →B 叫原函数的反函数,通常写作y =f -1(x ). 这里求反函数的过程是:在解析式y =f (x )中反解x 得x =f -1(y ),然后将x , y 互换得y =f -1(x ),最后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函数y = x -11的反函数是y =1-x 1 (x ≠0). 定理1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定理2 在定义域上为增(减)函数的函数,其反函数必为增(减)函数. 定义7 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设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满足对任意的x 1, x 2∈I 并且x 1< x 2,总有 f (x 1)f (x 2)),则称f (x )在区间I 上是增(减)函数,区间I 称为单调增(减)区间. (2)奇偶性: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D ,且D 是关于原点对称的数集,若对于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奇函数;若对任意的x ∈D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是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周期性:对于函数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每一个数时,f (x +T )=f (x )总成立,则称f (x )为周期函数,T 称为这个函数的周期,如果周期中存在最小的正数T 0,则这个正数叫做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定义8 如果实数a a }记作开区间(a , +∞集合{x |x ≤a }记作半开半闭区间(-∞,a ]. 定义9 函数的图象,点集{(x ,y )|y =f (x ), x ∈D}称为函数y =f (x )的图象,其中D 为f (x )的定义域.通过画图不难得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他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a ,b >0);(1)向右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2)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y =f (x +a )的图象;(3)向下平移b 个单位得到y =f (x )-b 的图象;(4)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 称;(5)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6)与函数y =f -1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7)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定理3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单调性,记住四个字:“同增异减”.例如y = x -21 , u=2-x 在(-∞,2)上是减函数,y = u 1在(0,+∞)上是减函数,所以y =x -21在(-∞,2)上是增函数. 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为同增异减.这里不做严格论证,求导之后是显然的. 二、方法与例题

高中数学竞赛_复数【讲义】

第十五章 复数 一、基础知识 1.复数的定义:设i 为方程x 2 =-1的根,i 称为虚数单位,由i 与实数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便产生形如a+bi (a,b ∈R )的数,称为复数。所有复数构成的集合称复数集。通常用C 来表示。 2.复数的几种形式。对任意复数z=a+bi (a,b ∈R ),a 称实部记作Re(z),b 称虚部记作Im(z). z=ai 称为代数形式,它由实部、虚部两部分构成;若将(a,b)作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那么z 与坐标平面唯一一个点相对应,从而可以建立复数集与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构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映射。因此复数可以用点来表示,表示复数的平面称为复平面,x 轴称为实轴,y 轴去掉原点称为虚轴,点称为复数的几何形式;如果将(a,b)作为向量的坐标,复数z 又对应唯一一个向量。因此坐标平面内的向量也是复数的一种表示形式,称为向量形式;另外设z 对应复平面内的点Z ,见图15-1,连接OZ ,设∠xOZ=θ,|OZ|=r ,则a=rcos θ,b=rsin θ,所以z=r(cos θ+isin θ),这种形式叫做三角形式。若z=r(cos θ+isin θ),则θ称为z 的辐角。若0≤θ<2π,则θ称为z 的辐角主值,记作θ=Arg(z). r 称为z 的模,也记作|z|,由勾股定理知|z|=22b a +.如果用e i θ 表示cos θ+isin θ,则z=re i θ ,称为复数的指数形 式。 3.共轭与模,若z=a+bi ,(a,b ∈R ),则=z a-bi 称为z 的共轭复数。模与共轭的性质有:(1)2121z z z z ±=±;(2)2121z z z z ?=?;(3)2||z z z =?;(4)2 1 21z z z z =???? ??;(5)||||||2121z z z z ?=?; (6)| || |||2121z z z z = ;(7)||z 1|-|z 2||≤|z 1±z 2|≤|z 1|+|z 2|;(8)|z 1+z 2|2 +|z 1-z 2|2 =2|z 1|2 +2|z 2|2 ;(9)若|z|=1,则z z 1= 。 4.复数的运算法则:(1)按代数形式运算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与实数范围内一致,运算结果可以通过乘以共轭复数将分母分为实数;(2)按向量形式,加、减法满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3)按三角形式,若z 1=r 1(cos θ1+isin θ1), z 2=r 2(cos θ2+isin θ2),则z 1??z 2=r 1r 2[cos(θ1+θ2)+isin(θ1+θ2)];若2 1 212, 0r r z z z = ≠[cos(θ1-θ2)+isin(θ1-θ2)],用指数形式记为z 1z 2=r 1r 2e i(θ1+θ2) , .) (2 12121θθ-=i e r r z z 5.棣莫弗定理:[r(cos θ+isin θ)]n =r n (cosn θ+isinn θ). 6.开方:若=n w r(cos θ+isin θ),则)2s i n 2(c o s n k i n k r w n π θπ θ+++= , k=0,1,2,…,n-1。 7.单位根:若w n =1,则称w 为1的一个n 次单位根,简称单位根,记Z 1=n i n π π2sin 2cos +,则全部单位根可表示为1,1Z ,1 1 21,,-n Z Z .单位根的基本性质有(这里记k k Z Z 1=,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15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第十五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写过一本畅销全球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用数据说话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推断的科学. 随机抽样与统计推断是统计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之一.即用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分布规律等特征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和分布规律. 【例题求解】 【例1】 现有A ,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 班的成绩如图所示. (1)由观察所得, 班的标准差较大; (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 分才可以及格. 思路点拨 对于(2),数一数两班在某一分数以上的人数即可,凭直觉与估计得出答案. 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是它们描述集中趋势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平均数易受数据中少数异常值的影响,有时难以真正反映“平均”; (2)若一组数据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则常用众数来刻画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2】 已知数据1x 、2x 、3x 的平均数为a ,1y 、2y 、3y 的平均数为b ,则数据1132y x +、2232y x +、3332y x +的平均数为( ) A .2a+3b B .b a +3 2 C .6a+9b D .2a+b 思路点拨 运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并结合已知条件导出新数据的平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