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草种植区划报告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报告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报告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报告

一、立项背景

我国已经完成了两轮烟草种植区划研究工作,第一轮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农业部门完成的,根据地域分布将我国划分为六大烟区,这项研究成果行业引用较少;第二轮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青州

烟草研究所牵头,联合各省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这次研究成果对

加快烟叶生产布局调整,指导我国烟叶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区划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般农作物区划每隔10年―15年

进行一次。目前,80年代的烟草区划研究成果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

当前烟叶产区的生产实际;随着烟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卷烟企业实现了以品牌为纽带的规模扩张,“大市场、大品牌、大

企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国烟区烟叶生产布局的调整;中式卷烟的

发展需要深挖烟区烟叶质量特征;同时,中国烟叶可持续发展规划的

制定也需要种植区划研究做技术支撑。因此,开展新一轮烟草种植

区划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一)烟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了烟区生产布局的调整

近些年来,国家局将加快烟草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作为提高我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全行业平稳发展的重要的

一项重中之重来抓,“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极大地提高了烟草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烟草行业

组织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市场竞争已从过去的产品竞争发展到品

牌竞争阶段。大品牌的发展促进了烟叶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宜产区

的烟叶生产潜力和市场潜力明显增加。而一些烟区烟叶数量和品质

特征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品牌的发展需要,烟叶资源对“大

市场、大品牌、大企业”发展战略的制约日趋显现,急需对现有烟

区生态条件、种植规模、品质特征、市场潜力等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全国各产烟区的科学合理布局。

(二)中式卷烟的发展需要深入挖掘烟区的烟叶品质特征

200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充分酝酿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

定并发布了《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式卷烟的概念,

明确了中式卷烟是中国卷烟发展的方向。这一战略性决策,给中国

烟草行业、中国卷烟市场给出了一个整体形象定位。《纲要》指出,中式卷烟以国产烟叶为主体原料,在香气风格和口味特征上与英式、美式、日式等卷烟不同,具有明显浓郁的中国烟叶烟气风格,能使

卷烟消费者在吸食的第一反应中分辨出来。中式卷烟的发展,一方

面需要以国产烟叶为主配方原料,另一方面,也给深入挖掘烟叶产

区的质量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全国烟叶生产技术整体水平

不断提高,但不容否认,多年来,相同的品种、烟叶产区生产技术

措施雷同和烟叶质量指标的趋同化,使得国内烟叶的一些风格特征

变得不明显,外观质量和化学成份趋于一致,加之烟碱含量过高,

国内烟叶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卷烟配方的需求。烟叶可用性较低,

特别是产区区域性的质量风格特征不明显,根本原因是不能因地制

宜地明确产区的质量目标。通过开展种植区划研究工作,阐明全国

什么地方可以种烟,什么地方可以种优质烟,主要烟叶产区的烟叶

品质特征是什么,从而为中式卷烟配方选择适宜的原料提供依据,

满足中式卷烟的原料需求。同时,还可以阐明特色烟区烤烟品质特

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形成烟叶品质特征的关键因子,并结合烟

区生产实际,找出保持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逐步

形成不同烟区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

(三)制定烟区烟叶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种植区划研究做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就业空间增多,加之烟叶种植成本增高,种烟比较效

益下降,烟农种烟积极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受烟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烟叶价格、生产投入、灾害保险等保障机制不

健全,水利、烤房、基层烟站等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多数烟区调整种

植布局的决策往往是根据种烟历史、烟农积极性等社会因素,而非

科学地、全面地依据烟草的生态适宜性做出决策。通过烟草种植区

划工作的开展,促进烟区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布局调整,把烟

叶生产向生态环境优良的产区和种烟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地方转移,

最大限度地提高全国烟叶生产的集中度。同时,提高基本烟田保护

制度的针对性,完善烟区发展的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资源,稳定烟叶总量和质量,实现烟叶生产的合理布局,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四)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全国烟叶种植区划的研究结果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全国烟叶种植区划研究,这个划分

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只包含部分生态和某些质量指标,没有对

烟叶品质特征进行全面评价。更为遗憾的是对烟叶品质特征和生态

条件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如今我国部分烟叶产区的生产规模、生

态环境、烟叶品质特征与20年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0年代

的区划研究成果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烟叶产区的生产实际。在

建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时,利用80年代的区划研究结果带有时代局

限性,需要开展新一轮的种植区划研究,为建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提供依据。

(五)科技进步为开展种植区划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gps(地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

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可以更准确、更高效地对影响烟草生

产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评价。如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运用点、面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通过空间

插值和地形矫正等技术,系统地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降低以点带面产生的误差。

(六)开展种植区划研究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

近二十年来,行业内外科技界进行了大量更精细的研究,烟草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国家烟草专卖局相继开展

了烟草平衡施肥研究、全国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合作分析、优质高香

气烤烟生产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技

术研究、优质香料烟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基础性科学研究项目,这些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主要烟草种植区的土壤、烟叶样品和

气象等相关信息资料,并对土壤和烟叶样品进行了相关指标检测,

积累了大量分析数据,这对烟草种植区划工作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基于以上因素,国家烟草专卖局在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

二、总体思路

(一)工作思路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的工作思路是“总体规划、分级推进;点面兼顾、分类实施;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强化创新、突出应用”。

1.总体规划、分级推进。

以满足中式卷烟需求,促进中国烟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烟叶品质特征与生态环境因素关系研究为主线,综合分析土壤、气象、

烟叶品质(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工业可用

性等因素,开展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工作,形成“1+7”模式的中

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思路。按照“1+7”模式的总体规划要求,分步

分级实施,在全国21个省开展烟草种植区划研究,在云南、贵州、

四川、山东、河南、福建和湖南等7个烟叶生产省开展典型区划研究。

2.点面兼顾、分类实施。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工作既要加强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的纲领性、框架性和系统性研究,又要加强典型区划的个性、特色研究。全国烟草区划研究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以县级为种植区划

的最小区域,阐明中国什么地方可以种烟、什么地方可以生产优质烟。典型区划研究本着“宜细不宜粗”的原则,着重阐明特色烟区

烤烟品质形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具有典型风格地区烟叶的主

要品质特征,对重点问题分析要深入。

3.加强领导、整合资源。

国家烟草专卖局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和由部分专家组成的中国烟草种植区划技术顾问

组;21个省级局成立本省的烟草种植区划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由省

级局相关领导、烟叶生产管理部门、科技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相关

人员、相关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组成,主要工作任务是负

责组织、协调和开展本省(区、市)种植区划的相关工作。在实施过

程中,充分整合行业内外科研单位、烟叶产区、卷烟企业的科技资源,全面协作,联合攻关。

4.强化创新、突出应用。

紧紧围绕中式卷烟需求这一目标,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烟叶品质特征与生态环境关系、烟草种植区划指标体系、烟草种植区划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在研究中把握好项目研究的深度

和广度。同时烟草种植区划要体现可用性,不仅要进行科学的区划,还要明确各区域烟叶的工业用途和烟叶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利

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融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模型技术及

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中国烟草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为

国家局指导烟草布局调整,烟叶生产种植区的定向发展、建立烟田

基本保护制度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烟叶生产部门根据各区烟草

的类型特点和质量风格,有针对性地制定烟草生产技术规范、实行

定向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卷烟企业选择原料、建立原料基地提

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技术思路

1.通过对我国烟叶主产区的生态环境、烟叶品质、工业可用性评价及烟叶生产相关因素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普查和典型样品的分

析评价,确定表征烤烟品质的主要指标,阐明特色烟区烤烟品质形

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烟叶主产区和具有典型风格地区烟叶的

主要品质特征,建立烟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从各生态环境因素与烟草产质量的关系研究入手,辅以社会经济状况对烟叶生产发展的影响分析,筛选能够正确表征优质烤烟生

产的生态环境指标,建立植烟土壤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气候适生

性评价指标体系。

3.在综合分析气候适宜性分区、土壤适宜性分区、地形地貌适宜性分区和烟叶品质特征分区的基础上,建立烟草种植适宜性指标体

系和综合定量评价模型,形成中国烟草种植区划。

4.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融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模型技术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中国烟草种植区划信息系统”。

三、进展情况

(一)实施过程

鉴于烟草种植区划研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项目研究成果对今后烟叶生产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局于2003

年12月17日和2004年10月23―24日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国烟草种

植区划、典型省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项目启动会,组织有关省级局(公司)代表、技术依托单位专家、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总体思路、

技术路线、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项目启动会引起了行业内的高度

重视,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认为面临着社会环境之变、生态环境之变、烟叶生产环境之变的新形势,开展新一轮的烟草种植区划研究

工作意义重大。与会省局(公司)代表表示将积极配套相关人员和资金。通过启动会,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交流了经验、

统一了思想、加强了协调,从技术、思路、方法等方面为中国烟草

种植区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局专门下发了2004年工作方案、2005年工作方案,各省对

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一是按照文件要求,各

省成立了工作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烟叶生产或科技管理工作

的副局长(副总经理)担任,工作组成员由科技处、烟叶公司(处)、

科研单位等组成。二是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部

分省按照国家局玉溪培训班的内容组织开展了本省的相关培训工作。三是开展典型区划项目的7个省分别召开了本省的项目启动会,制

订本省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和落实相关工作。四是按

照全国烟草种植区划和典型省份区划方案的要求,各省级局安排专

人负责土壤、烟叶样品取样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各有关卷烟企

业及时进行了工业可用性评价。

通过近两年的工作,行业上下对种植区划工作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认为该项工作是行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中式卷烟开发

和烟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初未被纳入项目计划的浙江、

内蒙古两个省级局(公司)主动要求参加该项工作,现已纳入整个区

划工作体系。

(二)工作原则

项目实施坚持了“三统一”的工作原则。即: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和统一平台。通过落实“三统一”,有效保证了全国区划和典型

区划数据的可比性和结论的一致性。“三统一”有效保证了全国区

划和典型区划两个项目的结合,使“1+7”模式既相对独立,又紧密

结合。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研究形成纲领性、框架性和全局性的区划,7省典型区划研究服从于全国烟草种植区划,既确保全国烟草种植

区划的完成,又立足于当地的实际,做好特色研究、深化研究,为

全国烟草种植区划提供技术支撑。

由于土壤及烟叶样品、生态环境资料是区划研究工作的基础资料,对区划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根据工作要求,科教司于2004

年6月21日在云南玉溪举办了相关技术讲座,主要培训了土壤样品

的采集与前处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土壤调查中

的运用、土壤质量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因素的野外描述等内容,并通

过野外实习中的亲自动手操作加深了印象。来自全国19个省的80

多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技术培训,使各产区和技术依托单

位明确了烟叶、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思路,统一了种植区

划项目中生态环境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标准,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

了技术保障。

(三)资料收集、样品采集和检测

在各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烟叶、土壤样品的取样、资料收集、样品分析检测、相关数据库构建和数据入库工作进展顺利。2005年的资料收集、样品采集等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项目组对烟叶样品全部进行了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四大类共44项指标的检测分析工作。目前,烟叶和土

壤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已全部结束。收集到的气象、地形资料及烟

草生产技术和烟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资料已完成入库和整理工作,

收集到的18个植烟省的省级土壤图和相关土壤资料已完成了图形矢

量化和配准工作。

(四)工作成效

1.烟叶质量状况全面分析评价。

烤烟质量状况:烟叶外观质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大致将烤烟外观质量可分为八个区域。烟叶物理特性中,吸湿性能和填充性能基

本分布在合适范围,含梗率、叶面密度、出丝率、叶片拉力、叶片

厚度等物理特性指标虽然平均值也在适宜范围,但样品间差异较大。烟叶化学成分,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0个烤烟产区大致分为5个区,并进行了分区描述;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我国烤烟化学成分含量

及相关成分的比值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烤烟平均烟碱和总氮含量明

显提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普遍下降,钾和氯含量均稍有升高,但

钾氯比值明显降低。烟叶感官质量,依据烟叶感官质量评价体系,

对我国烤烟外观质量状况初步分为4类,分别为相对较好的产区、

相对稍好的产区、相对一般的产区、相对稍差的产区。

白肋烟质量状况:烟叶外观质量,云南和湖北白肋烟外观质量相对较好,各项指标多在适宜范围。烟叶化学成分,四个产区白肋烟

烟叶氯离子和淀粉含量均较低,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在四产区中分

布趋势相同。烟叶感官质量,四川、云南白肋烟质量中偏上;湖北、

重庆白肋烟质量中等至中偏上。

香料烟质量状况:烟叶外观质量,湖北郧西县香料烟优于新疆,颜色深黄,组织结构稍细致,身份适中到稍薄,油分有,光泽鲜明。烟叶物理特性,新疆烟叶厚度和叶面密度明显大于陨西烟叶,其他

指标差异不大。烟叶感官质量,新疆香料烟质量档次中偏下至中等;

湖北郧西县香料烟质量档次中等。

不同产区烟叶的工业可用性评价:明确了各产区烟叶流向,云南烟叶省外调拨量最高,在卷烟企业中使用频率也较高,在已调查的

34家卷烟企业中均有使用,其次是贵州和福建烟叶,河南、重庆、

黑龙江、湖南、四川烟叶在卷烟企业中也较为广泛使用。同时通过

卷烟工业企业对相关产区烟叶的综合评价,明确了各产区烟叶的工

业用途。

2.地形地貌及植烟土壤状况评价。

初步查清了烤烟生产区的地貌特征和我国烤烟适宜的地形条件。基本查清了烤烟土壤类型适宜性状况,土壤类型对烤烟的适宜性具

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受成土母质、气候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质地、

土壤ph、土壤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总体而言我国目前重

点优质烤烟区主要分布在红壤、黄壤、水稻土、紫色土、褐土、棕

壤等土壤类型上。

初步查清了关键土壤因素的烤烟适宜性状况:湖北西北部、重庆、贵州、吉林、云南大部以及黄淮烟区的山东和皖南土壤ph较适宜,

福建、广东、广西、江西以及辽宁东部烟区的土壤ph偏酸,除山东

和皖南外的其他黄淮烟区、除吉林和辽宁东部外的其他北方烟区、

以及湘南部分烟区的土壤ph偏高;总体而言,近2/3植烟土壤的质

地比较适宜,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烟区、黄淮烟区以及福建、

广东、湖南南部以及大部分云南烟区,而贵州、重庆、湖北等产区

土壤质地偏粘;我国多数烟区土壤氯离子含量基本适宜,但氯离子含

量偏高的土壤在各产区均有零星分布,而在南方烟区有一定比例土

壤的氯离子含量偏低。。

3.烟区气候条件普查与分析评价。

研究了我国烤烟关键性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与84年全国烟草

区划相比,关键性烟草气象因素―气温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而光

照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这很可能改变我国烟草气候适宜性在空间上

的分布格局。

从总体上初步明确了我国优质烤烟生产的气象条件上的一些不足:大田前期温度相对过低,后期温度相对过高;前期降雨相对不足,后

期降雨相对过多;日照相对不足;湿度相对过大。通过文献调研和专

家研讨,初步归纳出了优质烤烟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以烤烟各个生育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为理论基础,初步建立了烤烟气候适宜性定量评价模型。

初步明确了烤烟气候适宜性在全国空间尺度上的总体分布规律:东部分值高,西部分值低,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北东走向的分

界带。

4.烟草种植区划指标体系。

初步提出了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的指标体系和典型区划的指标体系。

(1)全国烟草种植区划指标体系

烟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四个评价体系组成。

植烟土壤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主导因素和辅助因素相结合、共性评价和专题研究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提

出10项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初步确定了各参评因素

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适宜性初步评价。

气候适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在烟叶气候适生性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影响烟草生产的基础气象因素,选择9项作为评价指标。并采

用相关系数法,初步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上述指标体系还需要相关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并通过相关试验研究进行验证。

遵循显著性、实际性、主导性、区域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等5项原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参评因子。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土壤、气候因素的生态适宜性评价。

5.数据库构建。

通过收集、整理全国烟草种植区划项目研究结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本建立了全国各主产烟区烟叶品质数据库、气象资源数

据库、地形地貌数据库、土壤环境数据库、烟叶工业可用性数据库、种植技术数据库、社会经济状况数据库等7个专业数据库。建立的

专业数据库将作为“中国烟草科学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

开发建设的烟草种植区划信息系统有机集成,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查询与发布。

6.烟草种植区划信息系统开发。

烟草种植区划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展示烟草种植区划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检索。系统将运用当前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gis,gps等)、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模型模拟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使用可视化技术,结合全面扎实的野外调研和室内测试分析数据,在建立烟草生态环境和烟叶品质数据库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可适用于单机和网络运行,能够动态进行数据可视化提取、查询、编辑和显示的中国烟草种植区划信息系统。

系统将提供生态资源、烟叶质量、社会经济状况、种植区划、评价系统、统计查询六个一级查询菜单和部分辅助决策功能模块,为烟叶生产布局调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信息平台,为工业企业选择原料提供基础信息。

四、存在问题

1.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的样品采集尚有差距。

2.部分资料收集差距较大。

3.数据表达信息有待深入挖掘。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积累的数据,无论是涉及的范围,还是检测的广度,都是空前的。如何有效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形成规律性、准确性的结论,是区划工作的关键。由于数据多、时间紧,许多数据深入挖掘还不够。后期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手段,深入挖掘数据表达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烟草行业。

五、2005年工作要求

《2005年度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方案》已于2005年5月9日下发,方案对全国烟草种植区划的烟叶、土壤样品采集,气象、调

查表等资料收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典型区划工作提出了

具体要求。

(一)全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样品取样和资料收集要求

1、土壤、烟叶样品取样。

2005年土壤、烟叶取样范围确定为云南、贵州、广西、广东、

江西、福建、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四川、河南、山东、陕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浙江等20省(直辖市、自治区)。并补充采集2004年部分取样点土壤样品和取样点地理信息。

2、烟叶使用综合信息调查。

烟叶使用综合信息调查是种植区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教司根据2003年度烟叶使用综合信息调查反馈结果和卷烟配方人员建议,对调查指标进行了适当调整,形成了2004年度烟叶调拨信息表、工

业可用性综合评价表和产区烟叶流向调查表。

烟叶调拨信息表、工业可用性综合评价表由部分卷烟企业负责填写。产区烟叶流向调查表由烟草分公司负责填写。

3、烟区气象条件调查。

为确保气象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请福建、甘肃、广东、河南、黑龙江、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新疆、重庆等11省(自治区、

直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根据气象资料收集方案的要求,协助做好

相关气象站点数据的补充收集工作。

4、烟草栽培技术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种植制度、轮作方式、施肥状况、栽培措施等,每个取样县至少进行20户以上的农户问卷调查。

5、烟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烟区种植结构、烟草占地方经济比重、农户(烟农)主要收入及支出状况等与烟草生产相关的社会经济状况。通

过多点农户调查和收集当地统计数据相结合方法获取数据,其中家

庭收支调查同栽培技术调查农户相对应。

(二)典型区划要求

云南、贵州、四川、山东、河南、湖南和福建等7省典型区划研究作为本省烟叶科研的一项重点工作,已列入国家烟草专卖局2004

年科研开发项目计划,牵头单位为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7省典型区划烟叶样品评吸标样统一由郑州烟草研究院制备,并评

吸赋值,由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负责提供给7个典型区

划省烟草种植区划工作组。7省典型区划工作要以此为标准样品,

进行本省的烟叶样品的评吸。

(三)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要求

1.统一认识、强化措施。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作为烟草行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农业科研的一项重点任务,对满足中式卷烟对烟叶多样

性要求,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承担、协作单

位要根据国家局的工作部署和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方案要求,进

一步统一认识,列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制定专门措施,全面落实,

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2.加强协调、联合攻关。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全国21个省,包括全国

种植区划和7省典型区划;承担单位多,涉及行业内外的科研单位,

烟叶产区、卷烟工业企业;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也有日常性的工作。完成这个系统工程,需要走加强协调、联合攻

关的路子,进一步加强全国种植区划和典型区划各技术依托单位间

的协调、技术依托单位与烟叶产区的协调、技术依托单位与卷烟企

业的协调。按照“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要求,规范

各项工作,联合攻关。

3.强化创新、重点突破。

实现技术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实现突破是区划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各技术依托单位要紧紧围绕烟叶品质特征

与生态环境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烟草种植区划信息系统等进行重

点研究,保证区划工作的顺利完成。

合理的种植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安排适当的行株距和排列形式,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合理分布,充分扩大植株的受光面,使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趋于协调,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有效地促

进烟株的生长发育,达到要求的叶数、叶面积和叶重,获得优质适产。烟草常用的种植方式有等行距种植、大小行距种植、一畦双行

种植和一畦三行种植。

等行距种植在密度较小的情况下,采取等行距种植,田间光照条件和营养面积比较均匀,也便于田间管理。山东、河南等北方烟区

多采用等行距栽植,一般要求行距100~110cm,株距45~60cm,密

度1100~1300株/亩。

大小行距种植这种种植方式有平栽后培土的,也有起垄栽植的。黄淮海烟区和东北烟区的部分地方采用此种形式,一般要求大行距100~120cm,小行距60~80cm。

一畦双行种植南方多雨烟区,为了便于排水或因土层浅而集中熟化土壤做成畦,畦上栽植两行烟,因此称为一畦双行。东北烟区的“一垄双行”也属于这种形式。

一畦三行(梅花形)种植云南、湖北等省的部分烟区,在烤烟和香料烟栽培中采用这种栽植方式。这种形式的烟田,土地利用率高,

但对光能利用不合理,应当尽量少采用甚至不采用。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释义: 根据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除个人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执行。”“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不得使用作废的上述许可证件。”

土壤侵蚀区划: 土壤侵蚀区划,亦称水土流失分区。是指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类型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并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侵蚀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类型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类型、强度等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所做出的低于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实施步骤,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区划的基本内容为:拟定区划原则和分级系统;研究并查明各级分区的界限,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按土壤侵蚀区域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分区治理途径和关键性的水土保持措施;编写侵蚀区划报告。

中国烟草行业分析报告(2012年3季度)

中国烟草行业分析报告 (2012年3季度)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265874.html, 产销协调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2012年3季度,我国烟草制品行业继续落实“控总量、调结构、降库存、稳价格”的调控方针,行业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势头。1~9月,我国卷烟产销协调增长,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重点品牌加快发展,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3季度,随着卷烟生产的平稳运行,我国卷烟产量稳中有升。1~9月生产卷烟19702.83亿支,同比增长2.02%,其中3季度生产6959.99亿支,较2季度增加692.84亿支。同时,卷烟销售规模也保持平稳,1~9月全国卷烟总销量3914.9万箱,同比增长2.80%,其中3季度销售1284.93万箱,较2季度增加121.06万箱。 价格方面,前三季度,全国36大中城市烟草零售价格指数震荡下行,自1月的100.4点降至9月的100.17点。具体看,7~9月分别为100.32点、100.24点、100.17点,虽然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呈现逐月小幅回落的趋势。 进口方面,由于3季度我国卷烟供给较充分,卷烟进口量、进口额均有所缩减。7~9月,我国卷烟进口量、进口额分别为501万条、1988.6万美元,较2季度分别减少189万条、777.4万美元。出口方面,3季度卷烟出口量、出口额分别2783万条、10233.6万美元,较2季度分别减少406万条、2235.1万美元,出口规模有所下降。 3季度,尽管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烟草制品行业供销旺盛的局面推高行业盈利水平,利润总额持续增长。1~9月,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99.32亿元,同比增长28.5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8.66个百分点;其中3季度当季利润292.33亿元,较2季度增加45.32亿元。 展望4季度及2013年,国家烟草总局将继续把“保持市场良好状态”作为主要调控目标,按照卷烟生产“总量控制、稍紧平衡”的调控方针做好计划安排,对预算进行理性控制,按照效益支出原则进行合理开支,同时,深入推进专项整顿,建立更加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

中国烟草行业新的发展前景

中国烟草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到中国烟草行业的规模,从堪比军费支出的数字便可大概知晓了。如此巨大的规模也使得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而国家的烟草专卖制度,让我国的烟草行业看似高枕无忧。 就企业本身来说,从最近两年烟草行业的改革力度可以看出来,生产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集中,销售企业渠道管理力度不足,都是烟草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人担心,现在烟草行业基本上已经全面开放以中国绝大多数烟草公司的现状,我们不能抵抗外国卷烟的冲击;更有人担心,走私、假货打击力度不力,会让烟草业遭受重创。就公众消费环节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烟草的消费,特别是前不久的烟草重金属超标事件直接将烟草与癌症和神经系统等疾病联系起来,更是引起了公众对烟草危害的关注。同时消费者对低焦烟有了更多的要求,这样就刺激了高端市场的发展。下面就根据相关资料介绍一下中国烟草行业的现状。 生产:原料与品牌 前些年,全国每年烟叶的产量都是严格按计划种植的,这就意味着有限的原材料资源下,不同品牌的烟草制造企业要抢夺资源,多生产,多销售。最近一些烟草企业采用了采购管理系统,烟厂可以准确了解市场上主辅料价格信息,确定采购对象与规模,提前下订单,提前抢原材料。 中华烟的品牌美誉度毋庸置疑,但是其生产厂一直在为抢不到原材料而苦恼着。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华烟厂经常向国家申请特批手续,一旦上等烟叶产量有问题,那就要求全国烟丝厂支援。 现在的烟厂,多靠自己的力量,将上游生产厂聚集在自己周围。长沙卷烟厂就曾经将20多家主要卷烟材料企业负责人找到厂里,商议共建一条“质量高、成本低、反应快、服务好”的白沙品牌卷烟材料供应链。 之后,长沙卷烟厂建立了面向员工、合作伙伴的企业门户。合作伙伴可以从网上方便、迅速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与服务,打通了整个原材料供应链,大大降低长沙卷烟厂的采购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1.分析亚洲稻作形成的原因。 2.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发展变化的原因。 3.比较分析水稻主要器官的同伸规律,指明它们在栽培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分析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在水稻生产上的意义。 5.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提出水稻高产栽培途径。 6.分析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在水稻高产栽培上的意义与作用。 5.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有哪些影响?实践上如何调控? 6.比较分析常规栽培、抛秧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特点和技术关键。 7.根据水稻需肥规律与营养特性,提出水稻高产施肥方案。 8.系统掌握水稻的需水特点,探讨水稻高效用水与节水的途径和技术。 9.分析水稻抛秧栽培、机插栽培、直播栽培、再生栽培和旱种栽培的异同,生产上如何因地制宜应用? 10. 如何进行水稻生长发育诊断? 11.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12.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13.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14.叙述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 15.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 16.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7.简述小麦的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 18.简述小麦的水分需求规律和灌排技术。 19.叙述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叙述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21.简述南方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2.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措施。 23.玉米雌雄穗在分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有哪些?根据穗分化的特点提出增加穗粒数的肥水调控主要措施。 24.从玉米的光合特性分析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 25.从作物源库关系分析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可行途径。 26.如何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定需肥量和科学施肥? 27.什么时期为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如何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确定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28.叙述中国大豆栽培区划的发展和常用区划; 29.大豆生育时期是如何划分的,标准如何确定? 30.大豆生长发育特点与禾本科作物有何不同? 31.大豆对基本环境条件的要求有那些? 32.大豆栽培有那些基本技术要求? 3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 34.黄淮夏大豆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35.南方春豆、夏豆、秋豆栽培有那些共性技术? 36.南方大豆间作套种有那些种植方式? 37.鲜食大豆在栽培管理上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

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012-07-04 16:02 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水电部颁发了《关于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和强度分级标准的规定》,把全国区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 (一) 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这一类型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北方山地丘陵、南方山地丘陵、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云贵高原六个二级类型区。 1.西北黄土高原 这一高原区主要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山西太行山以西,陕北长城以南,陕、甘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绝大部分属黄河中游,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土壤条件:黄土在本区内分布很广、厚度很大的第四纪粉沙物质。分为新黄土和老黄土两种。前者覆盖在后者之上,总厚度由几十米至100多米,最厚处达200多米。黄土质地匀细,组织疏松,具有大孔隙构造,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颗粒粒径0.05-0.002mm的占50%,渗透速度一般在0.8-1.3mm/min。黄土具有迅速分散的特性,在清水中1—4 min即可全部分散。 地貌条件:按形态、结构分,除大部分为丘陵沟壑、高原沟壑,还有风沙丘陵、涧地、河谷川地和土石山地。总的来看,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沟深陡坡是黄土地貌的主要特征。

气候条件:属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降雨量在300—600mm,分布集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暴雨强度每分钟可达1mm,甚至2mm 以上,瞬时暴雨强度更大。一次大暴雨产沙量可占全年总产沙量的40%-86%。 植被条件: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山地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旱草原四个带。山地植被带的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为主,开垦指数低,一般在10%以下,土壤侵蚀轻微;森林草原带植被类型以夏绿阔叶林及禾本科、菊科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一般在40%-50%,部分人多地少地区高达60—70%,土壤侵蚀严重;干旱草原带的植被以藜科及旱生多刺的植物群落为主,开垦指数为10%—20%,土壤侵蚀严重,同时有较强烈的风蚀发生。 水土流失状况:除了溅蚀和层状面蚀普遍发生外,2度以上的坡耕地有细沟侵蚀发生;5度以上,则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25度以上有切沟出现;35以上土壤泻溜;45度-75度陡坡地可发生滑坡;75度以上陡崖和岸壁可发生崩塌。年平均侵蚀模数一般为5000—10000t/km2,高的可达20000t/km2以上,黄河下游泥沙绝大部分来自于本区。 2.东北的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 本类型区南界为吉林省南部,西、北、东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在该区域内,除了大、小兴安岭林区以及三江平原外,其余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可分为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这

中国烟草行业年至年分析报告

烟草行业三年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及变动态势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0 年开始,烟草行业卷烟产销量、工商税利及其它有关经济指标增长率在连续多年的下降之后出现止跌回升,并在随后两年中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如图所示)。在2000-2002 这三年间, 全国卷烟产销量分别以年均1.6%和2.5%的速度保持增长,而行业工商税利年均增长率更高达 14.9% 。到2002年,全国卷烟产销分别为17225 亿支和17493 亿支,完成工商税收和利润分别为1050 亿元和406 亿元。从绝对值来看,除了卷烟产量比1995 年稍低之外,其它各项指标在2002 年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面对外部多重压力和内部多种矛盾,是什么因素使得烟草行业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在总量增长的背后烟草行业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变动趋势?经过2002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烟草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如何?立足于现实并着眼于未来,这是行业上下应该思考的几个基本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在第二至四部分逐一进行尝试性回答,在最后部分将提出几点政策性思考。 二、烟草行业三年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烟草行业在连续多年的增速减缓之后,会在2000-2002 年这三年中出现快速增长之 势?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经过对行业实践进行冷静而客观的梳理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六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在支撑烟草行业保持三年快速增长过程中,的确起到了最为关键的影响。 1、宏观经济整体趋好,带动了全社会烟草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作为一个生产和经 营消费品的经济部门,烟草行业的增长状况与国民经济的整体态势,尤其是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居民消费水平等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根据1991-2002 年的统计数据测算,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名义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名义增长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 、0.837 和0.692 ,它们之间基本保持着“同升同降”的同步变动趋势(如图所示);如果再进一步进行两个变量的回归分析的话,结果表明,GDP 增长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增长率、社会商品零 售总额增长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它们拉动烟草行业工商税利增长率的提高幅度分别是0.89 、1.24 和1.03 个百分点(由于所有上述变量都是相互关联的,烟草行业的税利增长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分别测算,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烟草经济与各个宏观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绝不能把上述测算结果简单相加)。自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针对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状况,实施了一系列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旨在刺激有效需求的宏观调控措施,致使GDP 在经历了1995-1999 年增速持续减缓之后,从2000 年开始有所回升,按可比价格计算,当年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了0.9 个百分点。2001 年虽又稍有下降,但2002 年又呈现出加速增长之 势。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由持续下跌转向略有回升。由于宏

烟草行业现状、特点及前景分析

一、烟草行业概况 1.全国烟草行业规模、地位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生产并消费了全球1/3的卷烟,八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第一;烤烟产量世界第一;烤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世界第一;卷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增加数量世界第一;烟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中国有3.5亿烟民,占世界总数的25%,其烟草生产占全球的35%,而烟草销售占全球的32%。 近年来,烟草行业经济效益逐年稳步增长,现已居各行业之首,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2011年,我国烟草行业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7%。 2.全国烟草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烟草行业“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战略目标的实施,烟草行业兼并重组不断推进,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我国烟草制品业企业共151家,形成上烟、红塔、红云红河、湖南中烟、浙江中烟、湖北中烟等10大烟草集团以及“云烟系”、“湘烟系”和“沪烟系”三系领军的竞争格局。 (1)云烟系 云烟系占据我国烟草市场半壁江山。以“红塔”“红河”“云烟”三大品牌为核心,产品线丰富,高端品牌有小熊猫、云烟、玉溪、红塔山、红河V6、香格里拉等十几个;中端品牌有红河66、经典1956白红塔山(软包)、新境界美登、钓鱼台、88红河、恭贺新喜、阿诗玛、紫云烟等近三十个;低端品牌有红山茶、新品红梅-春等。目前战略扩张主要集中在西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 (2)沪烟系 沪烟系以“中华”品牌为核心,高端品牌主要有上海、中华、红双喜1906、中南海、普红中南海、太阳中南海、利群等;中端品牌主要有深蓝国际五一、利群、大红鹰等,低端品牌主要有上海红双喜、北京长乐、八达岭、普健等。销售市场主要在江苏、浙江等区域。 (3)湘烟系 相对于云烟系和沪烟系,湘烟系组建时间较晚,在竞争实力方面目前还有一定差距。“湘烟系”主要品牌有芙蓉王和白沙等。其中高端品牌主要为芙蓉王、中端品牌为大白沙,低端品牌为芙蓉。 3.全国烟草行业市场分析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1、种植区域分布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 北方种植区域次区域东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陕西诸省。 南方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各省一级水稻配套种植区域。水稻 配套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较量时产量。 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这些区域 气温普遍较低,小麦一年一熟。 2、需水状况 近年来的干旱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冬小麦的种植,为此了解冬小麦的节水抗旱技术 颇为重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与干旱缺水斗争的过程中已总结出一套成熟 的节水抗旱技术。 冬小麦节水抗旱措施 土地整理深耕麦田泥土沉淀、保墒性能好,与耕作粗放的田块相比,0~20厘米和 20~40厘米土层泥土的含水量分别在13%和20%以上,小麦幼苗出苗齐全、均匀、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后期分蘖情况良好。 保证底墒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耕作,往往会造成田块内土块较多、降低播种质量、不利于土壤水分含蓄;同时,种子的出苗差,幼苗生长收到按压,在越冬钱难以 育成壮苗。 施足底肥基肥充足且科学,能有效减轻麦田旱灾,有条件的地区应试试麦田测土施肥,是农田的肥料搭配合理、高效。 播种深浅要适宜麦子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10厘米。播种过浅会大大削弱小麦抗 旱水平;过深会造成小麦出苗延迟,苗情羸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镇压提墒对于没有睡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受到镇压后,阻断了土壤中水分损失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浇好“保苗水”当旱情已经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应在日均气温3摄氏度时 抓紧时间浇水保苗,且时间越旱越好。浇水时应注意:潇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 存水;避免大水漫灌致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灌后中耕保墒效率更高浇水后当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耡中耕,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Ξ

第18卷第2期2004年4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 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 V ol.18N o.2 Apr.,2004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Ξ 范昊明1,2,蔡强国1,王红闪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摘要:分析了黑土腐殖质、黑土母质、黑土区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开垦等活动与黑土侵蚀之间的关系,指出了 黑土区农业开垦与耕作是导致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人类干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黑土加速侵蚀的 影响就会明显地凸现出来。实际上,黑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已经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土壤侵蚀潜 在危险性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黑土流失速度相当快,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成土母质露于地表的现象,土壤侵 蚀严重。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正确认识黑土地治理的紧迫性,黑土区很快就将变为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了。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土壤侵蚀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4)022******* Condition of Soil Erosion in Phaeozem R egion of N ortheast China FAN Hao2ming1,2,C AI Qiang2guo1,W ANG H ong2shan3 (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 AS,Beijing,100101; 2.College o f Water Conservancy,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 sity,Shenyang110161; 3.Institute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 AS&Ministry o f Water Resource,Yangling Shaanxi712100)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 oil erosion of phaeozem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and humus,s oil parent material,climatic condition,land feature,vegetation and man′s activity in this area have been analyzed.It has been point2 ed out that the reclamation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phaeozem region is the primary reas on causing s oil erosion in this place, and at the same time,several natural factors that are the potential factors to affect s oil erosion have played m ore significance role in accelerated erosion after human broke into the phaeozem region.In fact,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came the m ost hazard region of potential erosion now for it′s unique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man′s activity. At present,the phaeozem region is subjected to severely s oil erosion and at s omewhere the loess m other material is exposing to the air.S o we must action now to explore the law of s oil erosion and to cure the s oil erosion using this law,or else,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will became the real barren land. K ey w ords: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manπs activity; s oil erosion 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普遍呈暗色,发育有肥力高、性状良好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实践中,人们对黑土区的概念通常并不仅局限于土壤分类中的黑土,而是一个包括更多东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广泛的概念。松辽水利委员会在关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情况的报告中将黑土区的土壤类型定义为包括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风沙土和沼泽土等。根据全国农业土壤普查结果确定黑土区总面积为101.85万km2(含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为11.78万km2。东北黑土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其中黑龙江省45.25万km2,吉林省18.7万km2,辽宁省12.29万km2,内蒙古自治区25.41万km2。黑土区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00~600mm左右,地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性强,自南而北跨越了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3个不同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横穿湿润-亚湿润-亚干旱3个不同的自然地区。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和商品粮基地,然而,长期以来该区的发展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及人为不合理生产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据松辽委2002年统计报告,区内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7.59万km2,占黑土区总土地面积的27%,其中黑龙江省9.55万km2(水力侵蚀8.53万km2,风力侵蚀1.02万km2),吉林省3.11万km2(水力侵蚀1.72万km2,风力侵蚀1.39万km2),辽宁省3.41万km2(水力侵蚀3.08万km2,风力侵蚀0.33万km2),内蒙古自治区11.52万km2(水力侵蚀10.9万km2,风力侵蚀0.62万km2)。黑 Ξ收稿日期:2003205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支持研究项目(编号:40235056) 作者简介:范昊明,男,生于1972年,讲师,在读博士。从事土壤侵蚀模拟与水土保持规划方面的研究。

中国烟草基础知识与烟草行业基本情况

2018中国烟草基础知识与烟草行业基本情况 一、烟草的含义 烟草属茄目,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稍木质化。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夏秋季开花结果。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南亚、中国。 二、烟草的起源与发展 1492 年 10 月 12 日,哥伦布率探险队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欧洲人第一次跳上美洲大地,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在哥伦布早期的航海日记中,只是简单地提到烟草,但以后在其他探险队员的报告中异乎寻常地报道了烟草。这些报道说他们看见“许多男人和妇女手上拿着‘燃烧的炭’(Glowing-coals),以此使自己得到某种香气”。后来才弄清这种燃烧着的“炭”就是卷着的烟叶。人们将这种烟叶的一头燃烧,一头含在嘴里吸烟,然后从嘴或鼻子里呼出烟雾。美洲土著居民有很长的吸烟历史。据考古分析,在 3500 年以前美洲居民就已经有吸烟的习惯。玛雅人曾繁荣一时,那里的古老文化遗迹给历史学家留下了许多谜。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Chiapas)仍保留有玛雅神职人员身着礼服吸着管状烟斗的石刻浮雕,这是被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烟图。相传,吸烟同宗教有关。烟草有醉人的香气,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疗疾病。人们认为烟草得到了“神”的帮助,是一种“神草”。那时,吸烟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由司祭的神职人员执行。随着通往美洲航道的开通,欧美大陆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烟叶和烟草种子被带进了欧洲,并且不断传播到其他地方。后来,人们发现烟草有麻醉作用和其他药用功能,传播日渐广泛。有一位名叫尼古特的法国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一说是驻葡萄牙大使),对美洲的植物很感兴趣,其中有些植物与欧洲的差异很大。他曾听人说烟草可以解乏提神,可以止痛和治疗疾病,尤其是对治头痛病更有疗效。约在 1560 年,尼古特从别人送的礼物中得到烟草种子,精心地栽培在自己的花园。果然,烟草生长茂盛,收获其叶试吸,感觉很好。人们为了纪念尼古特,把烟草碱称为尼古丁。由于世界各国烟草都是直接或间接来

中国烟草经营形势与发展趋势

卷烟经营形势与发展趋势 一、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烟草产业 ●吸烟人口:全球约11亿,中国3.3亿,所占比重为30%。 ●烟叶生产:全球烟叶产量563万吨,中国207万吨,所占比重为 37%;其中全球烤烟产量388万吨,中国202万吨,所占比重为52%。 ●卷烟生产:全球卷烟产量6.03万亿支,中国2.02万亿支,所占比 重为33%。(2007年2.12万亿支)(销量单位简介:箱、万支、件、支) ●卷烟消费:全球卷烟消费总量约5.75万亿支,中国2.01万亿支, 所占比重为35%。(以上为06年数据) 结论和推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市场,中国烟草产业在全球烟草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跨国烟草公司非常渴望进入中国烟草市场,它们强烈要求中国烟草取消专卖、放开市场。 问题:中国放开烟草市场是必然的吗?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必然取消吗? (一)烟草特点与政府政策取向 ●烟草特点:健康危害性、负面外部性、需求低弹性 ●政府角色:公共利益提供者、公共秩序维护者、利益最大化要求的 组织 ●政策取向:控制烟草生产与消费、降低烟草消费的健康危害性、矫 正烟草的负面外部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二)各国烟草体制及主要政策 ●体制类型:国家垄断经营或授权经营、严格管制下的市场竞争、相 对自由的市场竞争、禁止卷烟生产和销售

●主要政策:征收重税(寓禁于征)、计划生产和配额许可、设置严 格的技术标准、干预厂商行为、干预消费行为 ●发展趋势:加强管制、不鼓励跨国投资和贸易、部分国家民营化、 再国有化呼声 (三)中国烟草专卖体制演变历程及主要特征 ●演变历程 1981年5月,国务院印发同意轻工业部《关于实行烟草专营的报告》的通知。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 199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200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烟草企业改革的意见》。 2007年1月,财政部、发改委印发《中国烟草总公司章程》; 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修订《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3月11日, 11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主要特征:法定专卖、国家垄断、计划管理、政企合一 (四)决定中国烟草行业体制安排的主要因素 ●国家法律和政策: ?烟草专卖是法定专卖; ?中国加入WTO没有承诺取消烟草专卖;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成交量下降。3个月计划交易量8301270吨,实际成交量4396699吨,仅占计划成交量的47%。 成交率下降。从1月6日的89.29%,下降到3月份的36%以下,平均成交率48.22%。成交价格下降。白小麦成交价格从1月6日的每吨2600元,下降到2400多元,3月24日为2455元,平均成交价2482.7元;混合小麦从1月6日的每吨2598元,下降到2450多元,3月24日为2456元,平均成交价2486.4元。 从美国进口小麦价格呈现大"V"字形。1月3日到中国完税后价格,每吨折合人民币2091元,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1900多元以下,3月初更是下降到1800多元以下。从3月中旬开始又开始上涨,3月23日达到1992元。 与国产小麦相比,美国进口小麦有着多种优势。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小麦基本上是优质强筋小麦,总体上优于国产小麦;美国小麦到中国完税后价格低廉。1至3月份,进口美国小麦到我国完税后平均价格每吨1939元,比国产白小麦每吨2482.7元、混合小麦每吨2486.4元,分别低28.04%、28.24%。有关方面预计,今年我国进口小麦将在250-300万吨。 一、选用优良品种 近几年,由于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因此,今年秋种,农民朋友一定要选好优良品种,如:关麦9023、鄂麦18、鄂麦23、宛麦369、鄂麦14和鄂恩5号等。 二、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 三、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1、扩大深耕面积,精细整地。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麦田耕层偏浅,一般不足15厘米,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小麦产量。特别是今年降雨量大、土壤墒情好,给深耕松土创造了有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一、玉米的分布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 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 万公顷,总产为44925.5 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中国种植玉米18824 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 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 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 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 万吨,占全国34%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

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1996 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 万吨。河北、河南两省也有千万吨的年产量。 国际上,美国既是我国玉米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我国玉米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美国玉米年产量大致在2.4 亿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当我国的玉米供不应求时,我们进口美国玉米。例如,1995 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500万吨;当我国玉米供过于求时,我国玉米与美国争夺亚太市场. 二、小麦的分布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 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 公斤左右,

卷烟行业年度分析报告

2004 :重组盘点完全手册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思路, 2004 年正是中国烟草兼并重组至为关键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 10 万箱以下的小厂基本已经按规定关停并转。 10 万至 30 万箱的中型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进行得波澜壮阔。大部分实力较强的卷烟厂在国家局的支持下在所属省份完成了重组,部分“胃口”相当大的企业也进行了跨省的重组。 云南省在 9 月 10 日成立云南中烟工业公司的当天,即完成了省内昆明、玉溪、红河、曲靖、昭通、楚雄、大理、春城、会泽九家烟厂整合为四家的举措。川渝中烟进行了“六变三”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就是以重点企业为龙头,重组 30 万箱规模以下的黔江卷烟厂、西昌卷烟厂和绵阳卷烟厂,保留被重组企业的生产点,取消其法人资格,使现有 6 户工业企业变为 3 户。广东将省内剩下的四家卷烟厂以一起兼并的方式重组。湖南完成了“六变二”的格局。湖北的武烟集团更是大小通吃,企望在年内吃掉省内所有烟厂。 较有影响的跨省重组当属京津沪。上海烟草集团跨区域战略重组,确立了“京津沪三角”布局。 同时,也有一些省份动作不大。山东、江西、安徽等。 年底,就在 17 家中烟公司成立尘埃落定之际,国家烟草专卖局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收编。下发了《关于调整兰州卷烟厂等 8 家卷烟工业企业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将兰州卷烟厂、哈尔滨卷烟总厂等八家地方卷烟厂与地方烟草专卖局实现工商业分离,调整为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管理。 鉴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大规模的跨省重组的大幕拉开了。 2005 ,迎接烟草工业企业的将是“大腕”们之间的实力比拼与重新洗牌。 烟草在线网站根据信息资料,整理了以下一份重组动作较大的省份的进展,供网民参考查询。或许我们信息滞后,或许有的企业未发送新闻稿。因此,完全手册也许并不完全,我们希望您能来E-mail指出不足并提供相关翔实资料。

我国烟草行业现状探

中国烟草行业现状探析 存量市场争饭碗,外烟巨鳄悄入场。 地方名企突围忙,行业兼并成时尚。 品牌天天挂嘴上,无效口号喊得响。 营销人员喝酒忙,前景未卜人不慌。 广告限制成硬伤,挂名广告在凤凰。 烟草公司急急忙,投入巨资建大网。 牌号缩减力度强,营销套路变了样。 ——作者题记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保护期的尾声临近,国内越来越多的垄断行业开始逐步开放市场。如保险行业由前几年限定外资企业在指定城市经营保险到2004年12月始全面开放市场,近期石油行业也开始由国家完全垄断到有外资直接参与成品油的经营。中国的烟草行业,也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面临全面开放市场,进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全面自由竞争局面。 面对即将来临的市场开放,中国烟草业有着很多不俗的地方。 中国烟草行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者,有“十有其一”之说法:行业年税收为国家的总税收的10%之多,这样巨大的贡献是在平均税率不超过46%的行业低税率情况下达成的,而发展国家的烟草行业税一般在50-60%之间,可见我国烟草行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中国的卷烟市场,在世界有三个“三分之一”的说法:三亿多烟民,占世界总烟民的近1/3;中国的烟叶生产量及成品烟销售量也是世界的1/3左右。同时,中国有着八个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第一;烤烟产量世界第一:烤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世界第一;卷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增加数量世界第一;烟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如此多的优势,足以说明在国家专卖政策保护下的烟草行业面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到来是非常有“底气”的。 当然,在种种优势的光环下,外界的压力却同样令人担忧。 让我们来看一组小数字,中国烟企大小加起来数百家,牌号从之前的几千个到现在仍有数百个,最强势品牌红塔山的行业市场集中度,不超过2%,而这一数据与美国和英国都超过了60%。中国卷烟行业市场经济化运作才刚刚开始,而发达国家已持续了数十年,其市场运作手段花样百出又极具效果。中国所有成品烟的生产总量,低于世界排名前四位的四大烟草集团成品烟总量,仅为其90%左右。中国销量最好的香烟单牌号,总销量不及美国万宝路的1%。中国的香烟品牌建设才刚刚属于起步阶段,而品牌的建设将

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及机遇

看似风平浪静,却暗藏激烈竞争的烟草行业随着全球化进展和中国整体影响力的提升及对外开放 的扩大,中式卷烟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作为世界最大的香烟市场,中国拥有三亿多烟民,占世界的30%,烟叶的生产量及成品销售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中式卷烟”在中国烟草文化方面则具有国外卷烟难以逾越的排它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烟草行业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卷烟工业企业和品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理顺行业资产管理体制。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迅速提高,尤其在烟草自主创新和中式卷烟的研究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虽然,表面看来,中式卷烟正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中国烟草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即面临来自国际先进烟草业的激烈竞争,又来自烟草企业内部存在的缺陷和中国烟草市场环境不完善三个方面。 中国加入《中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中国烟草已经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原则下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国烟草企业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在国内市场中靠政府的特殊保护,而必将面临许多发展的压力;烟草企业组织结构需要完善,就烟草目前情况看,烟草企业绝大多数属于纵向管理型企业,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 在这样严峻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下,中国烟草行业怎样才能抵御外来的竞争压力,寻求自己的发展机遇呢?行业内部的专业人士提醒您,烟草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展会多和国际企业交流,切磋!烟草展会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市场推广媒体。它给烟草行业提供了一个推广品牌、交流技术的平台,让您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帮助您寻找心仪的目标客户。

澳门烟草展就是个成功的案例。上次参展商超百家,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企业就超过参展商总数的40%,达到了近40家。云南中烟成为本次展会吸引观众最多的一家,此次展会上,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特别推出一款切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烤烟型大重九。参加展会的中国企业还有5家包装企业,其中包括有丰富参展经验的南京金箔、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滨湖包装材料公司。其余的烟草公司则来自世界各地,有来自印尼的本图烟草公司、来自匈牙利的大陆烟草公司、来自菲律宾的Mighty公司、来自印度的SOEX印度公司和Sopariwala公司,以及来自克罗地亚的TDR公司。还有三家涉足雪茄的公司ABS贸易公司、Solo雪茄和美国简单包装公司,这些公司在国内的市场上都扮演着重的角色。此次参加展会的参展商中,除了10多家的烟草产品和烟叶企业外,其余的都是烟机辅料的天下:烟草机械、拉线、包装、配件、质量控制、水松纸、拉线等,基本上涉及到了烟草产品的各个环节。每类行业参加的厂家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如香料厂家都是世界上烟草业香料企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赫兹香料公司、法国曼尼公司和Prova香料公司。再如拉线企业业内的大牌企业,佩恩和大胡子。这些烟草业不同行业的参展商和访问者的欢聚一堂,将使业内人士能更方便地了解到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还在犹豫的您是幸运的,继上届澳门国际烟草展成功举办以来,国际烟草盛会再次登陆澳门!澳门国际烟草展览会(英文简称SINOTAB) 是整个中国地区唯一的专业性烟草博览会,将于2013年9月4-6日在澳门威尼斯人会展中心举办。同时,澳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背景也为此次展会增色不少,全球尽百个国家和地区去澳门是免签证的,更为重要澳门是中国企业打开葡萄牙语市场的一个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