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magic Qualify中文版操作指导书

Geomagic Qualify中文版操作指导书
Geomagic Qualify中文版操作指导书

Qualify 5中文版操作指导书

一.界面介绍

二.鼠标应用:

左键:选定当前模型

左键+Ctrl :取消当前模型的选定

中键:旋转模型

右键+Ctrl :旋转模型

右键+Alt :平移模型

右键+Shift :放大或缩小模型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流程

1. 参考模型: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的产品的计算机模型。

2.

测试模型:通过扫描得到的实际产品模型,与参考模型之间有些微差别。 3.

对齐方式:将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放置到相同坐标系下相同位置的方式。 4.

3D比较:将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进行三维比较,通过彩色的结果图形显示出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之间的偏差。 5.

2D比较:将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的横截面进行比较,通过须状图显示出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横截面之间的偏差。 基本

概念 6.

自动生成报告:从对齐到分析,以及报告生成的过程完全自动化。在有多个测试模型要与同一参考模型进行比较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1.

打开文件。 2. 将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进行对齐。(包括基准/特征对齐,最佳拟合对齐和3-2-1 对齐等。如果是基准/特征对齐,先在参考模型上创建基准 / 特征, 然后再在测试模型上自动创建基准/特征。)

基本

流程 3.

在参考模型和测试模型之间进行误差分析,如3D 、2D 比较,特征比较,边界比较,3D 尺寸生成等。

4. 创建报告。

5. 自动生成报告。

四.Qualify 5操作流程演示:

1.打开文件“\…\Geomagic Qualify 5\TutorialData\ sheet-metal-inspection.wrp”。该文件包含一个CAD模型作为参考模型,以及一个点模型作为测试模型。在下面的步骤中,将把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误差。

2.点击“模型管理器”中的“参考-Sheet Metal – CAD”,使当前操作仅对该模型起作用,选择“视图”菜单下的“将整个模型投影到视窗中”命令以及“预定义视图”中的“前视图”

命令,将模型放置到便于操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3.选择“工具”菜单下的“特征-创建特征”命令(或直接点击操作工具栏中的“创建特征”图标)。该功能用于创建多种类型的特征,以便在后面的操作中将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进行对齐。特征除了用于对齐命令,在分析过程中,也可以在特征之间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误差数据。

4.在“特征类型”选项中,选择“孔”类型,保留默认的“拟合方法”以及“选择”,点击下图绿色箭头所示的孔边界,将有一个与该孔边界相匹配的绿色圆框出现,并显示为“孔1”,这将作为进行对齐操作时的第一个特征。

5.点击对话框底部的“下一步”按钮创建下一个特征,将特征类型转换为“槽”,点击下图

绿色箭头所示的槽边界,将有一个与该槽边界相匹配的绿色槽状框出现,并显示为“槽1”,

这将作为进行对齐操作时的第二个特征。

6.点击对话框底部的“下一步”按钮创建下一个特征,将特征类型转换为“圆角矩形”,点击下图绿色箭头所示的圆角矩形边界,将有一个与该矩形边界相匹配的绿色圆角矩形出现,并

显示为“圆角矩形1”,这将作为进行对齐操作时的最后一个特征。

7.用于对齐操作的三个特征都已在参考模型上创建完毕。一般来说,对齐操作只需要三个特

征即可,当然,为了在特征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用户可以尝试创建更多的特征。

8.选择“工具”菜单下的“自动创建基准/特征”命令,在测试模型上与参考模型相对应的

位置自动创建在参考模型上已创建的基准和特征。在对话框中可以看到以前在参考模型上所创建

的基准和特征。点击“应用”按钮启动命令,三个特征将自动在测试模型上被创建。有时,也可

能由于在测试模型上找不到相对应的位置而导致自动创建失败。基准和特征自动创建完毕后可以

展开模型管理器中测试模型下的树状目录进行查看。

9.选择“工具”菜单下的“对齐方式-基准/特征对齐”,利用参考模型和测试模型中相对应的三个特征将这两个模型放置到相同坐标系下的相同位置。在“基准/特征输入”下选择“特征”,取消“使用特征平面”,选定“使用特征轴”,在“已固定”和“浮动”中分别选择“孔1”,点击“创建对”,所创建的特征对将自动出现在“基准/特征对”框中,用同样的方法创建其它两个特征对。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特征对中的两个特征必须是相同的。

10.点击“确定”退出“基准/特征对齐” 命令。至此,参考模型和测试模型已被放置到基本相同的位置。下面将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对这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最终生成分析报告。

备注:基准也是用来对齐的一个有用工具,可以进入“工具”菜单下的“基准/创建基准”命

令,在参考模型上创建各种基准,然后利用“自动选择基准/特征”命令在测试模型上自动创

建基准。但并不是所有基准都是可以被自动创建的。只有呈绿色的基准才可以被自动创建。橙

色的基准由于在测试模型上找不到相对应的位置而无法被自动创建。即使绿色基准的自动创建

也可能由于在测试模型上找不到相对应的位置而失败。自动选择了相对应的基准之后,同样可

以用“对齐方式-基准/特征对齐”命令将参考模型和测试模型进行对齐。

11.选择“分析”菜单下的“3D比较”命令,保留默认的设置,点击“应用”按钮,该命令将生成一个显示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之间误差的彩色的3D模型。这个彩色3D模型同样会在“模型管理器”中出现。也可以通过对“色谱”各项的编辑来改变色彩显示,如下图所示。

12.在该命令对话框的下方,有一组统计数据显示出了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之间的“最大偏差”、“平均偏差”以及“标准偏差”。

13.下面将利用截面来对测试模型和参考模型进行比较。选择“分析”菜单下的“2D比较”命令,保留默认的“3D偏移”类型,然后在“对齐平面”中选择“系统平面-XY平面”,点击“计算”,视窗中将出现一个由“XY平面”截出的截面图,一系列的误差曲线显示出了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之间的截面误差。可以改变对齐平面的位置来获得不同的截面,从而对测试模型和参考模型进行多方位的比较。

14.经过以上的步骤,Qualify 5的一个最简单的流程已接近尾声,下面将自动生成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之间的误差分析报告。选择“结果”菜单下的“创建报告”命令,点击“正在自定义”,设置报告名称、报告格式、报告使用模板以及储存报告的文件的文件夹位置,对报告的一些具体属性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启动报告生成。在此期间,请不要进行其它的操作,因为系统需要对屏幕进行快照。

15.报告生成结束后,打开在上一步骤中指定的文件夹,找到相应格式的文件。下图为自动生成的HTML格式的报告,至此,已完成Qualify 5 的一个最简单的流程。

16.如果有其它测试模型,可以在模型管理器中选中测试模型,点击右键,选择“替换”,对上述测试模型采取替换操作,然后点击“工具”菜单下面的“自动生成报告”命令。这样可以

根据刚才完成的操作步骤,对新的测试模型自动重复刚才完成的所有操作,并自动生成报告。

粗糙度轮廓仪操作规程(1修改)

监视测量装置和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YJZGS11-23 版本:A 页码:第 1页共 1页 1设备名称:粗糙度轮廓仪型号/规格: 2出厂编号:242 本公司编号: 3校准(检定)周期:一年 4使用环境:温度18℃到22℃,湿度60±10% 5操作步骤 5.1 开机将光标移到Programs(程序),再移到Taylor Hobso n。 5.2 点击软件名,根据提示符号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注: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即可登录到系统。该软件是多用户系统,每一个用户必须用唯一的口令去登录,进入程序后确认光标位置是否与主轴箱和Z轴相符,如果不符,读出光标现在的刻度值后,输入正确的刻度值按OK即可。 5.3 当主窗口显示后,根据所测产品的要求配置需要的传感器和测针。 6 校正 在选用传感器和测针后,先要进行校正,校正前要对标准球进行擦拭,但必须用丝绸布进行清洁。清洁完后再进行校正。标准球经校正后,必须放回标准球专用盒内,且要求轻拿轻放。 7 测量轮廓度 7.1 准备工作:根据试验委托单中的测量要求,选择传感器和探针规格。点击横臂单元右键 进行配置,选择宽范围传感器和测针后并作校准。 7.2测量方法:依据被测量的部位和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整的测量方案。要求测量方案安全、 可靠、实用。测量时要求要过被测产品的轴心线,要找到最高或最低点,且坡 度不能大于45度。 7.3测量步骤:首先将测针移动至被测部件的位置,用手动操作一次被测产品的行程,得到被 测总长。用总长减去0.6毫米,求出数据长度,然后按测量工具栏GO,便会出现 一个对话框,再进行测量的设置,设置测量名称——数据长度——测量速度最后按 OK即可。 7.4测量分析:得到原始轮廓后用鼠标点击右键,将原始轮廓导出到分析软件,然后从分析软 件中调出进行分析,其分析步骤为:选择调平原始轮廓——手动创建最佳拟合— —选择允许/不允许取点。用鼠标左键选择两个元素,作为一个元素的开始点和 结束点,然后按要拟和的这一段。分析完成后可以关闭原始数据,只显示摸板。 7.5标注尺寸:选择尺寸标注工具栏,根据分析的摸板进行尺寸标注,有X方向尺寸、有Y 方 向尺寸、斜边方向尺寸、半径尺寸、角度尺寸。标注完成后即可打印报告。8测量表面粗糙度: 8.1准备工作:根据试验委托单中的测量要求,选择传感器和探针规格。点击横臂单元右键进 行配置,选择1 mm传感器和测针后并作校准。 8.2测量方法:依据试验委托单粗糙度要求,确定评定长度。根据 8.1测量粗糙度步骤同7.3 , 8.3测量分析:数据选择工具栏上点击分析按钮.从对话框中选择合适形状类型.选择其中的参 数――分析参数表――选择需要的参数按OK即可。 8.4点击已分析的图形按右键,从你需要的版式中打开后打印报告。

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清花工序操作指导书

XX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清花工序操作指导书 文件编号:XX 版本号:A 编制:审批: 日期:2017/7/5 日期:2017/7/9

修订记录

1 目的 便于生产部的生产管理,培训清花工序操作者的技能技巧,掌握在生产过程中应知的常识,让安全优质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棉花进入清花工序的准备工作和清花工序生产作业操作规程及在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3 职责 由生产部制定和修改,操作工执行。 4 工作内容 4.1棉花进入清花工序的准备工作 4.1.1 进入分级室的棉包必须对号入座。 4.1.2 分级室内必须保持整洁。 4.1.3 排完包后,抓棉工序地面,两个分级室地面必须保持干净。 4.1.4排包必须准时进行,两槽棉花的存放时间不能相差四小时。必须按排包图进行 排包,禁止出现排(拉)错。 4.1.5 注意事项: a.排包时,按要求做到排齐,平整,及脏包的清洁。 b.清花车间打包机四周的物件摆放整齐。 c.分级室打包机周围物件,如铁线,纸皮,布块等摆放。 d.拉包时,清花工序门口的门帘禁止卷起。 e.分级室内,车仔等物件按指定地点摆放整齐。 f.消防栓1米内禁止摆放杂物。 g.未用的棉包只能放在分级室,禁止提前进入车间。

4.2 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是生产员工的第一项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交接双方必须提前十五分钟对岗交接。交班者以主动交清为主,接班者以检查为主,做到相互合作又分清责任。交接内容列表如下: 4.2 设备操作 4.2.1 开机前准备工作: 4.2.1.1 检查棉包面是否有工具杂物。 4.2.1.2 检查机台内外是否有人工作。 4.2.1.3 检查防护装置是否有问题。 4.2.1.4 通知梳棉挡车工开动梳棉锡林。 4.2.1.5 通知空调人员开空调。 4.2.1.6 通知电工开吸尘风机。 4.2.2 开机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ZVB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操作手册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A ZVB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指导书 V 1.0 拟制 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会审 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生效日期:2006.10

操作规范: 使用者要爱护仪器,确保文明使用。 1、开机前确保稳压电源及仪器地线的正确连接。 2、使用中要求必须佩戴防静电手镯。 3、使用中不得接触仪器接头内芯(含连接电缆) 4、使用时不允许工作台有较大振动。 5、使用中不能随意切断电源,造成不正常关机。不能频繁开关机。 6、使用射频电缆时不要用力大,确保电缆保持较大的弧度。用毕电缆接头上加接头盖。 7、旋接接头时,要旋接头的螺套,尽量确保内芯不旋转。 8、尽量协调、少用校准件。校准件用毕必须加盖放回器件盒。 9、转接件用毕应加盖后放回盒中。 10、停用时必须关机,关闭稳压电源。方可打扫卫生。 11、无源器件调试必须佩戴干净的手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1、本说明书主要为无源器件调试而做,涵盖了无源器件调试所需的矢量网络分析仪基本能,关于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其它更进一步的使用,请参照仪器所附的使用说明书。 2、本说明书仅以ZVB4矢量网络分析仪为例,对其它型号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步骤基本相 同,只是按键和菜单稍有差别。 3、仪器使用的一般要求仪器操作使用规范。 4、方框内带单引号的键为软菜单(soft menu), 5、本仪器几乎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鼠标进行。

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

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

简 介 粗糙度仪又称为便携式粗糙度仪、粗糙度表面测量仪、粗糙度仪价格、粗糙度仪厂家、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表面粗糙度测试仪、粗糙度检测仪、机加工粗糙度测试仪、粗糙度测试仪厂家、粗糙度测试仪价格、袖珍表面粗糙度仪,数字式粗糙度仪,便携式粗糙度检测仪,表面粗糙度测定仪,数显粗糙度仪,手持式粗糙度检测仪,金属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粗糙度测试仪,便捷式粗糙度仪,数字式表面粗糙度仪,数显粗糙度测试仪,便携式粗糙度测试仪,袖珍式表面粗糙度仪价格,袖珍式表面粗糙度仪,便携式粗糙度测量仪,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手持式粗糙度测量仪、手持式粗糙度仪、便携式粗糙度仪、精密粗糙度测试仪、袖珍式粗糙度测量仪、袖珍式粗糙度检测仪、表面粗糙度检验仪、手持粗糙度测量仪、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手持粗糙度仪、手持式粗糙度测量仪、高精度粗糙度仪是适合于生产现场环境和移动测量需要的一种手持式仪器,可测量多种机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可根据选定的测量条件计算相应的参数,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全部测量参数和轮廓图形。该仪器它操作简便,功能全面,测量快捷,精度稳定,携带方便,能测量最新国际标准的主要参数,本仪器全面严格执行了国际标准。测量参数符合国际标准并兼容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标准。适用于车间检定站、实验室、计量室等环境的检测。

一、概述 OU1300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是适合于生产现场环境和移动测量需要的一种手持式仪器,可测量多种机加工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可根据选定的测量条件计算相应的参数,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全部测量参数和轮廓图形。该仪器它操作简便,功能全面,测量快捷,精度稳定,携带方便,能测量最新国际标准的主要参数,本仪器全面严格执行了国际标准。测量参数符合国际标准并兼容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标准。适用于车间检定站、实验室、计量室等环境的检测。 1.1 主要特点 ●机电一体化设计,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 ●采用 DSP 芯片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速度快,功耗低; ●大量程,多参数 Ra,Rz,Rq,Rt。 ●高端机器增加 Rp,Rv,R3z,R3y,RzJIS,Rsk,Rku,Rsm,Rmr 等参数; ●128×64 OLED 点阵显示器,数字/图形显示;高亮无视角; ●显示信息丰富、直观、可显示全部参数及图形; ●兼容 ISO、DIN、ANSI、JIS 多个国家标准; ●内置锂离子充电电池及充电控制电路,容量高、无记忆效应; ●有剩余电量指示图标,提示用户及时充电; ●可显示充电过程指示,操作者可随时了解充电程度 ●连续工作时间大于 20 小时 ●超大容量数据存储,可存储 100 组原始数据及波形。 ●实时时钟设置及显示,方便数据记录及存储。 ●具有自动休眠、自动关机等节电功能 ●可靠防电机走死电路及软件设计 - 1 -

纺织企业生产工序机器设备作业指导书

配方室作业指导书 SLZY-01 1、定来样套色、色相、色光; 2、根据色相、色光,按色卡确定主色和辅色; 3、称染料、化溶液; 4、剪白坯小样布(3-5块); 5、吸染料、兑水,加入烧杯; 6、加温至100℃,均匀搅动着色; 7、约10-45分钟后取出清洗、烘干; 8、小样与来样对比确认,做好记录; 9、复核、计算,确定批量生产配方比例,上报技术质量科 审批。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关键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 SLZY752-02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针织车间GES-81 GE-08型割绒机作业 指导书 SLZY-03 1、根据工艺要求,上纱接纱; 2、套布引头; 3、开车: (1)打开总电源,启动运转开关; (2)根据工艺品种和运行状况,调整车速; (3)开车织布1米后停车检查布面,照目数、测毛长,对照工艺无误后,开始正常运转; 4、按工艺要求长度停机下布。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印花工序作业指导书 SLZY-03 1、根据生产计划单选定品种色泽; 2、打浆配色; 3、改定位标准; 4、展放白匹布(要求铺布均匀平整,无褶皱); 5、按工艺顺序上花板; 6、加色浆(第一板加二舀、其后每次只加一舀); 7、上刮刀,开始印花,每板来回刮两遍,按花型顺序循环 进行; 8、走渗透机、将布头引入压力辊、开机运行,坯布接杆上 架; 9、入烘箱; 10、按工艺时间、温度、出箱、转入下道工序。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印花车间水洗工序作业指导书 SLZY-05-1 一、水洗机作业指导书 1、根据工艺要求,向各槽注水到标准水量位置; 2、加柔软剂; 3、按工艺要求升温,并保持恒温,定车速; 4、打开驱动开关进布水洗,注意要求各槽花坯传动中无打 卷现象; 5、出布。 二、进入脱水机 1、将水洗后匹布放入脱水缸,要求均匀、平整; 2、启动开关加速脱水,运行中严禁将手伸入缸内; 3、脱水8-10分钟后,停机出布,注意必须待机器完全停 稳后方可出布,转入下道。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ilentEB网络分析仪使用方法精编版

i l e n t E B网络分析仪使 用方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面板: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按键 工作通道/迹线区 用于选择工作通道和迹线的一组按键。 输入区 E5061B 的前面板上提供了用于输入数字数据的一组按键。

仪器状态区 与宏程序功能、存储和调用功能、控制/管理功能以及预设 E5061B(将其返回到预设状态)相关的一组按键。

标记/分析区 用于通过使用标记等来分析测量结果的一组按键。

最小值、峰值和带有目标值的点)。还可以查找带宽参数(最多六个)并显示它们。 Marker Fctn 在中显示“Marker Fctn”菜单。通过操纵“Marker Function”菜单,不仅可以指定通道中的标记扫描范围和标记耦合,还可以显示迹线上的统计数据。 Analysis在中显示“Analysis”菜单。通过操纵“Analysis”菜单,可以使用故障定位、SRL 和每个极限测试的分析功能。 浏览区(前面板上没有标签) 浏览区中的按键和旋钮用于在功能键菜单、表格(极限表、分段表等)或对话框中的选定(高亮显示的)区域中进行浏览,以及通过增加或减少来更改数据输入区域中的数值。当使用屏幕上显示的浏览区按键,从两个或多个对象(功能键菜单、数据输入区域等)中选择一个要操纵对象的时,首先按中的 Foc(聚焦)键,以选择要操纵的对象(将焦点置于该对象上),然后操纵浏览区按键(旋钮),在选定(高亮显示)的对象之间移动或更改数值。 下面的描述说明了当焦点在功能键菜单上时和当焦点在数据输入区域中时浏览区按键的作用。有关操纵表和对话框的更多信息,请参考所有这些功能的操纵步骤。 按键名称说明 旋钮 (顺时针旋转 或逆时针转 上下移动对功能键的选择(高亮显示)。

滚塑工序作业指导书

滚塑工序作业指导书 一、开车前认真检查电路和机械部分,确认正常后,方可开始操作。 一、操作人员,要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方可开始操作。 二、模具刷硅油,配比为硅油,汽油1:1。用布条擦平,不能过多。 三、按工艺通知单的规定装好粉料,然后把上下模具紧好。安装好 排气管。排气管内充岩棉。排气管必须每次一清。 四、将模具吊到滚塑架上,紧好丝杠和紧固螺母,然后打开液化气 开始加热内模到塑料能熔化时停止加热,开动电机将机架送入烘箱。关好烘箱门。开始加热。 五、加热时先点火启动燃烧器,再打开循环风机。主轴转数设定为6 转,付轴转数设定为12转,操作人员可根据产品的厚度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正反转要各保持2分之一的时间,150度以后,5分钟一换向。运行时期要注意观察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主轴为7A ,付轴为10A。 六、温度达到设定温度290-300度后,关闭燃烧器,在保温箱内运转 5分钟,温度降到200度左右时,开门出炉。 七、风冷时间,为20分钟,温度达到80度以下,水冷时间为5分 钟,温度达到40度。水晾干后可以吊下模具,开始出模。 八、拆模时要注意保护不要用锐物碰伤产品。模具应每次清理,保 证合模严密,产品停放时平面向下防止产品变形。 九、滚塑机的传动部分进烘箱的要每次用高温润油润滑,烘箱外的 传动部分用普通润滑油每天润滑一次,有松动时应及时紧固和调整。 十、工作现场应备有沙箱防火用,发生火灾时不准用水,用沙子和 泡沫灭火机灭火。 十一、工作结束应关闭水路和电路。 十二、工作完毕应保持现场工完料净场地清。 十三、工作中要及时填写工艺记录,工作完毕填好生产记录。 2009-1-5

网络分析仪工作原理及使用要点

网络分析仪工作原理及使用要点 本文简要介绍41所生产的AV362O矢量网络分析的测量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正确使用矢量网络分析测量电缆传输及反射性能的注意事项。 1.DUT对射频信号的响应 矢量网络分析仪信号源产生一测试信号,当测试信号通过待测件时,一部分信号被反射,另一部分则被传输。图1说明了测试信号通过被测器件(DUT)后的响应。 图1DUT 对信号的响应 2.整机原理: 矢量网络分析仪用于测量器件和网络的反射特性和传输特性,主要包括合成信号源、S 参数测试装置、幅相接收机和显示部分。合成信号源产生30k~6GHz的信号,此信号与幅相接收机中心频率实现同步扫描;S参数测试装置用于分离被测件的入射信号R、反射信号A 和传输信号B;幅相接收机将射频信号转换成频率固定的中频信号,为了真实测量出被测网络的幅度特性、相位特性,要求在频率变换过程中,被测信号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都不能丢失,因此必须采用系统锁相技术;显示部分将测量结果以各种形式显示出来。其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矢量网络分析仪整机原理框图 矢量网络分析内置合成信号源产生30k~6GHz的信号,经过S参数测试装置分成两路,一路作为参考信号R,另一路作为激励信号,激励信号经过被测件后产生反射信号A和传输信号B,由S参数测试装置进行分离,R、A、B三路射频信号在幅相接收机中进行下变频,产生4kHz的中频信号,由于采用系统锁相技术,合成扫频信号源和幅相接收机同在一个锁相环路中,共用同一时基,因此被测网络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包含在4kHz的中频信号中,此中频信号经过A/D模拟数字变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嵌入式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

Agilent E5061B网络分析仪使用方法

前面板:部件的名称和功能

按键 工作通道/迹线区 用于选择工作通道和迹线的一组按键。 输入区 E5061B 的前面板上提供了用于输入数字数据的一组按键。

仪器状态区 与宏程序功能、存储和调用功能、控制/管理功能以及预设 E5061B(将其返回到预设状态)相关的一组按键。

标记/分析区 用于通过使用标记等来分析测量结果的一组按键。 浏览区(前面板上没有标签) 浏览区中的按键和旋钮用于在功能键菜单、表格(极限表、分段表等)或对话框中的选定(高亮显示的)区域中进行浏览,以及通过增加或减少来更改数据输入区域中的数值。当使用屏幕上显示的浏览区按键,从两个或多个对象(功能键菜单、数据输入区域等)中选择一个要操纵对象的时,首先按输入区中的 Foc(聚焦)键,以选择要操纵的对象(将焦点置于该对象上),然后操纵浏览区按键(旋钮),在选定(高亮显示)的对象之间移动或更改数值。

下面的描述说明了当焦点在功能键菜单上时和当焦点在数据输入区域中时浏览区按键的作用。有关操纵表和对话框的更多信息,请参考所有这些功能的操纵步骤。 ?焦点位于功能键菜单上时(已选择功能键菜单) 旋钮 (顺时针旋转或 逆时针转动) 上下移动对功能键的选择(高亮显示)。 上/下 箭头键 上下移动对功能键的选择(高亮显示)。 右箭头键 显示上一层功能键菜单。 左箭头键 显示下一层功能键菜单。 Enter或 旋钮(按下) 执行选定功能键的功能。 ?焦点位于数据输入区域中时(已选择数据输入区域) 旋钮 (顺时针旋 转或逆时针 转动) 以小步长增加或减少数据输入区域中的数值。 上/ 下箭头键 以大步长增加或减少数据输入区域中的数值。 左/右箭在数据输入区域来回横向移动光标 键一起使用,以一次更改一个字符的方式更改数据。

络筒工序操作指导书

修订记录

1 目的 便于生产部的生产管理,培训络筒工序的操作者的技能技巧,掌握在生产过程中应知的常识,让安全优质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络筒工序生产作业操作规程及在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3职责 由生产部制定和修改,操作工执行。 4 工作内容 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是生产员工的第一项工作, 要做好此项工作, 交接双方提前十五分钟对岗开车交接, 交班者以主动交清为主, 接班者以检查为主,做到相互合作又分清责任。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机台清洁情况。 检查是否有吸风,是否充足够负压(一般600)。 确信机台机电正常。 检查机上的纸管、筒管是否有错,管色与工艺牌是否相符。 同一台机纺两个品种的,要重复检查纸管、筒管和分隔锭位是否有插错纱,分隔锭位是否有按要求做。 检查机台周围安全情况 (例如:是否有人在维修或其它在工作) 。 开机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将电源推至“ON”位置,黄钮全部拉出,再按抽风键,电工按工艺要求进行八步调度,调试完毕,按下黄钮开机生头。 平时交接班开机按抽风键即可,如黄钮拉出的要将黄钮按下。(注意:如遇气压不足,机台亮红灯,待有气压,先按“复位”键,再按“开机”键,即 可开机。 如发现某锭位的黄钮连续弹出或一齐接头,必须检查是否与电清、捻接器或细纱果不良等有关问题,及时反映。 值机工过程要点及注意事项 必须按工艺要求上车,将管纱插在备用纱库内。插纱时要将管纱附在表面的纱头拿起及将管纱大端处纱尾拉断(长度不准超过5公分)对准纱库插纱, 右手将管纱纱头朝纱库吸嘴部压下,利用吸风将纱头吸入,利用络筒机 的自动性能连续不断纺纱。

粗糙度仪操作规程

版本变更历史 文件审批栏

为确保公司之仪器的有效操作,避免因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等失误而造成仪器的损坏、或因仪器的维 护不到位导致测试结果不精准,而产生产品的误测,特追溯至通用使用规程对本仪器制定正确的操作 规则。 2.0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生产的磨砂材料表面粗糙度测试。 3.0 引用文献手持式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随机附)。 4.0 仪器概述 4.1 工作原理 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时,将感应器放在工件被测表面上,由仪器内部的驱动机构带动传感器沿被测表 面做等速滑行,传感器通过内置的锐利触针感受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此时工件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引起触针产生位移,该位移使传感器电感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从而杂相敏整流器的输出端产生与被测表面粗糙度成比例的模拟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及电平转换之后进行数据采集系统,DSP芯片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和参数计算,测量结果在液晶显示器上读出,可以存储,也可以在打印机上输出。 4.2 仪器主体概述 4.4 显示屏使用界面

5.0 操作步骤 5.1 测量前准备 将传感器插入仪器底部的传感器连结套中 . 提示: 1. 传感器的触针是本仪器的关键零件 ,应给予高度重视。 2. 在进行传感器装卸的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不要碰及触针 ,以免造成损坏 ,影响测量 3.在安装传感器时 ,应特 别注意连接要可靠 . 5.2 测量步骤 步骤 图片 说明

将标准件(1.68 μm)放置在传感器下,调高机脚,进行校准 按启动键开始测量,传感器在被测表面上滑行,液晶屏的 采样符号“”动态逐级显示,表示当前仪器的传感器正在拾取 信号。当采样符号“ --- ”变为快速变动时,表示采样结束,正在 进行滤波及参数计算,测试完毕,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在液晶屏上。 在测量状态时,除电源 校准完毕,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在液晶屏上 键外,按其余键无效。 将被测物放置在传感器下,按启动键进行测试,步骤与校准一致。 测试完毕,按红色键,关闭仪器,卸下传感器保护套和机脚 7

织布厂各工序操作规程

织布厂各工序操作规程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织布厂各工序操作规程 一、穿综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上班前,必须穿戴好本岗位所领用的劳保用品,不准穿拖鞋、高跟鞋上班。 2、人工叉车上、下经轴时,注意不要撞伤人体及设备。 3、穿综时做到有条不紊,专心穿综,防止综丝及穿针伤害手部。 4、装、卸综框时,集中精神,防止扎伤手部。 5、通道保持畅通无杂物,照明光管出故障时,应由电工处理,操作工不得擅自修理。 6、下班前检查上架经轴是否牢固,关掉光管电源,清洁场地,做好交接班工作后方可下班离去。 二、验布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上班前,必须穿戴好本岗位所领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赤膊、赤脚、穿拖鞋上岗操作。 2、操作前检查验布设备、电气装置、漏电保护开关、工具附件、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电机接地(接零)情况正常,防止触电。 3、操作时,验布设备周围不准放有易燃物,不得乱放已验及未验布匹,防止火灾发生。 4、操作时,不准离开工作岗位,若要离开应切断电源,防止设备故障无人排除而导致设备或电气事故发生。 5、下班前,清除验布机电机及转动部位的布料棉尘,防止电气火灾。 6、注意光管两端插接良好,更换光管时应由电工处理,防止触电。

7、下班时切断电源,清洁设备和场地,保持操作场所整洁,通道畅通,并做好交接班及6S后,方可离去。 三、码布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上班前,必须穿戴好本岗位所领用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赤膊、赤脚、穿拖鞋上岗操作。 2、开机前,认真检查机械及其传动部件是否完好,各连接件是否上牢,润滑状况是否正常。 3、机前认真检查马达、电气开关、线路、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零)是否完好,确认安全后方可开机。 4、发现异常时必须停机切断电源方可处理故障,在开机时切勿用手摸触布夹及码布摆件,防止机械伤害事故发生。 5、如遇电气系统的故障,操作工不得擅自处理,必须由电工进行处理。 6、上布及下布运布时,不要撞着别人和设备。 7、通道保持畅通无杂物。 8、下班前关机切断电源,做好清洁工作和交接班工作方可离去。 四、剑杆织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上班前穿戴好本岗位所领用的劳动保护用品。长头发者应把头发塞入帽子内。不准穿高跟鞋、凉鞋及裙子上班。 2、上班前认真检查机械及传动部件是否完好,连接件是否上牢、润滑状况是否良好。 3、操作时加强巡回,巡回时注意不要接近齿轮、传动轴等传动部件,以防手部及衣服卷入。

TR210粗糙度仪操作说明书

TR210手持式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

1.概述 (1) 1.1测量原理 (1) 1.2标准配置 (1) 1.3仪器各部分名称 (2) 1.4基本连接方法 (3) 1.4.1传感器装卸 (3) 1.4.2电源适配器及电池充电 (3) 2.测量操作 (5) 2.1测量前的准备 (5) 2.2开机 (5) 2.3修改测量条件 (6) 2.3.1取样长度 (6)

2.4.2液晶背光 (7) 2.5功能选择 (8) 2.5.1测值存储 (8) 2.5.2读取存储值 (8) 2.5.3打印 (9) 2.5.4触针位置 (9) 2.5.5示值校准 (10) 3可选附件及其使用 (10) 3.1可调支脚及传感器护套 (10) 3.2测量平台 (11) 3.3接长杆 (12) 3.4磁性表座连接杆 (12) 3.5传感器 (13)

3.5.2TS110曲面传感器 (13) 3.5.3TS120小孔传感器 (14) 4.技术参数 (14) 4.1传感器 (14) 4.2驱动参数 (14) 4.3示值误差 (14) 4.4示值变动性 (15) 4.5显示内容 (15) 4.5.1符号 (15) 4.5.2参数 (15) 4.5.3提示信息 (15) 4.6轮廓和滤波器 (15) 4.7取样长度 (15) 4.8评定长度 (15) 4.9粗糙度参数和显示范围 (16) 4.10测量范围和分辨力 (16) 4.11电源 (16) 4.12温度/湿度范围 (16) 4.13外形尺寸和重量 (16) 4.14连接打印机 (17) 5.日常维护与保养 (17) 5.1故障处理 (17) 5.2故障信息 (17) 6.电池开关 (18) 7.参考资料 (18) 7.1轮廓和滤波 (18) 7.1.1轮廓 (18) 7.1.2滤波器 (19)

粗纱工序操作指导书

鹤山市美业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粗纱工序操作指导书 文件编号:MY3—029 版本号:A 编制:审批: 日期:2004/7/5 日期:2004/7/9

修订记录

1 目的 便于生产部的生产管理,培训粗纱工序操作者的技能技巧,掌握在生产过程中应知的常识,让安全优质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粗纱工序生产作业操作规程及在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3 职责 由生产部制定和修改,操作工执行。 4 工作内容 4.1 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是生产员工的第一项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法,交接双方提前十五分钟对岗开车交换,交班者以主动交清为主,接班者以检查为主,做到相互合作又分清责任,交换内容如下 4.2 设备操作

4.2.1 开机前准备工作 4.2.1.1 要求与工艺相符:筒管、棉条、集合器、钳口。 4.2.1.2 检查机台用什么色筒管,纺什么支数。 4.2.1.3 检查牵伸区有无缺钳口、集合器、摇架有无压住皮圈,检查皮圈有无装错。 4.2.1.4 检查压掌中是否变形、绕花、及绕数是否正确。 4.2.1.5 检查机后棉条是否有撕裂条。 4.2.1.6 检查机前张力是否正常。 4.2.1.7 检查棉条有无穿过、前后喇叭口。 4.2.1.8 如果长时间(2天或以上)停台,最少开15-30分钟空机并检查正常后才能 开机。 4.2.1.9 检查产量表是否是2500,如果不是应先复位至2500读数。 4.2.2 开机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4.2.2.1 将电箱总掣往上推,到机头第一盏灯亮即可开机。 4.2.2.2 开机按照安全操作法进行。 4.2.3 值机过程要点: 4.2.3.1 转班方法:机头左上角有一个“7”字形的转班按钮,转A为甲班,转B为乙 班,转C为丙班。 4.2.3.2 当班对应的产量是“千米”为单位。 4.2.3.3 计长器显示到20时机顶上红灯亮准备落纱。 4.2.3.4 落纱前后工作分开。 a) 落纱前准备4台单锭纱车并要注明责任号及A、B、C、D顺序。 b) 落纱前检查机后棉条有无撕裂条并作好记录。 c) 落纱后需清牵伸机台的,打开盖板,拾净风箱花清干净牵伸区,用竹签清干 净皮辊,罗拉两头的积花,将筒管完全按平后将龙筋复入用布、手套清扫前

安捷伦网络分析仪使用手册

网络分析仪使用手册 目录 ACTIVE CH/TRACE Block: Channel Prev:选择上一个通道 Channel Next:选择下一个通道 Trace Prev:选择上一个轨迹 Trace Next:选择下一个轨迹RESPONSE Block: Channel Max: 通道最大化 Trace Max: 轨迹最大化 Meas: 设置S参数 Format: 设置格式 Scale: 设置比例尺 Display: 设置显示参数 Avg: 波形平整 Cal: 校准 STIMULUS Block: Start: 设置频段起始位置 Stop: 设置频段截止位置 Center: 设置频段中心位置 Span: 设置频段范围 Sweep Setup: 扫描设置 Trigger: 触发 NAVIGATION Block: Enter: 确定 ENTRY Block: Entry off: 取消当前窗口 Back space: 退格键 Focus: 窗口切换键 +/-: 正负切换键 G/n, M/,k/m: 单位输入 INSTR STATE Block: Macro Setup: Macro Run: Macro Break: Save/Recall: 程序载入载出键 System: 系统功能键 Preset: 预设置键 MKR/ANALYSIS Block: Marker: 标记键 Marker Search: 标记设置键 Marker Fctn: 标记功能 Analysis: 分析 部分按键详细功能: ------------------------------------------------------------ System: (系统功能设定) Print: 将显示屏画面打印出来 Abort printing: 终止打印 Printer setup: 配置打印机 Invert image: 颠倒图象颜色 Dump screen image: 将显示屏画面保存到硬盘中 E5091A setup: 略 Misc setup: 混杂功能 Beeper: 发声控制 Beeper complete: 开/关提示音 Test beeper complete: 测试开/关提示音 Beep warning: 开/关警告音 Test beep warning: 测试开/关警告音 Return: 返回 GPIB setup: 略 Network setup: 略 Clock setup: 时钟设定 Set date and time: 设置日期和时间 Show clock: 开/关时间显示 Return: 返回 Key lock: 锁定功能 Front panel & keyboard lock: 锁定前端面板和键盘 Touch screen & mouse lock: 锁定触摸屏和鼠标

网络分析仪8712ET的使用方法

8712ET简介 8712E是Agilent公司生产的系列经济型射频网络分析仪,其中ET型是传输/反射分析仪。 1.18712ET基本原理 8712ET是在一台射频网络分析仪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硬件、软件构成。图1是射频网络分析仪的原理方框图,它由扫频信号发生器(通常内置)、用于分离前向和后向测试信号的测试部分、一个多波段相位相干高灵敏度的接收器、信号处理和显示等部分组成。 图1原理方框图 在进行测量时,仪器发出扫频信号,信号通过输出口送到待测设备,信号通过设备后送回网络分析仪。由于待测设备接口的输入阻抗与网络分析仪输出阻抗不可能理想匹配,必然会反射一部分信号。网络分析仪对输出和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可得出待测设备的传输指标,如增益、插入损失、分配损失等;对输出和反射信号进行比较可得出待测设备的反射指标,如反射损耗等。 1.28712ET主要参数和特点 8712ET的频率范围是300kHz~1.3GHz,频率分辨率是1Hz,频率精度<5×10-6;不配置衰减器输出功率范围为0~+16dBm,配置衰减器后可达-60~+15dBm;系统阻抗有50Ω和75Ω两种,在CATV系统中使用阻抗为75Ω的;既可进行窄带检测,又可进行宽带检测,100dB的动态范围,扫描速度快(50ms完成一次扫描);具有各种接口,通过标准LAN(局域网)接口数据能直接通过网络共享,用PC应用软件分析、处理或发送到联网打印机上。 1.38712ET仪器面板 8712ET的面板左边是显示屏,其用于显示测量图形和数值。屏幕右边有8个软键,分别对应屏幕右边排列的菜单。右上是软盘驱动器,它下面左下框的数字键、旋钮、上下键等用于数字输入和修改。软盘驱动器右下框的4个按键是系统键,用于存储、调用系统配置或测量数据等操作。再下面的3个框分别是测量曲线选择部分(对曲线1和2进行选择)、信号源设置部分(包括频率特性、扫频特性、输出功率和菜单,用于对选择信号源各种参数进行设置)、配置部分(包括刻度键、显示键、校正键、光标键、格式键和平均键,用于选择各种配置进行设置)。右下是两个N型接头,左边的是输出接口,右边的是输入接口。 28712ET的基本操作 2.1测量前的工作 (1)仪器的各种软、硬件是在购买时确定的,需要根据有线电视系统测量的特点正确配置。如系统阻抗必须是75Ω,输出功率范围、动态范围等都要满足系统要求。 (2)设备加电前注意电源输入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第一次开机时。和许多进口仪器相同,8712ET的电源输入可以是交流110V或220V,使用前必须确保输入选择拨到220V位置,否则会烧毁仪器电源模块。 (3)仪器校正8712ET在第一次使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或更换了测试线缆后,需要进行校正,其步骤为:开机预热30min,按下面板上校正键(CAL),按软键选择屏幕上选项进入自动校正,按照屏幕上的提示,依次将开路接头、短路接头接到输出口,再按提示将输出口和输入口直通,依次操作并确认后校正就完成了。注意在校正时最好使用测量时使用的电缆,否则在后面测量的结果中将包括与原用电缆不同的测试电缆的相关因素,造成测试结果的误差。

细纱工序操作指导书

XXX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细纱工序操作指导书文件编号:MY3—031 版本号:A 编制:审批: 日期:2004/7/5 日期:2004/7/9 修订记录

1 目的 便于生产部的生产治理,培训细纱工序的操作者的技能技巧,掌握在生产过程中应知的常识,让安全优质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 范围 适用于细纱工序生产作业操作规程及在生产中应注意的事项。 3 职责 由生产部制定和修改,操作工执行。 4 工作内容 4.1 交接班工作 交接班工作是生产职员的第一项工作,要作好此工作,交接双方提早

十五分钟对岗开车交接,交班者以主动交清为主,接班者以检查为主,做到相互合作又分清责任。 4.2 设备操作 4.2.1 开机前预备工作 4.2.1.1 检查机头是插“正常”或“维修”牌。 4.2.1.2 检查机台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4.2.1.3 关好机门。 4.2.1.4 确信机台机电正常。 内容重点要求 1.机台和台 面 完全清洁按清洁进度表 2.生产情况1)前后供应平衡按生产平衡要求2)工艺变更机台落实 3)平揩车填写停台时刻 4)空锭不同意人为空锭5)转批情况批号、支数清晰准确。 3.设备情况1)坏机缘故清晰 2)流淌风机吹、吸风清洁效果好3)皮辊、皮圈是否 完好 皮辊无钩伤,皮圈破损。

4.2.1.5 将机台完全清洁洁净。 4.2.1.6 按工艺和生产要求上粗纱,钢丝圈,插好细纱管等,并分段上粗 纱 (1100m、1400m、1800m、2500m),穿粗纱时将粗纱条引出穿 过导纱棒(杆)喂入喇叭口,粗纱通过喇叭口进入牵伸部件。4.2.2 开机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4.2.2.1 将机台总开机键推至“I”。 4.2.2.2 拉开机头安全钮,红灯闪动。 4.2.2.3 开机前打V1+V2档。机尾挂黄牌(挑纱脚牌)。 4.2.2.4 将机台的摇架分一段距离按下2个(毎隔三个机台支架)。 4.2.2.5 将机台罗拉座的粗纱绕好(以免粗纱绕罗拉)。 4.2.2.6 确保机台两边人员安全才按绿色开机键。 4.2.2.7 生头完毕,开流淌风机。(并检查流淌风机是否与邻机台风机一 齐走。) 开机后1小时,开始摘纱分段(分4段/台,30S或以上摘 4个,30S以下摘6个。)。每次摘纱的间隔时刻依照品种不同而 不同。如此类推,直至摘完纱到正常换粗纱。分段或换粗纱都认 真严格使用对应粗纱。毎摘1个粗纱或更换1个粗纱都要接头, 接头时要做到动作简单,连贯,正确,接头质量好的原则。拨管 时用左手将管纱拨出,右手用拇、食指将管纱纱条引出(小纱从底 部引出,大、中纱从顶部引出),一般不超过5个锭子。纱条引出

网络分析仪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 变更记录表

操作规范 1.目的: 明确网络分析仪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产品测量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导电性能测量与分析。 3.职责: .本文制订/修改权责部门属品质部。 .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一级保养工作和日常维护工作。 4.内容: 仪器结构与各配套设备名称: 待系统跳到指定界面后选择“Calibrate”键一次如下图所示:

待系统跳到指定界面后选择“1+port cal ”键一次如下图所示: 操作规范 然后将校正接口 3个连接端分别从“ Open ” 、“Short ”、“Load ”连接于仪器 PORT1接口进行校正(在按装时注意用力均匀确保顺畅)如图:先选择校正接口“O ”接在测试端口后,按“Open ”键,如下图:依次校正“S ”及“L ”接口接在测试端口。 上述校正完成后选择“Done ”键一次系统跳到以下界面: 100K ”修改: 操作规范 4. 输入数据“1800MHZ ”后,界面如下图所示: 设置终值,按“Stop ”键一次系统跳到以下界面,输入数据“2500MHZ ”。终值设置完毕如图: 操作规范 设置迹线刻度,按输入数据 “5dB ”后再按“Divisions ” 键一次将其值修改为15,页面显示为:

设置测量端口,按“Meas”键,系统进入界面如图,将Measurenment菜单选择“S11”: 操作规范 设置迹线格式,按“Format”键,系统进入界面如图,将菜单选择“Log Mag”: 网络分析仪天线的设置 将天线连接在端口port1,设置Mark值;按“MARK”键,系统进入界面如图,将菜单选择“Mark1”: 操作规范 将上图中MARK1的值定在Log Mag迹线最低峰值;即将“光标1”移到低峰如图所示,屏幕上端会显示低峰值,如:“”;再按“Mark1”确定。 然后选择“Marker2”键一次并将光标‘2’移到距离光标1相差200MHZ的位置系统显视以下界面: 操作规范 保存天线设置值,按“Save/Recall”键,选择“Save State”键将其保存为“State1”保存设置系统如图所示: 操作规范 产品测量: 先将上述天线的设置保存值呼出后进行产品测量:按“Save/Recall”键,选择“Recall State”

纺丝操作指导书

纺丝操作指导书 JJ/SC09 1.目的 为了保证纺丝的正常生产。 2.适应范围 本规程适应纺丝岗位。 3.操作方法 3.1准备 3.1.1准备好铜刮刀、手电、废丝袋、刮板、擦机布、水桶、扫把等物品。 3.1.2硅油:每条线应准备至少一整瓶硅油。 3.1.3组件更换工具、高温润滑脂一筒、手套等。 3.2投丝操作 3.2.1检查并清理单体抽吸口的卫生,不允许有单体附着物,若遇抽吸不畅,单体烟 太大,应先清理,若个人无法清理,及时通知保全处理。 3.2.2清理甬道口附近的废丝及油嘴架附近飘挂的废丝、废料。 3.2.3确认喷丝板刮板干净后,用信号铃通知卷绕,并打开油剂泵开关。 3.2.4双手在距喷丝板约30厘米处,迅速拉断丝束向下投入甬道,并用手集束,同 时小幅度左右摇晃,以便卷绕接丝。 3.2.5将丝条分别放入对应的油嘴及导丝器内,顺序为先两边后中间,先油嘴后导丝 器。 3.2.6检查油嘴上油情况及入导丝器情况,不允许有未入油嘴的丝和未入导丝器的 丝。 3.2.7检查自喷丝板至油嘴间有无分丝错误,不允许有分并丝。 3.2.8检查完毕,清理现场卫生。 3.2.9若遇卷绕先打铃要求投丝,而纺丝未完全完成工作时,应及时打三声急促铃告知 卷绕稍后再投。 3.3组件更换 3.3.1停计量泵和油剂泵,待料排完后清理现场废丝。 3.3.2戴好手套,然后用组件托手和扳手卸下组件。

3.3.3将组件从预热炉取出,并检查喷丝板孔是否与生产要求一致,然后在组件螺纹 上均匀涂抹高温润滑脂。 3.3.4按组件方位用托手将组件上至箱体内,然后紧固。 3.3.5检查组件是否安装到位。 3.3.6先把硅油摇匀,在距喷丝板表面20-30公分处往喷丝板上均匀的喷硅油,然后开启计量泵。 3.3.7出丝后全部刮板一次(按第5步操作),然后检查每头出丝情况,如正常做投丝操作。若有细丝、漏料、堵孔,则按”组件更换”操作再换问题组件。 4.巡检 4.1升头完毕应经常巡检。 4.2巡检内容包括:丝条进入油嘴及导丝器是否正确,油嘴上油情况,有无分并丝,单体抽吸情况,丝路卫生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擦板 5.1生产正常时,规定各班所要刮板的位,由卷绕岗位在接班后第一次满卷时拉断 并打长铃一声通知纺丝岗位擦板,纺丝在接到通知后应及时擦板。 5.2断头位应先擦板后投丝。 5.3擦板时先摇晃几下硅油瓶,然后在距离喷丝板约20-30公分处向喷丝板均匀的喷 硅油,每个板面都要喷硅油。 5.4持铜刮刀刮板,铜刮刀的刀口紧贴板面,轻而快的进行单方向擦板由里向外刮。 5.5擦板时要求力度均匀,要擦整个喷丝板面而仅非出丝孔处。 5.6有粘板现象时可以再次喷点硅油重复擦板,确认此板面刮不干净,应按“组件更换”步骤换下该组件。 5.7一个位全部擦完后,再对喷丝板喷少许硅油。然后按“投丝操作”进行投丝。 5.8擦完后的喷丝板应无弯头,无黑点,无滴状硅油附着。 编写:左传胜批准:贾涛编写部门:生产部日期:2007-0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