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音乐中的昆地曼、巴里套

菲律宾音乐中的昆地曼、巴里套

菲律宾音乐中的昆地曼、巴里套

昆地曼是一种抒情歌曲,题材内容大多与爱情和祖国的命运有关,其旋律哀怨动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菲律宾人民过去悲惨的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巴里套是流行于中部海岛的歌舞,特点是明快、轻盈、快三拍的节奏。内容既有爱情方面的,也有叙事的,巴里套表现了菲律宾人无忧无虑、诙谐、幽默的性格。也有人认为它是霍塔、波莱罗舞曲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而创造出来的。19世纪末西班牙的轻歌剧“萨尔斯委拉”传入菲律宾后,很受欢迎。菲律宾的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菲律宾化的“萨尔斯委拉”,这种音乐剧拥有优美动听的曲调,丰富多彩的舞蹈,传奇性的故事和喜剧性的诙谐色彩,因此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今天这一艺术形式又重新得到复兴。

[音乐欣赏,情感,音乐]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现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带给人们的是美感和幸福,是表达或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它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起。它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时代、阶层、职业等的限制,但存在一些微小的个别差异及各自特色。音乐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才使人感知到美,并产生了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从而又发展了美感。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即使以叙事为主的歌唱,音乐也并不全依靠语义来传达内容,而必定会用赋有感情的音乐语言和赋予美的因素来表达或烘托或寄托感情,即使是附有歌词的声乐曲,其表达感情主要的仍是音乐本身。在综合艺术中(如戏剧、舞蹈、影视等),也总是当需要抒发感情之时,就常常让音乐来负担,借音乐的抒情性能,把情感表露出来,并有所渲染、强调、夸大。 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语言和文字尚需通过符号,或带感情起伏的语气语调信号,来传达感情或思想、内容,且语言及文字有时因民族不同而尚须翻译,那就麻烦了。而音乐,它可以直接地来反映人们内心感情的起伏及复杂的情绪,且不受人种、民族、国家、地域等等限制。因此,不论什么民族、国家、地城、阶层的人民,虽语言不通,却都能通过音乐直接感受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因此音乐是真正的世界语音乐是感情的语言,音乐无国界,这些近百年来已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即乐与情通。本文就是讲述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各方面的体现及要素。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中,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通过对乐曲慢与快的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通过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与慢的音乐要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所以“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地登台了。再者,“音乐是人民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好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也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点滴和同行们交流与分享: 一、在音乐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情。在音乐课程改革进程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那我们的教育活动很难维持下去,因此,良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是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自己与学生间的关系,而不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在这个基础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要突破这一岗哨,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一起唱歌、一起音乐创作、一起创编填词、一起排练节目、一起表演、一起探讨问题及交流等等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变得无拘无束,这时他们的心灵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之间成了无话不谈地好朋友。记得我接新初一的学生时候,课堂气氛严肃呆板,学生总放不开,于是我主动向学生交心,明确我与他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及为他们服务的态度后气氛明显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还主动问我的联系电话,便于随时和我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我发现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于是我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告诉他们上网的利和弊等等,这样的一节交流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之余,师生逐渐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首先需选择思想性、艺术性的歌曲或乐曲,如《爱我中华》、《龙的传人》、《精忠报国》、《歌唱祖国》、《祖国慈祥的母亲》、《我是中国人》、《红旗颂》、《红旗飘飘》等等,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华夏优秀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体验音乐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在申奥成功的时刻,全国上下人民欢呼雀跃,欢声笑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功能,奏响爱国主义旋律,这就是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音乐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思想情感寓于歌曲之中,使学生受到完美的艺术教育。 音乐是诉诸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就必须尊重和运用音乐长于抒发情感、激发情感的特点,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音乐老师该如何来引领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动情,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那种平凡而又特殊的情感呢?下面,我就关于“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朗诵歌词,从歌词中受到情感启发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歌词时,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谈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赞扬妈妈的歌曲《好妈妈》时,我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致使学生对赞颂妈妈的音乐作品动情,从而乐意去听去学。我从与学生对话开始,给他们讲述有关母爱的故事。后来,我无意间发现,在唱歌时他们很认真,那一张张稚嫩而又淳朴的小脸上都洋溢着母爱浸润着的幸福,看来他们是真的沉浸在这种情感的海洋里了。另外,让学生依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可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二、从旋律中体验情感 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上主要的造型与表现,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唱歌教学中,可先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分析旋律,体验情感。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聆听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鼓励他们听音乐时自然的肢体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纪律的良好,必要时要求闭目聆听,逐渐养成安静地听音乐的习惯。当优美的旋律自然地流淌到他们心底时,他们的笑脸上浮现的是投入,是满足。可见,他们已经开始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了。 (二)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 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文 题目: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辉亚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情体验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专业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对于音乐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Waldstein)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羞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些音乐主题: 例1: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塞》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例2:慢速的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3:肖邦《C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从音的要素浅谈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通常来说由浅入深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官能感受)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但是,面对浩若星海的众多音乐经典,大多数学生不得其门而入,而且音乐欣赏课的上课时间、学生的欣赏时间和内容有限,到底如何欣赏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内部,理解音乐的组成要素,使学生保持欣赏兴趣,就能使学生在课外的欣赏得到无限延展,这时,欣赏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个人浅见,从音的要素来谈谈欣赏音乐如何切入,着重强调在第一阶段的官能体验。 那么,音的要素有哪些呢?音的要素通常是指音高(音的高低)、音量(音的大小)、音值(音的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音的要素和音乐的要素是有一些概念上的不同的,音乐的要素是包含节拍、节奏、旋

律、音色、和弦、调式、力度、速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素,狭义上来讲前者是涵盖后者的。 一、音高方面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常见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从音高方面了。通常较高的音会给人以激动、昂扬的感觉,较低的音给人的感觉暗淡、哀伤,由音高变化而形成起伏线条。旋律线与情感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作为音乐表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要素,在音乐欣赏中占主导地位。旋律线是曲调在运动过程中,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之后或者欣赏过程中轻声哼唱作品主旋律,获得最直接的音乐锻炼和情感体验。 通常音高的变化有三种方式:1、同音进行,其线条较平,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音进行出现的那一部分,表现了解放军勇往直前、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2、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气、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比如《毕业歌》中上行旋律线,是以强烈的语气向自身提出充满责任感的质问、疾呼,反映了青年的爱国热情。3、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例如,《松花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音乐与情感教育

音乐与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9-01-10T11:34:02.5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8期作者:毕春苗[导读] 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以后也不可能有的。”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珠山小学266400 马克思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以后也不可能有的。”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借助录音、幻灯、录像、图片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有益创设教材所描绘的情境;或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置身于诗情画意和美的享受之中,受到强烈感染和深刻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 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大大地影响并激励着我,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把情感教育目标放在首要的位置。例如在《春来了》一课中,我一边放音乐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配上精心设计的五彩画面:嫩嫩的柳枝摆动着柔柔的腰肢翩翩起舞,顶着露珠的小草儿探头探脑地钻出地面,花儿如阳光般灿烂地绽放,潺潺的小溪欢快地流淌,喳喳的小鸟飞来飞去……如此的诗情画意伴着悦耳的歌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首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学会了。我再适时启发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春天与同学们交流,用图画、诗歌、舞蹈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情感体验,创造美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因素(欢乐、喜庆、赞美、雄壮……),引导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教师要善于把握关键,给学生表情演唱、尽情抒发情感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在美的感染下不断深入地发展。 记得我在教唱《我的小绵羊》一课时,首先放几首罗马尼亚民歌,把学生带入异国他乡的意境,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讲故事: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羊妈妈在跟他的孩子捉迷藏,可找啊找,就是不见他的小绵羊,羊妈妈着急了,一边找一边唱:“我的小绵羊你在哪里呀”……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都想进入游戏,歌曲很快就学会了。我让他们边敲打击乐,边学小羊的叫声给歌曲伴奏,进一步丰富歌曲的内容。然后找同学分别扮演羊妈妈和小羊捉迷藏,把整首歌曲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在学生面前展现,趁此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亲情的可贵。课堂气氛高涨,学生表演欲特强,我再让他们自己创编歌词表演别的小动物,不仅丰富了歌曲的艺术处理,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表演能力,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并通过学习、表演、创作,达到了对本歌曲的体验与诠释,同时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使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了发挥。 在教唱《大鹿》一课时,我根据内容从情感入手,这样设计和安排的:课前在黑板上画上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图片,如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把他们帖在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再把音乐教室的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仿佛置身于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中,我轻轻地问:“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啊?”“美丽的大森林”。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回答。然后我让他们自己讲讲大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举手的学生跃跃欲试,丰富的情感激起活跃的思维,孩子们自由地畅想在美的世界里。他们的想法新奇各异,十分有趣,不知不觉中歌词的内容已被学生自己讲了出来。在讲故事的同时我轻轻地弹出了歌曲的旋律,在无意识中学生们接受了《大鹿》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渐渐地唱会、唱准并领悟了歌词的意义,在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表演时,那歌声、动作、表情无不表达着互助互爱,惩恶扬善的爱心。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淡漠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有了丰富的情感才会生成博爱仁慈、自主创新的高尚人格。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的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

人音版音乐鉴赏《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 一、运用生动教学语言,引发学生情感投入 音乐教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音乐美要依靠情感来体验。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只有具备一定审美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教师用好课堂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课堂语言是维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课堂教学的凝聚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投入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联想。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配音诗、配音画时,可以—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勇猛和大象的憨态可掬。 三、通过音乐内在魅力,催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美丽并激起人们感情的博览。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情操。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在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同,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这就是音乐特殊的魅力所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敌最前线;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谈音乐教学中的爱国情感教育 摘要: 音乐教育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要在不断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能力,培养奋 发图强、努力向上的精神,我们要充分的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长期的对学生进 行音乐方面的教学,逐渐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爱国之志。成为对社 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 音乐教学、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象满天的繁星一样, 数不胜数。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 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 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 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用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一、在作品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中激发爱国情怀 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投注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在歌曲中抒发真挚的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歌曲作者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就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立场和 感情,从而感受到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着重介绍某些歌曲 的时代背景,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收集了聂耳的生平故事、《义勇军进 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前后后的资料以及《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及国际影响等,让学生较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的深远意义、影响,使学生既认真学唱这首歌,又在爱国情感的体验中增强民族自 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在情景创设和氛围营造中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作品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手法表达意义,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性和情感陶冶性。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运用说诵、歌唱、弹奏、欣赏、 表演的“综合语言”及利用插图、投影等的“图画音乐”去渲染情景,营造气氛,能让学生更深 刻地体会歌曲的爱国主义感情,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如让学生欣赏《苏武牧羊》时,通过 看投影片体会“雪地”“苦忍”“渴”“饥”的情景,从而感受歌曲缓慢、深沉、压抑、愤懑的感情色彩。边看投影片边指导学生了解要用中速稍慢的速度,用平衡、深沉的呼吸唱这首歌,抒发 苏武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 的熏陶。 三、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中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了解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能使学生认识祖国多元灿烂的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积极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如在教学我 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筝”时,让学生了解“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高洁、 华丽、典雅、表现力丰富,既善于演奏优美的旋律,又能表现气势磅礴的乐章。接着让学生 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渔舟唱晚》的慢板舒缓缠绵,快板急骤有序,学生深深陶 醉于乐曲所创造的意境当中。在认识民族乐器二胡时,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及其演 奏特点,同时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赛马》。乐曲以二胡这种独特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 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对草原生活的向往,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四、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音乐课程有突出的实践性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为此,爱国主义

高一音乐 音乐的基本要素教案

课题: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年级:高一(或高二)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 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2)优美抒情(3)雄壮有力(4)悲惨凄凉 音乐(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音乐(3)《江河水》音乐(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3 3 3 2 3 6 5 3 2 3 6 5 2.节奏 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 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3.欣赏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 (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2)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 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 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 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圆号等。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1.聆听《春节序曲》(片段),你能听到哪些音乐要素? 2.学生分组回答。 四、音乐的欣赏过程 1.说说你欣赏音乐时有怎样的心理过程。 2.音乐的欣赏过程: 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审美评价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对音乐的赏析 最新关于对音乐的赏析 对音乐的赏析篇一:论情感对音乐赏析的影响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情感是技术与感受、理解的融合,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关键词:乐感理解:来源;培养 乐感是指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通常表现为人在音乐欣赏或音乐表现时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前者的表现是隐性的,潜在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后者则将这种内心活动付诸音响传达出来。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二、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三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

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 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 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 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 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 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 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 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 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 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 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 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 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 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 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 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 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 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 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总之,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经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与培养,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 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 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 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 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

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5 [摘要] 音乐是一门包含着丰富情感的艺术。就如我们日常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往往会在围“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表现艺术,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让学生之间形成、友爱、团结以及爱国的爱生活的高尚情操,为健全学生人格人格,提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形成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同时,身心也将变得更加和谐愉快。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们应该将“以情感人,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情感效应。”摆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引导情感自由尊重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明白,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小小音乐家,而是培养一群快乐的孩子。音乐是一门人类情感的艺术,那融合了作者创作时的灵感和想要抒发的情感。如果我们音乐教师能将这种情感很好的传达给学生,并使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么学生在精神上就会得到升华,同时也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里,我们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尤其是一二年级,属于知识的刚刚启蒙阶段,,理解能力肯定会存在不足,课堂中,很多学生甚至会对老师所播放或者演唱的歌曲丝毫没有感觉,更别提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了。因此本人认为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基础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自己先去熟悉作品、感受作品,这样在课堂中,才能正确的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步入作者的意境,体验作品中的美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要做到这些,首先,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音乐基础,能够聆听出音乐的“意境”并感受作者的意图,除此,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并丰富拓展教学的内容,还要多参考一些和此音乐相关的,犹如——文学、美术、自然、历史、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向学生所传授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形象生动、耐人寻味。除此教师自身的精神面貌在课堂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是热情洋溢的、是和蔼可亲的,是一视同仁的,那么学生将会更加放松和欢喜的去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往往,教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段深情的描述、一句激情的范唱都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由此产生,在此基础下,师生轻松、愉快、融洽的完成教学内容就变得非常容易了。这里要强调的是——“只有真情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的理解、体会、感受所教歌曲的内容,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让学生也跟着被感动!就如在执教小学一年级《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这首歌曲非常的简短易学,主要是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然而很多时候光光靠歌曲里短短的4句歌词,可能无法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感受,于是笔者在课前搜集了很多有关国旗的资料、图片,“从学校操场上飘扬的国旗到天安门前升起的国旗,从申奥成功,国人满含热泪挥舞的国旗到08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入场的国旗,从月球上杨利伟拍回的国旗照片到国家探险队在世界最高峰安插的国旗。”在制作这些图片的时候,笔者觉得自己真的也被感动了,这一面面国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为了不同的事件一次次升起,而唯一相同的是,那一次次升起的都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代表我

音乐教学中的要素

音乐教学中的要素 音乐是有个中音乐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在每一个音乐作品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这些要素的充分理解可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体会音乐和理解音乐。所以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的欣赏,要充分把音乐要素(情感、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音区、和声、复调、曲式结构等)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突出出来,而不是枯燥的用整体的形式去展现音乐,要把音乐要素始终贯穿在音乐欣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一、在音乐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去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是学生能在音乐作品中找到美。在通过播放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教师要介绍音乐作品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这个音乐作品是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站在作家的角度上去理解和看待事物,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经过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分和对待各种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让学生欣赏《三个和尚》,把和尚悠然自得喝水所表现的那段旋律和和尚救火时那段紧张的旋律进行比较。首先教师先播放这两段音乐,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如先让学生说出来这两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绪,通过引导可以让学生说出前者表达的是闲适的感情,后者表达的是紧张的感情。教师进而问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通过节奏的快慢判断出来的。这样通过让学生对音乐舒缓和紧张而判断作品要表达的情绪,更好的理解感情在作品中的作用。 二、注重旋律节奏因素的作用 节奏作为音乐的枝干支撑着整个音乐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若合理的训练学生的节奏能力的话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欣赏歌曲《郊游》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节拍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拍手的频率跟着音乐走,正确引导学生明白音乐中的节奏x x ︳,知道什么是2/4拍和它的强弱规律,教会学生通过节拍的强弱来理解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