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1、设计目的

a)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b) 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c) 进行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见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设计要求

一、课程简介

温度传感器类型较多,近年来集成温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例如AD590就是一个线性度优良的电流型温度传感器。使用传感器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后经放大预处理环节后将输出一个温度成比例的电压信号。

为使信号可远距离以适应测量的要求,可对信号进行V/F转换,合理选择V/F转换器,可使其输出频率正比于输入电压,此频率信号通过定时、技术方式,输出经锁存、译码、驱动即可推动数码管以数字方式显示温度。

二、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1、主要部分采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2、可用于远距离温度测量;

3、整机功耗低;

4、测量范围-50°C~+128°C;

5、误差小于<0.2℃;

6、非线性度<0.2%;

三、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应包含温度传感器,V/F转换电路,计数寄存器。译码驱动电路,显示单元以及时基与控制逻辑等。

3、总体设计

3.1方框图总体【1】

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原理框图

温度计电路设计总体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S51,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用四位LED数码管以并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图2-1

说明:

⑴传感器可以采用LM 35温度传感器,电桥的输出电压作为运放构成的差动放大器双端输入信号,将信号放大后由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滤去。如上图所示。

⑵被测温度信号电压加于比较器(Ⅰ)与控制温度电压V

REF

进行比较,比较结果通过调温控制电路控制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使被控系统升温或降温。

⑶当控制电路出现故障使温度失控时,使被控系统温度达到允许最高温度对应值

max

V,用声、光报警电路发出警报,值班人员将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⑷开关S

1可分别闭合系统温度、控制温度电压V

REF

和报警温度电压

max

V,通过A/D转换器

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显示器显示出相应的温度数值。

3.2功能模块连接简介{2}

温度传感器的接口2连接单片机P3.4,用于传送数据,接口3连接电源,接口1接地;数码管的段码输入端连接单片机的P1端口,公共端接P3.0-P3.1,单片机的P0端口接上拉电阻,时钟电路连接XTAL,复位电路连接RST。

4、单元电路设计【2】

1)、AT89S52单片机

单片机AT89S52具有低电压供电和体积小等特点,四个端口只需要两个口就能满足电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很适合便携手持式产品的设计使用系统可用二节电池供电。

特点如下:

与MCS-51单片机产品兼容 4K字节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 1000次擦写周期全静态工作:0Hz—33MHz

32个可编程I/O口线 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6个中断源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掉电后中断可唤醒

看门狗定时器双数据指针

灵活的ISP编程 4.0---5.5V电压工作范围

单片机AT89S52的内部结构总框图。它可以划分为CPU、存储器、并行口、串行口、定时/计数器和中断逻辑几个部分。

AT89S52外部引脚功能如图所示。

本次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端口:

P0口(39—32):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行双向I/O口,也既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可作为输出口使用时,每位可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8个TTL逻辑电路,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输入端用。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在Flash编程时,PO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接上拉电阻。

P3口(10—17):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的输入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个TTL逻辑门电路。对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出端口。作输出端口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P3口除可作为一般的I/O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如图所示:

EA/Vpp(31):内部和外部程序存储器选择线。EA=0时访问外部ROM 0000H—FFFFH;EA=1时,地址0000H—0FFFH空间访问内部ROM,地址1000H—FFFFH空间访问外部ROM。本次设计EA接高电平。

XTAL1(19)和XTAL2(18):使用内部振荡电路时,用来接石英晶体和电容;使用外部时钟时,用来输入时钟脉冲。

(9):复位信号输入端。AT89S51接能电源后,在时钟电路作用下,该脚上出RST/V

PD

,即备用电源输入端。当主电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使内部复位。第二功能是V

PD

将为RAM提供备用电源,发保证存储在RAM 源Vcc发生故障,降低到低电平规定值时,V

PD

中的信号不丢失。

2、复位电路设计【5】

单片机系统的复位电路在这里采用的是上电+按钮复位电路形式,其中电阻R采用10K Ω的阻值,电容采用电容值为10μ的电解电容。具体连接电路如图所示:

3、时钟电路设计【6】

AT89S52时钟有两种方式产生,即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如图2-4所示)AT89C51中有一个构成内部震荡器的高增益反向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或陶瓷震荡器一起构成自激震荡器震荡电路如图。外接石英晶体(或陶瓷震荡器)及电容C1、C2接在放大器的震荡回路中构成并联震荡电路。对外接电容C1、C2虽然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会轻微影响震荡频率的高低、震荡工作的稳定性、起震的难易程序及温度稳定性,如果使用石英晶体,推荐使用30pF±10pF,而如果使用陶瓷谐振器建议选择40pF±10pF。用户还可以采用外部时钟,采用外部时钟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时钟脉冲接到XTAL1端,既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XTAL2悬空。由于外部时钟信号是通过一个2分频的触发器后作为内部时钟信号的所以外部时钟的占空比没有特殊要求,但最小高电平持续的时间和最大低电平持续的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要求。本次设计采用内部震荡电路,瓷片电容采用30P,晶振采用12MHZ。

内部震荡电路外部震荡电路

4、温度显示电路【4】

DS18B20采用3脚PR-35封装或8脚SOIC封装,其内部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64位ROM的结构开始8位是产品类型的编号,接着是每个器件的惟一的序号,共有48位,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CRC检验码,这也是多个DS18B20可以采用一线进行通信的原因。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可通过软件写入户报警上下限。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存储器还包括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的可电擦除

的EERAM。高速暂存RAM的结构为8字节的存储器,结构如图2.3所示。头2个字节包含测

得的温度信息,第3和第4字节TH和TL的拷贝,是易失的,每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第5

个字节,为配置寄存器,它的内容用于确定温度值的数字转换分辨率。DS18B20工作时寄存

器中的分辨率转换为相应精度的温度数值。该字节各位的定义如图2-7所示。低5位一直为

1,TM是工作模式位,用于设置DS1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DS18B20出厂时该位

被设置为0,用户要去改动,R1和R0决定温度转换的精度位数,来设置分辨率。

DS18B20温度转换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分辨率越高,所需要的温度数据转换时间越长。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要将分辨率和转换时间权衡考虑。温度传感器18B20汇编程序,采用器件默认

的12位转化,最大转化时间750微秒,可以将检测到的温度直接显示到AT89C51的两个数

码管上

表1 DS18B20温度转换时间表

高速暂存RAM的第6、7、8字节保留未用,表现为全逻辑1。第9字节读出前面所有8

字节的CRC码,可用来检验数据,从而保证通信数据的正确性。

当DS18B20接收到温度转换命令后,开始启动转换。转换完成后的温度值就以16位带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形式存储在高速暂存存储器的第1、2字节。单片机可以通过单线接口读出该数据,读数据时低位在先,高位在后,数据格式以0.0625℃/LSB式表示。

当符号位S=0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正值,可以直接将二进制位转换为十进制;当符号位S=1时,表示测得的温度值为负值,要先将补码变成原码,再计算十进制数值。表2是一部分温度值对应的二进制温度数据。

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后,就把测得的温度值与RAM中的TH、TL字节内容作比较。若T >TH或T<TL,则将该器件内的报警标志位置位,并对主机发出的报警搜索命令做出响应。因此,可用多只DS18B20同时测量温度并进行报警搜索。

在64位ROM的最高有效字节中存储有循环冗余检验码(CRC)。主机ROM的前56位来计算CRC值,并和存入DS18B20的CRC值作比较,以判断主机收到的ROM数据是否正确。

另外,由于DS18B20单线通信功能是分时完成的,它有严格的时隙概念,因此读写时序很重要。系统对DS18B20的各种操作按协议进行。操作协议为:初使化DS18B20(发复位脉冲)→发ROM功能命令→发存储器操作命令→处理数据。

分别说明如下:

1、初始化单总线的所有处理均从初始化开始。初始化过程是主机通过向作为从机的DS18B20芯片发一个有时间宽度要求的初始化脉冲实现的。初始化后,才可进行读写操作。

2 、ROM操作命令总线主机检测到DS18B20的存在便可以发出ROM操作命令之一这些命令表.2:

表2 ROM操作命令

3、存储器操作命令如表.3:

表.3 存储器操作命令

5、设计调试【9】

5.1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的是protues软件仿真,用Keil软件进行编译。Protue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软件。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

软件部分由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等。

图3-1 主程序流程

5.2程序设计

5.2.1 主程序

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实时显示、读出并处理DS18B20的测量的当前温度值,温度测量每1s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在一秒之内测量一次被测温度,其程序流程见图3-1所示。

5..2.2 读出温度子程序

读出温度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读出RAM中的9字节,在读出时需进行CRC校验,校验有错时不进行温度数据的改写。其程序流程图如图3-2所示

图3-2读出温度子程序流程

5. 2.3二进制转换BCD码命令子程序

二进制转换BCD码命令子程序主要是发温度转换开始命令,当采用12位分辨率时转换时间约为750ms,在本程序设计中采用1s显示程序延时法等待转换的完成。二进制转换BCD 码命令子程序流程图,如图3-3

图3-3二进制转换BCD码流程图

5.2.4 计算温度子程序

将RAM中读取值进行BCD码的转换运算,并进行温度值正负的判定,其程序流程图如图3-4所示。

图3-4测量温度流程图

5.2.5温度数据显示子程序

显示数据子程序主要是对显示缓冲器中的显示数据进行刷新操作,查表送段码至LED,开位码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方式。

6、电路测试结果

实验仿真图

本次数字温度计能够比较精确的测量一般温度,测量范围是-55~128,并且能够测出小数。唯一缺陷的是没复位电路

7、设计总结

两周多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用通过系统仿真软件protues和编译软件keil,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单片机的设计制作过程,其中最为困难的是软件部分,即编程部分,我们上网找了好多资料,虽然经过自己的修改,但还是有很多功能不能实现,如报警和温度上下限设置。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数字式温度测量设计,

在此感谢我们的陈奇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温度测量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一定改正过来,争取更上一层楼。

8、参考文献

[1] 康华光,陈大钦,张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3-108

[2]余发山.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31-32

[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彭介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4]《新编555集成电路应用800例》陈永甫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年

[5]《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艾永乐,付子义编,焦作工学院电气工程系,1999年

[6]《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7]《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实用电子电路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9]《新型集成器件实用电路》,杨帮文,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参考程序

附1 源程序代码

;*************************************************

;DS18B20的读写程序,数据脚P3.4 *

;显示数据通过P1口传输,P3.0控制小数位的显示 *

;P3.1控制个位的显示,P3.2控制十位的显示 *

;P3.3控制百位的显示,P3.1控制小数点的显示 *

;显示温度-55到+125度,显示精度为0.1度 *

;显示采用4位LED共阴显示测温值*

;************************************************* TEMPER_L EQU 40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低8位

TEMPER_H EQU 41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高8位

FLAG1 EQU 38H ;是否检测到DS18B20标志位

TEMPL EQU 30H ;用于保存读出正确温度值的低8位TEMPH EQU 31H ;用于保存读出正确温度值的高8位TEMPHC EQU 32H ;温度转换寄存器低8位

TEMPLC EQU 33H ;温度转换寄存器高8位

BUF1 EQU 34H ;显示缓冲寄存器小数位

BUF2 EQU 35H ;显示缓冲寄存器个数位

BUF3 EQU 36H ;显示缓冲寄存器十数位

BUF4 EQU 37H ;显示缓冲寄存器百数位

TEMPDIN BIT P3.4 ;数据脚定义

DIN BIT P3.1 ;小数点控制

;**********************************************

ORG 0000H ;主程序入口地址

AJMP MAIN ;转主程序

ORG 0003H ;外中断0中断入口

DB 00H,00H,00H,00H,00H,00H,00H;

RETI ;跳至INTEX0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ORG 000BH ;定时器T0中断入口地址

DB 00H,00H,00H,00H,00H,00H,00H ;

RETI ;跳至定时器T0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ORG 0013H ;外中断1中断入口

DB 00H,00H,00H,00H,00H,00H,00H ;

RETI ;跳至INTEX1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ORG 001BH ;定时器T1中断入口地址

DB 00H,00H,00H,00H,00H,00H,00H ;

RETI ;中断返回(不开中断)

ORG 0023H ;串行口中断入口地址

DB 00H,00H,00H,00H,00H,00H,00H ;

RETI ;中断返回(不开中断)

;**********************************************

;两位数码管来显示温度,显示范围00到99度,显示精度为1度

;因为12位转化时每一位的精度为0.0625度,我们不要求显示小数所以可以抛弃29H的低4位

;将28H中的低4位移入29H中的高4位,这样获得一个新字节,这个字节就是实际测量获得的温度

;无需乘于0.0625系数

;**********************************************

MAIN:MOV SP, #50H ;设置堆栈

MOV P1, #0FFH ;

LPTEMP:

LCALL GET_TEMPER ;调用读温度子程序

LCALL CONVTEMP ;温度BCD码计算处理子程序

LCALL DISPBCD ;显示区BCD码温度值刷新子程序

MOV P0,TEMPLC

MOV P2,TEMPHC

;*************************************

LCALL DISPLAY;调用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

AJMP LPTEMP ;循环

;*************************************

; 这是DS18B20复位初始化子程序

;*************************************

INIT_1820:SETB TEMPDIN

NOP

CLR TEMPDIN ;主机发出延时537微秒的复位低脉冲

MOV R1,#3

TSR1:MOV R0,#107

DJNZ R0,$

DJNZ R1,TSR1

SETB TEMPDIN ;然后拉高数据线

NOP

NOP

NOP

MOV R0,#25H ;延时

TSR2:JNB TEMPDIN,TSR3 ;等待DS18B20回应

DJNZ R0,TSR2

LJMP TSR4 ;DS1820不存在

TSR3:SETB FLAG1 ;置标志位,表示DS1820存在

CLR P3.7 ;检查到DS18B20就点亮P3.7LED

LJMP TSR5

TSR4:CLR FLAG1 ;清标志位,表示DS1820不存在

CLR P3.1

LJMP TSR7

TSR5:MOV R0,#117

TSR6:DJNZ R0,TSR6 ;时序要求延时一段时间

TSR7:SETB TEMPDIN ;结束

RET

;****************************************

; 读出转换后的温度值

;****************************************

GET_TEMPER:SETB TEMPDIN ;

LCALL INIT_1820 ;先复位DS18B20

JB FLAG1,TSS2

RET ;判断DS1820是否存在?若DS18B20不存在则返回TSS2:CLR P3.6 ;DS18B20已经被检测到!!

MOV A,#0CCH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44H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WRITE_1820

;*****************************************

;这里通过调用显示子程序实现延时一段时间,等待AD转换结束,12位的话750微秒

;*****************************************

LCALL DISPLAY;显示温度

;*****************************************

LCALL INIT_1820 ;准备读温度前先复位

MOV A,#0CCH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0BEH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READ_18200 ;将读出的温度数据保存到35H/36H

RET

;*******************************************

;写DS18B20的子程序(有具体的时序要求)

;*******************************************

WRITE_1820:MOV R2,#8 ;一共8位数据

CLR C ;C清0

SETB TEMPDIN ;/

NOP ;/

NOP ;/

WR1:CLR TEMPDIN ;

MOV R3,#6 ;延时

DJNZ R3,$

RRC A;数据右移

MOV TEMPDIN,C ;写入一位数据

MOV R3,#23 ;延时

DJNZ R3,$

SETB TEMPDIN ;拉高数据端口

NOP

DJNZ R2,WR1 ;判断是否写完

SETB TEMPDIN ;拉高数据端口

RET

;*************************************

;处理温度BCD码子程序

;*************************************

CONVTEMP:

MOV A,TEMPH ;

ANL A,#80H ; 判断最高位

JZ TEMPC1 ; 判断温度是否在零下?

CLR C ; 温度值补码变成原码

MOV A,TEMPL ;

CPL A

ADD A,#01H ;

MOV TEMPL,A;

MOV A, TEMPH ; -

CPL A;

ADDC A,#00H ;

MOV TEMPH,A; TEMPHC HI=符号位

MOV TEMPHC,#0BH ; 置"-"标志

SJMP TEMPC11 ;

TEMPC1: MOV TEMPHC,#0AH ; 置"+"标志不显示

;**************************************

TEMPC11: MOV A,TEMPHC ; 计算小数位温度BCD值SW AP A

MOV TEMPHC,A;

ANL A,#0FH ; 乘0.0625

MOV DPTR,#TEMPDOTTAB ;

MOVC A,@A+DPTR ;

MOV TEMPLC,A; TEMPLC LOW= 小数部分BCD

;**************************************

MOV A,TEMPL ; 计算整数位温度BCD值

ANL A,#0F0H ;

SW AP A;

MOV TEMPL,A;

MOV A,TEMPH ;

ANL A,#0FH ;

SW AP A;

ORL A,TEMPL ;

MOV TEMPER_L ,A;//

LCALL HEX2BCD1 ; 调用单字节十六进制转BCD子程序;************************************

MOV TEMPL,A;

ANL A,#0F0H ;

SW AP A;

ORL A,TEMPHC ; TEMPHC LOW = 十位数BCD

MOV TEMPHC,A;

MOV A,TEMPL ;

ANL A,#0FH ;

SW AP A; TEMPLC HI = 个位数BCD

ORL A,TEMPLC ;

MOV TEMPLC,A;

MOV A,R7 ;

JZ TEMPOUT ;

ANL A,#0FH ;

SW AP A;

MOV A,TEMPHC ; TEMPHC HI = 百位数BCD

ANL A,#0FH ;

ORL A,R7 ;

MOV TEMPHC,A;

TEMPOUT: RET ;

;**************************************

;小数部分分码表

**************************************

TEMPDOTTAB: DB 00H,01H,01H,02H,03H,03H,04H,04H,05H,06H

DB 06H,07H,08H,08H,09H,09H ;

*************************************

;显示区BCD 码温度值刷新子程序

;**************************************

;温度暂存器内的2字节中,高字节的低半字节和低字节的高半字节组成一个字节,

;这个字节的二进制值转换为十进制后,就是温度值的百、十、个位值,而剩下的低字节化为;十进制后,就是温度值的小数部分.

;**************************************

DISPBCD:

MOV A,TEMPLC ; 温度数据移入显示寄存器

ANL A,#0FH ; 取低字节的低4位(小数部分)

MOV BUF1,A; 小数部分放入寄存器

MOV A,TEMPLC ; 取低字节的高4位(个位数)

SW AP A;

ANL A,#0FH ;

MOV BUF2,A; 个位数放入寄存器

MOV A,TEMPHC ; 取高字节的低4位(十位数)

ANL A,#0FH ;

MOV BUF3,A; 十位数放入寄存器

MOV A,TEMPHC ;取高字节的高4位(百位数)

SW AP A;

温度传感器特性论文

摘要 本课题通过实验对不同类型的半导体PN结器件进行正向压降与温度特性的测量,获取实验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比较、综合实验数据,从中比较各器件灵敏度,线性度的优劣,为温度传感器选择提供依据。主要分析了不同型号的二极管的温度特性,不同型号的四种温度传感器的探究,各种型号的不同参数在一定的条件下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主要测量的传感器有:铂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PN结; AD590等。 关键词 铂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PN结;(AD590);温度传感器

绪言 传统的温度计在测量的过程中,往往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容易测量,而且很容易产生误差,测量结果往往不准确。在有些医疗和工业复杂的环境中,传统的温度计无法完成测量任务。而温度传感器的出现,对温度的测量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温度传感器是检测温度的器件,被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等领域,其种类多,发展快。温度传感器一般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敏电阻以及铂电阻等,利用其产生的热电动势或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物体的温度,被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汽车、船舶、控制设备、工业测量、通信设备等.另外,还有一些新开发研制的传感器,例如,有利用半导体PN 结电流/电压特性随温度变化的半导体集成传感器;有利用光纤传播特性随温度变化或半导体透光随温度变化的光纤传感器;有利用弹性表面波及振子的振荡频率随温度变化的传感器;有利用核四重共振的振荡频率随温度变化的NQR传感器;有利用在居里温度附近磁性急剧变化的磁性温度传感器以及利用液晶或涂料颜色随温度变化的传感器等。 非接触方式是通过检测光传感器中红外线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有利用半导体吸收光而使电子迁移的量子型与吸收光而引起温度变化的热型传感器.非接触传感器广泛用于接触温度传感器、辐射温度计、报警装置、来客告知器、火灾报警器、自动门、气体分析仪、分光光度计、资源探测等。 本实验将通过测量几种常用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特征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来了解这些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基于专用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系统

摘要 统使用PTC或NTC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 本文阐述了一个基于专用温度传感器AD590的 高精度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和实现过程。整个设计包括AD590 器AD620ADC0804AT89C52组 AD590AT89C52

Ⅰ 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check system in modern industry is that uses some special method to process and display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Tradition uses PTC or NTC resistance to be using process to there be existing much defects as the temperature sensor way, supposes that what be detected the temperature has a bad accuracy, systematic reliability is bad, has much difficulties to design, and the

cost of e ntire system is expensive. To use this method already unable satisfied modern industry produces the need being hit by the high-accuracy temperature under the control. Use the special temperature transducer could improve the systematic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detecting.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high-accuracy temperature having set forth a because of special temperature transducer AD590 checks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systematically designing and realizing process. Entire design is included: Use the AD590 temperature transducer to detect the analog temperature,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AD620 signal process system, change the analog signal to digital signal circuit of ADC0804, the AT89C52 MUC system and the power system. Key word temperature check system AD590AT89C52

温度传感器原理

一、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应用原理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度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 1.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原理及材料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是基于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性来进行温度测量的。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和铜,此外,现在已开始采用甸、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温度传感器热电阻。 2.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结构

(1)精通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工业常用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感温元件(电阻体)的结构及特点见表2-1-11。从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的测温原理可知,被测温度的变化是直接通过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阻值的变化来测量的,因此,温度传感器热电阻体的引出线等各种导线电阻的变化会给温度测量带来影响。为消除引线电阻的影响同般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有关具体内容参见本篇第三章第一节. (2)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铠装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由感温元件(电阻体)、引线、绝缘材料、不锈钢套管组合而成的坚实体,如图2-1-7所示,它的外径一般为φ2~φ8mm,最小可达φmm。 与普通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相比,它有下列优点:①体积小,内部无空气隙,热惯性上,测量滞后小;②机械性能好、耐振,抗冲击;③能弯曲,便于安装④使用寿命长。

(3)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端面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感温元件由特殊处理的电阻丝材绕制,紧贴在温度计端面,其结构如图2-1-8所示。它与一般轴向温度传感器热电阻相比,能更正确和快速地反映被测端面的实际温度,适用于测量轴瓦和其他机件的端面温度。 (4)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通过特殊结构的接线盒,把其外壳内部爆炸性混合气体因受到火花或电弧等影响而发生的爆炸局限在接线盒内,生产现场不会引超爆炸。隔爆型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可用于Bla~B3c级区内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温度测量。 3.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系统的组成 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测温系统一般由温度传感器热电阻、连接导线和显示仪表等组成。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①温度传感器热电阻和显示仪表的分度号必须一致

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及无线传输

通信与测控系统课程设计 报告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①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实例,熟悉项目开发的流程,学习与通信相关的测控系统开发,包括基本知识、技术、技巧 ②锻炼硬件编程能力(C51),积累编程经验,形成代码风格,理解软件层次结构 ③常用外围器件(接口)的操作、驱动 一、实习主要任务 ①采集远端温度信息,无线收集,上位机显示信息 ②硬件配置:51系统板、DS18B20、无线数传模块IA4421、数码管 ③编程、调试,完成作品 二、硬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一、AT89S51、数码管硬件原理图

图二、IA4421硬件原理图图三、DS18B20硬件原理图最终实现的功能: 三、软件设计及原理 1、读主程序流程图

主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nsigned char m; unsigned char n; void zhuanhuan(); void delay_led(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uint aa; uchar wei_1,wei_2,wei_3,v,wei_4,wei_5,wei_6; uint shuju;//得到的温度值 uchar temp[2]={0,0}; //存放DS18B20的温度寄存器值 uint value = 0; sbit DQ=P3^3; //数据线 void ReadSerialNumber(void); uchar sn1,sn2,sn3,sn4,sn5,sn6,sn7,sn8; //存放DS18B20的64位序列号void ow_reset(void); void tmstart (void); void ReadSerialNumber(void); void Read_Temperature(void); void write_byte(char); uint read_byte(void); void delay_18B20(uint); //void baojing(); /*******主函数**********/ void main() { m=0; //init_led();//初始化子程序 tmstart (); delay_18B20(50); /*等待转换结束*/ while(1) { m++; Read_Temperature(); delay_18B20(50);

STM32-内部温度传感器-串口显示-完整程序

STM32F103 内部温度传感器用串口传递到PC上显示 程序如下: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stm32_eval.h" #include "stm32f10x_conf.h" #include #define DR_ADDRESS ((uint32_t)0x4001244C) //ADC1 DR寄存器基地址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串口初始化结构体声明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 //ADC初始化结构体声明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DMA初始化结构体声明__IO uint16_t ADCConvertedValue; // 在内存中声明一个可读可写变量用来存放AD的转换结果,低12 位有效 void ADC_GPIO_Configuration(void); static void Delay_ARMJISHU(__IO uint32_t nCount) { for (; nCount != 0; nCount--);} int main(void) { u16 ADCConvertedValueLocal;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ART_BaudRate = 115200;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STM_EV AL_COMInit(COM1, &USART_InitStructure); /* Enable DMA1 clock */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DMA_DeInit(DMA1_Channel1); //开启DMA1的第一通道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DR_ADDRESS;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uint32_t)&ADCConve rtedValue;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DMA的转换模式为SRC模式,由外设搬移到内存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1; //DMA缓存大小,1个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接收一次数据后,设备地址禁止后移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Disable; //关闭接收一次数据后,目标内存地址后移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ord; //定义外设数据宽度为16位

DS18B20温度传感器设计

智能化仪器及原理应用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DS18B20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专业班级: 10自动化1 班 姓名: 组员: 指导老师: 日期:2012-11-26

目录 一、摘要 (2) 二、方案论证 (2) 三、电路设计 (2) 1、设备整机结构及硬件电路框图 (2) 2、单片机的选择 (3) 3、温度显示电路 (3) 4、温度传感器 (4) 5、软件设计 (6) 6、系统所运用的功能介绍: (8) 四、系统的调试及性能分析: (8) 附件:DS18B20温度计C程序 (9)

一、摘要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应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设计一个数字温度表,DS18B20是一种可组网的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单总线的独特优点,可以使用户轻松地组建起传感器网络,并可使多点温度测量电路变得简单、可靠。本设计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以AT89C51片机为核心设计此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测温精度高、稳定可靠的优点。可实现温度的实时检测和显示,本文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详细设计和软件设计方法,经过调试和实验验证,实现了预期的全部功能。 二、方案论证 方案一: 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方案设计框图如下: 方案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从以上两种方案,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二。 三、电路设计 1、 设备整机结构及硬件电路框图 根据设计要求与设计思路,设计硬件电路框图如下图所示, 4位数码管显示器系统中AT89C51成对DS18B20初始化、温度采集、温度转换、温度数码显示。 本装置详细组成部分如下: a. 主控模块:AT89C51片机; b. 传感器电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

黄河科技学院《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 姓名:时鹏 院(系):工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S13 级 1 班 学号 1303050025 时鹏指导教师朱煜钰 题目: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课程: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2014年 10月27 日至2014年11 月 10 日共 2 周 课程设计工作容与基本要求(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工作计划、所需相关资料)(纸不够可加页)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摘要 一、课程设计题目: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 二、课程设计要求 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结合来测量温度。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信号,计算后在LED数码管上显示相应的温度值。其温度测量围为-55℃~125℃,精确到0.5℃。数字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采用数字显示,控制器使用单片机AT89C51,温度传感器使用DS18B20,用3位共阳极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三、课程设计摘要 DS18B20是一种可组网的高精度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单总线的独特优点,可以使用户轻松地组建起传感器网络,并可使多点温度测量电路变得简单、可靠。本文结合实际使用经验,介绍了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及软件编程,并给出了软件流程图。 该系统由上位机和下位机两大部分组成。下位机实现温度的检测并提供标准RS232通信接口,芯片使用了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和DALLAS公司的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上位机部分使用了通用PC。该系统可应用于仓库测温、楼宇空调控制和生产过程监控等领域。 四、关键字:单片机温度测量 DS18B20 数字温度传感器 AT89C51

温度传感器在汽车上的运用

温度传感器在汽车上的运用 201110301314 机自113 王盟为了确定发动机的温度状态,正确的控制燃油喷射、点火正时、怠速转速和尾气排放,提高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发动机控制模块需要能连续精确地监测冷却液的温度、进气温度与排气温度的传感器(部分车型装备)。从结构上讲,这些温度传感器有绕线电阻式、热敏电阻式、扩散电阻式、半导体晶体管式、金属芯式和热电偶式等。应用较多的是绕线电阻式和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而从检测对象方面讲,温度传感器包括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和排气温度传感器。 1.作用 (1)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ECT)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又称水温传感器,它用来检测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送给发动机控制模块,作为汽油喷射、点火正时、怠速和尾气排放控制的主要修正信号。 (2)进气温度传感器(IAT)

进气温度传感器(IAT)用来检测进气温度,并将进气温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送给发动机控制模块,作为汽油喷射、点火正时的修正信号。(3)排气温度传感器 排气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再循环废气的温度,用以判断废气再循环系统工作是否正常。2. 分类 温度传感器有四种主要类型: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IC温度传感器。IC温度传感器又包括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 类型。热电偶应用很广泛,因为它们非常坚固而且不太贵。热电偶有多种类型,它们覆盖非常宽的温度范围,从200℃到2000℃。它们的特点是:低灵敏度、低稳定性、中等精度、响应速度慢、高温下容易老化和有漂移,以及非线性。另外,热电偶需要外部参考端。RTD精度极高且具有中等线性度。它们特别稳定,并有许多种配置。但它们的最高工作温度只能达到400℃左右。它们也有很大的TC,且价格昂贵(是热电偶的4~10倍),并且需要一个外部参考源。拟输出IC温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线性度 (如果配合一个模数转换器或ADC可产生数字输出)、低成本、高精

(完整版)无线无源温度检测原理

无线测温技术方案 (基于EH技术) 1.EH技术说明 1.1. EH技术简介 环境能量采集(EnergyHarvesting)技术具有可循环、无污染、低能耗等优点,它建立在微电子技术和微功耗技术的基础上,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涵盖了太阳能、风能、热能、机械能、电磁能采集等诸多方面。能量收集技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交通、能源、物联网、航空航天、生物等等。把能量采集技术应用到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必将为解决电网智能化运行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 能量收集(EH)也称为能量积聚,使用环境能量为小型电子和电气器件提供电能。 能量收集系统包含能量收集模块和处理器/发送器模块。能量收集模块从光、振动、热或生物来源中捕获毫瓦级能量。可能的能源还来自手机天线塔等发出的射频。然后,电源经过调节并存储起来。系统随后按照所需的间隔触发,将能量释放给后续负载使用。 1.2.EH技术应用 在变电所、站的运行现场具有丰富的电磁能,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和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因此我们认为高压设备内是一个工频电场和磁场能量非常密集的区域。我们正是利用微电子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收集高压设备中的电磁能,并将其能量转化为无线温度传感器所需之电源。 将EH技术应用于高压设备一次回路的无线测温,解决了传感器的能量需求问题,使得传感器摆脱了对传统电池的束缚,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安装更方便,维护更简单,产品更环保,技术更先进。 2.基于EH技术的富邦电控FTZ600无线测温系统 2.1. 无线测温系统简介

温度传感器论文..

温度传感器设计论文题目:基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智能测温仪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目录 目录------------------------------------------------------------------------------1 摘要------------------------------------------------------------------------------2 一、传感器概诉---------------------------------------- ---------------------3 1、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发展现状-------------------------------------3 2、主要元器件介绍-------------------------------------------------------3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6 1、课程设计名称----------------------------------------------------------6 2、设计要求、目的及意义----------------------------------------------6 三、设计达到的指标---------------------------------- ---------------------7

四、传感器设计原理------------------------------------ -------------------7 1、三个重要组成部分----------------------------------------------------7 2、DS1802工作原理------------------------------------------------------7 3、DS1802内部结构图---------------------------------------------------8 4、程序流程图--------------------------------------------------------------9 5、proteus仿真原理图----------------------------------------------------9 五、实验过程------------------------------------------ -----------------------10 1、前期准备-----------------------------------------------------------------10 2、课程设计过程-----------------------------------------------------------10 3、个人主要工作及遇到问题--------------------------------------------11 六、数据分析与结论------------------------------ --------------------------11 七、课程设计总结、思考与致谢-------------------------------- ---------12 八、参考文献------------------------------------------------- ----------------14 九、附录--------------------------------------------------

温度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矿山机电谢文通 090732105 摘要:温度传感器主要在汽车上用于检测发动机温度、吸入气体温度、冷却水温度、燃油温度以及催化温度等。已实用化的产品有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通用型-50~130℃,精度1.5%,响应时间10ms;高温型600~1000℃,精度5%,响应时间10ms)、铁氧体式温度传感器(ON/OFF 型,-40~120℃,精度2.0%)、金属或半导体膜空气温度传感器(-40~150℃,精度2.0%、5%,响应时间20ms)等。 关键字: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 一、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温度感器的作用是测量发动机的进气,冷却水,燃油等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转换为电信号输送给ECU.对于所有的汽油机电控系统,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是ECU进行控制所必须的两个温度参数,而其他的温度参数则随电控系统的类型及控制需要而不尽相同。 进气温度传感器通常安装在空气流量计或从空气滤清器到节气门体之间的进气道或空气流量计中,水温传感器则布置在发动机冷却水路,汽缸盖或机体上上的适当位置.可以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有绕线电阻式,扩散电阻式,半导体晶体管式,金属芯式,热电偶式和半导体热敏电阻式等多种类型,目前用在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二、温度传感器的类型 温度传感器有四种主要类型: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IC温度传感器。IC温度传感器又包括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类型。 热电偶应用很广泛,因为它们非常坚固而且不太贵。热电偶有多种类型,它们覆盖非常宽的温度范围,从200℃到2000℃。它们的特点是:低灵敏度、低稳定性、中等精度、响应速度慢、高温下容易老化和有漂移,以及非线性。另外,热电偶需要外部参考端。 RTD精度极高且具有中等线性度。它们特别稳定,并有许多种配置。但它们的最高工作温度只能达到400℃左右。它们也有很大的TC,且价格昂贵(是热电偶的4~10倍),并且需要一个外部参考源。拟输出IC温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如果配合一个模数转换器或ADC可产生数字输出)、低成本、高精度(大约1%)、小尺寸和高分辨率。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于温度范围有限(C55℃~+150℃),并且

温度传感器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在实际使用上通常会和一些仪表配套使用,但也会出现很多故障现象。下面就让艾驰商城小编对温度传感器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来一一为大家做介绍吧。 第一,被测介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变送器输出没有变化,这种情况大多是温度传感器密封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温度传感器没有密封好或者是在焊接的时候不小心将传感器焊了个小洞,这种情况一般需要更换传感器外壳才能解决。 第二,输出信号不稳定,这种原因是温度源本事的原因,温度源本事就是一个不稳定的温度,如果是仪表显示不稳定,那就是仪表的抗干扰能力不强的原因。 第三,变送器输出误差大,这种情况原因就比较多,可能是选用的温度传感器的电阻丝不对导致量程错误,也有可以能是传感器出厂的时候没有标定好。 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的情况很少见,只要出厂的时候进行仔细的检测,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温度传感器在出厂的时候一地要进行检验,客户也可找传感器厂家索要出厂检测报告进行参考。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图尔克、奥托尼克斯、科瑞、山武、倍加福、邦纳、亚德客、施克等各类传感器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ce2684926.html,/

温度传感器论文

温度传感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目录 引言 (4) 1综述 (4) 2方案设计 (5) 2 元器件介绍 (5) 2.118B20的性能特点 (5) 2.218B20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 2.3 AT89S52的介绍 (6) 3 总体设计 (8) 3.1 原理图 (8) 3.2 实验步骤 (9) 4 总结 (9) 引言 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检测温度。传统的方式是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但是由于模拟温度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必须经过 AI D转换环节获得数字信号后才能与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接口,使得硬件电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

较高。近年来,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DSI8B20为代表的新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以其突出优点广泛使用于仓储管理、工农业生产制造、气象观测、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DSI8B20集温度测量和 A/D转换于一体,直接输出数字量,传输距离远,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多点测量,硬件电路结构简单,与单片机接口几乎不需要外围元件。文章将介绍DS18B2的结构特征及控制方法,给出以此传感器和 AT89S52单片机构成的最小温度测量报警系统。 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它有若干个5X7或者5X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不能显示图形.通过At89S52控制1602液晶的输出,将所测得的温度显示出来 一、综述 目前,国际上新型温度传感器正从模拟式想数字式、集成化向智能化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温度传感器按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的接触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一类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元件与被测对象要有良好的热接触,通过热传导及对流原理达到热平衡。这种测温方法精度比较高,并可测量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但对于运动的、热容量比较小的及对感温元件有腐蚀作用的对象,这种方法将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非接触测温的测温元件与被测对象互不接触。常用的是辐射热交换原理。此种测稳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可测量运动状态的小目标及热容量小或变化迅速的对象,也可测量温度场的温度分布,但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21世纪后,智能温度传感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研制单片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二、方案设计 2 元器件介绍 2.1SI8B20性能特点 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的DS18B20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单总线”接口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能够直接读取被测物的温度值。它具有TO-92、TSOC、SOIC多种封装形式,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其测量范围在-55~+125℃、-10℃~+85℃之内的测量精度可达±0 .5℃,稳定度为1%。通过编程可实现9、10、11、12位的分辨率读出温度数据,以上都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的设计说明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传感器 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 课题简介 ----------------------------------------------------------------- 2 1.2 设计目的 ----------------------------------------------------------------- 3 1.3 设计任务 ----------------------------------------------------------------- 3 第二章设计容与所用器件 --------------------------------------------- 4第三章硬件系统设计 -------------------------------------------------- 4 3.1单片机的选择------------------------------------------------------------- 4 3.2温度传感器介绍 ---------------------------------------------------------- 5 3.3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 8 3.4单片机与报警电路-------------------------------------------------------- 9 3.5电源电路----------------------------------------------------------------- 10 3.6显示电路----------------------------------------------------------------- 10 3.7复位电路----------------------------------------------------------------- 11 第四章软件设计 ----------------------------------------------------- 12 4.1 读取数据流程图--------------------------------------------------------- 12 4.2 温度数据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 13 4.3程序源代码 -------------------------------------------------------------- 14

无线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现代测控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无限温度采集系统 学生学号:0941050212 专业班级:09测控技术及仪器2班 学生姓名:刘奎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李国平 课题工作时间:2012-6-20 至2012-7-4

摘要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温度检测装置。本系统由传感器和接收机,以及显示芯片组成。传感器部分由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18B20,单片机89C52,低功耗射频传输单元NRF905和天线等组成,传感器采用电源供电;接收机无线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温度数据,经过处理、保存后在LCD1602上显示,所存储的温度数据可以通过串行口连接射频装置与接收端进行交换。 数字单总线温度传感器是目前最新的测温器件,它集温度测量,A/D转换于一体,具有单总线结构,数字量输出,直接与微机接口等优点。既可用它组成单路温度测量装置,也可用它组成多路温度测量装置,文章介绍的单路温度测量装置已研制成产品,产品经测试在-10℃-70℃间测得误差为0.25℃,80℃≤T≤105℃时误差为0.5℃,T>105℃误差为增大到1℃左右。 关键词:温度采集系统;无线收发;温度传感器;89C52单片机;

Abstract Wireles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RF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wireless temperature detecting devic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sensor and receiver, and display chip. The sensor consists of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18B20 chip, chip 89C52, low power RF transmission unit NRF905 and antenna components, sensors using wireless power supply; the receiver receives from the temperature data, processed, preserved in the LCD1602 display, the stored temperature data can be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connected to the RF device and the receiving terminal exchange. The digital single bus temperature sensor is the current measuring device, it sets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D conversion in one, with a single bus structure, digital output, the advantages of direct interface with microcomputer. Not only can it consists of single channe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it is also available to form a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ing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products, products tested in -10℃-70 ℃measured between the error is 0.25℃,80 ℃≤T ≤105 ℃error is 0.5℃, T>105 ℃error in order to increase to about 1 ℃. Key words: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mperature sensor; SCM 89C52

温度传感器论文..

温度传感器设计论文题目:基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智能测温仪 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目录 目录------------------------------------------------------------------------------1 摘要------------------------------------------------------------------------------2 一、传感器概诉-------------------------------------------------------------3 1、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发展现状-------------------------------------3 2、主要元器件介绍-------------------------------------------------------3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6 1、课程设计名称----------------------------------------------------------6 2、设计要求、目的及意义----------------------------------------------6 三、设计达到的指标-------------------------------------------------------7 四、传感器设计原理-------------------------------------------------------7 1、三个重要组成部分----------------------------------------------------7 2、DS1802工作原理------------------------------------------------------7 3、DS1802内部结构图---------------------------------------------------8 4、程序流程图--------------------------------------------------------------9 5、proteus仿真原理图----------------------------------------------------9 五、实验过程-----------------------------------------------------------------10 1、前期准备-----------------------------------------------------------------10 2、课程设计过程-----------------------------------------------------------10 3、个人主要工作及遇到问题--------------------------------------------11 六、数据分析与结论--------------------------------------------------------11 七、课程设计总结、思考与致谢-----------------------------------------12 八、参考文献-----------------------------------------------------------------14 九、附录-----------------------------------------------------------------------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