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ML技术的异构关系数据库集成模型

基于XML技术的异构关系数据库集成模型
基于XML技术的异构关系数据库集成模型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操作异常是指①A,插入操作异常是指②D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 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 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2、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问题而引入的。 A、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 B、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假设关系模式R(A,B)属于3NF,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R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R仍可能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C、R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4、关系模式的分解 A、唯一 B、不唯一. 5、设有关系W(工号,姓名,工种,定额),将其规范化到第三范式正确的答案是() A、W1(工号,姓名),W2(工种,定额); B、W1(工号,工种,定额),W2(工号,姓名); C、W1(工号,姓名,工种),W2(工种,定额); D、以上都不对. 6、设学生关系模式为: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平均成绩,专业),则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 A、姓名; B、学号,姓名; C、学号; D、学号,姓名,年龄. 7根据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下面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R∈2NF,则R∈3NF B、若R∈1NF,则R不属于BCNF C、若R∈3NF,则R∈BCNF D、若R∈BCNF,则R∈3NF 8、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范式; B、模式设计; C、函数依赖; D、数据完整性. 9、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设称为规范化,规范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关系规范化理论; B、关系运算理论;

关系数据库重点

第2章关系数据库 教学课时:6课时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体-联系模型 3.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和性质 4.掌握关系的完整性规则 5.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分解方法 教学重点: 1.关系数据模型 2.关系的规范化 3.关系完整性 教学难点: 1.实体—联系模型 2.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3.范式 4.实体完整性 5.参照完整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2.1 数据模型 2.1.1 数据模型的概念 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 2. 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的值)所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2.1.2 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而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不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理解和应

用。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它不是面向 机器实现,而是面向现实世界,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图2.1 数据抽象层次 1. 实体及其属性 1) 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体。 2) 属性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3) 实体和属性的型与值 实体和属性有型与值之分。 4) 实体集 具有相同实体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5) 关键字 在实体属性中,用于区别实体集合中不同个体的某个属性或某几个属性的组合,称为关键字。 2. 实体间的联系 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一个实体集内部各实体之间的联系或者不同的实体集的实体之间的联系。 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一联系(1∶1) ●一对多联系(1∶N) ●多对多联系(M∶N) 图2.2表示了两个实体集间的以上3种联系。 实际上,一对一联系是一对多联系的特例,而一对多联系又是多对多联系的特例。 通常情况下,两个以上的实体集之间也存在着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联系。 (a)一对一联系 (b)一对多联系 (c)多对多联系 实体集A 实体集B 实体集A 实体集B 实体集A 实体集B

翻译 大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关系模型(精选.)

大型共享数据库的数据关系模型 E.F.Codd IBM Research Laboratory,SanJose,California 未来的数据库使用者一定是和数据在机器中的存储(即数据库的内部模式)相隔离的。而通过提示服务来提供信息是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当数据的内部模式表示发生改变,甚至数据内部表示的多个方面发生改变时,终端用户和大多数应用程序的活动都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查询、更新和报告存储信息类型的自然增长和变动都需要在数据表示中表现出来。 现存的不可推断的、格式化的数据系统给用户提供了树结构的文件或者更一般的网格模式的数据。本文在第一部分讨论这些模式的不足之处。并且会介绍一种基于n元组关系的模式,一种数据库关系的正式形式和通用数据子句的概念。第二部分将讨论一些关系的操作(不是逻辑层面的),并且把这些操作应用于用户模式上解决冗余和一致性问题。 1关系模式和一般模式 1.1简介 这篇文章是关于系统的基本关系原理的应用,这个原理提供了共享大型格式化数据库的方法。除了Childs[1]的文章有介绍外,用于数据库系统的关系的主要应用 还表现在演绎推理型的问-答系统中。Levein和Maron[2]提供了大量关于这个领域的参考资料。 相比之下,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些数据独立性的问题——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之于数据类型增长和数据表示变动的独立性,而数据一致性问题即使在非演绎推 理型系统中也是很棘手的。 在目前流行的非推论性系统中,第一部分要介绍的数据的关系视图(或叫做模式)在一些方面似乎优于图模式和网格模式[3,4]。这种模式提供了一种根据数据的自然结构来描述描述数据的方式——也就是说,不用为了数据的机器表示而添加其 他的将结构。因此,这种模式为高水准的数据语言提供了基础,而这种数据语言机 制一方面可以达到最大化程序之间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化数据的机器表 示和组织之间的独立性。 关系模式更高一级的优势在于它构成了关系处理可导性、冗余性和一致性的坚固基础——这些将在第二部分讨论。另一方面,网络模型产生了一些混淆,尤其是 把连接的源误作为关系的源(见第二部分“连接陷阱”) 最后,关系视图允许对目前格式化数据系统的范围和逻辑限制的更清晰的估算,并且有在单独的系统内竞争数据表示方式的优点(从逻辑的观点)。更清楚的这个观点的示例会在本文中的不同部分中被阐释。但是支持关系模式的系统实现不会讨论。 1.2目前系统的数据相关性 最近发展的信息系统中数据描述表的提供是向数据独立性目标[5,6,7]靠近的重要提高。这些表可以使改变数据库中数据表示的某些特征变得更容易些。但是,许 多数据表示特征可以在不逻辑地削弱一些应用程序的情况下被改变的功能仍受到相 当的限制。更进一步,与用户交互的数据模式仍然有一些散乱的代表性特征,特别

异构数据集成思路总结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案 一、设计任务 设计出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方案,具体要求: i.数据源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 ii.实现功能包括:能够用统一的方式实现查询等处理 iii.应用的技术为XML技术,实现异构数据集成 二、设计应用的具体集成方法 2.1异构数据集成方法简介: 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包括:模式集成和数据复制方法。 1、模式集成方法中的数据仍保存在各数据源上,由集成系统提供一个虚拟的集成视图(即全局模式)以及全局模式查询的处理机制。用户直接在全局模式的基础上提交请求,由数据集成系统处理这些请求,转换成各个数据源在本地数据视图基础上能够执行的请求。 2、数据复制方法将各个数据源的数据复制到与其相关的其它数据源上,并维护数据源整体上的数据一致性、提高信息共享利用的效率。 3、模式集成包括:联邦数据库和中间件集成方法是现有的两种典型的模式集成方法。 4、数据复制方法:数据仓库方法。 2.2异构数据集成方案分析 1.联邦数据库数据集成 联邦数据库是数据库集成的最简单结构,将所有组件数据库进行一对一的连接为了实现各个数据库和其它数据库数据之间的互操作,需要解决各个数据库之间的格式冲突问题,就要为每一个数据库向其它数据库的数据类型转换提供转换规则。这就是说这样的异构数据库系统需要建立N X(N一1)/2个转换规则,或者说要编写N X (N一1)/2段代码来支持两两之间的查询访问。 在联邦数据库数据集成方式中,如果要向系统中加入新的节点,就需要再建立很多转换规则,并且为系统之间只有通过编写软件来实现互相的信息正确地传递,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工。如果各个子系统需要修改,那么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系统的可扩展性、移植性和稳定性。其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关系数据库重点

第 2 章关系数据库 教学课时:6 课时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体- 联系模型 3.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和性质 4.掌握关系的完整性规则 5.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分解方法教学重点: 1.关系数据模型 2.关系的规范化 3. 关系完整性教学难点: 1.实体—联系模型 2.关系模型的三要素 3. 范式 4. 实体完整性 5. 参照完整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2.1 数据模型 2.1.1 数据模型的概念 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 2. 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的值)所允许执行的 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2.1.2 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而具体 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不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理解和应

用。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它不是面向 机器实现,而是面向现实世界,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图2.1数据抽象层次 1.实体及其属性 1)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体。 2)属性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3)实体和属性的型与值实体和属性有型与值之分。 4)实体集 具有相同实体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5)关键字 在实体属性中,用于区别实体集合中不同个体的某个属性或某几个属性的组合,称为关键字。 2.实体间的联系 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一个实体 集内部各实体之间的联系或者不同的实体集的实体之间的联系。 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一联系(1 : 1) 一对多联系(1 : N) 多对多联系(M : N) 图2.2表示了两个实体集间的以上3种联系。 实际上,一对一联系是一对多联系的特例,而一对多联系又是多对多联系的特例。 通常情况下,两个以上的实体集之间也存在着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联系。 实体集A 实体集B 实体集A 实体集B X

异构数据库的集成技术

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在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引言 随着校园的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部门业务和功能归属不同,各应用系统开发时采用了不同的软硬件环境.数据的这种按部门或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把很多信息都分开化啦!正好,异构数据集成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共享。不同的数据库所存储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比如,教学管理数据库主要就是用于储存管理应用处理层所需的数据资料。不同教育机构建立的各自的应用控制系统中也建设了各自的数据库,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各数据库系统在建立时都是从各自的需求出发,没有统一的数据库,这就使得各数据库之间无法互连!互通,信息资源无法融合共享论文对异构数据库集成展开研究,建立教学管理综合数据库系统,以适应不同平台!不同部门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要怎么才能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就要求必须联合各个异构数据库即集成多个数据库系统,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信息资源合并和共享,显然,每个数据库系统在加入异构数据库集成系统之前本身就已存在,拥有自己的DBMS。异构数据库系统是指异构的多数据库系统,即组成它的成员数据库具有的硬件、系统软件(例如操作系统)或通信支持不同,或者成员数据库具有不同的DBMS或具有不同的数据语义DBMS的不同表现在表达(结构和限制)和语

义两方面。网络上存在着大量异构的数据库,它们的异构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的表示不同,管理数据的软件不同,以及系统运行的环境不同。随着企业合作和政务电子化的发展,许多信息系统需要访问这些异构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系统框架来解决多个异构数据库的信息集成,其前提是必须对用户透明,并保持本地数据库的自治性。 1 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 1.1 联邦数据库技术 联邦数据库系统(FederatedDatabases)"祸合较松一些"没有单一的全局策略,每个局部数据库维护一个本地输入输出策略,输出策略指明了本地系统提供的全局共享数据,输入策略指明了允许输入本地系统的来自远程节点的数据"局部输入输出策略构成了全局策略的一部分"这种系统只集成局部系统中的部分数据,因而使得局部系统有较好的自治性"联邦数据库是最简单的一种异构数据库集成方式:各个数据源是相互独立的.但通过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进行一一映射.这种映射可以让数据源DB1使用数据源DB2理解的术语来访问DB2数据源也就是说.不同的数据源之间使用数据转换接口网关或调用接口来实现数据互访.这样一个数据源就可以访问任何其他数据源的信息。同时,如果有l1个异构数据源需要互连,那么我们就要去构造n (n—l1个映射程序来支持这n个异构数据源之间的互相访问。

异构系统集成案例 深圳数帝异构数据的集成技术

异构系统集成案例深圳数帝异构数据的集成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巨大的投资,建立了各种信息系统以帮助企业业务的处理和管理工作。然而,众多的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彼此独立的信息孤岛,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深圳市数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DataBridge数据集成平台解决了企业数据难统一的痛点,帮助企业连接一切。下面,就以瑞丰德永集团为例,看看数帝网络如何实现金蝶K3系统和自主研发CRM系统的数据集成,实现企业大数据对接与交换。 系统数据集成案例 1,客户简介: 瑞丰德永集团于2008年成立,位于香港中环力宝中心,历经近十年的拼搏发展,目前设有香港、华南、华东、华北四大区,在中国12个重要发达城市及沿海地区设立了公司。瑞丰德永茁壮成长为一个拥有会计、税务、财务、金融、商业秘书等专业知识的超过200多人的高级资深顾问团队。八年过去了,公司的宗旨一直未变,依旧是帮助更多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开拓出崭新的市场。如今,瑞丰德永集团已为近四万家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30多个国家成立公司,提供会计报税、企业秘书、投资移民等领域一站式专业顾问服务。

2,业务痛点: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于2014年购买了金蝶K3系统来管理合同,收付款,业务执行情况。但各分公司的账各自独立,每个分公司财务需在金蝶系统中手动录入合同信息等。再者,公司为实现客户管理专业化,自主研发了CRM。CRM和金蝶系统相互独立,加大了业务人员的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不高。 3,对接系统: 金蝶K3 ,自主研发CRM 4,集成业务: (业务集成场景图) 1)异构系统主数据一体化: ?约定主数据(客户、供应商、物料、部门)统一由自研CRM系统进行新增或者修改,EDS平台自动抓取CRM变动的主数据,按照平台设置的数据交换规则将符合目标系统(金蝶K3)的主数据推

基于异构数据资源整合的方法和系统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e2719347.html, 基于异构数据资源整合的方法和系统实现 作者:陈倬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信息化领域的不断深入及发展,电力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异构数据源处 理,而Web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异构数据整合可能性。因此,该文在对数据库系统开发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据资源整合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资源整合问题。 关键词:异构数据资源整合系统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142-02 异构系统数据的整合也就是说利用现有的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对多个业务系统进行优化及调整,从而使业务与业务之间存在关联,最终便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实时共享及自动同步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而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相关单位及部门均要求将异构数据作为撰写报告以及分析数据的基础。但由于远程没有相同的数据库系统及大量错误的存储方式,并且还没有统一的数据描述标准,从而导致对数字化进程以及主题信息化造成了一定阻碍。目前所采用的数据整合方式主要是基于C/S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用户需要在机器上安装客户端,因而对用户机器具有较高的要求。加上在维护客户端软件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没有相关的工作流程作为支持,从而便导致数据使用以及整合在不同的系统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料的检索及共享。 1 系统架构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系统框架作为其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系统架构层中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负责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同时还需要对多个运行协调以及指挥处理平台业务支撑层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对电力企业现有网络硬件环境进行充分地利用,就需要采用基于B/S模式以及J2EE标准规范。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整个数据库的核心,且客户端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主要为IE浏览器与微软平台。根据此可以建立一个基于异构数据的整合技术,从而便能够实现综合系统,其中包括对异构资源的统一管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搜索等工作内容。 2 异构数据源整合 2.1 异构数据源 数据源异构主要指的是数据源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并且在存储方式上数据源包括不同模式及数据语义差异。在不同的存储模式中,使用对象模式以及关系模式均具备较好的兼容性,但并不适用于每个系统。在某些特殊的系统中,尽管采用同一种类型的存储模式,差异性的模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习题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一、选择题: 1、对于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基础之一 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 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一大特点 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2、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 A.不可再分B.可再分 C.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唯一D.以上都不是 3、在通常情况下,下面的表达中不可以作为关系数据库的关系的是。 A.R1(学号,姓名,性别) B.R2(学号,姓名,班级号) C.R3(学号,姓名,宿舍号) D.R4(学号,姓名,简历) 4、关系数据库中的码是指。 A.能唯一关系的字段B.不能改动的专用保留字 C.关键的很重要的字段D.能惟一表示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 5、根据关系模式的完整性规则,一个关系中的“主码”。 A.不能有两个B.不能成为另外一个关系的外码 C.不允许为空D.可以取值 6、关系数据库中能唯一识别元组的那个属性称为。 A.唯一性的属性B.不能改动的保留字段 C.关系元组的唯一性D.关键字段 7、在关系R(R#,RN,S#)和S(S#,SN,SD)中,R的主码是R#,S的主码是S#,则S#在R中称为。A.外码B.候选码 C.主码D.超码 8、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 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意元组的属性组成 D.以上都不是 9、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 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列 B.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据关系 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可能不同 D.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码段的顺序排列 10、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排序、索引、统计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D.显示、打印、制表 11、同一个关系模型的任意两个元组值。 A.不能全同B.可全同 C.必须全同D.以上都不是 12、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B.行 C.记录D.属性 13、设关系R(A,B,C)和S(B,C,D),下列各关系代数表达式不成立的是。 A. ) ( ) (S R D A π π>< B.R S ? C. ) ( ) (S R B B π π? D.R>

以“关系模型组成及关系模式”为核心的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

以“关系模型组成及关系模式”为核心的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以关系模型的组成为核心开展数据库系统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关系模式为核心开展关系数据理论知识的教学,并回顾总结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针对实际问题引导学员开展数据库系统教学实验的做法。 关键词:关系模型;关系模式;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方法 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教学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尤其是要让学员通过教学及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指导实践[1]。为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理论和技术,笔者提出在实际教学中以“关系模型组成及关系模式”为核心,以点成线、以线组面的教学方法,通过所构建的课程主干体系,呈现给学员一个脉络清晰、前后贯通、左右相连的知识结构。 1以关系模型组成引领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教学 关系模型组成是数据库系统原理开篇教学的核心。围绕其组成的三要素(单一的数据结构、数据操纵和完整性约束)并以此为始点,从三条线上展开结构的定义、数据的查询与更新、约束的内容及实现等的教学。这三条线可以构成一个面,既可以展示出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体现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图1所示)。 1.1关系数据结构(二维表)——数据操纵的基础和完整性约束的对象 围绕关系数据结构可以展开关系数据结构的基本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关系数据结构(基本表)由元组构成,组成元组的是元组的分量,以此扩展到属性、码、维、基数、分量集合、象集笛卡儿积等概念。在了解关系的基本数据结构后,可以结合实例讲解关系的基本性质在后续讲授SQL语言知识时,将模式、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定义给学员交待清楚;形成与关系数据结构相关联的知识信息。在与关系数据库组成的其他二个要素的联系上,重点强调关系数据结构为数据操纵奠定了数据基础并成为完整性约束的对象。 1.2数据操纵——数据集成和获取的基本途径 数据操纵这一结点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专门的关系运算和传统的集合运算的角度介绍数据操纵的基本操作;二是从SQL语言的知识角度讲授数据操纵的具体实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例介绍专门的关系运算和传统的集合运算的基本概念,结合查询优化的理论比较不同查询方法的开销,使学员建立数据操纵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讲授SQL语言的数据操纵时,介绍查询的分类和方法、数据更新(插入、修改和删除)的具体实现、完整性约束与数据操纵的联系及对数据操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概念讲解、实例展现和现场操作的形式,使学员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直观的感受。

第二部分 关系数据库模型

第二部分关系数据库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之上 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 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一大特点 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答案:D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答案:B 3.关系模型中,一个关键字是。 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惟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在一个关系中如果有这样一个属性存在,它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称这个属性为。 A.关键字 B.数据项 C.主属性 D.主属性值 答案:A 5.同一个关系模型的任两个元组值。 A.不能全同 B.可全同 C.必须全同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6.在通常情况下,下面的关系中不可以作为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是。 A.R1(学生号,学生名,性别) B.R2(学生号,学生名,班级号) C.R3(学生号,学生名,宿舍号) D.R4(学生号,学生名,简历) 答案:D 7.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 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列 B.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据关系 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D.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列 答案:B 8.在关系代数的传统集合运算中,假定有关系R和S,运算结果为w。如果W中的元组属于R,或者属于S,则w为①运算的结果。如果w中的元组属于R而不属于S,则w为②运算的结果。如果w中的元组既属于R又属于S,则W为③运算的结果。 A.笛卡尔积 B.并 C.差 D.交 答案:①B ②C ③D

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组成内容

什么是数据模型什么是数据模型??请给出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组成内容请给出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组成内容。。 答:数据(data )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Data Model )是数据特征的抽象,是数据库管理的数学形式框架。数据库系统中用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模型包括数据库数据的结构部分、数据库数据的操作部分和数据库数据的约束条件。关系数据模型把概念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从用户的观点来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列构成。每一个关系用一张二维表来表示,常称为表。每一个关系表都有个区别于其他关系表的名字,称关系名。关系是概念模型中同一类实体以及实体之间联系集合的数据模型表示。二维表中的每一列即为一个属性,每个属性都有一个显示在每一列首行的属性名。在一个关系表当中不能有两个同名属性。关系中每个属性的值是有一定变化范围的。每一个属性所对应的变化范围叫做属性的变域或简称域,它是属性值的集合,关系中所有属性的实际取值必须来自于它对应的域。二维表中的每一行数据总称为一个元组或记录。一个元组对应概念模型中一个实体的所有属性值的总称。由若干个元组就可构成一个具体的关系,一个关系中不允许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元组。在关系数据库中,对每个指定的关系经常需要根据某些属性的值来唯一的操作一个元组,也就是要通过某个或某几个属性来唯一的标识一个元组,我们把这样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指定关系的关键字。关系运算:并、交、差、选择、连接、投影。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理论不但对关系模型的结构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而且还有一组完整的数据约束规则,它规定了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必须符合的某种约束条件。在定义关系数据模型和进行数据操作时都必须保证符合约束。关系模型中共有四类完整性约束:域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任何关系系统都应该能自动维护。

数据库关系数据模型

第3章关系数据模型 3.1 关系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关系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数据结构 ·操作集合 ·完整性约束 这三部分也称为关系模型三要素。 3.1.1 数据结构 ·关系数据模型用二维表来组织数据。 ·这个二维表在关系数据库中就称为关系。 ·关系数据库就是表或者说是关系的集合。 ·表是逻辑结构而不是物理结构。 3.1.2 数据操作 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操作包括: ·传统的关系运算:并、交、差、广义笛卡尔乘积; ·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 ·有关的数据操作:查询、插入、删除、更改。 操作特点 ·关系模型中操作的数据以及查询的结果都是完整的集合(或表), ·这些集合可以只包含一行数据,也可以是不包含任何数据的空集合。 ·非关系模型数据库中典型的操作是一次一行或一次一个记录。 ·集合处理能力是关系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重要特征。 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区别 ·在非关系模型中,各个数据记录之间是通过指针等方式连接的,当要定位到某条记录时,需要用户自己按指针的链接方向逐层查找——导航。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只需指定数据的定位条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可以自动定位到该数据记录——非导航。 关系操作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包括: 查询、插入、删除、更改 关系数据库中的信息表示方式:表中的行列位置有明确的值——逻辑层。 关系数据库的物理层 关系数据库在物理层也使用指针,但这些物理层的存储细节对用户来说都是不可见的,用户所看到的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存放数据的数据库文件: ·文件名 ·存放位置 ·关系语言特点 关系操作是通过关系语言实现的,关系语言的特点是高度非过程化: 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存取路径和存取过程,只需要提出数据请求,DBMS会自动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第2版) 万常选版 第2章 关系模型与关系代数 课后答案

3.简述如下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域,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 答: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笛卡尔积: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这组域的笛卡尔积为:D1×D2×…×Dn={(d1,d2,…,dn)|di?Di,i=1,2,…,n }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作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Tuple)。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叫作一个分量(Component)。 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尔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 R(D1,D2,…,Dn) 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 属性: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2)超码,主码,候选码,外码 答:超码:对于关系r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A,如果属性集A可以唯一地标识关系r中的一个元组,则称属性集A为关系r的一个超码 (superkey) 。 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 主码: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 外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 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Foreign key),简称外码。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关系R和S可以是相同的关系。 (3)关系模式,关系,关系数据库 答:关系模式: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它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 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 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尔积D1×D2×…×Dn的子集称为关系,表示为 R(D1,D2,…,Dn) 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 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也有型和值之分。关系数据库的型也称为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若干域的定义以及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值是这些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通常就称为关系数据库。 2.3.为什么需要空值null? 答:引入空值,可以方便于数据库的维护和建立,数字或者字符有时并不能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它们是真实的存在,有了空值,那么有些操作,比如查询,插入,删除都可以更加方便,比如公司的部门,新增的部门,信息是不存在的,是之后数据库人员进行添加之后才有的,所以让它为空,比给它0更加贴近实际。空值是所有可能的域的一个取值,表明值未知或不存在。 2.3.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有哪些? 答: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关系模型中可以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被称作是关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