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可靠性测试规范

平板电脑可靠性测试规范
平板电脑可靠性测试规范

日期 版本 作者 修改说明 2019-11-11 V1.00 崔伟洋初始版本

1. 目的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本公司平板电脑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尽可能的挖掘在设计和制造中的潜在缺陷,确保产品在设计、试生产、工艺改进等各阶段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检测产品是否具备设计上的成熟性、使用上的可靠性,以满足用户需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研发的各种型号平板电脑的整机可靠性测试,本规范是基于公司目前具有的测试设备进行,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客户的测试要求不同于本测试规范,则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

3. 职责

产品经理:负责准备测试样机,提交测试申请,并负责跟踪测试问题的改善工作;

测试主管:负责分配测试任务,安排测试计划并协调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核测试报告;

测试工程师:负责测试任务的执行,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填写测试报告;

研发工程师:根据测试结果和产品经理的要求,解决测试发现的问题。

4. 名词解释

1)外观结构:以目视方式对外观结构件进行检查得到的信息;

2)基本功能:通过视、听、感触、操作使用等手段进行对比判断得到的信息;

3)电气性能:通过综测仪或其它测试仪器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信息;

4)实验室条件:

温度:15℃~35℃

湿度:25%~75% R. H

大气压:86~106Kpa

5. 测试内容

5. 1 环境适应性

5. 1. 1 低温存储

5. 1. 1.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在低温下存储的适应性

5. 1. 1.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将样机以不包装关机状态放入恒温恒湿

箱中;

2)启动实验设备,使箱内温度以 1℃/min 的速度逐渐降低到‐30℃的存储温度,保持该存储温度 24h,然后再

以不大于 3℃/分钟的速度升到 25℃;

3)将样机在实验室条件下恢复 1h 后,再对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电气性能进行检测;

图 1 低温存储‐剖面图

5. 1. 1.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1. 4 判定标准: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均正常。

5. 1. 2.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在高温存储下的适应性;

5. 1. 2.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将样机以不包装关机状态放入恒温恒湿

箱中;

2)启动实验设备,使箱内温度以不大于 3℃/min 的速度逐渐上升到 60℃的存储温度,保持该存储温度 24h,

然后再以 1℃/分钟的速度将温度降低到 25℃;

3)将样机在实验室条件下恢复 1h,再对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电气性能进行检测;

图 2 高温存储‐剖面图

5. 1. 2.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2. 4 判定标准: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均正常。

5. 1. 3.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在低温下工作的适应性

5. 1. 3.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将样机以不包装开机状态放入恒温恒湿

箱中;

2)启动实验设备,使箱内温度以 1℃/min 的速度逐渐降到‐10℃, (Intel 芯片 0℃) 的工作温度,待温度稳定

后将样机开机,共计测试 8h,前 6h 内跑老化软件,每隔 1h 对样机进行检查一次,最后 2h 分别开关机

3 次并进行射频指标检查;

3)低温工作温度分为‐10℃,根据 TP、LCD 的选型而定;

图 3 低温工作‐剖面图

5. 1. 3.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3. 4 判定标准:跑老化软件时无死机现象, 低温下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均正常,低温工作过程中重点检查 TP 功能、LCD 显示变化(LCD 颜色有无偏色、显示亮点、白团,TP 功能无跳点及暴点现象)

5. 1. 4.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在高温下工作的适应性

5. 1. 4.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将样机装上配套电池、SIM 卡、存储

卡,不包装不开机放入恒温恒湿箱中;

2)启动实验设备,使箱内温度以不大于3℃/min的速度逐渐上升到 55℃(Intel 芯片 40℃)的工作温度,待温

度稳定后将样机开机,共计测试 8h,每隔 1h 对样机进行检查一次,并进行外观及基本能检查,最后 2h 分别开关机 3 次并进行射频指标检查;

图 4 高温工作‐剖面图

5. 1. 4.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4. 4 判定标准:跑老化软件时无死机现象, 高温下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均正常,高温工作过程中重点检查 TP 功能、LCD 显示变化(LCD 颜色有无偏色、显示亮点、白团,TP 功能无跳点及暴点现象)

5. 1. 5. 1 测试目的:验证温湿度对平板电脑性能的影响

5. 1. 5.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将样机不包装开机状态放入恒温恒湿箱

中;

2)启动设备,使箱内的温湿度逐步上升到 40℃,然后再加湿并搅拌箱内的空气,使得温度在 40℃时的相对湿

度为 95%,保持该条件 48 小时;

3)然后在 1 小时内将温度降到 25℃、75%R. H 条件,并对样机进行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和电气性能进行检查;

图 5 恒定湿热‐剖面图

5. 1. 5.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5. 4 判定标准:测试结束后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均正常,射频功率和灵敏度指标测试前后相差不超过 4dBm; 测试过程中重点检查 TP 功能、LCD 显示变化(LCD 颜色有无偏色、显示亮点、白团,TP 功能无跳点及暴点现象)

5. 1.

6.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经受温度迅速变化的能力

5. 1.

6.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在实验室条件下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将样机不包装不开机放入温度冲击试验

箱中;

2)启动设备,使样品在规定的低温存储温度‐30℃下保存 1h,之后在 5 分钟内转换到规定的高温存储温度

60℃,再保持 1h,如此循化 24 次。

3)循环结束后,取出样机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恢复 1h,然后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

图 6 温度冲击‐剖面图

5. 1.

6.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6. 4 判定标准: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均正常,允许电池有轻微的鼓胀,但不能有爆炸、漏液、明显的鼓起、燃烧等问题。

5. 1. 7 高低温充电

5. 1. 7.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的高低温充电保护功能;

5. 1. 7. 2 测试方法:

1)将样机的电池放电至低电状态(电量小于 30%); 将样机以开机状态放入试验箱中,并插入配套电源适配

器(此时关闭外部电源,不充电)。

2)依次设定温度为‐10℃和‐15℃,待温度达到稳定保持至少 2 小时后,开启外部电源,在每个温度下各充电

0. 5 小时,并观察是否有充电指示,确定低温下充电截止的温度,如果‐10℃能正常充电,电流正常,则继

续降低温度至‐15℃进行测试,若‐15℃下仍能充电,则不再继续降低温度测试。即判定低温充电保护测试 FAIL。

3)然后依次温度上升到 55℃和 60℃,并插入配套电源适配器(此时关闭外部电源,不充电)。待温度稳定后

保持 2 小时后开启电源进行充电,每个温度下各充电 0. 5 小时,并观察是否有充电指示,确定高温下充电截止的温度; 如 60℃下仍能充电,则不再继续升高温度进行测试。

5. 1. 7.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7. 4 判定标准:低温充电的截止温度:‐10~‐15℃,高温充电的截止温度:55~60℃。

5. 1. 8.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能否经受生活中的一般性的水侵入;

5. 1. 8. 2 测试方法:测试机开机状态,水平放置,从 10CM 高度在 TP 四角及中心位置共倒入30ml 纯净水,放置 1 分钟; 将水擦干后马上检查平板电脑功能是否正常。

5. 1. 8. 3 样机数量:2 台

5. 1. 8. 4 判定标准:平板电脑功能正常,TP 无报点,不会受到水的侵入造成功能或安全方面的异常。

5. 1. 9 沙尘试验

5. 1. 9.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的防尘性能;

5. 1. 9.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检查样机的外观及基本功能,然后将样机不包装关机状态放入试验箱中,样机的总体积不得超过试验

箱有效空间的 1/3,底面积不得超过有效水平面积的 1/2,试验样品之间及与试验箱内壁的距离不小于 100mm,启动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2)连续测试 8h 后,待沙尘完全降落后,取出样机并关闭试验箱,用刷子轻轻刷去表面的沙尘(不能用气吹,

以避免吹进沙尘影响测试结果),然后观察是否有可见灰尘进入,检查基本功能;

3)有皮套的样机,应分皮套打开和合上两种状态进行测试,并相应的增加测试样机数量;

5. 1. 9.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9. 4 判定标准:满足 IP5X 的防尘要求,即允许样机内部进去沙尘,但样机显示屏及摄像头部位不能有可见的沙尘进去,沙尘的进入不能影响转动部位及 I/O口的正常使用,有保护塞的插孔不允许有沙尘进入,基本功能应正常。

5. 1. 10 盐雾试验

5. 1. 10.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的防腐蚀性能;

5. 1. 10.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检查样机的外观和基本功能,然后将样机不包装关机状态放入试验箱中,并按正常使用状态放置;

2)待试验箱内的温度达到 35℃后启动设备开始喷雾,连续喷雾 24h;

3)测试结束后取出样品,用棉布擦干表面,然后将样机后壳打开,在 55℃烘干 2h,再检查样机基本功能和外

观;

4)NaCl 溶液浓度为 5%,温度在 35℃时经喷雾后收集液,其 PH 值为 6. 5~7. 2; 试验有效空间内,任意一

个位置的洁净收集器,连续收集喷雾的时间最少为 16h,且平均每小时在 80c ㎡的水平收集面积内,盐雾沉降量为 1~2ml。

5. 1. 10. 3 样机数量:3 台

5. 1. 10. 4 判定标准:移动部件无机械粘合,金属部件无腐蚀或明显的变色,开关机功能和开机后的功能检查只做测试记录,不做判定要求;

5. 2 机械可靠性

5. 2. 1 随机振动

5. 2. 1. 1 测试目的:验证平板电脑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随机振动的能力

5. 2. 1.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检查样机的外观、基本功能及电气性能,把被测样机不包装、处于开机状态,牢固固定在试验台

上;

2)设置振动参数:频率范围 5‐20Hz ,加速度谱密度 0. 96m2/s3 ; 频率范围 20‐500Hz,加速度谱密度 0.

96m2/s3(20Hz 处),其它‐3dB/oct;

3)每个轴向进行 1h,三个轴向,共进行 3h; 每个轴向结束后均需对样机进行检查;

5. 2. 1.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1. 4 判定标准:样机的外观、基本功能、电气性能均应正常。

5. 2. 2 碰撞试验

5. 2. 1.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冲击的能力

5. 1. 12. 2 测试方法:

1)将样品不包装、装上配套的电池,不开机固定在冲击台上;

2)试验样机按照峰值加速度 250m/s2 脉冲时间 6ms,在 3 个相互垂直的轴线的方向上进行 1000 次的连续

碰撞,即总共碰撞 3000 次。

5. 1. 12. 3 样机数量:2 台

5. 1. 12. 4 判定标准:样机的外观结构及基本功能正常,无零部件脱落;

5. 2. 3 跌落测试

5. 2. 3.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对其本身性能的影响;

5. 2. 3. 2 测试方法:

测试前检查样机的结构、功能后开机状态置于相应高度,然后让样机以初速度为 0自由跌落在木板上; 跌落次数:一面一次,共 6 次。

A. 跌落高度:

<10inch:跌落高度 76CM+0. 01m(TP 面跌落高度 50CM) ;

10‐13inch(含 10 寸):①塑胶外壳:50CM+0. 01m②金属外壳:30CM+0. 01m;

B. 跌落顺序:

跌落顺序: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底面→背面→TP 面(以显示屏面对使用者、摄像头朝上&长边朝下来定义)

5. 2. 3. 3 样机数量:3 台

5. 2. 3. 4 判定标准:测试过程中允许轻微外观擦伤及可恢复的故障,这些可恢复的故障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中,但不做结果判定; 不允许有内部零件脱落及油漆大面积崩裂、壳裂等不良,样机的基本功能应正常。

5. 2. 4. 1 测试目的:用于确定产品在使用期间意外脱落过程中的产品稳定性。

5. 2. 4. 2 测试方法:测试前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及基本功能; 手工操作将样机置于 10CM 高度,以 15 次/分钟的频率,跌落在的防静电桌面上,每个面跌落 50 次,共计 300次,每个面跌落过程中每 10 次检查一次样机的外观结构及基本功能。

跌落顺序: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底面→背面→TP面(以显示屏面对使用者、摄像头朝上&长边朝下来定义);

跌落高度:10CM,每个面 50 次,

5. 2. 4.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4. 4 判定标准:外观和功能检测项与初始检测相同,且无频繁主机掉电、死机现象,接收可恢复性故障。

5. 2. 5 整机翻转

5. 2. 5. 1 测试目的:用于确定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意外跌落对其本身造成的影响;

5. 2. 5. 2 测试方法:

1)将样机立在办公桌面上(如下图),轻推底面立在桌面上的测试样品,使其自然倒下;

2)检查测试样品的外观结构和基本功能;

3)重复 2‐4 步骤 3 次;

4)正反面各测试 3 次。

图 7

5. 2. 5. 3 样机数量:3 台

5. 2. 5. 4 判定标准:样机的外观结构及基本功能均正常。

5. 2. 6 插孔保护塞抗拉

5. 2.

6. 1 测试目的:验证插孔保护塞的抗拉性能;

5. 2.

6. 2 测试方法:将样机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插孔保护塞的一端用拉力计夹住,对保护塞缓慢施加拉力至 1. 5Kg,保持 5 秒后迅速卸载拉力。

5. 2.

6. 3 样机数量:3 台

5. 2.

6. 4 判定标准:保护塞不能被拉出或拉断,允许有轻微变型,但要求仍能塞到插孔中。

5. 2. 7. 1 测试目的:验证触摸屏的抗冲击性能;

5. 2. 7. 2 测试方法:

1)将样品以不包装开机状态依靠在刚性支撑台面上,将直径φ 32mm, 质量 130g 的不锈钢球, 从相应的高度

自由落体跌落在样机的触摸屏上;

2)冲击 5 个位置(四个角+中心位置) ,每个位置跌落一次,在每次跌落之后,检查外观及基本功能;

3)跌落高度:G+G:16cm; G1F、G2F:16cm; P+G:10cm; OGS:10cm

5. 2. 7.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7. 4 判定标准:TP 和 LCD 均无破裂,样机的基本功能正常;

5. 2. 8 触摸屏硬度

5. 2. 8. 1 测试目的:验证触摸屏的抗划伤性能;

5. 2. 8. 2 测试方法:

1)选取相应的三菱铅笔,用美工刀把笔芯削成圆柱状,铅芯露出 5mm 左右,垂直握住铅笔,与 400 号砂纸

成 90 度前后移动铅笔,将铅笔芯尖端磨平且边缘没有碎屑和缺口;

2)把铅笔装在铅笔硬度仪上,在 45 度角度下以 750g 力度在触摸屏表面划长约 10mm 的距离,移动速度为

0. 5mm/S,用橡皮擦去铅笔痕迹,然后观察划痕情况;

3)划 5 条线,每划一条先都要重复以上步骤;

G+G:6H,G1F、G2F:6H, P+G: 2H

5. 2. 8.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8. 4 判定标准:出现一条以下(含) 的划痕为合格;

5. 2. 9 屏幕与显示

5. 2. 9. 1 测试目的:验证产品在使用时是否有显示异常问题

5. 2. 9. 2 测试方法:

1)屏幕显示是否居中,无偏移; 画面显示未遮蔽;

2)背光的亮度是否正常,无偏暗现象;

3)LCD 边角是否漏光或亮点,镜片丝印是否可掩盖内塑料件边框;

4)LCD 显示无亮斑,变色,白线等异常; 用直径 10mm 平头压头,压在样机显示屏和底壳9 个点位置(按

压点选取 9 宫格中心位置),施加压力后 LCD 显示无水波纹。TP 面施加压力为 800gf, 底壳面施加压力为 1000gf.

5) 5. 2. 9. 3 样机数量:3 台

5. 2. 9. 4 判定标准:显示正常,无漏光或亮点,按压时无水波纹出现。

5. 2. 10 触摸屏背胶粘力测试

5. 2. 10. 1 测试目的:验证触摸屏与外壳的粘附性能;

5. 2. 10. 2 测试方法:

1)用专用吸盘(D=45mm) 分别吸附在触摸屏的上、中、下三点,当力达到 50N 时即卸载拉力;

2)测试过程中注意观察触摸屏是否破裂,测试结束后对触摸屏进行外观和基本功能检查。

5. 2. 10.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10. 4 判定要求:触摸屏无破裂,基本功能正常;

5. 2. 11 I/O 连接器焊接强度测试

5. 2. 11. 1 测试目的:验证连接器的焊接强度

5. 2. 11. 2 测试方法:

Switch 按键:

1)测试方向:平行方向施加推力 40N、保持 10S

2)测试治具:选择和待侧位置尺寸接近一致的接触面(选择合适的测试治具) 。 耳机连接器:

1)测试行程:距离连接器边缘 5mm 施加推力并保持 10S

2)测试方向:胶芯方向 100N; X、Y、Z 方向各 50N

3)测试治具:选择和待侧位置尺寸接近一致的接触面(选择合适的测试治具) 。 USB/HDMI 连接器:

1)测试行程:距离连接器边缘 5mm 施加推力并保持 10S

2)测试方向:胶芯方向 100N; X、Y、Z 方向各 50N

3)测试治具:选择和待侧位置尺寸接近一致的接触面(选择合适的测试治具) 。

5. 2. 11.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11. 4 判定标准:不允许出现焊接脱落、功能异常.

5. 2. 12 抗压测试

5. 2. 12. 1 测试目的:验证 TP 抗压强度以及外壳与 PCB 板是否有干涉, 以及结构保护强度。

5. 2. 12. 2 测试方法:1. 用直径 12MM 金属压头。在 TP 面按压 9 个点,按压点应距离 LCD 边框位置 2CM,每个点压 1 次以 5kgf 保持 10S; 背面 9 个点,每个点压 1 次以 10kgf保持 10S(如图 8) 。

图 8‐TP 选取点

2. 对 TP 边框与 LCD 结合处选取至少 12 个测试点,每个点施加 5kgf, 保持 2S(如图 9)。

图 9‐TP 边框选取点

3. 用直径 30MM,硬度 80 压头,对 TP 面选取至少 18 个测试点,每个点施加 20kgf保持 10S,循环 5 次(如图 8)。

5. 2. 12.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12. 4 判定标准:测试完成后检查 LCD 显示正常,LCD 边缘无漏光、无白斑; TP 无破裂、无报点、TP 功能正常、样机基本功能正常。

5. 2. 13 USB 连接器弯折测试

5. 2. 13. 1 测试目的:验证 USB 连接器的焊接强度

5. 2. 13. 2 测试方法:

USB 连接器:将测试样机平放于桌面,插入配套电源线,以+/‐5 度角度上下方向摇晃数据线插头,频率 20 次/分钟,共进行弯折 1000 次。每 100 次进行外观功能检查。(如图 10)

5. 2. 13.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13. 4 判定标准:不允许出现主板焊接脱落、功能异常,检查 USB 连接器 PIN 针无变形、脱落、溃 PIN 现象,USB 铁壳无明显变形开裂现象。

图 10‐ USB bend 示意图

5. 2. 14 Bending 测试

5. 2. 14. 1 测试目的:验证整机外壳结构强度。

5. 2. 14. 2 测试方法:用直径 2MM,硬度 80 测试夹具,将平板放在支撑夹具上,距离最边缘1CM,在 TP 中心以 5kgf 保持 2S,循环 20 次; 在底壳中心以 10kgf 保持 2S,循环 20 次。每测试一面都需记录测试前后变形量(如图 11) 。

图 11‐ 平板 bend 测试

5. 2. 14. 3 样机数量:2 台

5. 2. 14. 4 判定标准:测试前检查样机变形量,测试后记录变形量,变形量应在 0. 4MM 以内,TP 无破裂,LCD 显示正常,无其他异常产生。

5. 3 寿命测试

5. 3. 1 按键寿命

5. 3. 1. 1 测试目的:验证按键的使用寿命;

5. 3. 1. 2 测试方法:

1)测试前检查样机的外观结构、基本功能,选择待测试的按键,将样机不包装开机状态固定在按键寿命试验机

上;

2)使用直径 12mm,肖氏硬度 50 度的橡胶头模拟人手指按压,以 5N 的力测试至规定的次数,按压速度为

50~60 次/min,测试过程中插入匹配的充电器; “Power” 键测试 5万次,音量键:5 万次,每 1 万次检查一次; 外置键盘的按键:2N 力,100 万次,每隔 10 万次检查一次。

5. 3. 1. 3 样机数量:2 台

5. 3. 1. 4 判定标准:测试结束后,按键手感良好,按键外观无破裂,基本功能正常。

5. 3. 2 SIM 卡插拔寿命

5. 3. 2. 1 测试目的:验证 SIM 卡座的使用寿命;

5. 3. 2. 2 测试方法:

1)按照正常的 SIM 卡插拔方法,对样机的 SIM 卡座进行插拔 500 次,每 100 次开机检查

2)一次样机的读卡情况及 SIM 卡座的结构和外观;

3) 插拔速度:10~20 次/分钟。

5. 3. 2. 3 样机数量:2 台

5. 3. 2. 4 判定标准:试验过程中不能出现不识卡现象,SIM 卡座弹性应良好,SIM 卡不能出现严重磨损,无其它结构方面的问题。

5. 3. 3 存储卡插拔寿命

5. 3. 3. 1 测试目的:验证存储卡座的使用寿命

5. 3. 3. 2 测试方法:

1)按照正常的存储卡插拔方法,对样机的存储卡进行插拔 2000 次;

2)插拔速度:10~20 次/分钟;

3)每 100 次开机检查一次样机的读卡情况及存储卡的结构和外观;

4)如支持热插拔,则在开机状态下测试。

5. 3. 3. 3 样机数量:2 台

5. 3. 3. 4 判定标准:

1)不允许出现不读卡现象,卡座接触良好,卡座无结构方面的问题;

2)热插拔的存储卡时,不能出现异常提示,要求每次插入和拔出均有提示信息;

5. 3. 4 耳机插拔寿命

5. 3. 4. 1 测试目的:验证耳机插座的使用寿命

5. 3. 4. 2 测试方法:

1)将测试样机不包装开机状态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按正常使用方式将耳机插入到耳机插孔中,然后拔出耳机插

头完成一次插拔;

2)按以上步骤以 10~20 次/分的速度反复插拔 5000 次,测试过程中每隔 500 次要检查一次耳机的通话效

果、音质的变化及耳机插孔的磨损情况。

3)每插拔 1000 次,耳机应旋转 60° 左右,以模拟实际使用情况避免同一部位磨损。

5. 3. 4.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4. 4 判定标准:耳机插头无严重磨损,通话功能正常且无杂音,晃动耳机时无接触不良,测试前后的插拔力无明显变化。

5. 3. 5 USB 接口插拔寿命

5. 3. 5. 1 测试目的:验证 USB 接口的使用寿命;

5. 3. 5. 2 测试方法:

1)将测试样机不包装开机状态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按照正常使用的方法,把数据线插头插入到 I/O 口中,然

后拔出数据线插头完成一次插拔;

2)按以上步骤以 10~20 次/分的速度反复进行插拔 5000 次。

3)测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充电情况,每 500 次需检查一次样机的 USB 接口功能和磨损的情况。

5. 3. 5.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5. 4 判定标准:USB 接口、插头无严重磨损,胶芯塑料无脱落、断裂,PIN 脚无剥离,

充电功能正常,晃动插头时,无接触不良,测试前后的插拔力无明显

变化。

5. 3. 6 DC 接口插拔寿命

5. 3.

6. 1 测试目的:验证 DC 充电接口的使用寿命

5. 3.

6. 2 测试方法:

1)将测试样机不包装开机状态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按照正常使用的方法,把 DC 插头插入到样机的充电接口中,

然后拔出 DC 插头完成一次插拔;

2)按以上步骤以 10~20 次/分的速度反复进行插拔 3000 次;

3)测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充电情况,每 500 次需检查一次样机的充电、插孔和的插头磨损情况。

5. 3.

6.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6. 4 判定标准:DC 插头无严重磨损,充电功能正常,晃动充电器插头时,无接触不良,

测试前后的插拔力无明显变化。

5. 3. 7 HDMI 接口插拔寿命

5. 3. 7. 1 测试方法:验证 HDMI 接口的使用寿命

5. 3. 7. 2 测试方法:

1)将测试样机不包装开机状态固定在测试平台上,按照正常使用的方法,把 HDMI 插头插入到样机的 HDMI 接

口中,然后拔出完成一次插拔;

2)按以上步骤以 10~20 次/分的速度反复进行插拔 3000 次;

5. 3. 7.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7. 4 判定标准:测试完成后 HDMI 接口功能正常,无严重磨损,无接触不良的问题;

5. 3. 8 LCD 背光灯点亮寿命

5. 3. 8. 1 测试目的:验证 LCD 背光灯的点亮寿命;

5. 3. 8. 2 测试方法:

1)将样机的背光设置为最亮,循环播放视频文件 96 小时;

2)每隔 12 小时检查一次,测试过程中插入充电器。

5. 3. 8.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8. 4 判定标准:背灯功能正常,亮度无明显变化,无背光不稳定现象(闪烁) 现象。

5. 3. 9 马达振动寿命

5. 3. 9. 1 测试目的:验证马达的使用寿命;

5. 3. 9. 2 测试方法:

1)将样机马达设置为连续振动模式,振动频率为振 1 秒停 1 秒,使马达连续振动 72 小时;

2)每隔 12 小时检查一次马达的振动情况,测试过程中插入充电器。

5. 3. 9.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9. 4 判定标准:马达振感无明显减弱,马达固定良好、马达与外壳无干涉,样机的其它基本功能正常。

5. 3. 10 扬声器寿命

5. 3. 10. 1 测试目的:验证扬声器的使用寿命;

5. 3. 10. 2 测试方法:

1)选择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 进行循环播放,并将音量调整到最大,测试前用响度计

2)抓取最大音量值,然后连续播放 96 小时,每 12 小时检查一次声音质量及发热情况;

3)测试过程中样机应连接充电器,测试结束后再用响度计测量一次最大音量值。

5. 3. 10.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10. 4 判定标准:扬声器功能正常音质无明显变化,最大音量值变化不超过 20%,样机

无严重发热的情况。

5. 3. 11 麦克风 & 受话器寿命

5. 3. 11. 1 测试目的:验证麦克风和受话器的使用寿命;

5. 3. 11. 2 测试方法:

1)用综测仪与测试样机建立呼叫链接,将测试样机的通话音量设置到最大,用声源对准麦克风部位,以模拟长

时间通话场景,然后连续通话 48 小时;

5. 3. 11. 3 样机数量:2 台

5. 3. 11. 4 判定标准:测试前后通话效果无明显变化,音量调节正常,样机无严重发热情况。

5. 3. 12 拉杆天线拉伸寿命

5. 3. 12. 1 测试目的:验证拉杆天线的伸缩使用寿命

5. 3. 12. 2 测试方法:将拉杆天线固定在插拔试验机器上,完全拉伸后在缩进,伸缩为一次,

共计测试 10000 次,测试结束后检查天线的外观和结构。

5. 3. 12.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12. 4 判定标准:测试结束后,样品可以适当变松,但在拉伸状态时,自然直立或倒立

状态下,天线不会自动拉伸或缩入; 正常使用下,拉伸和缩入均应自

如,无结构上的干涉。

5. 3. 13 拉杆天线摇摆寿命

5. 3. 13. 1 测试目的:验证拉杆天线的摇摆使用寿命;

5. 3. 13. 2 测试方法:

1)将拉杆天线单体固定在摇摆试验机上,要求轴向与摇摆方向平行,并在 CAP 端挂 200g砝码,设置摇摆角度

为±90° ;

2)启动测试设备,摇摆 10000 次,每 1000 次做一次检查;

5. 3. 13. 3 样机数量:3 台

5. 3. 13. 4 判定标准:测试结束后,天线档位清楚,摆动自然,无干涉或自动滑落的现象。

5. 4 包材类测试

5. 4. 1 彩盒包装存储

5. 4. 1. 1 测试目的:用于确定产品在环境存储的适应性;

5. 4. 1. 2 测试方法:选取包装出货状态的彩盒(内装有整机及相关附件、资料等),用封口标签封好,按如下温度曲线存储 48H(如图 12)。

5. 4. 1. 3 样品数量:2 台

图 12 包装存储‐剖面图

5. 4. 1. 4 判定标准:存储结束后拆箱检查外箱及彩盒外观正常,样机外观及功能正常。

5. 4. 2 彩盒包装跌落

5. 4. 2. 1 测试目的:用于确定产品在搬运期间由于粗率装卸遭到跌落的适应性;

5. 4. 2. 2 测试方法:

1)选取包装出货状态的彩盒(内装有整机及相关附件、资料等),用封口标签封好,依次按照一角三棱六面各

跌落一次,先选取包装封口处的一个角,以该角引出三条棱,由短到长的顺序跌落,六个面按照面积由小到大的顺序跌落。

2)跌落高度参以下高度,跌落平面为光滑的大理石或钢板。

图 13‐彩盒跌落高度

5. 4. 2. 3 样品数量:2 台

5. 4. 2. 4 判定标准:允许彩盒上有不大于 2cm 的裂纹和轻微的变形,彩盒内的样机及附件不应跌坏,封口标签不能完全撕开,彩盒内的样机及附件均不能有任何形式上的损坏。

5. 4. 3 彩盒包装振动

5. 4. 3. 1 测试目的:验证彩盒在搬运期间由于粗率装卸遭到跌落的适应性;

5. 4. 3. 2 测试方法:

1)将彩盒包装固定在试验台上。

2)设置振动参数:频率范围 5‐20Hz ,加速度谱密度 0. 96m2/s3 ; 频率范围 20‐500Hz,加速度谱密度 0.

96m2/s3(20Hz 处),其它‐3dB/cot;

3)每个轴向进行 0. 5h,三个轴向,共进行 1. 5h。

5. 4. 3. 3 样品数量:2 台

5. 4. 3. 4 判定标准:允许彩盒上有允许的裂纹或变形,封口标签不能完全撕开,彩盒内的样机及附件均不能有任何形式上的损坏,内部物品不能出现位置混乱。

华为终端耳机单体涂层可靠性测试技术规范

BOLUO COUNTY QUANCHENG ELECTRONIC CO.,LTD 华为终端耳机单体涂层可靠性测试技术规范 核准审核制作发行 李志雄工程

版本A/0 发行日期 2013-7-25页码 2 OF 14 WI-EN-002文件编号修订记录 版本2013-7-25 无 A/0 修订日期修订内容

文件编号WI-EN-002版本A/0 发行日期2013-7-25页码 3 OF 14 规范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的产品之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特设立检验制度并制订本规范,明确测试目的、测试参 数、测试过程、合格判据等。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华为终端公司所研发及生产阶段的需要进行耳机涂层可靠性测试的所有产品。

BOLUO COUNTY QUANCHENG ELECTRONIC CO.,LTD 6.2 试验条件 6.3 试验程序 6.4 合格判据 5.5 特别说明 6 UV测试 ---------------------------------------------------10 6.1 试验目的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条件 5.3 试验程序 5.4 合格判据 4.4 合格判据 5 耐溶剂测试 ------------------------------------------------9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条件 4.3 试验程序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条件检验类别 华为终端耳机单体涂层 发行日期 2013-7-25WI-EN-002版本A/0 文件编号 2.3 试验程序 2.4 合格判据 3 橡皮摩擦测试 ----------------------------------------------8 3.3 试验程序 3. 4 合格判据 4 RCA纸带耐磨测试 -------------------------------------------9 2.2 试验条件 2.1 试验目的1 附着力测试 ------------------------------------------------6 1.1 试验目的2 酒精耐磨测试 ----------------------------------------------8 1.2 试验条件 1.3 试验程序目录 1.4 合格判据 页码 4 OF 14

电子电器产品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可靠性测试检验标准 一.机械测试标准 B随机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随机振动测试 试验设备:振动仪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样品不包装,处于通电状态,牢固固定在测试台,试验参数:频率范围5-2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频率范围20-500Hz,功率频谱度0.96M2/S3(20Hz处),其它-3dB/℃T .轴向:三个轴向,持续时间,每方向1小时,共3小时,持续时间结束,取出样机进行测试后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裂开异常。 C包装振动测试标准 试验目的:模拟运输过程中振动对产品造成的影响 试验设备:振动测试仪 试验样品:2 carton 试验内容:振动宽度(Vibration width):2mm/2.8g;扫周率(Sweep Frequency):10 to 30Hz;方向(Direction):六个面(x.y.z axis);测试时间:30分/每个面(30 Minutes per axis),测试完成后检验产品的外观结构及各项功能。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测试,外观/结构正常,未见零件松动异常。

二.存储温度测试标准 A高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6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试验后检测。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低温贮存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贮存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通电,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试验箱温度达到-20±2℃,温度稳定后持续16小时,持续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H,放置期满,被测样机进行试验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三.高低温测试标准 A低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20±3℃,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B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55±2℃,温度稳定后,持续8小时,持续期满,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C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恒定湿热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处于导通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使温度达到40±2℃,湿度达到 95%,持续96小时,持续期满,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外观和结构正常。 D冷热冲击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经受环境温度讯速变化的能力 试验设备:冷热冲击试验箱 试验样品:6SETS 试验内容:被测产品不包装、不导通或不带电池状态,以正常位置放入试验箱内,高温为6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低温为-20℃,,稳定温度保持时间为2小时,转换时间不大于15秒,循环次数为12次(1循环周期为4小时),循环期满,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2小时,放置期满,被检样机立即进行产品测试后的检查。 判定标准:产品外观和结构正常。功能、性能方面正常。 E结露试验 试验目的:检验产品在结露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 试验设备:恒温恒湿试验箱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测试标准框架 (15) 1.1整体框架 (15) 1.2测试样品数 (15) 1.3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18) 2外观等级面划分 (18) 2.1外观等级面定义 (18) 3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19) 3.1距离 (19) 3.2时间 (19) 3.3位置 (19) 3.4照明 (19) 3.5环境 (19) 4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19) 4.1膜厚测试 (19) 4.1.1试验目的 (19) 4.1.2试验条件 (19) 4.1.3合格判据 (19) 4.2抗MEK(丁酮)测试 (19) 4.2.1试验目的 (19) 4.2.2试验条件 (20) 4.2.3程序 (20) 4.2.4合格判据 (20) 4.3附着力测试 (20) 4.3.1试验目的 (20) 4.3.2试验条件 (21) 4.3.3程序 (21) 4.3.4合格判据 (22) 4.3.5等级描述说明 (22) 4.3.6测试工具 (23) 4.4RCA纸带耐磨测试 (23)

4.4.2试验条件 (23) 4.4.3程序 (24) 4.4.4合格判据 (24) 4.5酒精摩擦测试 (24) 4.5.1试验目的 (24) 4.5.2试验条件 (24) 4.5.3程序 (24) 4.5.4合格判据 (25) 4.6橡皮摩擦测试 (25) 4.6.1试验目的 (25) 4.6.2试验条件 (25) 4.6.3程序 (25) 4.6.4合格判据 (25) 4.7振动摩擦测试 (26) 4.7.1试验目的 (26) 4.7.2试验条件 (26) 4.7.3程序 (26) 4.7.4合格判据 (27) 4.7.5说明 (28) 4.8铅笔硬度测试 (28) 4.8.1试验目的 (28) 4.8.2试验条件 (28) 4.8.3程序 (28) 4.8.4合格判据 (30) 4.8.5测试工具 (30) 4.9抗脏污测试 (30) 4.9.1试验目的 (30) 4.9.2试验条件 (30) 4.9.3程序 (31) 4.9.4合格判据 (31) 4.10牛顿笔测试 (31) 4.10.1试验目的 (31) 4.10.2试验条件 (31)

可靠性测试标准

Q/.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 可靠性试验规范

拟制:审核:批准: 海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次:C版 可靠性试验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档规定了可靠性试验所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可靠性试验项目,条件和判据。 2. 可靠性试验规定 根据IE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美国军用标准,目前设立了14个试验项目(见后目录〕。 根据本公司成品标准要求,用户要求,质量提高要求及新产品研制、工艺改进等加以全部或部分采用上述试验项目。 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用产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采用LTPD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样方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加一次。 若LTPD=10%,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抽样必须在OQC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3.可靠性试验判定标准。 (各电气性能的测试条件,参照器件各自的说明书所载内容) 环境条件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 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2)判定状态 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25±3℃ 相对湿度: 45~75% 4.试验项目。 目录 高温反向偏压试验------------------------------------第4页压力蒸煮试验------------------------------------第6页正向工作寿命试验------------------------------------第7页高温储存试验------------------------------------第8页低温储存试验------------------------------------第9页温度循环试验------------------------------------第10页温度冲击试验------------------------------------第11页耐焊接热试验------------------------------------第12页可焊性度试验------------------------------------第13页拉力试验------------------------------------第14页弯曲试验------------------------------------第15页稳态湿热试验------------------------------------第16页变温变湿试验------------------------------------第17页正向冲击电流(浪涌电流)试验--------------------------第18页

华为PCB设计规范

华为设计规范 ():印刷电路板。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布局: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仿真:在器件的或支持下,利用设计工具对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 目的 .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 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 设计任务受理 . 设计申请流程 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设计时,须在《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 ⒉带有元件编码的正式的; ⒊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⒋对于新器件,即无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 以上资料经指定的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设计者后方可开始设计。 .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 . 根据《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 . 对于原理图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进行修改。 .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单板的设计计划,填写设计记录表,计划要包含设计过程中原理图输入、布局完成、布线完成、信号完整性分析、光绘完成等关键检查点的时间要求。设计计划应由设计者和原理图设计者双方签字认可。 . 必要时,设计计划应征得上级主管的批准。 . 设计过程 . 创建网络表

行业平板电脑整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行业平板电脑可靠性测试规范文件版本: 文件编号: 制定部门:测试部 制定日期: █一般□机密□极机密

通过切实有效的验证,确认产品在研发、物料或制造上,是否有潜在可靠性缺失,确保产品在运输、储存及使用等过程中,符合客户所需的可靠度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深圳市汉普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的行业平板电脑。 三、参考标准: YD/T 1539-2006: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 :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标准; GB/T 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包装运输包装件试验标准。 四、定义: 1、严重缺陷(critical defect): 对用户,维修或依赖该产品的个人,有发生危险或不安全结果之 缺点; 2、主要缺陷(major defect): 指严重缺陷以外的缺陷,其结果或许会导致故障,或实质上降 低产品单位的使用性能,以致不能达成期望的目标; 3、次要缺陷(minor defect): 指产品之使用性,实质上不致降低其期望目的的缺陷,或虽与 已设定的标准有所差异,但在产品单位之使用与操作效用上,并无多大影响。 五、测试机台与时程: 1、新产品研发各阶段,生管或RD应最少提供20台测试样机; 2、测试时间为日历天15个工作日; 3、各单项测试后出具测试报告,所有项目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整理出最终测试报告。 六、样机编码规则: 1、样机编码规则以「公元末2码+日期+流水号」之规则编码,如:091006-001;

2、异常代码之编码原则以「机种+流水号」之规则编码,如:PA02-001。 七、测试前的样机记录: 1、收到测试样机时,需确认外观、系统功能全检确保实验前测试样机良好,并填写「外 观系统功能全检表」; 2、拿到样机后,需于样机管制流程卡填写管制编号「样机管制流程卡」如有更换部件也 需填写表格,做纪录; 3、样机标示卡贴于样机右上角,须与该样机管制流程卡相同,如标示卡位置影响到实验 样机时,得以撕除贴纸并于实验前复制一张,于实验完成后再将序号贴上,后续会依此机台编号做登记并追踪纪录; 4、执行测试前,确认每项实验项目执行状况及进度; 5、测试中如遇测试异常时需填写「异常清单汇整表」,以利机台异常追踪; 6、测试完成后出具可靠性测试报告; 7、完成所有可靠性测试项目后提供完整可靠性计划测试总表。 八、测试项目: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华为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v2.1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DKBA 1924-2008.5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2008年05月15日发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密级:秘密 DKBA 1924-2008.5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无线终端测试与质量管理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 手机导电漆及导电胶测试规范 手机镜片测试规范 手机键盘测试规范 手机塑料件及喷漆件测试规范 手机塑料水电镀件测试规范 手机天线结构测试规范 手机外表面印刷测试规范 手机五金件测试规范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 本规范历次修订情况: 规范号 主要起草部门专家 主要评审部门专家 Doc No. DKBA 可靠性测试组: 可靠性测试组:刘春林 刘吉平 郑冬 1924-2008.5 刘春林、郑冬、刘吉 测试与质量管理部:刘洋、李良才 平(V2.1版) 工业设计部:戴小军 莫允 宋旭春 张斌 TQC: 黄进元
修订情况 试行稿正式发 布
2008-11-24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Huawei Confidential 第2页,共24页Page 2 , Total24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密级:秘密 DKBA 1924-2008.5
目 录Table of Contents
1 1.1 1.2 1.3 1.4 1.5 2 2.1 2.1.1 2.1.2 2.1.3 2.2 2.2.1 2.2.2 2.2.3 2.2.4 2.3 2.3.1 2.3.2 2.3.3 2.3.4 2.3.5 2.4 2.4.1 2.4.2 2.4.3 2.4.4 2.5 2.5.1 2.5.2 2.5.3 2.5.4 2.6 2.6.1 2.6.2 2.6.3 2.6.4 2.6.5 2.7 2.7.1 2.7.2 2.7.3 2.7.4 2.8 2.8.1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规则..................................................................................................... 3 距离 ................................................................................................................................. 3 时间 ................................................................................................................................. 3 位置 ................................................................................................................................. 3 照明 ................................................................................................................................. 3 实验室测试环境要求 ........................................................................................................ 3 测试项目 .......................................................................................................................... 3 膜厚测试 ..........................................................................................................................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合格判据 ...................................................................................................................... 3 抗化学试剂测试(建议安装在整机上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附着力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说明 ............................................................................................................................. 3 耐磨性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耐醇性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结果判定 ...................................................................................................................... 3 铅笔硬度测试 ...................................................................................................................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说明 ............................................................................................................................. 3 低温存储 ..........................................................................................................................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高温存储 .......................................................................................................................... 3 试验目的 ...................................................................................................................... 3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Huawei Confidential 第3页,共24页Page 3 , Total24
2008-11-24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产品可靠性测试规范 1.目的 本文制定产品可靠性测试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可靠性测试要求。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此CPIT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所有产品。 3. 定义 N/A 4. 职责 品控部QC/QA人员负责本文件所规定的通讯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内 容要求在检查过程中的实施. 品控部经理或其授权人负责本文件所规定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并正确,并监督品控部QC/QA人员对本文件的实施. 5.内容 实验顺序 除非特殊要求,试验样品进行试验时,一般按下表的顺序进行: 实验条件及容差: 5.2.1 实验条件:

5.2.2 试验条件容差: a.温度容差:试验样品除必要的支承点外,应完全被空气包围。试 验区测量系统的温度和包围试验样品空气各处的温度容差:高温为 +/-2℃,低温为+/-3℃. b.湿度容差:+/-5%. c.振动振幅容差:+/-15%. d.振动频率容差:+/-1Hz. 5.2.3落地实验标准 5.2.3.1 落地实验应以箱体一角三棱六面按规定高度自由落下的方式进行。

重量高度 0~10kg以内 75cm 10~20kg以内 60 cm 20kg以上 53 cm 5.2.3.2 注意事项: 5.2.3. 体内机台及包材在每个步骤后应该检验。 5.2.3. 任一步骤发现部件有损坏的应立即更换。 5.2.3. 详细记录。 5. 3 样品数量: 测试时机: 6.4.1 产品处于PP时. 6.4.2 第一次量产. 6.4.3 当产品的材质,设计等变更时. 6.4.5 生产出现异常时. 6.4.6 新客户需重新进行产品评估时. 6.4.7 客户投诉与之相关时. 6.程序 从QA PASS的成品机中随机抽取20台,重新检查其外观及功能,确保其为合格产品方可进行以下步骤. 按试验顺序分别完成各项测试.对于每个测试中所出现的不合格品交测试组或相关技术部门分析其原因. 对于不合格品必须有相应的备份成品机进行补充或进行修理使其重新达到合格要求.

平板电脑成品检验规范

文件类型: 检验规范主题: 平板电脑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页次:01/07 修订次: *****目^录*****

1. 目的: 为确保平板电脑的生产、检验工作有序进行,为过程质量控制、例行检验、最终成品检验 和确认检 验提供依据,特编写本标准。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通讯厂所生产的平板电脑成品质量检验。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在下面所引用的文件中, 为有效版本。 GB/T 2828-2003 GB/T 2829-2003 对于企业标准部分没有写出年代号, 使用时应以网上发布的最新标准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参考文件一:可靠性试验规范 参考文件二:锂电池检验规范 参考文件三:适配器来料检验规范 4.抽样检查水准: 1. A : 一般检查水平U 2. 抽样方式:一次抽样方式 3. 抽样检查水平:正常检查 4. 严重缺陷(Major ) 0.65 :加严检查水平川 轻微缺陷(Minor ) 2.5 5.缺陷分类: 1、 致命缺陷(Critical ): 不符合安全标准规定,对使用 维修或保管产品的人存在一 定的危险性 或不安全的缺陷。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致命缺陷的不合格品,称为致命不合格品。 2、 严重缺陷(Major ):不构成致命缺陷,但产品的重要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或产品质量特性 严重不符合 规定,使产品基本功能失效或不能正常工作,严重降低产品的实用性能的缺陷。 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重缺陷,但不能包含致命缺陷的不合格品,称为严重不合格品。 3、 轻微缺陷(Mi nor ):不构成致命缺陷或严重缺陷,只对产品的实用性能有轻微影响的缺陷。 存在一个 或一个以上轻微缺陷,但不包含致命缺陷和严重缺陷的不合格品,称为轻微不合格 品。 6.使用工具: 数据连接线一条 内存卡一张 外网线一条 一条电源适配器一个 电脑一台 五色图 检验环境要求 路由器一个 耳机 7. 7.1 7.2 7.3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光照条件: 25C± 10C 35%~80% 灯光条件 500lx---1000lx 7.4 视距:40cm ± 5cm 7.5 视角:以被检验表面垂直线为基准土 45°范围内。 7.6 目视时间:3~5秒

可靠性测试标准

Q/GSXH.Q. 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1004.03-2001 可靠性试验规范

拟制:审核:批准: 海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版次:C版 可靠性试验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档规定了可靠性试验所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可靠性试验项目,条件和判据。 2. 可靠性试验规定 2.1 根据IEC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美国军用标准,目前设立了14个试验项 目(见后目录〕。 2.2 根据本公司成品标准要求,用户要求,质量提高要求及新产品研制、工艺 改进等加以全部或部分采用上述试验项目。 2.3 常规产品规定每季度做一次周期试验,试验条件及判据采用或等效采用产 品标准;新产品、新工艺、用户特殊要求产品等按计划进行。 2.4 采用LTPD的抽样方法,在第一次试验不合格时,可采用追加样品抽样方 法或采用筛选方法重新抽样,但无论何种方法只能重新抽样或追加一次。 2.5 若LTPD=10%,则抽22只,0收1退,追加抽样为38只,1收2退。 抽样必须在OQC检验合格成品中抽取。 3.可靠性试验判定标准。

环境条件 (1)标准状态 标准状态是指预处理, 后续处理及试验中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2)判定状态 判定状态是指初测及终测时的环境条件。论述如下: 环境温度: 25±3℃ 相对湿度: 45~75% 4.试验项目。 目录 4.1 高温反向偏压试验------------------------------------ 第4页4.2 压力蒸煮试验------------------------------------ 第6页4.3 正向工作寿命试验------------------------------------ 第7页4.4 高温储存试验------------------------------------ 第8页4.5 低温储存试验------------------------------------ 第9页4.6 温度循环试验------------------------------------ 第10页4.7 温度冲击试验------------------------------------ 第11页4.8 耐焊接热试验------------------------------------ 第12页4.9 可焊性度试验------------------------------------ 第13页4.10 拉力试验------------------------------------ 第14页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 测试标准框架 1.1 整体框架 1.2 测试样品数 1.3 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2 外观等级面划分 2.1 外观等级面定义 3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3.1 距离 3.2 时间 3.3 位置 3.4 照明 3.5 环境 4 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4.1 膜厚测试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条件 4.1.3 合格判据 4.2 抗MEK(丁酮)测试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条件 4.2.3 程序 4.2.4 合格判据 4.3 附着力测试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条件 4.3.3 程序 4.3.4 合格判据 4.3.5 等级描述说明 4.3.6 测试工具 4.4 RCA纸带耐磨测试 4.4.1 试验目的 4.4.2 试验条件 4.4.3 程序 4.4.4 合格判据 4.5 酒精摩擦测试 4.5.1 试验目的 4.5.2 试验条件 4.5.3 程序 4.5.4 合格判据 4.6 橡皮摩擦测试 4.6.1 试验目的 4.6.2 试验条件 4.6.3 程序 4.6.4 合格判据 4.7 振动摩擦测试 4.7.1 试验目的 4.7.2 试验条件 4.7.3 程序 4.7.4 合格判据 4.7.5 说明 4.8 铅笔硬度测试

4.8.1 试验目的4.8.2 试验条件4.8.3 程序 4.8.4 合格判据4.8.5 测试工具4.9 抗脏污测试 4.9.1 试验目的4.9.2 试验条件4.9.3 程序 4.9.4 合格判据4.10 牛顿笔测试 4.10.1 试验目的4.10.2 试验条件4.10.3 程序 4.10.4 合格判据4.10.5 说明 4.11 显微维氏硬度测试4.11.1 试验目的4.11.2 试验条件4.11.3 程序 4.11.4 合格判据4.12 耐化妆品测试 4.12.1 试验目的4.12.2 试验条件4.12.3 程序 4.12.4 合格判据4.13 耐手汗测试 4.13.1 试验目的4.13.2 试验条件4.13.3 程序 4.13.4 合格判据4.13.5 说明 4.14 低温存储 4.14.1 试验目的4.14.2 试验条件4.14.3 程序 4.14.4 合格判据4.15 高温存储 4.1 5.1 试验目的4.15.2 试验条件4.15.3 程序 4.1 5.4 合格判据4.16 交变湿热 4.16.1 试验目的4.16.2 试验条件4.16.3 程序 4.16.4 合格判据4.17 温度冲击 4.17.1 试验目的4.17.2 试验条件4.17.3 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