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指南 老师推荐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指南 老师推荐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指南 老师推荐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南

近几年来,学霸们都用过此文档老师白金认证,本指南由老师认定,接下来我开讲,综观近几年的全国化学竞赛试题,无论是从选拔功能上,还是从试题结构及题型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已逐渐演化成智力竞赛(或能力竞赛)。因此,参赛选手单有概念、理论等知识的积累(哪怕这些知识面再广、再深)也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在于有灵敏的思维能力,有寻找、捕捉信息核对信息加工的能力,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配合,才能取胜。本讲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近几年赛题的特点,能力要求以及应试对策。

一、近几年来我国化学竞赛试题的特点

1、试题对能力考查力度加大,选拔功能更强了

我国化学竞赛一直以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探索发现科学人才的途径为目的,同时,也有选拔大学免试保送生和选拔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的功能。单从选拔功能上看,近几年的赛题有了新的变化:

(1)化学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2)化学试题联系化学发展前沿;

(3)化学试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4)化学试题广泛联系其他科学与技术。

这些变化使得偏重于考查化学知识的立意转变成为以考查竞赛选

手能力为主的立意,即主要考查竞赛选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试题尽可能使竞赛选手身处陌生情景,利用原有的知识基础,提取、加工、理解新情境下的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和策略,形成知识,发展知识,以达到考查竞赛选手学、识、才三者统一的水平。这将使赛题的选拔功能更强,有助于吸引和选拔更多资优学生参与化学竞赛。

2、试题结构合理,题型更新了

我国化学竞赛试题最开始的主流试题是构成题。这种题型是由题干和若干个问题组成,题干提供解题或形成试题的信息,问题的提出和排列则是由命题人根据竞赛选手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精心构筑而成的,故名构成题。一般而言,问题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最难的问题常常仅占该题总分的1/5左右,但该试题常常流于知识的罗列,试题设置或并列或递进,造成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大多数试题以考查知识的深浅度为主,也不利于选拔创新人才。为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化学竞赛试题中逐渐减少了构成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主流试题——“科学猜谜题”,且权重越来越大。所谓“科学猜谜题”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猜谜游戏,其“谜面”是在试题中建构未知知识信息,猜谜人——化学竞赛选手的智力强弱表现在能否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这些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最后创造性地形成谜底,即得出答案。一般“科学猜谜题”是竞赛选手不知道的知识,是竞赛选手根据信息得出的“新知识”(有可能其知识细节对竞赛选手而言还不甚明了,但这些都不妨碍解题)。由于“科学猜谜题”的谜底经常出乎意料,它考查竞赛选手“推理破案”的能力,考查的是“形

成性”和“创造性”的知识,往往用已有的模式来套反而得不出答案,因此很能考查竞赛选手的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即考查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同时也能做到试题的公正性,有利于选拔人才。该题型思考容量虽大,但应答书写少,也有利于评卷时减少误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道科学猜谜题:

【例1】(1997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次磷酸H3PO2是一种强还原剂,将它加入CuSO4水溶液,加热到40℃~50℃,析出一种红棕色的难溶物A。经鉴定:反应后的溶液是磷酸和硫酸的混合物;X

射线衍射证实A是一种六方晶体,结构类同于纤维锌矿(ZnS)组成稳定;A的主要化学性质如下:(1)温度超过60℃,分解成金属铜和一种气体;(2)在氯气中着火;(3)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①写出A的化学式。

②写出A的生成反应方程式。

③写出A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写出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题思路】

整个试题围绕着A是什么物质。可以把有关的信息用如下的图形来综合:

4

(+H2A+H2SO4+H3PO4

是红棕色难溶物

MX型的组成,即1:1型化合物

Cu和一种气体,可见A中有Cu

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这种气体不可能是A中的Cu一定是

A中的另一组成产生的,可假设X+HCl产生的气体

,可假设M=Cu

首先可以把A写成MX。其中的M是铜是无疑的,因A经加热分解可以得到铜(M=Cu)。X是什么?这是本题的难点。先根据MX 具有ZnS的结构,是M:X=1︰1的组成,A只可能是CuS,CuP,CuO和CuH等等,显然,只有CuH才是与其他信息对应的,若是CuS 或CuO,生成反应中就找不到被强还原剂(NaH2PO2)还原的元素,若是CuP,与铜和磷的化合价矛盾(按化合价,应是Cu3P或者Cu3P2,均不是ZnS的组成),所以A是CuH。如果选手以为A是Cu、Cu2O、CuH2PO3、Cu3P、Cu3P2、CuH2P、CuHP等等物质,与A的晶体结构属ZnS型(1︰1的MX)矛盾,更无后面所述的几种化学性质,不可取。解决了A是什么(本题的关键),其余的问题引刃而解。

【答案】

1.CuH

2.4CuSO4+3H3PO2+6H2O=4CuH+3H3PO4+4H2SO4

3.2CuH+3Cl2=2CuCl2+2HCl

4.CuH+HCl=CuCl+H2

【思考】

在第3小题和第4小题的两个反应中CuH都是做还原剂,但氧化产物不同?

第3小题中的氧化剂Cl2是一种强氧化剂,CuH中的两种元素均

可被氧化成高价态。而盐酸是一种弱氧化剂,且Cu+与Cl-结合可难溶物CuCl或配离子CuCl2-(Cu+ 在盐酸中不会发生歧化反应)因此溶液中无Cu2+ 生成。

为什么Cu+在盐酸中不会发生歧化反应呢?

【引申拓展】

本题涉及到Cu+和Cu2+相互转化的知识。从离子结构看,Cu+的d 轨道为全充满结构(3d10),比Cu2+(3d 9 )稳定,因此,固态Cu2+的化合物加热时可转化为Cu+的化合物。例如:

2CuCl2====2CuCl+Cl2↑4CuO===2Cu2O+O2↑

在水溶液中,由于Cu+ 的水合热(582kJ·mol-1比Cu2+水合热(2121kJ·mol-1)小的多,故Cu+ 在溶液中不稳定,易歧化生成Cu2+和Cu。

2Cu+= Cu2++Cu(平衡常数K=1.48×106)

上述反应仍存在可逆性,当有沉淀剂或配合剂存在时,将发生逆歧化反应。例如:

Cu2+ + Cu +2X-=2CuX↓(X = Cl、Br、I)

当卤素离子过量时,还可以发生下列配合反应:

CuX +(n-1)X-= [CuX n] (n–1) –(n =2、3、4)

或:Cu2+ + Cu +2n X-= 2[CuX n] (n–1) –

【例2】(2000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1999年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本题用X为代号。用现代物理方法测得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X含碳93.8%,含氢6.2%;X分子中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

子和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碳原子;X 分子中同时存在C —C 、C =C 和C ≡C 三种键,并发现其C =C 键比寻常的C =C 短。

1.X 的分子式是____

2.请画出X 的可能结构。

【解题思路】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百分含量可计算出X 中含C 、H 的原子个数:

C 原子数= 64×12

%8.93= 5 H 原子数 = 64×1

%2.6= 4 所以X 的分子式为C 5H 4

(2)X 分子中同时存在C -C 、C =C 和C ≡C 三种键,所以X 可能有如下两种结构:

或H 2C =C -CH -C ≡CH ,但后者有5种化学环境不

同的碳原子,

所以后者不符合题意。

【答案】

1.C 5H 4

2.如右图

注:只有一种可能结构;重键位置必须正确,

而键角和立体结构则不必要求。

【思考】

为什么X 中的C =C 键比寻常的C =C 键短呢?

在三元环中,C =C 键中C 原子采取sp 2杂化,但三元环中键角必

须为60°,此时杂化轨道不能沿着键轴方向最大重叠,碳环之间只得形成一个弯曲的键,使整个分子像拉紧的弓一样有张力。这个弯曲的键导致环内C-C、C=C均弯短。

二、从题型看对能力的要求

1、关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1)怎样书写无机化学方程式

这一题型通常是让你书写和配平方程式,但又不直接告诉你反应物、产物是什么,而是将它们隐含在给出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产物性质、氧化还原状态……中,从而考查参赛选手的信息综合、逻辑推理能力。下面通过具体事例谈一下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例3】(1997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用黄铜矿炼铜按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将总反应可以写成:

CuFeS2+SiO2+O2Cu+FeSiO3+SO2

事实上冶炼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①黄铜矿在氧气作用下生成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

②硫化亚铁在氧气作用下生成氧化亚铁,并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矿渣;

③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亚铜;

④硫化亚铜与氧化亚铜反应生成铜。

1.写出上述各个分步反应(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2.给出总反应方程式的系数。

3.据最新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的细菌在氧气存

在下可以将黄铜矿氧化成硫酸盐。反应是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的。试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4.最近我国学者发现,以精CuFeS2矿为原料在沸腾炉中和O2 (空气)反应, 生成物冷却后经溶解、除铁、结晶,得到CuSO4·5H2O,成本降低了许多。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如下问题:

(1)CuFeS2和O2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

(2)实际生产过程的沸腾炉温度为600~620℃。控制反应温度的方法是

(3)温度高于600~620℃生成物中水溶性Cu(%)下降的原因是

【解题思路】

本题以黄铜矿的利用为背景,把三个独立的反应编在一起,要求

学生对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问题做出解答。

问题1 本题的第一部分比较简单,写四个分步反应的方程式的考核点只是把题面的表述转换成化学方程式,但题面并没有指出生成物中的硫的形态。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可以想见它是SO2,这应该不会写错。其中第四个反应就是所谓“冰铜”反应,比较特殊,但试题已经告诉大家反应产物的含铜物质应该只有一种,即金属铜,这就降低了难度,可见应答时永远不应离开试题提供的知识背景。

问题 2 配平总方程式的系数,比较费事,考查机敏。配平的方法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比较简单的是不管黄铁矿里的铜、铁和硫应当是什么价态的,假设铁是+2价的,铜也是+2价的,硫是-2价的,这样,铁在反应后价态不变,就省事多了。这种假设不会出现错误,其原因是氧化还原的电子得失总数是一定的。

问题 3 也是写方程式,根据给出的信息,不难首先得出这样的结论:反应得到的溶液由CuSO4和Fe2(SO4)3组成。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铜和铁均应成水溶液中的稳定高价,这应该不会弄错。这个反应的关键是产物里要添硫酸根,为此,题面对反应的条件作了说明:酸性溶液;但为避免暗示过多,没有说要加硫酸。

问题4 比前面的试题更推进一步,判断CuFeS2和O2反应的主要产物的信息是以表格中的数据的形式间接地呈现的。首先要判断出“水溶性铜”和“酸溶性铜”所暗示的物质。“水溶性铜”只能是CuSO4,“酸溶性铜”应该包括“水溶性铜”和铜的氧化物。然后再观察有关数据,发现560~600℃温度范围内,“水溶性铜”的含量均较大(高于

80%),说明反应后铜主要以CuSO4的形态存在,这与题目中提示的最终得到CuSO4?5H2O的生产目的相吻合。从表中数据还可以得知,“水溶性铜”的含量在560~60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高于600℃以后,其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酸溶性铜”的含量却随温度的升高一直保持增大,这说明:在600℃以上,一部分CuSO4发生了分解反应转化为铜的氧化物,且温度越高CuSO4的分解率越大,这为解答本题第3小问做好了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560~600℃温度范围内,“酸溶性铁”的含量均低于10%(题目没有必要再列出“水溶性铁”的含量)这说明反应后的铁不是以硫酸盐为主要存在形态,而只可能以氧化物为主要存在形态,这与题目中提示的“溶解、除铁”的生产步骤相吻合。铁以那种价态的氧化物存在呢?类比中学课本中黄铁矿在沸腾炉中焙烧的反应产物,便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答案】

1.2CuFeS2+O2=Cu2S+2FeS+SO2

FeS+O2=FeO+SO2

FeO+SiO2=FeSiO3

2Cu2S+3O2=2Cu2O+2SO2

Cu2S+2Cu2O=6Cu+SO2

2.2CuFeS2+2SiO2+5O2=2Cu+2FeSiO3+4SO2

3.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

4.(1)4CuFeS2+17O2=4CuSO4+2Fe2O3+8SO2

(2)控制加入CuFeS2的速度,因CuFeS2与O2反应放热。

(3)CuSO4=CuO+SO3

【思维误区】第4小题是解答本题主要难点。不少学生认为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易溶于酸中,对表中数据表明的“酸溶性铁”的含量很少的信息感到无所适从,只好模仿第3小题写成Fe2(SO4)3(“水溶性铁”)而导致错误。其实,氧化物的酸溶性随煅烧或烧结温度升高而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例如用作炼钢炉衬里的氧化镁就是经过高温烧结的酸溶性很差的氧化物,还可以举出的典型物质是刚玉(Al2O3),用作坩埚等高温容器,酸溶性极差。这些化学知识对要参加化学竞赛的中学生来说是应该知道的,不要以为碱性或两性金属氧化物都易溶于酸(热力学上要溶,动力学上不溶!)。

【例4】(1999年全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市场上出现过一种一氧化碳检测器,其外观像一张塑料信用卡,正中有一个直径不到2cm的小窗口,露出橙红色固态物质。若发现橙红色转为黑色而在短时间内不复原,表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有中毒危险。一氧化碳不超标时,橙红色虽也会变黑却能很快复原。已知检测器的化学成分:亲水性的硅胶、氯化钙、固体酸H8[Si(Mo2O7)6]·28H2O、CuCl2·2H2O和PdCl2·2H2O(注:橙红色为复合色,不必细究)。

1.CO与PdCl2·2H2O的反应方程式为:。

2.题1的产物之一与CuCl2·2H2O反应而复原,化学方程式为:。

3.题2的产物之一复原的反应方程式为:。

【解题思路】

本题理论联系实际,很好的考察了参赛选手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等思维品质。题目提供了一氧化碳检测器的检测方法和化学成分,并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为解答本题提供了思考程序和验证方法。“复原”两字是本题的“题眼”,题目中重复出现了四次,既提供了方法,又暗示了产物。

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CO和PdCl2·2H2O谁是氧化剂?当然有两种正好相反的假设,假设1,得到C和某种高价钯化合物,假设2,得到CO2和金属钯。哪一个假设正确?要从第二问得到启示。显然,第二问需要应试者自己得出结论的首先是CuCl2·2H2O不可能是还原剂,只可能是氧化剂,因为在水体系里铜的价态不能再升高。如果应试者没有这种基本思路,就无助于对第1问两种假设的抉择。有了这种思路,必然对“题1的产物之一”对准C和Pd。问:其中哪一个可以跟CuCl2·2H2O反应?中学课本上讨论过碳的氧化,使用的都是强氧化剂,如空气中的氧气、浓硫酸、浓硝酸等,而且都需加热,可见碳不是强还原剂,把它氧化不那么容易,应当排除,于是“定音”,假设2是正确的,这是一箭双雕,既答了第1问,又答了第2问。当然,第2问又存在两种可能,铜被还原得铜(I)呢还是得铜(0)。怎样判断?需要第3问来帮助,第3问要求写出第2问中产物之一被复原,自然是指铜(I)或铜(0)的复原。先不必问氧化剂是谁,应试者就

清楚,铜(I)比铜(0)易复原,即容易被氧化。由此选择了铜(I)为第2问的答案,完成第2问的解答。再接着思考第3问:使铜(I)复原为铜(II)使用了什么试剂?首先要明确,它一定是氧化剂(你明确吗?),然后从器件化学组成中去找,找不到(有人会认为存在2Cu++2H+=2Cu2++H2的反应吗?),于是被逼到“华容道”上去了,只能选择空气中的氧气,别无它路,全题得解。当然,解完后应回顾器件的整个化学组成来讨论它们各自的作用,但试题没有设问,留给应试者自己思索。

【答案】

1.化学方程式CO+PdCl2·2H2O=CO2+Pd+2HCl+H2O

2.化学方程式Pd+2CuCl2·2H2O=PdCl2·2H2O+2CuCl+2H2O 3.化学方程式4CuCl+4HCl+6H2O+O2=4CuCl2·2H2O

【思维误区】

许多学生以为钯可以跟CO生成羰基化合物,因此,前两个反应全做错了。这或许就应了学得太多反而不利的说法。想问题应当全面,解题应注意运用“上下求索、左右逢源、前后呼应”的策略思想才行。根据CO和PdCl2?2H2O的性质分析,两者可能发生两类反应——配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假设发生配合反应,Pd2+与CO生成羰基化合物(Pd2+作中心离子,CO作配位体),再假设此羰基化合物也能与CuCl2?2H2O反应生成Cu2+(过渡金属离子)和CO组成的羰基化合物而使PdCl2?2H2O“复原”,但在第三个反应中,检测器里再寻找不到使CuCl2?2H2O“复原”的物质了。这条路走进了“死胡同”,应立即转向。所

以说,如果不能随机应变,即使在试题上写明第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这种错误也不能避免。

【例5】在碘化钾和硫酸的溶液里加入过氧化氢,放出大量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现象是从溶液内部析出大量小气泡),同时,溶液呈现棕红色,可使淀粉变蓝。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题思路】

此题粗粗看来是很简单的。反应体系的组成很简单,因而不难判断出题面提供的反应现象的本质:可使淀粉变蓝的棕红色产物是单质碘,而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是氧气。于是,许多同学便不假思索地写出如下的化学方程式:

H2O2+KI+H2SO4→I2+O2+K2SO4+?

然后试图通过观察法来配平,这时,发现H+没有去处,便……

有的同学便接着犯错误,把未配平的上式先改写成离子方程式:H2O2+2I-= I2+O2+2H+

上式用观察法便“配平”了,于是大大地增强了自己的信心,此题太简单了!

以上是我们发现的典型错误。

而有的同学,在试图用观察法来配平遇到困难时便警觉起来……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得失反应。这里,碘离子是还原剂,它被H2O2氧化成单质碘,失去电子;H2O2就应当是氧化剂得到电子,本身被还原,即:-1氧化态的氧还原成-2氧化态——这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在自己写的化学方程式里,I-和H2O2都被氧化了,那么,谁是氧

化剂呢?

为了寻找氧化剂,许多同学掉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

有的同学选硫酸,于是+6氧化态的硫被还原了——他忘了:浓硫酸才是氧化剂,在许多氧化—还原反应里加入硫酸只起酸化的作用,即提供H+,使溶液保持酸性,而SO42-是一个非氧化性酸根离子,在一般情况下,呈氧化—还原惰性!

有的同学选H+,于是H+被还原成H2。恰恰,H2是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他错了:一般而言,只有强还原剂(例如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等)才能把氢离子还原成氢气。从题面也可以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硫酸(H+)加入时并未发生I-氧化成I2的反应,而I-无疑是一个比O-更强的还原剂。

应变能力强的同学则毅然地从“陷阱”里跳出——他醒悟到:H2O2是氧化剂,它还原成-2氧化态的氧;H2O2和I-离子反应不会放出O2!那么,O2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来没有人讲过,在一个化学实验里同时观察到的现象一定是出于同一个化学反应。其实,在这个貌似简单的实验现象后面隐藏着两个化学反应:一个是H2O2把I-离子氧化成I2,本身还原成水的反应;另一个是碘对H2O2的分解(歧化)的催化反应。

碘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其可能的机理是:H2O2把碘氧化成它的正氧化态的物种(例如HIO)后者有强氧化性,可将H2O2氧化成氧气,而自身还原成单质碘(根据电极电位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对I2-HIO的电极电位正好介于H2O—H2O2和H2O2—O2的电极电

位之间)。

【答案】H2O2+2KI+H2SO4 = I2+2H2O+K2SO4 (1)

2H2O2 = O2+2H2O (2)

【启示】

1、电子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里,不能只有失去电子的氧化剂,而没有得到电子的还原剂,或者相反。

2、同时观察到的现象不一定出于同一个反应。

3、H2O2的分解反应是一个歧化反应。它可以被许多催化剂加速。在这里,催化剂是一个电极电位在数值上处于H2O—H2O2和H2O2—O2两个电极电位的数值之间。于是便有如下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反应:例如:

H2O2+I2===2HIO

+)H2O2+2HIO===I2+O2+2H2O

2H2O2====O2+2H2O

又例如:

H2O2+2Fe2++2H+===2Fe3++2H2O

+)H2O2+2Fe3+===O2+2Fe2++2H+

2H2O2===O2+2H2O

4、SO42-离子一般而言是氧化—还原惰性的。在许多氧化—还原反应里,加入硫酸水溶液知识为了提供H+,使溶液呈酸性。

5、可以附带指出:H2O2对于I-离子的氧化反应只有在酸性溶液里才能发生。有的书上把这个反应写成:H2O2+2KI==I2+2KOH 这是错误的。不信,可以用实验来证实。

6、当O-(或者O2)被还原成O2-时,O2-离子不能在水溶液里稳定存在,一定以某中含氧化合物的方式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若溶液呈酸性,O2-离子与H+离子结合生成H2O,若溶液呈碱性,O2-离子和H2O反应生成2OH-。但是,当O2-离子可以形成其他含氧化合物时,便另当别论了。例如:4H2O2+PbS==PbSO4+4H2O

7、应当通过练习掌握只得知主要产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试题形式多种多样,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有只填系数的,还有“残缺”方程式的配平……。但总的原则是:“电子有得必有失”、“得失电子数相等”及“物质不灭”。即电子守恒与质量守恒。该题型要求参赛学生应具备敏捷的观察能力、严密的分析能力和灵活的思想方法。

类型1:一般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例6】1986年化学家首次用非电解法制得单质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予配平。

MnF65263

2

【解题思路】

一般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要领:先标化合价,再看谁变化,升降要相等,数值两交叉。即:

Mn+4F6-15206+3F3

2

↑↓

2 1

类型2:“残缺”方程式的配平

这类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很多,现分类说明:

①直接观察填入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增减,即反应物中有某元素,生成物中一定有这种元素,反之亦然。

配平KMnO4 + NaNO2 + →K2SO4 + MnSO4 + NaNO3 + H2O

生成物MnSO4、K2SO4中有SO42-,H2O中又有H原子,而题中

此可确定填入KHSO4或H2SO4。

②配平过程填入

若给出的方程式两边元素种类完全相同,可以在配平过程中以n H2O去平衡另一边多出的n个氧和2n个氢原子。

配平3As2+3S3-2+28 HN+5O3 + →6H3As+5O4 + 9H2S+6O4 + 28N+2O

↑↑↓

(4 + 24) 3

检查H、O,可知左边少8个H,4个O4H2O

③应用规律填入

同一反应,若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降低。应用这个规律可填入缺少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配平SO2 + + H2O →Br-+ + 。

Br,而常见含Br的物质有Br2等。Br2→Br-化合价降低,必有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存在,联系具有还原性,其中S+4→S+6。因反应体系有H2O,不能以形式存在,只能是H2SO4。

注意到原方程式右边写出的是Br-,暗示了写离子方程式,故右边二空应填H+ 和SO42-

④根据性质填入

配平Cl2 + →Cl-+ ClO-+ 。

由已知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马上联想到Cl2与NaOH的反应,所以,左边填入OH-,右边填入H2O.

⑤分析电子得失填入H+和SO42-。

配平NH4NO3 →N2 + H2O + 。

反应中:NH4NO3 →N2,N-3→N0,失3e,N+5→N0得3e,若电子得失只发生在N-3N+5之间,且二者完全参加电子得失的话,电子得失无法相等。要保证电子得失相等,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有一部分N+5未被还原,即在“口”中填入HNO3;另一可能是NO3─中O-2也部分被

O 2。

〈A 〉 通过计算填入。

在热酸溶液中,2.53gKNO 3正好氧化9.52gFeCl 3,KNO 3被还原为N

KNO 3 + FeCl 2 + HCl → KCl + FeCl 3 + + H 2O

分析和解答:氮有多种氧化物,到底是何种氧化物?可通过计算求出N +5化合价降低的数值来确定。

设KNO 3的N +5在反应中降低x 价,根据电子得失相等有:10153.2x =12752.9×1 求出x = 3。即N +5在反应中降低3价变为N +2,

NO 。

〈B 〉 逻辑分析填入

填空 2A 口B 口 + 2C 口 → 4 + 1 。 (生成物都是双原子分子)

类型3: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这类方程式的配平可采用离子—电子法(适用于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则:①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②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

下面以具体例子说明配平的具体步骤:

完成并配平反应式 KMnO 4 + Na 2SO 3 + H 2SO 4 →

答:第一步:根据实验事实写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主要产物

MnO -4 + SO 32- + H + → Mn 2+ + SO 42-

+……

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有机化学的几个基本反应

重排 酮肟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重排生成烃基酰胺的反应。1886年由德国化学家.贝克曼首先发现。常用的贝克曼重排试剂有硫酸、五氯化磷、贝克曼试剂(氯化氢在乙酸-乙酐中的溶液)、多聚磷酸和某些酰卤等。反应时酮肟受酸性试剂作用,形成一个缺电子氮原子,同时促使其邻位碳原子上的一个烃基向它作分子内 1,2-迁移,其反应过程如下: 贝克曼重排是立体专一性反应。在酮肟分子中发生迁移的烃基与离去基团(羟基)互为反位。在迁移过程中迁移碳原子的构型保持不变,例如: 贝克曼重排反应可用于确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工业上利用环己酮肟发生贝克曼重排,大量生-己内酰胺,它是合成耐纶6(见聚己内酰胺)的单体。 亲电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反应一种亲电试剂取代其它官能团的化学反应,这种被取代的基团通常是氢,但其他基团被取代的情形也是存在的。亲电取代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性之一.芳香烃的亲电取代是一种向芳香环系,如苯环上引入官能团的重要方法。其它另一种主要的亲电取代反应是脂肪族的亲电取代。 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是烯烃的加成反应,是派电子与实际作用的结果。派键较弱,派电子受核的束缚较小,结合较松散,因此的作为电子的来源,给别的反应物提供电子。反应时,把它作为反应底物,与它反应的试剂应是缺电子的化合物,俗称亲电试剂。这些物质又酸中的质子,极化的带正电的卤素。又叫马氏加成,由马可尼科夫规则而得名:“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氢加在氢多的碳上”。广义的亲电加成亲反应是由任何亲电试剂与底物发生的加成反应。 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过程中,氢正离子首先进攻双键(这一步是定速步骤),生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卤素负离子再进攻碳正

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范文集锦八篇

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范文集锦八篇 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范文集锦八篇 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篇1 北京大学招生部老师:您好! 我是乔丽娜高中的语文老师。我在这里向您推荐一下我的学生乔丽娜。在一个雾霾天,外面灰蒙蒙的,看不到太阳。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乔丽娜跑来对我说:“老师,您能給我写封推荐信吗?北大的。”我欣然答应了。望着她离开的背影,我从心底里为她感到高兴。乔丽娜虽然表现优秀,但她来自农村,大家都担心她无法获得这样的资格。现在她可以参加梦寐以求大学的自主招生了,她距离整理自己的梦想很近很近了。那么,这个小姑娘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推荐信上我要写些什么呢?我坐在办公桌前梳理了自己的思路。其实乔丽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两年来她骄人的学习成绩,以及她刻苦的学习精神。她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首先是这个小姑娘对美好事物有着无比强烈的渴求。凡是美好的、积极的、阳光的、向上的,她都从心底里热爱,并努力追求。学习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善家里的生活环境,能够让她在社会上立足,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她微薄的力量,所以她才玩命地学习。她周围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比阔、偷懒、抱怨,这些都不能动摇她的意志,更无法阻拦她前进的脚步。友谊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乔丽娜非常珍视她与同学们的友谊。在学校里,她并不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优异而高高在上,看不起其他同学,她总是与大家和睦相处,与大家分享她的学习经验,并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在与大家相处中,她总是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忽略别人的缺点,甚至对她的伤害。这种“傻大姐”式的性格,深得同学们的喜欢。其实,“傻大姐”性格的实质是谦逊而宽容。当然,乔丽娜的目光不是只盯在课本上,她也关心我们的“大家庭”。对社会上那些正确的、正面的事情,她都积极支持,并力所能及地实践。比如随手关灯、及时关水、“光盘”等等。乔丽娜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其次是她有一颗坚定而执着的心。凡是她认准的事情,她一定全力以赴去完成它,任何人或事都不能动摇她。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认真想办法,努力去解决。所以很难看到乔丽娜愁眉不展的样子,她总是开朗阳光。“尽吾志”“青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2019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省预赛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共有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考后只交答题卷。必须在答题卷上写明县(市)、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字迹清楚。 3.只能用黑色水笔成签字笔答卷,铅笔圆珠笔等答卷无效;答卷上用胶带纸,修正液为无效卷;答卷上有与答题无关的图案,文字为无效卷; 4.可以使用非编程计算器。 第1题(10分)根据所给条件按照要求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系数为最简整数比) 1-1 铜在潮湿空气中慢慢生成一层绿色铜绣23[Cu(OH)CuCO ] 。 1-2 乙硼烷与一氧化碳在NaBH 4、THF 条件下1:2化合,生成物有一个六元环。 1-3 古代艺术家的油画都是以铅白为底色,这些油画易受H 2S 气体的侵蚀而变黑(PbS ),可以用H 2O 2对这些古油画进行修复,写出H 2O 2修复油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光气(COCl 2)和NH 3反应制备常见的氮肥。 1-5 银镜实验时需要用的银氨溶液,必须现配现用:因为久置的银氨溶液常析出黑色的氮化银沉淀。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2题(30分) 2-1 画出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PH 3、P 2H 4、H 3PO 2。

2-2 甲基异氰酸酯(MIC)是制造某些杀虫剂的中间体,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2H3NO,MIC原子连接顺序为H3CNCO,除氢外的四个原子不都在一条直线上。指出N的杂化类型、写出最稳定路易斯结构式。 2-3 在水溶液中,水以多种微粒的形式与其它物种成水合物,画出微粒H5O2+和H9O4+的结构图示。 2-4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下列物种的结构。 2-4-1 As3S4+中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有一个S-S键,如果将其中一个S换成As,则变成一个有三重轴的中性分子。 2-4-2 As4蒸气分子具有白磷一样的正四面体结构:As4S4分子可以看做4个硫原子分别插入As4的四条边,As的化学环境相同。画出As4S4的结构。 2-4-3 S4O62-中含有3个S-S键。 2-5 A、B、C、D、E五种元素分居四个不同的周期和四个不同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常压下,A、B、D的单质为气态,而C、E的单质为固态。五种元素中,只有C、D、E的单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的剧毒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有一种剧毒气体生成;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两种盐;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A单质。E的基态原子不含单电子,其L能层和M能层的电子数不相等,N能层只有2个电子。 2-5-1 写出A、B、C、D、E的元素符号。 2-5-2 写出D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的方程式。 2-5-3 写出E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2-6 用次氯酸钠氧化过量的氨可以制备化合物A,A可以用作火箭燃料。最新制备A的工艺是用氨和醛(酮)的混合气体和氯气反应,然后水解。A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硫酸酸化一定浓度A溶液,冷却可得到白色沉淀物B。在浓NaOH介质中A溶液可作氧化剂放出气体C。气体C的水溶液可以使Cu2+溶液变成深蓝色溶液D。C的水溶液不能溶解纯净的Zn(OH)2,但若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后,Zn(OH)2溶解变成含E的溶液。A的水溶液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它能还原Ag+,本身被氧化成气体单质G。将气体C通过红热CuO粉末,可得到固体单质F和G。给出A~G的化学式。 第3题(15分) 3-1 有一含Co的单核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其含Co 21.4%,H 5.4%,N 25.4%,C l 13.0%(质

高中化学老师推荐信

高中化学老师推荐信 篇一:化学推荐信 推荐信 我是某某同学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化学老师。某某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且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品德优秀,是本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踏实的治学精神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他注重专研教材,基础知识训练,学习方法得当,踏踏实实积累,文理兼顾,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很强。化学成绩一直名列班级第一。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化学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他凭着聪明、踏实、刻苦、严谨,深受老师喜爱,同学敬佩。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样。他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文学名著、杂志、报纸他都阅览,有自觉读书的习惯。课外知识丰富。因为博览,

因为爱好,所以全面,因为厚积,所以才华出众。 他很谦虚,不张扬,始终默默地努力,脚踏实地学习,一丝不苟。平日言语不多,但课堂上与老师互动,非常主动,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高二的时候他经常在其他同学都去吃饭的时候,仍然废寝忘食的来跟我探讨化学竞赛的题目,他心地善良,不自私,善解人意,同学关系好。学校组织义工活动,赈灾等他表现优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虽然年纪轻轻,但他的为人处世,踏实作风,淡薄名利,显现出他很成熟。他早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不止。我认为他还有很大潜力,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本人在此很高兴能给他写这封推荐信,并祈以他好学不倦的求学精神,能获各位的认同,顺利进入他理想的学校就读 江苏省。。高级中学高三(4)班化学老师:。。 篇二:化学老师推荐信

INSA推荐信 尊敬的相关老师: 我是孔祥赟同学的化学老师吴淑敏,自2014年九月至今一直任教他的化学课。所以对该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非常愿意也非常荣幸为他写这封推荐信。 孔祥赟同学对化学的学习有兴趣,上课认真听见,积极思考敢于质疑。课下深入探究拓展相关的化学知识。理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高中生中非常优秀的。一年多来化学成绩在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在各类化学竞赛中荣获很多的奖项,深受老师的喜欢。该生在化学实验中,设计实验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实验的能力都比较强。 作为化学课代表,每天分发作业为同学服务任劳任怨,在学习上不但自己学的好,还能带领周围的同学共同进步,是老师教学上的好帮手和同学们学业上的小老师。他的这种团队合作精神值得表扬。

化学奥赛2

200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选拔赛试题 (2002年8月5日8:30-11:30 共计3小时) 姓名 1.(12分)(1) 如果已经发现167号元素A,若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不变,167号元素应是第周期、第族元素;可能的最高氧化态为;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2) 某一放射性物质衰变20%需15天,该物质的半衰期是。 分子中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如果用氯 (3) 化合物CH3CH CH2 O 取代分子中的氢原子,生成的一氯代物可能有种。 (4) 硅与碳为同族元素,呈四价。然而,与碳化合物相比,硅化合物的数量要少得多。碳易于形成双键,硅则不易形成双键。但据美国《科学》杂志2000年报道,已合成了分子中既有Si-Si单键,又有Si=Si双键的化合物X。X的分子式为Si5H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明X分子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有2种,则X的结构式是:。 2.(13分)(1) 磷和氢能组成一系列的氢化物,如PH3,P2H4,P12H16等。其中最重要的是PH3。PH3称为膦,它是一种无色剧毒的有类似大蒜臭味的气体。它可由NaOH和白磷反应来制备,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H4的沸点比PH3(填“高”或“低”),原因是。AsH3又称胂,试写出由As2O3制备胂的反应方程式,胂的汽化热比膦(填“大”或“小”)。 (2) ①根据VSEPR理论,SCl3+和ICl4-的空间构型分别是和,S 和I分别以和杂化轨道同Cl形成共价键。 ② SCl3+和PCl3是等电子体,其S-Cl键键长(填>、=或<)P-Cl键键长,原因是。 3.(5分)石墨晶体由如图(1)所示的C原子平面层堆叠形成。有一种常见的2H型石墨以二层重复的堆叠方式构成,即若以A、B分别表示沿垂直于平面层方向(C方向)堆叠的两个不同层次,它的堆叠方式为ABAB……。图(2)为AB两层的堆叠方式,O和●分别表示A层和B层的C原子。 (1) 在图(2)中标明两个晶胞参数a和b。 (2) 画出2H型石墨晶胞的立体示意图,并指出晶胞类型。

历年高中化学竞赛有机题

历年有机试题 一. 有机结构 (1999)第六题(10分)曾有人用金属钠处理化合物A (分子式C 5H 6Br 2,含五元环),欲得产物B ,而事实上却得到芳香化合物C (分子式C 15H 18)。 6-1请画出A 、B 、C 的结构简式。 6-2为什么该反应得不到B 却得到C ? 6-3预期用过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C ,得到的产物是D ,写出D 的结构式。 [解题思路] 1.对比产物C 的分子式(C 15H 18)和起始物A 的分子式(C 5H 6Br 2)可见一个C 分子是3个A 分子脱去溴原子连接而成的,而且A 转化为C 的反应是用金属钠消除A 分子中的溴。可见此题并没有要求应试者必须学过武兹反应,此思路的知识基础没有超过中学化学。 2.试题用A 是溴代环戊烯和C 是芳香化合物2个信息同时限定了A 和C 的结构。溴代环戊烯因溴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而有多种位置异构体,它们与金属钠反应失去溴连接的方式更多,但是,为满足C 是分子式为C 15H 18的芳香化合物(至少要有一个含共轭双键的苯环)的条件,A 必须是1,2-二溴环戊烯,C 必定有答案给出的结构式。应试者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和花费的时间自然很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草稿纸画满各种各样的二溴环戊烯,并令其脱溴相连,甚至得出很大的环状化合物,有的学生则只需在脑子里想清楚,其差别不是知识水平高低而是智力水平高低。在思考过程中,下述联想是有助于应试者得出结论: 3.为什么A 与金属钠反应会得到C 呢?如果应试者联想起中学化学里学过乙炔合成苯的反应,就会想到,A 脱去溴首先得到的应是含C C 键的环戊炔(B ),既然乙炔经催化可三聚成苯,对比乙炔和环戊炔的结构,理应联想到中学化学学到:乙炔的碳氢处在一条直线上(《化学读本》的sp 杂化当然有帮助,属竞赛大纲要求,但并非必需),环戊炔的炔碳在五元环上,其不稳定性就不至犹豫,不需催化剂也会聚合就在意料之中。 4.命题人考虑到环戊烯不稳定,有的学生可能将B 写成它的双聚物,以求得到较稳定的化合物,因而答双聚体也算对,而且对两种B 的不稳定给了注释性说明(注:不要求学生达到这种注释水平)。 5.C 的氧化可看成是苯环的侧链碳原子的氧化。中学化学里讲过甲苯氧化得苯(甲)酸,去年初赛题分析里讨论过芳香烃侧链氧化的规律,应试者一般研究过去年初赛题,所以由C 得出D 应不是困难的事。但是,这里仍有很强的智力因素,应试者若被C 的复杂结构迷惑住,不注意分子的核心部位是一个苯环,对题目给出的C 是芳香化合物的信息视而不见,D 是什么就很难答上来,到事后才恍然大悟。 [答案] 6-1 各2分 若答B 的结构式为: 亦给2分 6-2 要点:B 不稳定 (2分) 注:前者的炔碳原子通常为sp 杂化轨道,线性,环炔的张力太大;后者为反芳香性。 6-3 A B C

关于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十篇

关于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十篇 关于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十篇 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篇1尊敬的领导: 你好!我是XXXX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XXX,我很高兴向您推荐我的学生XXX,她是商学院金融系XXXX年即将毕业的学生,我曾经担任过XXX中央银行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任课老师。 初次对XXX有印象,是因为她在院里比较活跃,经常看到她来学院辅导员办理学生事务。作为班长,她配合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班级事务的通知、班级活动的策划,工作甚是负责,她是一个具有较强沟通组织能力的女孩,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也都对她有较高的评价。 先后担任她的微观和中央银行学的专业课老师,逐渐在三年里对她了解加深。在大X教授微观课程后,我发现她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数理类有优异的禀赋,对课程中的模型分析很透彻。她不时地对课堂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足以可见她对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掌握与运用,而且有自己的创新点。 她诚实、自信、坚持不懈、有责任心。得知她申请就读贵校的研究生课程进行深造,以求不断地提升自我,我相信她今后将会在学术上有更进一步的成就。 我强烈推荐她攻读贵校的XX专业。希望贵校能给这个进取的年

轻人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推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篇2 **同学于****年*月考入***学校**系,攻读**专业,****年*月顺利毕业,是一名品学兼优,培养潜力很大的好学生。大学四年期间,他各方面表现都十分出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学习成绩好。他勤奋学习,头脑灵活,思维敏捷,领悟力强,各科成绩名列前茅;第二:思想素质高。他性格豪爽,诚实坦率,有爱心,责任心和团结精神;第三,综合能力强,他办事干脆果断,敢于创新,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曾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积极肯干,成绩突出。 **同学具有广阔的培养前途,通过进一步深造,有望塑造成一名优秀人才。特此推荐,请接洽! 推荐教师: 老师推荐学生的推荐信篇3 xx同学是我任高二班班主任时候就很喜爱的学生之一,因此,我非常乐意提供我对该学生的看法,介绍他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作为他申请贵校的证明材料。 xx同学于20xx年9月以优秀成绩考取我校,在本校高中部学习,平时学习很努力,为此他获得了我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在校就读期间,他品学兼优,尊敬师长,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为人正直,所以师生

全国高中化学奥赛初赛试题与答案

第1题(4分) 2004年2月2日,俄国杜布纳实验室宣布用核反应得到了两种新元素X 和Y 。X 是用高能48Ca 撞击Am 24395靶得到的。经过100微秒,X 发生α-衰变,得到Y 。然后Y 连续发生4 次α-衰变,转变为质量数为268的第105号元素Db 的同位素。以X 和Y 的原子序数为新元素的代号(左上角标注该核素的质量数),写出上述合成新元素X 和Y 的核反应方程式。 答案: Am 24395+ 4820Ca = 288115+3n (2分)不写3n 不得分。答291115不得分。 288115 = 284113 + 4He (2分) 质量数错误不得分。 4He 也可用符号α。 (答下式不计分:284113-44He = 268105或268105Db )(蓝色为答案,红色为注释,注释语不计分,下同) 第2题(4分)2004年7月德俄两国化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发生聚合得到高聚氮, 这种高聚氮的N-N 键的键能为160 kJ/mol (N 2的键能为942 kJ/mol),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在这种晶体中,每个氮原子的配位数为 ;按键型分类时,属于 晶体。这种固体的可能潜在应用是 ,这是因为: 。 答案: 3 原子晶体 炸药(或高能材料) 高聚氮分解成N 2释放大量能量。(各1分) 第3题(6分)某实验测出人类呼吸中各种气体的分压/Pa 如下表所示: 3-1 请将各种气体的分子式填入上表。 3-2 指出表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呼出气体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体分压的主要原因。 答案: 姓名学校赛场报名号赛区省市自治区

(每空1分,共4分) 呼出气中的N2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中的分压的主要原因是呼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有较大分压,总压不变,因而N2的摩尔分数下降(1分);呼出气中的O2的分压小于吸入气中的分压的主要原因是吸入的O2被人体消耗了。(1分)(共2分) 第4题(15分)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和氟反应得到一种铵盐和一种三角锥体分子A(键角102o,偶极矩0.78x10-30 C·m;对比:氨的键角107.3o,偶极矩4.74x10-30 C·m); 4-1 写出A的分子式和它的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NF3(1分)4NH3 + 3F2 = NF3 + 3NH4F(1分)(共2分) 4-2 A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明显小于氨分子质子化放出的热。为什么? 答案:N-F 键的偶极方向与氮原子孤对电子的偶极方向相反,导致分子偶极矩很小,因此质子化能力远比氨质子化能力小。画图说明也可,如: (1分) 4-3 A与汞共热,得到一种汞盐和一对互为异构体的B和C(相对分子质量66)。写出化学方程式及B和C的立体结构。 答案: 2NF3 +2Hg = N2F2 + 2HgF2(1分) (14+19)X2=66(每式1分)(共3分) 4-4 B与四氟化锡反应首先得到平面构型的D和负二价单中心阴离子E构成的离子化合物;这种离子化合物受热放出C,同时得到D和负一价单中心阴离子F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画出D、E、F 的立体结构;写出得到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D E F (每式1分) 2 N2F2 + SnF4 = [N2F+]2[SnF6]2-(1分) [N2F+]2[SnF6]2- = [N2F] +[SnF5]- + N2F2 (1分)(共5分) 4-5 A与F2、BF3反应得到一种四氟硼酸盐,它的阳离子水解能定量地生成A和HF,而同时得到的O2和H2O2的量却因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写出这个阳离子的化学式和它的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推断对它的水解反应产物作出解释。 答案: 阳离子的化学式为NF4+。(1分) NF3 + F2 + BF3 = NF4+BF4-(1分) NF4+水解反应首先得到HOF (否则写不出配平的NF4+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有机化学

高中化学竞赛知识点: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知识点 1.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 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9.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有机化学专项练习答案

有机化学阶梯练习有机化学阶梯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刘浩源 葛洪鑫 屈沛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于涵 第一题 1-1-1 (3分) 1-1-2 (3分) 1-1-3 (共5分,计算过程2分,结果1分,结构式2分)其钠盐的分子量为190.13,其中钠的质量百分数为22.99/190.13×100%=12.09%,比题中所给数据大,钠的个数必为整数个,所以该钠盐中必含有结晶水。设含n 个结晶水,22.99/(190.13+18.02n)×100%=11.05%,解得n=1,化学式为C 8H 7O 4Na ·H 2O 阴离子结构式如下: 1-2-1 (2分) 1-2-2 (4分,用结构式写出答案) 用ZE 简单表示可写为2Z4Z ,2Z4E ,2E4Z ,2E4E 。 1-2-3 (2分) 因为山梨酸的溶解度比其钾盐的溶解度小,用钾盐可达所需量且不影响食品的口味。 1-3-1 (1分) 3个。 1-3-2 (2分) 1-3-3 (2分) 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 1-4-1 (2分) 3-叔丁基-4甲氧基苯酚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H H 3C C H CH CH CH COOH H 3N CH C CH 2O C OH O H N CH C CH 2O O

1-4-2 (6分,其它合理路线亦可) 1-4-3 (2分)络合可以催化氧化反应的金属离子,使之催化性能失效,减缓氧化。 第二题 2-1 (10分 ) 2-2 (6分 ) 茉莉酮: ONa OH 2 2 OCH 33 OCH 3 NHCOCH 3C(CH 3)3 OCH 32C(CH 3)3OCH 3C(CH 3)3 NaOH ,熔融稀3(CH 3CO )2O HCl ,水解22

贫困生班主任推荐信

贫困生班主任推荐信 篇一:班主任老师推荐信 班主任老师推荐信 尊敬的贵校领导: 您好! 我是花城小学六二班的班主任老师。苏志恒同学现为我校六年级学生,该生性格开朗、学习态度端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绩优异。学习上始终保持着谦虚、勤学好问的良好作风。求知欲强,对新知识新事物有较高的领悟接受能力。在各任课老师中综合评价较高,是个有口皆碑的好孩子。 该生组织领导能力强,凝聚力,感召力高,担任副班体长期间,始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中较有威信。 该生兴趣爱好广泛,喜爱阅读,知识面较宽。 苏志恒同学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和

道德品质,是一名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望贵校能综合考虑我校建议,准许某某同学参加贵校测试,给予他一个发挥才能、证明自己的机会。 此致 敬礼 龙岗区坂田花城小学六(二)班 2016年4月7日 篇二:班主任推荐信模板 班主任推荐信模板 班主任推荐信模板 清华大学招生部老师: 你好。我是冯步奕同学的化学老师,班主任,王帅。在这里向您推荐一下我的得意门生冯步奕! 冯步奕同学品学兼优,兴趣爱好广泛,领导能力出众,特长突出,是一名优秀的高中生。 他在学习上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虽然兴趣爱好广泛,经常打球,但是,学习起来一点也不含糊。他的思考能力

很强,有超乎同龄人的思维能力。可以说,他的智商不是铁岭高中最高的,但是在头脑的思考能力上来讲,绝对可以说是最好的。学习时,不喜欢熬时间,题海战术等方面。他最喜欢在学习时,保持最高的效率。在做题时,有鬼点子,经常能用比较简单的算法,来解决问题。从高三复习开始,他总能用合理的计划调整时间,分配自己的学习任务。虽然他之前的成绩没能考到第一名,而且最近的这次考试发挥很不理想,但是,我相信,凭借他的悟性,绝对可以有更大的突破。 他在平时里喜欢上网,打球。这虽然对他的学习时间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并没使他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反而促进了他对学习效率的保持。他上网的时候,并不像很多中学生那样,沉迷于网络游戏。相反,他更喜欢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他通过上网,了解国家大事,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他对网络的应用比较好。就拿高一的时候来说吧,

历年高中化学奥赛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题号1 2 3 4 5 6 7 8 910 11 总分 满分12 6 1 29 100 得分 评卷人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 (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 不得持有任何其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羟胺和用同位素标记氮原子(N﹡)的亚硝酸在不同介质中发生反应,方程式如下: NH2OH+HN﹡O2→A+H2O NH2OH+HN﹡O2→B+H2O A、B脱水都能形成N2O,由A得到N﹡NO和NN﹡O,而由B只得到NN﹡O。 请分别写出A和B的路易斯结构式。 第3题(8分) 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某无水MgCl2晶体属三方晶系,呈层形结构,氯离子采取立方最密堆积(ccp),镁离子填满同层的八面体空隙;晶体沿垂直于氯离子密置层的投影图如下。该晶体的六方晶胞的参数:a=363.63pm,c=1766.63pm;p=2.53g·cm-3。 3-1以“”表示空层,A、B、C表示Cl-离子层,a、b、c表示Mg2+离子层,给出 三方层型结构的堆积方式。 2计算一个六方晶胞中“MgCl2”的单元数。 3假定将该晶体中所有八面体空隙皆填满Mg2+离子,将是哪种晶体结构类型? 第4题(7分) 化合物A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差的无水的弱酸钠盐。用如下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将A与惰性填料混合均匀制成样品,加热至400℃,记录含A量不同的样品的质量损失(%),结果列于下表: 样品中A的质量分数/% 20 50 70 90 33.3 样品的质量损失/%7.4 18.5 2 5.8 利用上述信息,通过作图,推断化合物A的化学式,并给出计算过程。

数学推荐信4篇精选

数学推荐信4篇 留学推荐信对于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材料,下面是数学专业的推荐信范文,供申请数学专业的学生参考。 数学专业留学推荐信范文—数学 professor zhang 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4th floor, fa xue lou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p. r. china tel: 861-2561166 dear sir: i strongly remend miss li for admission to your graduate program. she has proven herself an excellent student not only in my class but also in other major courses. she was a former student of mine in the cours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academic year 1991-1992. she is brilliant and she capability of abstract reasoning is above most of her peers. i still remember it was always she who first raised her hand and answered the difficult questions. apart from this, she was eager to learn and always had many new ideas out of my expectations, some of which reflected her originality and independent thought. at the end of course, she achieved a high score of 98 and surpassed all the other students in the class. in my 30-year teaching career, miss li is an unusual student with surprising stamina and perseverance toward goals. just depending on this fine quality, she—a girl born in a small mountain village—has grown up to be an outstanding student in a famous university step by step. miss li not only shows energy and initiative in her work, but she is also flexible and adaptable. she possesses an outgoing personality which will assist in her greatly in adapting herself to a long term of overseas in all, she is quite qualified for graduate study and your admission of her application will be highly rewarded. sincerely yours, senior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高中生留学数学老师推荐信数学推荐信(2)| dear admission officer, i got to know xxx in september xxxx when i was her mathematics teacher. six years later when i had bee the director of grade 11, she applied for

历年高中化学奥赛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国化学会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试题 (2007年9月16日9:00 - 12:00共3小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分 满分12 6 10 7 10 12 8 4 10 12 9 100 得分 评卷人 ●竞赛时间3小时。迟到超过半小时者不能进考场。开始考试后1小时内不得离场。时间到,把试卷(背面朝上)放在桌 面上,立即起立撤离考场。 ●试卷装订成册,不得拆散。所有解答必须写在指定的方框内,不得用铅笔填写。草稿纸在最后一页。不得持有任何其 他纸张。 ●姓名、报名号和所属学校必须写在首页左侧指定位置,写在其他地方者按废卷论处。 ●允许使用非编程计算器以及直尺等文具。 第1题(12分) 通常,硅不与水反应,然而,弱碱性水溶液能使一定量的硅溶解,生成Si(OH)4。 1-1已知反应分两步进行,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溶解过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了CH5+的存在,人们曾提出该离子结构的多种假设,然而,直至1999年,才在低温下获得该离子的振动-转动光谱,并由此提出该离子的如下结构模型:氢原子围绕着碳原子快速转动;所有C-H键的键长相等。 1-2该离子的结构能否用经典的共价键理论说明?简述理由。 1-3该离子是()。 A.质子酸 B.路易斯酸 C.自由基 D.亲核试剂 2003年5月报道,在石油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烷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被称为“分子钻石”,若能合成,有可能用做合成纳米材料的理想模板。该分子的结构简图如下: 1-4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1-5该分子有无对称中心? 1-6该分子有几种不同级的碳原子? 1-7该分子有无手性碳原子? 1-8该分子有无手性? 第2题(5分)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高中化学竞赛用书推荐 常规/高考类: 化学岛 用户名: 密码:woaihuaxuedao 以下是另一个公邮 icholand. 密码:huaxuedaogongyou 提供公共邮箱的目的还是方便大家交流,如果遇到超出流量限制的问题,可以直接把邮件转发出去。 尽管以前有XX的Gbaopan。。但是貌似很多人并不清楚密码。。 附上: 部分优秀资料帖索引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比如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甲种本化学教材,最近有更新版本);《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龙门书局,施华、盛焕华主编)南师大化科院创办的《化学教与学》每年的十套高考模拟题题型新颖质量比较高,可作为江苏预赛的模拟卷,不少5月份预赛原题就出自本套模拟题。 初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化学高考到竞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比较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初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高中化学竞赛热点专题》(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肖鹏飞、苏建祥、周泽宇主编,版本比较老,但编排体系不错);最新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评析·高中化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宏佳主编,以历年真题详细解析为主,可作为课外指导);《最新竞赛试题选编及解析高中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竞赛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本,王祖浩、邓立新、施华等人编写,适合同步复习),还有一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奥林匹克竞赛同步教材·高中化学》(分高一、高二和综合卷,综合卷由严先生、吴先生、曹先生等参加编写,绝对经典),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AB教程、《金牌教程·高一/二化学》(邓立新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江苏省化学夏令营使用的讲义是马宏佳主编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标准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简明扼要,但由于不同教授编写不同章节,参差不齐;春雨出版的《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辅导》(任学宝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冲刺金牌·高中化学奥赛解题指导》(孙夕礼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赛前集训·高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施华编著,体现他的竞赛培训思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新颖的包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林肃浩主编的竞赛系列《高中化学竞赛实战演练》(高一、高二)、《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预赛)》、《冲刺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高中化学竞赛解题方法》、《决战四月: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教程(通向金牌之路)》《金版奥赛化学教程》(高一、高二、·综合)都是近年来体系、选题新颖的竞赛资料,足见浙江省对化学竞赛的重视,端木非常推荐。南京教研室刘江田老师2010年5月份主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全解题库》(南京大学出版社)选择了近年来省级赛区真题和各地新颖的预赛题,解析详细,适合缺少老师指导的同学参考。 决赛类: 比较经典的有《高中化学奥林匹克高级本》(江苏教育出版社,段康宁主编,完全按照大学的思路);《金牌之路高中化学竞赛辅导》以及配套解题指导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主编);《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辅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安、苏建祥主编);《历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分析》(学苑出版社);《最新国际国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化解题题典》(吉林教育出版社),还有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浙江大学出版社《高中化学培优教程》“专题讲座”,《高中化学奥赛一

高中化学 第17讲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奥赛辅导讲义

的合成奥赛辅导讲义 【竞赛要求】 有机合成的一般原则。引进各种官能团(包括复合官能团)的方法。有机合成中的基团保护。导向基。碳链增长与缩短的基本反应。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知识梳理】 一、有机合成的一般原则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有机化学工业的基础,有机合成一般都应遵循下列原则: 1、反应步骤较少,总产率高。一个每步产率为80%的十步合成的全过程产率仅为10.7%,而每步产率为40%的二步合成的全过程产率可达16%。因此要尽可能压缩反应步骤,以免合成周期过长和产率过低。 2、每步的主要产物易于分离提纯。要力求采用只生成一种或主要生成一种的可靠反应,避免生成各种产物的混合物。 3、原料易得价格便宜。通常选择含四个或少于四个碳原子的单官能团化合物以及单取代苯等作为原料。 在实际合成中,若欲合成芳香族化合物时,一般不需要合成芳香环,尽量采用芳香族化合物作为起始物,再引入官能团;若欲合成脂肪族化合物时,关键的步骤是合成碳骨架并同时考虑官能团的引入,引入的官能团可能并非为所需产物中的官能团,但可以通过官能团的转变,形成所需产物中的官能团。 二、有机物的合成方法(包括碳架的建立、各种官能团引进等) (一)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 1、合成苯环上仅连有一个基团的化合物 一般以苯为原料,通过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引入基团,如表17-1;通过芳香重氮盐的亲核取代反应引入基团,如表17-2;也可以通过活化的芳香卤烃的亲核取代引入基团,如表17-3。 2、合成苯环上仅连有两个基团的化合物 如果所需合成的化合物两个基团相互处于邻位或对位,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团属于邻、对位定位基;如果所需合成的化合物两个基团相互处于间位,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团属于间位定位基。例如: (1)对于亲电取代反应,在合成顺序中,若会形成邻、对位定位基中间体,则进行亲电取代反应,例如由苯合成对硝基苯甲酮。

新整理导师推荐信(20篇)

导师推荐信(20篇) 导师推荐信第1篇: 导师推荐信 我应xxx同学请求,推荐他参加贵所博士生入学考试。 我曾担任xxx同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三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他主要印象: 该同学平时表现对人真诚实、热情,对生活态度乐观、向上。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并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人的人生梦想和发展目标,有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用心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表现很好。 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和训练,该同学已经具备扎实的生态学专业基础,熟练掌握试验技能。独立完成导师交给实验项目,善于发现规律。有较好英语基础,能够熟练阅读和撰写相关专业文献。 专业课程学习方面,能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有关核心课程,为自我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相关课程,视野开阔,对本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学科的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 科研潜力方面,具有独立研究问题的潜力,能开创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独立钻研问题的潜力。该同学如果经过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将能够进一步发挥其独立科学研究的潜力。

本人愿意推荐该生继续博士阶段学习深造。 导师推荐信第2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本人应**同学请求,推荐该生到**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本人是该生在**大学本科生阶段的系主任,曾指导该生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在指导该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该生做事刻苦勤奋,认真负责,有极强的职责心;思维活跃,能运用现有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来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本事和文字表达本事极强,工作本事十分出色。在人品质方面,该生谦虚礼貌,坚定执着,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并且善于沟通交流,乐于助人,能与团队中不一样年级、不一样背景的同学进行良好高效地沟通与合作。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能够看出,该生对科研有必须兴趣,并逐渐获得了科研的素质与本事,故推荐到贵校,望审核经过。 (推荐人姓名、盖章) (推荐日期) 导师推荐信第3篇: 推荐信尊敬的领导: 本人应同学请求,向贵所推荐该生。 本人是该生在本科及硕士阶段的指导教师,该生为某大学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