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_答案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_答案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_答案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第二版_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 LAN MAN WAN

3. ARPAnet

4.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5. ALOHANET

6. 可以让人们摆脱有线的束缚,跟便捷,更自由地进行沟通

7. 协议分层

8. 协议

9. 应用程序、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10.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主机至网络层11. MAC协议

单选:1-3 D A C 多选:1 AC 2 ABC 判断:1-4 T F F F

第二章

填空:

1、电磁波

2、FCC

3、全向的

4、天线

5、定向

6、地波

7、衍射

8、快速或慢速平面的

9、Christian Doppler 10、数据11、信号

12、传输13、模拟14、ASK FSK PSK 15、扩频技术16、大于17、DSSS FHSS THSS 单选:1-5 A C C C D 6-7 A B 多选:

1 ACD

2 ABCD

3 BCD

4 ABC

5 AB 6

ABC 判断:

1-5 F T T T T 6-10 F T T T F 10-14 F T T T

第三章

填空:

1、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2、802.11标准发布

3、802.11标准

4、IEEE 802.11a

5、基站或接入点

6、基础机构集中式拓扑

7、BSSID

8、介质9、MAC

10、媒体访问控制

1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12、11Mbit/s 13、b 14、多载波调制技术15、802.11a 802.11g 16、11 17、csma 18、sta服务19、物理

20、联结重新联结解除联结分布集成

21、竞争

22、IEEE802.11e mac协议23、多个无线网络整体网络24、四地址25、802.11k 26、802.11s

27、动态频率选择传输功率控制28、发送功率控制过程

29、802.11无线局域网中关于快速服务集切换的内容30、600Mps

31、IEEE802.11f 32、WPA 33、WAPI 34、认证框架和可拓展认证/标准安全35、WEP

36、企业模式

单选:

1-5 D D C B C 6-10 A B C D A 11-15 C D D D B

16-20 B B B C A 21-25 A B A A A 26-30 D A D C D 31-35 C D A C A 36-39 C A C B

多选:

1 AC

2 CD

3 BC

4 BC

5 AB

6 CD

7 AB

8 AC

9 AC 10 ABC 11 ABC 12 BC 13 AC 14 ABC 15 ABC

16 AC 判断:

1-5 T F T T T 6-10 T F T F T

第四章

填空: 1. 30

2. IEEE 802.15.4

3. 802.15

4. 无线个人区域网

5. 蓝牙

6. 基带

7. 1 MHz 带宽8. 散布式网络9. 超宽带UWB 10. 协议栈11. 250 kb/s

12. 全功能设备,只具有部分功能的设备13. 设备对象单选:1-5 C A C D A 6-10 B D A (不确定) A D 11-12 A A 多选:

1.ABCD

2.AC

3.ABC 判断:

1-3 F F T

第五章

填空:1、IEEE802.16x 2、回程3、IEEE802.16

4、固定宽带无线

5、IEEE802.16

6、IEEE802.16e

7、IEEE802.16f

8、IEEE802.16d

9、6GHZ 10、2~11GHZ

单选:1 -5 D B B C A 6-8 D B C

多选:ABC

判断:1、F 2、T

第六章

填空:1、IEEE 802.20 2、250km/h 3、OFDM MIMO 4、纯IP

第七章

填空:

1、移动Ad Hoc

2、移动Ad Hoc网络

单选:B

第八章

填空:

1、移动Ad Hoc网络(或者分布式网络系统)

2、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能量供应模块

第九章

填空:

1. 移动Ad hoc网络

2. 无线

多选:ABC 判断:T

第十章

填空:

1.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无线城市

2.名词解析

3.第一章

4.1、无线穿戴网:P7第三段第一句;

5.2、无线体域网:P7第四段第二句;

6.3、TCP/IP:P12,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4、OSI RM:即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7.第二章

8.1、微波22页

9. 2、增益28页

10.3、天线28页

11.4、地波方式传播29页5、天波方式传播29 页

12.6、直线方式传播30页

13.

14.7、衰减31页

15.8、衰减失真32页

16.9、自由空间损耗32页

17.

18.第三章

19.1、wlan 52页第三章开头;

20.2、AP:AP是(Wireless) Access Point的缩写,即(无线)访问接入点;

21.3、SSID:SSID是Service Set Identifier的缩写,意思是:服务集标识。SSID技术可以将一个无线局域网分为几个需要不同身份验证的子网络,每一个子网络都需要独立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相应的子网络,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本网络;4、BS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