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湖里区先学后教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我们湖里区倡导的“先学后教”其实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体现。

先学后教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期间教师再进行适当指导的一种学习。

一、先学后教中学生中所要做的三个过程。

1.小组学习前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要先提前预习课本的知识,然后做学校制定的导学案的正面。在预习中,学生要明白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老师应制定相应的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有时候,教师可以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

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先学后教教师应取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先学后教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先学后教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先学后教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什么内容是需要教师做提示的,什么内容是教师需要明讲的等等。 3.先学后教的课堂实施。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

一些发言的机会。

4.先学后教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先学后教的良性循环。

三、先学后教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先学后教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拿出自己手中的吸管摆一摆,发现摆的过程中所蕴涵的一些分数的一些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

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先学后教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确;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先学后教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先学后教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

在先学后教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先学后教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四、先学后教中的一些问题

1、先学后教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让合作学习走过场。课堂上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老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

2、课堂上先学后教中的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如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刚一上课教师就叫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老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

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发自内心,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3、先学后教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先学后教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合理引起内讧(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关的事。

4、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

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中需要独立学习的时候太多太多。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先学后教的效能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先学后教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先学后教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郑永进 摘要:一度热情极高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在呈降温趋势,其实运用得好效果会非常好。要防止对其过度赞美,也要防止将其贬得一钱不值。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试卷评讲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合作学习;条件;控制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 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

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1.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

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难怪每次高考后,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教师如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目标的关系,并重视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运用策略;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在全班形成开放的、快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针对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结合实践,提出了如何精心地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是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的过程。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即合作式学习。《数学程课标准》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目标之一。

合作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 一、小组合作状况的分析 合作能力如此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从小加强培养、努力形成,以适应时代需要。但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它却处于被我们忽视的境地,家长、学校、社会都没能给合作能力以应有的重视。学生方面,现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排他性强,从小就不愿意、不善于合作,很多人长大了就明显地表现出缺乏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学生从上学第一天起,就直奔成绩、分数,一切都围绕分数转,学生间的交往多表现为敌对,只顾自己好,怕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严重,在学习生活中,过分认知自己而忽视认知他人,过分强调竞争而夸大脱离团体和社会责任的个人成功,过分重视自己及自己所属团体的个性而忽视了共同协作的精神,这种缺少广泛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看重竞争忽视合作的现象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形成了这样一种模式:只见三尺讲台上惟我独尊,难见黑板面前人人平等,尽管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旧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教学不民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教学方法多以灌输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得不到培养,以“教师为中心”与我们今天“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情绪心理学家利泊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是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他组织维持并指导工作,”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

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与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2 《数学课程标准》很重视儿童合作探究,对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能积极地相互支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的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展开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

3―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习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习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何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冬季和个人责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香花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会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程淑芬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程淑芬 发表时间:2016-02-01T16:19:36.9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作者:程淑芬[导读] 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校新课程改革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时地带给我们新鲜与活力。 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校136412 摘要:新课程改革就像一股清新的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不时地带给我们新鲜与活力。新课改以来,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同,创设教学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二、加强教师的引领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 三、重视小组合作情况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样,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学生感到新奇,又要有探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红旗多”,评“最团结小组”“红星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励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每节探究活动结束时,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从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出现或少出现这类问题,可使数学探究活动日趋好转。如有些组的学生组织得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问题研究完了;而有些组则由于组内分工不合理,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探究问题,教师指出来后,可以促进各小组在下一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引起注意,从而使得这类表扬和批评成为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四、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要“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我们采用“二次评价”或者叫“延时”评价的方法,就是说,不要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而是适当延长时间,待信息二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不能看到学生知道了结果就急于作肯定的评价,而要看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了探索公式的形成过程:是操作了学具,还是画了图形;是通过独立思考的,还是参与了合作交流得出的等等,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地投身于探索之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在我国合作学习的研究专家们认为:合作学习主要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的,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新课标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二)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合作、探究。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五一小学佘烁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接受。这主要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10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片段 小组合作中,很多时候是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没有等其他学生发言,就很快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喊出来、说出来。这样一来,很多比较懒散的中等生、后进生就一想:是这样的。然后,基本上不太思考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些没有认真思考的学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问题没有很好的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分工,讲清合作规则、流程、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教学《100以内退位减法》时,小组分析讨论45-7的计算方法,我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 组长:大家先想一想,然后一个一个发言。 (其他的三个组员点点头示意赞同组长的意见。) 过了一小会儿,组长问:谁想好了?

“我,我”有两个同学举手直喊,很显然,他们两个看懂了、学会了。其中一个不等组长点名,直接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另一名同学也是如此。而剩下的小林同学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 组长问:小林,你是怎么想的? 小林伸出了手指,进行手指算,说:我用手指算,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学的。 (组长和其他两位成员点头表示肯定。) 讨论结束,大家七嘴八舌又将三种算法说了一遍,算是整理了。 在全班汇报时,组长很流利地说出了他们组的算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主动思考,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交流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及时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合理给他们"分工",制定明确的合作学习流程,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吸纳、修正、反思。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合作学习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定义 尽管合作学习在三十年前就开始了,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合作学习的确切定义,国内外却有着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我国教育家王坦将其表述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这个定义国内运用较多。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

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竞争,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二)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

.小组合作56个策略读后感

浅谈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读《小组合作学习56个策略》体会 李牧小学王凯 这个寒假,我们读了《小组合作学习56个策略》,受益颇多。《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 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假期读书所得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

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我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1-2名、中等生1-2名、和学困生1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春联的内容有哪些?""春联有什么特点?""春联有什么作用?"然后,请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组内合作交流。然后以小组交流汇报的形式在班内展示。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活动学

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 有用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纯正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严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严重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原则。 教学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心中时刻要有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知识现状,体会他们真实情感,建立深远的师生之情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后得到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当今教学中一种严重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阻抑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 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用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纯正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严重方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出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例外角度,用例外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严重的作用。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许多研究合作学习的专家都建议异质分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将学生分组,这样有助于打破例外类型学生之间的障碍,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合作学习大凡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特点 1.合作学习是课堂互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组合作能

够增进生生合作,提高合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到6人为宜。以我们班为例,我班共有62人,按各自学习接受能力,合作探索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为标准,争取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也都有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这样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等生锻炼了能力,稍差的学生也有近距离学习的榜样,而且也有大胆展示的小范围平台。让一些生性腼腆不爱表达的孩子也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以优带差还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2.小组内分工 每个大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拔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小组发言时,可以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汇报员,书写工整的当书写员,思维缜密的为小组补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学习组长外,我还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了除了学习组长之外的负责其他事物的组长。比如有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卫生情况的卫生组长,还有管理标志佩戴情况的标志组长,另外还有负责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监督规范小组行为的纪律组长。这样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个人,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不仅孩子们能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

浅谈小组合作

浅谈小组合作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竞争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密切合作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世界将成为一个更加密切合作的整体。由此,人们在科技交叉、知识融合的社会中,个人作用正日趋减少,成功的关键更多地体现在群体的合作上。具有创造精神、合作精神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 社会需要合作精神的人才,教育在其中将扮演关键的角色,学校教育也就成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人才的第一阵地,基础教育是这一阵地的最前沿。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顺应时代需要的三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广大教师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大胆实践新课改的理论,较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尝试小组合作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小组合作存在的许多问题,以致出现“新课程,新改革,小组合作叫得响,只见形,不见质,合来合去无主张。”的尴尬局面。面对新课改,许多教师为追求一时的利益得失而不愿或不敢涉足新课改,使小组合作只能成为一纸空谈。的确,客观不公正的评价体系依然存在,但课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专家己明确指出,我们应看清它的长期性。我想,只要我们把握住学生主体的地位的教学原则,科学地促成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不断增强。同时教师也要大胆创新,不断实践,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使小组合作更科学,更具有实效性。以下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这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这种主体地位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它为课堂教学改革吹进了一股清凉的风,促使传统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它强调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一)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 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 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一、设计数学理念,抑制“思维” 案例: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他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并将结果添入○里。1/4○2/8○4/16。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变了,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但象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须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加,是否有探索性?是否体现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小

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我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其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二、一味“开放”忽略“一般” 案例: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惟恐占据学生的时间,不敢多讲话,不敢评论,充分发扬民主,由学生解,由学生讲,让学生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就是未见老师对本题“一般性”解法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对“普遍性”的解题原理进行概括。 反思:教学中引进“开放”题不应流于形式,脱离教学内容和教材意图盲目开放,即过分的开放以至认为任何一种解答都可以接受,而失去普遍性、一般性,那就与数学的精神背道而弛,是学生陷入思维的“误区”。我们提倡解法多样的开放训练是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的,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为此,数学教学中的解法多样化,应当组织学生会从中分析、辨别出最佳的方法,当然不是教师主观指定的方法,而是同类问题均可使用、简洁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